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巴金?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2003年11月,中國國務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稱號。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在我眼裡:

巴金先生是一位封建家庭走出來的先進青年,一位文革期間痛失愛侶的著名作家,一位樸實真摯的長壽仁者。

很小的時候就讀過《激流》三部曲,有強烈的代入感,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很重的自傳色彩,不管從藝術的高度還是簡單的想了解巴金,了解早年的巴金,《激流》都是最好的選擇。

《激流三部曲》以成都為背景,描寫了1919年至1924年中國歷史處在轉折時期這一風起雲湧的動蕩時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

記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與衰落,以及青年一代衝破封建宗法束縛,走向新生活的過程,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

巴金先生的妻子蕭珊女士是他的忠實讀者,兩人於1936年相識,1940年結婚,雖然相差十三歲,但感情很好。文革期間巴金先生受到殘酷的迫害,蕭珊女士也因為與巴金先生的關係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蕭珊女士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先生在幹校勞動不被允許探望,於是蕭珊女士只得獨自在醫院接受治療,半個月後含冤長辭人世。在蕭珊女士去世的3年之後,巴金先生才獲許把蕭珊女士的骨灰捧回,巴金先生將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每夜與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先生去世。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每每提及那十年動蕩,無不咬牙切齒。痛惜。痛惜。

這裡推薦《懷念蕭珊》,是巴金先生散文集《隨想錄》中的一篇,是為悼念妻子蕭珊女士所做。囿於人生際遇,尚不能完全體會文中的種種,不過仍是十分感動。

有此佳侶,不負此生。

仁者壽。雖說現代文壇「魯郭茅巴老曹」,但巴金先生前面某先生的品性我認為是不齒的。

在我第一次讀《激流》的時候,就非常敬佩老先生了。成長的年歲里,一直關注老先生的新聞消息。特別是老先生以百歲之齡,猶筆耕不輟,更讓人動容。

《隨想錄》是巴金晚年創作的一部雜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帶來的災難,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願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出現的精神空白。

晚年的巴金在《隨想錄》一書中,以罕見的勇氣「說真話」,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座豐碑。他對過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贏得了文化界的尊敬。

2005年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去世的日子,一直都記得很清楚。

先生的一生,是正直、光輝的一生,無愧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有幸能在年少時就認識這樣一位大師,大師的品行教育著後輩人。

僅作為一個讀點書的普通人,向大師致敬。


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礎體溫一樣,每一個作家也都有他自己的基礎體溫。在中國現代文學裡頭,基礎體溫最高的作家也許是巴金。我不會把巴金的小說捧到天上去,但是,這個作家是滾燙的,有赤子的心,有赤子的情。一個作家一輩子都沒有喪失他的赤子心、赤子情,一輩子也沒有降溫,在我們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化背景裡頭,這有多難,這有多麼寶貴,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就可以了。我很愛巴金先生,他永遠是暖和的。他的體溫是他最為傑出的一部作品。

——畢飛宇


巴金其實是大半個社會批判家加上小半個文學作家——文學維度的巴金並不出彩,卻被曾經的時代賦予了「文學巨匠」的稱號,這多少有些誤導性。
巴金往往把作品中人物的悲劇根源歸咎於社會制度的痼疾,並對此加以揭露和批判。這種自外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客觀歸因的思維方式主導的巴金的創作;另外,從他的大部分作品看,人物的內在人格都相對單純平和,沒有多少盤根錯節的矛盾和摩擦。
人物性格的平面化、主旨客觀歸因過於直接化(少有作藝術性處理),決定了作品與真正的文學深度之間存有一定的距離。

文學的本質是人學,文學小說的核心任務在於洞察並刻畫複雜的人性。一切好「故事」的靈魂是人如何面對困境,尤其是內在精神的困境,無他。
至於對社會制度的針砭當然必要,不過最好潛藏在豐富人格和生動敘事之下,成為一條淺暗卻包羅一切「人間喜劇」的緘默、滯重卻透明的河流,緩緩地流淌著浸潤著。
可以發現,巴金的代表作品,都在勾勒人性的矛盾、呈現人的心理和精神困境上表現較為突出,也就是比較具有文學價值,比如《家》和《寒夜》。但其一般作品顯然在這些方面有欠缺。

