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日本古代劍客放到中國古代,會是什麼水平?

比如戰國時代的柳生家族,上泉信綱,宮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等人,和現實中的以及武俠小說的分別比較?
//9.2的編輯分割線
題主原意是比較日本戰國時期各劍豪與中國古代有據可考的劍客的水平,然而沒有交手大家也只是yy,所以這只是題主的一個腦洞吧,謝謝各位巨巨的回答


同意 @王大衛 的回答。

首先,中國古代軍陣實用之刀法劍法,到明朝基本已經失傳。像當時何良臣、茅元儀、宋懋澄、戚繼光這些大明朝的名臣良將,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出奇地一致。

戚繼光因此在《紀效新書》第一版中乾脆不錄任何刀劍法,一直到第二版時,才將得自日本的刀法改良後收錄了進去,定名為《辛酉刀法》。同時又仿倭刀形製造制軍刀,這便是現今存世不少的戚家刀。

明中晚期,可以稱得上一代宗師的頂尖武者,應該也就戚繼光、俞大猷、石敬岩、商敬石寥寥幾人而已。再而下的,該是石敬岩這代人弟子輩的程宗猷、吳殳等人。

但是,石敬岩的刀法……也是學的倭刀法。劉雲峰是和石敬岩一起學的倭刀,之後傳給了吳殳,程宗猷、吳殳的著作《單刀法選》和《單刀圖說》,實際都是倭刀傳承。

倒是俞大猷的荊楚長劍,橫掃當時,少林和尚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遺憾的是,這套劍法到最後只聞其名,最終卻是沒有傳下來。俞爺爺只留下了一部名為《劍經》,實際全是棍法的奇怪武書,堪稱不解之謎。

所以真要說起來,這幾位日本劍客,當然是和戚繼光、俞大猷、石敬岩這幾位一個級別的,毫無疑問是當時武道中的頂尖大宗師。

至於小說……實在沒啥好比較,都已經是小說了,還能怎麼比較,怎麼說都可以。

正題說完,開始扯點閑篇。以前和親王一起寫的《帝國最後的榮耀》里的一段,和這問題有點關係,摘過來大家看看,權當聽故事吧:

南軍將領入朝,在壬辰戰爭中並不怎麼重要。但在中朝兩國交流史上,將領大多為武林高手的南軍入朝,卻是一件大事,因為這糾纏出了一起中朝交流史上長達百年的官司。自然,對朝鮮人來說,這是件必須要「辯誣」的大事。


吳惟忠出身於南方軍系,而南方軍系的兩尊大神——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大家都知道。這兩位名將是正經的武林高手,大家也知道,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紀實》,俞大猷的《劍經》,不是隨便什麼武將都能寫出來的。


然而,戚繼光雖然在他的《紀效新書》里收錄了中國很多種長短武藝,卻惟獨沒收刀法,原因據他自己說,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刀法雖然很多,但「傳其妙者絕寡」,所以不收,留待後人有發現者增補。而他在軍中所傳的「辛酉刀法」,則脫胎於他得到的日本刀法,因此在他修訂的第二版《紀效新書》里,刪去了他認為在軍中用處不大的一些內容,譬如拳法,增加了日本刀譜等內容。


與此同時,明朝不少文武雙全的文臣武將和軍事理論家們,如何良臣、宋懋澄、茅元儀等人,都不約而同地在各自記敘及著作里說,中國唐宋時古軍陣所用的實戰刀劍法,到明已經式微,基本沒人會了,或者乾脆可以說就是失傳了。


毫無疑問,來自戚家軍的吳惟忠,必然精通脫胎於日本刀法的「辛酉刀法」,他們對上了日本武士,這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從朝鮮戰場上的表現看,似乎正宗的日本刀法並沒佔便宜,在白刃戰中,很多時候日軍敵不過明軍,譬如碧蹄館之戰……

比之戚繼光,南軍的另一尊軍神俞大猷身上的傳奇色彩,要濃重得多。


俞大猷當年南下平倭時,曾路過少林寺,並與少林和尚們進行了親切會談,之後還教了少林和尚不少武藝——因為他認為當時的少林武藝有不少已經失傳,有必要吸收新鮮血液。


再說他那本武學著作《劍經》,如果只看名字,是人都會認為這是講劍法的,可惜它偏偏就不是。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棍法,或者說什麼都講了,就是沒講劍法。


寫了一本名叫《劍經》的書,裡面不講劍法講棍法,實在很沒道理。


俞大猷不是沒文化的人,他文化好得很,易學底子比一般文人都好,著作也很多,顯然在這事上,有他自己的道理在。


那麼,到底是什麼道理呢,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沒人知道。


這是俞大猷留下的一個謎。


最討厭的是,他還不留標準答案,所以到現在也沒個大家能一致認可的權威答案。


不過,線索還是有的,而且還不少,這事不算完全無解。

我們目前知道的資料是,俞大猷本人精通劍法,而且是一種古代雙手劍法——荊楚長劍。這不是劍法的具體名稱,而是指流傳在一定區域里的一種劍法。他那位劍法師傅在他劍法大成後,曾說他日後天下無敵矣——這話當然不太好當真。不過從他和少林寺的淵源中,可知他確實武藝過人,是當時罕見的高手。


俞大猷南下路過少林寺的時候,進去是一個人,出來卻變成了三個人。他從少林寺帶走了和尚們推選出來的兩個和尚精英宗擎、普從,跟隨他南下學習劍法。在少林寺里的具體情況,據他自己說,有一千多號小和尚給他表演了少林武術,他看過之後,認為不少真功夫失傳了,於是就跟少林大和尚說了,少林大和尚就讓少林小和尚們選舉了兩個精英小和尚,跟隨俞大猷學武去了。

這事很不對,裡邊肯定有問題。


俞大猷看完一千多少林和尚的表演後,張口就說少林功夫不是真功夫,是花架子,那一千多號少林和尚能服氣?他俞大猷又不是佛祖,能舌燦蓮花幾句就把一千多彪悍的少林和尚全都鎮住。所以我猜測中間過程被他故意略去了,至於具體過程是什麼,他不說,我們沒法知道。如果按武俠小說的套路,必然是俞大將軍打遍少林無敵手之類,最後才能出現這個結局。


記載這事的,是俞大猷應少林寺和尚要求寫的一篇紀少林寺修十方禪院的文章。這篇文章寫好後,被少林和尚帶回去,刻成石碑豎在少林寺。所以其中如果有被俞大猷故意略去的情節,也很容易理解……不能這樣打人臉不是?


話說宗擎、普從兩和尚,跟著俞大猷學了三年多,覺得技藝已成,要回少林寺,走前跟俞大猷請示:我們學了您的劍法,現在準備回少林去,選合適的僧人傳授,以便把這門劍法流傳下去,您看可以不?俞大猷慨然應允。


又過了十三年,忽然門丁來報,門外有一和尚求見。俞大猷請進來一看,卻是宗擎和尚。兩人唏噓完,宗擎告訴俞大猷,那普從和尚已經物化西去,但俞大猷教授的劍法,少林寺中已經有百多僧人精通,可以放心不會失傳了。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兩位和尚回少林前,特地向俞大猷請示了是否允許他們把劍法傳給少林寺的其他和尚。


中國武術傳承規矩甚多,什麼傳男不傳女之類,兩位大和尚這麼做很正常。而俞大猷的那位劍法師傅李良欽,壽命特別長,一直到九十多歲才去世。俞大猷平倭成功後,還特地上書為他請功過,當然,李師傅以傳統的武林高手姿態,沒要。


