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幾乎大半輩子沒有親政的秦昭襄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指出,這個提問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秦昭襄王絕非傀儡,即使是在一開始所謂的「王少,宣太后主政」時期,魏冉、宣太后對國家的控制程度也遠比某些電視劇所描寫的和一些人認為是「常識」的要低得多。這裡提兩件事,首先就是著名的宣太后黃段子外交事件,這件事的過程很出名,但結果大多數人卻好像並不知道,宣太后因為偏心母國甚至不惜靠講黃段子來阻止秦軍援韓,其實卵用都沒有,秦王最後還是發兵了,完全和太后的意願背道而馳。這件事發生在秦昭襄王元年。試問,如果秦王是傀儡,太后是真正的掌權人,為什麼反而傀儡的決定比實際掌權人的管用?這是不符合常理的。有人說這時秦王母子地位不穩,前朝老臣說話還是有份量的,太后要顧及他們的面子,所以這件事並不能作為秦王不是傀儡的證據。好吧,我們姑且假設太后被駁回了意見是因為提出反對觀點的人是「老臣」的緣故,那這位「老臣」是誰呢?是秦武王時期的左丞相甘茂。這位老臣後來不久自己就被昭襄王擠兌走了,考慮到這一點的話他說話究竟有多少份量也就emmmm了,因此推出以上假設並不成立。這是其一。其二,有人稱在昭襄王前期真正掌權的非秦王也非太后,而是太后的兄弟魏冉。這就更屬於無稽之談了。且不說昭襄王的上位其實應該是由趙武靈王送立、公室的支持等多種因素促成,羋八子和魏冉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就只說昭王年間魏冉的處境,也遠不如一些人認為的那樣順風順水,一手遮天。魏冉第一次出任秦相是在昭襄王十二年,這之前,甘茂,樗里疾,楚人向壽(此人是昭王發小,據說兩人好到穿一條褲子,字面意思),趙人樓緩(此人是參與送立昭王的趙武靈王心腹)和孟嘗君田文(此人關係到昭王聯合齊國打擊楚國的國策,怎麼看都是對太后和楚系不利的)都是他的前任,如果我記憶無誤相位可能還曾一度空缺過?(有可能是我記錯)一個無權的,沒有親政的傀儡秦王一茬又一茬地換丞相,所謂操縱他的人,所謂的幕後真正掌權者卻總也上不了位,連個丞相的位置都給自己弄不到手,這控制得是不是有點慘啊?縱向對比一下後來有名的操縱君王的權臣們,比如霍光(皇帝睡個宮女他都能管),曹操(事迹太多一時說不完),朱溫(同上),勉強算上滿清的多爾袞,慈禧太后也算上(雖然她是真·掌權太后),哪一個有這麼慘,哪?一?個?另外根據《穰侯列傳》,魏冉還有擁立之功,且不與庄襄王的呂不韋作比較,就連唐朝那位只跟擁立沾一點點邊的大太監李輔國都敢堂而皇之地對唐代宗說出「大家但宮中坐,萬事老奴來辦」,這位所謂擁立有功、架空秦王、實際掌權的穰侯卻被記載為「受秦王命」,還得靠自己做太后的姐姐去勸說秦王以避免被罷相?還是上面的那條理由,這不合常理的這是!(侯勇老師小官巨貪臉)
拋開這些由事件衍生出的個人推斷,那麼史書里有沒有秦國其實是秦王主政的實錘呢?當然有,而且一抓一大把。很多人認為「秦王傀儡說」之正確的結論是從《范雎蔡澤列傳》中范雎那句「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和秦王的那句「寡人旦暮請太后」中得來的,然而實際上,除了這兩處渲染外戚秉權之外,《史記》《戰國策》中幾乎就再沒有什麼相關記載了,相反,記載秦王在當時的戰國大環境下是如何梟橫跋扈,在國內如何鐵腕治國的記載卻數不勝數。首先,嬴稷是稱過西帝的,當時最高統治者稱王他卻帶著齊王一起放飛稱帝,如果他是一個傀儡,他如何能越過實際秉權的人給自己上這種可能會引起國際紛爭(實際上後來的確引起了)的尊號?這不是讓小孩子自己給自己取個名字自己玩玩算了的小事啊。又回到了剛才的那個問題,如果他是傀儡,那上尊號的不該是實際掌權的太后和魏冉嗎?武則天在和李治共同執政時期可就和李治並稱天皇天后了,如果太后穰侯實際上在掌權,他們至少也得給自己一個響亮的名頭而不是讓傀儡秦王自己一個人在那炫酷狂拽屌炸天吧?如果身為控制者放任沒有實權的秦王這樣瞎搞,這算不算是一種不負責任?
