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样自学易经?

易经的东西晦涩难懂,一直在学,停滞不前啊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代学习方式和多是象数义理混合的,而卜筮则流于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没开始学就糊涂了。从0开始的话,按照没有文言文基础,大概推荐一些基本的步骤和书籍以供参考。不可为要!

一、泛了解

易学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赘述。
因为易经现代的书籍也过于庞杂,入门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非常重要。窃以为如果有文言基础,大可直接从经传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荐东南大学注音版的《周易》(简体横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标注及简单注解,字比较大,缺点是好心的插图反而杂乱)。另外一个本子推荐中华书局诵读本《周易》(四海本、绿本都可,有音频可以索要),没有通假字和插图。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先按一本学,之后多读几个本子自己再判断。(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这两个本子一定要买一本,不然会有很多读音掌握不准(如屯zhun卦)。

如果没有文言基础,那市面上的入门本子也有很多。个人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张其成《易道主干》、张善文《周易入门》。这几个本子的特点是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词汇的认识,泛读就好。特别说明:之所以推荐南怀瑾的书,是因为其书并不完备,但点到即止,防止走偏门。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iOSApp《易经》(图标是线装书的设计标有“有声同步”字样),诵读可调整语速、有注释和简单的白话文翻译。

二、基础背诵

关于背书,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窃以为必须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渐进的背。
1、朱熹(争议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义》三种卦歌,分别是“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建议边画边背,否则会很吃力、下上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
2、序卦传(郭氏认为幼稚),窃以为序卦传包含的逻辑最必要掌握的;
3、说卦传前十章(金、吕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归类);

这些最好先背下来。其中朱熹的三种卦歌是必须要背的,是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会省很多劲。序卦也不难背,每天诵读7次,最多连续7天应该就可以背下来了,说卦传相对内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结合图去背,这些理解会更深。
背下来以上的内容之后,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个人,随便说一卦,你说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后是什么卦;
2、找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卦,你说出卦象是什么,并画出来;
3、自己画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窃以为先不着急去读经传注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读。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错卦(六爻阴阳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综卦(六爻倒过来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谓错综复杂,还有互卦等易例,如果这两个还糊涂,可以先放下,通读一遍经传之后学更容易理解。
还有7个最起码要掌握的卦爻基础:
1、三才;
2、动/静;
3、之/变卦(即动爻变后成卦);
4、消/息;
5、乘/承;
6、当位不当位;
7、得应不得应。
这些在读文言注解的时候易于理解。了解之后,像上一步一样,找一个人来随意说一卦,你来说出错卦和综卦是什么卦,以考核自己。

三、读经传法

现在外边爻卦多数用的是清朝王洪绪的《卜筮正宗》,当然也有《增删卜易》之类(市面上这两个本的通行本子是中医古籍出的,纸质和校对存疑,所以如果想从卜筮入手,最好要找一个老师,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一个好本子),这两本是卜筮入门的书,接近于白话文,但是很厚,需要背下来很多东西,个人不建议现阶段学。因为这都是宗于西汉京房的纳甲方法,而纳甲并不是唯一的卜卦方法。
个人建议一种比较快而且有趣的方法:每天自己卜一卦(三枚铜钱,没有的话硬币也可,百度一下六爻方法,暂且可不用纳甲等法装卦),卜到哪卦背哪卦,顺便一眼变卦、错卦、综卦都是哪卦,之间有什么连系。一天背不下来的话,就等背下来再卜下一卦。这样学算是象数理占无漏了。

四、推荐书籍

开篇说过,先放个宗派的问题,下边推荐的书,都是个人认为较好的本子,当然还有其他好的本子可选。个人建议选书要看出版社权威与否,注释、点校的人是否权威也要考量。

1、王亭之《周易象数例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佛学大师、紫薇大家晚年唯一的易注,条理清晰,可作工具书);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有注释)近代大家,越近代包容性越强;
3、杭辛斋《学易笔谈》岳麓书院(类似于《日知录》式的点滴记录,内容庞杂)。
另外再推荐一本作为工具书的本子:
胡渭《易图明辩》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 有很多有必要了解的图例,如不习惯这样的本子,可以买一本张其成的《易图探秘》广西科技出版社的;。

此外,有两个可以选择拓展基础的本子,一是江永《河洛精蕴》巴蜀书社(河图洛书也是历来有争议的,这个本子个人认为值得一看,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图例,自己选择);二是黄宗義《易学象数论外两种》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学易繁体文言是躲不过去的。

白话易注类(有注解的)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上下册(排版比较好,就是字太小,比较细致);
2、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排版好,原文繁体,今译部分可忽略,注解详尽);
3、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 (排版不好,有些新解个人保留意见,可参考)。
其他白话文的本子还有很多,
刘大钧老师很多书、张其成《全解周易》、
傅佩荣也有《乐天知命》等等很多本子,还有已经不再版的马恒君《周易正宗》(孔夫子旧书或淘宝有售),暂不赘述。

另,有一些近代的本子,如高亨、李镜池等,一家之言较多的,自己根据已有的理解和倾向选择。


文言易注类(实在太多,鉴于汉易佚失过多,宋易改变较大,个人先推荐几本唐人和清人的本子)

1、惠栋《周易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 上下 (附带汉易学及易例,与集解一样,可以作为汉易工具书);
2、胡煦《周易函书》中华书局 四册 (内容庞杂,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及图例,但需要基础扎实再读);
3、 李鼎祚《周易集解》有九州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齐鲁书社导读版(必备书籍,建议齐鲁版,虽然排版太不好);
4、孔颖达《周易正义》同样必备书,同样有不同的版本,还是建议齐鲁导读版,虽然排版不好(另外,中华书局的王弼《周易注》最好也收了,后边附有《周易略例》不可不知)。
再者,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这个本子也不错,是官方中权威的,版本也有几个,根据自己需要选择。

拓展阅读:

读完以上的本子,再读什么本子自己就知道了。如张横渠、程伊川、来知德、王夫之、焦循、毛奇龄等等,太多了。这里例举3个个人认为现在的渠道可能不太好搜的本子。

1、京氏易:《冒鹤亭京氏易三种》巴蜀繁竖、《京氏易传导读》齐鲁(孔夫子旧书网或淘宝有,找不到的本子就上这两个地方找);
2、郑氏易:《周易郑康成注 六经天文编 通鉴问答》中华书局繁竖;
3、易纬:《七纬》中华书局繁竖。

几个不推荐先看的本子:《易林》、《皇极经世书》,是另外的方法,一时半会用不上。
其他书名搜不到就搜作者名(字号),杨万里搜“诚斋”等,不再赘述。
再者,拓展阅读到《左传》、《国语》、《太玄》等也不用说了。个人更倾向于参阅《老子》、《论语》,或者干脆参佛更好。
最后,再强调一点:善易者不卜。窃以为是到了根据时空环境就能知道会怎么发展的境地,自然不需要卜卦了。所以,卜也是逃不过的,卜卦装卦都易学,解卦要靠明师和悟性了。不以卜为目的、为手段。


推荐你阅读:《漫画易经-中国传统文化图典》,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春材著

适合青年人入门学习《周易》,不至于枯燥,读起来兴趣盎然,且容易理解;


谢邀。
鄙人自2011年开始自学易经,至今已近六年。中间断断续续,繁杂俗务不断的骚扰,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喜悦,愿在这里与诸位分享自学之路。话说回来,虽然鄙人现在对春秋占法、八字测算、奇门遁甲、梅花易数、六壬占法等主流数术玩法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鄙人一直都是自学,所以仅仅局限于分析书上现有的例子,至于算命、解卦、占卜等现实俗务,不妨另请高明,知乎有这方面大神的。慎重提醒:鄙人不替人算命、解卦、占卜,谢谢合作!
说到易经,就不得不说两派:象数和义理。象数派的代表是:京房(汉)、邵雍(宋)、尚秉和(清)等;义理派的代表是:孔子(春秋)、王弼(三国)、朱熹(宋)等。由于鄙人对义理派的书籍涉猎很少,所以接下来的文字,就是从象数派的角度,阐述如何学习易经。如果您认为《周易》这本书就是哲学经典,就是字字珠玑,千金不易,那估计接下来的文字会不合您的胃口。
一、入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以下的视频、书籍、闲话等入门。
1、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智慧》(只需要看前10节课的,后面解析六十四卦的部分不要去看,会把你带偏的。)
2、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 (很好的入门书籍,点到即止,但又确实面面俱到。)
3、网上找的熊逸的《周易江湖》(好像叫这个,记不清楚,寓教于乐,不错的一篇闲话)
学完这些之后,应该就学会这些名词了:爻、卦、易、象、数、理等。接下来就是要靠悟性。悟什么呢?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悟“为什么”;后天八卦图,悟“是什么”。这个悟,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别人谁也没法帮你。
4、 《十翼》
悟完之后,大概会朦朦胧胧建立了一点易象思维。趁热打铁,强化和牢固易象思维。《十翼》去读去感悟,多问问为什么,而不是记忆是什么。最后的效果,就是建立起万事万物均在八卦之中的易象思维然后在实践中践行之,感悟之
5、《周易》卦爻辞
有了易象思维之后,适当的去读一读《周易》的卦辞和爻辞,读不懂没关系的。到了这里就是一个瓶颈期,很多人因为好奇、认死理,非要把一本《周易》读出个子丑寅卯来,从此深陷此坑,爬不出来了。其实,大大方方地承认,这句卦(爻)辞我没读懂,又有什么关系呢?小孩子读《三字经》,他能明白其中的具体含义吗?
二、进阶
如果说入门纯属靠一腔热血、满怀兴趣的话,那么进阶就需要依靠术了。
6、大衍之占
通过学习这门春秋时期的占术,继续感悟。悟什么呢?最初级,通过易象来感悟吉凶悔吝,也就是通过观察卦象,分析这个是大吉呢、还是小凶、还是悔吝?接下来,看《左传》和《国语》上的蓍例,情景代人,假如我来解析这个“某卦之某卦”,我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书上的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最高级,悟《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是我来写,该写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和巩固易象思维。
7、十二月卦
通过学习汉代孟喜的十二月卦,感悟其中的阴阳消息之理。悟到最后,就好像这个图是从我内心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地,而不是别人强制灌输给我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加深对后天八卦图的理解。
8、十六卦变
通过学习汉代京房的八个基本卦的十六卦变,感悟卦变的道理。
9、八卦纳甲
学习八卦纳甲,如果想学习六壬,这一部分是没法跳过的。多问问为什么,这样纳甲蕴含了什么道理?而不是死记硬背纳甲是什么。
10、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虽然是托邵雍之名而作,但浅显易懂,通过它可以感悟先天八卦图的妙处。这本书中的“三应十要”部分,有不少梅花易的大师,认为此章节才是梅花易的精髓所在,但是在我看来,不必深究。
三、高级
11、周易尚氏学
如果想学习古人的易象思维,也就是八卦在古人眼中,分别能代表什么,那么这本书值得好好花时间去读。尚秉和老先生潜心研究《焦氏易林》,以清人的视角给后学易者提供的一本书。
12、《增删卜易》和《卜筮正宗》
这两本书就是具体的占卜书籍了,大致翻阅,了解如何装卦、断卦的原理即可,后续的例子没必要深入研究,除非你想成为专业的占卜大师。
13、《皇极经世》
这本书绝对是诸类易学书籍中的翘楚!读懂了,任何的文字都是废话;没读懂,任何的文字都是在说天书。鄙人钻研这本书大约有半年之久,应该算是深有体会的了。也正是由于读完了这本书,我才感觉在学易的道路上好像是打开了任督二脉,一通皆通,触类旁通。真的是有那种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心情。整个易学史上,按我的理解,唯有伏羲、文王、邵子三人而已。
四、结论
前面这么多答案,很多都是要求背诵的。其实在我看来,学易的道路非常简单:其一,博览群书,但不唯书本论。有些人学易经,就喜欢抱着一本《周易》读来读去,号称读经第多少多少遍。这就叫易道穷矣。要用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所有关于易的书籍,边读边问自己,为什么?书上为什么要这么说?在不断的为什么提问中感悟易理。因而,觉得书上说的有道理的,“于我心有戚戚焉”,觉得书上说的没道理的,不妨一笑置之。其二,在实践中感悟易理。在生活中,在点点滴滴中,感悟先哲的智慧。其三,善于忘记。能记住的,要求背诵的,那都叫做知识,而不是易。知识靠点点滴滴的积累,而易理需要悟性慢慢琢磨。易就是一本无字天书,无需记住一个文字。但翻到某本书的某个段落,你又能快速地通过易理,解释清楚书上为什么要这样说(《周易》除外,如果哪位大神号称能无障碍读懂《周易》,请远离之。)


