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特別是和對方有一定感情基礎?

當別人提出一些要求,這些要求我不喜歡,甚至不合理,但我就難以拒絕,尤其是和對方有一定感情基礎的時候。往往因為心軟或者害怕對方不開心而答應。之後自己一個人去消化委屈和不開心。總想著別人可以理解我的真實處境和想法,然後不再這樣,但是現實一次次給我教訓。我現在深知拒絕的必要性,可是一到事情來了,卻無法說出口。這樣每天為自己增添許多煩惱與痛苦。請各位知友幫忙分析一下,我的心理問題出在哪裡,然後應該怎麼改善這種處境呢?謝謝大家。


當你裝作無所謂時,別人會以為你真的無所謂。

感情的基礎是理解,理解的基礎是表達。如果不能表達自己,就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理解。

不懂如何表達,就誠懇的表達。告訴對方你覺得不合理,說出你的原因和想法。不用擔心對方如何反應,該來的總會來,順其自然。

他們喜歡與否,是他們的事,但自己要先能喜歡自己。


心理學家把這些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的人稱為「聖母型人格」。作者雅基?馬森(Jacqui Marson),既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也是一位「聖母型人格」患者,從自己的治療過程中受益良多,同時,也從尋求治療的諮詢者們那裡學到了很多。在《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里,她分享了「聖母們」自我治療和心靈成長的故事。

看完《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我才意識到自己也曾經聖母型人格的患者,我之前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從我開始寫雜誌專欄開始就一直有人跟我約書,但是因為擔心別人的評價,而一直沒有出。通過幾件事,我徹底覺得自己這樣為別人活著,真是太累了。不過很遺憾,我身邊沒有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我那個時候也沒看到這本書,就像作者書里說的,我直接過度到了冷漠的狀態。

促使我有這種轉變的是我父親手術、化療,我希望他住院的時候有事干,並且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就出了本書。書開始發行之後,有個人回復說「關注你很久了,一直看你的文章,學到了很多東西。沒想到你也會出書,真是太失望了。希望你能懸崖勒馬,及時補救。恢復到以前無私分享給大家知識、幫助大家的狀態。你還年輕,很多道理不懂,我都是為你好,才會寫這些。」

就因為這個回復,我真的太失望了,真的!免費看了我很久的文章,然後在我出書的時候,不光沒有任何支持,反而「為我好」,讓我別出了。我就納悶了,我沒偷沒搶,我出本書賺錢給我爸治病,我怎麼就讓你失望了?!我無私分享,無私幫助你!我爸涉外化療費用一年150萬,你會給我出一分錢嗎?

如果說這件事讓我覺得寒心,後來另外一件事是直接逼到了冷漠,我爸過世以後,一位街坊說「我老家有個親戚,在附近的商場當保安,想找個北京姑娘在北京安家,給你妹妹介紹介紹。」我說「我妹妹在跨國公司做項目經理,可能保安沒有共同語言。」這位大媽不高興的說「我這都是為你們好,你爸都不在了,你妹妹還挑呢?你們家這麼多房子出租,你們孤兒寡母的,家裡面沒個男人多不方便。」我當時就被激怒了,沖她一頓罵,罵的她落花而逃,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當潑婦,我甚至讓她等我老公下班了,讓我老公砸她們家東西去。要不是周圍有鄰居攔著,我家門口的垃圾桶就直接扣她身上了。

從這兩件事之後,就像書里寫的我「從令人窒息的他人的期望中解脫出來,去實現更多個人的抱負,讓人生更完整。」,我開始頻繁的接軟文、廣告、運營公眾號,不在意任何人的評價。因為沒有像書里這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指導,也沒有心理治療師幫助,正如作者寫的「改變不是件簡單的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我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以及行為模式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並且我們一直都覺得它們很好,直到它們最終失去原動力的某一刻。那一刻,它們從朋友變成了敵人。」我走入了另外一個極端,我冷漠的不在意任何人的評價。

