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邏輯不嚴謹的影視作品,為什麼有些觀眾喜歡,有些卻不?
最近看了一些電影或美劇都注意到劇作本身有一些劇情邏輯問題,看的時候很氣憤,「這人怎麼這麼傻逼」「這編劇怎麼能這麼寫,本來挺簡單一事非要把他變複雜,而且變複雜的原因還靠不住。。。」可是,一些十分好看的片子仔細看它的邏輯也靠不住,可一般觀眾都忽視了,只覺得好看,這是為什麼
-----------------------------------------------------------------------------------------------------------------------------
上面的一個問題我現在覺得是不需要爭論的,一個新問題:
電影里有些人物我們覺得他們很傻比,對他們很氣憤,可能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不該這麼傻逼。而卓別林賣傻,從他的形象一開始觀眾就默認他是一個滑稽的人了。所以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基於觀眾的邏輯。我想的對嗎?
-----------------------------------------------------------------------------------------------------------------------------
為了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我說明下,題主不是不喜歡那些不能用現實生活邏輯考量的影片,像《功夫》我喜歡的很,通過胡戈老師的回答我知道了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此題可以做廢。現在題主有個新問題,希望大家幫個忙,有什麼實用的研究類型片的方法?(不管怎樣,感謝所有人抽出時間回答我的問題,謝謝)
------------------06.08重新排版------------------
如果大家覺著這篇答案觀點還算新穎,請務必到評論中去看看啊,有好幾個同學提出了更深層的影視劇市場的問題,,尤其是 @戴花花提出的關於低端受眾的問題很值得思考的,我嘗試回答了下,求更多知友們前來討論呢
-----------正文-------------
我的天哪,終於有我最擅長的影視劇劇情題目了,題主給你點32個贊!
但很抱歉的說 (T.T)
題主你提到的問題是所有影視從業人員一輩子都在探索的問題,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故事。
如果變成反義疑問句,就是:
1、為啥這個片子如此爛(比如劇情不嚴謹,人物很二逼)有些人還是會去看,
2、為啥這個片子如此牛逼(比如人物很有愛,劇情很嚴謹)有些人還是不會看。
首先我想問題主幾個問題,
不知道題主看過所謂的國產家庭倫理神劇沒有,比如《百萬新娘》或者《妻子的誘惑》,是否被雷得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如果沒看過那也不要緊,因為你不是這個電視劇的主要受眾群。
不知道題主看過傳說中的抗日神劇沒有,比如《抗日奇俠》、《箭在弦上》,如果沒看過也不要緊,因為你不是這個電視劇的主要受眾群。
不知道題主看過傳說中的大師藝術電影沒有,比如《時光中的時光》、《鄉愁》,如果沒看過或者看了之後不喜歡也不要緊,因為你不是這個電影的主要受眾群。
不知道題主看過美劇沒有,比如《破產姐妹》、《生活大爆炸》,如果沒看過或者看了之後不喜歡也不要緊,因為你不是這個美劇的主要受眾群。