這麼一說,大約能理解俞大猷為什麼把書名叫《劍經》,說的卻是棍法了。

和尚要傳給少林其他和尚,尚且要請示俞大猷徵求他的同意,那如果俞大猷把這門劍法直接給印刷成書大肆販賣公示天下,那豈非成了師門逆徒?要是按照武俠小說的套路,接下去多半就是師門追殺這個泄密分子等等曲折情節。


當代武術名家,馬家刀法傳人馬明達先生的解讀認為,《劍經》里的棍法和其他武術理論,其實隱含了很多雙手劍法在內,因此很可能俞大猷以棍代劍,把他那門劍法給隱藏在《劍經》里了。

我覺得這是目前最合理的答案。大家如果有空,不妨多去考據、索隱一下《劍經》吧,這可是真正的武林秘籍,也許會練出一個不世高手來——這可不是開玩笑……


俞大猷除了把這劍法教給了少林和尚外,還曾選拔了一千多名能舉兩百多斤的精壯少年,傳授這路劍法,用以平倭。而南軍入朝的部隊中,就有支福建兵,領兵的正是俞大猷的同鄉、游擊將軍許國威。


吳惟忠、許國威、駱尚志這幾個武林高手,入朝之後,對朝鮮軍隊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開始幫著訓練朝鮮軍隊,把從戚繼光和俞大猷那裡學來的武藝兵法等等,傾囊相授。


這下把朝鮮人感動壞了,天將傳授的天朝兵法和武藝啊,朝鮮對此很重視,後來由官方組織,把天將所傳之各種武藝兵法彙編成書,以便日後研究、學習、強國強兵。


這事本來到此為止了,沒什麼好鬧的。


可在大明天啟年的時候,茅元儀那本赫赫有名的巨著《武備志》出版了。在這本書里,茅元儀和戚繼光等人的意見一樣,認為中國古代用于軍陣的刀劍法已經失傳,然後又說他從一個好事者那裡得了一本來自朝鮮的中國實戰用雙手劍譜,因此起名叫「朝鮮勢法」,合共二十四勢。這本來也沒什麼,要命的是他沒說清楚那好事者是誰,也沒說這「朝鮮勢法」為什麼就是在朝鮮的中國劍法。


這下麻煩大了,朝鮮人知道後不幹了,又要辯誣了。


清朝乾隆年間,朝鮮官方彙編了一本《武藝通譜》,特地在序里開宗明義,對此事進行了嚴肅的辯誣:茅元儀在書里說中國古代實戰劍法失傳了,又說他從朝鮮找回了一本中國古代劍法秘籍,這事不對,我們朝鮮根本就沒這東西。這劍譜其實就是他自己寫的,圖是他自己畫的,這是他想讓這本書成為暢銷書的營銷手段,故意製造神秘色彩,是赤裸裸的炒作。

別說,朝鮮選手的辯誣水準還是不錯的,這事很有可能。再說了,茅元儀說是從朝鮮得來的,現在朝鮮人說他們那裡壓根就沒這東西,還出示了官方彙編做證據,會有錯么?


還真有錯。問題就出在朝鮮這本《武藝通譜》上了。


這書里,確實沒有和「朝鮮勢法」一樣的雙手劍法,但卻有本刀譜,叫《銳刀譜》,是門雙手刀法,一共有二十八勢。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銳刀譜》里有二十四勢刀法,和茅元儀《武備志》里那二十四勢「朝鮮勢法」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雙手刀,一個是雙手劍,又多了四勢而已。

如果《武藝通譜》里不錄這套刀法,這段辯誣就沒破綻了。


我估計是辯誣那位朝鮮選手又捨不得這套劍法,於是只好把劍改成刀,又加多了幾勢,起個大名叫《銳刀譜》混過去拉倒。這不是畫蛇添足么?你這書比茅先生的晚了那麼多年,打版權官司一定輸的。如果要說茅先生抄了這刀法,回來改成劍法,剽竊版權,那麼請朝鮮辯誣選手直說就是,只要說你居然把我們朝鮮刀法改頭換面說成劍法,拿去忽悠自己同胞,然後把原版刀法拿出來示眾,茅元儀肯定臭大街。


可惜朝鮮選手不但沒有拿出原版刀法、劍法,偏要楞說朝鮮壓根沒這劍法。因為他自己知道,朝鮮根本就拿不出所謂的原版朝鮮雙手刀法,不然早拿出來了,完全沒必要一面說茅元儀造謠矢口否認朝鮮沒有這東西,一面卻放了一本與「朝鮮勢法」一樣的《銳刀譜》進去而不聲張。因此我判朝鮮選手辯誣失敗。


以我想來,這《銳刀譜》要麼原本是中國傳授過去,朝鮮選手為了辯誣,於是悄悄改頭換面一番弄成刀法,以便證明茅元儀撒謊;要麼是他們從茅元儀書里抄去後,改頭換面放進書里——這種可能性有,但實在不太大。總之,不管怎麼來回倒轍,這東西都肯定不是朝鮮的,無論選哪條,最後都只能判定茅元儀說的是真話,這「朝鮮勢法」必然是中國傳過去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南軍將領們留在朝鮮的俞大猷雙手劍法——荊楚長劍,或者是其中一部分。這個結論,是有點不確定的,但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比較大,或者說非常大。


小笠原源信斎曾經因為政治原因逃難到當時的中國 在北京開了一家武館

館子沒被砸 所以水平總還可以吧


參照中國圍棋與日本圍棋……
我記得知乎有個答案就是講的日本圍棋與中國圍棋的關聯,以及此消彼長的發展。

日本圍棋無疑傳播自中國,然而近代中國棋手被日本棋手吊打,後來痛定思痛,開始重視培養棋手和向日本學習,現在已經反超了。

與之相似,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傳統技擊沒有形成系統的傳承。日本的劍道各個流派,全國都有成體系的道館,有些流派的創始人能追溯到戰國時代,小孩子也很多都從小進道館學習,包括柔道也是,在大規模成體系的傳承下一代代改良和發展,比如各種關節技的開發……還有一點,日本的武術現在開始重視與科技的結合,無論是劍道還是柔道等等,都開始採用科學手段去研究人體、研究物理,不斷改進,以求簡單高效地擊敗對手;與之相反,國內眾多武者抵觸現代科技,神神叨叨的。

中國一方面在過去對這些沒有足夠重視,基本是民間賣藝一般傳播,創始人死了就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晚清加上時局動亂,又有建國後政治運動的影響,情況更嚴重。

另外,與圍棋相比,武術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普通大眾中,由於武俠小說還有某種民族感情的影響,對中國武術還是意淫為主,充滿了迷之自信,動不動就拿少林寺和尚舉例子。平常人靠習武也基本吃不飽飯,也少有人整理出系統的流派(這方面詠春做得比較好),缺乏向日本學習的意識和條件。而且基於同樣的原因,國人對武術的盲目自信導致武術變成了玄學,騙子橫行,缺乏自身改進的動力和條件,情況更加嚴重。

…………我好像跑題了,這題目問的是古代吧(#‵′)


(又偷偷放上來一個,上刊日刪,月後再恢復)

