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IP 改編類影視作品的現象及其發展前景?

如最近很火的網劇《盜墓筆記》,《花千骨》等,電影《致青春》、《匆匆那年》、《左耳》、《嫌疑犯X的獻身》等等,都被冠上了IP頭銜。甚至多部作品電影、電視劇、網劇聯動。
怎麼評價這種現象,版權IP改編影視劇是否有發展前景,是否真的有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


超人初現1938年
蝙蝠俠初現1939年
蜘蛛俠初現1962年
X戰警初現1963年
米老鼠初現1928

舉個合時宜的比喻,IP就是雄安。不動則以,一動那就起碼預備好長遠計策。


==========


很多人對【IP改編】產生誤解,認為這種項目開發是因為國內編劇水平不行(雖然確實很不行)。不管這家公司買下人氣動漫、或者人氣小說甚至人氣歌曲,這些故事根本不能用的,完全沒辦法生搬硬套進去影視拍攝中,壓根沒法做預算報告和拍攝進度表,就不談拍攝分鏡了。

就是說,出大價錢買下IP,僅僅只是買下一個大書架,為了往架子里搬書,讓架子好看點,還得搬書的專業人士出馬(把劇作比作搬書,想想挺貼切)。


在新聞看到某個知名編劇在吐槽IP影視說現在他們創作環境怎麼怎麼樣(主要是2015年-16年期間),其實沒什麼的。

再者,作為編劇,能寫自己故事那是最好,不能忽視一個現實,就是編劇這個職業生涯是不升職的,薪水報酬不像其他行業那樣隨著頭銜升級而提高,頭銜一直是編劇,油水報酬來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名氣,是名滾利的模式。


沒有名氣時,只寫一類劇作會讓你很窮,這時你要提高收入就得多接幾類……


==============


西遊記、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等這些知名IP改編影視項目,會有這麼多大公司熱衷這種模式,絕對不是因為用它能講更好的故事,絕對不是——完全因為它極佳的變現模式。至於怎麼變現,就不用細說了,大洋彼岸中國人民的國際好夥伴好萊塢專業改編IP一百年,迪士尼漫威和環球影業。


就IP改編而言,我認為所涉及的難度更高。寫自己一點一滴構建的故事總是容易的,要進行IP改編,光第一部了解原著就能把人弄傻。原著越詳細越完整,不代表允許編劇改編的空間就越小,雖然現在很多這樣的聲音。


IP改編肯定利於知識產權保護,它本身就是知識產權較為完整的產品。開發此IP的各方公司也會竭盡全力完善衍生品或服務的IP保護,因為收益靠的就是一片對盜版窮追猛打的市場。


事實是,目前中國電影正在成為投資熱地,這麼多錢進來,必然需要能hold住它們的大傢伙,理所應當就是那些大IP。光聽點擊量或者知名度可能那些投錢的老闆就要腦高潮。也有拍個幾個月就為了賺一筆的低端投機分子,但這是行業常態,在其他行業也會有,沒必要氣急敗壞。


17年ACG IP大戰基本定性,豬豬龍井茶貫徹了做遊戲的理念,慢工出細活,宣布了陰陽師影漫聯動後,沒有後續大新聞。

企鵝家自始至終對市場有快速與沉著的反應,旗下幾股勢力爭相發布動畫化作品。未來的企鵝定會延續內部競爭的傳統,把更多動畫化計劃提上日程。畢竟一個項目,做成了,就算是被准放逐的邊緣老人都能一躍成為霸主(微信)。


如今的IP格局(主要說動漫領域)也基本定型,現在國內小的工作室要生存的話就必須限制員工人數。基本動畫這邊的項目除了少數有家底的製作商外,能喊出名字的製作中心都在為企鵝打工,或者靠豬豬龍井茶謀發展。

現在國內動畫產業格局和實力產出上,佔上風的還是江浙上海一帶。朋友說本來這片地區在以前就有二維動畫的老底在,有二維認知的人在做演技和鏡頭調度等環節上,真的比學三維出來的人要靈性。


============


繼續說IP。


不光大眾和媒體不太理解IP模式,關注娛樂新聞的知道,很多互聯網公司布局影視,成立各種影業。彷彿不成立影業不買IP就會落後於人,跟現在不搶佔共享充電寶是一種焦慮。可是也有些人花一千萬買了某部網路小說版權,就是為了等其他人花兩千萬從他手上買走它。


拋開這些,企鵝標榜,手上有多少IP(有妖氣也標榜過,但只是為了PPT好看點)。

花千骨、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等等,這些IP具有很高的故事完整度,伴隨高知名度,說它們是『大IP』不足為過。

可是一首歌,一個粗製濫造的漫畫,當然硬要說它們也是IP,但故事完整度就相當差了。問題是,這樣不完整的IP到處都是,憑什麼金主願意相信大眾會買賬不完整IP改編出來的東西。


網易的大話西遊,IP源頭是星爺的奇幻喜劇電影,如今網易依然在運營大話西遊這款遊戲,已經十年了。IP模式厲害的就是這點,它可以連載,默默的賺錢;偶爾有影視項目出來,算是亮點,高調的賺錢。IP模式應該是這樣,平靜時生生不息,爆發時萬眾期待

如果說國內缺乏好編劇所以要選擇IP模式,這明顯是大言不慚,因為後者對編劇能力的考量更嚴格。應該說,文化創意產業在壯大,急需進化出新的產業鏈,IP模式以它天然優越的變現能力和傳播優勢,成為首當其衝的較佳選擇。換句話說,IP模式,是大勢所趨。


目前國內做不好IP改編,有很多原因,老大難的還是那個問題——編劇。

=====================


關於國內編劇,大眾和媒體都喜歡用『沒有好編劇』來一句概括。自然這是妄人的狂想,因為什麼是好,誰來定義好。就算一個編劇在豆瓣時光網被罵出翔,也只能說,這個編劇寫的東西我不喜歡,而不是『不好』。


我這樣說肯定被認為是毀三觀的,其實我想說的是,編劇的核心能力表現於故事,對於故事我們能說這是好故事或者這是壞故事嗎?好與壞這種是非論斷,從來都是愚蠢的。如果好與壞這種標準被選擇,就會出現其他是非論斷,簡單與複雜,角色少與角色多,相信我們誰也該警惕,只要是複雜、角色又多的故事就被當做是『好故事』……如果故事不能被定義好壞,那造故事的人、編劇又怎麼能被判定好與壞呢。


就目前而言,國內編劇面臨的大問題是:沒有人能寫新的東西。或者對故事有更新的理解。倫理題材、宮廷題材、民國諜戰題材,擅長寫這些故事的編劇大有人在,很遺憾這些編劇讓他們寫新的故事,他們不會。


什麼是新的故事?科幻題材、奇幻題材、傳記改編、史詩題材。一個朋友的大哥,他畫畫幾十年,今年剛從法國回來,和法國導演在北京準備搞家影視公司,找了很多名編劇,按他的說法:那些編劇太『老』,寫的東西可能在中國有人看,但出了中國沒辦法滿足世界市場。也就是,國內編劇寫來寫去只能是甄嬛,寫不出權力遊戲。


PS:難道就能說甄嬛是壞故事而權力遊戲是好故事嗎?就像現在有個人大喊時間是絕對而不是相對的那樣滑稽。


IP模式以它被看好的前景和變現優勢,會逆向逼迫影視工藝的前期各個環節改變,編劇環節理所應當排在隊伍前列。

我敬佩那些為了理想做編劇的人,他們不在乎錢,能編一個地方衛視商業動畫或者小範圍上映的舞台劇劇本,對他們來說也可以維持生計。


但我認為,編劇和其他行業沒有區別,有上進的人也有平庸的人。上進的人永遠向更好的自我實現目標前進。

傳統影視模式相當於寒窗苦讀幾年在最後三天高考那裡閃光一下,而IP模式是長期低調賺錢和短期高調賺錢的組合。

反正我知道,要讓一個人沉浸在某個故事裡,如果這個故事來自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沉浸時間會很有限;如果這故事來自動畫漫畫連載或者遊戲,沉浸時間有可能很長很長。

當然IP模式有缺點,比如對編劇而言,很長一段時間你得編一個故事。


===========


做個補充。


發展IP橫看豎看都是一個好生意,但目前在國內,業內人對IP孵化普遍存在本末倒置的心理。


因為IP是大生意,所以一開始就要把一切規劃好。


但事實上,是不行的。


IP孵化不是先有蛋先有雞,它總歸是要來源於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規劃。在這個產業規劃里故事生產者可以根據不同項目特系,無限量製造對應的故事。


過程里,關於IP孵化,其實在你商業計劃書或者只準備啟動漫畫時,不該考慮你在做一個IP,不要考慮我這個項目就是為了後面能改編遊戲然後氪金收錢。這樣就失去做一件事的本心了,還是要把事情做好,以小見大。


IP熱在燒也會降溫,人心浮躁卻不會止。妄想宣稱自己贏下IP大戰的人不難發現,IP要深入人心並獲取它的價值升級,還需要時間的歷練。


先說說大家擔心什麼吧:


大的概念大V們都在討論,不敢班門弄斧,但作為常年混跡各個影視公司的苦逼ip策劃之一,我就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聊點兒錢味比較重的東西。不算內幕,只是一些方向和普遍看法。

1.為什麼要買IP?