如果楼主是想学易经占卜的话,作为一个有近五年经历的初学者,我想谈谈这个问题。

我只是个菜鸟,知识水平很有限,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我从2011年高考完的暑假开始自学六爻,算起来也快五年了。但我精力有限,悟性不高,现在虽能独立断卦,但只能说还是个菜鸟。现在算是处于提高进阶段了。另外,八字、奇门遁甲、玄空风水我也会一点点。几年间大概记了六个笔记本笔记,上个图.

1.我当初为什么要学?

我之前是从来不信这个的。直到高考之后全家出去玩,偶遇了个算命先生,我爸说那就给我儿子看看吧。

那个先生的推断和预言都非常准确,特别是有很多细节的断语,让我非常震惊。我很感兴趣他是怎么算出来的,于是下定决心要学习占卜技术。这就是我学习的初衷,仅仅是好奇吧。

2.零基础如何学习易经占卜呢?

一个误区就是,图书馆里有很多周易相关的书,但那些书大多是从哲学、文学角度解读的周易,对于初学占卜预测来讲完全不合适。

去找专门的老师傅学最好,但投师无门,报班价格贵,也是良莠不齐。有些师傅故弄玄虚,不愿意告诉你,或者把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理论讲的高深莫测。我走了很多弯路,总结出一些经验。

首先,以周易为基础的占卜方法特别多,比如六爻、梅花易数、四柱(八字)、盲派、奇门遁甲、大六壬、紫微斗数 、手相面相和各种风水流派等,这大概就相当于数学中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分类。最适合初学者的就是“六爻八卦预测法”,起源于起源于西汉大易学家京房的纳甲体系。这也是最简单、最实用、民间流传最广的预测方法。

如果没系统学过,看了这图之后肯定一头雾水。所以,正确的入门方法很重要!

3.如何入门?

我觉得学习一门周易占卜技术就像学习一门外语,就像学英语一定是先学26个英文字母,学日语一定是先学五十音图,学易经一定是先学最基础的30个字母——八卦和天干地支

周易占卜的最基础的内容就是:

阴,阳;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应该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了解的文化常识吧。

作为学习占卜来讲,首先要把以上符号烂熟于心。包括

五行生克关系;

八卦的阴阳五行和方位;

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和相互间的生、克、化、冲、合、刑、害;

四时的生旺衰墓;

先把这个最基础的关系搞清楚。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些技巧去记忆,但还是需要死记硬背,很枯燥,需要一段时间掌握。这是学习任何周易占卜最基础的知识。掐指一算,其实就是把天干地支放手上,再上个图吧。

在具体的实际预测中,以上八卦和天干地支还代表一些的具体的象数,这也是能够根据卦象做出很细节的推测的根据,这就是高级阶段了。

掌握了基础知识,作为六爻来讲,接下来就要学八八六十四卦和爻的基本知识,然后学起卦,装卦,定世应,安六亲,定五行,定六神,卦就算成型了。这些固定的方法就像数学公式一样,都是古人留下,经过各朝代的改进,流传两千多年至今。起卦和定卦就按照固定公式来就行。比如装卦的方法,上个图。

现在网上有很多自动六爻排盘的软件,很少有人自己装卦了。但要知道这个卦是怎么来的。至于起卦的方法就比较多了,除了手动摇卦之外,还可以通过数字,时间,测字,方位,颜色或是具体事物都可以起卦。

4.占卜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测准?

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就按我的理解说吧,也可以勉强用唯物主义的解释。

心动则信息发,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能量的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它能够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反映出来,起卦正是可以获取这种信息的客观途径,然后用八卦这种符号记录下来,以便人们的解读。这便是六爻的玄学原理。

5.推荐些比较好的教材:

明末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清代王洪绪的《卜筮正宗》,现代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李顺祥的《六爻玄机》、王炳中的《还本归宗》。

目前我在看刘伯温的《黄金策》,是专门讲六爻解卦的书。诸葛亮和刘伯温应该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军师了吧,他们也是五百年一遇的占卜大师。只是诸葛先生木有什么玄学作品留下来呢。

下面是一些我看过的,和正在看的玄学类书籍,主要是六爻、八字和奇门遁甲的教科书,也有几本关于风水和符咒的。(如果能把这些书都理解透了,一定是顶级占卜大师了)

6.如何成为占卜高手:

我觉得,其实占卜就是运用古人留下的预测模型,根据具体卦象和具体案例进行推断。北大教授于希贤先生曾说:“凡是能建立数理模型的知识,它一定是科学的,占卜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

想要学好一门占卜术,和学习任何其他学问都是一样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没有捷径可走。如果说其他技能要遵循一万小时理论的话,那玄学的一门术数可能要两万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虽然天赋很重要,但那些真正的算卦高手一定都是下过苦功夫学的,我从不相信谁会有特异功能,也从来没有谁天生就会,高手一定是在刻苦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的。

7.结束语:

近代知名的易学家尚秉和(1870~1950)说道:“未学易,先学筮。”虽有讽刺之意,但未尝不可。

国学大师冯友兰(1895~1990年)也曾说:“我有个建议: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本来是一部筮书。《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要作调查研究工作。”

总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占卜术的使用应该是非常谨慎的,更多的应该依靠科学手段想要真正使自己过得好,还得回归到周易的本质。那就是乾卦和坤卦所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欢迎各位易友关于学术和实测方面的探讨,一起在易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如果觉得有帮助,可以关注我噢!定期发布玄学类文章。

有很多知友私信我,我愿意回答一切我能够回答的问题,欢迎多多交流。

微信公众号:yixueshushu(易学术数应用),介绍中华传统的命理占卜风水相学符咒等知识。每周更新1-3篇文章。有个小福利,我觉得市面上最好的一套易学占卜入门教程,公众号内免费赠送,欢迎您的关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


《易》有理象数占之分,简单的说,就是两部分,一边是理,一边是术。

《易》本是卜筮之书,孔夫子在“理”的层面上进行了升华,故而学习易理是绕不开十翼的。理是可以两头说的,看到现象,揭示出原理,看不到现象,也可以讲出原理,天下万事万物都不悖于理字。理是什么?比如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就叫做理。那么什么时候有面包?什么时候有牛奶?这个叫做术。理重思辨,而术则重实践,二者各有侧重点。我们看到大学教授,学者研究的多是“理”,民间爱好者走的是“术”。二者不乏互相诟病,学理的认为占卜算命难登大雅之堂,搞术的认为学理的是问不倒。自学易经要学会各取所长,而不是互相攻讦,这点不可不知。


自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心理构建。这种心理构建体现在平常心上,也体现在思想的包容性上,要打掉过去那套思维,要把自己过去那杯水倒掉,否则会越搅越浑。当你抱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学习的时候,只是一个批判者,而不是一个求学者。因为一是你没这个资格去评判,二是古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在那个时代去看,都是合理的。要从合理性出发,去探寻先哲的智慧,而不是开启上帝视角,“师心不师迹”,自能“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把古人最核心的那点东西拿到手,再融进当下的环境,自然无往不利。

说了心态,再说说技术的问题。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大学生能否学会易经预测”,大概是这样一个题目吧。我跟一些民间卦师交流过,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半路出家,入门非常吃力的。其实记忆力,学习能力跟现在大学生是有差距的。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学不会?因为智慧被知识掩盖了。你过去接受的另一套体系的东西越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差,你拥有的是另一套价值评判体系。更主要的是,古人的东西学了不会操作,就很容易失去信心。必须有一个学习-提炼-转化的过程。现在年轻的好的卦师很多,年轻是具有很多优势的,一旦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体系,就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现在不像古代,想找到一些书进行学习比较方便。我就来说说如何看书的问题。

如何读书是门大学问,我初时学习命理,就从网上看高手对各类命理书籍的简介,自己买来看,往往看别人介绍,是开了上帝视角,因为这类高手已经告诉你,这本书有什么好处,什么缺陷,等于别人嚼烂了再给你。你就会发现,索然无味。抱着这种心态读书,往往看得很多,不得要领。故而不建议大家抱着博览群书的态度去学习,不管你学的是什么,摸到哪本书,就踏踏实实的去看。一本书是一整套思维方式,不管你认不认同,先学到手再说。唯有打好一本书的基础,再去看别的书,才对对比,有甄别,通过实践,再去印证。少看现代人的书,不是说写得不好,而是在没有鉴别能力之前,先被绕晕了。少则得,多则惑嘛。

就以《命理探源》为例,拿到手应该怎么看。 到手先看序,不要看现代人写的序,要看作者以及作者的朋友写的序言。一本书的神在于作者,内容是知识性的东西,是作者为了展示给读者而加工过的,而序言是作者的心迹,看书就像谈恋爱一样,得到知识不过是得到肉体,是表,得到心才是得到灵魂。甚至于,得到心就能够驾驭肉体。序言就是最直观的体现。遗憾的是网上《命理探源》的版本都没有序言。我拿到的实体书版本一共两个序言。一个是长沙周道藩先生为袁树珊先生做的序,点出了三个内容,一是周道藩先生对命理学的看法,二是与袁树珊交往的过程,以及对袁树珊先生的评价,三是对本书的评价。一个是袁树珊先生自序。两个点,一点是先生对命理学的评价,一点是著书的目的。透过两个序言,我们可以读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阶层,阶级立场,尤其是为什么先贤那么多命理书籍,为什么作者还要写这本书,也有明确的交代。不再赘述,大家细细去品。尤其是读完了这本书,再去看其他相关书籍,两相对比,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心迹就会显露无遗。把这点东西弄明白了,才有可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再往后看,不是目录,也不是内容。是凡例。凡例非常重要。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读了凡例,书中一些解不开的扣都会迎刃而解。凡例是作者对内容的一个简要介绍。遗憾的是,网上版本《命理探源》仍然没有凡例。但有目录。我对照着手头的实体书来说吧。


