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生的建築設計普通流程?

建築設計師做一個方案,需要從哪裡入手呢?比如說先了解這個項目,單體、綜合體、住宅、商業、功能型(音樂廳、體育館、醫院、、、、),然後具體需要了解些什麼呢?然後在設計的環節,結構,材料,風格這些又是通過怎麼一個流程來確定呢?


瀉藥~~建築設計流程我覺得可以理解為樓主你對設計方法的詢問,看看有木有神馬可以遵循的思路和步奏去解決設計作業。我想說,這種方法是有的。請遵照下列說明來完成設計:

1.弄清楚你要設計的建築類型。
不同建築類型有著不一樣的側重點(也就是評分點)。比如說體育館你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結構選型和造型之間的關係,觀眾們的視線和看台設計以及各種流線關係;如果你設計的是博物館等文化類建築,那麼建築本身造型所反映出來的文化性和新穎性就會是第一位的;比如你設計的是住宅,那麼戶型的配比,指標,戶型設計,採光通風以及避免干擾將是你著重考慮的要點;比如你設計的是醫院,那麼醫院十多條流線你要仔細去排布,門診、住院、醫技之間的功能關係,手術室布置,特殊工藝設備的設置將是最為重要的。所以綜上,建築類型的不同將導致你的關注點和著力點出現重大的偏差,因此第一步,在拿到一座類型建築的時候,請翻看《建築資料集成》里關於這部分內容的詳細解說,翻看相關規範的要求,弄清你在這個課程設計中主要的著力點在哪裡,然後提取關鍵詞,作為指導後續設計的基點。

2.請按照功能組織,流線組織,景觀組織,特色等四個方面對已有的類型方案進行分析。
這個分析包括抄繪平面圖,了解設計過程和演變過程和總結三個過程。這種功課可以簡單的去圖書館翻閱雜誌、專業書籍獲得。這個過程作為前期非常重要,大約花掉你3天時間在圖書館裡,3天後你從圖書館出來的時候,心裡大概就有譜了。在此建議利用校內資源翻看研究生論文,那簡直是省時省力的神器。讀兩三本絕對OK。

3.請對基地進行下列分析
(1)基地所處區位和位置(比如哪個城市,城市裡的哪個區域,主城區還是開發區,主城區的中心位置還是偏僻位置等等),從城市角度來看基地的重要性和所擔當的區域地位。
(2)基地周邊情況分析(周邊有神馬業態或者小區或者學校或者政府或者公園等等,周邊道路的等級,比如快速主幹道,一般主幹道,次級道路,周邊有神馬有利影響或者不利影響),以上可以幫你回答總圖的擺放,開口在哪裡,那一面要退多一點迴避不利點,哪一面需要敞開來對景等等。
(3)氣候腫么樣的,主風向是哪面,有些功能要放在下風向的,雨量如何,日照方向如何,周邊有木有擋日照的。
分析完以上部分,親,你的總圖功能塊就差不多了,不會出現明顯的問題和錯誤了,是不是很簡單呀~~

4.然後接下來就是想想你的方案切入點了,也就是所謂的概念。親,亮點來了喲,開心不。
概念其實一點都不難,簡單來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建築和城市的關係--比如城市肌理的延續,文化的延續,場地記憶的延續(溫和一致的出發點);比如城市地標,活力點、城市名片(這些就是往新往怪了走,就是要不一樣)。才拿普利策的王老濕,北京的張老濕等等都這麼來的。
(2)新穎結構的使用--結構是很重要也很容易出新的一個概念點,神馬巨構呀,桁架呀,都是出現創新點的不二利器。老庫,老福,老羅,老皮,老卡都是箇中高手。
(3)新穎流線的形式--犀牛熟么?參數化熟么?那還猶豫什麼,果斷曲面造型,生物造型,參數化設計,節能計算,你的方案還能不亮么?比如老扎
(4)功能空間的創新--簡單來說,比如波特曼的中庭空間,比如安騰老濕的禪意空間等。
(5)生態方面--楊老師的生態建築,也是好方向喲。
說了這麼多類,隨便搞一類,親你的概念就有了,關鍵是腫么做深做透,這個問題將是你設計中一直思考的,也沒法說。