重新溫暖我的,是豆瓣的一位友鄰,有次我發個學英語的廣告,下面的人回復說「已經從一個分享知識的人變成發廣告,正式拉黑了。」另外一位友鄰回復說「上次看到你回復「出書掙錢給爸爸看病」。發完又刪掉了。特別心疼!會一直支持你。」當時坐在電腦前一下就淚奔了。就好像一個人堅強的太久,突然被溫暖了。當時好朋友特立獨行的貓籌備新書,雖然我拒絕給她的新書寫序,她還是像以前一樣對我好,幫我忙,請哺乳期嚴重缺鈣的我吃高鈣羊肉。就像書里寫的,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無力時的拒絕而遠離你,不用有這種恐懼。

《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不是讓人們放棄對這個世界表達善意,而是鼓勵人們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和自由,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好好愛自己。他讓你學會拒絕別人,可是又教你如何與那些真的愛你,不會因為你拒絕而不愛你的朋友相處。

如果我早點看到這本書,可能那些豆瓣友鄰就不會取關,拉黑了。不過現在看到也不晚,至少我通過書里的例子,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母親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充滿安全感,而不是讓孩子發展成「聖母型人格」。


你試試看換位思考,如果是你提出一個可能在別人看來不合理的要求,而且對方拒絕了的時候,你會怎麼想呢?

一般大概想的都是,哦被拒絕了好尷尬,但是他(她)可能有難處,既然辦不到就算了,我再找找別人試試。

並且這個人拒絕了你一次之後,下一次你會不太好意思向他開口,因為他拒絕過你,你會不自覺想到可能又要碰個釘子的風險。「算了,還是找個好說話的人求幫助吧。」

於是找到一個好說話的人,順利成事。

一次,兩次……「反正這個人一直幫我不拒絕,就一直找她幫忙好了。省的麻煩。」

說不好聽的,這種事跟友誼啊交情之類沒什麼太大關係,向你提要求純粹是因為你好說話好辦事不會被拒絕,他們懶得麻煩別人。

你說一個人因為你拒絕了他所以跟你絕交?那就絕交吧,這樣的「交情」要了也沒什麼卵用。這種人也沒把你當朋友。

嗯,題主,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這就是普遍的人性。

所以你看到了,學會拒絕是多麼重要。


你害怕因為你的拒絕,別人會對你有負面的評論,導致你們之間關係疏離,或者你被評價為所謂的「一點小事都不幫忙的沒良心的人」
我相信所有人都是有人性善良的一面,所以要做一個在不違背你原則的時候,盡量幫助別人的人。
而對於那些提出你無法接受要求的人,用正確正常的理由拒絕人家,而一旦對方因為你的合理拒絕開始對你有報復行為,你可以考慮遠離這些人,因為如果你的說法是合理的,求你幫忙反而怪你沒有幫忙,那就說明那些人性格有問題,不需要和他們pk,浪費你時間,如果周圍這種人過多,努力跳出這個圈子。
找我代購的我幾乎全拉黑了,海淘那麼發達,不會說明智商不足,我行李份額就那麼多,你還讓我累死累活給你買給你找給你搬,還一副理所當然的口氣,你都不為我想了,不把我當朋友了,我為毛還要把你當朋友?
世界那麼大,我總能找到新朋友對不對?


(??ˇ?ˇ?)本文共計2834字,建議閱讀5分鐘。。你可以壓馬路的時候進來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上觀點 】

  • 「最好的拒絕」,是讓幫忙的請求不出現在你的面前;
  • 通過長時間、穩定的「拒絕」,讓其他人清晰地知道你真實的邊界在哪裡,可以實現「拒絕」;
  • 通過「能力」、「意願」兩個維度構建的四象限圖,可以對「求助」請求進行分類。

福利:《困境中的決策力》,在後台回復相應書名即可獲得該書電子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親戚朋友請求你幫他個忙,是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情況。有些忙很容易幫,比如對方今天在外地,希望你順道幫忙取一下快遞。但是有些忙則讓你很為難,比如能否免費幫他設計個logo,替他的弟弟妹妹安排下工作。當然還有人希望你幫助做違反規定的事情,比如替他考試,或者是考試的時候在場外為他傳答案。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往往會陷入糾結之中。要是幫吧,一來自己未必力所能及,二來付出的代價太大。要是不幫,我們會擔心別人覺得自己不夠朋友,怕對方從此和自己不再來往了。