其實,我通過這幾個問句說明的是,你以為你選擇了某部劇,其實,也是這部劇選擇了你,只有你的喜好與這部劇的氣質相契合,你才會選擇看下去。
從具體問題描述中我看到,題主你傾向於邏輯嚴密,人物行為符合常理的劇情。但不要忘記,有些觀眾喜愛情緒激烈情緒高的劇情。而以此為出發點,我在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觀眾喜歡弱化邏輯,而強化情感的影視劇。(不好意思,因為我擅長電視劇與國產電影寫作,姑且用國產電視劇《百萬新娘》來舉例子了。)
弱化邏輯,而強化情感的影視劇普遍集中在家庭倫理劇領域,這類電視劇的受眾文化水平一般,長時間沉浸在辛苦勞動中,他們希望看到的劇情是不用動腦子的,一看就能分清楚正角反角的。
歸納起來,這類觀眾喜歡直白與簡單易懂。這種類型的劇本,在其策劃與劇本初始,就必須遵守以下幾類「直白」的設定原則
「直白」的特點落實在情節和節奏上為「單集情節數量少,情節量高,單個情節強度高」。
以《百萬新娘》第一集為例:王家喬遷之喜,賓客歡聚時,王家私生子黃崇明帶著母親玉梅來要名分——黃崇明因家產分配而與何莉爭吵——敏君上前勸架反被婆婆何莉指責——敏君母親與何莉爭吵——場面混亂,玉梅給了兒子黃崇明一耳光,表示要撞死在此。
合計時間29分鐘,4個家庭共計出現了5場爭吵戲份,且每一次都上升的人身攻擊、你死我活的程度。
同樣一場家庭聚會戲,以《妯娌的三國時代》第一集為例:老大媳婦為全家操勞感到憤憤不平,準備向婆婆借錢買車到難以張口——老二媳婦工作疲倦被,討厭家庭聚會希望過自己的日子——老三在女友的威脅下被迫跟母親開口要錢——老大媳婦偷聽到消息,拉著老二媳婦反對婆婆決定——婆婆心疼小兒子表示斷然拒絕,引發老大媳婦撒潑——老爺子暴怒,一家人不歡而散。
合計時間33分鐘,9個情節卻只有最終1場爆發戲份。兩者的戲劇效果如圖所示。
也就是說兩種寫法在傳遞給觀眾的情節重量(圖標所佔面積)上是一致的,正常家庭倫理劇是層層鋪排,力求矛盾最終爆發的力度,而家庭倫理長劇減少了鋪排(或者放棄鋪排),留出篇幅將所有情緒都推到高點。
兩種做法各有利弊,鋪排的最終目的在於構建邏輯性。傳統寫法會保持觀眾黏度,缺點是鋪墊有遺漏就會造成觀看效果降低。家庭倫理長劇觀眾則不需分分鐘盯緊,隨時觀看它的情緒都是在high點上。
2、尋找直白程度的臨界點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情緒推高能讓把觀眾定在電視機前,但盲目的推高矛盾是以喪失邏輯性為代價的。即家庭倫理長劇中「直白」是必須的,「直白程度」是需要控制的。
同樣以《百萬新娘》第一集舉例,黃崇明因家產分配而與何莉爭吵,但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理念,作為好媳婦的敏君不應是勸架,而是將自己的母親弟弟帶離現場更合乎邏輯。但這樣編製劇情,後面的多數矛盾都不會發生。編劇最終選擇讓林敏君當著所有人的面勸說婆婆。核心目的仍然是「直白化」,即放棄部分合理性,讓後續矛盾全方位展現給觀眾。
電視機前的觀眾是不會說出具體哪兒創作有問題,但邏輯性的喪失會使其產生觀看反感。當這種反感大於了直白爭吵的快感時,雷感便會應運而生。如下圖所示。
觀眾都是希望看到給力劇情的,觀看快感隨著衝突爆發的增強而增強。但在總量一定的前提下,衝突的增加會損害邏輯性,一旦越過臨界點,所帶來的並非快感而是反感了。更重要的情況是每個觀眾的臨界點是不同的,這受到生活環境、人生閱歷等諸多可變性因素的影響。
回到開始的問題,這些劇是寫給中老年低端女性受眾看的,對於衝突爆發的期待值較高,直白臨界點也高,因此在邏輯盡量保持的前提下,我們需盡量將直白程度做到極值,即無限趨近臨界點。
以上,就是以家庭倫理劇為例,論證了為何邏輯性不嚴謹的作品,但觀眾還是很喜歡看。
