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為何不聽曹操的建議,非得要引董卓進京來除掉十常侍?


因為何屠夫是個傻逼!多年前寫的,直接拿來用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十一,帶著遺憾,劉宏駕崩於南宮嘉德殿。

蹇壯士開始計劃實現他主子的心愿,但憑他旗下的西園人馬,單純武力上還是無法解決何進。但要是想立劉協為帝,又必須先除掉何進。只能非常手段了!

這何進屠夫出身,無謀寡斷,可謂是一無是處。蹇壯士的具體計劃就是秘不發喪,先假傳聖旨,再將何進騙進宮內斬殺。按說這麼俗套的計策對付何屠夫這種智商完全是綽綽有餘,可問題出現了——出了內奸——蹇壯士的司馬——潘隱。

蹇壯士是潘隱的朋友,他將誅殺何進的計謀告訴了潘隱;可潘隱明顯不是壯士的朋友,而且他還有一個叫做何進的朋友。好了,大家明白了!

何屠夫雖然無謀,但不是弱智呀。半道聽說了這事,立馬稱病,伺機報仇!

同年四月十三,也就是劉宏駕崩的兩天之後,其長子劉辯即位,改元光熹

其實這是明顯不地道並且極度不尊重剛剛駕崩的劉宏同志的行為,人家還沒死過氣呢,好歹等把這一年給過了再把年號給改了呀!無知。缺乏教養!

劉辯時年十七歲,還屬於未成年,這大權無疑就旁落到已經升級為太后的何氏手中。這無知無教養的何太后改了年號之後呢,就封了劉協為渤海王。同時下詔封后將軍袁隗(袁紹的叔叔)為太傅,與何屠夫共同輔政。

劉辯即位了,蹇壯士坐不住了。因為他知道何屠夫之前沒進宮,絕不是真的得病了,何屠夫總不能自個兒也吃到壞豬肉了吧!壯士一去不復返,目標何屠夫!

忠臣呀!至少對他的主子,蹇壯士可謂是仁至義盡了,雖然他只是一個宦官。

為了達到目的,蹇壯士就給他的眾多同事,也就是趙忠等十常侍都寫了封信:「何屠夫兄弟如今專政,似乎想跟讀書人合起伙來整我們。但因為我現在還管著皇宮禁衛,所以他們還沒動手。現在我們最應該做的是關起門來,乾死他!」

交友不慎呀!蹇壯士居然沒調查下這十來號人的底子。十常侍裡頭的郭勝居然是何屠夫的老鄉,何進兄妹能有今天的飛黃騰達,還真多虧這位郭勝同志呢!

這有前途的老鄉和已經過氣的同事該選哪個呢?郭勝和趙忠他們幾個一合計,果斷的選擇了前者。然後,十幾位怪蜀黍興沖沖的將蹇壯士給他們的書信送給何屠夫瀏覽了一下下。再然後,壯志未酬的蹇壯士就讓何屠夫派人給剁了。

身為西園八校尉的老大蹇壯士掛了,按排名下來,原來坐第二把交椅的上軍校尉袁紹成為了新的老大。四世三公的袁紹同志站在哪邊呢?何屠夫。

何屠夫的志向遠遠不止這些,如蹇壯士給十常侍的信中所說,他確實是想將這些怪蜀黍們一網打盡。為了達到這一宏偉志向,他將袁紹袁術淳于瓊等人聚集帳下。除此之外,他還大肆的招聘了一大群有智謀的名士,如老牌名士何顒(音yong,二聲),新潮名士逢紀、鄭泰、陳琳、荀攸等人。

袁紹儼然是何進部下首席重臣,說道:「之前竇武陳蕃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計劃泄露且五營將士對宦官習慣性敏感的緣故。大將軍你身兼國舅之任,兄弟二人又有強兵勁旅,手下又都是天下英豪。如此天時。將軍你就應該為國除害,名垂千古。將軍奉詔管著禁衛之兵,千萬不可再輕易出入宮門。」

