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里的甘寧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新版三國里直接把甘寧給刪了。。很多電影里也是沒有他的身影。但是演義中甘寧可是佔了很大篇幅。那麼在歷史中他是什麼級別的。智力,武力,政治打多少分?


甘寧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甘寧是個唯一的存在,不僅在東吳,在整個三國時代甚至是華夏兩千多年的信史時代都是個異樣的唯一存在——從一位有戰略見識的將軍淪落到只能武勇鬥狠的將軍的悲劇存在。而親手製造出這個悲劇的,就是那個孫十萬。

PS:我整篇回答並沒有強調甘寧能力是多麼流弊的唯一存在(甘寧能力:戰略有識武勇出眾),我說的唯一存在指的是淪為斗將的悲劇存在這個悲劇在信史時代是唯一的——請諸位還有疑問的多多提高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我強調的是悲劇存在,你卻拿能力人品反駁,黑也麻煩瞄準了再黑。 @蘇沉船 的回答:

後來孫權採納甘寧的計策攻打江夏,呂蒙、董襲、凌統在戰中衝鋒陷陣,呂蒙斬殺了陳就又如何?出謀的是甘寧,你們不過一群馬前卒,要是出甘寧的話,怕早把黃祖嚇跑了,所以才讓這些次等將領出風頭。

駁:我只是說過呂蒙建安十二年之前戰略見識不如甘寧罷了,幾時說過呂蒙武勇不如甘寧?我在三國第一武將為什麼不是文鴦? - 黃粱的回答這個回答里將呂蒙推為身先第一,何曾偏頗?

打南郡的時候甘寧策計先佔據夷陵,封鎖曹仁。雖然遭到曹仁五六千的兵馬包圍,設立高樓以箭雨甘寧的部隊,甘寧仍舊談笑自若,遣使告訴周瑜這個情況,我很厲害吧。那個呂蒙很無恥,居然設計給甘寧派援兵夾擊曹仁,甘寧是斗勢之將,明明已經把曹仁唬住了,根本就不需要沒讀過書的呂蒙增援。

駁:甘寧當時手下只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被曹仁五六千人包圍有什麼可以黑的,這如果都能成為黑點我也無話可說了。

合肥之戰時甘寧斗勢顯神威,潘璋斬殺吳軍的士兵以禁敗潰簡直及不上甘寧一分一毫,呂蒙屢獻奇計不過是受孫權偏袒的小人。甘寧和凌統在宴席之上私鬥,呂蒙出手阻攔,更是想幫助凌統欺負甘寧。如果呂蒙晚出手一步,甘寧早把凌統打到叫爸爸了。
東吳虎將何其多,卻無一人賽甘寧。諸如呂蒙、朱桓、朱然、丁奉、潘璋之輩不過都是靠著孫權重要才上位了!

駁:同理,我何曾黑過潘璋,難道我說甘寧武勇過人就暗示東吳其他武將武勇低下么?

對於評論區某些知友的質疑:

回應:此回答對甘寧的人品缺點並不討論,我說的存在只是說淪為斗將的悲劇,這樣悲劇的存在在我來看是唯一的,所以你讓我舉出其他例子我覺得很可笑——我並沒有說他在兩千年來戰略第一什麼的,那必須不是的必須。

回應:可子龍是斗將么?官至中護軍征南將軍,子龍也沒多次進諫,只是兩次進諫,而且絕對不是懷才不遇的——直到死前那年他都作為北伐偏師出動,我所強調的是有戰略水平的將軍只能淪為一員斗將的悲劇——各位請查閱完史料且中學閱讀理解過關後再來討論。

甘寧之勇自不必多說,我在三國第一武將為什麼不是文鴦? - 黃粱的回答這個回答里將甘寧推為斗勢第一。簡單列幾條甘寧的戰績:

先是以千人震懾住關二爺號稱有三萬人(五千精銳)的部隊:

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里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甘寧傳》

而後便是聞名的銜枚摘鈴、百騎劫營:

後曹公出濡須,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權特賜米酒眾殽,寧乃料賜手下百餘人食。食畢,寧先以銀碗酌酒,自飲兩碗,乃酌與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時持。寧引白削置膝上,呵謂之曰:「卿見知於至尊,熟與甘寧?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都督見寧色厲,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銀碗。至二更時,銜枚出斫敵。敵驚動,遂退。——《甘寧傳》

