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和頂級攝影師拍攝同一場景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都是拍照片嗎?(我故意說的,我知道裡面門道還多著呢,別噴我)
不都是按一下快門嗎?


這個問題在我的時間線出現了好多次。不過,既然說到頂級攝影師,似乎很多答主都是強答哈。

在我看來,首先,頂級攝影師幾乎不會去拍地標性建築和景點。

舉例,紐約的街頭。

作為普通的攝影愛好者,我喜歡在夜色降臨的時候拍攝紐約,這個時候的紐約,流光溢彩,撲朔迷離。

但是頂級攝影師都是怎麼拍紐約的街頭的呢?

Vivian Maier的紐約街頭是瑣碎而富有生活氣息的,展現眾生百態。

Helen Levitt的紐約街頭同樣富有生活氣息,但多了一份童趣。她的照片里,紐約的街頭是一個遊樂場。

Saul Leiter的紐約是夢幻的。頻繁出現的窗戶、鏡子、霧氣和雨雪等天氣,讓他的紐約的街頭顯得更加夢幻和詩意。

William Klein的紐約,則多了很多衝突、對抗和暴力。

Paul Strand的紐約則是冰冷和無情的。無論是華爾街的冰冷建築和路上身份模糊的行人,還是帶著blind標牌的盲人婦人,都展現紐約機械化和異化的一面。

Peter Lik的紐約則是俗氣的,和500px上常見的HDR照片類似。儘管他賣出了目前世界上最貴的照片。

Elliot Erwitt的紐約則是屬於狗的。

總結,頂級攝影師都靠什麼拉開和普通人的差距呢?

在我看來,除去構圖、色彩、捕捉瞬間等技術性指標,人文、歷史等社會性意義之外,他們無一例外都具有獨樹一幟,富於開拓性,令人過目不忘的影像風格。

以上。共勉。


====================分割線=========================

Instagram:lithium42

Lofter:lithium42

新浪微博:lithium-42

微信公眾號:lithium42(有光即可攝影)

其他知乎回答和Live:

如何避免把風景照拍成糖水片? - lithium42的回答

全球有哪些優秀的建築攝影作品? - lithium42的回答

哪些圖片應用的濾鏡比 Instagram 的更好? - lithium42的回答

iPhone 拍照有哪些技巧? - lithium42的回答

提高手機攝影水平,有什麼心得? - lithium42的回答

攝影的視覺語言入門 —— lithium42的live

手機 App 修圖,究竟應該怎麼做?——lithium42的live

旅行攝影,普通人怎麼進階?——lithium42的live


普通人和職業攝影師,特別是頂級攝影師,在我總結的5大類9個技能中,每個方面都有一些差距,累積起來就是天差地別。

為了符合題目同一場景的要求,下面的例子主要使用尼泊爾EBC徒步的景色。對比對象:

網路上普通照片以及我13年的EBC旅遊照

VS

當今最受歡迎的風光攝影師之一:Max Rive (已獲授權使用照片)

第一類技能:對拍攝主體的深刻理解

無論是人像,風光還是靜物,要對拍攝主體的深刻理解,需要的是真正的專業熱愛和長期的深入實踐。

1。拍攝前規劃

一幅好的人像,靜物和風光作品,在拍攝之前需要做多少專業細緻的準備,這是很多人很難想像的,以為都是到那現場開拍就可以了。

以風光為例,可能準備計劃期長達半年甚至數年。同一個景點,可能一年之中,潮位、星空位置等等恰到好處的拍攝機會就一兩天,如果不懂的話就只能撞運氣了。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圖蟲攝影網)

季節、潮位、花期、星象、雲霧、極光概率、火山活動等等都需要了解;

前人的照片、攻略、遊記、路線都要細讀;

平面地圖和3D地形圖上模擬機位,甚至多次前往實地考察,準備工作很多。

2。拍攝時機

在網路上搜索「EBC Trek」,出來的照片,幾乎都是上午8點到下午5點拍攝的大白天。

再來看下職業風光攝影師的拍攝時間,下午9點,上午2點等等。。。完全是和普通遊客反過來好嗎orz

3。具體地點選擇和取景構圖

同樣角度的Ama Dablam雪山,這張就明顯是很普通的記錄,拍攝於徒步大路上,層次和立體感不強。

這是Max的照片,拍攝於遊客不會經過的地方。同時前景水流的選擇,背景月光雲層的應用,使得照片的立體感、層次感和視覺引導非常豐富。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圖蟲攝影網)