凡例一·此书大旨以徐居易《渊海子平》为主,间采各家;而以刘青田所注之《滴天髓》,沈孝瞻所著之《子平真诠》为最精当,与诸书不同,故所采独多。(原文) 点出了本书内容的源流所在。 凡例二·是编纂著述前人者为多,间有重者删之,冗者节之,略者详之,疑者阙之,然俱标明著者姓字或载明出自某书,不敢掠美也。(原文) 点出本书是以编纂前人的内容为主,是编纂为主,而不是发挥为主。袁树珊先生用词十分严谨,古人著书,全无一点废话。 凡例三·是编凡妄参末议及略有发明之处,概加“按”字以别之。(原文) 点出本书内容中真正代表袁树珊先生思想的,都是“按”字之后的内容。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书中一些内容未必先生全部同意,但作为研究,都编纂进去。

后面就不一一列举了,凡例等于说作者重新把重点说了一遍,根据重点,再去看书,可以说事半功倍。为什么后面的案例分析和前面的内容不太一样?原因就在于前面的内容是诸书方法的集合,后面的案例是作者的个人分析。


读完序言,凡例,就会明白,其实这是本工具书,是作者对命理学著述的一个总结,所以书中出现前后不一,矛盾之处,是非常正常的。是不能用串项链的方法去看的,什么是串项链?就比如《卜筮正宗》这本书,每个章节讲一个点,一个道理,是比较微观的,等你看完一本书,就能把每个章节贯穿起来,形成一套宏观的完整的体系。你单用哪一个点的内容都不行,但缺了哪一个点也不行。断卦就是从宏观的一个像上,去找一个微观的点。

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印证,实践。

弄懂一本书的内容,再看其他书,才有可能去甄别,去思辨,去对比,这点不可不知,囫囵吞枣不可取。


另外,建议大家可以看看世情小说,《易》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不了解世情而谈《易》是纸上谈兵。如《三言两拍》就是不错的作品。古往今来,虽然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性反而变化不大。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可能更侧重于术,本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可能有很多不严谨之处,请多指教。


如果用易经来预测,算卦可绕过该篇文章。

易经的东西晦涩难懂,所以一定要现有点书做接引,实际在在学习《易经》先先学习儒家和道家的很多书籍是有必要的,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于易经而言现在比较好的接引确实是曾仕强的《易经的奥妙》,虽然有很多科班的人抨击过里面有些内容是错误的,但是丝毫不影响整体和该书的接引作用,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连真正学习的兴趣都无法培养起来,如何进行下一步深入的学习呢。在这里可以讲《易经杂说》和傅佩荣的《易经解读》都不是最好的接引,最好的接引一定是最浅显易懂的,不需要太多前置知识的。

第一步接引做完后,我们应该对简易,变易,不易之核心思想有了一个了解。对太极,两仪,四象,八卦,64卦,错综复杂卦,每卦的核心卦象,天地人三道和六爻,易经原文和孔子增加的十翼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步了解后进一步的学习应该是围绕易经的宇宙规律演绎和人文哲学的诠释上,围绕在易之错综复杂之变化和动态平衡之不变的诠释上。

这个步骤完成后,接着的重点应该是在易经本身的64卦具体的内容上,这个看了之后可以说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即每卦大概核心是个什么意思,每个卦的爻辞大概是什么意思?爻辞中每爻相互递进关系是如何的?在这个阶段推荐阅读《张其成全解周易》,辅以《易经杂说》,为何先推荐《张其成全解周易》的目的是该书是有浅如深,循序渐进,比较容易了解。

在这个完成后我强烈的建议就是对64卦进行记忆,首先记忆卦序歌,把卦序歌记忆清楚后开始记忆每卦具体的卦象和核心意思。比如说到谦卦,就知道是地山谦卦,坤为地在上,艮为山在下,核心是戒满盈和谦虚之意。知道是地山谦后六爻应该是怎么一个排列也就清楚了。在这个记忆的过程中,应该配合记忆易经的《序卦传》,至少要做到熟读,熟读后你会发现可以辅助你记忆卦序,序卦传从上经的天地之道到下经的人文之德,从乾坤天地万物之始,到既济未济之永无止境和生生不息,64卦间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以谐音等方式进行的记忆都是耍流氓,无法真正做到理解记忆,真正把《序卦传》记忆清楚了,卦序和卦象,每个卦的核心思想基本全部了解清楚了。在这里我们说是学习易经是基本已经入门的阶段。在这里个人相当鄙视那些看了一点易经内容,了解了些关键词句就开始讲易经,撤易经和管理关系的人,易经和人生关系的人,搞得易经是万能的管理鸡汤和心灵鸡汤,自己可能连易经都没有完全深入理解。

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个人理解下一步的核心在十翼的《系辞传上下》上,可以讲《系辞》是整个十翼里面语句最优美的,没有《系辞》那么《易经》就是一本天书,现在很多对讲易经的基本也是从系辞外延的逐个解释和阐释。整个《系辞》时而递进,时而否反,时而排比,时而借喻,既忠于原经,又加强演绎,真正将阴阳,乾坤,刚柔,变化,吉凶之对立统一,矛盾发展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
会的一切变化。《系辞》可以说是孔子对自己传统儒学和哲学在易经之道上的进一步升华和总结,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读书笔记之一个核心,即书之内容和个人经验和
实践的完美融合。读书之内容如果不会个人之实践和经验融合,很难真正有很完美的深入演绎。一阴一阳谓之道,从易之缘起,到八卦之形成和功用,从易之象到易
之理,从简易到变易和不易,从天道万物之运行到哲学层面的思考和演绎,堪称完美。你反复读《系辞》后,你会发现像最早接引你的《易经的奥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对系辞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而已。把《系辞》真正理解后再返回来看易经中的每一卦,类似看到吉凶,元亨利贞,悔吝,去理解象辞,爻辞的时候就相对容易了,因为《系辞》即包括了每一卦都出现内容的关键词的词汇表,关键词理解了读起来就容易了。在这个阶段建议是进一步读《易经杂说》,对核心内容进行理解。

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个人觉得基本上可以跟别人说我懂易经的一些知识了,个人现在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你一开始就是为了去预测和占卜而学易经,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理解易经真正的价值和精髓。


背过吗?先把易经能背下来再来玩。然后再找本康熙字典,把每个字都看懂。这个时候再谈研究易经吧。


谢邀 (已经不记得这问题什么时候邀请过我了)
基本上把几十个答案都看了一遍。
@左对齐@泰而阳 两位的答案我觉得写的很好,大家用心看必定有收获。有些答案的观点我不建议未入门的网友深入的研究。

我只补充几个问题和回答:

问:自学易经能成功吗?
答:能成功。我学易经到现在没拜过师,没上过各位大师的培训班,没看过什么独门秘籍。一共用了6年时间,现在自占,也收费解卦,费用不低(暂时一卦500元),客人不少。虽然谈不上大成就,但勉强可以说由入门到登堂了。

问:自学易经会不会很辛苦?
答:要看你自己怎么定义辛苦。有些人觉得辛苦,有些人乐在其中。想不花时间和精力就能学会任何一门学问都是痴人说梦,何况是以深奥而著称的《易经》?我学易经从听曾仕强、傅佩荣两位老师的讲课音频入手的,有段时间从家开车到公司来回三个小时,路上就听讲课的音频,觉得非常高兴,可以两件事同时做,听音频有个缺点,这点我觉得对所有的学习都有影响:学习的效率是很低的,需要反复的听和记忆。

韦编三绝”的故事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问:自学易经会不会走弯路?
答:走弯路是肯定的,也是自学成功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学易经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怎么检验失败和成功?我个人以为可以用占验来检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偶然神准--越学越不准--逐渐又准这样的阶段,占卜这个,往往是决疑的,只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么准,要么不准,很少有中间状态。

很多人学易经,有这样的感受,给人占卜或者给自己占卜,一开始学好像很准,自己信口开河,没有任何理论支撑胡说几句就也很对,就有点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天赋异禀,很是块料;然后渐渐的接触的理论多了,读的书也多了,这时候反而前瞻后顾,各种理论都想套用,却变得似是而非,准确率直线下降,这时候开始怀疑,信心遭受巨大的打击,有些人就止步于此,甚至开始怀疑《易经》本身的问题,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我打个比方。初学易经占卜的人,好比一汪小水池,水很浅但很清澈,问他个问题,就像丢块石子进去,咚的一声过后水波就开始涟漪了,然后就能反映出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很清楚,但是这个水池有个问题,扔石子可以,扔块大石头问个人命关天的事情,它就咚不起来了,直接匡的一声把水池就砸破了。这就叫器量不够,担不了大事。

进一步学了很多理论的人,开始用铁锹去挖这个池子,挖得深一点,宽一点,当然这时候水就清不了了,反而变浑浊,一团混乱,一池塘混水,自己乱,回答别人更乱。

这个情况要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好转?我的看法是:

  • 如果一个人还是不停看书,不总结,不反思,就类似于不停的挖池子,是好不了的;
  • 如果一个人经过总结、反思获得了自己的“道”、“方法论”,那么就能沉淀自身,慢慢的让水塘恢复澄清;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净经》

需要好好体悟。

问:自学易经会不会遭遇灾祸?
答:这也是学习易经的人常常会担心的一个问题。怕遭报应,怕担因果。学得不好的尤其喜欢用“五弊三缺”来掩饰自己不懂,或者干脆就恐吓新人这东西不能学的,也不能给人占,会遭遇种种奇祸。对这种我只能说我们祖宗伏羲、文王、孔子这些大德真的是那么仇恨自己的子孙后代,特地给大家留一部读了就要惹祸上身的书吗?占了就要断胳膊缺腿?

不明事理,一味用“五弊三缺”来掩盖自己不愿意深入钻研,以此作为挡箭牌的做法,是与易经的道理背道而驰的。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传》

孔子已经在系辞传里面点明了《易经》的本质,就是圣人设置卦和象,再系上卦辞和爻辞,就是为了明白吉和凶的道理,知道事物发展是由于阴阳二气刚柔相推而来。你不去看卦,不去研究卦象,不去学习卦辞爻辞,你怎么去明白事物的吉凶?怎么去指导生活?怎么去追求万事万物的本来?

坐在家里空想,是绝不会成功的!

