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

有些人很幸运,能在第一份工作时就选择正确了,而更多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都一直走在发现的路程上。
针对在此路程上寻找到自己兴趣职业的人们,你们是如何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职业且是如何转至自己兴趣职业这行的呢?


我的建议是:做你擅长做的事情,去能发挥你长处的领域。所谓“选对路,比做对事重要100倍”这句话指的就是这个,而不能简单理解成去“去风口站着”。


每个人都是有天生擅长的领域的,野比大雄这样的废柴在翻花绳领域还是全日本第一呢。很多人在问,到底怎样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其实好好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有哪些事情、技能、经历是你随便搞搞就比周围其他人努力了都要做的好的,或者别人都说难但你觉得一点也没啥的,这些基本就是了。


只要待在这种领域,你不可能会有“兴趣和职业如何取舍”的困境,因为你总比别人强,正向激励越来越多,你对这个领域只会越迷越深。


最怕是什么?在某个领域你就算拼上老命也比不上别人随便做做。非要在这种领域混,你是自己选择hard模式作死。就算这个领域本身是“风口”,你迟早也会崩溃到自己离开的。


比如我在中学里就发现作文这东西我随便写写也比其他人强,后来艺高人胆大,喜欢在作文里埋一些只有学生懂的段子,这样每次考完,全年级老师读我的范文都会引发爆笑,还有人专程跑到我班上向我致敬。在写作上我几乎没花过什么额外精力,却得到了不成正比的回报。毕业后好多年没写过工作以外的东西,今年过年后才开始写知乎,一写就得到了大量的正向反馈,说明写作就是我的天赋。

但我也有弱项,我是个特别缺乏细节注意力的人,如果让我从事校对工作那简直要我的命。有时候一份商业文件我逼着自己比别人多检查好多遍,还是会有诸如大小写标点符号错误等等。说明在我不擅长的技能上,我努力再多也都很难达到其他人的平均水平。所以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我只写东西,另有个天生特别细心的人帮我检查。这样总效率最优化。


职业分两种,一种是DPS型的,一种是奶妈型的,前者往往是收入部门,评价标准是长板,后者往往是后台部门,评价标准是短板。前者容错率高,后者容错率低。逼着比如我这样的人去做容错率低的事情,最终我估计老板和我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看。


但我现在看到的是,大量的人在并不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着并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搞得他们很痛苦,自信每天都在被打击。但没准换个舞台他们就是是天生好手,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真令人惋惜。还有一些人,连自己擅长做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他们随便填了个看似热门的志愿,毕业后做了一个和专业毫不沾边的工作,又因为一些浮云的理由当中跳过那么一两回,人到30了,一事无成,浑浑噩噩。


我还是要说这是“校园思维”的后遗症。学校里的评价体系是短板评判,短板越少越好,只要考试总分高,你有什么特别出挑的长处也并没有什么卵用,所谓“反正又不考”。而社会的评价体系是长板评判,哪怕一个满身缺点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养活自己,若是有点天赋,就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从学校思维转变到社会思维,毕业那么多年了,还不懂得扬长避短的意义。非要在自己明明不擅长,没天赋,无兴趣的领域里折磨自己,还美其名曰“锻炼自己的弱点”、“磨练自己的心性”。把这种老板给你的兴奋剂当补药吃,不用别人忽悠,自己先把自己蒙傻了。


在你的短板领域工作,这是徒然消耗你的生命力和自信心。现在这个时代,成功和失败的周期都被缩短了,只要选对了方向,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出头。


还是那句话,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


首先 非常不赞同“把兴趣当成工作来做就毁了”的观点
我呢 是个坚定的“always follow ur heart”拥护者,总是向我的朋友们极力游说要“追寻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一次认认真真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是我高二高三的时候吧,毕竟面临着选择大学选择专业的问题,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发现——我TM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那咱就排除法搞起!于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真的就拿着单子一个一个划掉,会计法律投资金融保险这些文科生热门专业通通不是我要的,我讨厌政府讨厌国企讨厌事业单位,就算在商业领域我也肯定不适合去卖电脑卖建材卖生物化学制品,慢慢的,我的大致方向就清晰一些了,外企比较是我的菜,比如酒店管理啦,时尚杂志啦,动物或者文化保护NGO啦,旅游节目啦,珠宝设计啦,这些看起来就并不是飘在高空中的浮云了,这些和现实都有对应的东西可以去选择和学习,再加上考虑到家里人对我异想天开的接受程度,最后选了“工商管理”这个万精油的专业……说到这可能要被教训“晕死你这么多思想斗争就选了个这啊” 但是,要知道,最后上的哪个学校读了哪个专业其实不重要,这一段思想的过程才是我收获最多的。

上了大学,在不断了解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继续排除法=,= 兴趣可以有很多,但问问你自己,哪几个是你愿意当作终身事业去奋斗的?对于我而言,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不招文科生,PASS;旅游节目我也没念成播音主持,PASS; 瞧瞧国内NGO的现状,拯救地球的愿望还是等我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了再来进行吧,PASS; 酒店管理我依然很有兴趣特别是那段时间深受星级酒店主题英剧和美剧的影响;至于时尚杂志,我一不会拍片二不会写稿三不会公关,在这个行业我更感兴趣的是商业的运作,而不是赶着场子昧着良心捧明星捧品牌。这样一来我就把自己定位到酒店管理和奢侈品管理这个领域里了,大的方向定下来,轻松不少,慢慢有靠谱的感觉了。

插入一段,职业的规划有两个途径:
1. 定位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然后再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后明确自己在其中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比如我热爱奢侈品这个行业,但像我之前说的我不适合进入时尚杂志工作,也不像是个靠写时尚博客而受邀去看各大时装周的人,我当然喜欢名牌包包和鞋子,但我会为奢侈品的商业运作着迷,比如店铺的选址装修,运营制度和规范,产品线的调整,和那些设计师合作推出一季性产品,为什么酒会这样的形式在国内受到这么大阻力,等等这些都与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连上了线。那知乎里面最广泛的Geek群体,假定你们最初定位在IT行业,那么然后呢,也许你适合选择不同的语言环境然后安心码代码,也许你钟情分享产品的评测并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你创意不断适合去策划产品的推广,也许你善于判断创业团队的潜力和研究资金的流通去做一个出色的投资人,anyway,懂我意思了吧? 不是说喜欢踢球就一辈子踢球,那可以去做球探呀,运动器材零售呢,研究足彩呢,足球场的设计呢,建一个球迷论坛呢或是销售球票的平台呢(还可以定期组织球迷和酒吧的线下活动)?同样不是说喜欢跳舞就要跳一辈子的舞啊亲,OPEN YOUR EYES !!! (抱歉 无冒犯之意)
2. 定位一个职业然后再让自己去适应不同的行业。比如做会计,比如做HR,比如做广告,比如做翻译,你在中粮油做HR和你在知乎做HR肯定不一样,那这,便是和你兴趣相匹配的表现了。不多解释。

回到我的故事中来,有了这个目标,就每天看相关的网站,普及各种知识,看很多书,去学我想学的东西,当然也会很现实的去招聘信息,不断调整和摸索,也从来没有谁告诉过我怎样进入这个行业啊!不管怎样,当我看到我现在这份工作的招聘信息后,激动的几天睡不着觉,因为我知道“That"s the one”, 我只申请了这一份工作,并且得到了它,从始至终都非常明确。很不能理解那些一天到晚晒面经晒offer的人,哎呀昨天去面了四大,今天去参加强生的笔试,后天去宝洁的终面,然后哗啦啦收到好多500强的offer选哪一个好呢,这只能说明你从一开始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呀亲,当然我不是说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但这样广撒网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啊。

好吧扯远了,啰啰嗦嗦了这么多,总结就是! 不要自欺欺人! 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掌控你的人生! No Excuse !乔帮主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大前提是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 2013 Oct.16 Update ==============

我上个月辞职了喵。

每次推送过来有新朋友赞这个回答我内心就都很纠结啊……

我辞职前挣扎的那几个月就一直在怀念我写下这篇回答的状态(现在再看都觉得也太打鸡血了哈哈)我同样推想了很多,不高兴,要辞职,那么

  1. 是这个行业的问题吗?不想再在奢侈品行业混下去了? No
  2. 是这个公司的问题吗?换个公司是否就解决了? No
  3. 是所在部门的问题吗? No, well...kind of...
  4. 是工作内容的问题吗?不想再做目前这样的事情? Yes
  5. 那解决方案是升职?or 申请不同的任务负责不同的项目? or 申请去其他的部门?

基本上这个思路,我思前想后很久,咨询了不同的人,很遗憾,我可以留下来做我开心的擅长的事情,但那只占到工作的10%,其他的90%在消磨的我激情消磨我的创造力。

所以我就走啦,做好决定的一瞬间,想着辞职之后我可以去做的,各种各样的possibility一下子又被打鸡血了。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你认定的工作并全身心的投入了,也有可能在途中发现偏离了最初的追求。这是会出现的情况呀!当你无法再享受你的工作,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没有成就感的时候,你需要勇敢的承认——我不会一辈子,做这件事情。但是会一辈子,都从这段经历中收益。如果你像我一样用了足够的时间尝试了调整了尽力了,但是这份工作还是没有办法成为你想要的样子,那么,这不是你的错。

你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实现你的梦想。

当然,那还是一份很棒的工作,但是自然会有比你更真心享受它的人。

大多数人会十分尊敬那些坚持某个行业几十年的人,但是那些敢于放下自己的积累,轻装上阵投入全新领域的人有着更难得的魄力。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是,依然关注行业新闻,能比以前更理性成熟并且全面的去思考,但 let"s face it,刷科技新闻就是比刷时尚新闻更让人激动好么!所以我开始执行新的学习计划,设计前端,听起来很怪吗?这完全是两个世界啊!但我每天都享受着创造有趣的东西,清晰的感受到自己技能条的增长。所以我会更加坚定的,努力用我自己的方式,把兴趣和职业转换的更纯粹更自由一些,不带附加条件的,不被公司老板绑架的,实现想要的生活。

我初中的时候在英语报(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all you can possibly be.