即使是被孫十萬坑了一把,甘寧還是引弓射敵、壯氣毅然:

建安二十年,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並呂蒙、蔣欽、凌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甘寧傳》

還曾經身先登城:

後從攻皖,為升城督。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吏士先,卒破獲硃光。——《甘寧傳》

甘寧祖上是南陽人,自己則出生在益州的巴郡,年輕時候的他便以遊俠聞名,和黑道出身的大耳朵一樣,他聚集了一大幫子地痞流氓

寧本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吳書》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至二十餘年。——《甘寧傳》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先主傳》

不過他好像看劉家人不順眼,在劉焉時期他就當上了蜀郡太守的郡丞,官職不算小了,不過他沒當幾天就辭了,專心在家耍流氓——劉焉去世之後他估計看劉璋更不順眼,和一夥對劉璋不順眼的有志之士直接搞了個大新聞想把劉璋做掉——當然是失敗了。

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頃之,棄官歸家。——《吳書》
焉死,子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英雄記》

甘寧尋思自己祖上是南陽人,就跑到故鄉南陽,沒想到荊州的劉表完全看不上甘寧(世家的原因?)。甘寧終究對劉家人不爽,看劉表也沒啥大出息。便想去東吳發展,不過未能成功,被黃祖留下。接下的故事我們都清楚,黃祖被渣權擊敗,甘寧負責斷後,並射殺了追來的凌統父親凌操,但黃祖企業絲毫不感恩,還是像養牲口一樣養著甘寧。甘寧心灰意冷,去了東吳。

頗讀諸子,乃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後轉託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甘寧傳》
寧將僮客八百人就劉表。表儒人,不習軍事。時諸英豪各各起兵,寧觀表事勢,終必無成,恐一朝土崩,並受其禍,欲東入吳。黃祖在夏口,軍不得過,乃留依祖,三年,祖不禮之。權討祖,祖軍敗奔走,追兵急,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祖既得免,軍罷還營,待寧如初。祖都督蘇飛數薦寧,祖不用,令人化誘其客,客稍亡。寧欲去,恐不獲免,獨憂悶不知所出。飛知其意,乃要寧,為之置酒,謂曰:「吾薦子者數矣,主不能用。日月逾邁,人生幾何,宜自遠圖,庶遇知己。」寧良久乃曰:「雖有其志,未知所由。」飛曰:「吾欲白子為邾長,於是去就,孰與臨版轉丸乎?」寧曰:「幸甚。」飛白祖,聽寧之縣。招懷亡客並義從者,得數百人。——《吳書》

甘寧來到了吳地,受到周瑜和呂蒙的推薦,並見到了孫十萬,上言戰略——先破黃祖夏口,而後規取益州。張昭當時發難,言說出征的弊端,甘寧上來一句:閣下肩負東吳蕭何的重任,卻不思進取沒事就擔心出亂子,有何面目看古人?甘寧在戰略上完全是吊打張昭的水平,和周瑜戰略方向一致。劉備傳中在東吳取蜀的描述中將周瑜和甘寧並列。畢竟甘寧曾率先先孫十萬進言伐蜀之策(莫非他在益州還有殘餘勢力,這麼有信心?):

於是歸吳。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同於舊臣。寧陳計曰:「今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脩,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權深納之。張昭時在坐,難曰:「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寧謂昭曰:「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權遂西,果禽祖,盡獲其士眾。遂授寧兵,屯當口。——《甘寧傳》

先是,益州牧劉璋綱維頹弛,周瑜、甘寧並勸權取蜀。——《先主傳》

此即公瑾關蜀之策,宜其識拔推薦也。——盧弼《三國志集解》

周瑜在赤壁之後便開始實施他的取蜀戰略,江陵之戰之後,東吳疆土已經和益州接壤,完全可以進行之前定下的伐蜀戰略。

益州將襲肅舉軍來附,瑜表以肅兵益蒙,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於義宜益不宜奪也。——《呂蒙傳》