當柳生十一郎到俞聽話府門口的時候,正聽到裡面殺豬似得慘嚎。

「老婆大人,我昨天真的只是跟人喝酒吹牛逼,很單純的!要是我去了翠微樓,就咒我天天吃老婆大人的菜……啊啊啊卧槽,老婆大人我不是說你做的飯難吃,真不是!」

柳生十一郎愣在門口,不知道是該敲門,還是該轉身離去。

他抬頭看了看,牌匾上的確是偌大的俞府二字。

俞大猷的俞。

好在柳生十一郎並沒有等多久,府門就被嘭的一聲撞開,一個瘦骨嶙峋,滿身酒氣的中年漢子就給扔了出來。

柳生十一郎側身閃過,感到一陣殺氣直逼眉睫,駭了一跳,連忙後退一步握刀前望。

一個柳眉倒豎,一臉潑辣的婦人掐腰站在門口。

「俞聽話,今天你出了這個門,就別他娘的再想回來!」

柳生十一郎又駭了一跳,低頭看著自己腳邊的漢子,竟然就是俞大猷的後人,赫赫有名的荊楚長劍的傳人。

俞聽話哭喪著臉,抬頭看著妻子道:「老婆,我沒想出去啊,你非把我扔出來,我能進去不?」

「進來?給老娘用出荊楚長劍老娘就讓你進來!你看看你,還有臉說自己是俞大猷的後人?城裡的小卒子都配荊楚長劍了,你連揮兩下都揮不動!我爹當時真是瞎了眼,竟然把我嫁到你們家,我也真是瞎了眼,就沒看出你是這麼一灘爛泥……」戚家的小姐絮絮叨叨說著,一旁的柳生十一郎耳朵都要起了繭子,忍不住攔在俞聽話前面。

「這位夫人,鄙人柳生十一郎,久聞俞府盛名,特從東瀛而來,想一會荊楚長劍。」

柳生十一郎劍眉星目,面如冠玉,這一番話說的不卑不亢,任是半老徐娘還是閨閣少女見了他都要忍不住傾倒。

戚家的小姐,也就是俞聽話的夫人卻還只盯著柳生十一郎,一臉看傻逼的神情。

柳生十一郎但覺無比尷尬,只想著不論輸贏,趕快打完了這一戰,速速脫身就好。

忽然十一郎感覺後面有人拽自己的衣角,他回頭看去,發現是滿臉堆笑的俞聽話。

「怎麼?想打贏荊楚長劍,搏個名聲?我俞聽話別的不行,這個包你滿意!」俞聽話拍了拍身上的土,一下站了起來。

俞夫人罕見的沒有說話,只是一臉鄙夷的望著俞聽話。

柳生十一郎心道雖然這俞聽話懼內,但顯然還是有武人風骨的。於是稍退兩步,擺了個起手式道:「請!」

俞聽話一臉無奈,伸出手來道:「你這人沒打聽清楚行情?打敗荊楚長劍俞家傳人,須付白銀二百兩,要不然……你打死我也沒用,最後你還要被押去見官,明白了吧?」

柳生十一郎怔在那裡,感覺自己的三觀被顛覆了。

「可能……你也沒打聽清楚行情,我已經擊敗了武當少林點蒼萬梅山莊……你這裡是最後一地,我是肯定要打的。就算你不想打,中原武林也一定會逼你打,你收不到錢了。」柳生十一郎低沉的說著,對中原武林失望至極,默默的轉身離去。

俞聽話看著柳生十一郎走路的步伐,每一步都是一尺二寸,不多不少。

俞聽話的眉頭揚了揚,然後忽的感到耳朵一痛,被自己老婆拉進了府門。

剛剛踏進府門,戚小姐還顧不得罵,便聽到城裡一聲巨響,好像是城門被人砸了一個大洞一般。

這種聲音戚小姐以前經常聽到,不過都是自己家裡的將軍領兵征戰,她提著銀鞭偷偷躲在後面看到的。

俞聽話也聽到了這聲大響,一臉興奮的跑出去,刷的一聲又跑了回來,緊緊的關上了府門。

「老婆,好像是倭寇破城了!」

繼而俞聽話又臉色慘白道:「不會是那個柳生十一郎怪我不跟他打,就派倭寇過來了吧?」

「放你娘的屁,給老娘在家等著,我去看看。」戚小姐四處看了看,一把抓起牆根里窩著的銀鞭,大步出門。

俞聽話上前跟了幾步,便被戚小姐一腳踹了回去,「給老娘好好看家!」

俞聽話摔了一個屁股墩,欲哭無淚,暗想自己祖先的榮光真的是被自己丟光了。

不過俞聽話又轉念一想,祖上的榮光算個屁啊,偌大一個宅子,只有一個僕人兼顧多職。除了閑著找事的武林人士,和一些初出茅廬的混小子,還能讓自己騙點錢,他早想把宅子賣了了事。

直到指腹為婚的戚家小姐過來,自己浪蕩二十年的生活才算終於結束。

想著自己的苦日子,俞聽話拍了拍身上的土,愁眉苦臉的站起來,走到門口張望著。

當年自己也和老婆在街上散過步,那是多少人都曾嚮往的金童玉女啊,老婆,你要是出門掛了,我可聽誰的話去。

「阿福,晚上做兩個人的飯,等我們回來。」

於是俞聽話吩咐一聲,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出了府門,沖著城門便沖了過去。

有道是,風蕭蕭兮。

易水寒。

易水寒不是寒冽江水,而是一個人,一個俞聽話曾經見過的人。

點蒼山的劍道宗師,此刻正站在長街上,左右兩側還有一個道士一個和尚,嚴嚴實實的堵住了俞聽話的路。

「阿彌陀佛,這位道長乃是武當掌門,太極劍能挽瀑布之水,道號玉泉。」

「無量天尊,這位神僧乃是少林主持,伏魔降妖能通天徹地,法號無塵。」

俞聽話聽完兩人的相互吹捧,看了看三人的體型,感覺自己衝過去的可能不大。

「三位大佬,你們千里迢迢跑到這東海小城來幹嘛?如果想來喝茶,還請稍待,要不……你們幫我去把我媳婦拉回來,我白送你們三杯茶!」俞聽話眼前一亮,握住易水寒的手,「我知道,三位大俠一定是俠肝義膽,聽聞這附近有倭寇作亂,所以仗義援手,來,小子給三位大俠帶路!」

俞聽話用力扯著三人,一個都沒有扯動。

「俞施主可想力挽狂瀾,拯救這滿城百姓於水火之中?」無塵忽然問道。

俞聽話小雞啄米般點了點頭。

「俞施主可想重振先祖威名,重振夫綱?」玉泉子笑容可親。

俞聽話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前面半句可以,後面半句我怕被我老婆聽到,我會死的很慘。」

易水寒冷笑:「俞將軍的臉,真是被你丟光了,若不是荊楚長劍曾威震武林……哼,柳生十一郎就在城門,若是你殺了他,還算撿回你先祖的幾分顏面!」

「俞施主,那柳生十一郎勾結倭寇,正是你力挽狂瀾之機會!」

「放心,我等都會替你掠陣的,聽話。」玉泉子微微笑著,手已經握上了劍柄。

俞聽話感到一陣寒意襲遍全身,嚇了一跳,連連點頭,奔向城門。

身後三大高手如影隨形。

俞聽話在心裡問候了這三個人祖宗十八代的女性親屬,戰戰兢兢的到了城門附近。

柳生十一郎正拿著他那柄武士刀,一點點擦著上面的血跡,而他身邊,則是氣喘吁吁的戚家小姐。

兩人同靠在城門洞里,城門附近已經死了無數的官兵,官員們早抱頭鼠竄,不知所蹤。

俞聽話發現,城門是從內部破壞的,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能打退倭寇的第一次進攻,自家老婆也是蠻拼的。

身後一陣寒意襲來,老和尚戳了戳俞聽話,俞聽話勉為其難的向城門洞挪去。

柳生十一郎看了眼俞聽話,目光就徑直掠過俞聽話,望向了後面的三個人。

「我就知道,你們不會這麼簡單的讓我離開。」柳生十一郎已經站起,橫刀身側。

易水寒冷笑道:「我們怎麼不會讓你離開,只是這中原還有荊楚長劍,你總要跟他見個分曉才是。」

俞聽話笑得比哭還難看,瞅著老婆道:「老婆,我想回家……」

戚家小姐也顧不上數落老公,猛地竄起來,一把抓過俞聽話,「你們三個老不死的,輸了不就輸了,俞聽話是個什麼窩囊廢你們又不是不知道,從他接任俞家就再沒贏過一次,打什麼打?」