=============== 2014 Oct.05 Update ==============

似乎欠大家一个交代呢

我的现状啊…… 一直自己折腾,然后7月份被哄骗来了阿里,never been happier.
其实辞职的时候也完全没想过自己一年之后可以胜任一份 UI Designer 的工作,也更没有想过能加入 BAT 的 UED 。

Call me lucky? Guess so,但幸运并不是全部,因为,
我,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现在偶尔刷刷朋友圈,一半是以前 Luxury + Fashion 圈子的朋友,一半是现在科技圈子的朋友,而我最大的感慨,倒不是庆幸自己的离职,而是庆幸每次的决定和用功,让我认真的 dive in 到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也丰富了我的人森阅历嘛,最大的收获呢,则是有了一种,任何事情,只要我想学想做,都一定能做好的信心。以后有天不想做设计也完全没关系,还有好多人生成就等待我去解锁呀。

再次回顾这个职业和兴趣的命题,除了“工作就是用来enjoy的,要坚定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大前提没错,我更多的会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和 “工作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现在会很清晰,工作就是工作,没必要强硬的在平台/团队的产品中去突显自己的设计,因为一致性和延续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追求鲜明的个人印记,告诉全世界你的品位和兴趣的话,那投入在自己的小项目上就好啦,并不矛盾的呀。大概很多人感受到职业和兴趣的冲突是在这里吧,觉得工作中的项目不能契合到自己的发展,那身边的朋友或者自己老大做再多的 pep talk 也没用呀,因为你从来都觉得 “It"s not my battle to fight.”

所以,也请理性的考虑看看,职业和兴趣,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的关系,针对不同的情景或任务,开启对应的模式吧~


我认为这个问题除了一帆船的回答,其余的答案都没有理解提问者的意图和真正回答问题。


Follow your heart 当然是对的,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政治正确的答案。在知乎上随便讲个坚持梦想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就能获得一帮人的高潮和一大票点赞。而这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人在职业选择上的问题。

我干了我自己喜欢的工作,天天开开心心还赚了大钱走上人生巅峰,这是鬼都想要的人生。但这并不是大多数人能幸运至此而达到的高度。更多的人的职业选择,会带着无数的迷惘、坚持、妥协、时运等等因素,单纯拿兴趣爱好说事是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

大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会遇到以下几个困难:

1、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以及对一样事物的喜爱到底只是爱好还是痴迷。

2、大多数人在进入一个行业或是获得一份工作时,并不了解这个行业和这个工作的实质与具体细节。

3、无法将兴趣、特长和工作很好地统一。

4、如何处理不同行业的荣衰与薪酬差距。


对此我一一详述:


1、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以及对一样事物的喜爱到底只是爱好还是痴迷。

“我当然知道Follow my heart,关键是what"s my heart?”这是大多数人的问题。我真的见过很多姑娘,大学前忙着应付高考,大学后天天窝宿舍看韩剧,根本没有培养出健康良好的爱好。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大多数人的爱好,真的只是爱好而已。我自己玩儿烘焙和素描/速写,也经常能搞出来一些作品在朋友圈里骗赞。但我很清楚,我的水平,对于这个领域里真正的大神,还是差得太远了。如果我现在心血来潮辞了职跑去做蛋糕师或是画家,估计会被吊打到连骨头都不剩。

因此,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爱好,其余要知道自己到底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将其变成职业。

那些在少年时期接触到某样东西并且立刻为之沉迷的人是幸运的,而对大多数人,我的建议是:在你自认为还未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前,对新的事物保持好奇,不断尝试。并且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进行一些较为深入并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学校中的大学生,如果你的专业是技术应用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技术、冶金、机械等),确认自己是否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然后全力以赴学好专业课;如果你的专业是社会应用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社会学、新闻学等),则尽早跳出大学的小圈子,到社会上多做一些实习,多接触一些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

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则是你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个成绩不是说要赚到多少钱,或是拿多少奖。也可以是前辈的认可、该行业的人脉资源,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工作机会。

换句话说,你要入行。你只有入了行,才能选择是不是真的要走这条路。否则都不过只是个爱好而已。


2、大多数人在进入一个行业或是获得一份工作时,并不了解这个行业和这个工作的实质与具体细节。

大多数人,是的,大多数人,尤其是绝大多数应届生,在进入到一个行业以及获得一份工作岗位(通常是人生第一份工作或是转行后第一份工作),连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这种一头撞进去,生死由命的态度是非常不可取的。我还在工作中见过很多候选人,干自己那行干得好好的,看互联网火了一定要转行。我问他“你知道互联网运营/产品都做什么么?整个环节怎么玩儿?价值怎么体现?”一问三不知。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一个光鲜职位下的那些辛苦与粗鄙,有些甚至连游戏规则都不懂,这是一些人频繁转行的原因。

因此,在你真正决定接受一份工作或是进入一个行业之前,请务必尽可能地搜集有关它的信息。

搜集信息最真实直观的方法在上个问题中已经给出,就是找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或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或兼职。我是建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地实习并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的,实话说那些实习经验在最终工作中的作用近似于无,而这对于你们自己来说,却是真真正正地了解行业、了解企业、了解岗位的绝佳机会。而这件事的成本,会在你毕业之后成倍地增加。

对于那些已经错过这样机会的人来说,还有一个方法是可以参考的:向这个行业的前辈咨询。

你去找两个在这个行业做得出色的前辈,问问他们这个东西是怎么玩儿的?为什么选择这一行?想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得好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又经历过什么样的困难?为此做出的努力甚至是牺牲是什么?再找两个离开这行的前辈,问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最终放弃了?再好好考虑,这些东西,你真的都能接受么?

这里再插一句题外话,当初我面试我现在这个公司的时候,在最终面试环节我的大老板问我“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么?”我提的问题是:“以您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请告诉我如果我想在我这个岗位上面崭露头角,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又需要把哪些方面做好?”这不仅是一个了解职位以及你是不是适合的过程,更是一个判断该公司与你的发展方向和理念是否一致的过程。

3、无法将兴趣、特长和工作很好地统一。

这可能是所有问题中最复杂的一个。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兴趣并不等于特长,更不等于你得以谋生的手段。立志做歌星却唱歌跑调的人大有人在,而这种人的结果,通常来说并不会特别好。

如果一件事是你的兴趣但你并不擅长,我真的建议你只把它作为一件兴趣来对待。毕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水平并且有能力培养兴趣也是一种生活模式。

其次,如果你的特长和你的兴趣一致,但并不是你的工作。此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非常多了。

1) 现工作与兴趣的跨度范围。如果相近,可以先到市面上投投简历,看看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机会。但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但却想转行写小说。此时除非你和你周围的人都认定你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否则谨慎在毫无积累的情况下,盲目辞职开始全职转到新的行业。

2) 现在的年龄。毫无疑问地,年龄越大,转行所需的成本越大。同时,年龄越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而且年龄越大,一旦转型失败,还想再回原先的领域也不是那么容易。

3) 外部环境。这个环境的概念很宽泛。你家是富二代拆二代,还是奶粉钱都需要从你口袋里掏?你的配偶的收入情况是怎样的?能否独立承担家里的开销?家中是否有小孩?以及转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的帮助与铺垫?

通常来说,我是不建议盲目直接根据兴趣转行的,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软着陆。在工作剩余时间开展自己的兴趣,看看是否能借此赚到钱。还以上面的例子来说,你可以先试着写小说发表到网上,看看读者的反馈如何?是否能够积累到一定的忠实读者?甚至是否有人来找你付稿费出版。当你已经可以靠此每月都稳定地有些收入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这份收入与你现工作的差额,以及如果你全职工作这个收入又会增长多少的预期,还有上面的一系列因素来决定你是否要转行。

认真考虑自己究竟能为此付出什么、放弃什么、牺牲什么。如果真的认为哪怕一辈子吃泡面都还是想做某件事,那真的是你高兴就好。

4、如何处理不同行业的荣衰与薪酬差距。

不承认行业收入差距的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我一定要说在前面。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只要努力,成为那1%,都会成为人生赢家!关键是为了到那1%,你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到不了怎么办?10%呢?20%呢?50%呢?人的收入水平又在多少?且不说互联网与其他传统行业的差距,光是传统软件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的薪资水平差距就在30%。皆是凡人,孰不爱财?

面对这样的收入差距,你可以选择忽略它。自己高兴就好,何必与他人比较?

如果你看着眼红,考虑一下是不是有可能做相关行业或是交叉行业。

一个朋友很喜欢绘画,央美毕业卖了几年画收入不好干脆自己开了画室专教业余爱好者画画,勤勤恳恳两年过去今年正在筹备开分店。

一个朋友原先在建筑行业,这两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他转行到首饰设计与定制,将建筑融合到饰品当中,现在也做得风生水起。

一个朋友原先做编辑,后来因为对线上营销感兴趣直接转到了互联网MKT做线上运营和文案策划。

一个朋友因为对电影感兴趣,最终入职一家专门做影院服务/电影票APP的公司做产品经理。

包括知乎上的某位大神,因为对烘焙感兴趣,最后自己在做烘焙互联网产品的创业。

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

除此之外考虑是否在有一定积累的情况下创业,毕竟通常来说,你的工资只是你创造效益的10%或者更低。但如果所有效益都能入你的口袋,这也将是一笔收入。

但同时也要说明,很多人过高估计了自己独立创造的价值,或者说,很多人在创造价值的时候忘记了很多时候你创造的价值是由于公司其他人的大力支持,而这些支持在你创业的时候统统都会消失掉。所以创业谨慎,创业谨慎!