這一條算我猜測。下面繼續放點更有參考價值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不服氣藺相如處處和他作對,藺相如卻從來不和廉頗衝突反而躲著他,手下於是問藺相如是不是懼怕廉頗,藺相如反問: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可怕?手下回答,當然是秦王。藺相如說,我面對秦王尚且面無懼色,又怎麼會害怕廉頗呢?由此可見六國對秦王的態度——秦王是非常「可怕」的,至少比虎背熊腰殺人如麻八十歲還能披甲上馬吃兩斤肉的大將廉頗可怕,在秦王面前「面無懼色」是值得誇耀的,如果秦王真如范雎所言是個眾所周知的傀儡,被人操縱,從不獨自參與軍事攻伐,那這種秦王有什麼可怕的呢?在一個根本不掌權,不打仗,不發動軍事行動的秦王面前疾言厲色,有什麼好值得誇耀的呢?唯有在真正手握大權、跺一跺腳六國就得抖三抖的虎狼之君面前不卑不亢並成功脫身,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同樣的描述更加直白的記載在《戰國策·燕策》,蘇代(或者是別人?記不清了,應該是他?)向燕昭王描述秦王的為人,陰險狡詐,變化無常,擅長甩鍋,發動戰爭就像繡花一樣容易,欺辱六國根本停不下來,六國就算打勝了,不久又會被秦王手下軍隊的遺孤屠戮。這段記載的原文我記不清了,只能記起大概意思,但這段記載中有關於秦王和外戚勢力關係的八個字的非常明確的描述:母不能制,舅不能約。太后和穰侯根本無法約束他!這才是六國作為當時局勢的參與者和秦國內政的旁觀者對秦王、秦太后和穰侯的真實看法。有意思的是這段後面還有一個描寫,是說秦王只有在打敗仗吃虧需要議和的時候才會去欺騙太后和穰侯,哄著他們讓他們去做這件事。這個記載實在很有意思,在論述秦王和宣太后、魏冉的相處之道和內部矛盾時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入手點,也和最後穰侯太后被廢時的平靜局面遙相呼應,結論清晰明顯,宣太后和魏冉從未真正「控制」過秦王,他們或許有干政,或許有弄權,或許在國內外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還遠遠達不到可以控制秦王的地步,所謂「可以威脅秦王君位」的公子芾(也是四貴之一)在昭王初年就被昭王扔出去當人質了,魏冉本人在昭王年間也曾被五罷相位,罷到到了范雎入秦時他甚至已經到了十分害怕山東士子遊說秦王害怕到要搜查使臣車子的地步,他在怕什麼?答案不言而喻。不過不幸的是,他的擔心最後還是成真了。
最後說一說范雎。范雎為什麼要把其實沒有那麼誇張的事情說得那麼嚴重,其實這是縱橫家常見的一種遊說手段,誇大事實以引起國君注意罷了,之前的張儀蘇秦,之後的信陵君平原君等人多多少少都用過類似的手段去遊說各國君主。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范雎的列傳中,真正說動秦王逐穰侯的也並非「六國不知秦有王」,而是范雎提出的「秦國之於六國就像一條獵犬追逐瘸腿兔子,但為什麼現在就是追不上」論,因為范雎讓秦王意識到,穰侯和四貴的弄權已經影響到了秦國發展的整體進程,影響到了秦王心中終極目標的實現(這個目標是什麼,大家看最後結果就都知道了),四貴是因此才被驅逐,而非「秦王想要奪權」,也不僅僅只是為了防止外戚坐大這麼簡單。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也提到了「昭王用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意思很明顯——廢穰侯是為了「成帝業」,廢穰侯和「成帝業」是有直接關係的,這才是范雎真正說服秦王並得到重用的關鍵,或者誇張些說,這是秦國質變為昭王末年「對六國已經取得決斷性勝利」(翦伯贊語)的超級大國的關鍵。
