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易拉罐拉環都是直接拉出來,而現在是拉開後翻回去?

以前的缺點是拉環和易拉罐脫離了,如果不方便扔只能拿在手上;但是現在雖然拉環還在易拉罐上,但是拉開的那片瓶蓋會接觸到飲料,不衛生。

為什麼要這樣改呢?難道方便比衛生要重要嗎?還是有其他原因?

這是對這個問題的追加提問: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26555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糾正為「 為什麼現在內嵌式拉環的市場佔有率比外掀式拉環要高 」,因為實際上這兩種形式存在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只是之前大家沒留意而已,不過內嵌式的出現時間確實要比外掀式晚一些,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並不是後出現的一定就比前者更優秀,因為解決了舊問題的同時很有可能產生新問題,流行與否往往取決於人們的態度。

1.考慮到材料回收的便利。外掀式的拉環撕開後拉環和罐身徹底分離開了,即容易讓人隨地亂丟,利邊外露相當不安全,要是一直拿在手裡也不方便,材料回收也不方便,這是促使內嵌式拉環出現的主要原因;

2.開啟的效率有差別。內嵌式拉環其實是一個槓桿,以鉚接點為支點,在拉環上揭的同時壓下瓶蓋,使得拉起和開啟兩個步驟得以同時進行,如下圖:

也就是說,當你拉起拉環的同時,瓶蓋就同時打開了,再看下外掀式的:

很顯然,外掀式的拉環的開啟動作的分段的,首先拉起拉環,拉環拉起完成後才能開啟瓶蓋。這裡也有槓桿,但槓桿是幫助拉環揭起,並順帶揭起瓶蓋的一角,然而有經驗的人應該會注意到,偶爾會發生拉環拉起但鉚接位置斷裂鬆動導致瓶蓋無法開啟的情況,所以相對內嵌式而言,外掀式的「 用戶體驗 」要差。相比之下,內嵌式的力臂要比外掀式長,同步完成動作的優勢下還相對省力,這也是內嵌式得以擴張佔有率的優勢之一;

由於以上兩個主要原因,人們普遍認為新式的內嵌式拉環在用戶體驗上更勝一籌,所以它的市場佔有率得以提高。但同時又產生了衛生問題,內嵌式的設計導致瓶蓋浸泡在飲料中這是結構上不可避免的軟肋,也就有一部分人對此心有芥蒂。可是罐裝飲料的衛生問題並沒有在早期得到重視,如果沒有近幾年的新聞報道,現在一定更少人提出內嵌不衛生的問題,而內嵌式拉環的擴張速度就在這個時間差中超過了人們的衛生意識的增長速度。

比起衛生意識,普通消費者更注重使用體驗,這也是商家選擇不同拉環的主要原因。環顧四周,大部分人拿起罐裝飲料都會隨手擦一下罐口,甚至擦也不擦的,在衛生意識成為一個大多數人的集體意識之前,用戶體驗就是不同拉環種類市場佔有比的決定性因素。

上面這張是拉環罐頭的拉環設計,它同時結合了內嵌式一步到位的槓桿設計和外掀式相對的衛生安全。揭開時藍色部分會整個掀開,和外嵌式是一樣的處理問題,不過因為面積大,可以只揭開一半,但是邊緣如此鋒利,始終不方便,而且飲料罐整個蓋面揭開是非常不合理的;或許把解開的面積縮小到紅色區域可以適用於飲料,但鋒利的拉環就在鼻子跟前,或者拉開時割到手,相比前兩者會有更多人反對,所以這個拉環設計沒能運用在罐裝飲料上。

因此,內嵌式拉環作為目前相對合理的設計,比外掀式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但也不能完全說它是最好的,算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吧,至少目前還沒出現比它更合理的設計

PS:我個人覺得喝前擦一擦也就差不多了,因為即使不泡進去,飲料流出來時我們的嘴唇還是會和瓶身親密接觸的,只要瓶身不幹凈,拉環再乾淨都沒用了,大家養成喝前擦一擦的好習慣吧