5.推敲平面圖,推敲造型。在這個環節根據上述概念來確定你的建築風格和形式以及空間特色。如果上面的環節你一步一步的做了,那麼相信平面和造型對於樓主你來說不再困難。如果困難,請重複做第二步。如果是學生,我還建議可以借鑒好作品,但是請不要照抄,照抄真的是一點意思都沒有,而且無法培養你獨立思考的能力。

6.複查功能、交通、景觀三大塊。這一步是檢查和反省,看看有沒有走偏。如果沒有走偏,就能做深化設計鳥,比如畫很細的圖呀,比如考究每一塊的材料呀,比如考慮構造做法呀。

7.美化包裝成果。

如果做到這一步,那麼恭喜你,你的方案應該分不會低。建築設計總的來說是一個理性先行的學科,需要藝術感和美感,但是理性是基礎。這樣的流程可以做出合格的方案,但這只是基礎中的基礎,離創造藝術層面的建築還很遠。要自我修行自我修行自我修行,以及加一點靈氣和運氣。多看書,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才能做好設計。

感謝各位看官看這麼久,希望5星好評喲~~


學建築就像練武。能打到對手的武功就是好武功。話雖這麼說,但長久以來,總會有人總結出一些經驗和規律,把這些規律匯總起來,變成教條招式傳授下去。大部分人學了這些教條和程式化的招式,總能讓他們在江湖上有口飯吃。有個別人就跳出來質疑說,這些招式都是花架子,並不是真正實用的功夫。話雖沒錯,但無招勝有招的教法不是誰都能學的會的。有天資的,自然會從招式中慢慢領悟到無招到奧秘,沒天資的,給了九陰真經也只能練成白骨抓。

學校就是叫招式的地方。能不能練成獨孤求敗看個人。

回到建築學,常規的設計套路就是按類型學的方式,以功能分類,把常規的功能排布學會記熟。把規範的要求記住,把圖紙規範練熟就能混口飯吃了。有心人自然會在其中不滿足,慢慢去尋求其所以然,然後呢,自然就了解了啥是類型學,啥是現代主義,啥是國際風,啥是文脈,啥是現象學。慢慢的就不再把功能排布,建築類別放下第一要素來考慮了。設計開始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多的考慮建築本體的事兒。開始越來越多意識到建築的獨立性是否真的真實存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人生差不多也就掛了。哈


首先,看你對這件事的態度,簡單而論,做設計對你而言,是解題呢還是寫小說呢。
解題的意思就是畫地為牢,希望在有限的環境內把一件事解釋清楚,得出答案,可以去分析功能,分析用地條件,分析業主需求,成本控制,文脈,常見做法,大眾認知等等,不斷地為自己尋找限制條件,最後把自己逼到一個死胡同里,答案就出了,實際工作中,無關重要的項目、急活、快題都是這麼操作的。在不斷地說服自己「應該這樣做才是對的/合理的」「這樣設計比較符合住宅/商業/醫院的立面氣質」等等中得出設計方案。
寫小說的意思的完全放開,鑒於問題是說學生,建議你向這個方向努力(老師也大多會鼓勵你這樣做)。寫小說可以取悅讀者,也可以不管不顧只寫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可以有體例,但也可以天馬行空。可以追求邏輯合理,也可以意識流到死。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也可以平平淡淡就是真。具體而言,你可以嘗試抓住你自己的靈光,然後用「建築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平面立面剖面分析圖透視圖手繪圖泡泡圖大樣圖等等。功能?面積?材料?先不管,把概念描述清楚,再去找這些條件。
我個人,大二先解題,畢竟應試教育出身,解題模式就容易上手。大三開始寫小說,用過紙板牙籤泡沫板陶土等等,玩的不亦樂乎,大四收心又開始解題,這大概是當年建築設計教育的一個通用的過程,不知道現在如何。工作以後就隨心所欲了,SKP不過是簡單的紙板模型而已。