回到问题,自学易经会不会遭遇灾祸?
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看你怎么学,怎么用。《易经》是锤子,三岁小孩轮大锤,危险不危险?当然危险,而且可能受伤;壮年大汉轮大锤,危险吗?相对就安全了,只要你不失心疯拿锤子轮人轮自己,就不大可能受伤。学易经给人占卜也一样,你不会反而瞎bb,容易被人打/被老天惩罚,等你会了,你就不会瞎bb了,相对被人打/被老天惩罚的几率就降低了。

有人说我还没学会怎么办?没学会可以先拿自己做实验,这叫自占。或者占身边事儿,占了自己研究对照结果。慢慢靠谱了,再去帮助别人。

问:自学易经要不要读经传?
答:要读。要认真的读,学易经学占卜有各自的技巧,俗称杀猪杀屁股,各有个的道。但有一样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就是卦名、卦象,但仅仅给你卦名和卦象,大部分是看不懂的。这时候就需要经传来帮忙,帮助自己消化理解和吸收。经传的力量在于这是由圣人周公、孔子撰写的,是公认的经典中的经典,我们学知识,经典就是根本,本立而道生,根基不牢,就等于你的易学大厦是空架子,掌握再多的占卜技巧,那也就仅仅是个工匠。

经传区别于其他书籍的力量在于这是掌握道,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学东西要能抓主线,抓主要矛盾,而不要陷于片面的追求细枝末节之中。

王充在《论衡》中提到过以下的观点:

商鞅三说秦孝公,前二说不听,後一说用者:前二,帝王之论;後一,霸者之议也。夫持帝王之论,说霸者之主,虽精见距;更调霸说,虽粗见受。

商鞅三次劝说秦孝公采纳自己的主张,前二次建议秦孝公不听,最后一次建议被采纳了:前二次,是成就“帝业”、“王业”的理论;最后一次,是成就“霸业”的理论。拿成就“帝业”、“王业”的理论,去劝导只想称霸的君主,理论虽然精辟,肯定被拒绝;如果换成“霸业”理论,即使粗疏,也会被接受。为什么呢?因为理论虽精辟,碰上秦孝公不喜欢;而理论虽粗疏,却遇到秦孝公想实施。所以,不在于劝说者说得多么好,而在于被劝说者能喜欢。

学易经也是一样,看各自的器量,有些人就喜欢方术,不愿意研究道理,有些人就喜欢谈玄论道,而不愿意掌握实际技巧,这都是由于自身的喜好不同,器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写了半天,仅以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怎样自学高数?”

好吧正经点:

你得先学会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太极图与量子物理学中波粒二象性还有数学中正余弦函数的关系,太乙神数,飞盘奇门,转盘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大六壬,中六壬,小六壬,走马六壬,仪度六壬,金口诀,再来个遁甲穿壬,然后学六爻纳甲,邵子神数,皇极经世,南极神数,北极神数,中天神数,然后还得学梅花易数,紫微斗数,铁板神数,大定神数,三才神数,四柱预测,七政四余,三世演禽,诸葛马前课,达摩一掌经,诸葛神签,观音神签,吕祖神签,车神签,然后再学古天文学和历法,就可以知道三垣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知道七政四余天星课算法,知道奇门1080局和二十四节气的规律,知道六爻混天甲子诀,知道大六壬术数模型的根源,学会天星课择日,奇门择日,奇门择方,六壬择日……然后再回过头来学风水,什么二十四山,坤壬乙诀,三元九运,一白二黑,贪狼巨门,玄空飞星,天星风水,抽爻换象,些子分金,卦运卦气,三合风水,双山五行,五鬼运财,拨砂纳水,过路阴阳,金锁玉关,九星翻卦掌,野马跳疆图,黄石公水法,更甚至是连山归藏明师盘等等等等都不在话下,一学就会……对了,忘了补充,学四柱命理前还需要学黄帝内经,灵枢素问,搞清楚啥叫子午流注……学完这些你就能运用量子的不确定性来混淆命运之线达到逆天改命的境界了


如何从本源来着手周易入门? - 历史 - 知乎

可以看看里面我的回答


要读懂并且读透易经的话,需要花比较大的精力,易经从古遗留至今,首先要对历史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其次易经是通过天文地理综合来分析出来的,所以你要从根本上入门,对于天文地理也要有一个大的了解。然后再去学习易经,这样的话,会相对而言,容易读的懂。


自学易经需毅力,需要长时间思索问题。
至于书籍不在乎两本书,一本周易原书,一本白话帛书周易注解。周易是原书原文无修和注析的。白话帛书周易注解是全方面原文注解,现在人书写,未段都有一个故事总结。

自己学习就看这两本书,然后从头到尾,读上几十篇,读出心意读出见解,到你懂得原文注解的意见,知道为什么这么写时,那你就初步修成了。
后期再找些有题例的书籍,看那些前贤的卜例法式,是解例说法,学习如何运用易经。

不过易经是多变有方也而无方,不可固执一意,会脱离主见。
题例也可去史学上找,如春秋名卜一卦,观之剥,陈完盗国,这是史上记载的古例,很有玩味,由于当时的太卜令解注。

易经也有对事物的物理变化作演变阐述。就是道理。如下
如乾卦就是说一个想有作为的人,从一个看不起的目的地步做到至尊的过程。
潜龙勿用,也说是是一个没路用的人,龙潜在渊,就是现在人的窝居在家里了。要想有出息第二步就是见龙在田。田作地,也是大地上,即出头露面。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出来社会混,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杰者,各类领军人物,有利于自己。
大人即是有作为的人,或是各种本事的人,不可一意当作古代的当官者,这个不是文王原意。


20年前的一个上午,我在广电家属院门口等人,旁边一群妇女围着一个约八十多岁的老头在算卦,老头比较面善,白白净净的,也有些仙风道骨之气。

我就在站在卦摊旁边,看老头拿着竹签照着签谱煞有介事的念着,大有泄了天机般的神秘,对于这类不入流的门外汉我本不屑理会,说白了一一这类人就是仗着太岁海骗些生活费!常言说:十分艺要吃饭,一分艺也要吃饭,全当念老惜贫发善心!反正这类人也做不了什么恶,因无真才实学这类先生喜欢捧人或顺杆儿爬或模棱两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就象江湖郎中给人治病一个道理一一明知自己既不会诊又不能治,索性什么药都不用直接拿红薯面团成小丸卖给你,虽不治病但也不害人。

老头收费也不高,就是一块钱念三段签词。

等算到第五个女人时,那女的不愿抽签只想卜卦,老头百般推诿不愿为那女的卜卦,奈何这是买方市场最后慢吞吞的掏出三枚铜钱递给女人,女人认真摇卦,老头在本上胡乱点着卦符,也不管女人摇的阴阳动静就一律画个圆圈,六下摇完,老头也不装卦,把本往地上一放就凭着人生阅历开始信口胡扯。


老头不负责任的胡诌完了,我在旁边淡淡问道〞这是什么卦?〝老头登时手足无措,慌不择言道〞我是,是从南阳来串门哩,你算吧!我走哩!〝卦礼也没收,掂着马扎跌跌撞撞一一走了!!!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在某派出所旁等人,看到男女老少一大邦人围着一个须发皆白清瘦先生在算卦,怎么看都觉面熟,就是想不起。这时,人群中一个穿警装的中年男子抽出一根〞白虎〝签递给卦师,卦师捋了捋山羊胡道〞白虎签,是凶签,这段时间要多注意,啊!走大街,逛戏院,步步小心在眼前。。。等卦师讲完,我弱弱问道〞先生,你看他穿这衣服,若抽住白虎签是该建功立业破大案振虎威呢?还是要有凶祸呢?〝一句话引来众人一齐注视着我,先生也抬起了头,与我四目相对,忽然间我想起来了,这老倌就是两月前滥竽充数的那个卦师,老头似乎反应更快,在我还在迟疑·时他己收好了卦摊,随即挤出人群匆匆向东去了。

那位装警装的中年男子道〞我就在XX上班,这一片都认识我,刚提上二级警司十天整,我很知足,。。。。。。


买几本易经鸡汤差不多就会了,其他答主所说的占卜,我认为并不实用,爻辞卦辞说得好像读得懂似的,而且那是八卦,不等于易经全部,更不建议用这个学占卜。


学易经首先就要忘掉你现有的知识。不要去问为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找理由。想一想,这个东西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总结的,他们不可能有你现在的知识背景,他们观察和描绘事物都很简单,绝不会像现在的专家那样,想办法绕晕你来显示他们的聪明。所以学易经就要找回幼儿园时期的你,对事物的反应都是直接的,这样就不会觉得晦涩难懂了


.

学习《周易》,必须摒弃主导易学二千多年的八卦糟粕。

....................................... 《周易》的目录、上下经、大象辞勘误

『引言』 《夏禹·连山》用符号文字记载的六十四组气象模型,只能有一种解读模式,

即“经纬模式”。必须是“上有什么”和“下有什么”的文字解读模式,否则,根本

无法解读夏禹的天候学说的思维逻辑。.传世本中的目录、上下经、大象辞,被二千多

年来的卜筮思维八卦得一塌糊涂,“八卦学”.成了易学研究的所谓核心理念。因此,

对目录原序、上下经原理、大象辞原义,予以正本清源。中国国学经典,逃不过汉学

之晦。

一、 天之序(地、风、雷、水、火、山,泽)

第一周章 乾...........「乾上乾下」天上有天,「有误」天行健;

第二周章 坤...........「坤上坤下」地下有地,「有误」地势坤;

第三周章 泰...........「坤上乾下」天上有地,「有误」天地交;

第四周章 否...........「乾上坤下」天下有地,「有误」天地不交;

第五周章 小畜........「巽上乾下」天上有风,「有误」风行天上;

第六周章 姤...........「乾上巽下」天下有风,「无误」;

第七周章 大壮........「震上乾下」天上有雷,「有误」雷在天上;

第八周章 无妄........「乾上震下」天下有雷,「有误」天下雷行;

第九周章 需...........「坎上乾下」天上有水,「有误」云上于天;

第十周章 讼...........「乾上坎下」天下有水,「有误」天与水违行;

第十一周章 大有.....「离上乾下」天上有火,「有误」火在天上;

第十二周章 同人.....「乾上离下」天下有火,「有误」天与火;

第十三周章.大畜.....「艮上乾下」天上有山,「有误」天在山中;

第十四周章 遁.........「乾上艮下」天下有山,「无误」;

第十五周章 夬 .......「兑上乾下」天上有泽,「有误」丽泽;

第十六周章 履........「乾上兑下」天下有泽,「有误」上天下泽;

【注】 夏禹以前,先人用结绳记事,记天日,从而掌握了年月日的变化规律。

但在殷宗创造甲骨文字以前,《夏历》无法用文字记载,仍然是结绳记时。夏

禹治九州后,为了记载他十多年治水获得的、对大自然的认知经验,他创造了

.“ ? ? ? ? ? ? ? ?”.八个文字符号,来记载他的自然气象知识。至于是不

是凿刻在(祁)连山的崖壁上,无从考证,周穆王西游尚未找到,早斑驳了吧。

夏禹创造的符号文字是三维度文字,因为它们可以重叠组合,因此,八个符号

文字两两重叠后,.可演变为六十四个辞,.即《周文·周易》六十四周章的题目。

自然,这六十四个辞也是殷宗创造的。但不论是夏王朝、还是殷商王朝,方国

众多,方音方言也众多。.比如,从西北迁岐周邦,对“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的方

言就不一样,周人读音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周文王作《周易》,自然而然

采用了周邦方言,并且,也创字和简化甲骨文字,从而诞生了金文。“易更三圣,

世历三古”,首先是一部中国文字创造史和发展史,三古三圣的丰功伟绩,开创

了华夏民族的思想文明。.夏禹对湖泊的敬畏,与不肖子孙疯狂的填湖造地,天

壤之别啊!在江河湖海之中,夏禹惟独強调湖泽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他“三江既

入,震泽砥定”的伟大实践,而是他在四千多年前就认识到湖泽对区域性气候的

影响。今天,二万吨垃圾既入,震泽何以砥定?.震泽(太湖)人花大价钱抗洪

抢险去吧!