袁紹這馬屁拍的很有技術,而且還很有含金量。何屠夫聽後也飄飄然了起來,對外稱病,管你送葬還是掃墓,他都不去了,天天窩在府裡頭琢磨整死怪蜀黍。

沒多久,何屠夫便和袁紹等人琢磨出主意了。可是何太后不答應,這何太后很明顯是個念舊情的女人(是不是想起了之前寂寞的竇太后?),她極度感激之前那些怪蜀黍們給她帶來的榮華富貴,所以極度不認同何屠夫的做法。

何屠夫動搖了,他猶豫不決的本質很快便顯露出來了,他讓步了,認為只要把那些囂張點的宦官收拾了就成。袁紹一看不得了,立馬出來說教。好說歹說終於把何屠夫從懸崖邊上給拉回來了

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及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兩位同志與怪蜀黍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金錢關係,聽說何屠夫居然要殺宦官,連忙跑到何太后那塊兒說情去了,並極度污衊何屠夫,說他專權擅政。(何屠夫與何太后、何苗二人同父異母)

何太后開始懷疑起何屠夫了。

宦官們在東漢王朝已連續專權幾十年,宮裡宮外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何屠夫這種剛登上政治舞台且政治智商為負數的人能夠以政治方式解決的。

有可能你要問了,何屠夫既然手底下有那麼多兵馬,為啥不武力解決呢?

這其實和竇武陳蕃謀誅宦官的情形並無太大差別。祖制!在他們看來,必須得得到皇家(這兩次都是太后)的同意才能動手,否則所謂的除害便成為作亂了。

袁紹當然知道何屠夫的顧慮,他想到了很損的一招,威脅何太后!

袁紹的具體操作方法其實很簡單:以何屠夫大將軍的名義,召集四方軍閥前來京師,以軍閥的霸氣來要挾何太后,逼其就範!

袁紹腦殘呀!那些軍閥既然可以威脅何太后,那威脅何屠夫自然就更不是神馬問題了。沒想法的還好說,像董卓這樣常年有想法的來了你還指望他能走?不把京城翻個底朝天他能甘心嗎?可是何屠夫比袁紹還腦殘,在這位職業屠夫的心中,似乎除了大多數宦官大家都是忠烈之士,居然還認可了袁紹的說法。

主簿陳琳苦諫何屠夫,言說引外將入京的弊端。可是為那些怪蜀黍們急紅了眼的何屠夫壓根就聽不進去。收到何屠夫邀請函的軍閥除了我們的老朋友前將軍董卓以外,還有東郡太守橋瑁和武猛校尉丁原。

尚書侍郎鄭泰聽說何屠夫居然想把董卓召進來,連忙規勸:「董卓這人強橫殘忍兼且貪得無厭,要是把他召進京城,必然會危害朝廷呀!同時勸阻何屠夫的還有德高望重的尚書盧植,但一心想除掉宦官頭頭的何屠夫就是不樂意聽。

見何屠夫執迷不悟,鄭泰徹底對這位屠夫失望了,然後他就棄官而去了。

與袁紹同為西園八校尉,哦,不,應該說是同為西園六校尉的曹操先生聽說何屠夫的宏偉計劃之後,立馬就笑了:「宦官自古就有,本來沒什麼不對(這當然沒什麼不對,你爺爺就是宦官)。現在只要把帶頭的幾個做掉就行(十常侍老大張讓和你有矛盾唄),明明是一名監獄工作人員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何必把呆在外頭的那些人招過來呢?這麼不低調,必然會敗露,我就知道何屠夫他不行!」