題主在問題中提出「一個建築設計專業學生的建築設計普通流程」,目測是想求得一套普適性的建築設計方法論,這點康石石已在自己的專欄文章《 Architecture Design|康石石淺談如何創作一本打動考官的作品集》中予以詳細講解。

此番,康石石將設計方法的標準從「普適」提升至「創造出一套經得起推敲的設計方案」,嘗試進行回答。

學習建築設計主要在於學習建築設計的方法,所謂方法不是「照本宣科,加功能,做流線」,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它們似一塊塊磚,是用於蓋房子的,卻不是用於設計建築的,不能作為建築設計的思維起點

設計不是干坐著憋想法,而需遵循一套流程,運用理性的分析、整合組織設計的論點論據。在這個流程中,同學們需要整合項目相關設計條件,提出設計假設、主題和設計問題,並且運用邏輯辯證進一步明確概念方向、設計策略、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再加以推敲和發展,在有限時間內,以一個相對成熟的建築設計方案和思路回扣設計主題和最初的設計問題,並且運用適當的表達方法(圖面、模型、多媒體等)進行方案的表現和展示。

下面就以Thomas Heatherwick的「種子聖殿」為例,看看設計師怎樣循序漸進、步步為營,使建築設計方案經得起推敲,甚至成為經典。

鏈接:AD Chats with Designer Thomas Heatherwick

出處:Pinterest

第一階段:思考設計問題以及項目限制性條件

首先,有關項目的信息,明確分析設計任務和目標能夠在著手設計調查之前建立對項目相對深刻的了解,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為什麼而做,建築設計要達到怎樣的效果等等。這些都會在接下來的步驟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幫助你在信息洪流當中尋找、整合你需要的信息,實現設計目標。在項目初始,設計師能夠參考的,是關於建築設計任務的性質、限制條件、要求和目標。

種子聖殿是一個世博會國家館的建築設計項目,設計師從甲方(也就是英國政府)獲得的項目基本信息是場地很大預算有限、不僅需要體現英國特色,還得從250個參展國家中脫穎而出進入前五,這些條件為設計師提出了最初的設計問題(Design Problem)。

Heatherwick 由英國特色入手,究竟什麼才是英國特色?提到英國,人們往往能想到的是紅色的郵筒、紅色的雙層公交車、紅色的近衛軍制服等等。這些元素被廣泛應用在了旅遊紀念品上,隨著大規模生產和英國旅遊業的發展,踏踏實實的走向國際,為他們的母國代言。這些元素在Heatherwick看來雖然流行且具有代表性,但是也流露出因為被濫用甚至有些諷刺意味的嫌疑,他們雖能從各自的出發點代表英國,並不足以體現英國國家特色。那麼,究竟什麼東西才是能夠讓英國在世博會上脫穎而出,使英國人通過建築真正感到驕傲呢?

另外,這是一個世博會展館公共建築,場地是一個有四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長方形區域,然而項目資金有限,不足以支持一個能夠撐滿場地的大型公共建築,說明依靠建築體量取勝不足以做出脫穎而出的設計方案。

通過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 英國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Heatherwick發現關於英國國家特色的問題以及對於場地的限制性條件的分析是這個項目最大的難題。於是 Heatherwick轉變角度,追溯世博會的主題:世博會自始就是一個關於人類未來的討論,以及對當時各國文化特色的展示和交流。此時設計問題有了突破:作為世博會場館建築,如何成為本國文化特色的載體並對人類未來進行展望呢?