周郎才能出眾,當時東吳的精英將領齊聚其麾下,不僅曹吉利和大耳朵受不了這樣的情況,孫十萬更不能容忍這樣的人物存在,他不希望手下將領擁有自己獨立的戰略思想。從周瑜進言與孫瑜一同伐蜀、還有呂蒙進言與孫皎征伐南郡相關事宜後得到的結果便可以看出渣權的親疏之別——孫瑜與龐統甘寧一樣,都是支持伐蜀戰略的:

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咸欲疑譖之。——《江表傳》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按,即孫權堂兄孫瑜)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周瑜傳》

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呂蒙傳》

「先主與統從容宴語,問曰:『卿為周公瑾功曹,孤到吳,聞此人密有白事,勸仲謀相留,有之乎?在君為君,卿其無隱。』統對曰:『有之。』」——《江表傳》

周瑜領南郡,以龐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荊州先德傳》

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甘寧傳》

後隨周瑜拒破曹公於烏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寧建計先徑進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圍寧。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遣使報瑜,瑜用呂蒙計,帥諸將解圍。——《甘寧傳》

十一年,與周瑜共討麻、保二屯,破之。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果無功。遷奮威將軍,領郡如故,自溧陽徙屯牛渚。——《孫瑜傳》

十一年,督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餘口,還備【官亭】宮亭。——《周瑜傳》

周瑜死後甘寧再也不能得到重用。可笑的是,被渣權呂蒙視作斗將,當年甘寧吊打張昭上陳方略的時候,呂蒙你讀過幾本書?(貌似這句觸碰到很多人士的G點了?我說建安十二年之前呂蒙戰略意識不如甘寧而已,我否認了阿蒙日後的成就么?何必呢?)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渣權的態度,渣權這類小人完全不希望部下與自身戰略不一致:

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輒陳請:「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權遂厚寧,卒得其用。——《呂蒙傳》

甘寧生前並未封侯,死後也沒有被孫權追封。故而其子甘朅因罪發配會稽,不久便去世了。

寧卒,權痛惜之。子朅,以罪徙會稽,無幾死。——《甘寧傳》

惜哉,興霸!痛哉,興霸!哀哉,興霸!


不明白為什麼誇甘寧就要黑黑呂蒙,甘寧可是呂蒙舉薦的,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好,為什麼總要踩踩呂蒙來拔高甘寧,就因為兩人互動比較多?

如何評價」錦帆賊「甘寧? - 斯雷普尼爾的回答這個話題下我表達過我的觀點,就不多說了。關於甘寧的「戰略規劃」

寧陳計曰:「今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脩,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

並不是戰略規劃!甘寧談的是什麼呢?對局部地區局勢的判斷:我們要拿下荊州。為什麼呢?因為劉表黃祖實力都不行,可以拿下。甘寧並沒有談及天下大勢,只有兩點稍有涉及:1.我們要搶在曹操前面,2.拿下劉表後我們就能準備取巴蜀了。這只是告訴孫權「我們能打」而已,甚至可以說催孫權快點打(晚了就讓曹操搶先了)。

再看周瑜,周瑜其實提出的建議很多,我找出其中一條:

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的話只有寥寥數語,但是條理清楚,目的明確:圖謀北方,一統天下。即我們常說的「二分天下」。先取劉璋,再取張魯,拿下巴蜀後與馬超聯合,在襄陽等待時機北伐滅曹。這才是戰略規劃!

再看諸葛亮的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可以看出周瑜諸葛亮兩個人的計劃都是立足天下的,周瑜說的比較簡略,諸葛亮說的比較完備,當然這和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周瑜的重點是取蜀,順便和孫權說明取蜀對一統天下的價值所在,而諸葛亮面對劉備則要展示奪取天下的可能性,自然要分析的多一些。

回頭看看甘寧的規劃,他並沒有站在天下的高度上談論問題,只是站在孫權的角度談論取荊州的可能性,而他的自信則來源於他在劉表和黃祖手下時對他們的判斷。我個人覺得,甘寧所謂和周瑜「戰略一致」更像一種巧合,舉個籃球的例子就是周瑜想贏下一場球賽是因為想在季後賽贏得一個更有利的席位,而甘寧想贏只是因為想贏而已。兩人的目標一致,但目的並不相同。