最后再说句话吧:

世道之艰辛,仅仅有一腔热血是行不通的,还需配之以勇气、耐心、韧性与能力。


就酱。


首先,我属于那种鼓励人们follow your heart的人。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做的,而且也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关于幸运,我觉得努力、方法和队友比幸运更重要

从概率来讲,第一次就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就像恋爱一样,青梅竹马一见钟情就白头偕老的事情,有是有,只是很小很小。

我们总是需要去尝试,去体验,去了解,从失败和成功的片段中去学习,去成长。

除了少数的幸运儿,如果缺乏足够的尝试,很难找到社会需求和内心动力的真正交集。

我觉得这个就像点菜。我如果去一个餐厅,哪怕已经来过,知道哪些更好吃。我还是总会点部分从没有吃过的。

恩,往往大多数,是不那么美味的,甚至很难吃。

但这就是探索的代价。如果我总是去点那些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我也许永远不会发现惊喜。

我的理念是:承认自己并不高明,无法一枪命中;承认从最终结果而论,自己的探索大多数会失败。但还是充满了对于探索的热情,就像一条小狗,看见一个新鲜的东西,就上去嗅一下一样。哪怕它可能是泡屎。

这个牵扯到了好奇心。恩,保持好奇心。

我喜欢跟充满好奇心的人在一起,分享这个好玩那个有趣的话题。和觉得这也乏味那也乏味的人在一起,真是乏味。

概率上讲,你探索的东西多了,发现兴趣的几率也更大。

另外一个经验是,全力以赴的投入,提升职业和人生体验的深度

前几天和一位耶鲁的毕业生,聊起职业选择的话题。

他说:很多人是因为觉得职业发展的限制,才去读MBA,考虑换个方向。但发现换了之后,还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也就这几天,一位好友要出国读MBA,他问我说:”你有考虑过去读MBA吗?“
我说:”不回去。“
他问:”为什么不会?“
我问:”为什么要去?“
他说:”可以提升视野啊?“

我的看法是:提升自己的视野,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升认知的广度,一种是提升认知的深度。

而我所发现的,提升认知的深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实现高挑战性的目标,而不是读书。哈,往往通过这种方式,也同时提高了认知的广度。

提升职业体验的深度,有一个重大的障碍:打酱油心态。

在和学生做交流的时候,我发现问起他们的实习经历,大多数人最后会说:”其实我只是在打酱油。“

不久前看到一个名词,叫做尿尿团。说的是那些走到哪里,就拍张照片,然后下一站的旅行方式。

职业是关于人生的旅行。

深层次的体验和愉悦往往来自于发现、探索、交互与创造,来自于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撒泡尿写个到此一游。

浅尝则止常常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不会喜欢工作这个游戏。

我们的心理是:如果我们擅长一个游戏,我们更有可能会喜欢它。

在大学时候,我不喜欢玩星际,因为经常被人痛扁;我喜欢玩帝国,因为经常把别人打得到处乱跑。

大多数人都不够热爱工作,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潜意识里有对工作的恐惧,觉得自己玩不好这项游戏。

这会妨碍我们的投入,而越是缺乏全身心投入,你越是玩不好游戏。

恶性循环。

结果是很多人假装自己不在意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假装自己只是为钱工作。

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剧。

巴菲特说:年轻时选择热爱的工作,否则就像把性生活留到老年用一样。

不少人说:赞成这句话,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

如果你没有全身心的尝试过,我觉得很可能短时间内,难于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

所以重点不是立刻的发现,而是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才能更加靠近这个目标。

分享资源:

大学生如何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 - 如何做你所爱 - 知乎专栏
大学生30天让雇主倒追你

=====倒追关系学电子书免费下载=====


* 情场:《单身女人,让男神倒追你》:关注公众号“倒追学堂"获取

* 职场:《求职者,让雇主倒追你》:关注公众号”让雇主倒追你“获取

* 商场:《销售员,让客户倒追你》:关注公众号”让客户倒追你“获取


受邀答。
很少有人在上学和工作的时候看清自己,等我们慢慢了解了自己,身上多了很多责任,又少有人能抛开责任只顾自己洒脱,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身不由己啊!可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做着喜欢做的事,少数人成功了,多数人一点不光鲜,甚至穷困潦倒,但是他们活的很自我,很自由,这是我最羡慕的一类人。我做不到。

职业讲求的是尽职胜任,兴趣讲求的是怡然自得,如果两者能结合起来,是很理想的。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我讲段小故事:我有个亲戚从小就喜欢打电玩,整天泡在游戏厅里,学习成绩很差。从大航海时代、三国志开始迷上了电脑游戏,立志想开发一个这样的国产游戏,我们当时只当作笑话听听。后来他勉强上了大学,这家伙疯狂地喜欢上了代码,大学几年完全靠自学,毕业时像模像样地写了几个小游戏出来,从此让我刮目相看。毕业之后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到上海一家当时很牛的游戏公司求职,结果因为算法基础不好没被录取。然后辗转来到北京,从一般的网络公司做起,先后做过运维、音乐软件开发、语音软件开发、网页游戏开发、网络安全产品开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我的朋友一起创业做网游,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对网游这个行业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一支开发团队,后来他认识到水平需要继续提升才能做出好的游戏来,所以他辞职又找了一份工作,进入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网游公司,开始了正式的游戏生涯,不到一年从程序员成为了公司的技术主管,撑着公司重要的经营任务。而这个成绩不仅仅是靠天分,更多的是靠勤奋,除了吃和睡觉,全部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工作上, 很少上网。每次和他聊天我都受刺激,他的野心能把我烧一阵。

这个故事想告诉你的是,只要你不放弃梦想,永远都有机会,早晚你会找到职业和兴趣的结合点。而我们,早早地没有了目标,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就过过小日子得了。


我观点,当然是支持兴趣和工作,是应该被整合的。。我觉得前面都赞同这是理想状态,这是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换一个题目,生存还是兴趣,我选生存,马斯洛不同阶段需求结论不同)

那就讨论如何尽可能达到理想状态,我觉得还比较有意义的讨论。

1、多培养你认为有价值的兴趣,严格来说没有完全没有意义的兴趣,吸烟还能促进陌生拜访的FC问题的解决呢。关键是你得挑选,那些你觉得有发展前途的兴趣,不是浪费时间的兴趣。喜欢玩游戏的,如果看不到要做程序员或美工才能长远的发展兴趣,那就是浪费时间。

2、没有完全没有价值的工作,工作最起码支付了养活你的薪水,让你有业余时间可用。业余时间的任何所得,都应归功于你那份喜欢或厌恶的工作。我的兄弟,男生,从客运码头,站在电梯套袖带,做迎宾先生。这段经历至今对他性格和坚定的创业决心,有巨大的心理建设方面的贡献。杜子健做过牢,现在是微博达人,你有没有觉得他坐牢是浪费时间的“工作”?

3、工作与兴趣的结合点,在寻找的过程中,是不清晰的。但一旦有结合那一天开始,每年回顾一番,都会感慨,之前的东西还是有用的。(貌似只有反思后说上大学真是没用,浪费时间了,悲剧的教育体系)工作经历,多少都会对未来有帮助。原因是,你的未来的很多机遇,是根据你之前走过的路决定是否有资格去把握的。万科王石,当年做装卸工出身,也搞明白的货源的规律,才敢赌一把空对空,积累了第一桶金。。那么多装卸工,为啥只显出他王石了?因为他没有因为在做装卸工,就放弃去找兴趣与工作的共同交汇之处。

我本人16岁出来打工,一路走来,卖过音响、盗版CD、做过家电维修、写过单机数据库软件、做过印刷出版工作、做过阶梯英语的马路销售(1个月体验生活)、给广告公司当Flash工程师、专职做过外包团队、沉迷家用机游戏、写过网游后台、自己办过网站、参与出版一本Flash的书、北京飘了4年、后面10年落户上海、现在搞的是数据分析和互联网咨询项目。回头看看。。没有一件让我后悔的工作,当时我也都很喜欢这些工作。。感谢过往所有的老板和客户。。没他们,这个世界就没我什么事了。。所以我感觉,兴趣和工作的结合,是你自己挖出来,实践出来的。。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或兴趣已经到了浪费时间的程度,要想办法解决。要么挖出现在工作的潜在价值,要么换工作改恶习。。


在找到自己兴趣的路上有3个困难:

a. 想要了解兴趣所在需要耗费很多精力:
之前有知友说,建议读书时候多出去实习,接触各行各业,从某个程度上说,这是对的,这需要你花费很多的时间去一个一个接触各个行业各个职位具体做点什么,因为很多时候你在学校上课时候学的都是高大上,但是工作的时候根本用不上,或者你能力不行,公司不让你上。再说,换上好几个工作,接触不同的岗位,就算你不考虑投入成本,但是请你考虑下,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愿意将就的人?是不是经得起折腾的人?有人懒的连衣服都不想洗,你期望他能耐住性子一个一个去尝试?

b.因为无知,因为接触太浅,所以容易产生兴趣
以前我主攻硬件开发方面的学习,但是因为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定不下这个心,于是考研的时候换成无线通信,换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看了一本关于无线通信的通俗读本,当时很傻,以为自己找到了兴趣所在,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通俗读本只是写给入门或者外行看的,自然不会深究其中细节并且十分有趣,但是任何一个专业一旦深入就不是那么简单有趣了,何况是通信?学过通信的人,都清楚数字信号处理,电磁波,通信原理、随机过程等等课程归根结底都是数学知识,一旦扎入其中,无数的数学公式让你一时半会别想出来透气。更多的是淹死在知识的海洋里面。也就是因为里面公式推导太多了,实在耐不住性子去攻克,所以我十分不感兴趣,十分厌恶,于是导致c. 因为太难,我们搞不定,我们说对某某不感兴趣


我们很容易说自己喜欢k歌,喜欢打牌,喜欢玩LOL,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你说你喜欢打游戏,被人虐的很惨,十有八九就没什么兴趣了,这个情况是做的好,做出了成绩,得到了赞许,所以有很大兴趣,并不是有兴趣才玩的好。
但是,如果你被虐惨了,还是兴致勃勃,废寝忘食地研究,那说明你对这个是真的很有兴趣。

另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试着了解下自己,是单纯地享受这个过程,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比如你喜欢看书,那到底是因为享受看书中学习知识,了解世界这个过程呢,还是单纯地目地性很强地刷数量?还别说,网上有太多以收藏电子书,刷阅读数的爱好者,他们每天孜孜不倦地在网上通告自己今天又刷了几本书。

如果看书的时候,经常性地,大脑一点不兴奋,看了就忘,那说明基本上你对看书不感冒,如果你看书的时候大脑感觉被激活了,整个人处于兴奋状态,那说明你已经沉浸在其中。

如果你经常打牌,你就会发现,里面很有意思。

有些人来打牌,女的天天就是吹嘘自己买了多少奢侈品,,男朋友老公又送了什么珠宝钻戒,男的吹嘘又泡了多少妹子,你会发现这个人非常地虚荣,打不打牌无所谓,关键是得有个炫耀的机会。

有些人来打牌,赢了就嬉笑,输了就唉声叹气,非常扫兴,实际上,他可能只是想体会赢的快感。

有些人来打牌,非常喜欢向别人请教,不停地问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出牌,为什么不那样出?有没有什么独门绝技?这些人一般喜欢研究其中套路和技巧。


你看,虽然都是打牌,但是兴趣各有不同,所以,你得先了解自己的个性,喜好,然后针对这种喜好性格再考察具体工作的细节,同时避免其中有太多自己讨厌的东西。如此才算在路上。


有兴趣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gszj365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在这类似的问题上困顿了好久,原因起源于考研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报什么专业,如果随着兴趣来的话,怕这个专业(金融学)太热门,到时候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考不上,又怕选那个专业(农村经济学)太冷门,学完之后出来找工作不好找。总是那个纠结啊,搞得我晚上常常思考的凌晨......整个人都疲惫不堪.....后来选了我一个自己适合的,努力了一年,最终只因数学没有过线而被毙掉......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尴尬,当你自己在纠结选择哪个选项更优的时候,实际上那并没有解决问题,你是开了口子,事情还没干呢,结果还是未知的,如此惶恐选择,最后吓退的只是自己的。后来工作了,慢慢才知道自己以前纠结的那些东西好傻......哈哈哈,扯了好多我的事,好像跑偏了哈,还是回答题主的问题。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其实就是找到一份感兴趣的职业嘛,解决“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这个问题,如果单单说方法,其实还是没有根本上解决题主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背后隐藏了3个关键点:兴趣真的那么重要? 职业如何选择? 二者如何匹配?