至此,Heatherwick通過對項目基本要求的研究和分析,確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是要尋找能夠代表英國國家特色的元素,同時這一特色又是能夠反映英國人對人類社會和未來的思考的,它不需要大面積的展廳,而是能夠盡量集中力量,讓整個場館建築的效果能夠在場地的空間範圍內具有足夠的爆發力。

鏈接:UK Pavilion at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2010 - today and tomorrow

出處:Pinterest

第二階段 調研

這一階段是在充分理解建築設計項目限制和條件,明確設計要求和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最初的設計目標及設計問題的方向,去尋找相關的資料,回答上一階段提出的設計問題,通常這一步的研究和調查需要思維發散,並且用到思維導圖(Mind Map)理清思路和線索,進一步通過類比找到最能反映項目主題的線索、深化、明確設計目標。

Heatherwick 在確定自己的設計方向和目標的基礎上,對英國特色做了深入的研究。英國在歷史上為人類社會作出過很多被視為先驅的顯著貢獻,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知識積累,所收集的自然界生物標本充斥著大小博物館,是人類了解自然和我們賴以生存環境的珍貴資料,以此為契機,英國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人類未來指明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是非常值得和全人類分享的知識,由此 Heatherwick確定世博會英國館要展示英國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

問題又來了,自然科學系統龐大、元素眾多,在有限的空間和成本預算範圍內要如何實現物品和理念的有效傳達?具體展示的物品又有什麼?展品和理念的關係又是什麼?

第三階段 深入調研

Heatherwick在調研階段多次出入大小植物園和博物館,回顧展覽內容和主題,多以植物樣本為主,他思考人們對於植物早已習以為常,唯有種子是難得一見的博物館藏品;然而種子又是能夠反映植物生命根基的元素,一個空間體量有限的建築是無法容納成千上萬體型龐大的植物樣本的;如果種子能作為展品,一來能夠突出主題,二來給參觀者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

那麼,接下來Heatherwick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展示種子的問題了。

第四階段 設計策略

由上一階段的調研得出了展示種子的設計目標,至於如何實現種子的展示又是一個設計難題,也是最關鍵的設計策略所在。種子作為展品的特性反映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種子的種類多樣,另一方面種子的尺度比起博物館中的一般展品而言,實在微小。那麼,種子的重要性要如何體現呢?

在第一階段中Heatherwick嚴謹的思考和分析幫助他找到了設計的方向,之後認真踏實的調研體驗進一步深化了Heatherwick的設計理念和目標。在確定設計策略這一步,Heatherwick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兒時在母親首飾作坊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深深影響了他對於世界的認識,他會去注意能與人們產生親密體驗的事物,比如說一些物件的形體和材料的質感等等,畢竟是要展示指甲蓋大小的種子,到底是用什麼容納和展示種子,又是什麼構成了建築?

Heatherwick尋找到了一款誕生於20世紀晚期的一款橡皮泥玩具,橡皮泥能夠通過擠壓形成玩偶的頭髮,Heatherwick注意到了頭髮與頭顱形體之間的空間關係,是一種包圍與被包圍的關係。那麼種子是不是可以藏在每一根『頭髮絲』裡面,然後成簇的『頭髮絲』環繞在展館主題空間周圍,圍合出展館空間的輪廓。

以上想法讓Heatherwick 的團隊竊喜,這個想法看似天馬行空,在設計師的眼裡卻是合理推敲的結果,解決了最大的設計問題,而後的問題便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和技術實現這個想法的問題了。

種子藏在頭髮絲里,頭髮絲的材料就需要是透明的。展覽空間被由內向外呈放射狀的頭髮絲包圍,空間的採光該如何解決?一個由種子構成的建築的內外部空間體驗應該是什麼樣的,和場地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

第五階段 設計推敲

上一步遺留的問題只要經過設計測試和相關內容的調研就可以獲得解決,這個過程的工作量是最大的,設計師需要解決各方面的問題,將解決方案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統一整體的設計方案,並且逐步推敲、修改以達到最能夠反映設計主題的設計方案。需要畫大量的草圖、建造大量的模型。

Heatherwick的團隊最終選用亞克力棒作為種子的載體和建築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建築的形態是一個圓潤輪廓的立方體,每一根包含著種子的亞克力棒都是沿著由內向外的方向布置和安裝,所以建築從外面看上去毛茸茸的。建築的內部因為亞克力棒的透光作用呈現出晶瑩剔透的視覺效果。每一個種子在亞克力棒之中獲得最佳光線效果,每一個種子都是主角。