把甘寧評為「斗將」我覺得並不冤枉,他就是那種槍林劍雨里殺出一條路的人。勇猛無畏,無法無天,這是我對甘寧的印象。雖然是個將軍,但是身上一直帶著股匪氣,既可以不聽號令,也可以臨危不懼,既是刺頭也是尖刀。他是個江湖人。

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甘寧這種慷慨豪邁的性格還是挺有魅力的,雖然我更喜歡呂蒙周瑜這種儒將。甘寧混了那麼些年黑社會,又當過國家公務員,智商自然不低,也挺會看人。武力不錯,爬城砍人、百騎踹營的事干過,政治什麼的我覺得沒那麼誇張,原因如上。老實說,他趕上了孫權最萌的時候,你們啊不要成天想著搞個大新聞,找機會就把大帝批判一番,我們權仔當年也是海納百川的,如潘璋那樣的爛人孫權都能忍,何況甘寧呢。還有呂蒙,呂蒙在東吳內部也算好人了,大氣不記仇,也比較慷慨,幫了甘寧好幾次,真不明白為什麼總說呂蒙算計甘寧。

甘寧的故事比較黑的個人認為就一個,還是把呂蒙給黑了

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齎禮禮蒙母,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卧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涕泣歔欷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這事真不地道,有點當年混黑社會時的神韻......他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呂蒙非常孝順),本來很鄭重了,依然食言殺掉廚子,應了那句「粗猛好殺」的評價,他與關係親密的呂蒙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為何孫權為什麼對他很頭疼了。


@黃粱講得很好,在下補充一點點。

十二歲為秦國上卿的甘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他的爺爺甘茂是秦國左相。
而這兩位都是甘寧先人。
卓,秦相茂之後,曾祖寧,為吳將。——《晉書 甘卓傳》

年輕時的甘寧是巴郡地頭蛇,手下有一幫少年,步車騎,水連舟,行事奢靡。百姓只要聽到鈴聲,便知是甘寧那一眾人到了。無人敢得罪他,人與相逢,接待隆厚。不然,搶。
如此,甘寧橫行巴郡十餘年。

好景不長。

甘寧手下那幫人自然不是劉璋的對手,而後只得遁南陽,依附劉表。
劉表文士一枚,自然看不起甘寧這貨。甘寧依黃祖,結果一直被養著玩。
黃祖有個很有眼力的都督叫蘇飛,在他的幫助下,甘寧歸附孫吳。

而東南之地也有兩個有眼力價的人,即周瑜與呂蒙,他們向渣權舉薦了甘寧。
感嘆一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甘寧在荊州呆過一段時間,知覺劉表父子不能長久,勸渣權早作打算。而為今之計,當是先取黃祖,黃祖及其僚屬如何,甘寧可是一清二楚。而後西據楚關,漸規巴蜀。
甘寧的視點與周瑜契合度極高。

甘寧而後隨周瑜破曹操於烏林,攻曹仁於南郡,隨魯肅鎮益陽,以千人拒關羽。

而後是最著名的百騎劫曹營。

逍遙津上,意氣不減。

甘寧有一子死於流放,另有一子甘述官至尚書,述子昌,太子太傅。

渣權對於甘寧,個人覺得刻薄寡恩。

這便是甘寧,我只會表述,不會評價。


看到斗將甘寧,我就進來了。

鬥氣之神甘寧天不怕地不怕,麾下廚師的跟班廚童犯了錯誤,跑到呂蒙那裡去躲。甘寧就提著禮物去拜謁呂蒙的母親,令呂蒙放鬆了警惕,甘寧滿口答應不殺廚童。於是用謀略幹掉關羽的呂蒙就這麼被甘寧忽悠了,甘寧把廚童帶回去之後綁在樹上折磨而死。呂蒙知道被甘寧忽悠之後大怒,但是他又不敢單挑甘寧,於是帶著人馬去找甘寧算賬。