一旦理清了「秦王傀儡說」是個偽命題,「如何評價秦昭王」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非常明確了。他是一個心機非常深沉,戰略眼光非常長遠的人,可以說從秦昭王時期開始,秦就已經開始以統一天下為目標了,他對六國無止境的消磨和鯨吞蠶食,看似無的放矢、頗有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嫌疑,但其實是在為統一戰爭的終極目標在做著漫長的準備。遠交近攻和近交遠攻戰略的創造性使用被認為是昭王的一大創舉和功績(其實在范雎來秦前這兩條原則就有在結合使用了),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想出這個方法並不困難,但當時卻只有秦國,只有秦昭王想到了這個方法,因為他比其他諸侯站得更高,他的目的從來不是掠奪多少城池土地,而是弱化六國伺機統一。昭王本人的耐心、操盤能力和決斷力超出常人所能想像,他不介意外戚的弄權,不介意做一些無節操、丟面子的事(澠池之會等),他甚至不介意他人乃至後人如何評價他(我個人揣度,昭王如果地下有知應該一點都不會介意後人編排他是傀儡這件事,他人的看法對他一向乃身外之物),他是一個清醒徹底的實用主義者,管他黑貓白貓只要抓得住老鼠那就是好貓,不管什麼人,對他指手畫腳的母舅也好,白丁出身的白起也好,從魏國逃難而來的范雎也好,只要對他有價值他就一定會用,而且是高官厚祿地重用,然而一旦他們失去了價值或者變成了阻礙,他就會毫不留情地把他們踢開。不管是魏冉,宣太后還是白起、范雎,無一例外,這些人不過都是他對內鞏固統治,對外軍事擴張的工具,他眼裡只有利益,不跟任何人談無用的感情。或者也可以說他公私分得很開,畢竟最後太后和四貴都算是善終了。《韓非子》中有一個關於昭王治國觀念的小故事,昭王認為「不需要百姓愛他,只要百姓聽話、國家得到治理就行了」。這個故事很直接地反映了他只要實際利益,不要虛名的性格特點。一百個國君里有一百個都抵擋不住百姓認為「賢過堯舜」的名聲的誘惑,然而,昭王卻是這極其冷靜的第一百零一個,他一點也不在乎這些,反而對此嗤之以鼻。私以為他最後殺掉白起也是出於白起已經無法再用,自己又老了,不能留著這麼一個有個性的猛人壓制下一代的想法,而並非一時糊塗。(順便說一句,最後他跟白起說了「寡人恨君」我還覺得有點驚訝,他居然打感情牌誒,其實有點奇奇怪怪的ooc)。縱觀昭王年間各種領域的成就,消滅列國有生力量的打仗方法,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卻令六國膽寒的外交手段,保障民生和國力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江堰、昭王長城),無不可以看出昭王時代的風格,文藝點說,昭王時代的秦國,既要仰望星空,也在腳踏實地。至於當時秦國的民生,荀子曾經長篇大論地吹過,我就不贅述了。令人驚嘆的是最後的長平之戰,秦王以六十三歲高齡(按當時的平均年齡算放在現在算沒有一百也得九十了)親自徵兵,親自帶著援軍上前線,成功保障了戰役的勝利,真真正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果敢堅毅、雄魄大智、鐵腕無情,個性和行事手段其實都和他的千古一帝曾孫非常相似,他也是對後來始皇的大一統中貢獻極其重要的一位秦王。個人認為如果沒有秦昭王(或者說換一個沒有他的心智的人代替他在這時的秦國做君王),秦的統一日程可能會延後,也許是永久性延後。
ps,上面有一個關於長平殺降的回答是該說您小說看太多了還是腦洞太大了呢……哪裡有記載可以說明殺降是出於秦王的「虛與委蛇」,「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軟弱」呢?