另外,經過精細推敲的空間體驗和純粹的空間效果讓整個建築表現出了一種很強的儀式感;雖然體量不大,但是設計師別具匠心的設計使得場地上的剩餘空間成為主題展館的陪襯,儀式感被強化,神聖莊嚴,有了一種『種子聖殿』的氣質。

第五階段 方案展示

再強大的想法,都需要紮實、嚴謹的調研分析和結論作為理論依據,還需要運用圖面和模型的方式予以展示和表達,告訴甲方設計方案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的。這個階段不能簡單理解為設計項目最後一步,方案的展示是為了表達想法以及獲得建設性反饋意見,為得到更精進的設計方案。成熟的設計方案需要經過很多次的彙報和修改,測試和實踐設計師想法、聽取多方意見之後,才能夠逐漸被信服和認可的。

參考資料:托馬斯·赫斯維克:建立種子聖殿-在線播放-《TED演講集:奇觀建築》(建議從頭觀看,種子聖殿從7分39秒開始)

總結

以上是一個建築設計項目的一般流程,從中不難看出,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流程的步驟和順序的不可逆性,沒有對設計任務清晰地認識就不能提出一個能夠反映項目實質的設計問題,沒有這個設計問題就沒有後來的設計策略和方案。另外,一個設計師的背景,真正個人的內涵也是影響設計方案走向的重要因素,生活中對的觀察、思考和積累也是設計師的重要能力,一個設計師的職業生涯中會經手各種各樣的項目,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設計的習慣,每一個作品啟示都能反映設計師的特點,攜帶設計師的基因。

題外話

Thomas Heatherwick,本科就讀於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研究生就讀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的3-D Design,從國內普遍的認知來講,它的專業與建築設計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但是奇蹟就是,Heatherwick除了會設計建築,他還會:

  • 景觀設計

鏈接:Heatherwick Tapped to Design 「Sunken Oasis」 in Abu Dhabi

出處:http://Archdaily.com

  • 橋樑設計

鏈接:An excellent bridge design 10-26 | Top Creative Works

出處:Pinterest

  • 產品設計

鏈接:Image archive | iainclaridge.net | Page 163

出處:Pinterest

  • 傢具設計

鏈接:chairs | moddea

出處:Moddea

還玩得了裝置

鏈接:http://designflourishes.com/2012/03/the-dynamic-shape-of-falling-liquids/

出處:Design Flourishes

所以,究竟在Heatherwick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照大家的邏輯,我只有學過建築科學(構造、材料,水暖電),空間設計手法,建築基礎理論,通讀建築史,了解建築行業法律法規,才算入門,才能逐漸掌握設計的方法。

那Heatherwick如何解釋?因為他是英國最具創意的奇才,被譽為「當代達芬奇」?

當然不是

只有人們一無所知的時刻,才會將原因歸結為一些神秘或不可抗拒的超自然成因,認為有些人「生而與眾不同」。

回到問題本身,Heatherwick為何如此博學多才,無所不能,康石石需要指出:這完全歸因於「對設計通法的掌握」。各位掌握了設計通法,也同樣能夠跨界,從建築到珠寶,從珠寶到產品,甚至再到生物、地理、歷史、哲學。

那「設計通法」是什麼?設計通法就是「首先明確要做什麼(1.確定一個抽象的設計目標,2.確定一個主題,明確這個目標要圍繞什麼做),怎麼做(項目調研拓展設計思路),如何做(如何將設計思路於具體形態上進行落實),做出來(最後方案實踐)」。

如此而已


以上望有啟發,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http://weixin.qq.com/r/BkRfRzjE_2WErXwk9xE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1.實地調研,利用各種途徑找尋大量案例,收集該類型建築的特殊規範條文。