如果我們每天都要幫幫這個,幫幫那個,自己的注意力便會被高度分散。如果我們學會拒絕,便可以保持專註,把有限的時間集中到價值最大的事情上。柳傳志先生曾講過自己的一件事情。柳老說,很多人會對他講:「老柳,這個事情,就等你了,你要參與肯定就能成。」他的回復是:「我參與之所以能成,就是因為我不全都答應。」如果所有的會議、討論都參加,只能變成每個會議坐上幾分鐘,然後馬上去趕下一個活動。因此,要學習拒絕。拒絕一部分事情,是為了把另一部分事情做得更好。

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標準回函十分有名,它的內容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彼得·德魯克先生非常感謝您的邀請。
但是,
他不能評論您的著作、論文或建議書。
他不能參加您的圓桌、論壇或董事會。
他不能參與您的調查或研究項目。
他不能接受您的約稿或約訪。
他也必須婉拒各種推薦和背書的要求。

「拒絕」二字說來簡單,但是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點討好型人格,天生就有想要迎合別人的一面。我們不喜歡看到別人不高興,十分害怕別人得不到想要的就會離自己而去。這一面性格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拒絕無力症」,也就是不懂得如何拒絕。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心寫照是:我是真心想拒絕,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治療我們的「拒絕無力症」呢?

1.以為有用的套路

在無力拒絕他人的幫忙請求時,很多人喜歡採用「拖字訣」。先把事情答應下來,然後開始「拖」,「拖」的時間長了,對方可能就知道沒希望了,也不再來煩了,這樣避免面子上的不好看。

也有人會先把事情答應下來,到時候能幫多少是多少。最後就算幫不成,對方看在你沒有功勞還有苦勞的份上,也就接受這個結果,不會責怪你了。

還有人對於做不到的事情,會提出給人以其他的補償。比如朋友找你給他的弟弟安排個工作,你跟朋友講,在我們公司里沒有合適的職位,這樣吧,我給你弟弟做一次面試輔導,以後他面試別的公司也會很有幫助。

以上這些都是敷衍了事的做法,誰都不傻,一眼就能看穿你的真正意圖。如果你幫不了忙,直說無妨,一旦你採用了上面的三種套路,不僅事情沒辦成,還會耽誤朋友的寶貴時間。很多朋友沒有你想的那麼無知,對方很有可能比你更清楚這件事辦成的可能性很小,心裡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脆弱。**

如果辦不到,就千萬不要輕易承諾,拒絕別人並不丟什麼面子,答應了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才丟面子。

2.確定邊界

「拒絕」一個人的請求很難,是因為我們總不「拒絕」。總不「拒絕」會導致別人不了解我們的真實能力邊界,不知道我們願意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因此就會頻頻提出讓人為難的請求。

「拒絕」是需要刻意練習的。通過長時間、穩定的「拒絕」,讓其他人對自己的做事原則、能力充分了解,也就是清晰地知道你的真實邊界在哪裡。真正的朋友是會理解你的邊界的,這樣就不會提出為難的請求。

所以說,徹底解決「拒絕無力症」的最好辦法,不是來一個拒絕一個,而是讓那些你一定會拒絕的請求永遠不出現在你的面前。

我們再來看一下上文的一句話:

  • 通過長時間、穩定的「拒絕」,讓其他人清晰地知道你真實的邊界在哪裡。

這裡面最重要的三個詞是「長時間」、「穩定」、「真實」。

「真實」指的就是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能耐吹牛皮。這樣做,短期內或許會滿足下自己的優越感,以為很漲面子,但實際上不僅漲不了面子,遇到事情時往往還會丟了面子。有些人嘴上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認識這個又認識那個,但真有人求他的時候卻什麼事都做不了,反倒成了笑談。