汉博士误解.“乾上乾下”为“天行健”,他们不知道三古三圣时期的文字,自然也就

不知道甲骨文、金文中沒有.“健”啦、“势”啦,等文字。解读夏禹创造的符号文字,

只有一种解读模式,即“上下有什么”,上经言上有什么、下经言下有什么。比如,

乾上乾下,这是上经,必须由下自上解读,即“天上有天”。天上有天的认知,在

现代算不上大学问,但在四千多年前却是全人类的先知。

初读《夏禹·连山》时,也不理解.“坤上乾下”、“兑上乾下”的意义,天上怎么会

有地?怎么会有泽?现在想来夏禹对高原的认知,我们后人即使天天唱《天路》也

沒有圣人的思想和情怀。“天上有天”.这一概念,可谓永恒的真理,到周代时古人

又堤出了九重天的概念。夏禹在四千多年前提出天体物理学第一概念,同时又提

出地球物理学第一概念.“地下有地”,这可是人类的大智慧啊!但不肖子孙是怎样

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的智慧呢?二千多年来心思都用于算计他人的命运、他人的钱

财、他人的婚姻等等。

天之序共十六周章,十六句直解《夏禹·连山》的气象符号,只有两句尚未被汉学

误解。连人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否极泰来”,也被汉学颠倒列序。群经之首,为

什么错误百出呢?.都是周庄王太史辛廖(伯爵)惹的祸,为了捞钱不惜把圣王圣

经当作卜筮工具,下海为诸侯算命。.从周庄王到秦皇汉武,瞎搞了五百多年,不

搞乱章序才怪!.试想想,在一部漏洞百出的经典上,建立起来的八卦理论和罗盘

实践,与民族旡益、与家国无益,不就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玄学的真实写照吗!

“天上有天”好理解,“地下有地”也好理解,但“天上有地”很多人不理解。

夏禹对天体睿智的认知,是二千多年来所谓的易学家们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

把《周易》看作是卜筮之书,把大禹治水总结出来的六十四种自然气象误解为

算命的卦象。

..................................................................................................................................................................

二、 地之序(风、雷、水、火、山、泽)

第十七周章 观........「巽上坤下」地上有风,「有误」风行地上;

第十八周章 升........「坤上巽下」地下有风,「有误」地中升木;

第十九周章 豫........「震上坤下」地上有雷,「有误」雷出地震;

第二十周章 复........「坤上震下」地下有雷,「有误」雷在地中;

第二十一周章 比.....「坎上坤下」地上有水,「无误」;

第二十二周章 师.....「坤上坎下」地下有水,「有误」地中有水;

第二十三周章 晋.....「离上坤下」地上有火,「有误」明出地上;

第二十四周章 明夷..「坤上离下」地下有火,「有误」明入地中;

第二十五周章 剝.....「艮上坤下」地上有山,「有误」山附于地;

第二十六周章 谦.....「坤上艮下」地下有山,「有误」地中有山;

第二十七周章 萃.....「兑上坤下」地上有泽,「有误」地上于泽;

第二十八周章 临.....「坤上兑下」地下有泽,「有误」地上有泽;

【注】 夏禹治水、治九州总结出来的八大自然体,是他对中国气候形成的八大自然

要素的认知。也就是二千多年来易学界所谓的“先天八卦”,亦称“伏羲八卦”,

《汉武五经博士甲·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而“象”是

什么呢?五经博士误解为算卦的卦象,不知道是表示自然气象的符号文字。.这自然

不能责怪他们,毕竟他们不可能知到夏禹创造了符号文字、.殷武创造了甲骨文字、

周文创造了简金简文字(“金文”是错误概念,先周日常文字的载体是竹简,

《周易》就是写在竹简上的)。古人只能听认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伏羲画

八卦”。这是历史使然,解读三古三圣的巨著,定然不是古人的历史使命!

据考古发现的战国版《文王·周易》可以得知,汉五经博士能见到的《文王·周易》与

传世本沒多少出入。.但汉五经博士能见到的《周公·易象》就遗失较多了,特别是对

夏禹六十四组表述气象之符号文字的直解,绝大部分都缺失了。为什么呢?学以不致

用,不能用于卜筮。公元前540年,晋国名相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曰:

“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周公之德(六十四条为君标

准)传承完好,因为睿智而实用,但周公对夏禹六十四组符号文字的直解就沒这么幸

运了。.当汉武五经博士把《文王·周易》与《周公·易象》合辑为《易经》后,博导意

志便博导后人习易二千多年。从汉武太学到今之大学,易学界贯穿的是汉学思想而不

是国学(周学)思想!

........................................................................................................................

三、风之序(雷、水、火、山、泽)

第二十九周章 巽, 「巽上巽下」风上有风,「有误」随风,巽;

第三十周章 震, 「震上震下」雷下有雷,「有误」游雷,震;

第三十一周章 ..恒, 「震上巽下」风上有雷,「有误」洊雷,震;

第三十二周章 ..益, 「巽上震下」风下有雷,「有误」风雷,益;

第三十三周章 ..井, 「坎上巽下」风上有水,「有误」木上有水;

第三十四周章 ..涣, 「巽上坎下」风下有水,「有误」风行水上;

第三十五周章. ..鼎, 「离上巽下」风上有火,「有误」木上有火;

第三十六周章.家人,「巽上离下」风下有火,「有误」风自火出;

第三十七周章 . 蛊, 「艮上巽下」风上有山;「有误」山下有风;

第三十八周章 . 渐, 「巽上艮下」风下有山,「有误」山上有木;

第三十九周章 大过,「兑上巽下」风上有泽,「有误」泽灭木;

第四十周章 ...中孚, 「巺上兑下」风下有泽,「有误」泽上有风;

................................................................................................

四、雷之序(水、火、山、泽)

第四十一周章 ...屯, 「坎上震下」雷上有水,「有误」云雷,屯;

第四十二周章 ...解, 「震上坎下」雷下有水,「有误」雷雨作,解;

第四十三周章 .噬嗑,「离上震下」雷上有火,「有误」雷电,噬嗑;

第四十四周.章 ...丰,「震上离下」雷下有火,「有误」雷电皆至;

第四十五周章 ....颐, 「艮上震下」雷上有山,「有误」山下有雷;

第四十六周章..小过,「震上艮下」雷下有山,「有误」山上有雷;

第四十七周章. ...随,「兑上震下」雷上有泽,「有误」泽中有雷;

第四十八周章..归妹,「震上兑下」雷下有泽,「有误」泽上有雷;

.......................................................................................................

五、水之序(火、山、泽)

第四十九周章 离, 「 离上离下」火上有火,「有误」明两作,离;

第五十周章 坎, 「坎上坎下」水上有水,「有误」;水存至,习坎;

第五十一周章 蒙, 「艮上坎下」水上有山,「有误」山下出泉;

第五十二周章 蹇, 「坎上艮下」水下有山,「有误」山上有水;

第五十三周章 困, 「兑上坎下」水上有泽,「有误」泽无水,困;

第五十四周章 节, 「坎上兑下」水下有泽,「有误」泽上有水;

..............................................................................................................

六、火之序(山、泽);

第五十五周章 艮,「艮上艮下」山上有山,「有误」兼山,艮;

第五十六周章 兑,「兑上兑下」泽下有泽,「有误」丽泽,兑;

第五十七周章 咸,「兑上艮下」山上有泽,「无误」;

第五十八周章 损,「艮上兑下」山下有泽,「无误」;

..................................................................................................................

七、山之序(泽)

第五十九周章 睽, 「离上兑下」泽上有火,「有误」上火下泽;

第六十周章 ...革, 「兑上离下」泽下有火,「有误」泽中有火;

...................................................................................................................

八、泽之序(山、火、水,反向序)

第六十一周章 ..旅, 「离上艮下」山上有火,「无误」;

第六十二周章 ..贲, 「艮上离下」山下有火,「无误」;

第六十三周章 未济,「离上坎下」水上有火,「有误」火在水上;

第六十四周章.既济,「坎上离下」水下有火,「有误」水在火上;

........................................................................................................................

自学《易经》参考课纲

001.《易经》中的八位作者与八本书

1). 公元前约2136年,夏禹作《连山》,即传世本每章章首的六十四组气象符号模型;

2). 公元前约1182年,殷武作《归藏》,即传世本《易经》每章章次 的六十四段卜辞:

3). 公元前约1025年,周文作《周易》,即传世本每章中的《彖辞》和《爻辞》;

4). 公元前约1059年,周公作《易象》,即传世本每章中的《大象辞》和《小象辞》;

5). 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甲作《系辞》,为太学讲义;

6). 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乙作《说卦》,为太学讲义;

7). 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丙作《序卦》,为太学讲义;

8). 公元前135年,汉武五经博士丁作《杂卦》,为太学讲义。

【注】 汉博士四篇被公认为“学易指南”,古今中外无人不信、无人不崇,

无人不深受其害。我完全有可能是二千多年来惟一的幸运儿,竟然免受

其害,未被《汉易》传销洗脑。

1974年2月,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上山下乡挿

队落户的人民公社党委决定积极响应,其中“封建社会残渣余孽改造班学

习班”应运而生。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向公社党委力荐我任该学习班

的班主任。.由于我大队支书是.“学大寨先进模范”,又能说善辫,于是乎,

我就当上了班主任(美差呀,四十天可以不用干农活了)。

1974年2月15日,“封建社会残渣余孽改造学习班”开学,学生皆为风水师、

算命先生、观花婆,年长者83岁、年次者67岁。.讲课不到三天,我就讲

不下去了,.这群残渣余孽经常拿《易经》说事。.我竞傻乎乎的问学生什

么是《易经》、是谁写的书?学生们惊讶的看着我。..那83岁的指定班长

公然当着全班学生讽刺我说:“.吴主任,你是毛主席派来的知识青年,连

群经之首《易经》都不知道?!”

痛定思痛,下课后把那老班长悄悄拉到学校(借用办班的公社小学)旮角,

他惊恐的发抖(可能认为我要揍他)。我取支烟给他,我俩抽到半支烟后,

我板着脸要他把家里珍藏的《易经》借给我,他无可奈何的点点头。

第二天,放学后他径直向昨天抽烟的旮角走去,我若无其事的跟过去。他

打开旧长衫做的包袱,露出了一本残破的《易经》。此后,看十几年也沒

看懂讲些什么。直到1988年回乡探望众乡亲,酒后说到此事儿,他儿子才

告诉我:.我老爸借给你《易经》的头天晚上,点起煤油灯小心翼翼的拆下

书后附加四篇,.即《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四篇,说这

四篇是祖上谋生的饭碗,不能借给任何人。

回重庆后,买了一本南怀瑾,徐芹庭著作的《周易今註今譯》。又断断续

续看了十几年,感觉是越看越糊涂。

直到1994年天命之年,悟出《诗经》的原始体裁是书信后,明白了一个道

理,即研究国学(周学)经典,必须首先作出选择:.是作者乱作,还是读

者乱读?我选择了后者!.毋庸置疑,古今中外一万多部易学诠释著作都是

错误解读,因为所解读的母本就漏洞百出。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考古学者开始进行周口店,而殷墟等遗址的发掘,

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同时,这一标志宣吿了中国国学(周学)必须

重新认识!