pps,用太后謚號說事的我覺得很好笑,那趙姬還謚了個帝太后呢,她很牛逼嗎?並不,真正牛逼的是她的兒子。
就這樣。只是淺薄的個人觀點,歡迎高手們指正批評。
補充一點:
在我看來所謂「外戚專權」論的論據其實只能證明一點,就是太后和四貴的確干政了,而且程度還不輕。可是這事顯而易見,他們就是干政了,而且超出了貴族參政的正常範圍,不然昭王何必特意把太后廢了把四貴一個個趕回封地呢?換句話說,他們把手伸到了不該伸的地方,管了他們不該管的,做了他們不應該做的。但這和四貴架空了秦王、秦王是傀儡依然是兩回事。四貴手中的權力實際上來源於秦王稷,而不是因為他們自己如何如何。就和明朝的宦官亂政一個原理,宦官們看似權勢熏天,可以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了,但其實皇帝只要願意,勾勾手就能把他們滅掉。這個抱團團體的存在本身就是秦王不可能被架空的證據,只有不夠強勢的政治勢力才會抱團生存,四個人去架空王權確定可以維持四十年之久?遑論這四個人里還有兩位王弟,如果秦王稷是傀儡,真正有實權的他們是怎麼做到四十年來一點都不想取而代之還要被其操控去幹人質這麼危險的工作的?再退一步,哪有傀儡做四十年還沒被完全取代的,太后和四貴要是真的有那個本事他們早就自己上了。再再退一步,就像評論里一位朋友說的,如果秦王真的沒實權,為什麼搞點有實權的四貴易如反掌,有實權的四貴卻毫無反抗之力?還是那句話,這不合常理。而不合常理的事情,一般不是童話故事就是謠言謊言。
昭襄王贏稷,一代雄主,也是秦「奮六世餘烈」中的承上啟下者,繼承和發揚了孝公和惠文王的秉法、守土、聚秦、開疆的政策並一以貫之,子平看後的立儲標準(當然這也是無奈)也客觀上給了後世嬴政雄起的機會。但我不喜歡他。
謹慎是他的特性。這與他是庶出並幼年質燕、遠離宮闈有關,也與他單親長大(羋八子單親養子不易啊)的環境有關。如果不是武王舉鼎絕臏而亡,他大概終其一世不過是一枚棋子。但命運的輪盤讓他做了秦王,這份機遇和危險使得這個庶子一輩子都出奇的謹慎,甚至遠超父、祖。
隱忍是他的強項。庶出、遠質、多年寄人籬下,讓他的忍耐力得到極大的錘鍊。羋太后干政,好啊,我聽媽媽的話。舅舅專權,還私營私邑,即便天下人都知道「穰侯以一國之兵謀兩國之事」,他依舊置若罔聞:媽媽說怎樣就怎樣。他似乎很甘於樂於做一個傀儡皇帝。直到有一天,有個叫張祿的男人出現,反覆試探後,這個已經四十多歲、做了二十多年傀儡的男人才第一次對外人吐露心聲。終於,精明能幹的宣太后死了,那個偉大的母親不能再為兒子守護了。然後,這個一貫乖寶寶的秦王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鐵拳和利齒:他罷黜了舅舅,以一種還算體面的方式讓他離開權力的中央。相比惠文王車裂自己的姑父商鞅,嬴政趕走了自己的師相呂不韋,贏稷算是很厚道的了。當然,羋太后和穰侯兄妹,多數時候還是心繫大秦的。這與後來的許多外戚干政有所不同。但一直到母親去世才肯動手,贏稷的忍字訣堪稱歷代秦王第一。這在他的邦交政策里也體現出來。
敏感和自卑,讓他謹慎和隱忍,但也變得猜忌和極度敏感。或許是少時經歷,或許是常年傀儡,他其實是焦灼、急躁和極度多疑的。這是他與孝公、惠文王相比最明顯的不同,他有野心總想證明自己是個好君主,這個王位適得其所。所以他不可能如贏渠梁和商鞅、贏駟和張儀等外臣這樣彼此信任,所以他殺了武安君白起-我認為這是他人生的第二大污點。第一大污點後續再說。殺白起,與贏駟殺商鞅為了平衡新派舊派勢力不同。即便是暴虐如嬴政者,也不過「強起王翦」而已,誅殺老秦功臣,六世未聞。他的後兩代繼任者沒有他這般野心,也沒這般焦灼,安慰過渡,直到嬴政的出現。