第二類技能:努力值和長期性

4。嘗試次數

這點專業和非專業也是很難比的。畢竟愛好的話一個地方去一次就夠了。

但職業攝影師不一樣,近的地方可能隔三差五就會去拍,遇到好天氣的概率大大增加。

遠的地方也是會去拍好幾次,甚至每年都會專門抽出時間前去探索和帶團,可以發現很多獨特的機位。

比如Max大俠就去了好幾次EBC,這幾個低位雪山流水的照片都是他第二次去才拍到的,和第一次去時的發現和探索分不開。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圖蟲攝影網)

第三類技能:技術

5。前期技術

比如這張照片,全景大光比大景深,前期拍攝比較複雜。

6。後期技術

比如這張照片,摳圖,統一色彩,控制明暗分布等等後期技術也需要很專業。

第四類技能:風格與美感

7。美感

很多時候我們和大神修圖的差距並不是在技術上,而是在美感上。同樣都是曲線圖層蒙版,修出來的成片美感可能千差萬別。

小白修圖常見技能之狂拉全局飽和度。。。

大神修圖之明暗引導。

大神修圖之色彩質感控制。

8。風格

光有美感還不夠,統一的美感,大量的積累,長期的實踐,才能形成攝影師獨有的風格和辨識度。

壯觀的日落全景,前面站著一個帥(zhuang)氣(bi)的騷年,一看到這類照片,我們可能馬上就會想到Max Rive。

第五類技能:表達與傳播

9。表達與傳播

光有好照片不夠,一個應景的文案,不斷堅持的推廣,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照片的美好,長期關注攝影師的作品。

大神都寫了這麼多,我們還好意思在圖片描述里只寫「如圖」嗎!?


最後歡迎關注MaxRive大神的圖蟲:

MaxRive - 圖蟲攝影網

當然也歡迎關注托馬斯的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

在我的公眾號 thomaskksj 後台,回復關鍵詞「目錄」,可以找到我的60多篇原創攝影教程。


我一看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

然後看了大多數答案的反應是: 。。。。。。。

簡單地想了一下,我覺得有兩點要說:


第一點:

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以至於平時在很多攝影問題上有精彩回答的朋友也無意中掉進了陷阱。

迷惑性在於:「同一場景」這一假設。

這句話看似控制變數,統一標準,讓大家一眼看過去覺得好像真的可以比一比耶,其實不然,這個模糊的假設根本沒有把普通人和頂級攝影師至於同樣的語境下進行比較,也難怪回答中出現了非常多的爭議,我用一句話來揭穿一下問題所在:


「同一場景不等於同一拍攝目的。而能夠進行比較的前提,是要具有同樣的目的。」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問:普通人和頂級賽車手在同樣場景下駕車差距到底有多大?

那麼我們必然會問一句,同樣場景是指什麼場景?

是普通人駕車的場景,還是職業賽道??

這正是因為駕駛行為的目的常常由場景決定:那麼場景一樣,駕駛的目的也常常相同;

同樣,場景變化,駕駛的目的也就發生了變化。

那麼我們自然會思考,如果讓普通人和賽車手比,那麼他們是否被置於同一場景內,以同樣的駕駛目的去比較——競速或者是駕駛特技?否則沒有意義啊,賽車手堵在路上跟普通人在空曠的賽道上比?這很荒謬。

而攝影則不然,攝影是拍照者記錄下周遭世界的行為,同樣的場景,可以允許完全不同的拍攝目的

因此當題主的問題中出現「同一場景」的時候,會讓人下意識的把賽車手和普通人比的邏輯套了進去,大家下意識地認為,既然場景都統一了,那目的顯然是一致的,那麼自然就可以比較了。

實則不然。

同一場景,普通人大多數時候就是Mark一下,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或者拍攝下一個自己認為「好看」的場景,僅此而已。

而頂級攝影師呢?要麼完成商業拍攝,突出產品特色;要麼用極其嚴格的標準精緻地記錄下美好的畫面;要麼用攝影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光影來展示自己的思考——這跟普通人按快門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簡單地說,如果我們覺得:「同一場景,風光攝影師跟人像攝影師拍下來的差距有多大」 是個非常可笑的問題,因為拍攝目的拍攝對象顯然不同;那麼「普通人和頂級攝影師在同一場景下進行優劣之比(使用差距一詞)」,也同樣是個很無聊的問題,因為普通人就是按個快門記錄生活,而頂級攝影師則有著完全不同的目的。

也正是如此這個答案下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普通人或者愛好者會覺得大師的作品自己也能拍到啊,甚至覺得大師的作品只是吹出來的,人成名了雞犬升天。