最後總結一下,你以為你選擇了某部劇,其實,也是這部劇選擇了你,只有你的喜好與這部劇的氣質相契合,你才會選擇看下去。每個人的審美,觀影興奮點都不一樣,所以哪怕邏輯性不嚴謹的作品,有些觀眾還是很喜歡看。
--------------------------補充分割線----------------
謝謝大家的指正,我改正了一部分的錯別字和語句錯誤。
想補充這樣的一句,這是我的班主任上課時屢次告誡我們的,當時剛剛考上大學,一門心思想成為改變影壇的大師,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警醒。
有一些人,她們一輩子都在乏味的生活,她們四五十歲,沒怎麼念過書,也不會上網,上去了更不會打字,她們沒法表述自己的觀點,你甚至不知道她們的存在,或者你知道了你也不會關心她們。但這樣人的娛樂需求同樣不能被忽視。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好多符合自己氣質的影視劇,愛你們么么噠
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兩個:
- 劇情都有bug漏洞,為什麼有的片子觀眾會忽視漏洞,有的卻不能。
- 劇情都有邏輯上的問題,為什麼有的片子觀眾會忽視問題,有的卻不能。
邏輯和漏洞是不同的。好看的電影是基本符合內在邏輯的,能夠自圓其說。
比如人物犯傻,如果電影里大部份人本來就是傻子(這是漏洞,現實里以及理論上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後面怎麼犯傻,都符合邏輯,觀眾就能看下去,卓別林的喜劇就是如此。如果電影里的人是正常人(沒有漏洞,符合現實以及理論上的情況),後面突然犯傻,這就不符合邏輯(當然也算劇情上的漏洞)。
再比如超能力,如果電影里一開始就設定吃了某種特殊的葯後肌肉含量會突然增長3倍(這是漏洞,現實以及理論上都不可能),後面再玩超能力,符合邏輯,觀眾能看下去。如果電影一開始是日本鬼子入侵、長驅直入、無法阻擋(沒有漏洞),後面突然手撕鬼子了,這就不符合邏輯。
所以,電影只要符合內在邏輯,觀眾就能看下去,否則基本就不能。
但這不是說有漏洞是沒關係的。可以有少數人能察覺的漏洞(像上面說的傻子和超能力,你只有知道一些相關知識或者認真思考過才會堅信這種事情理論上不可能發生),不能挑戰多數人的共識,你想拍一個女人整體上比男人強悍的科幻片這就沒辦法搞,另外,有的片子儘管漏洞比較小,觀眾還是無法忽視,而有的片子漏洞很大,觀眾卻忽視了,這是因為電影里用技巧對漏洞進行了掩蓋。掩蓋漏洞有這樣一些技巧;
- 盡量用畫面和細節去表現。比如超能力的片子,在解釋超能力理論的時候一定會配以大量的相關畫面,而不是光憑一張嘴說。用嘴巴來辯解和用「事實」來辯解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 把難以解釋清楚的漏洞留到後面去解決,先給你上情節,畫面細節上狠下功夫,讓你覺得這件事情真的已經發生了,然後再給你一個解釋(雖然這個解釋本身可能就是不對的)。比如如果電影一開始就說「天上烏雲密布擋住了陽光,機器人為了解決能源危機,把人都變成了植物人,插上管子取電,然後給人的大腦輸入虛擬世界信息……」,觀眾心裡就要犯嘀咕了:瞎扯吧?能量守恆定律呢?……但如果電影是這樣的劇情:「一個人意外發現這個世界有點異常,後來被一夥神秘的人解救,終於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是虛擬的,真實世界是被機器人控制的,他們……」觀眾就不大會質疑了,就算少數觀眾會起疑,此時電影已經演到了1/3,正緊張的時候,你是質疑呢還是繼續往下看?