如果你樹立的原則經不起「長期」的考驗,別人就不會認為你「拒絕」他的理由是基於自身行為準則產生的,而是為了應付他臨時找的。同樣,如果你的原則三天兩頭變一下,一點都不「穩定」,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

舉個例子,我已經三四年沒有發過朋友圈了,這不經意間帶來了一個好處:所有朋友都不會請求我轉發他的推文,投票等鏈接。我通過自己長時間、穩定的行為告訴周圍人:我不是不幫你,我有我的行事準則。

想要做到「長期」、「真實」總體而言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穩定」卻不太好做。想要做到「穩定」,首先要對所有的求助進行合理的分類,進而對每一種類型的請求都設計合理的解決方法。可以說,「分類」是最關鍵的一步,沒有分類,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穩定」。

3.求助的四象限

那怎麼進行分類呢?我們通過一個四象限圖來說明。

多說一句,我認為「畫圖」是一種非常好的思考工具。只要會畫圖,頭腦中解決問題的路徑就相對清晰了。面對很多難題時,一旦能夠畫出圖來,就說明把很多事情理清楚了。四象限圖,便是一種很方便,但應用極廣的方法。

有一本書,叫做《困境中的決策力》,整本書都在講在不同的決策問題里,如何使用這種四象限圖。從那本書里,你可以看到無數的大師都在使用這個看似簡單的畫圖工具,來幫助自己思考問題。

P.S.在後台回復「困境中的決策力」,即可獲得該書電子版。

下面這張圖,便是應對別人「求助」的四象限圖:

X軸代表的是你幫別人做一件事的意願程度。你可以為自己的意願打一個分數,從0到10,看看打完分數後這件事會落在X軸的哪個部分。

要想客觀的打分,我們便要了解「幫忙」的本質是什麼。「幫忙」,就是有人用他在你這裡存的「面子」,來換取你擁有的資源。你擁有的資源包括時間、金錢、你在其他人那裡存的面子。

雖然嘴上不願意說,但潛意識裡我們都會算一筆賬:給這個人幫忙到底值不值。

父母、恩人、至交自然不必說,99.99%的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都會有求必應。但面對那些一般的朋友、親戚時,我們的意願程度調整為多少比較合適呢?

我個人建議,在面對那些懂得感恩、對你有幫助、有發展潛力的人時,可以考慮把意願調高一些。

y軸代表的是你做這件事的能力,它也決定了這件事被做成的可能性。同樣,你也可以為自己的意願從0到10打個分,在「能力」和「意願」這兩個維度都打過分之後,便可以看到這件事落在了哪個象限中。

在第一象限,能力夠,意願夠足的時候,就要不惜代價地去幫人家,力求做到盡善盡美。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好,要麼就不答應。

而在第二象限——能力具備,意願不強的時,一定不要強求自己。很多時候自己明明不願意幫這個忙,又不好意思說,勉強答應,但流露出不情願,最後搞得雙方都不愉快。如果最終決定不幫的話,一定要第一時間告知對方。

在第三象限,也就是能力不足、意願不強的情況下,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坦誠相告,婉言拒絕。這會給對方充足的時間趕快另想辦法,實際上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很多人自己明明做不到,又不好意思說,支支吾吾,這才耽誤事情,本來兩個人的關係可能不會因為一次拒絕有什麼變故,但反而因為答應的事情沒有辦成而斷了交情。

最後,也就是第四象限,能力不夠,但是意願很強。這時要將自己的實際情況告訴對方,千萬不要輕易許諾,拍胸脯保證。要表示出自己會全力幫忙,但是可能性不大,你要早作準備的含義。

有些「求助」是需要分類來處理的,但有些「求助」無需分類,應該直接拒絕。「幫違反原則的忙」便是其中一種。我們的好心不等於不辨是非,不等於沒有原則。

比如有人托你代考,這種事就絕對不能做。人要學會堅持原則,這樣才不會被壞人利用,也不會給自己惹麻煩。如果違背個人原則幫人做了事,內心會長久地受折磨,這個代價太大了。