當自己拍照就是圖個好看;而頂級攝影師在拍照的時候,考慮的很可能根本不是這些事情,他們用攝影去做各種各樣的藝術嘗試,去表達哲思,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好看。

所以搞清楚拍攝目的,再去比較,這更重要。

因此很機械地去比較普通人和頂級攝影師的作品或者拍攝手法,是很沒有必要的事情。

比如Lithuim42同學總結的頂級攝影師不怎麼拍地標這事兒,我覺得完全可以再想深入一點嘛——地標在建過程中有沒有頂級的紀實攝影師去拍?地標剛修好的時候有沒有頂級的建築攝影師去拍?社會出現新思潮的時候,有沒有觀念攝影師以地標為背景甚至是主體去創作?顯然是數不勝數嘛。

所以拍什麼,怎麼拍,其實沒有頂級攝影師和普通人的區別,這一切都是為目的服務的,不同目的拍出來的照片,有的只是差異,而不是差距,這一點大家要想明白。


第二點:

有答主說,我膜拜的,我舉例的這些頂級攝影師,都是對世界的某些方面有著很深刻理解的人,他們的思想很牛逼,他們的境界很高,他們比你普通人拍的好,是因為他們有著偉大的靈魂。

這就很目害了朋友。

我不認為一個吊炸天的紀實攝影師就真的比一個人類學家更理解某個場景下某個族群的所作所為;

我也不認為一個吊炸天的風光攝影師就比一個地質學家植物學家對眼前的景物理解更深刻,有著更深的情感;

我也不認為一個吊炸天的婚禮攝影師就能比新人的父母更好地看到婚禮最動人的畫面。

攝影師只是更擅長使用攝影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但這不等於他們的思想本身就可以吊打其他沒有攝影技能的人。

影像這個東西可以記錄各行各業可以拍下世界的方方面面,但不代表按快門的攝影師就是各行各業的專家。

所以吹他們拍的好是可以的,但歸因到他們思想一定有多深刻多牛逼,那就不必了。

究其根本,上面這個問題的產生原因,跟為什麼普通人喜歡用攝影裝逼一樣,跟為什麼記者總以為自己是唯一的良心一樣——因為攝影太容易展示了,因為畫面太容易激起情緒了:因為影像直白,直擊人心,沒有門檻,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一張照片遠比數據來的更加刺激,更加觸目驚心;一組圖片遠比漫長的調查報告和論文來的痛快,來得直截了當。

而當這些影像作品擊中你的靈魂時,你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個攝影師一定是在相關問題上最厲害的人,要麼有著最關愛人類的良心,要麼有著最強大的勇氣,要麼有著最深刻的思考——然而事實上,往往都不是攝影師,就只是攝影師罷了。

他們影像的背後,有幾十年如一日冒著生命危險開展工作的人道組織;有風餐露宿拋家棄子的自然學者;有在人類浩如煙海般的歷史中耕耘幾十年的人文學者。

所以正確看待影像的意義,正確看待攝影師的工作,正確看待哪怕是頂級攝影師的歷史作用——照片雖然精彩,術業仍有專攻。


舉個栗子,普通人拍的郭德綱

中國頂級攝影師陳漫拍的郭德綱

大家都知道,郭德綱是著名的毀大牌,跟時尚搭不上邊。

問題來了,一個體形、相貌和氣質都跟時尚不搭邊的相聲大師,怎麼給他拍時尚雜誌封面。
拋開技術問題,只談內容表現方式,要是普通人可能會選擇拍長衫照(如下圖)

很保險,無可詬病,在大眾眼中這樣最適合郭德綱了。
或者給他穿上西裝強行增添氣質,亦或是靠後期修臉。

但是不管上述哪種方式,這些東西都讓人覺得:
1.很常規跟套路,毫無新意,
2.這是假的郭德綱,不像他本人,只有形在神不在,前者跟電視上所有說相聲的沒什麼區別,後者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老闆。
模特拍照不上相,又不能靠大牌服裝來包裝,常規方式又沒有任何特色,那麼陳漫是怎麼做的呢?