《寒夜》把抗戰時期底層小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通過一個三人小家庭描繪出來。三個主人公的形象因各自的性格和心理衝突而豐滿。三人心理上的衝撞、拉鋸和妥協,逐漸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小說在普遍意義上揭示了人的心理和人性薄弱之處的複雜幽微,使讀者對於主人公的精神煎熬產生細膩而深刻的感同身受。即便在社會批判意向被看淡之後,它仍能激發後人對於人性規律的共鳴,因而具有跨越當時時代的藝術生命力。
《家》也一樣。雖然當時出版時,作者因對於維護舊家庭制度的主人公傾注「同情」的態度而受到一些讀者詬病,殊不知恰是作者的共情,使人物有血有肉了——有了衝突的、不完美卻真實的人格,如覺新。
奉行「作揖主義」的覺新看不破舊家庭必然腐朽毀滅的結局,在他看來,隱忍地主持大家繼續將這個「家」運行並繁榮下去,以使自己和眾人無愧於祖上,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他或許深感自己被犧牲和隱忍精神的光輝所籠罩,他眼中的自己是無比偉岸的。讀者亦為這「偉岸」深深感動而尊敬和同情他。於是這幻想的破滅才更顯悲劇美。
有時,人性的「光」,由「暗」的側面折射出來才更有衝擊力。對覺新的刻畫比較成功。

不過,巴老作品的價值,不該因其在「文學性」上的局限而遭到過分苛刻的貶損。他經歷的時代正是中國的急速變革期,那時面臨重重考驗的國家和民族,對於社會發展道路的選擇嚮導的需要,遠比對文學熏陶的需要急迫、要緊得太多,文學創作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從人文偏向實用。他應時代需要而起,成為砥礪社會進步的先鋒,其精神可敬之至。
巴老的先鋒意識,表現為他在五四運動風起雲湧之時、在抗戰時期等社會激變的重大關頭,所作出的趨勢判斷、以及對問題核心的洞察都極為準確,而且立場鮮明(見《控訴集》之《控訴》、《感想》、《無題》等短文小集)——其中最可貴的是他對於群眾力量的珍視;最打動人心的是他對群眾疾苦的深切體察。
除去「激流三部曲」呼籲打破封建制度,追求普通小人物的個性解放,這種群眾視角,也在抗戰時期的作品,如散文集《旅途通訊》、宣傳小說《火(三部曲)》里呈現——它們通過對真實戰時生活的描繪,讓今日的讀者了解那時勞苦大眾的恐慌、顛沛、艱辛和憤懣,也了解普通年輕人心懷理想、投身抗日救亡的勤勉和冒險。這是人物忠奸善惡臉譜化的抗戰神劇不曾告訴我們的——抗戰劇里,沒有流亡的難民、沒有頻繁的躲警報,沒有為抗戰辛苦工作的年輕人,也見不到由宣傳畫知曉日軍暴行,從而義憤填膺的群眾……

《隨想錄》中的古稀老者溫潤豁達,懂感恩、惜情義,讀來令人感佩巴老人格的開闊、平和、熱烈、真誠。聯想起他在其他作品(包括小說)中的敘述風格,不禁思忖:他老人家能在十年浩劫中免於精神幻滅和自棄自隕,也許與他始終保有「上升的自覺」(而不被向下的力牽拉沉墮)的內在力量大有關係?
巴老的「精氣神」天然地適合為攸關民族命途大局的一次次「革命」執筆吶喊。如同畢飛宇稱頌他「基礎體溫高」,他為人的平和謙卑、個性的熱切真誠、還有他始終致力於推進社會進步的責任感、憂心群眾疾苦的同理心,會連同他的代表作品——帶上強烈個性印記的作品,或者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作品——一起,被後人談論和記得。至於其他作品——
其一:相信時間的公正;其二:以文學水準衡量一切文字作品的價值維度,也可能存在狹隘和偏見。

2017年恰逢《收穫》雜誌創刊60周年,9月第五期的紀念刊出刊在即。作為創刊人之一的巴金若因此被人提起,人們心中所感念的大約是那穿越時光而來的、純粹而溫情的文學傳統吧。

其實,對於願意走近、了解巴金的人,巴金其人,其鮮活的血肉和靈魂,比其作品值得關注,更比文學向度的「作家巴金」值得咀嚼——將目光落在具體、層次豐富的「這個人」身上,而不是用既定的卻未必真正貼切的框框去套在「這個人」的身上,否則,他只是人們填充自己期望的容器,當填充無法滿盈之時,他便只剩下被丟棄和輕視的命運那樣,巴金恐怕會不幸成為(抑或已經成為)無法與「自己」完全重合、或者說差別大到無法忽視的另一個「自己」

巴金被定位為「文學巨匠」應該屬於一個過去時代的「可愛謬誤」,如果巴老活到今天,了解當今人們對於「文學」一詞內涵的嚴肅定義,他會不會拒絕接受這個尷尬的「榮譽稱號」,以防人們對他文字作品的理解走偏?畢竟,沒有人會指著袁隆平的科研論文說——這是個被高估的文學家。

2017年9月6日至7日


精神和內容也許是偉大的,但文字本身實在是無法讓我讀完他的任何作品


激流中譜愛情曲,寒夜裡結隨想錄。現代的曹雪芹。我的一家之言,他的書陪伴我走過了少年和青年,在他的書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未來。