4.小結

  • 「最好的拒絕」,是讓幫忙的請求不出現在你的面前;
  • 通過長時間、穩定的「拒絕」,讓其他人清晰地知道你真實的邊界在哪裡,可以實現「拒絕」;
  • 通過「能力」、「意願」兩個維度構建的四象限圖,可以對「求助」請求進行分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廣告】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你是一個老好人嘍。你對別人好的方式有很多,但為什麼非要選擇一個讓自己最不好的方式呢。做任何事,都應該給自己一個界限,包括與人交往。既然他們讓你改變,如果這種改變真的很不快樂,你就直接告訴他們,我不想這麼做,我感覺有點難過。
人這一生可能會做很多改變,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別人操控我們感情的理由,每一次僅僅為了迎合對方而做出的改變,都是在一步一步拋棄那個原來的自己。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挺累,每次都會為了維繫所謂的感情,而去讓自己受委屈,tnnd,老子不想一輩子被你們玩,所以,在後來我會有選擇的拒絕別人,雖然這讓我變得有些冷漠,但是卻讓我自在快樂。後來才發現,那些勉強自己為朋友,愛人做的可有可無的瑣碎之事,其實並不會讓他們覺得滿意,相反,會讓他們覺得我很low,你知道嗎?當有一天你真的發現了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你也會發現你的價值不是在於迎合,而是懂得拒絕,因為拒絕給你帶來了自信,而迎合往往會讓你自我懷疑。
試著去拒絕對方一次,看看對方什麼反應?也看看你們到底是怎樣一種相處的模式。


面子和底線。
如果你可以"不要臉",那就自然少了這些紛紛擾擾。當別人對你提出要求,你無法拒絕,根本上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你怕以後無法相處,你怕別人覺得你不解風情,你也怕別人覺得你不願付出。但是,人要學會拒絕,當你一次又一次妥協,別人就會覺得你沒有底線,"反正上次ta都幫我了,ta這人這麼好(hao)說(qi)話(fu),下次還找ta",就是因為你沒有給你自己設底線,就導致別人因為不知道你的底線而一次又一次的觸碰。如果在你第一次感覺不愉快的時候選擇拒絕,也許以後他不會找你幫忙,但是你放過了自己。說到底,放下面子,學會拒絕你才能成長。
不會拒絕,說到底是不敢拒絕,因為你有顧慮,你還是怕當你拒絕了別人,你會失去"利用價值",以後別人不會找你幫忙。這又是什麼?這是你對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當你變得自信,不懦弱,你就根本不需要用幫助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直接說:對不起,因為、、、。


直接拒絕 語氣不能委婉也不能強硬 就很平常的語氣(重在你自己把握)然後繼續忙你的事 不要有愧疚的情緒 然後有其他的事就跟對方平常交談 也就是一種就事論事的態度 我知道你開始拒絕心裡會很有負擔 但最最重要的是 千萬千萬別表現出來 表面裝都要裝得若無其事(放心別人是不會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慢慢地 你會發現別人會習慣你的正當拒絕 會尊重你 根本不會為難你或者跟你過不去 慢慢地 你的心理負擔就卸下了 一次比一次輕鬆自然舒坦
還有 不要變來變去 不要拒絕一次接受一次又拒絕一次 這樣別人心裡都沒個譜你到底是什麼樣的 會覺得你怪怪的 性格毫無章法 你有穩固的性格後別人自會尊重你和習慣你 就像你尊重和習慣她們一樣
真正和你有感情的是喜歡你這個人 只要你很真實坦誠 她們怎麼會因為你的幾次拒絕而疏遠你 加油啊 嘗試然後調整 我就是這麼調整過來的


第一、拒絕是需要勇氣的。
第二、題主很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好印象。
第三、題主認為「拒絕」這個行為會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不好。

我覺得題主你有一點點缺乏安全感呢,是不是害怕因為「拒絕」而失去這個朋友呀。
其實不會的呢!
這個擔憂和害怕失去,其實和你童年的原生家庭經歷有些關係。
題主抱抱,沒有安全感的小孩( ̄) ̄*))

如果因為一件事你沒幫Ta,Ta就和你疏遠的朋友,那這種人也不配做你的朋友。
你要相信真心的朋友是會體諒你的不便的,真誠的說出你為什麼拒絕就好
朋友之間的相處,咱放輕鬆一些,咱又不是欠了對方啥對吧&>&<
Trust your friends. Trust the world.