(1)关于兴趣。

我身边好多HR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推荐你去这个测试那个测评,好量化判断你的性格和兴趣的取向,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你自己,我曾经就做过才储的测试发现我是enfj型,最后我以为它给给我一个直接的答案,最后呢,列举好几个行业,说我这个比较适合,那个有可能更加适合......最后呢,还不是得自己去试验,去找....所以这些讲白了这些都是“术”,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陷入到一个经验主义的误区:我对XXX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我不想做XXXX,其实我真正感兴趣的是XXX......——这就是经常大家自诩的以兴趣为导向做事的逻辑,但是问他到底为这个兴趣做了多少努力或者坚持了多久?,多半都没有想过这茬儿。所以很多人都会因为这样的逻辑感到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的。然而,真的是大家以为的那样吗?不客气的说,99%的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大家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在不自觉的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唱歌跑调的人通常不愿意去KTV;牌技差的人被朋友叫去补缺的时候往往非常不情愿;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通常开会的时候会坐在会场的角落里。——但是无论怎么样,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是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了:做好这件事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的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事实上,只要一件事你能做的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好,你就不会对这件事没兴趣。这是我关于兴趣的建议。

(2)关于职业。

如果你对这份职业你真的不感兴趣,除了上面的原因(ps:假定你这份职业做的很好,但是就是不喜欢。),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设定好。我的建议是:干一份让自己越来越值钱的职业。那这里面就牵涉到2个要素。

1.关于职业天花板问题:

先看一张2016年十大高薪职业薪资排行榜,第1名是高级管理17872,第7名是银行。我们很清楚的能够比较出职业薪资的差别,这图标告诉我们平均工资的数据。但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个职位的天花板。比如:你一个银行柜员,一年最多拿20万,能够到行长级别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是职业天花板的问题。

这里举一个栗子(ps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传达一种思考职业发展的角度):

黄色线代表的是公交司机的成长曲线;蓝色线代表的是互联网行业的职业成长曲线。

先来看黄色曲线:公交车司机需要的一个A本的驾照,然后就每天按照既定的线路跑,几年下来积累的经验只是开车,工资能找多少呢?即便是你的技能练就的无必娴熟,到最后呢,你能晋升的职业是什么?还是公交车司机啊,因为这是职业天花板的问题啊!

再看看蓝色曲线,如果你在互联网行业,你先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可能刚开始做的是一些基础岗位但是你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要知道互联网公司的需要你具备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个时候你需要加紧学知识、学技能、否则就会被淘汰掉,要知道你的知识和技能和你赚钱的能力是相匹配的。当你在这家公司学到不多的时候,你可以选择A点跳槽,进入B这家公司再优化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然后再跳槽进入C.......整个过程你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在工作,你最后掌握了系统做事方法。

总结:当我想去转行的时候或者想某得更高的职业发展的时候,意味着公交车司机也只能当出租车司机。感觉好像没什么变化,那么薪水自然也变化不大。那么一个掌握了多维度知识的互联网人员,你觉得有哪个行业你做不了。那么你的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这个就是天花板的区别:行业天花板的高低决定你的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高低,而知识和技能水平和赚钱的能力是相匹配的。

现在想想,你所处的职业天花板有多高?


2.关于个人能动性:

说完了职业天花板的问题,再聊聊个人能动性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在一个班级,一个老师教但是呢学习效果差别很大,这里面有很大因素是个人能动性的问题。你不能说有了一个好老师,我就可以学的好。同样你进入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也不完全意味着你的个人发展从此以后都没问题。

实际上,这个时候需要你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积累、提升自己。再看看上面那张这也发展路径图你会发现,每一个跳出槽点都需要你自己的选择和权衡。当你有强烈的欲望去提升自己的时候。遇到了公司不能满足你快速学习知识的时候(这可是个跳槽点)。我们去提升去跳槽的所有目的就是快速增加自己的知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跳槽并不是为了多挣那1000块钱或者2000块钱,我跳槽是为了学习到能够未来帮助我挣到10W块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这里希望大家注意,所以不同人的能动性对他职业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差别。


(3)二者如何匹配

当你知道兴趣的起源是由于:只要一件事你能做的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好,你就不会对这件事没兴趣的。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在纠结匹配的问题?举个例子:大家想想在找到喜欢的人之前,是不是也曾经还想过未来那个他(她)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但是结果呢,那个人匹配度有多少?(90%?),多半和提前设定好八竿子打不着..........同样的思维,你不能用简单的1+1=2的思维来理解职业与兴趣关系,二者其实是相伴而生。唯一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是选择一个可以让自己成长(接触更有的知识、拓展自己视野、提升自己的技能)的职业,然后努力做好它,想方设法、不折不扣、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不论中间遇到什么样的阻碍都不放弃,你的兴趣会有的,成果必定也是丰硕的。这要比在那冥思苦想要好得多,借用陈春华教授说的那句:“手比头高”,行动起来吧!


最后,分享一段曾对我职业规划有帮助的【职业生涯规划视频】链接:

如何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 - 暖石100

———————— 待更新——————————

2017年6月5日

陆陆续续收到网友的加微信的信息,很高兴~~后续聊天中和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目标设定细节,都说思路有了,但是一到现实就执行不下去了~好吧,我也是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完成一个小目标,并且是很快就能得到反馈的目标最好。

就拿我去年学吉他的例子来讲,刚开始练习吉他的时候,手指很僵硬,只能简单的拨弦,练了1个星期就绝望了,几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手长的丑又短,不适合弹吉他,看网上那些吉他高手比如:左轮老师,手指好长啊!再看看我的“爪子”:

是不是很短?后来我1个星期都不碰吉他,经过强烈内心挣扎,一个星期之后还是拾了起来,后来练习中我发现:先给自己定一个最靠近自己现实的目标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大家都想一步到位,投入一点点产出一大笔或者干脆一次性成功,比如:我刚开始学吉他就老是急着去学马頔的南山南,光和弦我就按得手指都疼。我后来我把目标定小一点,先学一个兰花草(学吉他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入门最简单曲目之一),大概练了1个多星期就学会了这个曲目。其实谱子很简单,不信,你看看:

就2种和弦,加一种节奏型。很简单。当我可以自己弹奏出这首歌的时候,那种兴奋无以言表。套用前面讲过的话:事实上,只要一件事你能做的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好,你就不会对这件事没兴趣。

当然,除了设定一个小目标,并且是很快就能得到反馈的目标以外,你还要把目标具体化且可以检验。比如《兰花草》这首歌就2个和弦,1个节奏型。那我前三天练节奏型,其他什么都不敢,练熟为止,然后分别练Am和弦,Em和弦,一直到转化熟练为止,最后把两个结合到一起,再练几天,直到练熟为止。你会发现小目标也是需要具体化(练习什么内容,几天,分几步,每一步练到什么程度),这是也是上面提到的目标分解思路,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化,必须知道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不然,目标再小还是完不成的。


当你知道把目标具体化之后,你需要的做最后一步:为目标的细节配上时间和行动,其实上面也讲到,但是还是要强调一下,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大道理”,也付出了行动但是没坚持下去,然后就开始否定这个“大道理”,这到底是道理行不通还是你没有配上时间和行动?,只有你自己知道,这里配上时间,我的经验就是设置deadline(截止日期),比如练习一个Am和弦,如果你不要求自己3天内练熟(不管目标能不能达成,目的是逼自己练习),你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前三天练Am ,然后感觉没学好,继续练习,后来不知不觉练了半个月没啥感觉,最后觉得太无聊了,然后.....然后就放弃了。有木有?反正我有,哈哈哈,所以一定要设置deadline,那最后就是配上行动,有好多朋友问,哪个老师教吉他最好?我的经验,老师不差就行,主要还是自己不断行动(jian chi)其他任何捷径都不能帮你快速把手指的“老茧”练出来,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所以目标的设定要满足这几个要素:

1.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并且是很快就能得到反馈的目标最好。

2.把目标具体化且可以检验。

3.为目标的细节配上时间和行动。

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会帮你积攒信心,而信心会增强你做事的底气,如此循环,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距离你的总目标越来越近。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时而偏离,时而停止,但是你知道方向,懂得坚持,慢慢就会走出所谓的“瓶颈期”,最终走向你的想要的目标。

有问题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我的分割线——————————————

我的微信公众号:1棵树(微信号:fengxiangbiaoF)分享好书、好文、职场技能。另外,为大家整理了3本解决80%人生困惑的干货书籍,一次性送给你, 回复:关键词【解惑】即可得到书籍。

  • 【活法】作者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讲述了人生真理,帮你解开了成长中的许多心结。
  • 【把时间当做朋友】作者李笑来,身价6亿,逻辑思维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主讲人——告诉你与高手之间差在哪里?如何缩小这个差距。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彼得德鲁克——最好的自我时间管理学习指导书籍,没有之一。

没有太多经验可谈,只有说说自己的现状,我自幼学习足球,心里无时无刻不怀揣着成为球星的梦想,后来由于家庭原因我不得不放弃挚爱的足球运动,从过去的认真训练足球,转而变成了踢野球看比赛,那时我把自己的梦想调低,我说未来我要踢大学生足球联赛,进而转向职业,这也算曲线救国吧,后来我真的考进了体院,但是在人才济济的体院,怎能容得下我一个三四年没有正规训练的学生呢?于是我又改变了自己的理想,我说我要考北体大足球方向的研究生,未来做不了球员也要做与足球有关的工作,例如进足协什么的,后来我要报考的那位导师不幸锒铛入狱(原因是中国足坛扫赌案,他是足协的相关领导),再加上自己的英语底子不好,于是再次放弃考研的这个目标,跟着我在大三结束之后开始找工作,毫无疑问,我的目标还是体育最好是与足球相关的工作,很幸运,我进入了一家足球网站工作,而我本科学的正好是体育信息技术,在一家与足球相关的互联网企业工作,也算是专业与兴趣的完美结合了,如今我们每天聊的都是足球,工作得很开心。

说自己的经历是想表达,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如果一个兴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兴趣方面的知识或从中得到的技能一定远比你中学学的数理化、大学学的专业课要值得信赖,有的时候梦想不见得要一成不变,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坚持下去,经过时间的积累,兴趣将成为你在社会竞争当中最好的武器。