先拋掉爭議,姑且將IP定義為「包含且主要包含網路小說在內的知識產權關係」,它指代的是一套互相關聯的文學性質的創作結構,包括世界觀、主人公、故事、結構,甚至裡面的魔法、兵器等細碎的文學元素。這套關係通常都很複雜,但是恰恰是因為這種互聯性讓IP有了匪夷所思的商業價值,也就是說,「IP」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故事模板那麼簡單,所謂一些公司或製片人鼓吹「內容為王」「我們選片歸根結底看故事基礎」,其實都是自扯自蛋。

我可以很嚴肅地說,任何一個公司篩選和開發IP,故事都是不重要或者不那麼重要的。特別是當一個IP交易達到稅後千萬的量級,像《盜墓筆記》這般,那麼片方真正想購買的,是這一整套的文學結構網,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呢?因為這套關係網附帶了很重要的東西,影響力或者說天然的潛在消費者。較高的知名度和深厚的讀者基礎,才是大IP能夠如此龐大的原因。

一個IP的知名度越高,讀者基數越大,粉絲粘合度越高,順帶還有點兒情懷加成,目標受眾都是30歲左右的中高消費力群體,那它的交易價格就越高。

對於傳統影視公司來說,搞IP開發歸根結底是為了減少賭博風險,將投資與回報、利益與虧損盡量體現在一個肉眼可見的數據板上,避免決策失誤而釀成的巨大損失。我先前所在公司,因對某名導惺惺相惜而耗資過億投拍大片,卻不幸沉船,從現實角度來說對公司的挫傷確實是不小的。

而購買IP,則能將影片的類型、受眾、風格甚至衍生品的開發方向在前期就得以評估和開發,外加上與其他數據統計公司的合作,甚至不需要劇本大綱就可以做出一張非常有誘惑力的表格:影片是否能夠熱賣,已經被數據所預知。

對於出品人來說,包含影響力和附加價值的IP,確實比原創劇本更具直觀的盈利潛力,它有潛在受眾,有數據支撐,有宣傳噱頭,無論決策還是操作都更加簡單。但是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套新的博弈機制,購買什麼段位的IP,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2.IP風潮

能把IP搞成風潮的,首先還是因為一些量級較大的IP作品實現變現,並且為出品方帶來了超過一般預期的收益。《盜墓筆記》《鬼吹燈》《琅琊榜》《甄嬛傳》這些,一旦做出來當然是讓友商眼紅的。不缺錢也不缺人,那我們幹嗎不買?

但是目前來說,IP特別是大IP的集中傾向還是很嚴重的,BAT三個爸爸旗下都有著不少專門做版權和開發的業務,華策、新麗這般收購狂魔也從來沒閑著,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無法利用自身的規模和資本優勢圈地搶點,那麼經過幾輪收購轟炸,那些高附加值大影響力的、或者說那種肉眼可見就能賺錢的大IP,肯定所剩無幾。

對於大IP,巨頭搶奪其實真的非常嚴重,有時候甚至不惜血本。

因為對於大部分巨頭公司來說,作品的市場震蕩力和衝擊力,以及它長線的發展空間,是要比一部或者兩部影視劇本身更具價值的,它直接和品牌價值掛鉤,是獲取目前最稀缺資源「注意力」的有效途徑。
沒錯的,越是百花齊放選擇眾多的環境,注意力越是稀缺資源。我們開發小組經常在開發時候考慮到總局大叔們的政策,會不會被禁,會不會被封殺?但是最後都會相視一笑,封殺可能是目前階段最最有效的吸引注意力的手段了。

這確實是個奇怪的邏輯。

像愛奇藝、優酷這樣的視頻平台,或者其他具有深度互聯網基因的公司,大IP的優勢更加直觀,因為它們對於項目的量化標準並不是投入產出比值,而是流量。一部東西能帶來流量,那麼它就是有價值的。先前與一位愛奇藝的製片人談,他道出一句非常樸實的話:「我們要做就做全網秒殺的劇,別管花多少錢,只要有流量,我們就能變現。」

他說這話的時候,目光看向窗外遍布海淀區的海報牌。
《太陽的後裔》。

但是對於資本實力較弱,不想玩兒這麼大的小公司來說,IP性價比就成了最重要的考量標準。購買一部中量級或小量級的IP,那麼更多看重的是它是否完整,故事是否有一到兩個亮點,潛在讀者基數怎麼樣。當然,最最重要的,它好不好控制。

傳統編劇創作模式,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風險都不算小。創作這種事,一旦放開,那你不好控制,你就沒辦法確定它是否賺錢。小IP呢,題材在那,玄幻修仙,現在不錯;故事湊合,起碼有頭有尾,能拍;還有點兒小亮點,有反轉什麼的,挺好;要是作者是那種拿錢丟節操,不管拍成啥樣都大力支持那種,就更好了。

這顯然比看劇本更容易,明白,清晰。
煤老闆轉行,都不會碰什麼壁。

所以,大公司小公司,都搶這波風了。
別聽他們口口聲聲我們其實更希望做原創,其實潛在含義是,原創東西我們不好控制,還不那麼賺錢,你們爽了藝術夢我來買單,這買賣我不幹。哎哎哎,你能不能再介紹我點兒IP?

3.IP開發

終於到了我想吐槽的部分了。作為一個IP策劃和研發,我真的對現在的項目孵化機制深惡痛絕。IP本身無可厚非,風潮只需規範也能促進影視工業,但是不健全的開發機制,是造成目前IP市場混亂的罪魁禍首。

(1)評估考量標準
雖然上面說了一大堆煤老闆都能看懂的數據,但是那是決策層的,是資本邏輯的,不是業務邏輯的,更不是創作邏輯的。當真正要孵化一個IP,準備變現的時候,那這套邏輯和數據就不管用了。

因為IP孵化的最終導向是觀眾,是消費者,而消費者是不看你這些數據的。
我就看你這個東西好不好看。

也就是說,不管一個IP先前基礎多好,在開發階段,它都需要另一套評估標準。實打實的,故事怎麼樣,人物能不能立的起來,邏輯上是不是假大空,這些傳統的東西,是必須要有的。最最重要的,就是這個IP與影視語言的契合性有多大。

這點恰恰是公司普遍缺失的考量標準。

介紹一下我接觸過的IP篩選流程:
①首先與文學網站建立合作,起點啊、閱文啊、儒意啊,經由他們的編輯,定期推送給我們一些較為優質的作品;
②之後我們根據市場的綜合數據,對該作品做一個涉及故事、創意、基礎(月票、點擊率、貼吧粉絲)等各方面的綜合評估報告,遞交老闆;
③老闆拍板決策,如果說可以,那麼就聯絡編輯,購買版權;
④之後由我們這些苦逼的策劃,著手準備故事修改,最終做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大綱;
⑤聯絡編劇,修改故事大綱,由編劇撰寫分場大綱。

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科學?……個屁啊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整個開發中採用的評估標準,其實都是網路小說的評估標準,並不是影視化之後的標準。這問題很嚴重,很多小說本身非常不錯,但是它如果結構很散、語言很輕、缺乏畫面性描述,那麼它在改編起來的時候,真的極其困難。

(2)IP開發方向
缺少上述的考核機制,直接影響,就是讓IP改編變得盲目而無聊。
大多數時候,我們策劃都是努力在把這個故事塞進到一個比較火熱的題材類型里,難免走樣不說,為了保留IP中的元素,破壞影視語言和拍攝邏輯,更是不出爛片都難。

先前我接觸的一個項目,小說很輕,講得是初入社會的小女孩兒,隨同老闆去了個飯局,認識了一大堆各色嘴臉的高管、要員、大師,自己也陷入了一種如夢的狀態,感覺能夠偷聽到其他人的心聲。這個故事當時賣的還算不錯,表達的主題也明確,就是浮沉社會對於少女的震撼和惶恐。

但是。
這個故事改編成影視劇,是缺分量的,缺看點的。所以主管發話,策劃們,添吧。
一番折騰,最後就變成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少女,為了振興父親傳下來的飯館,運用自己的超能力,與各方競爭對手鬥智斗勇,並且收穫了愛情。

扯么?
我還沒說那個帶上古魔神、吸血鬼世家、宇宙大爆炸的版本呢。

所以你看,很多IP項目的開發其實就是硬塞、胡搞,反正什麼類型吃香我做什麼,什麼元素火爆我添什麼,別管原著怎樣,就得賣萌,賣腐,賣特效。
農村題材小說我給你改成科幻大片你信不信?