甘寧斗勢無雙,他瞧在呂蒙老母的份上,假裝自己得了不能下床的病,躲在被子里就是不出來,有本事呂蒙你進來啊。呂蒙說我這就進來,還好呂蒙母親來住了兒子,抬出孫權來講道理,到底是不是呂母得了甘寧禮物才這麼說就不知道了。如果呂蒙真的闖進去可怎麼辦,甘寧可是斗將,分分鐘嚇死呂蒙。最後甘寧念在呂蒙是孫權愛將的份上,不跟呂蒙計較,假裝流淚對呂蒙說是自己錯了。所以甘寧不止是斗將,還是深明大義的好人。孫權還曾經想幹掉甘寧,是大大的壞人。

甘寧早年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於郡中。起兵於益州,趙韙小輩不知為何許人也,竟仗著大軍把甘寧逼到荊州。甘寧歸吳時,周瑜、呂蒙大力舉薦於孫權,呂蒙當時讀過幾本書,居然有資格舉薦吊打張昭的甘寧?

後來孫權採納甘寧的計策攻打江夏,呂蒙、董襲、凌統在戰中衝鋒陷陣,呂蒙斬殺了陳就又如何?出謀的是甘寧,你們不過一群馬前卒,要是出甘寧的話,怕早把黃祖嚇跑了,所以才讓這些次等將領出風頭。

打南郡的時候甘寧策計先佔據夷陵,封鎖曹仁。雖然遭到曹仁五六千的兵馬包圍,設立高樓以箭雨甘寧的部隊,甘寧仍舊談笑自若,遣使告訴周瑜這個情況,我很厲害吧。那個呂蒙很無恥,居然設計給甘寧派援兵夾擊曹仁,甘寧是斗勢之將,明明已經把曹仁唬住了,根本就不需要沒讀過書的呂蒙增援。

合肥之戰時甘寧斗勢顯神威,潘璋斬殺吳軍的士兵以禁敗潰簡直及不上甘寧一分一毫,呂蒙屢獻奇計不過是受孫權偏袒的小人。甘寧和凌統在宴席之上私鬥,呂蒙出手阻攔,更是想幫助凌統欺負甘寧。如果呂蒙晚出手一步,甘寧早把凌統打到叫爸爸了。

周瑜死後甘寧就一直被孫權、呂蒙所打壓,曹操大軍在前,孫權竟然甘寧百騎襲營,竟還拿做跟張遼比較,張遼如果是斗將,甘寧都是斗神了。呂蒙後來也陰險,舉薦甘寧當城督,讓甘寧衝鋒在前先登,呂蒙在後方擂鼓,最終呂蒙軍功第一,甘寧軍功第二,呵呵,先登大將軍功竟不如呂蒙小兒,嫉妒啊!

東吳虎將何其多,卻無一人賽甘寧。諸如呂蒙、朱桓、朱然、丁奉、潘璋之輩不過都是靠著孫權重要才上位了!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


奇襲!你的牌太多了,我拆我拆我拆死你!


果然又是一堆蜀吹來藉此黑吳,我還以為甘寧這種漢子應該沒人黑了呢,沒想到還來啊。

那行,我也還來打臉吧。

啥,不聽甘寧的建議取益州,那麼有請「戰略天才」魯大師。。。

孫權淚流滿面:我聽周瑜甘寧的,你們罵我破壞孫劉聯盟;我聽魯肅的,你們罵我對周瑜甘寧刻薄寡恩——你們要我咋樣才滿意啊?u can u up!