幸运的人往往是少数。是因为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而多数人是为了上学而上学,为了找工作而上学。
往往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毕业后,多一些自学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转换工作的时候,尽量往自己兴趣的行业慢慢靠拢。结识兴趣圈子里的朋友。这期间会有一些机会产生的。毕竟出门靠朋友。关系圈子也是很重要的。
但不能太着急。因为一切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之上的。爱好,感兴趣。还要有真才实学才可以。


我不太会指导别人,我就从职业和爱好匹配的角度写写我自己的经历啊!我有四个爱好:看书、看电影、攒钱、做饭。很多人说我没爱好,什么都不喜欢,其实我觉得不是没爱好,是没发现或者说没试过而已,我个人觉得爱好和兴趣的定义就是连续做三个小时以上,连着三天都不烦,就可以了。我有个同学爱烤羊肉串,每天都烤,每天下午五六点就开始烤串,烤到半夜十一点都没事。现在他是5家连锁烤串店老板了。不好意思扯远了,回到问题。

首先是找到职业和兴趣的匹配点,我的建议是大学多试,大学打工期间多换工作,不耽误你工作以后的事。我自己是物流专业的,记得报考之前老师放了一个各行业的介绍视频,说好让大家报专业的时候有个方向,放物流专业的时候,放了日本自动化分拣系统和文物运输和保护的视频,我当时就决定报物流了。在这推荐《地理学与生活》,是外国大学的教材,最好在高考前读,非常系统的书,读完对树立世界观,行业观,提高地理成绩,报志愿都有帮助。高考结束之后就开始尝试各种打工,先去了某急送,发现不是自动化分拣,而是在快递山里把不同地方快递放在不同的筐里。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三九天兜头一盆凉水怀里抱着冰呀!!回家跟我爸哭诉,我爸说“闺女你这后悔是来不及了,不过现在毕业对口找工作的太少了,这都不算大事。”

我就开始各种跟我爱好相关的工作,一方面赚生活费,一方面寻找合适的工作,大二的时候我开始每周去一个证券杂志实习两天,在这推荐《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讲工作思维逻辑的书,可以迅速帮你适应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习其实就是各部门的打杂的,我一直很想去编辑部,但是大家都说我文笔不好。大家说我是学物流的,让我去发行,结果暑假搬杂志暴瘦20斤,我妈说“你这不是实习,你这是当苦力去了。”

我发现营销部听理财课免费,我就去了营销部,每周去蹭听理财课程,回到宿舍没事我就把这些课程心得整理出来,放在博客上,没多久就有个理财杂志让我写个理财专栏。当时的编辑给我推荐了红皮的《文案创作完全手册》,真是一本好书,指出文案书写的三个要点:吸引注意力;完成沟通;说服消费者。当然看完很多都不懂,比如题目的章节就不懂,好在我的领导人特别好,给我讲解。当时艳照门正流行,我和领导中午吃饭路上,他一直给我讲题目的事,这个时候天桥底下卖盗版光盘的大姐跟一男的扬扬手里的光盘说“先生!这个!大明星。”那男的刷的拿出十块钱,就买了一张。领导说“你看大姐这句话,就是个经典题目,把内容都说出来了,又吸引了眼球。”

写理财专栏半年以后,理财杂志组织各专栏作者聚会,我听说书评版作者就看书写书评。正好我缺钱,我就开始写书评给一些航机杂志(因为稿费高)投稿,写得多,用得少,用不了的也没关系,我都放在博客上,也会有一些其他媒体转载,给一些稿费,上了几期以后,就有出版社编辑主动给我寄书。

过了一段就有固定的约稿了,有一天约稿编辑跟我说,能不能替他写篇影评,他给我电影票,稿费多加100,我就去了,后来就经常写影评。我实习的杂志女的多内斗非常严重,弄的我特别烦,我就想不干了,自己写书评,影评,理财专栏挣钱,算了一下挣的钱太少,没舍得辞职。在这推荐《交办的技术》是关于团队合作的书,里面教你一些方法能跟奇葩同事们合作,把工作完成。工作了一段,领导觉得大家都找他告状我没去,就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我想去研发部,我喜欢看研究报告,领导就同意了。名片上给我印了一个研究员,其实我还是打杂的。每天就是打杂、看书、看报告、看股票、看债券、写评论、写书评、写影评、写理财专栏。后来还出了本书。

对于没有什么行动力的,推荐特立独行的猫的书《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打鸡血的。


结合下图,谈一些经验分享给艺术设计从业人事,尤其是彻夜画图还无法满足甲方的人

以下回答首先不是鸡汤,也不会站在设计师的立场吐槽甲方,因为甲方到处都是,即使你在甲方公司,也会成为上级领导的乙方。所以在职场中致使大家迷茫的往往不是各方高压,而是自身缺乏职业发展方向,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是一句出自古罗马的谚语,意思非常简单,你感兴趣的事情,记忆会异常清晰,你不感兴趣,便会在下意识中逐渐遗忘

如果甲方跟你探讨的是《权力的游戏》,你是不是可以滔滔不绝,即使他提出不同的观点,也能迅速有理有据的予以回应?

如果甲方跟你探讨哪里有好吃的,你是不是可以脱口而出,三里屯凑凑还不错,双井有家漫牛烧烤特别棒,新川凉面最好吃。。。

如果甲方跟你聊《王者荣耀》,聊得不爽了,是不是还会一拍桌子,不服咱俩练练!

为什么一聊工作,你脑子就空了,就没声了,就逆来顺受了?是不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兴趣影响了你的记忆,导致你的理论积累缺乏广度;又是不是因为没兴趣影响了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你的专业实践缺乏厚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到大一直在听,道理都懂,但能够辨清什么是兴趣的寥寥无几。

二、你的兴趣,是真的兴趣?

大家在校园的时候都参加过社团,下面以吉他社为例,帮大家梳理“兴趣”与“三分钟热度”的差别:

第一阶段:刚进社团,出勤率极高,社长一说买吉他,立刻组团,执行力极高。

第二阶段:进入实际教学就会立刻淘汰一半,按弦手疼,切换不了和弦,指弹像鸡爪一点都不帅。

第三阶段:顺利度过第二阶段,可以达到横扫流行乐坛的功力,但此时又会有一半人选择停留在此阶段,因为够用了,满足了。

第四阶段:剩下1/4的人继续前进,尝试各种音乐风格,但此时需要乐理知识积淀以及更高的时间、精力成本投入,将继续淘汰3/4,仅剩1/16。

第五阶段:成为一名吉他高手,但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根本不好挣钱,迫于生计,15/16会转行,剩下的1/256才是真正对吉他感兴趣的人

以上数字仅作示意,但各个阶段却可一一对应职场:

第一阶段:对某行业感兴趣,希望尝试

第二阶段:接受专业训练、初入职场磨炼

第三阶段:学有小成,成为合格初级人员,可以去任何单位应聘初阶职位

第四阶段:进一步提升,积累行业经验

第五阶段:专业内得心应手,权衡大环境,寻找突破点

行业至高点,业内风云人物均在第五阶段以后,而大多数人是仅仅凭借着三分钟热乎劲迈入第二阶段,便戛然而止。所以在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候,跨领域跳槽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此时的你仅仅是对新鲜事物有新鲜感而已。

三、寻获兴趣与职业的契合点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于1959年便提出了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大家上网即可接受测评,但更为关键的是,大家可以依据模型原理对自己进行精准分析

社会型S

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企业型E

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常规型C

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实用型R

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艺术型A

有创造力,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研究型I

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分析方法很简单,对各类型进行打分,取分值最高的三项,结合各自领域进行判断

比如,A(艺术型)S(社会型)C(常规型),适合做艺术策展人、独立艺术家、成立个人工作室

或者,A(艺术型)I(研究型)E(企业型),可以成为从建筑方案设计师做起,逐渐成为项目负责人、副所、所长

或者,C(常规型)R(实用型)I(研究型),适合做施工图。但同时,能力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在工作中逐渐强化社会型与企业型能力,则可继续晋升

所以,善用模型,不仅会为你选择一条合适的路,还能为你指引前进方向。

四、成功需要野心

以上已经基本回答问题,如果你有野心,以下两条建议为你准备:

1.为理想十年如一日

为大家讲个故事,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画家前辈,在2000年上下,他的超写实作品便能一幅几十万,但他此时已经迈过了自己写实的阶段,为了坚持艺术理想选择了去画没有市场的抽象画,一贫如洗,三口人住不到10平米的屋子。由于屋子空间不够,在他冬天作画的时候,孩子会非常懂事的跑出去玩,不给爸爸添乱,可当他看见自己孩子从屋外跑回来时,却是一双冻裂的小手。。。这种愧疚与负罪感,又有几人会不向现实妥协?

当然度过难关,便能得见天日。现在这位前辈,在北京有自己500多平米的画室,当我去探望他的时候,他向我讲述的这件往事。

2.野心的施展,需要呈阶段实施

举个轻松的案例:最近邓文迪成功登顶世界巅峰,俘获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绯闻,又在互联网被重新炒作。

邓文迪出生于中国普通工薪阶层,没有背景,却是传奇一生:

1.杰瑞——解决美国留学与绿卡问题

2.沃尔夫——解决耶鲁继续深造学费

3.默多克(净资产400亿美元)——解决经济问题

4.布莱尔(英国前首相)——解决政治人脉问题

5.普京大帝

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多数人在第一阶段便会满足,选择终老一生。而一名毫无出身,又不貌美的女人,谁又会在一开始就相信他能够登上世界巅峰,一步一步实现抱负与野心最为实际,且可行。

任何成功者从来都是行业内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大部分人都淹没在冰冷的海水之下,而我们能够为之自我取暖的,不正是找到一份自己爱做,又能一直去做的事情吗


赞同maggie的结论,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一旦知道了,把它想办法变成谋生手段就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目标。不过还有一些反例,我曾经很喜欢踢足球,但是试着接受专业训练以后发现竞技体育其实是枯燥和乏味的。我们对很多东西的兴趣可能仅止于兴趣而已,一旦以此为职业可能就不会那么有趣了。
从这个角度说,我倒是认为应该在工作之外培养一个能够陶冶情操的兴趣。