(3)偽創意和單一化思維
先說說創意,這是中小IP開發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這東西說實話,很不好判斷。大多時候,因為開發者自身的高度問題,學識問題,或者因為大市場興趣使然,導致這個創意流俗成了「梗」,成了一種很孤立的東西,它可以放在任何一個故事裡,故事缺少它也不是什麼問題。

比如,結構上的,為反轉而反轉,為閃回而閃回;
內容上的,前世今生,隱瞞欺騙,兄妹一家親……

我一直堅信,皮克斯和迪士尼是有創意的,它的創意是貫穿整個影片的,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骨架性存在,而不是《萬萬沒想到》無數爛梗中的一個。

那麼這種偽創意,為什麼會出現?
還是因為它直白,淺顯,好操作。我不需要敘述一個大東西,就能讓你覺得好玩有意思。
而更多的原因,是在於IP的前期開發翻來覆去都是公司那幾個策劃,每個人都是有傾向的,每個人的思維其實都是單一的,將不同的作品強行嫁接到幾個策劃的開發思維里,這根本就是用資本的邏輯做藝術的事兒,註定是失敗的。
所以我一直很討厭接到寫分場大綱這種活,這應該是編劇的靈動創造,而不是我們這些策劃的模式化生產。一旦讓前期策划進行到這個地步,那麼任何創意,任何讓人驚喜的東西,都會灰飛煙滅,片甲不留。

在IP開發中,編劇和策劃是相輔相成的。
編劇是創作者;
策劃或開發是輔助創作者;
本末倒置,或者混淆兩者,能夠節省成本,但註定不會走的太遠。

(沒錯我就是想吐槽我領了一份工資憑啥還得把編劇的活幹了!)

4.結論
不寫太多了,簡單結束一下,以下完全個人看法。

IP這個現象,我覺得它確確實實是有優勢的,先期的市場驗證就是其中之一。《夏洛特煩惱》拋開三觀不說,它確實是搞笑的,至少對北方人來說是搞笑的,那它的影片效果與它作為話劇時,演出上百場而不斷得到觀眾的校驗,不斷修改橋段,不斷完善作品是分不開的。這就是IP好的一方面,它能夠利用非影視渠道,更好地鍛造它的底層基礎,更好地與觀眾直接形成互動效應。

但是,還是那個問題,IP是一種手段,它本質上還是遵從影視的遊戲規則。《夏洛特煩惱》從話劇到電影的改編,差別也是不算小的,它還是努力使自己融入到影視化語言中,而非生硬地說了這個故事。

影視永遠是綜合的藝術,IP除去附加的影響力,只是一個快捷的故事來源,但它是否符合影視,是否能夠成就一部好的作品,更多的是在開發機制和評估機制上。這種機制是純粹創造性的,資本介入的越少,就越容易生產精品。

雖然所謂的文學、電影、遊戲泛娛樂矩陣融合趨勢越來越強,但我仍然堅持認為,電影的歸電影,文學的歸文學,遊戲的歸遊戲。盲目的IP開發,只會給這三塊領域都帶來加速的死亡。


謝邀。


IP(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知識產權,這個詞在近幾年大紅大紫。IP的改編一般包括: 電影、電視劇、網劇三種。 IP有著固定的粉絲群體,有觀眾願意買單。相對原創劇本而言,風險比較低,收益率比較高。最近幾年,多部高票房電影由IP改編而來,多部現象級電視劇也是來源於IP改編。IP在影視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電影方面:天下霸唱的《鬼吹燈》改編成系列電影,一年內上映兩部,《尋龍訣》16.8億票房、《九層妖塔》賣了6.8億票房。青春系列片方面:辛夷塢的《致青春》改編為同名電影,作為趙薇的導演處女作,票房7.1億;九夜茴的《匆匆那年》收穫了5.8億票房;饒雪漫同名小說改編的《左耳》票房4.8億。開心麻花的話劇《夏洛特煩惱》改編成的電影14.4億,投資回報比爆棚。在中國前20大票房電影中,IP電影14部,佔比70%。


電視劇方面:《琅琊榜》口碑關注雙豐收,堪稱2015年最佳國產劇。同一班演員還出演了《偽裝者》(原著叫《諜戰上海灘》)。 《何以笙簫默》的電視劇版,質量比電影版稍微好一點。《步步驚心》開創了穿越劇熱潮,《甄嬛傳》掀起了宮斗戲收視潮。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網劇方面:《太子妃升職記》大紅大紫成為現象級網劇,《盜墓筆記》雖然吐槽者甚多,但此劇給愛奇藝帶來了不少VIP會員。


不少作品都很適合改編成影視,能夠給項目融到資,能夠吸引觀眾買票觀看,能夠有營銷的點。這四點,很多IP都符合,改編成功率也很高。


前幾天圍觀了前盛大文學CEO,現中匯影視創始人侯小強的發言。他講了盛大文學的故事:一個是有位作家寫了《搜索》,侯小強通過曹華益推薦給了陳凱歌導演,後來拍攝成了電影。還有一個故事是鬼吹燈,2010年侯小強通過朋友介紹,把鬼吹燈的電影版權,300萬賣給了萬達。


而侯小強自己做影視行業之後,強調超級IP概念。入手了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二次元的《長安幻夜》、《艷勢番》。以及網文經典作品《神遊》、《九功舞》、《孤城閉》等IP。


個人比較期待的是《嫌疑人X的獻身》的影視改編,很喜歡東野圭吾,期待這部電影能夠拍的好些。另外就是《神遊》的改編,幾年前追過徐公子勝治的這部網文,也曾挑燈看到深夜。


曾經親眼目睹過IP改編成電影的例子,那是幾年前的豆瓣。2009年的豆瓣有個直播帖,非常的火。起因是豆瓣網友大麗花和男朋友吵架鬧分手,於是跑到豆瓣小組裡面寫直播。記下每天的失戀日記。真實的情感總能打動人,身邊豆友的直播也十分能讓人產生代入感。N多人圍觀,很多豆友都追著看,成為當年豆瓣的一個熱門事件。後來,這個IP的電影改編權賣給了擅長愛情題材的滕華濤導演。

2011年,根據大麗花的豆瓣小組直播帖《小說或是指南》改編的電影《失戀33天》在11月11日這天上映。雖然是小成本電影,但票房爆棚,賣了3.2億,還開創了光棍節檔期這個概念。一幫豆友,自發買票去電影院支持。


2012年,鮑鯨鯨(大麗花)依靠《失戀33天》拿下來了金馬獎的最佳改編劇本獎,成了金馬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佳編劇。當時看的金馬獎的網路視頻直播,還很激動的在豆瓣和微博刷了屏。

豆瓣出了不少IP,多個直播帖都被買下了影視改編版本。海棠的《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被改編成網劇,宋小君的《一男三女合租記》改成了電視劇,你這個賤人的《與我十年長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被金牌監製陳國富買走了電影版權。


刷過微博,用過微信。 玩過B 站,上過鬥魚。 雖然豆瓣App難用的一比, 可驀然回首,還是豆瓣最好玩。 豆瓣虐你千百遍,你待豆瓣如初戀。豆瓣出了不少奇人,今年的金像獎影后春夏,之前就是豆瓣紅人。

很多人因為在豆瓣寫的直播帖IP改變了命運,現在也有朋友因為知乎寫的答案IP改編命運。某個知乎好友的答案,就被買下了版權,將要改編成電影。具體是誰,因為當事人沒有公布,就不在此說了。比較看好IP改編類影視作品的發展前景,希望各位知友也能創造出好的IP。


這是最好的時代,而你在見證神奇的誕生。


———————————————————
微信請訂閱:cmf2015 ,聊聊電影,寫寫故事,文藝有趣可兼得。


在互聯網時代下,由於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大互聯網霸主)關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搭建完畢,以前的「金字塔模式」已經逐漸被當下的「仙人球球面模式」替代,「去中心化」開始流行,在這個趨勢下,IP時代就要到來,即咱們的新的收入增長機會也將來臨。


上述有很多名詞,相信大家都不理解,現在大叔一個個的給大家解釋:


1)「金字塔模式」:無論是工業時代、後工業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前期,人們普遍相信這樣一種社會發展格局,即如果你不好好念書,就沒有好工作,以後一輩子就廢了……但是,當你上班後,遇到你以前成績不好的同學,發現他的工資不比你低的時候,你會怎麼想?氣氛、怨恨和妒忌?——這些都沒用,因為時代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2)「仙人球球面模式」:羅振宇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現在的社會格局將向著仙人球球面模式發生變化。即如果你在某些方面足夠優秀,你就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你的收入進行增長;


3)「去中心化」:在互聯網時代以前,由於信息的匱乏及人們獲取信息渠道的短缺,人們更會選擇圍繞一個中心去交流。可現在不同了,一部電影、電視劇、武俠小說、網路遊戲(比如《魔獸世界》)都會有自己的一大群粉絲,而且這些粉絲現在還可以利用社交工具進行實時討論、交流和互動。更有甚者,在一個龐大的中國500強公司,一群拿著iPhone手機的小夥伴們,說不定還會和一群拿著小米手機的小夥伴們「掐架」,一群同樣熱衷《甄嬛傳》的姐妹們會自行組成一個Team,同樣的,一個名人、一部名作也會形成這樣的效應。

————————下面是重點——————

4)「IP」:這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會對增長大家的收入有關,請大家重點Get!

在當下,還沒有人具體能給IP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是卻有衡量標準,即它能否憑自身的吸引力 ,掙脫單一平台的束縛 ,在多個平台上獲得流量 ,進行分發,它的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類型(大叔以下將分別討論)


1)一種新的知識產權;

兩種說法:

1.無論在哪個行業,只要你對某一項目、點子有新的想法和理論,你可以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從而獲得財務增長;

2.你對舊知識的新解讀,從而形成你的新知識群,從而被一群你自己的粉絲認可,從而擁有新的財務增長入口;


2)網路小說、電影和電視劇里載體;

名著(電影、電視劇)里的人物:楊過、小龍女等人延伸出來的遊戲、電視劇等(前提是你得成為作家才行,現在國產電視劇的編劇一集可以收入80萬,而且還是有很大缺口,你不試試,你怎麼知道自己不行?)


3)現實里某一品牌大牛:喬布斯、馬雲、BAT等;

這個好理解吧,現在是全民創業時代,只要你肯努力,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業明星。不過,現在對創業明星的新解讀是——有情懷、值得信任和陪伴。So,你可以么?——別一下就決絕,去試試!


4)你自己(如果你在某方面特別牛)

去找到你自己某方面特別牛的一面,說不定你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粉絲,比如你音樂做的好、唱歌唱得好、跳舞跳得好、畫畫棒……(前提是你得有你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還是沒人買單),「集百家之所長」這個點子不錯,去試試!當你有1000個鐵粉絲的時候,你完全可以不上班,就能養活自己了。


5)交易入口;

這個要解釋下,假設你在某方面特別牛,可以憑藉你的這一點去市場上交換,從而獲得更大的財富


6)稀缺性;比如大家買iPhone6S只買玫瑰金色;屌絲也可以買的起,且有尊嚴的小米手機;


……


昨天下午,大叔陪媽媽一起去附近的電影院看當日新上映的電影——《神探夏洛特》,看完後,大叔看到了真正的IP,下面,大叔就給各位小夥伴們分析分析。


如果說,光是電影劇情扣人心懸、演員演技Nice和導演很棒,這也就算了,關鍵的一點是,神探夏洛克的形象已經逐步像IP一樣呈現。無論是各個版本的電視劇、網路劇,還是今日新上映的電影(美國的上映時間是聖誕節檔,足可見這部電影的重要),裡面把夏洛克和他的搭檔華生活生生的帶到了我們眼前。


雖然,這部新上映的電影是改編版,可是,這並不影響神探夏洛克和華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種形象自從原著開始,到以前的電視劇、到現在的網路劇、電影(各個版本+花絮),再到看完電影后的電影衍伸品(紀念品等)……各位小夥伴們,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IP生態圈。


在這個IP生態圈裡有很多職位,只要你在這個生態圈裡,做任何一個職位,你都能更好的發展自己。無論你從事劇本相關的工作、拍電視劇和電影相關的工作、還是做微信公眾平台的運營、內容策劃等工作、還是關於電影衍伸品的相關工作,你都可以更好的成長,這關鍵看你能不能儘快找到自己的定位了。


以上只是電影電視業的IP,還有很多行業的IP,如果大家需要相應信息,請給大叔發郵件或者在群里留言,大叔看到後會統一回復。


大家看看,上述這些類別的工作你是不是都見過,無論是人事、財務、行政、市場、公關、微信公眾平台的運營、攝影攝像、剪片子、合成後期、玩音樂還是其他——現在開始,趕緊去找你的最長板!Now,GO Ahead!


2016是全民創業的第二年,也是屌絲逆襲的第一年,如果你從現在起,找到你的最長板,堅持三年,那2019年你肯定有戲,不然,你將錯過這輪機會,這是最好的平民逆襲的5年,各位小夥伴們,加油!


更多精彩,請見微信公眾號:uncleandyou


從小時代,致青春,到後來的梔子花開,何以,現在的安東尼什麼什麼的……

一開始票房還可以,當年趙薇的致青春也還算有口碑,ps我唯一肯定這部電影,是因為至少趙薇是北電導演畢業,不像有些電影,隨便拉個誰就去當導演,結果拍出來什麼樣,也有目共睹。

現在呢,基本上這些IP電影除了剛上映一堆明星發博支持,全國各地跑宣傳。上映後一周基本就沒有一點聲響了。

為啥?因為沒有口碑,電影拍的太差,後續發力不足。

當然這個拍的太差有好幾個原因。

首先,很多IP雖然都算是比較有名的小說,本身有一部分讀者群,片方肯花大價錢購買,就是因為看重這一點,再挑兩個人氣演員,就這樣IP電影和粉絲電影融為一體,他們眼裡就看準了會掙錢。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IP適不適合拍電影,我認為很多是不適合的。小說和電影本身載體不同,表現形式就千差萬別,很多小說看似有人氣,其實根本沒有本質的東西支撐,需有其表而已。

再來就是,現在的片方眼裡只有錢,怎麼掙更多的錢,花更少的錢。也就是說,他們花錢請了人氣偶像,買了大IP,再製作上的成本就會大打折扣,一部好電影,沒有精良的製作,會得到認同和支持???真當觀眾都是傻子。

前段時間我看過何以,這兩天我看過安東尼。講真,我真想問問,編劇的水平在在哪兒??何以,沒看過書的人看得雲里霧裡,看過書的人全場尷尬症,根本就是把書里的經典台詞挨個往上套,連基本邏輯都沒有。安東尼,我看了半個多小時都不知道它到底要幹嘛!!邊看還要百度一下劇情簡介!!對比一下,同期上檔的少女時代,我簡直不願說這就是我們大陸拍出來的電影。電影院打掃衛生的老大爺都知道哪個好好么?!

一部電影,編劇,導演,攝像,後期,等等等等職能環環相扣,根本不能打折扣,一旦你放低標準,在影院的時候,這些瑕疵就會像被放在顯微鏡下被不斷放大!

說真的,最近又有好幾個演員神馬的宣布去拍電影,作為一個愛看電影的人,我都麻木了。全都是為了圈錢,根本不顧觀眾的感受,也不顧中國電影的發展,他們真的是在拖內地電影的後腿!!!不僅拉低行業標準,更拉低了觀眾的審美!

本來那些什麼IP就都是些耳熟能詳的小說,先不管好壞,基本故事好多人都知道了,你改編的時候還不用點心,照葫蘆畫瓢,隨便拍拍,劇情也不走心,就按書里來,大家的好奇心也不是永遠滿格的好嗎!!與其看這種從開頭猜到結尾都能一猜就中的故事,還不如回去隨便刷個肥皂劇,誰特意跑電影院去費錢費時間啊!!

個人認為,可以說,IP電影的前景已經漸漸明朗了,觀眾也不是沒腦子,看得多了,不會一而再再而三買賬的,也就這幾年,漸漸就會被市場淘汰掉。

最後,我想說的是,最近上映的少女時代被稱作第二版那些年,雖然老套但卻口碑爆棚。觀眾看完都說,台灣的青春電影走的都是溫情路線,內地青春片走的都是墮胎路線,這話,我真的感覺好羞恥。

希望那些電影工作者也有點羞恥心,別一腦子都是錢!自己把自己的行業毀了!