再說邏輯。前面說了電影是否能被觀眾接受,關鍵在於是否符合內在邏輯。但即便電影不符合內在邏輯,有的片子觀眾也能看下去,為什麼呢?同樣是用了技巧的:
- 電影節奏快,觀眾來不及細想。
- 電影里對邏輯有問題的地方進行了模糊、複雜化、神秘化處理。一句話可以說明白但因為本身邏輯有問題從而會引發觀眾質疑的,用五句話說,或者分三個人說,甚至片頭、片中、片尾分別說一點,每句話都不說明白,每句話都繞著彎說,反正死也不直接講重點,直到把你繞暈了,大概懂了又不是很清楚的時候,就不再說了,讓你自己去悟。你要較真就悟不出來。一般觀眾都不較真,就過去了。
-
我作編劇這樣多年,就一個感受。
吸引觀眾的,不是慎密的邏輯,而是慎密的布局。
只要作到兩點,戲一定好看:
1、一環扣一環。
2、數量要夠,1小時節目,至少8到10個(大小)高潮。
(當然,高潮二字,定義有高有低,不是討論重點。)
能作到,收視絕壞不到哪去,至少電視如是。
-看以什麼為賣點了
去看劇情片的都是看劇情的,有漏洞怎麼看
看言情、搞笑、恐怖的,只要能滿足他們對於這些的需求,漏洞不是太大的話並沒有關係。
題主有句話說的不錯,這一切都是基於觀眾的邏輯,但是,然後呢?
針對題主的3個問題分別作答:
- 劇情邏輯不嚴謹的影視作品,為什麼有些觀眾喜歡,有些卻不?
這個問題就跟一臉惶恐手掛在嘴上,問為什麼他不喜歡楊臭腳,而我喜歡?
只能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跟影視作品劇情邏輯嚴不嚴謹沒關係。
要麼把這個問題換成,劇情邏輯不嚴謹的影視作品,為什麼有觀眾喜歡?
- 為什麼有些好看的片中邏輯不嚴謹卻不會被觀眾發現?
以我之見,影視作品本就不應該邏輯嚴謹,上升一個高度,你覺得藝術是邏輯嚴謹的嗎?
電視劇:《武林外傳》中呂秀才單靠一張嘴說死姬無命靠譜嗎?
電影:《掃毒》張家輝身受重傷掉到鱷魚池沒死靠譜嗎?
小說:郭靖屢戰一流高手卻永遠不死靠譜嗎?
至於音樂、舞蹈、戲劇、雕塑、繪畫、建築等等我不太了解不敢妄言。請知友補充。
再以我之見,文學、電影、戲劇等藝術形式並不需要內在的邏輯嚴謹,只要做到邏輯合理即可。
合理就是以觀眾目前的認知,可能發生,但是觀眾作為審美客體並不需要清楚知道到底怎麼發生的。
這就是邏輯的合理性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們帶來的藝術空間,它讓我們能在創作的時候插上翅膀。
回歸問題,答案就是,劇情需要。首先我們會幫編劇腦補,恩劇情是需要這樣滴,而且我們已經從它們那裡中獲得了幽默、哲理、情感等一系列好的審美體驗,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深究了。
不過我想說的是,就算是好片好書,也總有一些人是格外喜歡去挑其中的邏輯的,比如一位物理學家寫了一本書專門挑金庸書里的邏輯問題,甚至揪出按照金老的描寫黃蓉比靖哥哥應該大了7歲的。我讚賞閆大衛的細緻,但也不免覺得他失去了我讀金庸時的酣暢,管他郭靖黃蓉誰大誰小呢,反正你就是我的靖哥哥!
- 所有的一切都是基於觀眾的邏輯?
no!
有一句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表現形式,卻低於生活的邏輯。
藝術賦予我們想像和創作的空間,所以我們能在藝術的空間里盡情發揮我們想像力的極致,超級士兵美隊打敗hydra,小蘿蔔特穿著iron man"s suit飛翔於藍天和怪獸打鬥,在屏幕上,這一切都是絢爛之至的,它也為我這種想像力不足的人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所以我並不願意深想,為什麼每次iron man被人抓到都沒被殺死而是綁住,最後反倒被iron man毀滅了呢?從現實的角度,直接幹掉他不是一勞永逸么?然而在已經享受了審美的我眼裡,這一切都是浮雲!