別跑啊噴子,說你呢,蒙上眼睛跑幹嘛。

讓甘寧當先鋒?讓甘寧援救?好危險好刻薄?
有請張遼,有請典韋許褚。。。

咋沒種按同樣邏輯罵曹老闆呢?是放火州官還是慫貨還是兩者兼有?一堆兩面三刀的貨色


我來回答問題了,以下首發百度甘寧吧

甘寧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以本傳為主,不做過多考證,想到哪講哪。
甘寧是巴郡臨江人,他後來在益州混不下去以後尚能「將僮客八百人」依附劉表,可以帶八百僮客背井離鄉,則其平常蓄養的僮客人數不少於兩三千,其掌控的平民戶數少說也有五千以上。以後漢書郡國志來算,巴郡縣均兩萬戶,臨江縣為川東江畔的山區縣,不在四川盆地內,估計其人口少於西漢水、潛水流域的閬中、宕渠、墊江等縣,當在一萬到兩萬戶之間。可以以簡單的數學模型來看,甘寧的家族當是郡內一流豪門,在縣里隻手遮天的存在。甘寧年輕時做遊俠,而且是張揚恣肆的地頭蛇,當地長吏也要巴結抬舉他才能跟他交談甚歡,否則同樣要遭其毒手,攔路搶劫。當地長吏有苦難言,只能咬碎牙齒和血吞。
吳書說他本是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這「先」可能是幾輩之前了,都已然在巴郡混成一霸。「輕俠殺人,藏舍亡命」,竟能「聞於郡中」。並未記載長輩有人為官為吏,卻能輕鬆「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可見其勢力實非當地官場中人可比,想進入仕途也是分分鐘的事。
甘寧這種張揚恣肆僮僕群聚橫行鄉里的遊俠兒是東漢後期地方豪強的一個縮影。
和這種無法無天欺壓良善的豪強相比,曹操年輕時志在疆場,理想成為是漢征西將軍,真是真英雄和假豪傑的差距了。
亂世是冒險家的樂園,成王敗寇而已,愈是亡命徒愈是想搏一把得到更高的權勢來肆意妄為滿足私慾。
畢竟漢末這個亂世確實是有人成功的。亡命徒可以做一國上將;隨意刑殺鞭撻士卒的人可以做一國上將;做反賊坑死親爹的人可以做一國上將;組織反叛響應敵軍最終失敗而隨之逃亡的人可以做一國上將。

劉焉成功成為益州的土皇帝,想必亦是甘寧所嚮往的。劉焉一死,亂局頓生,甘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到漩渦中心去搏一把。然而他失敗了,玩不過趙韙,被冠以益州叛將,驅逐出州。作為荊州劉表的小棋子一枚,甘寧就這麼狼狽的開始流亡生涯,趙韙親自出鎮眗忍,他是回不去臨江了。當然,他想打回去。
本傳專美傳主,說什麼「止不攻劫,頗讀諸子,往依劉表」,逼格老高了。
本傳中記載著甘寧歸附孫權後的一段「陳計」,讓人覺得他很有戰略眼光的樣子,一個「深具戰略眼光卻淪為斗將的歷史上唯一的悲劇性存在」。
他勸孫權用兵西進,大批劉表、黃祖無能,根本不是對手,然後呢,呵呵噠,可以規劃謀取巴蜀,打回家了。張老頭看不下去了,麻痺我們吳地後勤基地難啊,經不起你這麼大軍折騰。甘寧也是會吹,又是對孫權一口一個「至尊」,稱張昭是「蕭何」。而孫權此人則善於使用一切可用的力量,大力勉勵甘寧來當他的長槍。

那麼甘寧真的有戰略眼光嗎?我說的已經很明顯了,他的計劃所涉及的人物和地區不外乎他所經過的劉表、黃祖、南荊、巴蜀。(順便說句,他講的是「南荊」,可見他在他眼中南陽之地已在曹操之手,不再考慮)而史書中根本沒有他的什麼戰略級智謀表現記載,他連個人的謀劃都做不好,出身豪門,卻如喪家之犬般輾轉數年,在吳地也最終一聲不響的死了,兒子落的個「以罪徙會稽,無幾死」的結局,這個顯赫一時的郡中豪門算是敗落了。