這一輪IP潮流是「小說和網文黃金十年」以及本輪互聯網高潮帶來的必然產物。

IP改編並不是什麼稀奇玩意兒,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著幾乎都有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金瓶梅》(大誤)都有改編出來的影視作品,而《西遊記》更是改編的五花八門。

確定了IP改編不是個新鮮玩意兒之後,我們回到這個名詞本身。為什麼說是必然產物?

首先是過去十年網路文學的黃金髮展,雖然有充斥了糟粕,但是也有相當多優秀的小說出現,例如《盜墓筆記》《鬼吹燈》等,而網路文學發展伴隨著互聯網由門戶向社交的轉型,帶來的是相比於傳統小說,網路小說讀者的高黏合度,也就是所謂的粉絲。現在對於IP的重視,往往看重的是這些忠實而龐大的讀者群體,這些群體往往也願意為自己喜愛的小說買單。

其次是這一輪的互聯網高潮。是高潮還是泡沫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行業內的投資者之前賺的缽滿盆盈,然而在大環境下,資本難以找到出路。口紅效應告訴我們,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投入文化產業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於是乎大量的熱錢湧入文化行業。

國內文化行業相對不開放,管理把控相當嚴格,政府力量佔據了主流的文化力量,熟悉了互聯網相對寬鬆的環境,對此往往會水土不服。這時候,走電視電影銀幕外的路,是一個相對輕鬆的選擇,而且由於政府管理部門的扯皮,廣電對於互聯網傳媒的管控實際上是有心無力的,可以看到近年來大熱的網劇,實際上在廣電系統里大都是不合格,要重新剪的。

「內容為王服務至上」,在熱錢居多,不熟悉影視劇製作和娛樂圈行情互聯網投資者這裡,投資IP成為一個風險最小的選擇。優質的IP本身就是優質的內容,而IP後的粉絲群體,是夢寐以求的原始用戶。也就是說,一個好的IP,請來當紅的演員,哪怕拍成《盜墓筆記》,也可以賺的缽滿盆盈。而接下來《鬼吹燈系列》《九州系列》陸續改編,可以預見的為這股熱流添火加柴。隨著優質IP逐漸被瓜分,以及廣電的手不斷深入,IP熱潮將逐漸趨於緩和,但是絕對不會就此風平浪靜。

IP熱帶來了許多積極意義,一是互聯網對傳統文化傳媒的衝擊,二則是喚醒了相當的版權意識。要知道過去網路小說大部分讀者看的都是盜版。

是時候,把這些長出來的韭菜割掉了。


國內好編劇稀缺唄...
電視劇市場沒有太多涉足,但我知道在歐美和日韓,有非長專業和成熟的編劇團隊每天苦思冥想創作好的劇作,尤其是韓國,上過幾次韓國老師的培訓課,在韓國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劇作模式用來套(就像最早的好萊塢英雄模式電影一樣)他們嚴格規定了如何刻畫人物,如何反轉劇情等等.他們的要求嚴格到甚至每一集時長都是有要求的.他們在好多年前就開始有周播劇的形式,而中國才是近幾年才有這個概念,(要知道周播對影視劇內容和情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國內還差遠了.
當然歐美的產業鏈更加健全,無論是IP影視劇還是原創的影視劇兩者都有蓬勃發展的趨勢.而歐美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一部電視劇先拍前兩集去審,通過了也只簽約一季,內容不好收視率表現一般很容易被砍掉,這也同時刺激著編劇行業,使他們不得不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劇作.
國內之所以現在IP影視劇泛濫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沒有好的編劇,創作不出好的劇本,投資商為了降低風險直接拿熱門小說甚至網路小說來改編成劇本,大大節省了前期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收視保障.就想現在大家更願意購買國外電視節目模式一樣.


閑來無事有一陣兒就仔細的整理了下如今紅紅火火的湖南衛視專門播放魔幻古裝大劇的鑽石周播劇場去年的播出情況。從年初的《神鵰俠侶》,年中掀起收視狂潮的《花千骨》到年尾的《秦時明月》,哪一部不是IP改編的?

再來看電影,《煎餅俠》《大聖歸來》《萬物生長》《梔子花開》哪一個不是IP改編?分別是網劇IP,名著IP,小說IP,還有歌名兒IP。

IP的本意應該是知識產權的意思,在影視劇行業內差不多指的就是有一定觀眾基礎,為人所熟知的,適合改編成視聽語言的東西,比如小說、歌曲等。

高曉松把自己的兩首廣為人知的歌曲都拍成了電影,他知道那句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是高曉松他媽說的)有很多文藝青年喜歡,所以他乾脆找來許巍,把這句話唱成了一首歌。接下來,我想說請耐心等待高老師做的下一部電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畢竟IP作品的優勢就是自帶粉絲,這個實在太重要了。觀眾總歸是喜歡選擇自己更熟悉一點的東西。前景如何我不知道,因為整個行業都在瘋了一樣搶稍微有點知名度的作品。我要努力寫小說去了,爭取早日發家致富。


誠惶誠恐地謝邀……

不管在國內,「IP」如何被定義,以及定義如何地跑偏……它的重要性是毫無疑問的。


2014年起,以 BAT 為首的三巨頭都在瘋狂投入資本收購 IP。回顧 2015 年,不難發現基本大爆的電視劇(如《琅琊榜》、《偽裝者》、《羋月傳》等)都源於網路小說的IP改編。網劇《盜墓筆記》、《太子妃升職記》也因其固有讀者群而引流來很大一部分點擊。IP 變現在整個大產業中早就是被默認的常規操作,但近段時間變成「熱潮」,不僅因為產業發展到了一定階躍,也因為整個社會群體對影視作品的需求量加大、甚至加倍了。


有肯定比沒有好。沒有,我的天啊,從頭開始,想想就心累。


所以我們來談談影視行業擁有 IP 的好處。


1.有效降低其投資風險

收購IP是電影行業的傳統了,這是老生常談。只是近幾年電影市場火爆,真的給了行業許多商機。華誼兄弟電影宣傳總監也在微博表示,好電影需要好題材,好題材下手就得快。」


在IP的概念沒有大爆的時候,國外就已經有許多作品強勢體現了IP的號召力,如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漫威 DC 等美漫改編電影等。以前的購買IP,有點像是在賭博,一旦賭到適合市場大眾 IP 就有很大幾率實現盈利。而現在的 IP 開發比以前成熟多得多,專業的編劇團隊,策劃製作等能夠把握住熱門 IP,盈利的幾率大大提高。並且優質的 IP 在開發前就擁有「空白劇本」所沒有的很多資源,比如忠誠的粉絲群,完整的故事架構等等。因此收購熱門 IP 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區別於撰寫劇本後完成的影視作品,IP 改編作品在拍攝完成之前就已經積攢了一定人氣。製片方對於觀眾的考慮,就從如何積累口碑變成如何在原有粉絲的基礎上開拓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IP 相當於企業的前期積累,有點像賭博的感覺,一旦賭到適合市場大眾的 IP 就能實現盈利。就如同15年雖然大熱但口碑撲街的網劇版《盜墓筆記》,不需要精良的製作,單靠書粉的力量,加上演員粉的加持,就出色了完成了視頻網站的 KPI。


再舉一個反例。知乎動畫領域大神馬小褂哥哥在「如何評價《小門神》」的那個問題下這樣講過,《小門神》和《功夫熊貓》同樣都是自主開發的電影項目,但《功夫熊貓》系列在正式開始製作之前,已經通過短片等形式試水了市場。電影《小門神》,則直接以成片形式上院線……雖然畫質在國內市場算好到驚人,但不管怎麼宣傳,大家首先想的都是「小門神」是什麼鬼。


朋友們,這就是投資風險啊。


開發一個新項目,不如搶佔 IP。因此,在國內的IP逐利中,網路小說的 IP 搶購是比較重要的一環。華誼、光線等傳統影業開始投身互聯網娛樂中,BAT 也在向影視、文學方面擴張。這些新興的影視行業在大量的 IP 淘金中,手中已經積攢了一定的籌碼,例如阿里影業的《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體》等。


拍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有沒有人看,卻是項目是否取得商業成功的關鍵。


2.