人的成熟是有代價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再是別人眼中所謂的好人。


該拒絕的就拒絕吧,一味遷就只能讓自己變得鬱悶。人生在世,圖的就是個開心快樂,即使你讓周圍人都心滿意足,而自己卻鬱鬱寡歡,這不是自欺欺人么。
既然對方好意思提出來,那你就不必在乎什麼面子了。


我覺得現實給你的一次次教訓還不夠沉重。
給你說件我自己的事,借錢。
一共有二次,哪次不是對方低聲下氣的來求我,正因為是好朋友所以我才打破自己的底線借給他們。
結果是什麼,我看到了人性最惡的一面,你會想像對方是怎麼對我的么,在別人面前充獨立從不提自己需要幫助一切都是自己在抗,到我這說別人和他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所以不會跟他們借。然後有錢不還去給自己買東西,重點是不要讓我知道還行,還忍不住去秀。之前我在一個別的貼里看到說借錢該給利息。實際是什麼,別說利息,你讓寫借條就是不信任,你催他還就是不信任,你還要替他保密這件事哦,你對誰說了就是在暗示對他的不信任。
結局是我經過很多年事都要回來了,可是回想這個過程都能氣成內傷,重點不是錢是發現有些人不會做人。這號人事後再想彌補我我不需要,因為我不想在和這樣的人共事,我噁心。
我並不是讓你做一個冰冷的人,而是要看人辦事,量力而行。有些人不管於你熟悉與否只要你提供了幫助都會有反饋,不是一定要實質的東西而是懂得感恩知道你的付出不是應該的。


有種拒絕方法叫做,拒絕-後撤手法,拒絕—後撤手法不光會刺激人們答應請求,還鼓勵人們切身實踐承諾,甚至叫他們自願履行進一步的要求。只要人們不認為對方在說的不是個一眼就能洞穿的騙局,讓步就有可能刺激對方也退讓一步
對方接受了退讓之後還會對這種已經預先安排好的退讓滋生出更大的責任感和滿意感,靠著這種甜蜜的副作用,拒絕後撤手法推動受害者履行協議,痛快答應之後的約定。

舉例子,生活中,我們的朋友可能向我們提出一份要求,或者是一個請求,這個請求我們很難答應,於是我們拒絕,但是我們雖然拒絕心裏面可能難免存在個小小的疙瘩,而這時候,朋友緊接著退步提出了一個稍微弱了一點的要求,我們就會因為不忍心拒絕而答應,比如我向你借一百塊,我說「兄弟,我沒錢了,借我一百塊用用」,你這時也有點困難,於是說「哎呀兄弟,其實我也揭不開鍋了」。那接著我繼續說「好吧,既然這樣,那你可不可以借我十塊錢,我先解決這頓飯啊」,這個時候,你還能堅持不答應嗎?

你可能答應了,而且你會很樂意,因為十塊錢對你來說,不值一提啊,你以為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對你暫時性免去的損失而沾沾自喜,你真的以為我最初就是想問你借一百塊錢,但是!!如果不是這樣呢?如果最初我的目的就是想問你借十塊錢呢?那我已經成功達成目標了。這就是抓住拒絕退讓心理啊。

我最初目的想向你借十塊錢,但是我開口我向你借一百塊,如果你可以給,那相比預期來說,我賺到了,如果你不給,沒關係,多數人是不好意思不給這十塊錢吧,這是個對比,相比前面一個那麼大的要求來說一個小要求,而這個小要求才是真正的目的,這就是拒絕退讓中典型的例子。
如何拒絕? 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那就不妨接受,倘若這一提議別有所圖,那我們就置之不理,善意自然應當以善意回報,可對於銷售策略卻沒有這個必要。當然,這幾天,已經解釋了這種互惠原理帶來的種種策略,所以,如果你了解了這宗策略,那麼你就可以看明白對方的目的到底是作什麼。