「柳生十一郎勾結倭寇,人人得而誅之,俞施主不過先行一步,我們自然會從旁掠陣。」無塵雙手合十,慨然說道。

戚家小姐神色古怪,望著柳生十一郎道:「可是……剛才他還幫我們禦敵,殺了數十個倭寇。」

玉泉子搖頭道:「自古大奸大惡者,皆如大善,不可輕信。」

柳生十一郎低頭看刀,沉聲不語。

城門外的倭寇也靜了下來,下一波進攻馬上便要開始了。

俞聽話摸了摸鼻子,在老婆耳邊道:「媳婦,我怎麼覺得,是這仨人怕被十一郎打得丟了面子,要強留他一命啊?」

戚家小姐破口大罵:「你就是這麼想,也別他娘的說出來啊!」

「哦……反正已經說出來了,就再猜一猜,如今柳生十一郎打遍天下無敵手,早成了一群江湖子弟的偶像,僅次於荊楚長劍的在下……嘶,老婆你等等,別揪耳朵,這麼多人你給我點面子啊……「

」你瞪我幹嘛,瞪我我也要說啊。這三位大俠引來的倭寇,想給柳生十一郎灌一個身敗名裂,讓我去裝個公平決鬥的名號,其實殺起來也沒人注意是不是公平決鬥。這些騙小孩的把戲,我再聽話也不能什麼都聽啊。」戚家小姐眼角藏著淚水,狠狠甩開揪著俞聽話耳朵的手,背過身去流淚。

俞聽話望著俞府的方向,忽然感慨萬千,「先祖打擊倭寇無數次,卻終究不能滅除倭寇的蹤跡,因為倭寇不在東瀛,而在中原,而在人心啊。十一郎,你說是不是?」

「是。」柳生十一郎回答的很簡潔。

三位大俠相互看了眼,無塵嘆氣道:「阿彌陀佛,我不入地獄,誰入……」

老和尚雙雙手尚未合十,一句話尚未說完,雙掌便猛地沖戚家小姐拍了過去。

「卧槽!」俞聽話趕忙抱著媳婦向旁邊跳開,絆住了一具屍體,噗通一聲,二人雙雙倒在了地上。

老和尚一掌之後本還有無數變招,就被俞聽話這踉蹌倒地,統統憋了回去。

易水寒跟玉泉子已偷偷到了柳生十一郎身側,本已準備雙雙出手,易水寒卻突然發現了什麼,一聲驚呼:「大師小心!」

玉泉子也微微一怔,眼珠一顫便想回頭。

分心一剎,玉泉子便感到氣息一滯,掀海摧山的殺氣潑面而來。

耳邊傳來那聲驚呼之後,老和尚猛然回頭,恰好見到那道刀光閃過。

柳生十一郎動手了。

一刀斬過,便如披風斬浪,玉泉子太極劍還沒拔出來,便已經被在喉間抹了血痕。

老和尚卻覺得那抹血花如此灼熱,如此之近。

那不是玉泉子的血,是自己的,似乎前一刻有清風拂山崗,飄然從他頸邊擦過去。

他艱難的回過頭,發現俞聽話雙手握劍,握著一把城中守衛人人配備的荊楚長劍,劍鋒上,鮮血滴答。

俞聽話抱歉的一笑,尷尬道:「好久沒碰劍了,有點慢,下次我會注意的。」

老和尚伸手指著他,一字字蹦道:「你,怎,能,說,謊!」

噗通一聲,老和尚,撲街。

易水寒駭了一跳,瞪著俞聽話道:「你,你,你會用荊楚長劍?」

「廢話,俞大猷的後人不會用荊楚長劍,你特么在逗我?」俞聽話一劍在手,忽然變得不太一樣了起來。

「那,那你為什麼……」易水寒不知道說什麼好,十幾年間,無數人上門挑戰,全被俞聽話五十兩銀子賣出去了一個贏家的名頭,荊楚長劍的名聲早已爛的不能再爛。

既然他會用劍,還能一劍殺了無塵,當是絕頂高手,為什麼要自損俞家威名?

「不為什麼啊?你有沒有聽過神劍山莊的三少爺?我反正聽過,那麼多年,那麼多人都要去他家挑戰,他還會失手殺掉不少人,你說這是何必呢?他不喜歡殺人,還非要維護神劍山莊的榮耀……」俞聽話嘖嘖的搖了搖頭,昂然笑道:「先祖的榮耀,是在殺場上搏殺而來,是笑看風浪迷天地,靜撥盤針定夏夷,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是……誒?」

俞聽話本來還想教育教育易水寒,發現易水寒已經放足飛奔,要跑向城外。

柳生十一郎一臉平靜的望著俞聽話。

俞聽話老臉一紅,身子像猿猴一樣騰起,在戚家小姐大罵小心點的聲音里,荊楚長劍如一道長虹,釘在了易水寒的後心。

俞聽話又拔了把劍慢悠悠的走回來,跟柳生十一郎和老婆並肩站在城門洞內。

倭寇又已喊殺著沖了上來。

「這仗打完,我還是要跟你比武。」柳生十一郎盯著前面倭寇說著。

「直接比不就行了,誰廢掉或殺掉的倭寇多,誰就贏,怎麼樣?」俞聽話揚眉問著。

柳生十一郎嘴角抽動了下,「我也是東瀛人。」

「廢話,我還是中原人呢,老和尚賊易水我不還是幹了?」

「……好,比!」

俞聽話哈哈大笑起來,跳到老婆身邊,一把摟住,「我們二對一,你小子輸定了!」

戚家小姐寒著臉,揪起俞聽話的耳朵,把這荊楚長劍的傳人,扯出老遠,一腳踹到了城門洞外。

「騙老娘這麼多年,快點打完,回家準備搓衣板!」

夕陽西下,一片鬼哭狼嚎。

解鎖新成就,不開專欄的系列文,後文如下:
柳生十一郎外篇長得帥卻沒有女朋友是什麼體驗? - 房昊的回答
第三集冷兵器時代長桿武器是最強近戰武器嗎? - 房昊的回答
第四集有哪些「一見某人,便誤終身」的故事? - 房昊的回答
戚家小姐外篇你原以為已經不在乎的事情,當發生時你卻在乎的想掉眼淚,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 房昊的回答(略坑)
俞聽話外篇你是什麼時候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的? - 房昊的回答
結束篇什麼是普世價值觀?普世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 房昊的回答


中國雙手刀劍術是明末清初才開始發展完善的,自清朝到現在之前這段時間由於缺乏交流的記載,沒法得出中日劍術誰強的結論,但是現狀下,日本傳統劍術是普遍缺乏對抗的,而劍道的訓練方式和對抗規則都與實戰劍術有差距,日本最近新興了一種單手刀的對抗,但是水平中國早期的短兵模稜兩可,武器擬真度極差,對於史實兵器的掌握來說,還不如劍道。而中國劍術在廣東深圳四川香港等地都有專門的對抗組織。而且不乏和歐劍高手交流的實例。

無甲格鬥這塊,日本古代劍客活到現在肯定是一流水平,但是應該達不到頂尖水平。因為基本功訓練達到一定的話,現代可供不同門派的對抗平台來的要多。無甲武技頂尖對比的話,現代武者略強。


日本的劍客和武士共用一套軍方的訓練體系和標準。因為軍用,所以標準化。儘管叫做劍術,但現代劍道的竹刀護具模擬實戰在當時已經普及了。

如果跟中國比的話,應該看軍方標準科舉考試的武舉人、武狀元,不是俠客。


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回答,知友細看。

正如幾位吐槽的弟兄所說,題主想比較的是人物,想看人物分析。答主將這段調整到開頭。
明確說明:答主從一開始就不想比較人物。
練習武術以來,深刻明白到一件事——比較兩個比自己功夫高的對象,去判定他們會有怎樣的勝負,是極其愚蠢的。
武術有尊嚴。你練到什麼層次,才知道那個層次是什麼樣子的,不練的人永遠只會瞎說。
而且,明代是中日武術交流非常多的一個時代,既有陰流大太刀等技術的流入,也有摔跤、唐手等技術的流出,那麼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
一個中國人用日本劍術打贏了日本人的中國劍術,算中國贏了還是日本贏了?