002.《夏禹·连山》概述:

夏禹在治水治山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他认为主导自然气象的八大自然体,

即.“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并且,两两组合又概括出六十四种影响气候的

气象模型。比如 “水下有雷”、“雷下有水.”。但汉初易经博士不能理解这

类原本朴实的大智慧,把.“水下有雷”误辑为 “云雷屯”。《连山》的八大

自然体中有云吗?没有,但历朝历代易学大师以讹传讹,睁着眼睛说瞎

话,夏禹总结出来的六十四种自然气象是一一相对的,比如 “山上有地”

与“地上有山”,但汉初易学博士不理解“山上有地”这种自然气象,既使是

生在黄土高原的文人也相信“地中有山”、“山附于地”之讹言。更有甚者,

什么.“地势坤”、什么“山下出泉”、什么“泽灭木”等等乱七糟八的臆测语

流误二千多年。

我们所读的传世本《易经》,编辑错误无疑是明显的,不加以纠正就

以讹传讹,岂不是数典忘祖。

003.《殷武·归藏》概述:

夏代没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中国文字殷宗创造后的,成熟于《殷武·归藏》。殷武

给夏禹的六十四组气象符号创辞、或注辞,他的创辞、或注辞,.依据的是夏禹气

象符号的读音。比如,“天上有天” 之气象,夏语读音为“ qian ”,他创造字为“乾”字,

至于“乾”为何在《文王·周易》时演变为“天”?那是文字学研究范畴,比如方言学。

殷武用夏禹的六十四组气象符号作了六十四次重大占卜,其占卜所得之卜辞凿刻在

六十四块龟壳上,每块钻一孔用麻绳串起,就是《归藏》。殷武创造了文字,并且

开创了“造句”这一文字表达形式。

殷武创造甲骨文字,是为了争夺占卜权,作为复兴之王,他不能容忍贞人(大人)

拥有占卜解释权,毕竟国家大事的决策应掌握在王者手中。但在他之前,历代商王

皆不能释读龟兆,只有自创占卜释读方法,才能战胜贞人世家代代嫡传的占卜迷信。

三闾大夫问弟子宋玉曰:

归藏迁岐,何能依?

……

西伯著经,为了何故?

何惊天动地,有谁畏惧?

文王蹲监狱用雉羽在竹青上写《周易》,越獄后继续完成其巨著。西伯当然不能迁

《归藏》于西歧,但他读后能完整背诵却是毋庸置疑的。

004.《周文·周易》概述:

《殷武·归藏》 共六十四块龟藏,.殷商王室非常珍惜,在帝乙时代让周文得以一见。

帝乙为缓和商周矛盾,采取了.“和亲政治”,.把两个妹妹嫁给了姬昌,并加封其为大

商西伯。 有了这两层特权关系,.西伯得以见到殷商王室太史馆中珍藏的《殷宗·归

藏》。总共六十四段卜辞,要记住不是什么难事。因此,西伯被侄子商纣拘系在羑

里监狱时,凭借记忆把《殷宗·归藏》演绎为《周易》。

周文王作的《周易》 相当于一部《文王回忆录》,记述了他的政治阅历和生活经历,

与“阴阳八卦絲毫不相干。“阴阳学”始于战国末期的邹衍,与《周易》 相距几个世纪。

在《周文·周易》中,作者首先以.“彖”代言,清楚的解释了《殷宗·归藏》的六十四段

卜辞。.并且,还把六十四段卜辞演绎为三百八十四段爻辞,.寓意《夏历》冣长年三

百八十四天之天道。

005.《周公·易象》概述:

左史公曰:“ 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

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此

是公元前540年春天的事,最早记载《周公·易象》的史籍记录。

武王早逝,教授小成王《文王·周易》的责任,自然落在王者之师周公肩上。

周公的讲稿最终编辑为《周公·易象》,由嫡长子传承而由鲁国宫廷左史保

管。所以,晋大夫韩宣子只能去鲁国才能看到《周公·易象》。

《周公·易象》包括“大象辞”和“小象辞”两大部分,.“大象辞”直解了《夏禹·连

山》 六十四组气象符号的含义 (文王只作了引伸义之解),“小象辞.”是对

《周易·爻辞》的逐句解释。.正因如此,二千多年来,.凡是违背《周公·“易

象》原文文义、句义和辞义的解释,都是对《夏禹·连山》和《文王·周易》

的误解。.毋庸讳言,古今中外二千多年来成千上万部易经诠释著作中,沒

有一部尊重过《周公·易象》!

006. 孔子和老子为什么不教授弟子《周易》:

诸子百家之中,惟孔子有条件阅读《周公·易象》,惟老子有条件阅读《文

王·周易》。孔子是鲁国司冦,老子是周王室史官,命运眷顾他俩,这是历

史使然。其他诸子,只能说是命运不济。孔子不能阅读《文王·周易》,老

子不能阅读《周公·易象》,这是儒道两家思想体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儒家

学说的核心理念是“德道”,而道家学说的核心理念是“道德”。这是两种截然

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文人、士大夫以及芸芸众生二千多年的价值观,

特别是对文人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死士”和“隐士”两种入仕出仕观。

孔子和老子一生不言易学,因为他俩清楚:周公已逐句作了解释!

007.“周公之德”概述:

公元前540年春,晋侯派上大夫韩宣子出使鲁国,假借来鲁国观政,实为观书。

观什么书呢?.观全世界惟一的一部书道德典范《周公·易象》和百尔诸侯惟一

的一部史藉《鲁春秋》。观后叹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什么是周公之徳呢,

敬录于下,以震慑卜筮之徒:

01. 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当以自強不息。)注:君子,在周是公卿诸侯的统称。

02. 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当以厚德载物。)

03. 君子以经伦。 (君子当经纬人伦。)

04. 君子以果行育德。 (君子当以行必果育徳。)

05. 君子以饮食宴乐。 (君子当以饮食而宴乐。)

06. 君子以做事谋始。 (君子当以做事先谋始。)

07. 君子以容民畜众。 (君子当以宽容待臣而得众。)注:民,在周是士大夫的统称。

08. 先王以建万国而亲诸侯。 (文王建万国而亲诸侯。)

09. 君子以懿文德。 (君子当发扬文王之德。)

10.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智。 (君子当以明辨天地判定众臣之智。)

11.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王后以创造财富成就天地之道、辅弼天地之宜,以母仪天下。)

12. 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君子当以节俭之德规避困难,不可追求荣禄。)

13. 君子以类族辨物。 (君子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14.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修命。 (君子当抑恶扬善,顺天修命。)

15. 君子以襄多益寡,称物平施。 (君子当平益多寡,平物均施。)

16.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文王以礼乐尚德,殷切祀上帝,以祈先祖。)

17.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君子当向晦而宴息。)

18. 君子以振民育德。 (君子当振兴群臣而育德。)

19.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君子当教思无穷,宽容保臣无疆。)

20.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文王以巡视方国观臣设政教。)

21. 先王以明罚敇敇法。 (文王以赏罚分明立法。)

22. 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君子当明国政,无滥用刑獄。)

23. 上以厚下安宅。 (君王以厚待臣下而安居。)

24.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文王以冬至闭关,商旅禁行,王后不省亲。)

25.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文王以戌日对时养育万物。)

26.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君子当多识古言而饯行,以积蓄才徳。)

27.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君子当谨慎言语,节约饮食。)

28.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君子当独立不畏惧,遁世不郁闷。)

29.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君子当以纲常德行来教习教事。)

30.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太史当继续贤明照应四方。)注:大人,在周指太史。

31. 君子以虚受人。 (君子当虚怀待人。)

32. 君子以立不易方。 (君子当立国不易使命。)

33.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君子当远离庶人,不凶恶而威严。)

34. 君子以非礼弗履。 (君子当非礼勿行。)

35. 君子以自昭明德。 (君子当自觉昭然而明德。)

36. 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当莅众用晦而贤明。)

37.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君子当言行有恆。)

38. 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当求同存异。)

39. 君子以反身修德。 (君子当以反省修德。)

40. 君子以赦过宥罪。 (君子当大赦释罪。)

41. 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当制怒节欲。)

42.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君子当见善思迁,有过则改。)

43.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君子当福禄施下,惟德则忌。)

44. 后以施命诰四方。(王后以诰命诰四方。)

45.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君子当贮备器械而无虑。)

46. 君子以顺德积小而高大。(君子当顺德积小而高大。)

47. 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当舍命达志。)

48. 君子以劳民劝相。(君子当劳臣而鼓励相与。)

49. 君子以治历明时。(君子当治历明时节。)

50. 君子以正位凝命。(君子当政位立命。)

51. 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当以敬畏反省。)

52.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当思政不出其位。)

53. 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君子当居贤德而善风俗。)

54. 君子以永终知敝。(君子当永终一妻而知敝。)

55. 君子以折獄致刑。(君子当少獄轻刑。)

56. 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君子当慎刑少狱。)

57. 君子以申命行事。(君子当重申命令而行事。)

58. 君子以朋友讲习。(君子当与朋友讲习。)注:君以臣为友。

59. 先王以享于帝立庙。(文王以祭祀立庙。)

60. 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君子当制定数、度评议德行。)

61. 君子以议獄缓死。(君子当慎獄缓死。)

62. 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君子当戒行为过于恭、悲丧过于哀、日用过于俭。)

63.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君子当有备无患。)

64.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君子当慎辨物产居方国。)

【注】 公元前·499年孔子任鲁国大司寇,始有资格去大史馆向左史丘明借阅《周公·易

象,时年孔子五十二岁。孔子读《易象》读得.“韦编三绝”,最终仅给后人留下一句心得。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自己给自己记大过一次,因为他

认为自己沒做到“遁世不闷”!儒家.“德政”、“德道”之源头,就来源于周公这六十四

条德道标准。读完《周公·易象》的大象辞,只有一个感慨:历代易学家把易学解渎为卜筮

之学,是何等的荒谬绝伦!

008.“易”一辞的本义:

“日月为易” 是古今易学界对“易”一辞辞义的主流观点,古人这么认为无可厚非,今人

这么认为就大错特错了。.考古学在中国问世,标志着重新认识中国国学(周学)的新纪元

开始了。.当我们今人发掘出几千年前的玉琮、甲骨、青铜器、目睹祖先三古三圣所创造的

文字时,不得不仰止三圣的神圣。殷宗所造的“易”字,是一只飞翔的鸟;周文改的.“易”

字,与汉字之.“易”.几乎相同。由于知乎网站不准复制甲骨文和金文,不能让吧友见帖即

见字。否则,大家可以一目鸟然。

殷宗为什么用鸟来象形“易”字呢?图腾崇拜!三古三圣不崇拜日月吗?非也,他们明白

崇拜与践行是不可混淆的,天子只是天之子,.就象他们心中最仰慕的飞禽一样,.南北迁

徙必须依靠日月星辰的导航,尊天道也!