火熱IP的是文化產業的核心

為什麼火熱 IP 會如此受到青睞?我認為原因主要在於,文學作品的成功已經為影視作品的改編奠定了精彩的故事構架。根據網路上的統計數據,在中國,已經簽約的作者人數達到上萬人。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中,故事能夠脫穎而出,就證明了它改編的價值。就是傳說中「經過人民群眾檢驗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公司外,現階段也有文學網站高管開始重視 IP 市場,甚至可能比傳統的影視巨頭、資本充裕的互聯網企業更早發現了 IP 的意義,只是在等待機會。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創辦了中匯影視,帶著若干獨家版權支撐起中匯的根基,充分發揮了從網路文學轉型影視行業,在版權上的先天優勢。中匯將改編於經典穿越小說的電視劇《尋找前世之旅》視為 IP 市場戰略布局的重頭戲,據說在今年將投入拍攝。「以 IP 為核心競爭力」是中匯影業這類影視公司在商業模式上的根本。

隨著內容公司的競爭延伸到IP全產業鏈中,電視劇製作公司的利潤已經不能像過去一樣簡單的用每年電視劇產能*單部劇的版權收入,更應當看到的是當電視劇播放後形成的流量,及其後續帶來的電影、遊戲、授權商品、樂園、付費觀看等收入。除了《尋找前世之旅》外,還能看見《回到明朝當王爺》、《沉香如屑》、《天王》等眾多高口碑、高點擊率的網路小說。基於文學網站的運作經驗,中匯在收購網文 IP 的基礎上,再結合該公司的其他收購 IP,如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安妮寶貝的《春宴》、《蓮花》等,不難窺見它在 IP 市場競爭中的野心。


作為「安妮寶貝時代」的前文藝女青年,我個人還是十分期待《蓮花》被拍成文藝電影登陸院線的。我肯定會去看,原因可能錯綜複雜,但結局是一定的,即有影響力的 IP 就有基礎觀眾群和成功的可能。

3.變現能力巨大

不要輕視優質文學作品受到的關注度,在改編成影視作品前,許多作品的討論熱度就已經高,形成穩固的粉絲文化圈,並通過文學網站簽約收益、出版定製、販賣周邊商品等方式賺取利潤。


IP 的變現,可以通過改編,調整適合市場的方向,推出的產品落實到粉絲身上。作為創造起點中文網版權販賣歷史最高價的《全職高手》,就賣的一手好手辦。文學創作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和隨意性,
高度重視讀者反應和閱讀帶來的享受。IP 的成功其實是在作者的創作和粉絲的消費中得到實現的,傳播得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大。成功的網文 IP 可以被開發成圖書、電影、電視劇、網劇、遊戲等產品,這樣全媒體的開發可以最大限度的為作者帶來利潤。一旦 IP 的改編獲得了深入人心,就能為進一步的利用創造契機。IP 在遊戲領域也初顯效果,例如東方玄幻主題的網台聯動劇《花千骨》等 IP 在電視劇播出後趁熱度推出同名手游,3個月的時間裡斬獲了5億的利潤,走通了一條影視IP驅動遊戲之路,通過另一種手段增加 IP 的利用價值。

在已經成名的 IP 改編作品中,《盜墓筆記》開啟了付費觀看的模式,全網點擊量達到了24億次;《蜀山戰紀》繼續創新了會員付費模式,全部跟完需要購買半年的會員,截止目前第事季的點擊量也達到了1.1億次,由於付費會員的貢獻達到免費會員的20倍(全年會員價格360元/年),付費模式開啟後將會給視頻網站提供大的盈利空間。

4.好 IP 需要好製作才有好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好的 IP 不等於好作品。IP 是提供了一個好故事,但是如何把故事講好也需要投入心血。參照去年拍出來連親媽粉都不認識的《九層妖塔》,雖然影片後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飽受詬病,但是對於沒有偏離原小說《鬼吹燈》主線劇情的前20分鐘里,觀眾還是不會吝嗇給與陸川肯定的。


但是優秀 IP 畢竟已經提供經過市場檢驗的的優秀故事架構,改編中如果不是盜墓護寶這樣的原則性問題,最好不要破壞原有故事構架,而是在劇情節奏、角色形象上做功夫。舉個例子,如果「哈利波特的電影執意照著原著拍,放棄屈臣氏小姐,選個不注重修飾、兔牙、一臉雀斑、頭髮亂糟糟的女主角做赫敏,你還願意看她和哈利波特大冒險么?這是 IP 改編為了迎合市場口味的讓步。IP的改編,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原有粉絲滿意,而是利用原著粉絲的口碑效應發展新的擁簇,從而增強 IP 的影響力。


在國內,IP開發類影視劇同時也影響了整個行業鏈條。且不說我老公楊洋和《盜墓》網劇的結合,我老大鹿晗與《盜墓》電影的結合,為影視劇形成了雙重吸粉效應。耽美劇《逆襲》和《上癮》,以完全草台班子的搭建方式,初期僅靠某童星社交軟體的一點兒投資,就打造了堪比主流明星地位的網路四少王青、馮建宇、黃景瑜、許魏洲,其粉絲瘋狂程度絕不亞於當下任何一個小鮮肉。我常講幾個例子,孫儷花了十年上了時尚五刊之一的封面,某花旦因得罪了主編,再紅也只能上副刊。再看《上癮》的兩個主演黃景瑜、許魏洲,劇尚未播完,就已經紅上了大刊內頁。


IP 造星,星造 IP,借力打力,才是 IP 火熱的根本原因。


綜上,基於 IP 的內容消費,更加能滿足觀眾對精品內容的需求。互聯網時代,觀眾審美傾向的不斷提高。粗製濫造、劇情白痴、製作不夠精美的娛樂內容逐漸受到擯棄,在電影、電視劇、國產動漫等方面均有體現。IP 改編影視作品的盛行為觀眾提供了全新的觀影體驗。國內 IP 發展時間並不長,但 IP 的火爆有目共睹,期待更多的平台通過自身的平台優勢和資源優勢,開發出更多的優秀 IP,為我們提供精良的影視作品。


基於國內影視的綜合實力,我退而求其次。實在沒辦法提供優質作品,提供一些美少年小鮮肉過過眼癮,也是好的。


真正所謂的「IP」是什麼呢?
漫威在籌拍鋼鐵俠的時候沒有錢,找美林貸款5.25個億,抵押物是美國隊長,尼克弗瑞等四個漫畫角色。
旁友,這才叫IP。
______琉白evenstar


本質是資本遊戲。換句話說,雖然是以內容和品牌為旗號,但其實卻是:離「資本」太近,離「內容」很遠。


答案大多是針對IP價值的思考。作為一個喜歡看電視電影的普通觀眾,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我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慶幸的是它們在我讀的時候沒有被改編。曾經杉杉來了大火,我沒看劇直接看的小說。看完後,我覺得,太難改了。
我是一個十分喜歡看電視的人。目前中國的電視電影,我認為十分「極端化」,極端地展現「幼稚」的愛恨情仇,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愛情沒有過程,大家喜聞樂見的歡喜冤家不是腦殘地罵架就能體現出來的。而這一點,小說不一樣,比如《最美的時光》,女主和男二,因為青春的一次鼓勵,堅持那麼多年的愛情。在書里,女主帶給讀者對於這段愛情的感悟和內心的鼓舞,是直接且可以通過華美優雅或戲謔的言語同步表達地。也就是讀者具了「同理心」。而電視就處理的很難了,女主的堅持通過表顯的念台詞的方法表達,實在尷尬,和男二的互動也是看上去傻傻的。可能是演員表達沒到位,但追主要的是改編方式太差勁了。
電視里的愛情,要通過兩人的互動,慢慢地磨合,非一蹴而就,非小三小四插一腳就會變好的。所以需要很多故事橋段,而IP改編,限制了很多故事橋段的開展。IP小說確實有很多好的故事橋段,但相對40多集的劇情,還是太少了,所以編劇只能在「狗血」上加辣。
總而言之,IP改編沒問題。根本問題是改編形式,不能照搬原著情節。對於大多小說改編,我認為,該刪就刪,該加就加,想改就改,先試錯,然後日漸成熟。


請參考QQ閱讀《中文原創IP潛力評估報告》,以下:

娛樂多元化的當下,文化產業的「泛娛樂」開發成為重點。

事實上,中國的IP熱已經持續了兩年,仍有升溫的趨勢。在這個現象背後,是IP的低投入,高回報,以及多元開發所帶來的長尾收益。而以「粉絲經濟」為核心的中國IP開發模式,究竟能達到什麼樣的規模和高度,是否具備持續的高增長性,是我們想解答的問題。

全球視野中,IP模式已有成功的案例,娛樂巨頭迪斯尼,以及新晉的,轉型成功的原生IP庫漫威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把目光轉向中國,通過復盤擁有海量原生IP的閱文集團的成長數據,能找出中文原創IP的成長途徑。

影視劇是IP風向標

作為文化產業的後端,影視劇市場一向是IP熱度的風向標。2016年,不管大銀幕還是小屏幕,都是IP改編的天下。網路文學以作品庫更新快,用戶基數龐大,粉絲黏性強,以及改編衍生空間大成為不可忽視的IP源頭。從2015年的現象級作品均來自網路文學,到2016年網改影視劇井噴式的出現,再次驗證了網路文學改編的潛力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