我正在做这件事,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了,过段时间如果有阶段性成果了再来补充 ----2012.09.02
------------------------------------------------------------------------------------------------------------------
长文慎入,这是我半年来自己的经历的尽量客观陈述和自己的思想感悟,比较啰嗦,可以选择性看加粗关键词句,其他一些细节我只是想尽量体现出在一些具体选择上前后的因果关系和心理变化,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所以这些具体的选择并不具有普适性,价值也不是很大,只是一个真实个体的记录,所以没兴趣的不用细看。
这个问题答于2012.09.02晚,当时我离正式辞职办完手续还有4天,就是9月6号,7月底自己独立完成的临汾车站STP项目结项验收成功后在宾馆和经理提出辞职,几天后回公司经理再次和我沟通,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然后第二天就是8月六号人事总监和我大概谈了谈了解了我的想法,接着让人事开始给我办理辞职的事情,辞职手续办了一个月。计划这一个月将北京想去的地方都走完,然后中旬收拾东西回成都开始自己的计划。现在是2013.03.17周日凌晨2:00整(总是半夜的时候生产效率最高,思路也最清晰),已经过去了半年这半年一直憋着一口气,也憋了很多话,现在就来填这个坑。以下这之前自己就职的公司简称K公司

兴趣其实就在你的平时生活中,当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时,或者不确定时,就回头看看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生活中什么东西占了你脑子里最大的比重,往往那就是你真正热爱的。在中国现在的教育可能只会学得越久越让你忘记自己当初喜欢什么,兴趣在哪,但是这只是内心深处那股炙热的情感在慢慢成长过程中被渐渐压抑,随着时间被尘埃掩盖,不能被意识感知,但是它,一直都在。认真想想,就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中,只要静下心来在深夜好好想想,我想你多少都会感受到的,可能开始只是一点点,但是慢慢的会越来越清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正在慢慢的擦拭心灵上的尘埃,让它重新显出光芒。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是一个辛苦而漫长的过程,只有平时不停地思考、留意自己的想法也才能不断的了解自己,而且随着自己的经历你也是不断成长的,这是一个一直持续的过程,所以没有简单的答案,也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所有人一个标准答案,但是我觉得可以尽量给出获得这个答案的方法,看看别人的经历,自己慢慢感悟。

先介绍一下背景,11我毕业于西南交大,然后校招到了北京的一家做铁路设备的中外合资的公司,公司成立的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铁路技术然后消化。现在公司已经将很多技术完全消化了,项目也很多,业外的人一般不了解(可以透露一些信息,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也有我们公司的身影,但是没有责任,虽然之前闹的沸沸扬扬,之后上海地铁事故也背了一次黑锅,但不久也澄清了,这家公司是真正做实事的公司,工作强度大,而且铁路行业安全压力很大,在业内也算是非常领先的了,以后不出意外是中国高铁的行业领头羊,CTC行业标准就是这家公司制定的,如果有心人应该凭这些信息已经可以搜出来了)。毕业的时候没想太多,当时就是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特别是大学四年过后,应该实际接触一下真正的工作,不然总觉得和实际生活隔着一层雾,看不清,所以也没怎么纠结就直接在大四上学期刚开始时就签了工作,还挺顺利的,找工作之前也面试过一些公司,华为、铁路局、工程局等等,然后K公司来的时候,专业对口待遇各方面都不错,还承诺解决北京户口(我对这个倒真没有什么感觉,虽然后面各种一听到解决北京户口就不明觉厉的声音,也不是冲着这个去的,就是觉得长这么大了还没去过一线城市,非常想去看看,看看中国最发达最前沿的地方是怎样的),这样大四过的......额,那个爽。我一直抱着在哪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的事,下一个阶段的急也没用的态度,所以大学四年我玩的居多,尝试过很多事,社团也混到过部长,是心理学会,不是大家想的学生会那些,我参加的那个社团挺好玩的,经常大家出来弄点有意思的事情做,还组织去给高三学生开导一下什么的活动,算是每年的惯例了,现在在交大的学生应该都知道,后悔的就是很多都没坚持下去,也还有些没经历留下了些遗憾。刚去公司的时候分在研发部,当时很挺兴奋的,但不久就知道我们其实分到研发主要是因为研发现在的一个项目,我们不会参与研发,只是项目上的做现场调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基本站场图绘制,三个月后项目结构调整,我们刚来的跟着我导师还有副经理就分到联锁部去了,然后我就开始了暗无天日的出差。
出差,这就是正戏开始了,当时真的太天真,第一次出差还很兴奋。当时在火车上和导师聊的时候,我还说我们是去帮路局的人安装设备的,对我们态度应该还不错吧,当时导师和另一个早来一年的同事就看着我笑,我当时就有不好的预感。果然,铁路局是相对很封闭的,这种封闭不只是对外部的消息上,内部的环境氛围也很封闭,都保持着6、70年代的那种感觉,我们是厂商,所以对我们也不会怎么样, 有时候不是你想认真做事就行的,真这样反而简单了,这些枯燥的东西就不多说了。反正我就开始出差了,开始啥也不会,三个月后项目的所有流程就差不多都明白了。然后自己也慢慢感觉不对了,常常出差的时候感到内心荒漠化,自己天天好像没有目标,只知道在干什么,但是为什么呢?有点像在做梦的感觉,好像一切都有些不真实,之后状态越来越差,大概在12年春节后就开始有辞职的想法了,但是那个时候辞职后干什么呢?
不知道,一片迷茫,但是自己状态是越来越差,出差的时候脾气也越来越不好,去麦当劳吃个东西都会暴怒,真的是暴怒,12年4月份一个月在兰州出差掉了一个9100,被偷一个9100,喝酒晚上在酒店床上躺着半夜起来吐到胆汁都出来被吓的不敢再吐,当时我才恍然明白,我这个样子太不正常了,觉得这工作、生活和自己想要的怎么差那么远,而且也认识到真的是不喜欢,开始和父母沟通,当然肯定是反对,但是他们又说不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慢慢的我知道他们只是觉得有份工作就可以了,干嘛要想这么多,就好像许多中国的家长一样,觉得上了大学,选个好找工作的专业,毕业后找到份工作这辈子就结束了一样。但是,亲爱的爸妈,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你们这样的想法还停留在以前大学没扩招之前,国家分配工作。但是这早就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了,现在非常非常多的观念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菊花也不仅仅是一种花。

&<这里插一下,我是89年11月出生的,年龄上几乎算是90后了,但是我因为上学早,所以从小接触的都是80后(严格上说85后)的环境,所以跟80后更像一点。 我家也是农村的,我爸妈在20几岁的时候改革开放才刚开始,但是他们那个时候所有的思想都已经固化了,加上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我妈好些差点考上大学),所以可想而知我接受的观念了,但我从小就有很多想法和他们相冲突,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他们在一些重大选择上也还是非常尊重我的意见。 这里也可以看见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从小的那种巨大的鸿沟,如果没有上多少学,在学校里又不可能教会独立思考的中国这种思想上的差距会影响一生。&>这段可以不看,太罗嗦

当我明白这一点后,慢慢也不再考虑他们的想法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很早以前就不能给我指导了,然后我就开始看各种书,在知乎上寻找答案,那段时间真的非常痛苦,找不到理解的人,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不过慢慢的我开始明白了一些东西,特别是几个人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我大学同学,我们一起到了K公司,一起租的房子,他也有很多想法,那段时间我们聊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收获很多。另外一个就是知乎上的@Avatar Ye先生,我当时已经确定自己不喜欢铁路行业了,考虑开始转行,但是自己能行吗?当时觉得这简直想一想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开始搜这方面的讯息,也算缘分吧,我搜到了这个问题我十分不喜欢读医学,但是父母一定要让我报考医学,怎么办?下面叶先生的回答,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真正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的例子

人们往往不相信别人说的,只需要做给他们看

而且之中个人心理的变化让我明白了现在我的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之后我私信了叶先生,然后通过邮件有过几次比较深入的交流,可以说我最后下定决心要辞职转行这几次的邮件的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虽然我当时还是很迷茫,还是很忐忑,但我知道我如果不这么做我这辈子都将活在一个悲剧的心态下,如果我继续干下去,我终将慢慢麻木而适应这种工作状态,但是整个人生的基调是在你被迫适应这份工作的前提下,我不可能过的开心,甚至都不知道开心是什么感觉,我那个时候甚至怀疑过真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回事吗?所以我再继续下去会怎样,我一想到这点就觉得再也无法忍受。
这下我决定了要转行,但是还有个根本问题,转行干嘛,转哪行?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在2012年4月份一个月之内我掉了两个9100手机吗?之后我就不想再用安卓手机了,有些伤心。之前iPhone的各种消息我就了解了很多,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买了一个iPhone 4S,不得不说苹果的营销做的太好了。好吧,很多人可能会说连换三个手机。。。。这个一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这种随身可携带的数码产品,二是因为我那份工作加上出差收入还真可以。所以我当时转行后的待遇上这方面还真是犹豫了很久,但我现在可以肯定的说我一点都不后悔! 这就和我刚开始说的“兴趣其实就在你的平时生活中,当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时,或者不确定时,就回头看看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生活中什么东西占了你脑子里最大的比重,往往那就是你真正热爱的。” 我就在半夜难以入睡的时候开始从自己小学想起,我在初中以前对游戏那是100% 的发自内心的喜欢热爱,从红白机到第一次进网吧玩CS,暗黑破坏神,我觉得人生中最让我激动地就是那种感觉了,那种新奇,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兴奋和激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现在的游戏太快餐化了,很少有游戏让我提起兴趣了,网游几乎无视,只作为信息了解)但是我那个时候学校的老师、父母都觉得去网吧玩游戏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就好像是碰毒品一样,我考上重点高中之后那个感觉更加明显了,加上我高中三年在高一下到高二上的那一年时间内沉迷一款韩国的3D网游《墨香》,导致高中三年只有两年的记忆,有一年完全是空白,所以那段时间对游戏有了一些抵触心理,甚至有些阴影了。到了大学后,我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是花在游戏上,只是玩的游戏有了特殊的分类,以前可能更多喜欢ACT游戏,大学更加喜欢剧情饱满、世界观完整、画面精美,玩完以后就像看了一部宏大的电影(魔戒)或小说(权力的游戏)的大型RPG游戏,但是这些游戏肯定99%是国外的,那1%呢,当然是仙剑啦。我一直理想中的工作其实就是做游戏,只是那个时候真的觉得只是喜欢玩,但当做自己的工作呢?还是不确定的,加上很多游戏行业的人在面对想进入这一行的人时都会非常理智的劝说,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时没有去真正尝试,别人说了再多给你分析了再多也没用,只有你自己试了才知道。 当我买了iPhone 4S成为苹果用户后,开始对移动游戏慢慢产生兴趣,也对苹果的理念、将复杂的细节隐藏在最简洁优美的操作中产生了好感,自然慢慢真心喜欢上用苹果的产品了,12年的时候个人开发者还是不错的,我也想以后做个个人开发者也很不错(现在看来做个人开发者已经不现实了),所以最终我决定转行做iOS开发。那为什么我要回成都呢?Be realistic! 因为人是要吃饭的,虽然理想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现实,我辞职时的积蓄加上还要买一台mac,还要付房租,还要生活,留在北京肯定是不够的,而且我在北京呆了一年还是非常陌生,没有一点归属感,所以那一个月去了北京好多地方。所以我想回到成都租个房子,然后自学iOS开发,做出一个App然后去找一份入门的工作,这样应该可以成功进入这行了,至少门槛迈过了。