009.《周易》是怎样成为卜筮之书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

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

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否》。

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这是正史第一次记载用《文王·周易》作卜筮工具的史实,.这位发明利用《文王·周易》捞

钱的人就是周庄王室太史辛伯廖。他是文王开国元勋辛宜散后人,姓辛名廖,伯爵,史称

“辛伯”。在他之前,《文王·周易》从未用于卜筮,这僭筮之徒的发明创造,真可谓“奇

思妙想”。打着先王的旗号下海捞钱,诸侯谁能不上当受骗呢?全世界就他辛廖手中拥有

唯一的一冊《文王·周易》,.有谁会不相信他的瞎话!.直到李斯用小篆抄录《文王·周易》时,他

让秦始皇相信《周易》是部卜筮之书,.完全不困难。高亨给毛主席讲《易经》,亦是如

此。李斯本《周易》应是最早的抄录本(很有可能在·秦始皇陵中),.战国本《周易》应

是其传抄本。

010. 杨振宁博士对《易经》的评价,刺痛了卜筮之徒的心:

2004年9月3日,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以“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提出观点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并指出这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针见血的穿刺狂咷了二千

多年的卜筮文化之心脏。

从秦皇到清帝,从太学到北大,中华民族的群经之首二千多年来一直被误解为卜筮之

书,当一个民族经典中的经典是卜筮之书,民族意识是卜筮意识时,这个民族自信和、

创造力,必然遭到自我重创!卜筮学能给一个民族供给正能量?

在卜筮文化浸淫下、造就了二千多年一成不变的文化思维模式,谁能说杨老的观点是

错误的呢?杨老年青时若研习卜筮之术,中国就少了一位科学家…。

011.《夏禹·连山》的六十四组天候模型:

一、天之序列(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01. ??,夏禹读音为.“qián”,殷武造字创辞为“乾”,

模型为.“天上有天”之物理学概念;

02. ??,夏禹读音.为“kūn”, 殷武造字创辞为“坤”,

模型为“地下有地”之物理学概念;

03. ??,夏禹读音为..“tài”, 殷武造字创辞为“泰”,

模型为“天上有地”之物理学概念;

04. ??,夏禹读音为..“ PI”, 殷武造字创辞为“否”,

模型为“天下有地”之物理学概念;

05. ??,夏禹读音为“xiǎoxù”,殷武造字创辞为“小畜”,

模型为“天上有风”之物理学概念;

06. ??,夏禹读音为gòu”,殷武造字创辞为“姤”,

模型为“天下有风”之物理学概念;

07. ??,夏禹读音为“xiǎozhuang”,殷武造字创辞为“大壮”,

模型为“天上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08. ??,夏禹读音为“wúwàng”,殷武造字创辞为“无妄”,

模型为“天下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09. ??,夏禹读音为“xū”,殷武造字创辞为“需”,

模型为“天上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10. ??,夏禹读音为“sòng”,殷武造字创辞为 “讼”,

模型为“天下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

11. ??,夏禹读音为“dàyǒu”,殷武造字创辞为““大有”,

模型为“天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12. ??,夏禹读音为“tóngrén”,殷武造字创辞为“同人”,

模型为“天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13. ??,夏禹渎音为“dàzhuang”,殷武造字创辞为“大畜”,

模型为“天上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14. ??,夏禹读音为“dùn”,殷武造字创辞为“遁”,

模型为“天下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15. ??,夏禹读音为“guài”,殷武造字创辞为“夬 ”,

模型为“天上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16. ??,夏禹读音为“lǚ”,殷武造字创辞为“履”,

模型为“天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注】 夏禹在四千多年前对气象的认知,实在令后代子孙高山仰止。

周文王在《周易》中提出“用九”之观点,屈冤大夫给三闾大学一期学

长宋玉布置了一百七十二道思考题中就有“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的

思考题。

当然,一期高才生宋玉在那个年代不可能想到是大气层、对流层、同

温层、…等九重天。但中华子孙若不误入歧途,耗费二千多年去研究

无聊透顶的.“算命学”、“八卦学”、“阴宅学”等。中国二千多年来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位.“易学大师”(大数据时代,.必须以二千多年来

的诠释著作为大数据),皆.“汉易”。.秦岭与秦代,前者阻断了中国南

北气候,后者阻断了国学(周学)。

夏禹.“天下有地”的地理气候学概念,.人人都能接受,.与之相对的“天上

有地”之概念就沒人能接受了,但一说.“天路”,..又人人都能接受了。天

上沒地,何筑“天路”?同理,天上有天、天上有风、天上有雷、天上有

水、天上有火,绝大多数人能接受。..但天上有山、天上有泽,几乎沒

人能接受。.但是,天山,可以接受;.天池,可以接受,头上三尺有神

灵,也绝对接受;屋顶上开个窗、车顶上开个窗,叫.“天窗”,可以接受,

为什么呢?三圣三易的.“天”,古今习易者不晓得!古人不晓得非常正常,

今人不晓得,很不正常!

实话实说:

夏禹《连山》之模型,我根本不知道哪一组模型应该分别属于气象模型、

还是地理气象模型、还是地质气候模行等现代科学的具体学科,我的分

类纯属臆测。我可是不折不扣的外行呀,惟乞求专业人士拍砖。感激涕

零!

二、地之序列(风、雷、水、火、山、泽)

17. ??,夏禹读音为“guān”,殷武创字造辞为“观”,

模型为“地上有风”之物理学概念;

18. ??,夏禹读音为“shēng”,殷武创字造辞为“升”,

模型为“地下有风”之物理学概念;

19. ??,夏禹读音为“yù”,殷武创字造辞为“豫”,

模型为“地上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20. ??,夏禹读音为“fú”,殷武创字造辞为“复”,

模型为“地下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21. ??,夏禹读音为“bi”,殷武创字造辞为“比”,

模型为“地上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22. ??,夏禹读音为“shi”,殷武创字造辞为“师”,

模型为“地下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23. ??,夏禹读音为“jìn”,殷武创字造辞为“晋”,

模型为“地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24. ??,夏禹读音为“míng yí”,殷武创字造辞为“明夷”,

模型为“地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25. ??,夏禹读音为“)bāo”,殷武创字造辞为“剝”,

模型为“地上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26. ??,夏禹读音为“qiān”,殷武创字造辞为“谦”,

模型为“地下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27. ??,夏禹读音为“cuì”,殷武创字造辞为“萃”,

模型为“地上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28. ??,夏禹读音为“lín”,殷武创字造辞为“临””,

模型为“地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注】 “地上有风”容易理解,但“地下有风”就不好理解了。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水井

是浙江馀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其年代为距今约5700年。这是一口相当精巧的方形

木结构井,井深1.35米,边长为2米。水从地下涌上,风压之力。

同理,“地上有雷”与“地下有雷”夏禹对怎样的自然气象之认知呢?春雷与冬雷。

三、风之序列(雷、水、火、山、泽)

29. ??,夏禹读音为 xùn,殷武创字造辞为“巽,

模型为“风上有风”之物理学概念;

30 .??,夏禹读音为 zhen,殷武创字造辞为“震,

模型为“雷下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31. ??,夏禹读音为 héng,殷武创字造辞为“恒”,

模型为“风上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32 .??,夏禹读音为:yi,殷武创字造辞为“益”,

模型为“风下有雷”之物理学概念;

33..??,夏禹读音为 jǐng,殷武创字造辞为“井”,

模型为“风上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34. ??,夏禹读音为 huàn,殷武创字造辞为“涣”,

模型为“风下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35. ??,夏禹读音为 dǐng,殷武创字造辞为“鼎”,

模型为“风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36..??,夏禹读音为 jirén,殷武创字造辞为“家人”,

模型为“风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37. ??,夏禹读音为 gu,殷武创字造辞为“蛊”,

模型为“风上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38. ??,夏禹读音为 jiàn,殷武创字造辞为“渐”,

模型为“风下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39. ??,夏禹读音为 dàguò,殷武创字造辞为“大过”,

模型为“风上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40. ??,夏禹读音为 zhōngfú,殷武创字造辞为“中孚”,

模型为“风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注】 《周易·系辞》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其所谓“百姓”,

百尔君子、凡百君子,指周王朝一百多个诸侯国国君。《文王·周易》珍藏在周王室

太史馆,百姓(诸侯)是无权借阅的,只有王室公卿可以借阅。确实,《文王·周易》

中六十四个字辞,都是百姓日常用字、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的事物,但就是

不知其中的道理。

比如.“井”,百姓知道夏禹认知的“风上有水”之原理吗?不知!即使是说“百姓日

用而不知”的汉武太学博士甲,也不知。因为他连“百姓”即“诸侯”都不知。虽然

周公早已作了直解,但至少从汉武太学之始,国人因记忆的缺失,只知“木上有水”。

这与夏禹创建的“风上有水”之模型与原理毫不沾边,八大自然体中沒有“木”,但

古今中外二千多年来习易者公然熟视无睹!

读懂书的先决条件是识字,二千多年来的易学家识字吗?.不可能识字、不可能识得甲

骨文、金文,这是历史之使然与必然。.清末民初之前,国人只知龙骨是药材,被国人

吃掉的甲骨文字定然不是少数几个字。

四、雷之序列(水、火、山、泽)

41. ??,夏禹读音为 tún ,殷武创字造辞为“屯”,

模型为“雷上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42. ??,夏禹读音为 jiě ,殷武创字造辞为“解”,

模型为“雷下有水”之物理学概念;

43. ??,夏禹读音为 shì·kē],殷武创字造辞为“噬嗑”,

模型为“雷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44. ??,夏禹读音为 feng,殷武创字造辞为“丰”,

模型为“雷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45. ??,夏禹读音为 yí ,殷武创字造辞为“颐”,

模型为“雷上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46. ??,夏禹读音为 xiǎo·guò,殷武创字造辞为“小过”,

模型为“雷下有山”之物理概念;

47. ??,夏禹读音为 suí,殷武创字造辞为“随”,

模型为“雷上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48. ??,夏禹读音为 guī·mèi,殷武创字造辞为“归妹”,

模型为“雷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注】 雷与水、火、山、泽组成的气象模型,以及所形成的气象学概念,确实不好理解

我的的气象学知识,无力正确的加以解读,留给气象学家们去解读吧。我只能感觉到夏禹

的气象学概念是正确的、是他对积累了上五千年先民的气象学知识和自我实践而总结出来

的。例如,“雷下有火”之气象学概念,推测指的是山火、林火、草原火之类的自然火。

又例如“雷下有泽”,震泽(太湖)之名就源自此组模型,至于雷电对湖水会产生什么样

自然气象,从而改变区域性气候,才疏学浅,不得而知。但夏禹把“湖泊”列入形成区域

性气候和影响区域性气候的自然体观念,无疑是睿智的。

习易者几乎皆为.“水”与“泽”.同时被列入八大自然体,倍感困惑,从而臆想出来的“先

天八卦”、“后天八卦”,确实很八卦。古人读不懂《周易》,无可厚非,是历史使然,

现代人若还在《汉易》旧臼中鼓捣,就太不肖了。

五、水之序列(火、山、泽)

49. ??,夏禹读音为 lí ,殷武创字造辞为“离”,

模型为“火上有火”之物理象学概念;