後來答主本來想拿宮本武藏、上泉信綱、冢原卜傳和民國三李:李書文、李存義、李景林進行對比的,仔細找了找資料,還是決定算了。
首先,去掉佐佐木小次郎是因為,日本史學界也對這個劍客的存在與否、劍術高低有爭議,因為除了名字和作為武藏宿敵,他什麼都沒傳下來。
其他放棄原因有二:正史和野史交錯在一起,又多又雜。武技好找,本人水平確實理解不到那個程度。再者,作為一代宗師,學術功績和實戰水平有一定關聯,但不一定說沒有留下名聲的高手就不如他們。
然而在答主心中,不說這些人,單說明末的姬龍峰都可以與幾位劍聖一戰且有勝率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題主肯定不滿意,那麼答主就給點引子吧。
眾所周知,日本劍聖活躍時期,中國明代與日本實行勘合貿易。但在執行前和取消海禁後,包括執行中,私人海外貿易一直有所興盛。
那麼,這種私人海外貿易會不會遇到日本等國的海盜呢?——絕對有。
那麼,進行私人海外貿易的商人,會不會請鏢局幫忙護衛?——絕對有。
那麼,鏢局的諸多中國武術練習者,是否和習得日本古武術的海盜們交手過?
絕對有!
這方面,中國官方的史書是絕對欠缺記載的,乃至民間野史也是缺乏記錄。
但答主所知道的是,明代武術家方七娘所創的永春白鶴拳,乃至答主所練習的佛山詠春,都一度被視為擅長在舟船上作戰。在狹小的船艙內作戰,答主首推八斬刀。(因為答主只會這個,笑)
明後,白鶴拳遠傳沖繩,成為空手道的前身。
當然這麼說就狹隘了。

就答主所知的領域,到了現代,東南沿海的傳統武術家們,幾乎人人都有雙手刀劍的套路傳下來。他們的前身是什麼人?會不會是當年那些鏢師的後裔呢?有可能。
當然也可以這麼說,明代沿海民間團體對倭寇作戰不利後,痛定思痛的民間武術家們,主動向日本人學習了雙手刀劍的技術。

然而,讓我們再把眼光往前放一放。回到中國的戰國時代,在日本卑彌呼女王都沒出生的年代,有一位劍客曾經被金庸寫過。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其劍法天成,居于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越王稱其「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而這位越女,又稱趙處女,有過這麼一段經歷: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而中國古代的文人常有詩句:
北周 庾信《周柱國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受書黃石 ,意在王者之圖;揮劍白猿 ,心存霸國之用。」[1]
唐 李白《中丞宋公軍次尋陽》詩:「 白猿慙劍術, 黃石借兵符。」
唐 李白 《結客少年場行》:「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 。」
唐 杜牧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授符黃石老 ,學劍白猿翁

注意,戲肉來了!
上泉信綱創立了新陰流,但他的師父「陰流」始祖愛州久忠(號"移香齋",1452-1538),曾有過一段自述:

「我的劍術由『白神猿』所授。」

而茅源儀在《武備志》(1621年刻本)裡面,所記載的&<陰流目錄&>是這樣的:

演示刀術/劍術的不是兩個人,而是兩頭猿猴

歷史晦暗之處,常有我們想像不到的事情。


下面是原回答
器械和戰場分析:

常見的日本刀是打刀或太刀,屬於日軍制式裝備,而常見的中國單手劍和牛尾刀,前者是中國官身者禮器/護身用具,後者是衙役/江湖混混兵器,用這種玩意和制式刀打,就像用土製獵槍和95步槍比射擊,射擊冠軍都沒把握。中國軍隊制式兵器是長槍、雙手劍/刀。或者退一步,正規身份的武人,比如鏢師,護院使用的朴刀等武器,也是雙手兵器。

一、在高等級運用者層面,若處於相同訓練程度,打起來相差不大,武器長度較長者佔有一定優勢,也就是說,即便是鏢師手裡的朴刀,對日本刀都是有一定優勢的,無他,就是夠長。而即便是武術用於戰場的時代,各國軍隊也只有中高級將領才有訓練周期和充足的後勤給養,也就是專業的武術訓練(類似西方重騎,軍中精銳)。

二、打仗比的不是個人武功高低,而是裝備和後勤——因為兵卒都沒有那麼長的訓練周期,這點古今皆然。明代兵制問題極大,沿海守備軍只有民兵水平(tm的連個槍桿都是用竹子做的!軍隊上層各種不要臉),這是明史常識,反觀倭寇方面,裝備是軍隊制式,又隨時有兵員補充(倭寇的成分請自己百度),等於是一群中級將領帶一堆正規軍+地頭蛇vs地方民兵,贏了很自然,輸了才奇怪。說句不好聽的,你比你家貓聰明,但你未必打得過它。這與侵華戰爭狀況相似。
另外,被傳得比較廣的圍攻(圍攻你妹,其實是流竄)南京的事件,很多史書都記載是「開洋賊」。有寫佑林開洋賊的,有寫柘林開洋賊,但都明確說是「開洋賊」,
開洋賊是什麼?
中國海盜
中國海盜
中國海盜
……
我就說那時候二天一流的開祖宮本武藏還在修行中,哪來那麼多二刀流劍術!
這方面可以看這個帖子的分析:幾十個倭寇橫行於12萬明軍駐守的南京是無恥的謊言,答主就不多敘述了
PS:為了抵抗倭寇而仿製日本,首先是明朝本來就有進口和仿製日本刀的習慣,明代官制刀基本是倭刀型。第二是因為沒有別的辦法:裝備落後、訓練差、士兵素質差、上頭肯又不給預算,硬把一群農民程度的兵,逼得要和古流高手拼武功,簡直是軍事史上的笑話。說白了,有錢的話,一群神機營和紅夷大炮裝備上了,你刀法再厲害能幹槍炮?