而低於生活的邏輯,我的意思是生活本來就是複雜多變的,就算是生活中也有許多我們用邏輯解不開的難題。我認為生活的邏輯是天定的,而幾個人創作中的邏輯又怎麼比得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
最後總結一下,也正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劇情嚴不嚴謹並不是評判一部劇優劣的標準,當從藝術的角度已經被觀眾認為這是一部好劇的時候,其中的邏輯只需要合理即可。當一部劇已經被藝術所摒棄,那麼其中的邏輯反而變成觀眾為數不多能攻擊的東西了...........傳送門:因為愛情有多美。
【謝絕任何轉載!】
拍質量低,觀眾便以尋找各種邏輯問題各種植入廣告為樂,反之以此津津樂道。
因為電影或電視這種東西並不是完全靠邏輯取勝的。
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願意為電影和電視買單的消費群體,其文化水平都相對不太高,比如去看《小時代》的學生或者世界觀未形成的女生;或者要求相對不高,比如看抗日神劇與婆媳劇的大叔大媽們,所有拍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奔著他們去的,而不是服務於講求邏輯嚴密,追求內涵表達,考量藝術角度的「知乎人」的,因為這些人消費理性,不容易賺到你的錢,賺到的最多只有你的吐槽,這就無形中幫助這些東西進行了大範圍的宣傳,這就是問題的核心。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劇情的嚴謹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電影的全部,主題、情懷、拍攝手法、講故事的方式、演員的表演,等等等等。
第二,腦殘粉無下限。
編劇寫劇本應該都是在生活經歷加一點想像力吧,生活本來就是沒有邏輯的,人不能過的像解數學題一樣吧,有很多情緒化的東西存在,大部分觀眾看電影主要是體會劇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在情感上得到共鳴的時候就不會去在意符不符合邏輯,當然邏輯和情感都沒打到觀眾的訴求,那觀眾就會覺得這演的到底是個什麼呀!!!
有的觀眾看個較真,有的觀眾看個樂呵
劇本描述的是什麼?是故事。
對一個故事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標準答案,例如,情節、結構、人物……再發散一點,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觀眾,或者拍起來少花錢,等等。總之,大概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結果。
但對這個問題而言,有這樣一個答案應該是被絕大多數人——至少,在編劇業內——贊同的。即:
對於一個故事而言,最重要的絕對不是合理性。
為了故事,為了故事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犧牲合理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所謂的「無巧不成書」,即是對合理性的否定。
當然我們知道生活比小說更離奇——如果是憑空創作,一個來自山溝的圖書管理員歷經數十年戰亂,無數次親臨戰場,被一國領導人點名下達追殺令,卻始終毫髮無傷,幾起幾落,最終成為國家領袖,其偉業被億萬民眾所崇拜……這樣故事我們會說沒有合理性;它卻依然發生了。
只是,這種比小說更離奇的生活,絕對不是常態。
而小說——劇本,所描繪的,本身就不是常態。哪怕是類似《渴望》、《房前屋後》——也不知怎麼就想起這兩個電視劇來了——這樣家長里短的故事,也是經過精心巧妙的安排,提煉、拔高,將無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矛盾衝突DIY到一起,在短時間內令其爆發出來給人看的。
所以,合理性——也就是說,劇情邏輯嚴謹與否——從來也不是判斷一部電影、一部電視連續劇、一部動畫片、一部小說……成功與否的標準。
事實上,「讓合理性見鬼去吧!」這句話,是許多編劇、作者創作時的前提之一。
但這並不是說合理性就不重要了。
被蜘蛛咬了一口,成為蜘蛛俠——這件事當然是不合理的,但這是《蜘蛛俠》的世界觀的前提。觀眾接受的,是這個世界觀,而不是其他。
換句話說,在這個世界觀之下所展開的故事,仍然要符合最基本的邏輯。吃飯會飽,不喝水會渴。如果裡頭還有一個我,那見到漂亮姑娘就會邁不動步……
同理,奇幻、魔幻、科幻、童話……任何一個題材的創作,所注重的合理性、邏輯,是不變的。
這是前提。
而另一方面,這種「無巧不成書」式的、對合理性的忽略,或者說,對劇情邏輯的無底線突破,仍然要講究方式方法。
最簡單的說法:巧合只能為主角造成苦難,決不能為主角解決苦難。
主角因為某個非常混賬的巧合——例如,隕石掉下來把他家給砸沒了——變得很慘,這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說這是符合劇情邏輯的。
事實上,我們對此喜聞樂見。
但反過來,另一個例子:主角跟反角鬥爭了一輩子,終於被反角逼入絕境,眼看就要被反角一槍幹掉——就在反角洋洋得意哈哈大笑的同時,隕石掉下來把反角砸死了,而主角從此獲得了自由與財富和妹子。這就很混賬。我們會說:這不符合劇情邏輯。
因為有些人本身就邏輯不嚴謹,有些卻不!