-------------補充於2012.7.4.22:50-------------
根據@吳迪偉 的提醒,補充一張內嵌式和外掀式的力臂對比的圖,需要注意的是,在掀起拉環的時候,內嵌式的支點並不在鉚接處,而是壓下瓶蓋那一點,當壓下瓶蓋開啟之後支點才轉移到鉚接點,這和外掀式是截然不同的:

除了力臂的差異外,內嵌式在揭開的時候是藉助拉環槓桿的力量順勢壓下瓶蓋的,而外掀式是立起拉環後單獨使勁撕扯開瓶蓋的,而且越扯越寬也就越扯越用力,全過程算下來,和外掀式相比,內嵌式似乎會省力一些。(此觀點有待推敲,不知有什麼方法可做準確的力量測試?)

-------------補充於2012.7.5.15:05-------------
再補充一點,外掀式在撕開瓶蓋的時候用力方式是拉扯 ,瓶身和瓶蓋的施力方向是相反的,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撕開的瞬間極容易大幅度晃動,導致罐內飲料灑出,而內嵌式是圍繞著鉚接點旋轉的,揭開的動作幅度遠比外掀式要小,揭開瞬間瓶身的晃動幅度也不會向外掀式那樣大,不容易灑出飲料,動作姿勢也好看(優雅?)些。

-------------補充於2012.7.12.18:47-------------
最後補充維基百科的鏈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Beverage_can
1956年Mikola Kondakow發明了最早版本的外掀式拉環,中間經過許多人的多次改良,由於拉環和瓶身分離以及容易斷裂導致無法開啟的原因,隨後內嵌式拉環由Daniel F. Cudzik設計誕生,1977年百事可樂率先使用這個設計,初始的設計動機就是防止拉環分離和確保開啟,隨後也經歷過一些改良 。

我所分析的是內嵌式在市場份額上得以擴張的優勢,而不是說「 這樣設計才對 」。

衛生問題毫無疑問是內嵌式設計最大的軟肋,但是在八十年代,內嵌式拉環早已盛行但沒有多少人注意到衛生問題的這個時間差內,有幾個人會問這個問題呢?如今有這麼多人質疑可樂罐的衛生問題,那個「 瓶口有老鼠尿 」的傳言毫無疑問功不可沒,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不知道那其實只是一個謠言:http://www.guokr.com/article/6627/ 。可樂罐的衛生問題並沒有盛傳的那樣恐怖,非要像有些人說的那樣「 下毒 」那就不是設計的問題了,殺人者自有一萬種殺人的方法。當然我並不是說衛生問題不重要,拉片泡在飲料里確實讓人挺不爽的,但我希望盡量理性客觀地分析現象成因,而不是糾結於某個點。

像易拉罐拉環、夾子、撐衣桿等等這類沒有署名也沒法署名的「 民間設計 」(與大公司、大品牌的設計師之作相對應)所要考慮的最核心問題永遠是實用性,所謂的環保和安全都是為了實用來服務的。這一類設計由於缺少文化、政策和設計師的過分干預,設計的「 生命屬性 」最容易得以彰顯,一切的改變和進化都是在使用中衍化出來並在大眾中傳播和不斷篩選的,也就是大多數人認可和希望的趨勢。所以如果要問為什麼設計成這樣,那隻能用自然法則「 優勝劣汰 」來理解它的進化過程了。


前段時間逛了圈進口超市,親測了一下市面上的那些拉環。

我選了超市裡比較受歡迎的15罐飲料,包括了啤酒、牛奶、咖啡、碳酸飲料、功能飲料,產地則分別來自大陸、台灣、日韓、歐洲、美國。

我會從四個角度來看一個易拉罐的拉環:易拉程度、易喝程度、衛生與環保以及……我的心情,以下是測試結果。

1. 最任性的拉環:紅牛
上面的知友已經介紹了外掀式和內嵌式兩種拉環,其實我看了一遍市場上的飲料罐大多數都已經順應潮流改成了內嵌式,而紅牛是位數不多依然堅持外掀式的之一。也許是要對應它的Slogan: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本身外掀式拉環就已經體驗不佳,而且拉環把手的地方還沒有凹槽,光是把手指伸進去扣起拉環就非常費力。其實外掀式也不是不行,但講究點的飲料都會在外圈增加一個小凹槽,拉環就容易被拉下來。比如下面這張圖。