最後,做為一代雄主,他缺乏足夠的擔當。長平坑趙,四十萬趙軍一夜活埋。是白起的決策?當然不可能,背後拍板的是秦國王室。這就像殺岳飛是秦檜自作主張,趙構假裝不知道一樣可笑。趙卒無法安置,受降等於置利刃於肘腋之下,放歸等於養虎兕於後庭之中,彼時彼地只有殺一個字。但至始至終,贏稷都未曾說過什麼,沒有如贏渠梁般勒石罪己,沒有如贏駟般我就要殺商鞅哪怕你們都罵我,也沒有如嬴政般老子愛咋咋地你不服來戰。他只是不說話,不說話,不說話。對於一個一把手,這種行為實在有些坑下屬。白起後期稱病不出,也多半與此有關。都是戍卒武夫刀口舔血,白起如何不知坑降之罪?秦趙同源,同胞相殘,怕是挖坑填土的秦卒也於心不忍吧?但沒有交代,沒有說明,這個事就這樣了,史書永遠記載:秦將白起於長平役後坑殺趙降卒四十餘萬。彼時的秦王宮,安靜的像做了錯事不敢出來,只是趴在牆角張望的孩子。
綜上,變法後的秦世七王,雄主有四,但我獨不喜昭襄王。
干預朝政,不是慈禧那樣垂簾聽政,也不是武則天那樣踢開兒子自己上。
宣太后干政是實,但秦昭王半輩子沒有親政簡直笑話。
首先我覺得他對於母舅那是相當的容忍。縱觀中國歷史,那些扶持幼君上位然後自己攝政的權臣,哪一個在君王親政之後能全身而退?霍光,長孫無忌,多爾袞,比起他們,魏冉真的是善終了,唯一一個結局比他好的攝政大臣恐怕只有周文王了。
而且我覺得這恰恰說明了嬴稷過人的智慧。外戚干政四十年(並且是有野心、貪戀功名的外戚,這從魏冉私取陶邑就看的出來),結果國家蒸蒸日上,朝野相安無事,王位坐得穩穩噹噹,中國歷史上你再找個第二例試試?
至於他晚年的一些錯誤決定,反倒讓這個君王的形象更加血肉飽滿,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明君」、「霸主」就可以一言蔽之。他是一個有情有欲,野心勃勃,聰慧絕頂但也會犯錯誤的「人」哪。縱觀古今,許多雄才大略的君王在晚年幾乎都犯過錯,比如齊桓公錯信易牙之輩最後落了個餓死的結局,漢武帝晚年鬧出了巫蠱之禍,所以說邯鄲之戰的失敗並不能抹殺秦昭襄王的功績。
還有很多人認為如果長平之戰後秦軍揮師邯鄲就能拿下趙國,若不是范?小人,說不定秦昭襄王有生之年就統一天下了。這個說法雖有客觀依據,但卻不足為信。如果當時嬴稷只有四十歲,那倒是有可能,但是注意他當年已經七十歲了,這在當時就像現在的一百歲差不多,而且白起也已經老了(白起至多比嬴稷稍微年輕幾歲)而秦國下一代猛將還沒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秦國還沒有到能一舉滅六國的能力,也就是時候未到。即便長平之後直抵邯鄲,若趙國死守,四國救援,秦仍然是以一己之力抗衡六國,更何況秦軍當時也是損失慘重,勝負存亡之理當未可知。
好吧,就算白起猛人滅了趙,估計這時候秦軍也打得差不多了,此時班師,順路滅了韓魏不大可能,被韓魏楚乘勢打擊倒是更有可能。等到秦國休養生息,恢復力氣,再出來滅其他五國的時候,贏稷和白起得有百歲高齡才能活著看到這一天啊(相當於現在人活一百五十歲這種感覺)
另外,隨著秦昭襄王日漸老邁,他的決策能力已經不如年輕時候了,耳跟子也軟了,這從他對范雎言聽計從就可以看出來。這把年紀再滅六國平天下,從有史記載以來,允許你不限國界年代,一例也找不出來。
綜上所述,秦昭襄王一生的功績恰如其分地由他的謚號概括好了。開疆拓土,聖聞周達,當之無愧的一代明君。雖然臨走前昏了一招(信范睢殺白起),但不足以掩蓋其一生功績。
如何評價把小說等娛樂作品當作嚴肅歷史來討論的人
秦昭襄王
三皇五帝之後,即有周公文王,文治武功皆為聖人。後世帝王明君不少,雄才大略而奠基天下者少。為帝王當政能有五十年以上者少。
戰國時的秦昭襄王可為一代雄主;都說曹操是奸雄,而秦昭襄王才是真正的一代奸雄,以奸雄之姿態拓天下,而使六國節節敗退。
秦昭襄王為秦王五十六年,於七十五歲去世。奮秦六世餘烈而伐天下,意欲使天下賓服。
秦昭襄王為王初年不久,秦即有公子叛亂,諸多大臣/諸侯/公子被誅殺。
秦昭襄王其母為楚人,而秦國在昭襄王六年/八年皆伐楚,更在十年以詐術劫持楚懷王,使楚懷王最終客死異國,雖後來金人有劫持宋帝,然為武力所為,如昭襄王詐術,則千古唯此一事,可見昭襄王為帝王奸雄。
後人多言昭襄王其母羋八子勢強,然昭襄王舅魏冉到昭襄王十二年才為相國。