何屠夫的謀略可謂經天緯地,他的分工是:董卓負責兵屯關中上林苑(漢武大帝所建的一處宮苑,縱橫三百里,位於西都長安周邊),遙相威脅;橋瑁負責兵屯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位於洛陽東北),就近相逼;丁原則負責火燒孟津(今河南洛陽孟津,位於洛陽正北,真不知何進到底想幹嘛,燒飯呢),絕對恐嚇。這三位當然都打著殺宦官的旗號。為防裝備人手不足,何屠夫還派他的副官(府掾)王匡上他老家泰山郡(今山東泰安)招兵買馬同時收購強弓硬弩。

這氣勢夠大了吧,把洛陽的西、東、北三個方向都威脅了。可威脅的效果呢?何太后很明顯也是從小見過殺豬的,根本就不買賬!

何屠夫的兄弟何苗是收過怪蜀黍們錢的,見他哥不死心,跑來勸他哥了:「想想當年我們在老家南陽的時候,多麼的窮困潦倒。當年要不是靠這些宦官幫忙,我們哪能過上今天的日子?大哥還是多想想吧,還是和他們和好為妙。」

之前說過何屠夫無謀寡斷,聽他這弟弟一說,他又開始動搖了。(極品屠夫呀,真不知道當年他干屠夫的時候是怎樣狠下心對那些豬下手的)

袁紹看著這個不靠譜的上司,只好出上更損的一招了,威脅何屠夫!

袁紹說道:「現在我們要做掉宦官的事情誰都知道(能不知道嗎?都圍城了),我們和宦官已經勢同水火,不可挽回了!將軍你還在等什麼!還不早點下決定?」

何屠夫瞬間堅挺了!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恐怖的職位再次出現),假節(欽差),自行辦事無須上報;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和竇武當年的套路如出一轍,套路攻略不妨參閱《三國前世——辛亥政變》一節)。

司隸校尉這職位已經多次出現過了,國家安全部兼監察部部長。袁紹同志認為他可以大幹一場了。他一邊讓有關部門搜集宦官犯罪的不法證據(形式主義),一邊讓圍城部隊中實力最強的董卓驅兵東進(實質威脅)。

看著袁紹這霸氣側漏的架勢,再想想那以殘暴兇狠聞名的董卓同志,何太后終於害怕了,她開始了讓步。

為了表明她自己的立場,她將眾多的宦官都遣回原籍了,只留下那些平素和何屠夫關係還不錯的宦官們(看來何屠夫也不是和所有宦官都過意不去),留下這些人來照料皇宮,畢竟宮裡還是需要宦官的嘛。

那些被遣回原籍的怪蜀黍們戀宮情切,紛紛跑到何屠夫府上請罪(看來這些宦官認為何屠夫的終極目的只是趕走他們,要不不能都這麼不怕死),並擺出一股「任君摘取」的姿態。這何屠夫見他們如此的誠懇,居然說:「諸侯來勢洶洶,就是因為你們。董卓的軍隊馬上就要進京了,你們怎麼還不各回各家?」

我了個去,你何屠夫不是一心要除掉怪蜀黍嗎?怎麼他們都到你府上來了,你還發起善心來了?居然讓他們各回各家,你是不是還想報銷返鄉火車票呀!

在一旁的袁紹都急了,急忙勸何屠夫就在此地解決怪蜀黍,以絕後患。

袁紹此時的建議無疑是中肯的,大好機會,豈能錯過?!何屠夫明顯是智商遇到下限了,抑或這位偽文藝屠夫想起了曾與這些怪蜀黍們的風花雪月……

不噁心了,總之這何屠夫是發起善心了。面對袁紹同志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何屠夫仍是置之不理,只是想發放火車票給眾位怪蜀黍們。

袁紹徹底對這位屠夫同志徹底無語了,既然屠夫曾說他可以「專命擊斷」。於是袁紹便假傳何屠夫之命,令各地官府逮捕怪蜀黍們的家屬。

怪蜀黍們終究是知道了何屠夫的行動,雖然他們還在納悶屠夫為什麼沒有當場解決他們,但他們已經來不及了。再回皇宮,重掌大權!只爭朝夕!