而當你了解了對方真正目的,也了解了他是在用這種心理的話,那你也就不用因為不好意思,情面之類的原因而順從就好。假如推銷員在你拒絕之後退一步讓你提供你身邊朋友的名字之類,我們就應該意識到這是拒絕後撤手法在心理作怪,只要在內心認識清楚,就可以很容易拒絕了。


每種拒絕都不相同,把「離婚」說出口和寫上百封拒信完全是兩碼事。不過對於說「不」的藝術,總有一些要領需要掌握,能讓你既乾淨利落地拒絕別人,而不丟了自己的風度。這是藝術、而不是科學,因為不存在一條公式可以完美地幫你完成拒絕的任務。下面是關於這項「藝術」的9條建議。

尊重他/她,而不是專註於自己


我們常常會因為拒絕產生愧疚感,導致產生合理化的想法來安慰自己,而不是去安慰被拒絕的人。把你自己的合理化咽下去,為你的決定擔起責任,而不要在傷害之餘再添侮辱:「我已經決定和你斷絕關係,而且我還要說什麼來安慰我自己」

這也太沒有風度了吧。

曾經是「我們」,現在是「我」和「你」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共同經營付出與收穫。在這段關係結束後,「我」和「你」便是兩個分離的個體,各自繼續生活,不互相打擾。拒絕是一個從「我們」到「我」和「你」的轉變過程,但其中總帶著「虧欠對方」的傾向。記住:你的拒絕就是這個轉變過程的一部分,明確這次轉變,不要再假裝「我」和「你」還想一起付出和收穫,以期能夠「解決問題」。

別站在道德高地上,說「這就是生活」


常見而又令人心寒。你遞交了一份提議,收到的拒信這樣寫「我們收到很多很多的提議,可是我們不可能每個都要。」好吧,你早就知道這些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也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景,比如你的戀人要跟你分手,卻開始長篇大論「愛情就是這樣」、「戀愛總是一場賭局」,好像你不懂似的。這種似乎在道德上佔據高地的言論正是拒絕者本人想聽到的,而不是被拒絕的人需要聽到的。這種話隱含的意思就是:「我覺得我們不合適,而且我比你更懂人情世故。」這真是經典的反例,千萬別這麼說了。

別瞎編


你在最終決定說「不」的時候,可能也不清楚具體原因是什麼,但你也許會說一些你都知道,甚至編造一些讓你能夠輕易下台的理由來迎合對方。請記住,當你說「不」的時候,對方一定在認真仔細地聽你解釋,你說的話可能會對其有重大的影響,切記要慎重。別僅僅是為了替你的「不」作辯護,而讓對方陷入糾結,不斷努力想解決你提出的(其實根本毫無意義)的問題上。

表達你的決定是主觀的


為了拒絕得心安理得,你可能會說服自己:「這是絕對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在未來可能會顯得相對更好——但你不能確定,這也只是你的主觀預測而已。表達這是一個主觀的預測,而不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比如別說「我們就是不合適」,儘可能說一些比如「我覺得我們可能不太合適。」

可能的話,給對方一個聽取真實理由的機會(但不要主動說)


既然他們正在專心地聽你拒絕,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讓他們知道你這麼做的真實理由——這些理由並非客觀正確,僅僅是你的主觀感受。他們不是必須要知道,但可能還是會希望你能夠說出來。參考這麼說:「關於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我有一些想法,如果你想要聽的話,我可以跟你分享,條件是你不試圖推翻它們,因為我不會再跟你爭辯了。」

收尾要乾淨利落

沒有人喜歡被拒絕,於是有的人就會試圖拖延這次對話,以緩解將要被拒絕的焦慮。如果再加上「我們還能做朋友」這一類人們常常包裹在分手的痛苦之外的「糖衣」,就形成了一個開放式的、永無結尾的對話(甚至是辯論),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迅速收尾看起來確實冷冰冰缺少了人情,長遠來看卻是最善良之舉。