甘寧跑到劉表那以後,劉表會重用這麼一個嘴炮+山炮嗎?劉表自從單騎入宜城平定江漢之間後,不再出現在戰場一線,留甘寧在身邊用處不大。先派他到南陽,南陽地區是劉表勢力的北部藩籬,長年與曹操的部隊拉鋸作戰。就時間來算,當時張繡在南陽。
估摸時間,沒兩年張繡降曹了,甘寧繼續轉進,這次到黃祖那裡。
暫且停下,估摸時間算算年齡吧,讀人物傳記這是基礎要素。甘寧203年後歸附孫權,此前,遊俠(15到20多歲起,20多年),蜀地吏、官、反將(194-195年左近,估計1年以上),依劉表、留南陽、離開(時間不詳),依黃祖(三年)。雖然甘寧此後尚能拚命在戰場砍殺,不至於年紀太大,不過年輕時有長達二十餘年的遊俠生涯,有心去蜀中搏一把時年紀不會小於四十歲。這樣來說,甘寧從屬孫權之時,至少有近五十歲了,十餘年後,215年逍遙津一戰後他已年過六旬,年紀大了,多年砍殺受傷不少,此後沒了記載,想來不久後就壽終正寢自然死亡了吧。
繼續前文,算算時間,大約甘寧前腳離開南陽,沒過兩年後腳來了劉備,駐扎在南陽新野縣。開個上帝視角馬後炮一句,甘寧錯過了。按後來的歷史進程,劉備成功進佔益州,倘若甘寧能投奔劉備,就可以打回去了,沒準混個上將當當,這樣季漢國的上將中也算是人才濟濟了。
吳書講,甘寧自從到了劉表那就不把劉表當回事,覺得這人不行,果斷要投奔我吳的明主。
「寧觀表事勢,終必無成,恐一朝土崩,並受其禍」,別忙著關心劉表,張繡驟降,劉表的南陽勢力是一朝土崩了,按甘寧的思路,趕緊跑路免遭危墻之禍。
甘教父那是威風的緊,上哪去都帶幾百小弟,黃祖屯駐夏口,他的「軍」過不去,這就留在黃祖這了,接下來還替黃祖賣命,秀了下善射技能殺了凌操。
額呵呵,吳書這不是秀逗么。風向未免轉的太快,感情對甘寧早就認定我吳的情愫那是假的。
常言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代鬥神甘老大才不,你給不給我士兵用那是你的事,但你應該給,不然那是你的錯;我的門客自然是我的門客,你得給我好生養著。你丫不給我兵用還化誘我的門客!這可不行,蘇菲快來安慰我身心。

黃祖對甘寧仁至義盡,允許甘寧去邾縣做縣長。而甘寧則麻利跳槽了,離目標又進了一步。
我吳一代鬥神甘寧的傳奇就此展開。
投了孫權,第一件事情就是一起去砍黃祖。孫氏這一次終於攻滅了黃祖的勢力。蘇飛被捕獲。在孫權的慶功宴上,甘寧「下席叩頭,血涕交流」請求赦免蘇飛。是的,世事不易,講義氣就是這麼拼,下了戰場,流血又流淚。好在孫權同意赦免蘇飛,為其效力。血與淚止不住的留的甘寧可以找蘇菲來安慰身心了。
後來的吳軍正當鋒銳之勢,甘寧也得到了孫權的授兵,跟隨周瑜一路西進,面對曹操的大軍拿下一勝,趁勢攻打曹仁駐守的南郡郡治江陵。沒能一波攻勢打下,甘寧提議先去搶佔夷陵,於是甘寧去了,只有千人,守在了夷陵。
曹仁此時的防守並不窘困,命令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城。說到曹仁,曹仁同甘寧一樣,出身豪門,僮僕數百,並且祖、父都是兩千石高官,也是少好弓馬,招攬少年群聚遊俠。亂世開端之時,周旅淮泗之間,可能跟甘寧過著同樣的生活。甘寧遇上曹仁,正是棋逢對手,俠遇同道。

佔據夷陵,回益州不是夢!甘寧「談笑自若」守著城,多天以後等到了周瑜的援軍。

其後終於迎來了甘寧發揮他狠勁的機會。甘寧隨魯肅鎮守益陽防守關羽,此時手下才有三百兵,甘寧建言,只要給他增兵五百,保證關羽嚇得不敢渡水。魯肅給他增兵一千,他成功做到了。在這樣一個合適的時機,他立功了,不再是客將般的存在,孫權給了他個太守的名號,領兩個縣,和呂蒙的駐地隔江對望。背井離鄉漂泊十多年了,甘寧終於再度有了點資本,不再完全是寄人籬下。