2.篩選出適合本次設計的案例(從環境條件、品相、建築規模等幾方面相似值加以考慮),認真分析其特點

3.確立本次設計的立意構思,最好有一個明確的IDEA,並且該概念有清晰的邏輯

4.對建築的造型有一個大概的雛形想像。

4.場地分析道路、人流、景觀、水文、氣候、風向、高壓走廊、周圍建築風貌等環境條件。

5.確定主次入口和建築的位置、形狀。

6.建築內部功能大體分區。

7.水平和豎向流線處理

8.關鍵節點如門廳、樓梯、廁所的置入。

9.結構體系和模數網格的建立。

10.場地景觀、車位的細化,最終生成方案。


一定不要拿來就上手勾草圖排房間,一定不要拿來就上手勾草圖排房間,一定不要拿來就上手勾草圖排房間。

註:以上適合學生期間課程設計,方式程序偏學院派程序化,實際工作中受強勢甲方、規劃、市場等制約,會有區別。


建築學學生在做八周的課程設計時,無論什麼建築類型,基本設計流程(常用設計流程)就是以下:

1.尋找:前三周會翻看大量資料瀏覽很多網頁,來找到自己覺得滿意的可以用來copy的案例。這個過稱有可能是潛意識的也有可能是無意識的當然也有可能的下意識的。

2.決定:定下自己要copy的案例。這個由於課程設置或是迫於老師對於一草的要求,一般在前三周解決。有的人會一直尋找,期間會找到很多都不錯的案例,但是會直到必須要決定時才會確定。這時候他的電腦里已經存了很多可以copy的案例圖了。

3.模仿:這個階段一般從確定了copy的案例開始,根據參考案例畫一草,會想方設法把任務書的要求和要copy的案例match。一草完成。然後一本正經的和老師探討概念、空間、建構bulabula

4.深化:根據方案的推進和老師的意見進行深化。慢慢的發現參考案例和自己設計任務書的差距,然後自己做的和參考案例做的越來越像。(兩點階段不同期)3.4過程中會有種偷偷摸摸的心理在,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在copy,這兩個過程一般心理上會很煎熬。

5.出圖:繼續找一大堆的參考圖開始模仿。然後畫一堆漂亮的沒有重點的分析圖。

後來慢慢的發現,不僅在學院這樣,到了設計院依然是這樣的流程。只是沒有八周的時間來荒廢了。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讀到大三 做了 七七八八的 學習 教授也各不相同。總結一下自己的目前認可的做事的基本流程吧。

第一,先調研場地。
不只是 場地本身,包括 場地周圍的各種環境 人文的 自然的 社會的 各種各樣的環境 範圍可以 從小到大 慢慢拉開看 然後從中汲取靈感 與想法 聽取 場地對你設計的需求。 「場地本身對你的設計會有一種需求與渴望,他會要求你做成什麼樣的設計,違背了這一點 怎麼看都會很違和。」 在正式設計之前 對於你的場地 要有完全的 比例和尺寸的感覺 之後的設計 才能不走歪路。

第二,學習類似的建築。
比如你修個碼頭 修個圖書館 修個醫院 修個消防站 世界上都早有人做過類似的東西 或多或少的 你和他們的項目 都有類似的難題 看看這些 建築老油條是怎麼應付這些問題的 然後進行思考 學習。在自己的這個情況下 他們的什麼優秀的地方是值得學習的。學習不是看 是真真實實的 跟著畫一遍他們的線 仔細的拿人去推敲設計的路線 體會其中的功能。

第三,組織功能 整體規劃。
根據你的場地 你的學習 你對自己的設計會有一個基本的 概念了 什麼功能區擺在什麼位置 在這裡開始 或者從前面步的調研開始 我基本上會有一個想法 和 概念 來領導我的 一切設計動作。這個很重要 是確保你的設計看上去 或者 聽上去 是 整體的 而且獨特具有你個人特色和想法的。從規劃開始 就堅定一個正確 且 你認同的獨特的想法 很重要。使用者 如何穿梭 如何使用你的建築 要在這裡有個明確的 線路。不能說 我看垃圾車的道路 和 參觀者 衝突 之類的。安排路線 規劃功能 是這一個步驟的主題。