她用反時尚來創造時尚。郭德綱本身形象就非常傳統,陳漫保留了他傳統的形象,並將其凸現成了他的特色。傳統和時尚相衝突,中式和西式相衝突,平凡和華麗相衝突,形成了一種又矛盾又和諧的一種視覺效果。時尚在大家眼中,一般都是歐美文化,而此時,時尚的大模們作特工保鏢環繞在郭德綱父子周圍,以歐美時尚來襯托傳統中式元素,賦予這濃濃的傳統中國風一種獨特的時尚意味,郭德綱在此時無比的有范,卻又不失他自己的風格和靈魂,可以說這組照片,比他自己還自己。
綜上,拋開技術層面,頂級攝影師擁有的更多是想法,他們更在意理念和創新,更具有靈氣和才華。可以說,上面那組片子,只有陳漫才拍得出來。穿長衫的肖像可以有千千萬,而有郭德綱靈魂的照片唯獨她那一組。
更何況,別說普通人,普通攝影師和頂級攝影師之間隔著一層厚厚的技術壁壘,妝面、道具、服裝搭配、布光、後期、拍攝技法,每一項都有很深的學問,很多優秀的攝影師終其一生都因無法跳出技術壁壘而限制在了低層面。商業和時尚攝影是團隊協作,而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頂級攝影師自然擁有頂級的團隊,而普通人擁有什麼。
所以普通人,掏出手機咔一張,再套個濾鏡,就夠了。


其實之前碼了還有兩千字的東西但是都刪除了,實在是覺得知乎氣氛不太好。
好多人在留言某個我覺得很無聊的話題,於是我借用@魏鑫宇 的話來回答一下:
正片不自掃,不如負片好; 負片不校色,絕對是二貨。 黑白不暗房,數碼比它強; 數碼不後期,實乃大傻逼。

@驚奇影像 驚奇叔說也可能是懶逼。。。這個我服


我女朋友拍的DC metro station,

我拍的(麻煩都點原圖)

我朋友拍的邁阿密花園

我拍的

一個初學者拍的海鷗

我第一次拍海鷗的時候

冬天和伯伯跋山涉水兩天在洞庭湖區才找到這麼一群反嘴鷸,天氣不好也就出了這一張片。要是沒600mm肯定拍出來就是芝麻粒大小了。

網上搜到的太行山

我拍的太行山

ins
Ins上最熱門的幾張林肯堂照片

我也跟林肯堂合影一個

我遠談不上頂級,有幾張照片甚至是在我初學的時候拍的,在知乎比我厲害的實在是太多了,但是大概可以腦補一下,大神們拍會是怎樣吧。其實說實話真正專心拍照的時候都是一個人的,所以和別人一起的情況下也就是隨手拍拍,看看就好。也沒有故意挑別人拍的怎麼樣的照片。而是一起玩的時候他們發的朋友圈就這樣的。。。

更新一下我和大神之間的巨大差距

這是我在柬埔寨拍攝的Preah Vihear 神廟的看護老人。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攝影師Tommy Reynolds去印度玩的時候和助理一起在路上創作的一組(@驚奇影像驚奇叔跟我說這是國外刷比賽的普通水平(?_?; 好吧,給跪了)

然後再發我和一個認識的gallery之間的巨大差距哈哈哈。
其實我不認識攝影師本人,我是逛gallery認識了gallery的老闆哈哈哈!
雖然不是完完全全同一個場景但是都是加勒比海上同一座群島,所以勉強也算吧。
這是我自己的

這是gallery裡面的一些照片

這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古巴裔攝影師創作的,他對於拍攝環境的熟悉,投入精力之豐富這些我都望塵莫及。其實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機位和時機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想拍出不一樣的東西,這需要時間精力金錢經驗和運氣的大量投入。
順便一提,這些作品都是在大幅列印出來欣賞的(對角線長於我的臂展),面對一面牆那麼大的作品和局部豐富的細節,觀賞體驗是非常震撼的。希望有機會大家去gallery看看,知乎上的觀圖體驗的確不太好。

當然這樣的攝影師也就不能算到頂級。
發幾張我喜歡的大師的藝術品吧

尤金 史密斯
通往天堂花園的小路

何藩

郎靜山

布列松在貴乎都能被黑,實在我覺得我上了個假知乎。。。


我的老師說:如果你只把攝影理解為簡單的按快門的機械性動作,你可能還沒入門。圖片的故事是圖片作為一個作品很重要的一環。

我的回答沒有圖片,因為考慮到1、我個人選圖能力有限。2、很多風格明顯的攝影師的圖片,有的人兒都不一定覺得它好。所以圖片我就不擺了。其次我不是攝影專業的,所以回答具有非專業人士的片面性。