这就该说我这半年发生了什么了,用一段话概括就是:解决了根本的人生选择问题,对这之前的22年的经历和选择做了认真的回顾分析,从最底层的接口重构了自己的思维、人生观,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认清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深入研究了自己很多潜意识反应并修正,明白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还了解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政治的常识,做出了第一个界面简单功能完整的找茬App,重新拾起了自信!
这个过程中的细节我只说一部分,因为这个过程中很多当时觉得难以忍受的现在看来都是小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出选择,当你真正确信的时候去做起来再多的困难也会克服过去的。这其中的一些困难如下:
1、阅读英文文档的能力,我之前虽然过了英语六级,但是依然阅读英文文档有困难,现在可以流利的阅读没有问题。
2、寂寞与孤独,我经常一周不说话,除了下楼买菜或吃饭付钱时候,但是慢慢的只要每天过的很充实,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就是有时候需要听歌跟着唱唱不然说话有点问题。我有个朋友甚至担心我一个人这样久了发生什么不测,经常打电话过来问问我情况,但是我从来没担心过这个问题,我知道我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每天醒来真的是被梦想叫醒的。
3、自学的能力,iOS刚开始学真的门槛很高,特别像我这种以前只用过C语言,而且没有什么大型项目经验,只在学校用C语言做过小的管理学生信息的程序和实习做一个简单的静态页面的网站。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学什么,完全是乱撞,我每天就靠一台连着网的电脑和京东买的三本书,Objective-C基础教程、iOS5教程、Cocoa教程,第一本基础很重要,第二本只是作为从整体上理解iOS的界面控件的使用,对一个App有完整的认识,但是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从一开就就从全局了解的,而是慢慢的一点点学然后发现有其他联系的,再看其他一点,有可能有时候一个小问题你要花很久看了很多东西才能明白过来,久了后回过头再看才看到了全貌,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你不知道还要学什么,中间出现过很多次沮丧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定个目标要做个什么东西,把要做的东西分解开来,再看自己需要学什么,这样会降低难度,还有就是多上网搜集资料,这个属于怎么自学iOS开发的问题了,可以在知乎上搜一搜,虽然苹果的SDK在不停更新,但是最基本的你都是要学的,所以这些问题永远不会过期,比如storyboard你现在可以直接用,但是如果不知道Xib文件,不会用代码创建控件,你直接用IB的话始终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里提供一个关于如何自学iOS的答案自学 iOS 开发感到迷茫怎么办?更多答案自行在知乎里找,还有google,国内可以上CocoaChina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作为自学iOS这块我实在不是正面教材,我花的时间挺多的,走的弯路也很多,现在更加是菜鸟一个,而且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语言怎么用,这才是我这样转行的最致命的弱点,编程的思想只有靠时间的积累,还有如果只是觉得iOS热门待遇高想学的话,这个想法也是不对的,因为iOS现在已经慢慢的开始降温了,做技术的最后并不是在于一门语言,背后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这才是决定能达到的高度的地方。
我现在依然会迷茫,依然会出现低沉的情况,但是能很快的恢复过来,我这半年其实真正花在iOS学习上的时间不多,加起来可能就两个半月吧,其他时间更多是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和
Let The Heart Free!
现在比起半年前的我,有本质上的变化,但是毕业工作这一年的经历痛苦、迷茫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经历过真正的痛苦是不会明白幸福的,也不会有我这半年来的改变。虽然我们都不愿意经历困难,也没必要去刻意追求,但是应该看到自己生命中各个阶段的价值,这些才构成了完整的我和现在的我。


真是太长了,感觉太罗嗦了,再说几个事实,我现在的情况:
1、我这几天在找工作,但是找下来发现,现在iOS不是去年了,都要1年开发经验的,我内心的目标也在不停地降低,现在只想找个实习的工作然后攒出项目经验再说,而且现在目标也有些不清晰,但是我还是非常想做游戏方面,我觉得做这方面的能让我感觉活在当下,能完全投入,感觉增加了时间的密度和生命的长度。
2、我的积蓄其实去年就用完了,要感谢我一个多年的朋友,自己的Mac air还是他赞助买的,当然这钱肯定会还的,但是去年他和女朋友来北京玩时我告诉他我已经辞职准备转行到后面说缺钱的时候他明白我的想法后都是毫不犹豫的支持我,不多说了。
3、没有什么优美励志的故事,这背后都是现实的一步步叠加起来的,当你身处困难的时候是不会觉得兴奋的,只是当你回过头再看的时候,能和朋友笑着说说的时候才会觉得这经历也不错,我现在是不太相信所谓的道德,甚至理性,上帝倒是慢慢有点信了,我还是无神论者,有些精英主义倾向。
再补充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我开头的那句话
兴趣其实就在你的平时生活中,当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时,或者不确定时,就回头看看自己从小到现在的生活中什么东西占了你脑子里最大的比重,往往那就是你真正热爱的。
其他的都是在阐述这个道理。
等我找到喜欢的工作后再来补充,而且那个时候就可以将“正走在自我证明的路上”换掉了。
--2013.03.17 4:55
-------------------------------------------------------------------------------------------------------------------
通过笔试面试,加上一周做出一个Demo,今天终于找到工作了,又回到了毕业时的起点,但是起点稍微低了一点,把物价算上的话倒是差不多,还有一屁股的债,这个答案算是阶段性完成了。昨晚5点上床,7点半起来,希望以后不要经常这样。
--2013.06.13 14:34
--------------------------------------------------------------------------------------------------------------------
北京一家公司来成都刚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主动联系我,去面试了下,过了一周答应过去,不过故意把入职时间往后拖了几天,打算休息几天,看点东西,也好好把自己的一些打算梳理一下,定个计划,新公司工资比现在double多了一点。算下离职时间,刚好是端午节后,想想上个公司入职时间也刚好是端午节后,还真是巧合。这一年多发生了很多,本打算再找找游戏方面的公司,不过满意的公司没能去成,另外一些游戏公司也不想去,继续做应用吧。自己现在有更多的条件了,发现也有更多选择的,还有另外一些打算,打算慢慢实现。


这一年我也还是迷失过,不过有份工作了总会推着自己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自己具备的条件能有一些不一样的选择了,只需要自己稍微跳一跳。我想生活可能一直都是这样,我们不具备上帝视角,只能通过自己的视角去看到这世界的一部分,努力下去,等到某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具备的这些条件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选择了,眼前突然一亮,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恩,现在有技术移民的想法。
毕业三年了,同一届的同学研究生也毕业了,再过一年又是一个大学的时间了,加油。
----2014.06.11 宽带两天了还没来安装,只能用一张3G流量卡上网的无聊时间


也许这算不上是提供答案,我说说我自己,我现在23,大学学JAVA ,现在在一家用JAVA 的公司实习,一切都很平常,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平淡,满足,但我觉得满足与知足,这都跟理想无关,理想是对心灵更好的照顾,我想要体验更多的生活,我想去纽约生活试试,也想去欧洲的古都生活试试,完整地生活,体验当地人的全部,而不是旅游。虽然我不知道我这一切的想法究竟该如何具体落实,但我正在一步一步地盘算,比如,上知乎直接提问。我觉得你的问题描述的很好,有些人很幸运,一鸣惊人,起码在经济上不受制约,大概我们没有这么幸运,下面这句话说起来简单,真的从心里相信它其实需要时间和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幸运。加油!


如今我经营一家自己创办的猎头公司,主要是和人、人才打交道的业务。由于我对其投入的精力和热情,很多人会认为,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从事这样的职业。


但事实上,我拥有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学位,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是研发工程师,负责设计玩具。从事这份工作5年多之后,我决定选择一种全然不同的职业道路。


并不是我不喜欢或是讨厌我做的工作,玩具行业充满了创意,设计玩具也是件很有趣的工作。我在美泰玩具公司工作,这是一家很知名的企业。我有着很好的老板和同事,那为什么我决定放弃这份工作,进行职业转换呢?


最初,一切都很好。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我接触到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富有挑战,需要我不断地去学习。但两三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经常在上班时间盯着时钟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思考与工作无关的事。对于这份工作,我实际的兴趣度其实很低。这很打击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原本应该对于自己的生活充满能量和热情。恰恰相反,年仅25岁的我,感觉像是55岁。我还没有全情投入,人生就一点点离我远去。这令我非常压抑。


因为对于所做的事兴趣度不高,所以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做到出色。如果根本不在乎自己能否成为出色的工程师,我怎么能够在这一领域做到出色?但我内心其实是希望在某些事上做到出色(或至少有机会做到出色)。


虽然我并不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但我很明确,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不想做的事是什么。发现了这一点后,第一步就是进行改变。


相信我的经历和中国很多职业人相似。事实就是,在明确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之前,我们更容易在生活中发现自己不喜欢的事。幸运的是,在我的职业早期,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使我做出改变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可以更轻易地去追求不同的事物。我知道很多人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你的职业生涯很长。因此,我坚信为了你未来的幸福和成功,你值得去追求真正喜欢的职业。


------------------------------------------------------------------------------------------------


看到了评论,就说说我的经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世界顶尖的玩具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之后我成为了一家知名电脑公司的市场专员。但在过去的20年中,我一直投身于招聘及人才发展。为什么我的行业和职能可以有如此戏剧性的转变?