其他同夥還有雀巢咖啡、旺仔牛奶,都是一樣的難開。

2. 最難開的拉環:牛奶仔

當然,光有凹槽並不一定就能確保輕鬆打開,比如這位大爺:牛奶仔含乳飲料。作為一個身經百戰,單手開罐從未失敗的人,我承認,這次,我敗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牽扯到拉環中間凸起的那個點,它叫做鉚點。別看它只是一個小點,它的基礎力學性能以及成型時的控制決定了拉環是否牢固。

而這貨,絕對就是鉚點大緊了。有時候我們會拉斷拉環,也是因為這個鉚點的質量太差。


3. 最懂消費者的拉環:日本蔬果汁

日本的蔬果汁,以及韓國、台灣的一些果汁、碳酸飲料,在拉環有凹槽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將拉環頂部做了凸起。

一個小小的凸起,讓扣起拉環這個動作簡單了許多,手指發力感覺更舒服,如絲般順滑。其他類似處理的還有一些韓國、台灣的果汁。


4. 最人性化的拉環:日本汽酒

看了一百多個罐,唯一在上面印了盲文的就是日本。不得不再一次佩服日本的人性化。

還有操作的步驟,實在是不能更貼心了。

5. 開起來最有快感的拉環:Rio雞尾酒

RIO在打開剎那會發出悅耳的「叮」的一聲,並且會有一陣積蓄已久的氣體噴出,相當有快感,正經人在不正經場合可以試試。

6. 最容易劃破嘴的拉環:椰樹牌椰汁

外掀式拉環一般是三角形,容易劃傷嘴,而內嵌式則更新為圓弧形,相對來說會好一些。

而且外掀式外露鋒利邊緣就更容易劃傷了。所以如果你想好好喝飲料的話最好還是遠離外掀式拉環。


7. 喝起來最豪邁的拉環:德國黑啤

大多數啤酒、碳酸飲料開口都是比較大的,畢竟喝起來追求的是一個爽字。尤其是歐美的啤酒,那口子開的叫一個大。伴隨著清脆的「滋~」然後「咔噠」一聲,就這麼輕鬆自在地打開了。喝酒,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8. 喝起來最內斂的拉環:日本啤酒

日本的啤酒也好,碳酸飲料也好,都保持著他們的剋制本性。看過這麼多啤酒,只有日本的啤酒是開小口的。如果你喜歡細品,那麼日本的飲料一定符合你的要求。

9. 最衛生的拉環:義大利SANPELLEGRINO

對於內嵌式拉環的衛生問題,這一家義大利的飲料廠商給出了解決方案。你怕不衛生嘛,我用錫紙把蓋子包起來,想喝的時候把紙撕了,這總行了吧。

當然這裡只是推薦它的包裝,想要嘗試的同學還是慎重。。。畢竟義大利人的口味,你們懂的。。。


最後送上大合照。

——————————————————————————————————————————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設計奇葩說 - 知乎專欄


我總以為這樣設計 一個是不會造成隨意丟棄拉環 二個是 外拉式拉環拔出來後 插入吸管 吸管容易浮出來 用內嵌式之後,習慣可以卡在拉環里 不容易外浮 這個是我覺得最好的一個體驗之一。


據說是因為,美國海灘經常有人會踩到隨手扔掉的易拉環而被割傷,有人就投訴了可口可樂公司,然後就出現了這種內嵌式拉環


今天喝得可樂,上面有一層錫紙包著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問題。
不知道lz有沒注意到,除了拉環變成內嵌式之外,罐口的形狀也由以前的近似三角形改成了橢圓形,這兩項改動是因為兩點原因:
1.有人被拉環割傷。
2.有相當數量的兒童、甚至是成人,把舌頭伸到易拉罐口裡,不幸卡住舌頭,導致舌頭被嚴重割傷。罐口改成圓形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由於這兩個原因可口可樂等飲料公司屢次被索賠,才有了現在的結果。說白了就是因為錢。
那些說因為環保的人,你們太高估這些企業的責任感了,別忘了可口可樂本身就不利健康。