呃,我聽美術研究院的老師曾經說過,在他們組織的中外攝影家比拼中,很多國際知名的攝影家(紀實類的)在臨場拍攝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這個比拼的模式,大概是在大家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配發設備,然後隨機選定場景拍攝。他們還拿來了個圖片做例子,是一位瑪格南攝影師對著一個雞窩拍照。由上述的例子看,其實牛人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幾乎和一個有不錯攝影操作技術的普通人是差不多的。實際上甚至還有全靠自動曝光拍攝的攝影師。

其實我思維里一直是這麼想的:攝影第一步是基礎攝影技術,不會基礎操作給你器材也不會用。第二步是器材到位,需求決定器材,例如大幅面輸出要用中幅巴拉巴拉,合適就可以。第三步是創意階段,這是需要琢磨的,進入這裡,其實技術和器材都不太重要了,看怎麼玩了。

但是下面我就要說說,為什麼普通人很難到達他們的水平。

1、拍攝經驗。在美術研究院做的講座上,很明確的闡明了經驗這個問題。很多大家一般是工作了幾十年才得到現有的成就,撇開這些大家,考察一些新銳,其實他們也大多具有良好的美術設計工作經驗。這類經驗是普通人很難短時間內具有的。舉個例子,薇薇安邁爾作為一個愛好攝影的保姆,拍了15萬黑白片(沒用過膠捲的同學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15萬很多),這個數量可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

2、選圖能力。這個有點玄學,也可以歸於經驗一類,也是需要積累的。優秀的攝影師的選圖能力,審美能力一般較為強大。假如他們不具備選圖能力,也一定有一些後備力量來進行這項工作。在媒體和展覽中,選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方面我不太了解,舉不出實際的例子。

3、後期處理能力。實際上真的拿原片出來的,是極為少的情況。就算你用45在暗房裡,還是要對膠片做細緻處理。時尚類的片子,優秀的Retouch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實際的例子可以參考奧運會的大型靜態宣傳圖,那個後期做到好的已經看不出做後期了。

4、團隊。實際商業操作中,一般都是一群人一起去的。撇開商業,做展覽之類的,也需要團隊支持。這也是一般人沒有的。

如何定義頂級?我聽說的有兩種。
1、(根本性的)改變攝影方法與攝影觀念。有人拿了布列松的圖片做例子,布列松是屬於這一類的。

2、在某類攝影主題題材下,做到極致的。我認為卡什是這一類,看過原作展覽,用45拍的人像,做成大尺寸出圖,表現真的很震撼。


卡什揣摩出了丘吉爾的性格,搶下了他的雪茄,成功惹怒丘吉爾,於是有了這張憤怒的丘吉爾。
丘吉爾的照片有很多張,多數是微笑的,只有這一張能體現出他的好鬥。
這叫頂級攝影師。

阿爾弗雷德在暴風雪中站立三個小時,等待恰當時刻,拍出了《第五大街 冬天》
布列松法國學運一小時只拍四張照片。
頂級攝影師大多有自己的「決定性時刻」
布列松部分作品

知乎現在連布列松都瞧不起了?這樣的作品你說你能拍,我建議你去看一下精神科醫生。

尋常的東西在頂級攝影師手中會變得不尋常
愛德華韋斯頓
他能把青椒和海螺拍得像女性的優美軀體

尤金史密斯的作品總是讓人的心為之一顫
他為了拍水俁這個專題,在水俁村呆了三年,左眼被化工廠老闆雇凶打至失明。
這張照片帶給人的不止恐懼悲傷,還有美。
頂級攝影師有異於常人的堅持和專註。

他的其他作品

眼力刁鑽,出手果斷,有清晰的判斷力,過人的專註和堅持。
我理解的頂級攝影師是這樣的。有些人快別拿自己那些照片丟人現眼了,這叫頂級,你們那也敢叫頂級?頂級攝影師,不是攝影師,不是攝影愛好者。
攝影門檻低,於是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分布,塔低的人一堆,還都覺得自己不錯。說出來的話簡直可笑。說難聽點,可能你這輩子都到不了那個高度,瞧不起布列松?你好厲害好牛逼哦。老法師。


這是我在知乎見到的強答比例最高的一個問題。
麻煩各位晒圖前先審一下題,收斂一下自我欣賞自我表現的慾望。


普通(人)攝影師消費女性

頂級攝影師玩光影展現女性之美

其實攝影師的水平僅僅通過商業作品是很難看出真實實力的,因為商業作品具有可複製性和可模式化的屬性,其中還存在商業要求,往往攝影師在拍攝此類作品是僅僅為了實現甲方想法的快門機器而已。