話說甘寧才說三國歷史上真正的老將
至少五十多歲出來砍人,帶人半夜劫營你怕不怕
面對關羽
甘寧:小子你敢過來嗎,你這樣的亡命徒,老夫年輕的時候單手打十個

之後跟從呂蒙攻打皖城,甘寧身先士卒緣城而上,獲得戰功,拜折衝將軍。
曹操大軍壓境,孫權就一句話,你晚上去襲營。瀟灑幾年,是要賣命的。甘寧酌酒賜食給手下的百多號人,要出去拚命,拿刀出來,厲聲呵斥手下的都督,算是把隊伍帶出去了。二更趁夜進營殺了幾十人,完成任務回來請賞,「作鼓吹,稱萬歲」。孫權很開心,看到了甘寧的誠意。甘寧地位得到提高,獲得增兵二千。
只靠砍人來討生活也是不易。留下的是百人劫營的傳奇,背後的是生死抉擇,膽量與勇氣的考驗,刀槍無眼的兇險。網路小說《曹沖》對這一幕歷史描寫不錯,我當初看的時候覺得還原度很高,把情感糾結表現出來了。這是《曹沖》對我留下的唯一一段深刻印象,覺得寫得好。
建安二十年,面對張遼的衝擊,又一場砍殺。

甘寧、呂蒙、凌統曾在呂蒙屋裡相會,酒酣之後,凌統起身舞刀,殺父之仇的對象甘寧主動起身舞戟,呂蒙分開了他們。
孫權知道了凌統仍耿耿於懷,遷徙甘寧屯駐在半州,換言之,將甘寧置於江心島上,減少他出來和凌統相見的機會,同時,所領的兩縣沒有了,陽新縣在之後成了呂蒙的奉邑可為一證。

本傳中記載甘寧和呂蒙的一次矛盾。甘寧的廚下兒有過,逃走投奔了呂蒙,甘寧想了個辦法,上門送禮給呂蒙母親,要回了廚下兒,並且向呂蒙許諾不殺。甘寧「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其囂張跋扈至此!
「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卧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涕泣歔欷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
呂蒙怒了,但老母勸他,以孫權的利益為重,不能以私事殺甘寧。呂蒙放過甘寧後,甘寧涕泣歔欷不知是演技派呢,還是真情流露。

其後甘寧去世,孫權很痛惜,不能繼續使用這員猛將了。在私兵制的孫吳,甘寧死後,麾下的士兵並未由其子承襲,而被潘璋吞併。而且孫權也沒有追錄甘寧的功勞給其子爵位。粗看本傳我還以為甘寧的家族就此終結了,發現晉書甘卓傳記載他的兒子甘述仕吳為尚書,孫子甘昌為太子太傅。看來他還算是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家業,在吳地生根壯大。

越是讀甘寧這種人的傳記,我越是覺得劉表這種人手段高明,在亂世能平定江漢之間,保一方平安,並且向外拓展勢力。在他庇護下的人才,包括後來曹魏的大量高官,以及那夥統治著半個益州的荊州黨。

總結一下,甘寧,出身豪富,年輕時是郡中一霸,在亂世開始以後想去跟高的平台爭權逐利,但失敗流亡數年,投奔孫權後憑藉勇猛與膽烈在軍中爭得一個席位,紮根荊吳之間。他粗猛好殺,一直以來囂張跋扈,快意恩仇,過著刀頭舔血的人生

全文完。
隨感而已,不喜勿噴


死後有一個鎮以他名字命名,就是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鎮,他的墓碑是一個旅遊景點,流芳百世的斗將


甘寧不死,曹丕不帝。


大哥們-,-三國志-,-

老百姓的甘寧墓和祠堂就夠說明問題了


爪牙。


昨天晚上打的時候把他殺了


記得第一次玩三國志7用的就是甘寧,投了曹操,作為軍師混到了天下統一。


威風這個技能超級好用的!!


拆遷二人組骨幹成員


新1V1可以偷看別人全部手牌的無恥武將。。
舊1v1有+1馬運氣不太差完爆非原地起爆武將。。

八人局反賊的好幫手主忠廢柴內奸二筆。。。

3v3暖方熱門主帥人選。。

虎牢關誰選誰sb...

好吧今天太開心了抖個機靈。。
算了還是匿了


推薦閱讀:

如果楚漢陣營和三國陣營打一場,哪邊會贏?
如果三國人物出生在現代,會是怎樣一個情況?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人物 | 甘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