十常侍之首張讓的兒媳婦(擦)是何太后的妹妹,這麼細細一推理,似乎劉宏的乾爸張讓先生還是何屠夫的伯父。何屠夫居然還向親人下手!

有點複雜,不管他了!這張讓開始了他只爭朝夕的活動,他放下自己當年先帝乾爸的身段,跪下來向他的兒媳婦求情:老臣幾代人受皇家大恩(額)想,現在卻要遠離我眷戀已久的皇宮,老臣依依不捨,請求再給老臣一次照顧太后與皇上的機會,只要能夠再看一眼太后皇上,老臣也就死而無憾了!

多麼真誠的表白呀,簡直可以上肥皂劇了都!他的兒媳婦很明顯是看肥皂劇的,立馬就被岳丈大人給感動了。這位兒媳婦極富人情世故,她先不向自己姐姐求情,轉而向自己的母親(當然也是何太后與何苗的母親)舞陽君發動了親情牌。

何太后很明顯是給自己母親面子的,於是眾多職業宦官重歸政治舞台。張讓先生告訴我們,多認幾門親戚,是沒什麼壞處的。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我還是不用劉辯那神馬光熹的年號了,太不道德了)八月二十五,何屠夫聽聞怪蜀黍們重返皇宮,真心慌了,急忙進長樂宮(太后專用別墅)勸何太后處死眾多怪蜀黍(之前在你府上的時候你幹嘛去了)。

皇宮畢竟還是怪蜀黍的天下。當他們聽說何屠夫今天居然進宮了,琢磨了起來:「這何屠夫對外稱病幾個月,一不掃墓二不送葬的,今天卻進宮了,他是想幹嘛!莫非又是當年竇武的故事?」

張讓熟悉門路,派人偷聽到了何屠夫的意願。擦!居然想打我們的主意!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於是張讓率領幾十名宦官,各持器械,從側門而進,埋伏長樂宮中。只等何屠夫一出門,便又假傳何太后詔令,將何屠夫召進宮來。