第四,局部設計 確定造型。
整體規劃之後你可能有的是幾個 壘疊的盒子 幾筆勾勒出來的 大體造型。細化設計 深入到局部仔細安排每個功能區域的具體作用。我比較認可之前我一個教授給我的 方法。從一個空間的 進入程度來規劃。可進入程度(accessibility)我傾向於分為 人體的可進入程度 視野的可進入程度 環境的可進入程度。 不同的區域 需求與 功能不一樣的 進入程度 通過調整具體的參數 調整不一樣的 可進入程度。空間會產生變化。他當時給我舉的例子是 星戰帝國反擊戰中 砍手的時候 所站的高台和底下 身體不可進入視野卻可以企及的 高度 形成強烈的對比 和空間感。通過阻攔與 釋放 達成一種強烈的空間效果。 我理論上認可 但是實際操作需要大量的 模型和 圖 證。 很辛苦的一種方法。

第五,材料、結構、形。
什麼樣的材料基本決定了 你建築的結構 而結構的變化 引導出你的建築的外形。我偏向於邏輯性點的 與其 加蓋一個花里胡哨的 曲線皮 在我的放盒子上 我寧願清晰的展現 我的盒子。 科學地思考你要使用的材料 以及材料本身的限制 什麼材料最能展現你的想法 什麼材料 能代表怎樣的效果 和 建築語言。這些就很需要實際的 經驗了 我覺得 這種把控 不是學校里 電腦前 圖桌前 能學習到的了。材料的選擇也基本上敲定了你外牆的 樣子。立面 和 外形基本上完成。

第六,處理麻煩的東西。
啊 比如各類管子,各類電線路 水線路 垃圾通道 殘疾人坡道 冷熱水 鍋爐 下水。 這些假如不是主導你設計的因素留到最後考慮。不是說之前不考慮 你做屋頂 做立面的時候肯定會想著 留空間 但是說 這些 都與你的設計理念無關 就設計角度來說 不能影響我的主要設計理念的 都留在這裡 仔細討論。 這時候很多不是你專業的東西 就需要諮詢相關的人員了 比如空調用多大功率的 鍋爐要多大的。下水 消防。很多問題是你不是主要學習的 就需要諮詢這方面的專家 來對自己的方案作出一些 調整。

新學期伊始,算是一個總結和複習吧 希望我的方法 和 想法能做個參考。也是給自己 理清一下思路 準備這個學期的 新學習。【可能很多術語 用的不太對 因為很多中文我也不知道 是不是這麼說的。 嘛 希望說明白了自己的想法。】


1去現場看地,分析地勢,周圍環境,人文,物理,地理各個方面,
2去同一類型建築實地查看,分析案例
3確定設計方向,理念
4整理需要的空間的種類,大小,動線圖,
5zoning
6做studio模型,平面計劃,立面計劃,形態設計,
7對陣自己的概念,條件挑選最適合方案
8進一步確定平面計劃等,製作studio 模型,
9選擇最好的方案只做模型,畫圖
我們學校是這麼教的


1、任務解讀 2、場地分析 3、 案例分析,4、設計定位(方案構思)


在熟悉設計條件的情況下先找案例,研讀複習熟悉相關規範,定時間節點,然後開「開抄」,保證每次的設計深度,認真和老師溝通,每個否定肯定都要認真記下,在下次評圖的時候解決,常和同學溝通,不論水平高低,正所謂當局者迷,別人一句無心之言沒準能幫你豁然開朗。重視每個人的意見,想清楚ta為什麼這麼想,可行性,合理性,讓自己積極思考「總有辦法」要在你心裡有足夠的分量,然後就是深化,深化下去的方案都不會太差,即便最初的概念沒那麼精彩。


推薦給你
我只是個大一狗 寒假看的這本書


Everything should support ur concept


甲方爸爸叫你怎麼做就怎麼做


早上給員工打雞血畫大餅,下午隨便畫個概念手繪,然後扔給下面的人去做,晚上陪甲方喝酒吃飯,彙報的時候瞎扯扯就結束了。這就是流程。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們因為長城鞭撻秦始皇的同時,將長城作為標誌性建築保護起來?
用軟體建建築模型的時候,需要有多精細?
如何評價數字化設計紀錄片《序列:一個超高層建築的數字化設計工作記錄》?

TAG:建築師 | 設計 | 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