我经常告诉候选人要努力培养那些“通用”技能和能力。这样无论最终从事哪个行业或职能,你都将从中受益。这些技能主要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销售技能,团队建设及领导力。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或职能部门,这些技能你都会需要,并且它们能影响你的成功。


举例来说,管理公司和他人需要与人沟通、打交道。当我们要成功完成某事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不可少。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在事情的实施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色的销售能力、影响力能让你更好地被管理层/同事,或客户/顾客所接受。而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在各行各业都很重要。


在我的例子中,担任设计工程师时,培养的问题分析及项目管理能力,帮助我更好地胜任市场专员一职。而市场专员时学到的沟通及销售技能,以及就读MBA时培养的领导力,使我最终能够创办自己的公司,将招聘及人才发展顾问作为我的终生事业。


事实上,要明确未来10/15/20年你会喜欢做什么,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当你还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但请别太担心。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好几年),你只要尽量抓住那些可以助你培养全面、通用的技能及能力的环境/机会/工作,当最终明确你真正想要追求的职业时,你将发现这些技能在不同的职业道路上都会适用。

------------------------------------------------------


更多职业发展的精彩内容和专业知识,远见和建议,请关注职商网微信公众号:职商网(zhishangcq),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Larry聊职商(LarryWangABC),点击链接访问职商网:http://www.zhishangwang.com,知乎专栏:Larry聊职商,我司微信公众号:王李亚洲资源( wangliyazhou ) ,微博@Larry Wang王承伦,LinkedIn:Larry Wa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我开通了值乎。扫一扫我的二维码就能上我的值乎啦。上面有我回答过的问题,以及大家有任何关于职场和职业发展的困惑都可以在值乎上提问。希望大家多多捧场!

值乎 - 说点儿有用的 (二维码自动识别)

http://weixin.qq.com/r/KHXs9ArE5FebrU6X9yA6 (二维码自动识别)


实名反对一二三楼,我要来颠覆一下大家的看法。

首先声明,我反对的不是always follow ur heart这个观点。
我反对的是追求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的观点

例如: @匡雪婷说“首先 非常不赞同“把兴趣当成工作来做就毁了”的观点 ”
但我支持“把兴趣当成工作来做就毁了”这个观点。

我发现知乎的人喜欢听故事,不喜欢看人摆理论,那我就先说故事,再说理论好了:

有一个小区,总有一些孩子特别吵闹,天天打打闹闹,弄得周围的人生活不得安宁。
大家都很反感,但是又拿小孩们没有办法,骂他们也好,威胁要打他们也好,他们照样吵得风生水起。
有一个住在这个小区的老太太就站了出来说,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然后有一天,她跟这几个小孩说:孩子们啊,你们的吵闹声真的太美妙了,我特别喜欢。这样,你们大声吵,吵得越轰动越好,我给你们奖励。
于是,第一天,孩子们闹腾得特别开心,老太太给了孩子们每个人10块钱。
就这样过了5天。
第六天的时候,老太太说,你们吵闹声真的很美妙,我今天给你们每人5块钱。
孩子们有点失望,有点不解,为什么少了5块啊。不过还是有钱拿,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继续闹腾。
到了第十天,老太太说,你们的吵闹声很美妙,我很喜欢。不过我没有钱给你们。
孩子们大失所望,十分愤怒,我们闹得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给我们钱了。哼,我们不干了。
于是,这个小区安宁了,孩子们再也没有来闹腾过。

下面是理论:
心理学家德西提出了关于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_百度百科
他把人的动机分为三类: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无动机。

内部动机简单说就是兴趣,就是你热爱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热爱这个事情能够给你带来什么结果。例如,你喜欢读书,而不是喜欢读书后能考高分,能满足父母的期望,能让你在朋友面前炫耀而有面子,你喜欢的就是读书本身,你做这件事就能让你开心,就算它不能带来任何结果,你也开心。(在上述故事中,孩子们喜欢吵闹就是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简单说就是和这件事情独立的一个结果,就像你喜欢读书,是因为你喜欢读书能使你在朋友面前炫耀知识而有面子的这种感觉。(孩子们能得到老太太给的钱,就是外部动机)

有研究就发现,被期望的外部动机会削弱内部动机。


就像故事中孩子们一样,他们对每天获得老太太的钱有了期望(外部动机),这种期望削弱了他们的内部动机(吵闹游戏本身的乐趣)。


所以我的建议是:always follow ur heart,but never regard your interest as jobs.


有兴趣是好事,说明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
但是不要把你的兴趣当作工作,更加不要去把他们匹配起来。

工作了,你会发现,太多的外部动机掺杂了进来,你原本对这件事情本身的热爱可能就渐渐淡去了。

就像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小说《云上的日子》,我至今仍然记得其中一句话:

有些东西你远远地去看它,它永远像是天堂里的东西那样美好。但是当你靠近的时候,往往会破坏那种感觉。(这是女主角回答男主角为什么她那么喜欢听钢琴曲,但是自己却不去学钢琴的原因)


我本科金融,但是热爱心理学,一度想要去做心理咨询。
我大二的时候在学校心理学选修课上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她告诉我:追求你的理想,但是你要有能力去养活它。

所以,找一份能够养活你的兴趣的工作,然后去不求回报的做你感兴趣的事吧。


就是这样。


光说,光想没用,要多尝试,什么时候跳着舞去上班,就告诉自己“没错,就是它了!”


兴趣,就是特长

我大学本科的专业是生物,研究生是在对外经贸大学读的企业管理(研究方向是国际营销战略)。当时考研的时候,专业课一不小心拿了个全国第一。


复试的时候,老师们就奇怪:怎么一个本科学生物的小伙子,专业课能考全国第一,甚至打败那些读了四年商学院的学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从大一开始就非常喜欢研究商业方面的问题。带着强烈的兴趣,我读商业方面的书,去旁听商学院的课,谈恋爱都要聊商业方面的话题,甚至玩电脑游戏都只玩模拟经营类的游戏(边玩还边做笔记)。所以商学院学生掌握的书本知识,我都知道;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超过他们的付出和思考,考个专业课第一非常正常。


所以,我一直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的兴趣点在哪里,你的时间就在哪里;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特长就在哪里。如果你感兴趣的事情不是你所擅长的,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还不够感兴趣;二是缺少时间的沉淀。


兴趣,就是特长!


这是一篇本人曾经看过的文章触动很大,转载于网络。希望正在找工作或正在迷茫的人可以看看,应该能帮到你们解决心里的一些疑问。。

有人说,有兴趣的话请别把它当做职业,因为职业会毁了它;也有人说,只有把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才会快乐,才会取得成就。兴趣和职业,到底哪个重要?

1,巴菲特曾经说过,比尔.盖茨去卖热狗,也会成为世界热狗王的。

对的,盖茨的成功不是因为兴趣爱好,是因为他牛逼。

若真是以兴趣爱好来衡量事业达成之远近,那么,乔布斯的爱好是电子产品?那么乔布斯的成功应该怎么解释?乔布斯的第二爱好是电影动画吗?

倒过来想这些事,你就知道了。驱动他们的,不是兴趣爱好,是理想。

比如,乔布斯的理想是「改变世界」;盖茨的理想是「让每个家庭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脑」。

Sony做这么多电器,为什么没见过sony电冰箱和sony的洗衣机?因为sony自称「一家激发并满足您好奇心的公司」。他们觉得电冰箱洗衣机好无趣啊。

这是理想,不是兴趣爱好啊喂。或者如果非要说,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的话,也许是热爱?

2,不说乔布斯比尔盖茨巴菲特盛田昭夫黄继新这种大牛了。说说小牛吧。

《七龙珠》的作者鸟山明,画到「打败大魔王」那一段,他觉得故事到此可以结束了。编辑鸟岛找上门来,说读者喜欢,不许结束。鸟山明说,孙悟空已经是地球最强,如何再画?鸟岛悠悠的说:让他成为宇宙最强啊。

最终,很多人都说七龙珠的世界观前后不一,说沙鲁之后的布欧战是狗尾续貂,可是作者鸟山明自己也无奈啊喂。

鸟山明算是大师了吧?算是爱好喜欢漫画了吧?尚且无法左右自己的作品,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井上雄彦看到《灌篮高手》的动画版竟然插入了「樱木花道vs前度表白女孩的现男友」的故事都气坏了。

《touch》真人电影版上映后,安达充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电影太短,无法完整表达”,却也掩饰不住对自己作品被改编的气愤。

谁愿意自己的作品被改?但是无能为力啊,游戏规则需要。这些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梵高如何?曹雪芹如何?世上究竟有几个非富二代非宫廷艺术家?

爱钢琴弹钢琴的有千千万,有几个朗朗?再看朗朗被古典音乐爱好者骂成什么屌样了?

罗红,好利来蛋糕店的老板,这厮爱死了摄影了,没事把自己摄影作品印成日历,然后放在店里面免费送客户来找存在感。他还不是老老实实卖蛋糕挣钱?

Iverson爱篮球吧?爱76人吧?当你看到他亲吻76人主场地板的那一刻,你就知道,生意就是生意。

3,不说鸟山明梵高曹雪芹朗朗这些小牛了,说我普罗大众。

千万不要拿爱好当工作。

工作讲究的是适配,不是喜好,适合你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我等芸芸众生,有喜欢平面设计的,请问,真正去广告公司当了乙方之后,甲方是怎么强奸你的作品的?字体要大,公司电话要醒目,口号要直白简单,所以你得出客户是sb的结论。

有喜欢摄影的,各位都是怎么赚钱养活自己的?有喜欢编剧的,能接到单吗?有喜欢写作的,看看当下可怜的稿费吧。

4,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爱好和理想?

我觉得,首先我们要能养活自己,这才是最实在的事情。人生在世,有一技傍身,这比很多爱好都幸福的多。

爱好,通常都离生产力很远。

告诉我,多少人爱好当工厂里的工人?多少人爱好做星巴克的服务员?公务员可谓当今社会最炙手可热的工作了,各位,谁的个人爱好是当公务员当秘书?

可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生产者、服务者、管理者。至于爱好者,大都是花钱买票看科比和周杰伦说相声的。

5,我非要把爱好当工作,这就是我的理想,怎么办?

那么请你先找一份安身立命的(最好是和爱好在同行业的)工作,同时不要放弃你的爱好与理想。

比如你毕业了就想当个编剧,但是没人要你当编剧,所以如果你是科班出身,你可以先试着去广电总局或者什么相关影视公司找一份有发展的工作,然后拿出别人刷微博的时间去练笔、请教、学习,然后试着出作品。

比如你毕业了就想当个建筑设计师,那么请你先学会忍耐甲方的各种二逼要求,先学会商人视角,等你财务自由了,再伺机去兜售你的作品。

比如你就想当个国家地理的职业供稿人,那我觉得你应该参考一下罗红,未必要去当老板,做一个外企金领也是可以的。

6,最后。

切.格瓦拉有一句话说得挺好的:

「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推薦閱讀:

在機關工作,有哪些必須知道的禮節?
實習期間你都學到了什麼?
如果從事後期製作或視頻剪輯類的工作,自身需要什麼條件?
較熟練地掌握了AE,PS,PR,Vegas這些軟體能找到什麼工作或兼職?

TAG:职业 | 兴趣 | 职业规划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