這是何屠夫最後一次證明「智商無下限」的時候,無比蛋疼的他居然興沖沖的再次進宮,可想而知。待張讓等人義正言辭說完一番獨白之後,何屠夫便掛了。


八月戊辰(八月廿五),尚方監渠穆拔劍斬(何)進於(南宮)嘉德殿前。


其實在我們後世看來,曹操的建議無疑是正確的,但我卻覺得曹操的看法是錯誤的。
且不論這個問題本身,我在聽別人給我講唐史時,聽說晚唐皇帝沒有權利,即便是一代明君,也逃脫不了被太監害死的命運,因為首都軍隊權利不在他們手裡,侍衛也不歸他們管,而有兵權的將軍則不在首都無法調動,所以難逃害死命運,我就突然想,那為什麼不假借巡視之名視察外地,讓將軍率兵殺入長安清君側?然後忽然釋然了,這是個幼稚的想法,但是在皇帝毫無權利的前提下,這似乎是最靠譜的方案。
接下來說說東漢末年,那時候天下雖亂,但是各地軍閥名以上還是屬於中央的,也就是說並沒有軍閥割據,分崩離析,漢朝還是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僅僅只是有一些叛亂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召忠誠之軍上洛清君側絕對是一個十分靠譜的方案,而且袁紹的提議是召四方之士上洛,每方只有3000兵,互相制衡,這個方案絕對的靠譜,但世事無常,而我想那個時候董卓也並沒有想到日後會權傾朝野,以我猜測他當時還是想去洛陽撈個一官半職能有更大權力的,但到洛陽後發現洛陽竟然亂成這樣,皇帝竟然跑到荒郊野外被人追殺,洛陽竟然群龍無首,堂堂中央機構,老大跑了,明爭暗鬥的實權派都被殺光,而剩下的只是沒有權利和經驗的小年輕,這個時候你又有虎狼之師前來清君側,我想只要是對權利敏感的人都會挾皇帝以震朝堂吧,再加上董卓這個人十分聰明,就3000人晚上出城白天進城拖延時間佯裝增兵支援,使園林校尉和剩下幾路軍閥不敢輕舉妄動,董卓趁機殺了丁原,最終權傾朝野,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存在太多的偶然了,比如皇帝會被董卓遇到,比如軍閥會被董卓忽悠,比如呂布叛變董卓迅速獲得大權,這些都沒預料到,而拋開我們知道後來的事開了上帝視角本身來看,這個方案是絕對靠譜的。
接下來說說曹操的看法,很不幸,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講,他的看法是必然錯誤的,他根本沒有分清洛陽的局勢,因為他的看法就導致了後來宮廷大亂,事實上這個大亂是必然的,軍隊沒有足夠的勢力消滅太監,太監還掌握著皇室這張牌,無論何進再怎麼皇親主動權都在太監手裡,因為皇帝在太監手裡,萬一逼急了他們殺了皇帝怎麼辦,最重要的還有一點,何進手下那幫文官就支持何進了?大家都是讀過書的,都知道漢朝之亂亂在太監,外戚上,幫助外戚殺掉太監,外戚當權也不是文官們想看到的,在他們看來何進和太監死了最好,但他們沒有這個實力,最好的辦法是什麼?讓幾個有實力的人殺掉他們,趁機文官取得權利,至於軍閥他們互相制衡,亂不掉,而曹操的方案是錯誤的,他的想法後來實行了,看看宮中大亂,皇帝失蹤,群龍無首,就是他的方案的最終結果,這種結果是可以預見的,是必然的,因為太監們的勢力太大,沒有個更強有力的勢力不可能完全清剿他們。
最終這個計劃完全失敗,就是大家都算錯了董卓,誰也沒料到董卓這麼聰明,能迅速打敗其他軍閥自己得勢,要知道當時洛陽的軍隊在一萬以上,而四方之軍每軍不可超過3000,洛陽是完全能夠掌握局面的,但誰也沒料到董卓這個大變數。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袁紹的想法是絕對靠譜而且可實施性很強的,失敗太偶然了,完全是一個個偶然拼成的失敗,而曹操的想法失敗是必然的,歷史也證明了曹操的想法是錯誤的,只是有袁紹這個更大的錯誤在掩蓋了曹操這個相對較小的錯誤,所以我們都認為曹操的看法是正確的,這就是我們從結果去評判歷史而沒有站在當世去評判歷史,所以無法公正的評判歷史,因為當世之人無法預料到後來之事。
我並沒有去討論曹操是否是在中央或者有沒有那個權利,至少就我覺得,我在當時那個環境,我是不會聽曹操的,因為大亂之際,隨時都會有變故,袁紹提出了一個完全靠譜而且切實可行的方案,而曹操只是在諷刺挖苦,根本沒有靠譜的方案,要是你是當權者,你是會聽袁紹的還是曹操的?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不同意歡迎討論,但請態度好點謝謝。


大將軍何進率先得到了《三國演義》


一個原因是姬大說的,曹老闆當時不在都城。
但是曹老闆在了呢?然並卵啊。
曹操的出身是橫在三國一百多年無法忽視的熱門話題——「太監之後」。
何進那邊和諸大臣商量怎麼對抗宦官勢力,這邊來了一個宦官出身的說宦官不用全除,打一部分拉一部分,換了誰是何進也不能同意啊!
這也得幸虧曹老闆不在京,要不然不是火上澆油嗎?
能把曹老闆放出去募兵,兩種可能:
1信任他
2不信任他
考慮到曹操當時是典軍校尉,掌握八分之一的西苑軍,手裡有禁軍還派出去募兵,明顯是不信任的面大。