秦昭襄王時第一大將當為白起。白起狠於屠殺,十四年,白起攻韓魏斬首二十四萬;四十三年,白起攻,斬首五萬;四十七年,白起長平之戰,盡殺四十萬;其他史書不詳記載的戰役殺戮當不少。然白起後來不得好死,五十年即死。雖殺戮為白起所為,然也反映了當時秦昭襄王之秦非仁義愛天下之人,時也未有天下皆子民之思想。
在秦昭襄王幾十年間,秦朝是不斷東伐南下。尤其是對接壤秦地的韓魏趙楚的征伐。對韓魏之徵伐最終使韓王入秦朝,魏委國聽秦令;對楚之徵伐主要是從北面/西面,二十七年,秦因蜀奪黔中,三十年秦因蜀東伐楚,取得巫郡及江南;而同期,二十八及二十九年秦分別拔取了楚故都鄢/郢;秦國之領土幾已半天下。
戰國之王名義上皆宗周(東周),然到五十一年,因周王與諸侯約縱背秦,秦人攻西周;五十二年,天下之器九鼎入秦,周遂亡。由此亦足見秦昭襄王對天下之輕視。
雖然當時之天下廣域不及今,然在當時之政治背景環境下,秦昭襄王以極其雄壯的心東討南伐,幾乎無年不征伐,視六國如草芥,想征伐即征伐,想殺戮就殺戮,大拓秦國之疆域,為惡而不仁,然如此依舊最終使秦始皇一統天下。昭襄王於當時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打下了極其重要的基礎,使秦國徹底雄霸東方。
我對秦昭王看法,實際是秦國第一大雄主,也是現代中國國家的一把手要詳細研究學習的對象。
大家把長平大戰的基本細節搞錯了,才沒有看清秦昭王如何是第一大雄主的。
第一、秦國與趙國是當時兩個基本差不多實力的大國,如同中美兩個國家,兩強之間的一場決戰在所難免;
第二、秦國各有60萬軍隊,特點不一樣,秦國是重兵重甲,趙國是胡服騎射;秦國改革徹底,糧食供給能力遠在趙國之上的;
第三、在上黨決戰,山地決戰,對秦實在是太有利了,但是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四點,一是比吃飯,吃了三年,趙國全境缺糧,第二、戰爭是50萬圍困50萬,怎麼圍的;第三、秦昭王招募20萬15歲到60歲的老人,攔截趙國援軍;第四、其他國家不敢攪渾水;其實以上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中美決戰,「時間、地點、規則、外交」都我說了算。何等氣魄,有無這個設計能力
第四、殺降詬病,戰場殺死趙軍約10萬人,秦軍死傷在30萬人左右,趙軍投降40萬人,根據當時的條件能力,只能殺,白起秦昭王都明白,不能說的;
第五、逼死白起,好痛心,中國歷史上 最偉大的正面作戰大師,好NB、好NB、好NB、好NB、好NB、好NB的。
秦昭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後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後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在他的統治時期,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較之身後的始皇帝而言也毫不遜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昭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翦伯贊說,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是非常精闢的論斷。雖然在他早年受宣太后的壓制,王權受到限制,治國才能未能充分發揮,晚年他獨裁專斷造成若干損失,聽信應侯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這些都不能掩蓋他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昭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
笑死,上面那個說嬴駟車裂了自己姑父商鞅的,是小說和電視劇看多了?