其實攝影在技巧上能有什麼秘密,相機也越來越智能化大眾化,遇上一個好風景總能拍出好照片的,這和水平無關。

攝影的水平高其實就是個人的藝術審美水平高,對攝影母題帶有強烈慾望,對光影帶有強烈執著。

以上兩張照片,前一張是國內私房攝影師,後一張是日本攝影師小林修二的作品。

同樣是為了展現穿著輕薄裙紗女人的魅力,但前者審美品位低下,沒有任何視覺設計,後者用光影表現女人神秘性感夢幻。

審美和對於母題的追求,對於視覺的修飾和再創作才是一個水平高的攝影師必備的素質。這也是同一個題材或者背景,讓不同的人拍出的作品為什麼會給人的觀感有高有低的原因。

更新:看到有人說不就一個濾鏡的事,就這麼說吧,裡面貼的有幾個網紅的照片,我曾經負責修過,當然這幾張不是我修的。私拍過程我也看過,大部分時間就是攝影師和野模一起抽煙吹牛,拍照打燈的時間不超過拍攝總時間的三成。拍完就拿著照片找我,然後拿出一些大片說能不能照著這個調子修。

大片的調子如果一個濾鏡就能搞定,這些私拍師早衝出草榴走向知乎了。

再作一組對比


改標題這種行為某些時候很噁心,你本來問的是頂級,現在又問專業。這兩者差別有多大?我不知道題主到底想要什麼。

其實我要表達的這個事件就能概括
「1968,採訪震撼世界的法國68學運。五月,學生示威達到顛峰時,四處一片混亂,布列松仍冷靜地觀察這個事件,謹慎決定按下快門的時機,所以一小時只拍了四張照片。在那極其混亂的一小時內,有三百六十萬個千分之一秒,而他只選擇了其中四個,這種不盲拍、不碰運氣的攝影方式,有別於一般莽撞的攝影記者,可以說就是補捉「決定性瞬間」的最佳例證。」
因為這個事例,布列松成了影響我最深的攝影師,他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會那麼冷靜的選擇時機拍照。我覺得頂級攝影師之所以頂級,也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森山不會因為別人說他拍的像個新手就改變風格。我欠缺的就是這點。

我拿自己跟大師對比一下吧。。。
這是我拍的貓

這是森山大道的貓

我發現我拍的貓,別人看了只會說,哦,這是貓,拍的還行啊,你家的?
而森山大道的貓拍出了孤獨的感覺,一眼就能看出是流浪貓。
當然我用的不完全屬於流浪貓,但是我拍過流浪貓,效果,呵呵。
大師拍東西能抓住靈魂,還能糅入自己的特質。而一般人拍的東西,不好的就是自嗨,好一點的有構圖,然而沒有靈魂。
這也許就是啊森山大道的一些作品雖然毫無技術可言,畫面都是歪的,但還是大師的原因吧。

提起荒木經惟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情色,荒木經惟不僅拍人能拍出情色的感覺,連花都可以拍出情色的感覺。

而我拍的

像我說的,沒靈魂,是空的。別人只會有兩個反應,是xxx,拍的還行。
但是像我一樣的或者比我還好的同類型作品,有無數張。
我記得當初拍完興沖沖發到一個群里,結果半天一個人回了一句,又是花,這幾天花展總發都看膩了。
我當時挺生氣的,但是現在想想,要是我拍成荒木經惟那樣,他會膩?
我還曾自認為有攝影天賦,一看他們的照片,這他媽才是有天賦啊。
就更不要提那些完全不會拍照的人了。我都瞧不上。。。
別挑器材的刺,荒木經惟和森山大道用的是什麼器材?
一想到這個就有點絕望了。。。

攝影作品如果拋開技術,我覺得就很主觀了,可能很多人覺得一些大師的作品垃圾。有些人就是覺得好。我看了森山在香港的掃街,發現彩色讓森山的作品看上去像一個業餘愛好者拍出來的。於是我很困惑,這些作品好在哪?我看出了一點,可是也不知道自己看出來的對不對。
不管怎麼樣,你覺得不好也沒錯,我覺得好也不是追風無腦裝逼,你非讓我說個所以然,我也不是科班,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有時候也說不上來。討論這種問題沒意思。我就是要表達
「頂級攝影師會抓靈魂,頂級攝影師的作品有自己的風格」
深層的探討我就菜雞了。。。因為我其實連個愛好者都算不上,後期都不會。。經常拍照會臨時查光圈和景深的關係(我TM總是記不住。。。)
希望自己勤勉起來吧。。如果我說的有不對歡迎指出,因為我真的業餘。

ps 這個答案有多少人往自己臉上貼金?人家說頂級攝影師,你最多算個攝影師,頂級在哪?
回答問題不要強答→_→
問題說的不是,普通人與攝影師,或者普通人與攝影愛好者。


"好照片"與"壞照片"區別有多大?
事情是這樣的,美國有家人在網上賣別墅,8個月都幾乎無人問津,最後請了個專業攝影師,簡單地拍了一些照片 ......結果,你懂的.........瞬間就N多人過來看房,然後就賣出去了........以下是這家美國人以前自己拍的照片和攝影師拍的照片對比,你一看就懂了...........