這事要從漢靈帝說起,何進是外戚,掌握了禁軍,漢靈帝臨死前意識到有可能威脅到劉家天下,故而設立了西園八校尉。分別是:
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
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
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
典軍校尉---議郎·曹操,
助軍左校尉--趙融,
助軍右校尉--馮芳,
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瓊。
這八個人肯定是何進肉中刺,整天想的都是削弱他們,太監們其實並不會對何進權利有多大影響,袁紹也說了,有一兩個獄卒就能收拾他們。
看看何進的從政履歷,在西北地區剿匪,跟西北軍閥肯定有勾連,調他們進來就是想解決八校尉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後來袁紹離開中央。
只是過程中,何進低估了董卓的野心,在加上有袁紹等人攪混水,就玩砸了,把命丟了。


單從演義里分析,十常侍裡面有一兩個人是何氏的恩人,殺恩人這種事絕對不得人心,於是何進自侍實力強勁,想借刀殺人,完了一樣可以操縱朝局。不想事泄,逼急宦官,最後同歸於盡,出現權力真空,才讓董卓這廝佔了便宜。


因為宦官(皇權)與外戚(依附皇權,威脅皇權)與士人(反對,威脅皇權)彼此相圖。引入軍閥是要把水攪混,借軍閥的手除去自己的兩個威脅,自己有兵有皇帝,再滅了軍閥,掌權,讓小皇帝長大以後無處借力,同時也穩定當時的政局。(幹掉尾大不掉的士人集團)


所以三國志11里何大將軍智力只有6


小孩子都能聽大人的話不把桌子上的口杯摔掉嗎?


何賊董賊曹賊誤國。

漢末十常侍,是守衛大漢的最後最強力量,是漢皇的終極武器。相傳葵花寶典就是十常侍所創,只有宦官才能修鍊,雖然是邪功,威力巨大,十人同使,可擋千軍萬馬。

大將軍何進引御林軍八千,欲殘害漢皇,被十常侍斬首。之後董賊帥二十萬西涼軍,和十常侍大戰,最終十常侍寡不敵眾,力竭而死。

之後山河破碎,江山易主,漢皇被董賊,韓賊,王賊,曹賊欺凌。

只有十常侍的弟子黃浩逃出,輔佐蜀漢二帝,諸葛亮有謀逆之心,妄圖宮中府中具為一體(皇宮和丞相府,都聽從老夫的安排),殘害忠良,用八門遁甲擊敗黃皓,直接導致了成都無防禦,劉禪被俘虜。

葵花寶典:
心如磐石,意若丘山,焚我忠魂,常侍炎漢!


這個是老三國電視劇的編排!
不過看老三國真的挺有意思的,因為曹操老和袁紹坐在一起啊,何進說什麼,他們倆基本上就是反對。
兩個細節:
曹操勸何進殺十常侍,何進猶豫,然後何進突然說:孟德對閹黨有意見,是因為他干爺爺是太監哇,哇哈哈……
曹操氣不過跑出來,恨恨的說: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何進被誘入內宮遭誅殺,曹操和袁紹等在外面不見人出來,就帶領將士高喊:請大將軍上馬!請大將軍上馬!
結果何進頭被扔出來。曹操和袁紹大驚,曹操不知所措,袁紹反應極快,拔劍吼道:大將軍被閹黨所害,大家隨我殺。
眾人反應過來一場內亂就開始搞起。

老三國許多細節還是非常到位的,常能見到導演的用心良苦。

曹操睡張繡的嫂嫂,音樂響著,美人微笑,畫面中點火熊熊,音樂停了,曹操煙熏黑著臉站在江邊,典韋死,曹安民都死了。
竟有一種人生如夢的感覺。這種手法用在電視劇中,第一次看到當時我不滿十歲,就被深深的迷住了,這才是特么藝術手法啊~


朝廷第二勢力的何將軍,憑什麼聽曹操的。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三國 | 曹操 | 董卓 | 何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