目前沒見任何證據說明商鞅娶了嬴秦公室女兒好伐。
雖然論電視劇我也是個熒玉黨。
昭襄王的沒有親政,跟後來什麼呂后專權武則天篡位慈禧誤國等還是有很大程度不同的。
說昭襄大半輩子沒親政 看羋月傳得出的結論吧
君子待時而動,一動定乾坤!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歷史劇,比如大秦帝國系列,不過這部優秀歷史劇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它的觀眾當中有一部分拿著電視劇情當歷史的「耿直boy」,各位,咱們能不能別再散布所謂秦孝公曾經廢太子,商鞅是秦惠王的姑父,秦昭王大半輩子不能親政之類的謠言了。
他是有很大權利的,宣後是干政而不是垂簾,相比而言,你該問問光緒和遼聖宗是怎麼樣過的
和鄭莊公一路人吧!腹黑!
單親孩子不好做啊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歷史上沒有事件證明他大半輩子沒有親政。史記只宰,王少,宣後自治,魏冉主政。且魏冉直至昭襄王十二年才為相,期間經歷四次罷相。羋八子在秦昭襄王執政期間記載有兩次決策,一黃段子,二殺情夫。黃段子後,嬴稷認為應該伐韓,宣太后此次決策也是未成功的。戰國策亦有記載,魏冉惹怒嬴稷請宣太后求情,沒有成功的事迹。范睢入秦,無權無勢,怎能幫助秦王頃刻罷黜三貴??此前秦王囚楚王,與趙會澠池,怎能說天下不知秦王??他此言不過是為集權中央以及讓秦王重視自己的一個手段。所以,綜上所述,題主此問不成立
《大秦帝國》這部不能叫崛起吧,秦昭襄王我覺得基本可以算一個昏君了吧,利害關係不會分析,閱人不會查色,心胸狹隘,重用范睢,賜死白起,將長平之戰所有利息後期全部交換趙魏楚三國,這樣的王還能叫崛起,倒是他媽羋八子的確是居功至偉,母儀天下!
樓主不懂裝懂吧,他哪裡半輩子沒有親政?史記,戰國策看過了嗎?
感覺他是個忍者神龜啊!從某種角度來說他也是個孝子,母親干政幾十年,一直到他媽死去,他都60歲了。你們能想像一個60歲的大王還要受母親的掣肘嗎?當然,宣太后干政不像呂雉慈禧那般,可君王卧榻豈容他人安睡?從這點上來看贏稷是個媽寶無疑了。
媽媽死後,贏稷開始清算舅舅了,把他趕到了封底,沒有趕盡殺絕。從這點上來看確實比千年來大多數君主都要仁慈了。當然,這不排除那時候他舅也一把年紀了。讓我算算,媽媽死的時候我姑且算她是75歲吧!(真能活啊,戰國活75歲應該比今天活到100還要稀奇吧!)那麼魏冉但是估計也最少有68歲了,老啦!
看看鑫胖對姑父,看看劉病已對霍光,看看順治對多爾袞,昭襄王的確不一般。
誰告訴你他是傀儡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蒙恬、蒙毅在秦朝朝廷中出任要職,而功勞更大的王賁在統一完成後卻沒有其他相關歷史記載?
※《史記》始皇本紀記載使者在回咸陽的路上遇見滈池君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評價秦始皇時期的公路「秦直道」?
※同樣是對戰匈奴,如何比較蒙恬和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