如何巧妙地躲避隨份子?

隨禮,也稱隨份子、湊份子。婚姻禮俗。是在男女結婚前,親友們按約定的數額出錢,集中之後做賀禮,交付將要結婚的男女。舊時隨禮只限於男家的親友,現代女家的親友也從此俗。


八百年不聯繫的同學忽然加微信千萬不要同意!


如果關係很一般,對方邀請你的時候就沒指望你一定會去,隨便找個理由就行了,比如那天還要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其實你站在邀請一方的角度來想一想,如果他請了別人唯獨把你晾在一邊是不是顯得很沒禮貌,他也不想因為這個得罪人啊。所以他一定要邀請你,然後等著你很禮貌地謝絕,你只要順著走這個流程就行了。


能讓你產生躲避隨份子想法的,就別去了。愛咋咋的。


出國留學!

(我是不是應該匿名啊……)



用過出差,出國,拍廣告,哥哥姐姐同一天結婚…是有多瞎的借口!
隨他們拉黑好了,能讓我想躲份子的我也不在乎你們怎麼想。


學生時代儘力撮合身邊的同學,撮合一對少一份。


把簽名改成這一生,終於能和你攜手、、、之類一看就馬上要收分子的狀態。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最悲催的是你覺得關係還夠鐵,叫了人家參加婚禮,人家沒來也沒隨份子,然後他的婚禮卻叫你…


題目看成了「如何巧妙地躲避追隨分子」


其實人家壓根也沒想著你必須去。他叫你的意思是,好,這次我請你了你沒來,下次你也別請我了啊。。。就這樣


廣東佛山這邊,禮金交給主人,主人摸一下表示心領,然後就退回去了


我大學最好的兩個朋友結婚 一個做了19個小時火車+4小時汽車過去 一個今年國慶做了16個小時火車外帶倒了4個小時火車走了半小時山路 這是他們那邊的車站沒錯,站台在很遠的地方,我是從車門旁邊跳下來的 這倆哥們是我當初承諾過的,只要他們結婚除非萬里之外,必然前往,關係一般的人家也不喊我~ 喊我也不去!


閃婚。

假設A和B的婚禮定在12月12日,那麼你在11月11日的時候閃婚,分別邀請A和B,可以收到兩份紅包,在AB的婚禮上回贈一份紅包即可。


不欠禮的不隨 早晚路人甲的不隨


直接說:「原來你愛的是他(她)不是我,而我卻一直以為。。。你們是不會幸福的,哼!」

同性異性通用,然後估計就可以不用給了。


下次去 下次一定去!


先答題:
基本上,如果是打電話或者本人送了請柬來的,不管關係是不是真的那樣好,人家這麼誠意,那都是要隨的,巧妙避免也避不了啊,反而自己心裡會過意不去的,只是隨多少的問題。
如果是qq、微信什麼的社交軟體留言的,權當沒看見,按朋友的話說,除非本人電話或者書面通知,其他的都不屬實,O(∩_∩)O哈哈~
所以,要說避免,那就是少上空間看人家動態,人家結婚不結婚,我都不知道,也不關心。qq隱身,尤其是在什麼9月10月的結婚高峰期,連說說照片什麼的都別發,反正就一個我人間消失的狀態,結婚這麼重要的事,尼瑪不會打電話么?什麼,沒我電話,沒我電話,你邀請我是幾個意思?

再說自己的事例:
畢業5年多,身邊結婚的人少,基本沒隨過什麼份子錢,但是,最近這兩個月,我一連接了5個單子,一個月工資幾乎沒了。有一個是讓我比較鬱悶的,高中的同桌,以前也玩得挺好的,還在同學錄上寫曾經暗戀我,可尼瑪高中畢業以後就見過一次,大學畢業後qq都只聊過一次。突然某天就qq說要結婚了,問我在哪,我都沒上qq,後來看到竟然還傻乎乎的回了話,然後尼瑪就一句具體的到時通知哈。結果到時,到時我另一個高中同學說某人代結婚的同學發請柬,有個是我的,這就算通知我隨禮的時間和地點?我們這邊隨禮的風俗挺盛行的,一般都是好幾百,有同學隨1000的,還有個高中也一起玩得很好的男生是隨600,我本來挺糾結的,可我想了想,尼瑪連電話都沒有一個,反正以後多半也是路人甲了,我有必要跟自己的錢過不去么?就叫同學帶了200,也沒去吃飯(而且去吃飯萬一碰到這樣的同學,又多接幾個帖子多不好啊)。後來就有朋友支招,九月十月婚禮特多,沒事別上qq要麼隱身,也別發什麼說說照片啥的,一發就暴露了,所以,我真的就一直沒更新O(∩_∩)O哈哈~


出招說沒錢的或是寫代金券的是明擺著要斷絕來往的節奏,作為一個需要隨份子的成年個體來說,恰好手頭拿不出幾百塊錢,如此山窮水盡誰會相信?
我覺得應該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關係比較好,生活中交集比較多,通知你是出於禮貌和分享喜悅,通常以後份子也能回來。不隨也不必為難。另一種沒什麼交集,平時不怎麼來往(隔壁辦公室的同事),甚至連電話換了也沒告訴一聲(許久不聯繫,上學時關係就一般的同學),這樣的話,其心態大概就是通知下或是廣撒網,電話或是當面祝賀下就可以了,我倒認為隨份子就不合適了,你把你們的關係想的太親近了。


推薦閱讀:

儒學中的「本體」、「工夫」分別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台灣會有那麼多信仰星座或風水的人?
為什麼是天行健而不是天行乾?
怎樣看待父母想讓獨生子回到身邊工作或生活的想法?
為什麼北方人都長得偏高,而南方人都長得偏矮小?

TAG:生活 | 文化 | 習俗 | 社會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