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三國里,孫權才是最沒有資格稱帝的,為什麼反而是曹魏在這方面被詬病得比較多?
曹操嘛,在名義上都一直是漢朝的臣子,並沒有稱帝,這個沒什麼可說的。至於曹丕,他的帝位是漢獻帝禪位給他的,雖然獻帝讓位並非自願,但至少從名義上,曹魏政權算是代替了漢朝,繼承了它的正統性,這個帝位從法理上是完全說得通的。
而劉備,至少有個漢室宗親的身份擺在那裡(雖然這親戚有點兒遠),當時的漢朝已經被曹魏所取代而滅亡了,我劉備作為高祖的後代,為了延續漢朝的江山,於是當這個漢朝的皇帝,勉強也算說得過去吧。
而江東孫家的政權,怎麼看都像是一夥私兵,孫權稱帝這件事,第一,沒有別的皇帝讓位給他,第二,他不是漢帝的什麼親戚,第三,他也沒有通過武力消滅現有的王朝。怎麼看,都覺得孫權是三國裡面最沒有資格稱帝的。那麼,為什麼孫權稱帝較少受到後世的批評,反而是曹魏在這件事上中槍最多呢?
在君臣理念里,稱帝的資格不是看實力,而是看「血統」。
從血統看,三人都沒資格,不分彼此。而從行為看,曹丕作為最早稱帝的,顯然就是出頭鳥了。關於稱帝這件事,合法性從來不是最重要的,毛主席說過,槍杆子里出政權。孫權老早就想稱帝,他一直喜歡自比劉秀,手下也給過不少稱帝的路線建議,孫權都比較贊同。之所以稱帝晚不是因為合法性的問題,孫權自己都說過,他之所以遲遲不稱帝是因為形勢不好,沒有底氣。至於會不會因為合法性使得蜀國翻臉,孫權也擔憂過,所以他一直是等到石亭大勝,覺得魏蜀都吃不下自己時冒著和蜀國斷交的危險稱了帝。使節來到蜀國後,蜀國大臣很多都覺得這稱帝也要按基本法來啊,咱都已經稱帝了,你也搞大新聞稱一個帝,還說要和我們建交,國體何存?於是不少人說乾脆和吳國斷交。可諸葛亮是什麼人吶,他咋會聽這些書獃子的意見,不但和吳國繼續保持同盟,還認可了孫權的帝位合法,「一國兩帝」的方針就此出台。如果再拿吳國的稱帝合法性做文章,就是否定丞相的基本方針。孫權知道後對諸葛亮那個感謝啊,當即對蜀國使者掏出一張地圖把魏國的地盤分成了兩半,把連接著蜀國的廣闊地域劃給蜀國,把靠近吳國的一片富饒地區劃給吳國,不顧魏國的意願完成了一次列「強」瓜分中國的罪惡交易。
綜上,蜀國是不能和吳國追究合法性問題的,吳蜀都是互相承認合法的。而對於魏國而言,吳蜀都不合法。這中間有沒有道理呢?有個屁的道理!如你所見,有實力有利益就是合法的,所以像答主說的從道理上面反駁吳國合法性這件事是沒有意義的。
關於答主提的這個為什麼沒人提的問題,我想起曾經有個學姐 @lamome 問我說,心理學有那麼多的流派理論,被質疑和詬病最多的就是精神分析學派,然而卻至今經久不衰,是不是代表這套理論是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有效理論。
我回答說,咱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以歷史貼吧為例,曹操手下有五個謀士的知名度最高,其中郭嘉和賈詡在貼吧的粉和黑都是最多的,其次是荀彧,而荀攸和程昱的粉和黑要少得多,這倆人的才能未必比另外三人差,最初也未必沒人粉和黑,但有人發了一貼黑荀攸結果應者寥寥,另外一人發貼黑郭嘉然後回復爆滿,於是大家就都去討論郭嘉了。
你們說的都太多了。
其實是因為吳國最沒存在感,懶得說而已。
受作者羅貫中的立場影響太大,因為本身作者寫這本書的立場是有嚴重偏差的
1.曹丕稱帝最早
2.孫權稱帝最晚
3.不稱帝就得稱臣
他沒得選
實際上三國沒一個完全名正,曹魏是篡位,蜀漢非直系。在這麼一個前提下孫權稱帝就有合理性,孫權是漢臣,既然漢朝不在了,他稱帝最沒什麼好說。且孫氏三代創業,對江南經濟、文化有建設之功。東漢末年時的江南地區大量土地根本就沒開拓,全由孫權一手搞起的經濟,就憑這一點孫權就有資格稱帝。正因為孫權最沒資格,所以他是最後稱帝。三國實際上有四個國家,其中還有一個公孫氏的燕國,春秋時被封為公已經算一個國家,況且公孫氏舉兵十萬稱雄東北呢?
曹操從未稱帝,接受禪讓的是曹丕。 之所以曹魏倍受爭議,一方面,是因為曹操在勢力增長以後逐漸脫離了原有的政治初衷:保持東漢政權形式上的合法性。荀彧之死多多少少反襯了曹操集團士大夫階層在後期政治倫理和個人抱負二者間的激烈衝突,所以我倒是覺得荀彧之死的真兇是古典倫理和文人性格。在那樣一個動亂的時代,符合集體利益的抉擇是出現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穩定政局,當時能挽狂瀾於既倒的也只有曹操,但曹操尷尬的政治身份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加上曹操出身問題讓他至死也沒有稱帝而傾向於走英國光榮革命式的「君主立憲」之路。曹操具備了實力上的條件但是缺少政治倫理上的合法性,如果曹操沒有這麼大的實力和野心,也許批評會少很多。另一方面,三國兩晉時期經濟中心南移,江東士族豪門在經濟發展和政治地理擴張的問題上也進行了權衡並對擴張做出了一定的妥協,自保是在當時條件下最不壞的選擇,也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總結起來就是,曹魏政權有了超越政治倫理的軍事實力但是缺乏政治合法性的庇護,孫吳政權後期保守穩健的戰略加上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極大的淡化了僭越政治倫理的危機,「我們就稱帝了,可是你們不能罵我,你看,不是還有曹操嗎?」,有曹操這個第一,誰還有時間去噴第二第三呢?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撇開軍事自主性不說,孫吳孫吳,稱的是吳國,戰國時便稱一國,比漢朝不知早到哪裡去了。
最早稱帝的可是秦。並且我比你曹家稱帝晚,你曹家可以稱帝,我孫家為何不可以。不要說禪讓,漢帝禪讓不比現代,能上電視發微博。
好比三個朝鮮,各自為國,其國人有何辦法可知詳細。。。
先佔位,手頭尚無史料,這問題很好,慢慢再來詳說。
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因為《三國演義》給很多人感覺曹魏不是什麼好人,所以大家其實是最看不慣曹魏的吧。其實個人感覺三國稱帝基本上都有資格稱帝。三國是一個覆滅漢朝的時代,那麼哪家跟漢朝有沒有關係好像不是重點吧,一般亂世講的其實是實力,劉備靠著漢室的名頭依舊是第一個被滅。曹操出身宦官之家也成為當時很多人看不起的原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五子良將與所謂五虎上將?
※曹操是如何吸引荀彧,郭嘉等工於心計的聰明人為他效力的?為什麼蜀吳厲害的謀士沒有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