三,中日古代正規軍對陣且客場作戰結果如下:明萬曆二十一年 ( 1593 )中國和朝鮮兩國聯軍在平壤圍殲日軍的攻堅戰。萬曆二十年日本太政大臣豐臣秀吉發兵進攻朝鮮,侵佔平壤。明廷應朝鮮國王李昖請求,命李如松為提督,率兵4萬餘援朝。次年一月初六,中、朝聯軍5萬餘人進圍平壤 。日將小西行長率兵2.4萬餘憑堅據守 。李如松採用三面圍攻,東面設伏的作戰部署攻城。初八拂曉,喬裝朝軍助攻城南門的副將祖承訓部卸裝露明軍衣甲,日軍大驚,急速調兵堵截。主攻城西門的副將楊元、李如柏乘機攻入西門。激戰至中午,三面城破,小西行長率殘部連夜過大同江東逃,沿途又遭聯軍伏兵擊殺。此戰斃日軍萬餘人,迫使日軍退縮東南沿海一隅,從而扭轉了朝鮮戰局。

另外 ,永樂年間有太監張謙,帶160個正規軍擊潰4000倭寇的記錄。

永樂十五年,己亥,遣人齎敕往金鄉勞使西洋諸番內官張謙及指揮千百戶旗軍人等。初,謙等奉命使西洋諸番還,至浙江金鄉衛,海上猝遇倭寇,時官軍在船者才百六十餘人,賊可四千,鏖戰二十餘合,大敗賊徒,殺死無筭,餘眾遁去,上聞而嘉之,賜敕獎勞官軍,升賞有差。
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少林僧人相當活躍,與倭寇對戰互有勝負,甚至一度能吊而打之
《雲間雜誌》:癸丑元月(1553年),月空接到都督萬表檄文,與自然率少林應募武僧30餘名赴松江抗倭。傍賊結營,一賊舞雙刀而來,月空坐不動。將至,身忽躍起,從賊頂過,以鐵棍擊碎賊首。

《上海掌故叢書·吳淞甲乙倭變志》嘉靖癸丑(1553年)六月,官兵戰倭於南匯,僧兵四人死亡。時倭方住白沙浮,都司韓璽率各路兵及僧兵御之,大戰斬賊百餘。賊隊有賊人穿紅衣舞刀而來。領兵僧月空和尚遍視諸僧,皆失色。獨一侶名智囊,神色不動,即遣拒之。兵始交,智囊僧提一鐵棍,一築躍過紅衣倭左,隨一棍落,其一刀賊復滾轉,又落其一刀,倭應手而斃。群賊一看首領既死,便都跪倒乞求饒命,余者四散逃走。

來說說技法方面的事:

再次重申一遍:
劍道是現代競技名詞,使用真刀的日本傳統武藝,名為古流劍術,請知友互相普及,謝謝!
古流劍術沒有段位制度,只有流派內部的認證名稱如「切紙、目錄、免許、皆傳」等。

在本人心裡同時代能和打刀一戰的是這玩意:

壯哉我大八卦刀!
另,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國單手劍,也不是現代演練那種玩意那麼狹長單薄。至少比最早的那種迅捷劍要厚重不少,甚至比更早的蘇格蘭籃子劍都厚。太平天國的出土劍也是厚實圓頭形狀的,接近宋代那種形制。
太平天國出土劍:

Basket-hilted sword,答主稱之為蘇格蘭籃子劍

宋代單手劍,從劍穗上可以看出是文官劍 ,依然很厚實。

如果一定要用中國單手劍壓制打刀的話,其實不是沒法可想……本人刀法水平很菜,單手劍更菜,只跟低段者打過低強度練習,僅提供思路。
第一是採取拉距離戰術,即以斜向後退為主,以劍尖部針對對方的手指、前臂內側進行拖劃。
如果對方採取與我方同一戰術(劍道打小手),我方可採取迴旋/回身技嘗試切入。
當然,以伏身步法試圖刺腳面、攻擊膝蓋(有一定危險,因為不能造成絕對傷害)也是很好的戰法。
如果對自己步法有信心的話,大可以嘗試硬拼突進速度,畢竟我方武器較輕。但要注意掩蓋長距離突進的啟動徵兆……遇到強調一擊必殺的示現流一系,當我沒說。不過能在實戰中用出蜻蜓八相的至少也是個免許了吧。
個人的建議是,左手配上一個圓盾,或者類似迅捷劍搭配的破刃短匕。


其實技法方面,並不是沒有克制的手段,取決於你第一次接敵時是否能迅速觀察到對方的優勢和劣勢,以我方優勢去攻擊對方劣勢。勉強解釋的話,競技劍道的優勢在於突進速度,劣勢在於步法相對直線化,答主對抗時也是針對這兩點調整自己的戰術,當然,對的是低段者。高段就不好說了。

如果是以古流劍術為假想敵的話,還是果斷用劍或刀配盾吧,或許嚴守防禦、緩慢進逼的方式比較好。

看了 @汗青 先生的回答,《倭寇的蹤跡》裡面論述過日本劍術和棍術相通的道理,在答主看來,解決《劍經》謎團的第一個著眼點是握法。
日本刀多是以後三指握柄,前兩指虛搭(實際比較複雜,姑且這麼理解好了)。如果去掉刀,只保留手的形態的話……單看雙手動作,或許會很接近螳螂拳的手勢。

答主沒有研習過棍術,不知道棍子是不是也這樣。
從民間武備上來考慮,或許是因為明、清官方都嚴格控制民間擁有利器,所以才以棍講劍,想要把雙手劍的技術在民間留一個影子。這方面答主孤陋寡聞,還是請專家來回答吧:
《鐵血鏢路》分享【17】《劍經》之秘1:槍專圈穿,刀長翻砍
明確表個態:說中國原來的雙手劍、刀失傳這件事,個人是存疑的。中國武行藏的暗事多了,理由各異,說不準。

另外,按照 @王大衛先生的說法,劍道協會十三歲劍道少女vs省會武術圈,吊打武術圈扛把子。比較奇怪的是,答主接觸的武術圈,至少傳統武術圈這幫人至少會練習器械,也有護具對抗……也許是因為廣東一帶武風比較勝吧。不知到那個省是哪個省,那個武術圈有是哪家武術圈了。
可能各省存在差距,並不能說一家爛了就全都爛了。

正好答主也來說古流和劍道的一點事情
答主對古流的了解,主要來自一個廈門的朋友的熱情介紹,是北辰一刀流的弟子,二十多歲,現在估計快免許了吧(其實應該是目錄左右)——應@陸十三先生的要求刪除——現在除了一刀流,新陰、香取、等流派都有研習,是正規去日本的劍術館,由劍術師父帶著交流,手把手學回來的。虎賁吧裡面親切地稱他為易大師。
這樣的人,水平總不會輸給十三歲的劍道少女。除非這個劍道少女是這位劍術君的師姐。

然而即便是這位易大師,在參加虎賁京津地區的交流時,雖然勝率很高,但也未必說完全吊打,和答主所知的另外一位三皇炮錘的練家子,一位用刀術槍術都很強的高手,也是切磋過,互有勝負。
據他說,在與三皇炮錘兄的師父見面後,從此有了對中國武術的信心
具體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只是他事後跟我們這麼說。

倒是閑來無事做了另外一個對比,不是武技和武人方面的,而是兩國在刀劍文化宣傳方面的,也就是包裝。列出來給大家一笑:

日本

低齡動畫:日本刀斬子彈、斬飛機、斬坦克、斬航母

青少年動畫:總之先加入用日本刀的萌妹子、 帥漢子、順帶進行刀劍知識科普

遊戲:不管什麼題材總之先加把日本刀當武器。

古裝電視劇:以史實片為主,對待劍術相對嚴謹,少特效,少威也,嚴格區分搞笑和嚴肅題材

動作電影:以藝術手段表現實際劍斗情況,乾淨利落聘請古流劍術大師進行監修,少特效,少威也

學校:體育課教授基礎的劍道、柔道、弓道,也有古流武術的相關社團活動

刀劍工藝:工藝品,迎合中高端顧客審美需要

武術包裝:服裝、禮儀、護具等各較有自身特色, 且顯得雅緻、不張揚、含蓄。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武術家:大多數教乾貨,進門後師父說:「去素振十組,不許質疑」

中國

低齡動畫:喜羊羊

青少年動畫:廣電總局、愛國主義教育

遊戲:情懷xN(噗)