50. ??,夏禹读音为 kǎn , 殷武创字造辞为“坎”,

模型为“水下有水”之物理象学概念;

51. ??,夏禹读音为 mēng ,殷武创字造辞为“蒙”,

模型为“水上有山”之物理象学概念;

52. ??,夏禹读音为 jiǎn , 殷武创字造辞为“蹇”,

模型为“水下有山”之物理象学概念;

53. ??,夏禹读音为 kùn,殷武创字造辞为“困”,

模型为“水上有泽”之物理象学概念;

54. ??,夏禹读音为 jié ,殷武创字造辞为“节”,

模型为“水下有泽”物理气象学概念;

【注】 “火上有火”、“水下有水”、“水上有山”、“水下有山”好理解,

但“水上有泽”、“水下有泽”就不好理解了,还是留给专家们去解释吧。

六、火之序列(山、泽)

55. ??,夏禹读音为 gèn ,殷武创字造辞为”艮”,

模型为“山上有山”之物理学概念;

56. ??,夏禹读音为 duì , 殷武创字造辞为“兑”,

模型为“泽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57. ??,夏禹读音为 xián,殷武创字造辞为“咸”,

模型为“山上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58. ??,夏禹读音为 sǔn ,殷武创字造辞为“损”,

模型为“山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

【注】 火之序列惟“泽下有泽”之物理学概念不好理解,还是留给专家们去解释吧。

汉武帝的五经博士把.“上兑下兑”解读为“丽泽”,真是想得来出。

七、山之序列(泽)

59. ??,夏禹读音为 kuí,殷武创字造辞为“睽”,

模型为“泽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60..??,夏禹渎音为 gé ,殷武创字造辞为“革”,

模型为“泽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注】 . 这两条物理学概念好理解,但我也是看了与德国湿地保护专家玛塔博士相关的

纪录片后,才明白“泽下有火”这一物理学概念。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湿地,而中国

的夏禹在四千多年前就践行了“震泽保护工程”。二千多年来易卜之徒却把先人的大智慧

用来算计他人的小命,足以证明杨振宁博士发表的《易经思维障碍中国科技萌芽》是正

确的!

四千多年前,夏禹在太湖治水,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

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使震泽(太湖)不再淤积流沙而底定。这就是《尚

书·禹贡》记载的"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八、泽之序列(山、水,反序)

61. ??,夏禹读音为 :lǚ,殷武创字造辞为“旅”,

模型为“山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62. ??,夏禹读音为 bì,殷武创字造辞为“贲”,

模型为“山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63..??,夏禹读音为 wei jí,殷武创字造辞为“未济”,

模型为“水上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64. ??,夏禹读音为 jí jì,殷武创字造辞为“既济”,

模型为“水下有火”之物理学概念。

【注】 .这四个物理学概念好理解,但其中的“既”字要向易学同人说明。.国学(周学)

经典中的“既”字,被汉学者误辑,实为“即”字。“既济”与“即济”辞义不同,

“既济”是已渡河、“即济”是将渡河。因此,辞义不同,句义则完全不同,务必要重

视(包括《诗经》的“既”字,都是汉武帝五经博士误辑)。

二千多年来与原文原义相悖的诠释,注定会被推翻(以后逐章逐句讲探讨《周易》时,

再与易学爱好者们一起讨论)。解读《周易》不是古人的历史使命,古人沒历史惟物之

条件,与智商毫无关系。

012.《周文·周易》为什么是群经之首

《周文·周易》为什么是群经之首,因为是其作者保存、传承和光大了夏商文化。《周易》

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部书籍,也是世界的第一部书籍。.她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能用文字表达

思想,开创人类系统思维的模式,即“著作”!全世界有哪本书比《周易》更早呢?沒有!

中国的.“四大发明”与中国的.“四大文明”,实不堪相提并论,但中国人居然毫无自知!

盘古开创人类性文明,使中国人先于全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夏禹分封建国,使中国人先于

全人类进入国家社会;殷武开创文字,开创了人类的文字文明;.周文著作《周易》,使中

国人先于全人类进入思想文明,催生了孔子、老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多元化思想。.《周易》

对人类行为规范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贡献,那就是作《易象》的周公之道德观念(当然,道

德观属于思想文明范畴)。

013.《夏禹·连山》中的上、下经

二千多年来,古今中外的易学学者一致认同汉易学者错误的“上下经观点”,莫名其妙的

把《周易》按上篇三十、下篇三十四分为.“上经”和.“下经”。古人不能正确解读,是因

为古人不可能正确解读;沒有现代科学的支撑,任何人都不可能正确解读《周易》!

古人是不可能作碳十四测年鉴定的,我们所说的.“古人”,是就《周易》而言,即《周易》

问世后的二千多年的人。《周易》的作者也没有碳十四检测仪,但他能知道《归藏》的作

者、年代,内容。因为《归藏》是地上文物,世代珍藏在商王室太史馆,而《周易》作者

是诸侯中能阅读到《归藏》的极个别人,因为他不仅是大商西伯,更重要的是他是商王帝

乙的妹夫。即使大舅子不告诉他,妻子也会告诉他。

至于《归藏》的作者殷武为什么能读懂夏禹的《连山》?其奥密在“夏禹九鼎”上。汤武灭

夏后,九鼎被商王室所得,凿刻在九鼎上的“连山”,经商王室世代传颂。自然,这仅仅是

个人臆测之观点,因为.“夏禹九鼎”在什么时期消失的,至今是个谜。有幸的是,我们后人

因考古学、碳十四检测仪,见到了《连山》的另一记载载体“夏禹玉琮”。

夏禹把他创造的八个符号文字“ ? ? ? ? ? ? ? ? ”,两两重叠,表达了朴素的三维

之观念,在前后、左右的二维意识上升华为三维意识,突出了上下之度,即现代人所谓“

立体思维”。三维确定位置,就是《夏禹·连山》之“上下经”发明的,而这个“经”不

是“经典”之经,而是“经纬”之经。“经纬意识”为什么在周代主导思想意识?周幽王

大司马卫武公阐释的最为精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夏禹建华

夏至今四千多年,世界万国,惟我中华于斯万年!

今天欧美保守意识开始抬头,全世界不得不被迫正视中华之复兴也。文明冲突是国际社会

最久长的冲突,只有强势文明才能最终主导世界和谐!

014.《殷武·归藏》中的卜与筮之辞

《殷武·归藏》中不仅有卜辞,还有筮辞;甲骨曰卜,蓍草曰噬自殷武剝夺大人占卜

权后,王者卜、大人筮。《归藏》中《升》、《蹇》、《萃》、《巽》四句卜辞中有

“用见大人”和“利见大人”,说明殷武占卜后又命大人(太仆)抟筮。

015.《殷武·归藏》中的“元亨利贞”

016.《周文·周易》中的殷武历史记录

017.《周文·周易》中的先周历史记录

018.《周文·周易》中的“用九”与“用六”

019.《周文·周易》首章中的“龙”

(一己之见·仅供笑阅)

177.816

.


其实很简单,不要看易经原文,看易经原文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给你推荐点相关的东西,一个是傅佩荣的详解六十四卦和要易经与人生。两个都是视频类的。另外一个是南怀瑾的《易经杂说》,系统而全面。如果你想占卦的话,可以找个硬币,抛六次,正面是阳爻,反面是阴爻。六个爻组成一个卦。摇出来的卦可以问百度。


《太极》


太极图告诉我们:


一、

见仁见智永远存在,

这是自然而然、势所必然、理所当然。


二、

相对客观有主观,

相对唯心有唯物,

相对微观有宏观,

相对矛盾有统一,

高低、内外、正反、大小、长短、远近、新旧等等。


三、

有所变有所不变,

有绝对的相对有绝对的绝对。

矛盾是绝对的相对,

统一是绝对的绝对。

变和不变、绝对和相对,

既矛盾又统一。


四、

相对有,相对的创造性;

绝对有,绝对的局限性。

相对有,相对不断的创造;

绝对有,绝对不断的局限。

相对有,相对的已知;

绝对有,绝对的未知。

相对有,相对问题会不断化解;

绝对有,绝对问题会不断产生。


五、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一而二、二而一。


六、

相对:

有相对的相对,有相对的绝对。

太极:

有相对的太极,有相对的无极。

自然宇宙:

矛盾统一、相对绝对、无极太极。


七、

身心:

矛盾统一身心无极太极:

吃喝拉撒、心跳呼吸、冷热苦甜、悲恐怒喜、思想行为、生死病康、胖瘦美丑、男女老少、寿夭残健、嘴巴开合、眼睛睁闭、新陈代谢、手心手背、前后内外、情绪起伏、得失成败、坐立住行、吉凶祸福等。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易经》


一、无极太极能解释宇宙自然


无极太极包含0123


0(易)为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1(一)为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2(异)为阴阳:相互消长,此起彼伏;

3(移)为动静:阴阳动静,缓速显隐。


二、道是宇宙也是自然



宇宙一体合和无极太极:

易: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一: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异:阴阳——相互消长、此起彼伏;

移:动静——善恶吉凶、缓速显隐。


阴阳自然合和无极太极:

1.一化二——阴、阳,

2.二化三——阴、太中阴阳和合、阳;

3.阴化二——阴中阳、阴中阴,

4.阴化三——阴中阳、阴中阴阳和合、阴中阴;

5.阳化二——阳中阴、阳中阳,

6.阳化三——阳中阴、阳中阴阳和合、阳中阳;

7.和合为一。



身心一体合和无极太极:

阴中阴阳和合:合情合理;

太中阴阳和合:合理不变;

阳中阴阳和合:合法合理。


知行自然和合无极太极:

阴中阴阳和合:慈、静、行、退、柔、舍、文、虚、曲等;

太中阴阳和合;

阳中阴阳和合:严、动、止、进、刚、取、武、实、直等。


万事万物合和无极太极:

公私、正邪、顺逆、是非、明暗、亲疏、信疑、利害、连断等。


三、无极道太极


若有其他的一切世界,都必然符合无极太极;

无极和合道同通太极;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四、道


易:道包含无极太极;

一:儒释道及一切文化、思想和宗教,为人体悟道而解说道;

异:无极零,无无有;太极一,有无有;

移:无极通同道合和太极。


五、太极和合道通同无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局内常迷局外清,只因心在此局中;

化去所有及身心,一无所有身山明;

太极有无无极无,易行无有有无通。


六、0123能解释宇宙自然


0(易)为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1(一)为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2(异)为阴阳:类比物事,矛盾统一;

3(移)为动静:吉凶善恶,缓速显隐。


道包含0123,

自然宇宙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宇宙。


七、生生不息


相生是相生亦会相克,

相克是相克亦会相生。

自然不会僵化,自有变化,

变化不会失序,自有规律。

无终无始,

生生不息。


白话版增删卜易,看的我都爱上作者那老头了


直读易经原文,准备一本《古汉语字典》,最好带字源解说的,自己探索,也可边筮边学。不要太相信后人注解本,众说纷纭,歧义频生;如果注本歪了,跟着看就会被误导。


推薦閱讀:

人生起起落落,從命理上怎麼看?
道家人士為什麼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曉八方鬼神之事?

TAG: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