exo都有殘粉。何況爛劇
擦,難道不是因為智商問題嗎?!!!!!!!
很簡單,編劇不需要智商超過所有觀眾,編得滴水不漏。編劇只需要智商超過絕大部分他的目標觀眾,在他們那裡是自洽的就可以了。
打個比方我看Xmen就會問為什麼未來在最後高潮那個地方改變了?理論上第一次阻止刺殺就應該已經展開蝴蝶效應了呀?
比我蠢的觀眾表示劇中這麼說的呀!
比我更聰明的觀眾表示,這應該是平行宇宙走了無數不同的路線但是在未來關鍵點又匯合成了幾個大的版本--有愛的人會幫編劇圓過去,see?
所以結論就是,確保愚蠢的觀眾和有愛的觀眾佔據多數即可。
跟劇情和風格有關吧,看是什麼樣的電影,像周星馳、卓別林的東西,他們會用幽默的無厘頭的風格貫穿整個故事,形式非常誇張,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最接地氣的,當各種小人物的心酸其實已經從每一張笑臉中滲透出來後,你已經不會去再糾結所謂的邏輯了吧!
而像什麼手撕鬼子啊,各種讓你覺得不能忍受的爛邏輯,那種東西本來是想以特別嚴肅的正面的形象去給觀眾表達什麼,結果用力過猛,把整個東西顯得特別不協調,看著特刺眼。
樓主,怎麼說呢,就像《破產》這類的劇,它純粹就是以搞笑為主體的,而且他的劇情就是憑藉文字的犀利來逗人開心,這些劇沒有意義,但是卻會取悅人的心,這就是破產沒有得過獎卻被人們看好的原因!然而有些劇比如說《越獄》等,靠的就是引人入勝的劇情,這一類劇不論在業界還是業餘都會得到一致好評,這就是編劇和演員的一致功勞,然而這樣的劇其緊張的情節和生活的節奏搭不上調,這也造成了許多同類型的劇在第一二季過後會被業餘觀眾淘汰,相較之下,沒有劇情,卻能讓人放鬆的劇較受歡迎!
當觀眾開始注意邏輯的時候 說明劇情已經抓不住他們的情緒了
我很喜歡看經典影視,但是對差的影視很鬱悶。雷劇的特點是:沒有內在邏輯。國內的雷劇集中在幾點:一是跳崖體,受挫之後一般都是跳崖,然後得到奇人指點或者得到絕世奇書,可以不經過實踐的磨練,就能成高手,這種存活概率這麼低的行為,居然基本每部都有;第二是失憶體,就是來不來就失憶,然後拖沓的劇情開始,看的窩火,這種在心理學上非常不合理,概率上也非常不合理,劇情上也非必要,比如少年包青天3都玩起失憶,這真不是一般的操蛋,破案或者解決疑難雜症才是重點,居然玩起失憶,跟前倆部簡直天壤之別;三是打情罵俏體,充斥每部戲,就沒有亮點可言,都是男男女女的生活,難道除了男女關係,就沒有生活了么。
推薦閱讀:
※杜汶澤主演的電影《放手愛》的豆瓣2.1的評分是不是豆瓣電影的最低分?
※為什麼讀完一本書或者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總是記不住內容,甚至連幾個主角的名字都記不住?
※約妹子吃飯、看電影她答應,逛街卻總是各種理由拒絕,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小時代有什麼政治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