古裝電視劇:以虛構武俠仙俠為主,5毛特效,道法橫空,劍光亂飛

動作電影:舞蹈化打鬥,動不動打上百hit,在特效上投資巨大

學校:削減體育課時間,社團如浮雲

刀劍工藝:工業品,迎合低端客戶燒包需求

武術包裝:以農民風格的張揚著裝、和尚道士cosplay為主,滿足廣大外行 YY需要

武術家:很多養身法,進門後師父說:「來,我給你講講玄理」

作為學媒體出身的答主,有了如下看法:
日本方面,有完整的宣傳流程,充分照顧到了外行人對劍術炫酷的初期渴求,並將這種渴求一部分成功轉為了解、學習實際劍術的動力,有一個套從小到大完整的武術科普流程。且較多地展示了高雅的傳統文化,激起了民眾對古典武家文化的嚮往。


中國方面,有逗逼一般的宣傳流程,充分體現了官方武術機構缺乏美學教育的特點,在各類虛構作品中,不斷試圖滿足廣大群眾對武功炫酷的初期渴求,卻始終拙於武術基礎知識的科普。較多地展示了農民水平的傳統文化,激起了民眾對該類宣傳的強烈反感。

結論:
新陰流妙技曰「無刀取」,有刀者,或敵數十人,今日方知,無刀者可敵一民族也!刀術神妙,莫過於此。


謝謝邀請,其實你這個問題和問那個拳術好、那個拳不好一樣,日本人雖然不能學到中華武術的精髓,但日本不少人的確比我們國人看重我們的國術和傳統的東西。認真按師傅的、前輩的東西練習,結合現代的一些科學方法和手段,飲食等,都是好東西,當然前提是要學到真正的傳統功夫。
謝謝,北京和式太極拳馮老師


9月2日更新
人家問單挑…你們答什麼的都有,跑題就罷了,還有人不答題不說再開新題,所以啊~你們難道語文數學都不及格?語言運用和邏輯能力不好么?我覺得未必吧,請仔細審題,仔細審題應該是知乎的最基礎的禮貌吧?
9月1日更新
看你們吵得那麼凶,我稍微補充一下,傳武里雙手刀劍在明以前我不知道,反正明以後,是式微的,是跟失傳差不多的,所以我國並沒有什麼跟日本古流劍術相對應的武術,如果說現在的苗刀算,但一般認為他的起源和前身是日本陰流的刀法。所以這事比不起來,而且也沒必要什麼都比一比。我國傳武真正精髓的是槍術,現在能看到的槍術基本是無甲槍術,但是我從很多傳武修行者那裡看到,其實有很多內容是針對有甲的,只不過現在沒有甲了。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中國的槍術很可能是戰陣槍技術X民間技術傳承下來的,這是很寶貴的。所以各有所長才是正常的,沒必要非比個樣樣第一。
另一點,劍道少女吊打扛把子的過程我沒有親眼所見,但我能料知一二。傳武圈子裡,實戰對練的經驗太少,很多人有功夫,但不一定能打,因為打起來除了深厚的基本功,一些技法,還包含了很多戰術心態的運用,而技法層面最大的問題就是距離感差,導致出招和防禦的距離判斷很成問題,其實這也是經驗問題。而劍道簡直就是專精這幾項的,出現被吊打的情況就不奇怪了,這個不丟人,之前也沒吹牛逼,只能說不擅長而已。
至於為什麼我說出上面的結論,也不只是腦補和紙上談兵。我自學(是認真的學,不是自己意淫)歐式長劍三年多,期間跟幾位與我年紀相仿,師承名門又有童子功,且身高一米八體重一百八(我身高173cm,體重58kg)的武術圈朋友交流切磋過。在單雙手刀劍的切磋中,我自認為是能打出個七三開或者八二開,感受就是我上一段所說的。不過我也跟他們交流過長桿兵器,主要是槍,戰績則是反過來的八二開,也印證了傳武精華在槍術。至於徒手拳腳,我沒有跟他們交流,因為傳武器械皆從拳腳練起,而我沒有,我只有學習得份,談不上交流。如果真的打,他們出五分力,也能把我秒成渣。
差不多就這個意思,最後說一句,沒有參與到這些事情里的朋友,你們能好奇,喜歡,關注是好的,但是在了解之前不要瞎說瞎判斷,這一點在任何領域也是這個道理;另一方面,參與到這其中的朋友,也請多思多想,客觀理智看待自己的愛好,並以開放的心態姿態,面對圈內人和圈外人。當然,靠這個吃飯的朋友,大家也都理解,規矩也略知一二,不過發展才是硬道理啊~

=================================分割線================================

以下為原答案

某地武協老前輩在研究劈刺(民國時根據日本戰前劍道搞出來的技擊實戰比賽)怎麼改進發展時,結論是要跟現代的日本戰後劍道不一樣,規則技法器材上都要不一樣。為啥?我國傳武不同於日本古流劍術?還是民族情緒?一句話,一樣了怕打不過。

又有某副省級城市的劍道協會去省會交流,省會武術圈扛把子被某劍道協會13歲少女吊打。

多少能說明些什麼…

實話而已,現狀與明史對倭寇的記載多麼相似…別說我只噴,我練呢。不懂的求不噴,可以問,懂得如果更明白,請賜教。


如果你認為那些劍豪的事迹都是真實存在的,那我也可以認為令狐沖和楊過可以吊打他們。


日本的古代的這些劍術高手如果放到中國的同時期,也是高手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能否橫掃中國武林則存疑。

那些拿著一些史料證明日本劍客無敵的人,基本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所有承認日本刀法厲害的人,都提到一點,就是說中國古刀劍法已失傳,沒有與之匹敵的刀劍法,或是說現在普遍流傳中國刀法不如日本刀法。並且有很多提到,中國沒有同形制的刀劍兵器。戚繼光是根據日本刀形制打造的戚家刀,注意戚家刀是單手刀,戚繼光還是根據中國特點改造了日本刀,沒有完全照搬。

也就是說是刀劍術不如人。其實是否該把劍法也捎帶進去,也該存疑。中國刀劍是分家的。戚繼光同時代還有個劍法高手俞大猷。他的劍法可也是有傳承的,學來的,還記載了自己老師的名字。

好吧,姑且把劍法也捎帶進去。

但是中國不是只有刀劍。中國主流兵器一直是大槍、還有棍法。水滸傳大家都看過吧,裡面提到練武說啥?好「弄槍使棒」,林沖的名號簡稱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全稱呢?八十萬禁軍槍棒術教頭。武林兵器主流也一直是刀槍劍棍。此外各種善用其他兵器的人也不少。比如那時還有雙刀術等。那些日本劍聖碰上這些人是否就一定必勝呢?我的看法是未必。本來也沒說同等兵器比較。也不要說這種不同兵器比法不公平,那宮本武藏遇到寶藏院槍流是否也該大喊「黑哨」呢?

即使退一步說,同等兵器比較,刀劍,是否也完全全敗呢?