IP劇收視率:平台+網播均稱王

2016年,領跑上半年影視行業的熱門劇均為網路文學IP改編作品,上半年奪得收視冠軍的IP作品《親愛的翻譯官》來自閱文集團,收視率破2,市場份額為6.19%,網播量超過90億。收視率、市場佔有率、點擊量、品牌美譽度上,網路文學IP已遙遙領先,這和網路文學用戶群體龐大,滲透率強不無關係。截至2016年10月, 位居收視率與市場份額TOP10之列的網路文學IP改編劇來自閱文集團。

IP劇攻佔暑期檔

下半年伊始,作為兵家之爭的暑期檔,更能體現IP的熱度,在2016年Q3上線的24部電視劇中,由IP改編的電視劇佔到近半數,各大衛視主打劇至少有一部是IP改編,「IP+顏值」攻佔電視劇。

網路文學是最佳的IP源頭

作為IP源頭,網路文學的優勢在於:故事結構完整,易於改編;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連載期間累積口碑,奠定流行的基礎;類型豐富,選擇多樣化,目前都市、歷史、仙俠、言情都是熱門題材。

文學IP改編方向多樣受熱捧

網路文學以改編空間大,適應性良好,優質付費群體龐大成為IP運作的優質內容源。閱文集團以IP為重心,切入出版、影視、遊戲、動漫、周邊等產業鏈中下游,不同類型改編作品均有耀眼成績。

進擊的二次元,閱文的動漫版圖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二次元市場的興起,網路文學優質用戶與二次元用戶的高度重疊,動漫有效助推IP品牌增容,使二次元成為網文IP下一個布局重點。2016年,閱文將推出7部動畫改編作品,細分粉絲群體,兼顧男性向、女性向作品,成為出品動畫最多網路文學平台。

閱文集團IP憑什麼有價值?

通常,當市場處於爆發期,會是產品井噴的時間點。作為文化產品的源頭,IP的火爆帶來一個問題:如何判斷IP是否優質,以及其變現的前景?

閱文認為有三個衡量標準:作品流量+付費率+粉絲結構

全網80%以上的熱門小說來自閱文集團

閱文集團是最主要網路文學平台,也是網路文學IP改編最大的源頭活水,擁有《步步驚心》《致青春》《盜墓筆記》《鬼吹燈》《凡人修仙傳》等經典IP。

優質IP「流量也為王」

多數讀者會選擇榜單上的作品,對上下游廠商而言,點擊率是衡量IP標準的基礎。閱文集團自2015年推出原創文學風雲榜,排行榜的TOP作品均有亮眼表現。

粉絲付費率,IP商業化的第一步

付費粉絲是IP改編的基礎,閱文集團觸達6億粉絲,僅電子閱讀人群付費率高達20%,平均付費價格為80元。

據調查,有9成讀者願意為網文周邊付費,付費群體中,90後佔優勢,其特點有,與二次元用戶重疊,對改編漫畫的付費意願高;喜好大動作、大特效場面的電影;電視劇改編題材方面,以總裁/豪門,都市/偶像、宮廷/古裝為主。

IP改編消費:女性用戶更積極

正版付費人群中,16到22歲人群佔比33.41%,意味在年輕的95-00後用戶群體中,網路文學的滲透率更高。在付費閱讀中,女性讀者比男性讀者更積極,以54.15%的比率領先。

泛娛樂IP的篩選流程

優質IP的脫穎而出,離不開內容與內容的PK,平台與用戶的篩選。

IP生態共營2.0

由閱文集團開啟的IP共營2.0模式,摒棄1.0時代單向的開發流程,進入以IP為核心,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的共營生態鏈。

生態共營經典案例——《擇天記》

第一個生態共營、全產業鏈開發的超級IP

生態運營:閱文集團在作品連載前開始制定IP整體運作計劃,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為新書展開營銷。前期開始介入小說周邊的製作,並投資製作動畫改編,使作品上線之初形成明星IP效應和粉絲共鳴。引入的遊戲廠商順勢發布改編的遊戲作品,有效放大關注度。再隨著影視廠商的介入,《擇天記》IP的鏈條形成讀者——玩家——觀眾的多向循環。

生態共營經典案例——《全職高手》

二次元第一大IP,契合粉絲特質

生態運營:閱文集團早期先鋪設了全職高手IP 的周邊產品,銷售流水累計破千萬。

改編動畫預熱活動角色投票自2016年3月1日開啟,引起粉絲圈關注及熱議。

騰訊視頻及閱文集團設置了影視-動畫聯動的推廣模式,預備了超過7波線上/線下活動為明年播出的影視、動畫做預熱。

結語

以一個IP打通文學、影視、遊戲、音樂等泛娛樂產業鏈,充分挖掘IP的價值,這不僅停留在紙面上。數字閱讀行業對IP精細化運營和二次孵化升級能力的加速,讓「大IP」的出現成為必然。

閱文集團所推行的「IP共營合伙人」制度,目前來說,是跨界IP開發的最優解——把所有人都納入一個共同的目標中,做好IP開發這件事。


作者:Elvis Kou(作者還是我,在另一個問題中對此有過回答。)
鏈接:如何看待2016年影視IP影劇聯動、IP速度開發加快的現象? - Elvis Kou 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導讀:IP現象火爆的原因在於「人性在面對更多選擇之後的恐慌」在面對無數種選擇時,我們往往無從選擇。於是便選擇了其他人的選擇。造就了一個有一個的超級IP。

在泛娛樂投資中,IP一詞已經成為一個全民討論的熱點話題。但凡遇到影視和遊戲的投資,所有的投資經理張口閉口就會問到IP,而企業方也會極為配合地去鼓吹自己手裡所囤積的IP或者正在進行的項目掛著某個IP,而這個IP將會給自己的項目帶來多大的流量,多大的價值云云。彷彿一個IP就能將各方看客迷得七昏八倒,鬼迷心竅,心甘情願地講口袋中的錢放到項目方的手裡,眼睛閃閃發光,似乎看到了資金如滾雪球般地旋轉壯大的景象。

於是乎,大家在無數雪球滾動的夢境中期待著,雀躍著,並在15年的某個時間拋出了「IP元年」的概念,期待著有更多的看客去滾動更大的雪球。

對於這個觀點,有很多的擁簇者,也有一些並不看好。在此,我對這個觀點暫時不置肯否,僅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IP火爆現象的本質原因。

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會想這個問題如此簡單,已經被無數人在無數文章中分析過了,就是流量唄,而這個流量基礎就能以一定的比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從而實現收入。對於這個觀點我並不否認,但這僅僅是其現象,並不是其本質。而我所認為的所有商業模式的本質都應該去思考人性,去分析消費者的心理。這也是以人為主導的世界區別於其他動物世界的核心所在。

所以我認為IP現象火爆的原因在於「人性在面對更多選擇之後的恐慌」。互聯網的迅速興起,造就了一大批的視頻和文學小說平台的蓬勃發展,使得人們在內容上多了無數的選擇。所以看似不同的人可以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不同主題的內容,但事實上人們選擇的更少了,在面對眾多自由的選擇中,我們心裡出現莫名的恐慌,傾向於隨大流,傾向於去關注大家都在關注的內容。

這一點在1941年艾瑞克·弗洛姆在其編著的心理學作品《逃避自由》中有詳細的闡述,他提出,我們在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的同時,會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焦慮和不安,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逃避這種自由。在面對無數種選擇時,我們往往無從選擇。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明明是完全自由的,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仍然受著所謂的「常識、專家意見、廣告」這些因素的制約。一個人真正的自由就是完全不受約束地自我表達和自主地開展行動,並且要對個人真實的情感進行真實的反應。

所以,IP現象的出現就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當我們面臨的選擇太多時,我們大多數人就逃避了選擇,或者說簡化了選擇,最終選擇了別人的選擇,造成了聚群現象越發的突出。於是便造就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超級IP。所以,IP被資本市場熱炒是可以追根溯源的,從本質出發,很多事情就是可以理解了的。從而投資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那麼我們萬思資本怎麼看待當下的IP熱潮呢?怎麼在文娛產業的投資中對IP進行布局和投資呢?