房子新老照片對比:
?

簡單來說,頂級攝影師的片子比起普通人或者普通攝影師的片子看上去會更值錢。
圖片來自網路,出處已不可考,侵刪


BusinessInsider網站收集了部分Instagram上的照片,做了對比:


受邀回答這個問題(看到之前已經有320個回答了),而且屬於「不是問題的問題」,因為這是出於文藝青年(簡稱文青)的簡單思維--見一葉而拷問大樹。不過這難不倒熟讀攝影史(包括當代攝影)的大叔,先就頂級攝影師與普通人的比較給你答覆。

1.第一例說及當下頂級攝影師,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當名列第一。前些日《攝影之友》有篇《世界上最貴的十張照片》的文章,其中第八貴是《洛杉磯》、第七貴是《99美分》、第二貴是《萊茵河2》(如下抓圖所示):

2012年12月15日--2013年3月1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電場:超越超現實--法國蓬皮杜中心藏品展》。我是春節之後去的並在展場觀看了兩天,古爾斯基的作品有《萊茵河2》、《99美分》、《麥當娜》和《耐克鞋》。展場嚴禁拍照,但現場觀感是類似這樣(借用網上的圖片):

《萊茵河2》是大型照片,據介紹共限量製作5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蓬皮杜中心各館藏一幅,索斯比拍賣430萬美金一幅。

關於「大型照片」,我在《數碼拼接全實現》一書中有簡略介紹,如下:

另翻拍一個資料如下:

現在回到問題本身。普通人走過萊茵河邊或美國的一個超市,可能根本不會有拍照的念頭,即便按一下快門,就能製作出「大型照片」嗎?如《99美分》尺寸為197X327cm,現場觀看各種物體顏色純正,圖像清晰無比(前前後後每個99美分的標識都是)。那麼以此例來說,所謂普通人與頂級攝影師的差距有多大?差在眼界和創造性,還差在前期後期技術能力(前期大畫幅膠片多幅矩陣拍攝,後期Photoshop拼接),而彩色擴印如此大幅、顏色準確的工藝、甚至裝裱精美都令人咂舌驚奇……

2.第二例說說澳洲Peter Lik的《羚羊谷》,拍攝該地的普通人、攝影師多了去,但如此捕獲到夢幻光霧的少見。而且這個作品也是大型圖片,景深從前到後都清晰無比,高光陰影細節豐富色調範圍及其豐富。這例的差距是什麼?我猜Peter Lik動用了大型電影布光,應用了HDR等高品質後期調整輸出技術,且很可能觀察等待多日。

3.如果把問題縮範圍:「普通攝影者和高級攝影者一起,使用同樣相機鏡頭拍攝同一場景,那麼差距有多大?」
第一例:普通者拍攝的結果是(手機攝影):

水平稍高拍攝結果是(手機攝影):

差距在哪裡?因攝影修養不同,而選擇不同造型也不同,或稱主體感不同。

第二例根據的涉及數碼攝影曝光技術,如下圖:

左圖是傳統膠片方式的所謂正確曝光,右圖是使用數碼攝影「向右曝光」理念的。差距在哪裡?使用同等的數碼相機,左圖膠片方式曝光捕獲文件量是28.57MB,而擁有向右曝光理念的捕獲文件量為35.60MB。對於數碼攝影來說,捕獲文件量越大越好(這裡限於篇幅不詳述)。小結:如果按本問題所說的差距,其根本是對攝影(尤其是對當代攝影發展)這一事物的認知不同,差在眼界、思考。


頂級攝影師:

普通攝影師:

攝影愛好者:

普通人:

趕緊滾:


這個問題已經差不多成了作品展示的回答了,那麼作為一個弱渣攝影師也就厚著臉皮給大家展示一下。。。

去年,為了拍出更好的作品,我開始進行一些有計劃的拍攝項目,認識我的人很多都知道——雲上陸家嘴

和正常的航拍/爬樓相比,日常對天氣的觀察,對拍攝地點的踩點要頻繁許多。年初的時候我還是剛接觸無人機的萌新(雖然攝影已經很多年了),到年底已經有央視的節目想找我買航拍素材了(雖然最後人家醜拒了),這對於普通人而言是很難做到的。


謝邀,我是鍵盤攝影師不是頂級攝影師,發點兒圖吧。

普通人拍攝的場景:

頂級攝影師拍攝的場景:

普通人拍攝的場景

頂級攝影師拍攝的場景

掛起來的效果。這張照片的懸掛高度是很有講究的,看過原作的應該懂(?????????)