也未必。

注意戚繼光等人一直說的是中國古刀劍法失傳,可沒說中國沒有刀劍法。而且這個失傳,也不是說壓根兒就沒人會了,只是流傳極少,很難見到罷了(我們姑且先忘掉俞大猷)。

中國的一個弊端就是對於武林人士的記載極少,也很少相關資料傳世。所以很難比較到具體的人物以及其技術。但是還好有個吳殳。

他記載了一位漁陽老人,能破其槍法,用的是劍法。是古劍法。值得一提的是,吳殳認為程沖斗的單刀法(程的刀法是傳自倭人的)不足以破自己的槍術。可想漁陽老人的劍法絕對不弱。可惜吳殳只留下了其劍法口訣,沒留下具體圖形。而且吳殳還學過雙刀法(是雙手各持一刀,不是雙手共持一刀),這是能上陣的刀法,不是花架子。舉此二例子只是說中國也有好的刀劍術,只不過不像日本那麼普及,而且流傳只局限在某幾個人那裡。而且缺乏總結整理,一直是勉力相傳而已。但是絕對沒有到只有跪日本刀法的地步。
所以那些日本劍聖來到中國,是否碰上這些人也一定就操必勝呢?我的看法是那也得比比看。中國也不是真就沒人。


好了。。我要來給大家一個大家不喜歡的答案了:
日本劍道厲害。。。。
日本刀劍使用的歷史,幾乎和日本歷史一樣久遠,但是在中國唐朝之前,日本刀劍的使用還處於一個「然並卵」的狀態下,因為日本整體來說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冶金技術,刀的設計水平和製作水平都很垃圾,早期的日本刀劍設計類似於長戈,採用粗煉的鐵礦石煉製,難以開鋒,而且質地很脆,所以早期日本武士最常使用的武器是槍和狼牙棒(純金屬或半金屬制)

這兩種武器是最常見的,當然沒有這麼精良。。。。。
唐代,中日兩國正式開始官方和民間的交流之後,中國非常成熟的冶鐵技術和劍術理論傳到了日本,但是,在中國唐代,劍術已經發展了到「修身」的階段,劍法講究中正、輕靈。很多的劍術是文人用來鍛煉身體和娛樂的。。。劍法從來都不是軍隊必修的課程,軍官用劍只是為了表示地位(後來日本繼承了這一傳統,而中國反而沒有,到抗日戰爭年代,看軍官的佩刀就知道是什麼等級)。
但是根據野史和一些亂七八糟不知道真假的資料,柳生一族在訪問中國時,曾經和包括當時的道家高人,軍隊武將等多人以武論道,最後就總結了兩句話回去,第一是:以心為劍,則萬物皆劍。第二就是:一寸長,一寸強。回國後結合中國劍技中的「刺」

看到這個姿勢了嗎?肖劍說過「劍是用來刺的。。。不是用來砍的。。」這是真的!
和刀法中的「砍」

這樣握兵器更適合砍。。。而且可以看出來分為上段斬和下段斬(所謂中段斬是劍術技法)兩種模式。(小貼士,月華劍士中的技能多次出現單手執刀的情況,這在剛開始的日本劍技中是不存在的單手執刀是忍者開發的技能)。

為了適應這一種劍術和刀法結合的武功套路,日本人在唐刀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日本刀,最有名的就是「妖刀*村正」

可以看到,這種日本刀比中國的劍還要長,單鋒,但是有尖部,刀柄也是出奇的長,一定要雙手握刀!(否則力矩作用下,刀頭受到的阻力會高倍數放大),又及請你們記住這樣一個事實,日本人比中國人矮得多!

這是中國人印象里的刀,完全為單手劈砍設計的。。。

而日本刀這種武學開發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殺人!日本人的刀法從來不是用來表演或者競技的,就是用來殺人的!柳生拋棄了中國劍法和刀法中所謂「過多的無用姿勢」,創造了一套只有八招的刀法,配合其專門設計的雙手執長刀,在當時的日本可謂「所向無敵」更神奇的是他還開創了一套所謂的「心法」就是「信!」相信你手中的刀,把一切都奉獻在這一刀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獲得奧義*迎風一刀斬!(說真的我寧可相信是他的煉刀技術實在比日本的本土技術高太多。。。。)

但是這種技法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快速普及。。。所以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拼刺刀的技術都遠遠超過中國人,在抗日電影中,經常會看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的日本軍官,拔出佩刀
「困獸尤斗」的場景。。。據我外公說,如果沒有槍的話,十個八個民兵真打不過一個這樣的日本軍官。

老電影還是比較追求真實的。。。。所有這種日本軍官最後都是被一槍打死的。。。

至於打仗。。。。軍隊作戰和個人單挑能力完全是兩回事,日本人少,一直沒有形成很系統的大兵團作戰體系,最擅長的就是側翼包抄戰術和快速突進戰兩種戰鬥模式,遇到明朝中後期那些繼承了數千年大兵團作戰的優秀將領在戰術上根本毫無勝算日本最優秀的將領也不過是領導過三萬人級的兵團戰鬥(織田信長)。。。。中國一個不知名的地區守將,就能調動八萬人馬打仗。
所以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通過游擊戰、地雷戰、陣地戰等案例狠狠地教育了日本人「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

綜上,原則上來說日本的刀法在結合中國刀劍體系後形成的「劍道」,理論上來說應該比中國古代劍法厲害,最少在殺人方面更擅長。至於武俠小說。。。。我覺得遇到這種情況就是飛機坦克都不頂用。。。


有空咱還是聊聊二爺戰秦瓊吧!


假道伐明時,精英全上,都沒幹過一個你記不住名字的中國將領。


岳飛打張飛,打的漫天飛


在明朝時,被一群少林寺和尚追著吊打,所謂的劍聖更是被擼死在廁所。就是這個水平。也就欺負那些弱兵和平民


你說的這幾個好幾個是武將,並不是劍客。比如壬辰倭亂中日武將有幾次正規軍對陣,雖然明朝也損失幾員小將,不過對面那幾個戰國名將也沒撈到啥便宜,團滅戰死的有,灰溜溜撤退的也有。。。
至於樓主可能想問的是民間的武術交流,這個因為資料極少,無從考證了。"目前只知道比如程沖斗的倭刀老師劉雲峰師承一個日本人。有資料顯示,陰流始祖在開宗立派之前幾年隨著貿易團隊在北京呆了三年,期間會過什麼高手有什麼樣的交流已經無從可考了。。。

——————————————————————————————————
半年了,補充一下吧。。。
中原武術人士,一提到戰陣,就崇尚長槍、春秋刀、鐵棍這種大兵器,平時練刀練劍,真動手搏命的時候抄起這些大傢伙就上,打法簡單粗暴,再加上明朝人對當時日本人有明顯的體格優勢,當然那些日本劍術名家也練過長槍長棍。但是從訓練量的分配上,中原武術家要佔明顯優勢。。。


我就提一句,島原之亂宮本武藏在原城牆根被城上不知名一揆眾一石頭砸翻,戰績為零。


看完了現存所有答案,日本原來這麼屌,真不知道中國這幾千年的老大怎麼當得穩的。

人吶,不能太妄自菲薄。


需要先講下當時的日本高手的打法特點
首先要說的是傳說中最屌的宮本武藏。宮本武藏從小就是個比較犯渾的人,具體體現就是他從小一直吃肉——當年日本主流社會是不吃肉的,窮人吃不起,富人不流行。像宮本這樣幾乎天天吃肉的純屬異類,所以丫身體發育的好,身高大約在185上下,而同期日本人普遍身高在150。宮本又很無恥的喜歡用四尺以上的長刀,身高臂長武器長,身手又屬於從小鍛煉,尚算靈活。所以宮本和其他人的戰鬥,大致可以類比成校隊的籃球手打郭小四,結果不言而喻。這也就是為什麼宮本的刀法沒有流傳下來的緣故,他這個身體條件在當時的日本絕對的獨一份,怎麼流傳?
同期的中國,雖然窮人的身材比日本人好不了太多,但是因為沒有吃肉方面的限制,身體素質跟宮本差不多絕不是少數,這麼多的人口基數在,比宮本強那是很容易的


推薦閱讀:

《箭士柳白猿》中匡一民抖給徒弟看的槍花,有什麼說法?
火影忍者里,日向家族所使用的柔拳法其武術原型是哪一種?
如何評價於承惠?

TAG:武俠小說 | 劍道 | 武術 | 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