1.回收,沒有脫離本體,相比分體的容易回收
2.開啟輕鬆
3.安全,老的拉出來容易劃傷手指,內掀的不會有這個問題(在開啟前都要擦下罐口端,衛生)
4.拉環上環扣保留在罐身上,那個環可以固定吸管,之前看到一個信息,用吸管喝碳酸類飲料可以有效降低酸質飲料對牙齒的腐蝕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樣消費者就再也喝不到「再來一瓶」了。


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5分鐘前新鮮破裂


為了沒有再來一瓶……


這個問題就讓我突然想起來了一集《名偵探柯南》……
一個女人在小聚會上殺死了她的3個前男友 就是用的這種內嵌式的飲料 把毒藥塗在內嵌打開後就凹進去的那一端 女人把所有內嵌式的飲料上都塗上了毒藥 而自己只喝外拉式的飲料……
so……


除了上面的說法:「應該是出於不讓拉環和罐身分離的設計,舊設計拉環拉下來以後,很多人會亂扔,增加環衛負擔,另一部分人想扔又找不到垃圾桶,只有掛在手上,增加劃傷的危險。」
我覺得還有:積少成多啊,那些回收的小蓋子,能多回收很多鋁材。


嗯,,,是的,,,,

其實很多問題的原因都是非常簡單的,答案扯的越多越遠,其實是越來越錯。。。。

其實原因就兩個:

1、利於回收,降低成本,有助環保。
2、拉環亂扔,沙灘公害,政府禁止。


內嵌式對於體驗來說,其實要差很多。

一開始根本原因搞錯了,只會在一個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沒有吸管,周圍又沒有垃圾桶。拉出來的拉環難道還要留下來做戒指?而且以前的拉環還很容易割傷手。多麻煩啊…所以咯…


憑藉經歷,拉出的容易斷,導致無法正常使用……


你們難道都不知道 新式拉環無論怎麼搖晃可樂等碳酸飲料 拉開拉環的時候是不會像原來往外噴濺 的么?
這個是我同學告訴我的 並且在我面前試驗了三瓶
或許需要很多次實驗
但是 大家去試試吧
記得告訴我結果


其實,如果為了抹黑競爭對手,在這種內嵌式的拉環上投毒是最為方便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同樣的想法?


用戶體驗的確增強很多,內嵌式造型相對複雜,有一種專業感。而且,開啟時產生的聲音效果很誘人。當然比外拉式更省力,更順手。至於衛生問題,我想,不管是外拉或者或者內嵌,喝飲料的時候都要直接把嘴貼住外部金屬,這樣的不衛感,比內嵌的拉環更嚴重。如果這都可以接受,自然接受內嵌開口方式也是很容易的。所以,內嵌衛生不是問題!完勝!


難道你們都沒遇到過舊式拉環拉的時候把拉環直接扯下來了的情況嗎?


應該是出於不讓拉環和罐身分離的設計,舊設計拉環拉下來以後,很多人會亂扔,增加環衛負擔,另一部分人想扔又找不到垃圾桶,只有掛在手上,增加劃傷的危險。
而新的設計不但拉環不脫離罐身沒有了扔拉環的煩惱,而且拉開後的部分進入罐里,不容易劃傷手。但我個人很不喜歡這設計,因為打開後原來洞口部分直接泡水裡了,感覺很不衛生。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的設計會自然地流露出禪意?禪意能否通過形態或功能體現?禪意是否是對設計的最高評價?
如何看待手機行業中國產手機大量抄襲的情況?
13.3小米筆記本可以輕度使用犀牛,keyshot嗎?

TAG:工業設計 | 冷知識 | 易拉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