普通人拍攝的場景:

普通鍵盤攝影師眼裡的場景:


我想這個答案下的某些答主們(不點名)需要明白什麼是頂級攝影師。

自己拍了個照片加個濾鏡,然後發個朋友圈別人拍的照片,看 比朋友圈那些雜碎拍的好多了,還要自謙到誒呀當然自己和頂級攝影師還差很多。

差很多你放什麼照?差很多你放照的意義是什麼?

我眼中的頂級攝影師,是何藩的光和影、是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是杜瓦諾的人生百態、是克萊因的極致張揚、是弗蘭克的美國人,而不是隨意一張照片加個濾鏡就自詡「頂級」攝影師。

最後,放一張馬克呂布的北京琉璃廠,每張好作品首先,要有其鏡頭下的故事。


最近在思考如何表現食材。之所以思考,還是因為Edward Weston的那些照片。
食材(可食用植物與動物)是個非常局限的選題,Weston成功的賦予了他們情緒,讓食材變得如此性感。這種洞察力讓我驚嘆不已,同時由於膠片和器材的原因,那個年代的攝影作品都有種古典肌理。我自身敏感度的局限,暫時只能讓照片流於形式。至少現階段無法更深入的去詮釋眼前的東西,慢慢來吧。

btw稍微解釋下,我不是在模仿Weston,而是想用解構的方式去看待靜物。

Edward Weston:

我拍的:


看了些回答,感覺很多人把技藝精湛等同於『頂級』或是別的什麼概念了。

首先要說『頂級』,則必然需要設定一個參考坐標系。
脫離了坐標系,那麼所謂地『頂級』也無從說起。
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動機、思想與流派之類形而上的問題。

接下來既然說同一場景,那麼就必須得有一個對照組。
這裡我舉兩個所有人都可以實踐、『證偽』的例子。
會比那些不具備對照性的題材更有意思。

對照組的素材,如果500px上有,則從500px上截取默認排序的畫面。
這上面的照片,有很多也是非常厲害的攝影師的作品。
如果500px上沒有,則從google或者bing上找。


首先是比薩斜塔
這是500px 上的比薩斜塔

這是馬丁帕爾的比薩斜塔

這是500px上的巴黎

這是杜瓦諾的巴黎
雖然後來他也承認這是擺拍~

建築

杉本博司的建築

以上我舉得一些例子,除了世貿大家仍能去拍攝、去挑戰。
但為什麼他們是頂級的?
注意我開頭的用詞『作者』。
這些攝影家們無不是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表達出了自身的觀點。

這裡我也無意討論攝影算不算『藝術』。
單單引用一下維基百科對於『藝術』的定義。

只有達到這一點,才能稱得上是『頂級』。
而我們只有能夠理解這一點,也才能夠明白大師之所以是大師的原因所在。


頂級和一般攝影師的區別在於,一般攝影師永遠看不到頂級攝影師看到的畫面,看頂級攝影師的作品是絕望的,因為你看不到這樣的畫面,即便是在你面前出現了,你也會選擇忽略。有一句話,你不用走遍全世界,身邊一公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畫面。


———————————————————————————————————————

為了大家更佳好理解,更新一下吧,更新內容也是在知乎看到的。攝影師王軼庶算是國內最頂級的攝影師了,但是他的作品在知乎是被大家怎麼看的呢?

以上是王軼庶《可能》系列的部分作品,一下就是普通人對這些作品的看法

所以,普通人是看不到頂級攝影師看到的畫面的。


推薦閱讀:

鏡間快門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為什麼可以做到光孔從中間打開而讓底片均勻曝光?
尼康相機測評分數高,但為什麼還是買佳能的人多?
當初為何會開始學攝影?第一部相機是什麼?
富士x-t2與x-pro2該怎麼選擇?

TAG:攝影 | 攝影師 | 攝影技巧 | 相機 | 強問強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