但也別太得意了


有的人可能常常要拒絕別人,比如作為HR(人力資源管理)、投資人和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很容易陷入這樣一種偏見,覺得自己有能力決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差——這會導致冷酷地拒絕別人,甚至產生扭曲的世界觀。如果你處於這種情境,嘗試用這種方法來抵消你的自負:回憶自己曾經被拒絕的時候,並且告訴自己,這還會發生的。

即使別人不這麼看,也要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


你想做個善良的人,總能夠做到嗎?其實不然。善與否,也是由主觀來判斷的。你覺得你已經非常和善地提出拒絕了,但是收到拒絕的一方依然會受到傷害,也可能因此覺得你是惡的,並就此而指責你。孰是孰非,你依然要努力地做一個善良的人、和善地遞去你的拒絕,也別期待自己能做到盡善盡美。


問題自己得先想清楚 到底要不要 總不能每次都當時答應事後再後悔
如果你們相處地位平等 那麼有感情基礎不光表現為你不好意思拒絕 也得表現為他不好意思提出你接受不了的要求 不用只苛責自己
如果你們地位資源本就不平等 這種相處要麼就是路子不同玩不到一起得換人 要麼就是一廂情願沒什麼好說的
認知上要做一些改變 理清條理 不能被情感糊住腦袋


就在剛剛拒絕了一件自己不想做也沒義務做的事,電話里跟朋友說對不起,總覺得很對不起對方;但是這樣比起去做不願意也沒義務做的事,這點不好意思也沒啥呢
附星姐的一段話
人要對自己好一點,這個好一點不僅僅是說吃好的穿好的,更多是指,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學會選擇,學會承認自己的無能,學會看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學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年紀一大把,還總把自己捲入困境中不能自拔,被別人拖拽著到處跑。
無論對方是真的覺得你牛逼,還是只是覺得你是個老好人好說話。學會拒絕自己認為不合適,不合理的事情,是一種成熟,也是對自己和別人的負責。

要是對方因此撕逼了,那就撕逼了吧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熟點

生活不易,別給自己添堵


女人天生就會拒絕。

內什麼,同學你的好人卡掉了

ノ(?ω?)ノ[好]


女生的話比較好辦 「這個……」 配上略困擾的表情 先不用急著說出原因 。雖然有點綠茶 但好用。


看到題主的問題,心裡一塞,因為好像以前也曾做過聖母婊。英語系分很多專業,好死不死,本人就是比較苦逼的翻譯專業,但凡知道我專業的一些熟的不熟的就經常發一些東西來拜託我翻譯,一開始沒覺得有什麼,心想著多練習也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直到有一次,一個交情一般土木工程的同學發來一篇他的畢業論文,洋洋洒洒二三十頁A4紙,拜託我幫忙翻譯一下,還嘻嘻哈哈的說,哎喲,你們英語專業的人,翻譯起來不就是分分鐘鐘的事么。我當下就很生氣,同時反省了一下自己,之前都是抱著不得罪人,能幫一下就幫一下的聖母婊心態,才導致了當下的局面。我很認真的回復了那位同學我不能夠幫他,他如果需要專業的翻譯的話我可以幫他推薦。退一萬步,出門在外,互相幫助固然是對的,但是那也要有真感情有真交情。而不是你覺得我是英語專業,正好又是你同學,我就有義務幫助你,畢竟,我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因為翻譯分很多方向,有工程類,財會類,科學類,文學類,而你遇到你不熟悉的領域也是要查找很多的資料,在翻譯的過程中,可能你看著你的母語中文你都不理解是什麼意思,更何況要翻譯成英文呢? 所以我認為該拒絕就拒絕,關係好的自然會理解,關係遠的你也不必維護。人活一輩子,為什麼不能讓自己開心點呢?


推薦閱讀:

如何迅速平復不爽的情緒?
總是不自覺地和別人比較。比如室友太優秀了,我的嫉妒心越來越重,很想克服卻不知怎麼做?
人活一世,究竟為了啥,怎麼才能走出自己的思維怪圈,脫離自身思維的限制?
情緒容易被別人控制怎麼辦。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TAG:心理 | 人際交往 | 情緒管理 | 拒絕 | 辦公室人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