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詩詞的角度來看,《源氏物語》幾個譯本哪個版本最出色?
12-13
想從詩詞翻譯比較出色的譯本開始看起,請各位指教。看到一句批語,深以為然:把古日文翻譯成現代中文必定會失去其大部分味道,就如同將釅茶用過濾紙過濾一遍(甚至數次)後再喝一樣。但相比較而言,哪個版本的詩詞翻譯相對比較好呢?
另外,有沒有專門針對紫式部原稿,而非後人轉錄的詩詞翻譯?
感謝!
謝 @林作成邀
公認翻譯最好的就是豐子愷和林文月了,相對來說國內似乎豐本更權威,我查論文的時候大多引用的還是豐本。
(鄭民欽見人吐槽說很坑爹,殷志俊傳言抄襲,姚繼中沒聽過,三者未深入了解,不評價了)
不過誰更出色,這個其實各人一個看法,就看你喜歡哪種,我把豐本和林本的翻譯搬過來(懶得扒書了,從一個帖子搬運過來,侵刪)
林版:
源氏:初草鮮兮嫩葉秀,自遇嬌女情痴迷,旅宿輾轉兮淚沾袖。
老尼:結草枕兮羈客愁,輾轉反側雖多淚,如何比得兮山人憂。
豐版:
源氏:自窺細草芳姿後,遊子青衫淚不幹。
老尼:遊人一夜青衫濕,怎比山人衲?寒?
林版:
唱:
促織鳴兮夜未央,
衷情悲苦淚滂沱,
含恨銜命兮心迷茫。
和:
荒郊外兮秋蟲鳴,
貴人將去不稍待,
老婦獨處兮淚縱橫。
豐版:
唱:
縱然伴著秋蟲泣,哭盡長宵淚未乾。
和:
哭聲多似秋蟲泣,添得官人淚萬行。
林版:
婦唱:
狂風勁兮荒野中,可憐幼荻失庇護,飄搖不定兮憂忡忡。
帝和:
悲莫悲兮永離別,芳魂歸處難尋覓,安得方士兮尋蛾眉。(唐明皇尋死後的楊貴妃的典故)
唱:
雲掩翳兮月朦朧,清輝不及荒郊舍,獨有一人兮懷苦衷。
豐版:
婦唱:嘉蔭凋殘風力猛,劇憐小草不勝悲。
帝和:願君化作鴻都客,探得香魂住處來。
帝唱:慾望官牆月,啼多淚眼昏。遙憐荒邸里,哪得見光明。
原帖地址:《源氏物語》豐子愷版與林文月版對照讀。
感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作者基本上說得很透了。
通過上文你可以發現他們其實各有千秋:
豐本:乾淨簡潔,優雅端莊,翻譯的很利索。
林本:華美精緻,遣詞用句賞心悅目,譯出了女子的柔和感。
兩個人的都很好,這本身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就不多評價了,看你的口味:)
林文月的翻譯,語言風格語感都比較接近現代漢語,相對易接受。
豐子愷的翻譯,屬於半白文言,很多人覺得拗口,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這樣的風格,恰好能傳遞「日本人用漢字寫詩/俳句」那種微妙的古體語感。
兩者的源氏物語都屬於上佳譯作,風格也各具特色,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了,不需要強行分高下。
感覺就讀者而言,尤其是普通讀者,還是林文月那版本
不知道算不算偏題回答。
硬要從詞句來看,肯定要看原版。只有原版才能明白一些更深層的意思。
個人認為葉渭渠唐月梅兩位先生即作家出版社的不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