當然,我們不會盲目的去市場上掃IP,不會像很多囤積IP的企業或者機構那樣去賭概率。我們當然還是會從本質出發去分析,該出手的時候絕不會含糊,立刀見血,刀下絕不留人。

從邏輯上分析,文學或者遊戲IP應用於影視方面的效果,會比文學或影視IP應用於遊戲的效果好。雖然都是內容IP,但是由於付費機制的不同,達到的效果也大相徑庭。簡單說,就是看電影是一次性收費,不管看後覺得精彩還是無聊,電影票肯定都是貢獻了票房收入。而國內大多數遊戲是下載免費的,通過遊戲道具或者其他展示效果一步步引導付費,想要獲得巨額的利潤的前提在於留住玩家,玩家覺得遊戲本身品質突出,玩法和表現足夠吸引人才會選擇付費。所以IP對於遊戲帶來的量的價值有限,更加看重遊戲本身的品質。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由遊戲改編的電影《魔獸》製作的很一般,和玩家的心理預期有差距,但是仍然在國內大賣。而《琅琊榜》作為現象級影視作品,按此改編的同名遊戲卻虧得一塌糊塗。究其原因還是遊戲本身的質量很差。對於那種本身就已經罵名滿天飛的電影作品,縱然院線票房巨大,但這類IP是沒有價值的,這個量並不能實現轉化。所以對於投資IP這件事情一定要謹慎,要看看自己的實力能否支撐IP所能帶來的量,並將IP的價值繼續升華。

所以對於內容IP的投資比較考驗投資者的專業分析能力,以及背後的資源整合能力。我們認為IP投資還有另外一個目前看來比較合理的方向,那就是投資一線明星,因為聚合現象的存在,使得一線明星會越來越有名,身價會越來越高。大的影視公司都會想方設法留住非常吸粉的明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影視公司都會出現明星股東的身影,從而實現與當紅明星的利益綁定。因為明星本身就是IP,相比於內容IP,人們對於明星的容錯度更高。那麼怎麼投資明星呢?如果你有渠道有資源的話,出錢合作個工作室或者某個經紀公司,利用明星的資源隨便做點業務,等著上市公司溢價收購吧,這樣你就可以跟著喝點湯了。

且看王寶強離婚案能為其新片《大鬧天竺》帶來多大的票房,目前看來會是非常樂觀的。另外,即使王寶強另起爐灶新成立公司,我們也相信收益於王寶強本身作為IP的價值,也將能很快東山再起。

總之,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會對現象有更加客觀和深刻的理解,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做投資決策。


作者:寇冠, 萬思資本執行合伙人,上述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除非能拍出小說里的原話場面
跟小說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樣的場景或者人物,你跟我說你這是尊重原著?
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管拍的是否好,至少尊重原著是前提
盜墓拍的都是什麼鬼
我和室友準備到時候去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專門看和原著有什麼區別
楊洋和我的夜華哪裡一樣了??
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角色基本是在用人氣高的明星
1.明星本身有粉絲,這是一個收視率
2.還有一些原著粉去看,這裡又是一個收視率

要是每部改編拍的都像盜墓筆記的話
我絕對不會看!!!


因為電影市場這幾年太好了,找個大眾認可度高的IP,玩玩票,錢就到手了。
希望這麼好的電影市場千萬別被玩壞啊。


國內本來就不是以編劇為主,只有編劇火了才能寫自己的故事,而且能講好故事的編劇也缺啊。
而且很多以圈錢為主,一本火的IP粉絲數量非常可觀,光賺書粉的錢就很多,更不要說加上明星效應。


看到有人會提DC、漫威這樣的IP,就想說一下。


這類IP都是可持續發展的。DC、漫威的漫畫一直在出,因此他們的電影也可以一直出下去,現在兩家都開始搞電影宇宙,講互相連貫穿插的一個大故事。在此之前,美漫電影每一部之間都是獨立的,即使如此,重拍超人拍的也是新故事,為什麼?因為漫畫本身的劇情就夠豐富,能拍出不知道多少電影了。


對於這類IP,改編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這類IP的改編,就像DCEU和MCU一樣,有原著的海量劇情背景支撐,是可以一直拍下去的。只要拍得好,不僅漫畫粉買單,也會持續吸粉。

對於原著來說,新粉中也總會有人去打開漫畫書。就以我們來說好了,我們小時候通過電影認識了超人、蝙蝠俠、蜘蛛俠等,現在也是通過電影宇宙認識了復聯各位以及神奇女俠等,我在書店也看到了官方漢化版的美漫。所以這樣的IP改編對於原著一樣是一種宣傳。原著與改編作品是互惠互利的。


然而問題就是在於,我們需要區分IP。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量IP,除了可持續發展的,還有就是經典名著和流量作品兩類吧。重點說一下流量作品。

流量IP就是一時之間非常火的IP,包括但不限於《盜墓筆記》、《花千骨》等。這類IP正是IP改編中問題較大的一部分。這些都是快速投資,快速來錢的項目。這個IP人氣高?好,買這個。這些明星人氣高?好,用他們。然後電影/電視哐哐哐拍完,錢就嘩嘩嘩到手了。與DC、漫威這樣的IP改編項目不同,電影宇宙是長期的,流量IP改編是短期投資項目長期的IP投資考慮到的是IP本身的成長潛力,如何深挖IP的價值,讓每一個原本你不知道的超級英雄閃閃發光(想想你對復聯各位從完全不知道到看完電影的轉變吧)。而短期投資考慮的是IP的變現能力,並且也只需要考慮這個。這個項目本身其實沒什麼問題,但是由於市場的浮躁,導致項目的質量非常堪憂,幾乎是播一部雷一部吧?我都不忍心放改編作品和原著的豆瓣分數對比。

不過沒關係,錢都賺到手了。其實短期投資也可以去考慮發掘IP的價值。為什麼這個IP會火,它的什麼吸引了粉絲們?如果有這樣的思考,可能這些IP的得分會更高,不過這樣的快錢項目,並沒有人會在意。而且除了改編劇本本身,其他方面也會對項目結果造成影響,比如流量明星們尷尬的演技,甚至還有像女星A在某IP改編作品中的摳圖事件。


其實不管是長期項目還是短期項目,對觀眾來說,好看才是硬道理。所以DCEU被吐槽得比MCU多,《鬼吹燈》的改編裡面《尋龍訣》得到的好評就比《九層妖塔》多,《滾蛋吧,腫瘤君!》、《烈日灼心》就更不用說了。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IP改編要分為挖掘IP價值的長期項目與快速變現的短期項目分開討論,而對觀眾來說,項目成不成功只有好不好看這個評價標準。目前對IP改編的詬病主要原因在於市場的浮躁,導致作品的各方面質量都差強人意。


另外也有些人會認為,IP改編作品的大熱,是因為原創劇本的缺乏和編劇們的創意枯竭。我曾經也這麼想過,但後來想想,作為編劇,再好的劇本也得有人買才行啊。papi醬作為業內人士做出的這一支視頻看似搞笑,其實就是這樣的問題。

視頻封面papi醬的周一放送--張總教你寫劇本_搞笑_生活_bilibili_嗶哩嗶哩bilibili.com視頻

所以編劇不得不配合金主爸爸的要求,接IP改編的任務。其實改編並不是複述原著,也是體現編劇實力的。又要說回MCU了,每次看完電影我就會自己去百度一下,然後發現其實和漫畫劇情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包括一些設定都不同。可以看出編劇對於哪些需要簡化,哪些需要細化,哪些可以改變,哪些應該保留都有思考,最後的產出也還不錯。反例可能就是深夜食堂了吧……蓮文化差異都不考慮的一股腦照搬,最終得到了比XXX還低的優異成績。

當然我們不了解內情,就像上面所說,劇本的鍋不能全由編劇來背。


最後,我不是很同意言必稱IP的行為。如果小說、漫畫等改編影視作品都叫做IP改編,那麼改編又是什麼呢?非IP的改編又是什麼呢?我覺得只有在原著有足夠人氣的情況下才能叫做IP改編,《匆匆那年》、《致青春》、《歡樂頌》在播出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的原著,這種情況下,影視作品沒有依靠原著獲得影響基礎,與上面討論的長期和短期兩種情況都不同,還是不要什麼都叫做IP的好。


強答 不會不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 畢竟這已經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了 至於前景 當年瓊瑤奶奶火遍兩岸三地 金庸的小說捧紅一批演員 那個時候ip現象就已經存在了 ip熱應該還會持續下去 原著積攢了人氣 改編與原著的相符程度是天然的話題 再加上一些周邊的產品比如遊戲保持了ip現象的熱度 畢竟改編一部倚天屠龍記比寫一本要容易的多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導演抱怨港台影視受制於大陸而被掏空的看法?
想進入電影行業,做電影發行專員,請前輩們指教?
我不是電影人,有沒有可能糾集一批電影人並且完成一部可以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來?
什麼是麥高芬(MacGuffin)?是否每部電影中都有麥高芬?

TAG:知識產權 | 影視製作 | 影視作品 | 周邊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