我不知道你們所理解的文筆是什麼?是像詩賦那樣詞藻華麗還是像某些言情小說那樣纏綿悱惻?
坦言,我喜歡巴金的文筆,我讀他的散文讀他的小說,他的文風其實在不同的文學形式里看得到相似的影子。我喜歡他娓娓道來的扮演者講述者的角色,他寫的了小說寫的了散文寫的了詩歌,他的文章作品厚厚的幾本,生,死。
我接到爺爺去世的訊息之後,我只帶著一本巴金的作品選,我坐在飛機上,我想哭,我知道我的眼淚已經留下來了,清水一樣的鼻涕也跟著往下淌,但我還是得忍住,我不能在飛機上涕泗橫流。
回家的路很長,3000多公里的飛機,五個小時的路程,很難熬。然後我就看巴金的書,我覺得他的文字是細膩的,即使是景色描寫也值得人一字一句的讀。


《寒夜》寫得非常不錯,大冬天看得我稀里嘩啦,個人認為比家春秋更好。


矛盾的人,早年致力於寫作,晚年反思文革期間自己做的一些事。


我來專文回答一下,在我看來巴金首先是一名卓絕的政治家,其次才是名偉大的文學家。
又或者說:文學工作是巴金政治生命無以為繼之後的思想延伸。

*********************************

巴金還是個人格魅力巨大且品質高潔的政治家

——「正能量矽谷」一期主持彭忠義對巴金先生的生命認識分享

前些年(準確時間是2012年6月至7月間)得空認真參讀了趙瑜先生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尋找巴金的黛莉》,心靈體會到了一種長久的震撼。其中的原因,不是巴金的才華如何及關聯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如何——而是被現實政治因素掩埋許久的「巴金的政治品質」曝露在了一般人都可以接觸到的陽光下:巴金是一名堅定的無政府主義信仰者,一名為自己的信仰作出了巨大付出和長久奮鬥的無政府主義戰士,一名曾有著巨大影響力但最終以「妥協於現實政治」而宣告「失敗了」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

關於以上巴金政治品質的結論,以下可供史料核實的概述可資為證:一,青年巴金是一個激進的安其那(即無政府主義)鬥士。他拚命翻譯推介大量無政府主義革命家的理論著作,常常寫信給遠在天邊的、所崇敬的革命黨人,表達他的激憤之情。而這些著名的革命黨人,也往往將巴金視為一位中國小兄弟,或曰小同志,非常認真地回復長信給他。其中,有著名的國際無政府主義者高德曼,以及遠赴美國組織勞工運動(後被電椅處死)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革命家「凡宰特」。二,早在1923年,巴金就以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為主人公,發表了《大杉榮年譜》,稍後完成了《柏克曼傳記》,1926年接連撰寫了《俄國虛無黨人的故事》和《法國虛無黨人的故事》,此後結集出版《革命的先驅》一書,同時期為《新女性》雜誌撰寫《婦女解放的悲劇》。其外,他還以高德曼隨信寄來的《在赤俄流放地和監獄中的著名女革命黨人名單》為基礎素材,在細緻調研考察之後推出了《俄羅斯十女傑》、《斷頭台上》和《俄國革命史話》等報告文學作品;三,抗日戰爭前後,巴金曾宣言「我是一個安其那主義者。有人說安其那主義者反對戰爭,反對武力。這不一定對。倘使這戰爭是為了反抗強權,反抗侵略而起,倘使這武力得著民眾的擁護而且保衛著民眾的利益,那安其那主義者也參加這戰爭,而擁護這武力」。

眾所周知,巴金對無政府主義的堅定信仰、長久奮鬥和巨大付出換來的結果是失敗。其中的原因,文人總是有意或無意地繞過去了。這很正常,政治的發展規律探尋是政治家們的事情,文人們尤其是寄生於統治者所提供俸祿的官樣文人們,是有充足理由不去干那些吃力不討好之事情的。

不過,只要我們打起足夠的精神,即便僅僅只是依據業已開放化的史料,我們也是已經可以給「巴金們的政治理想為何會破產」如是較為趨近科學與正確的答案了的:鑒於巴金的使命感②是甚為清晰和決絕的,鑒於那個時代的一些革命確實取得了成功從而說明革命條件是齊備的,巴金們的政治理想最終破產的根由也就只能是「無政府主義者沒有以科學的態度去面對自身使命」——因為他們科學地去面對自身使命了,就一定會去為「如何去實現政治理想」奮鬥,就會不斷地克服自身缺點和彌補自身不足,並因此而擁有更決絕的革命意志、更強大的革命勇氣和更有效的辦法。例如,一旦無政府主義者科學地面對自身使命,他們就會把紀律意識、團體精神和科學化社會生產建設及發展放在第一位——因為成功的社會變革,離不開這些!

當然,無政府主義者可能壓根就不屑於或不願意去「科學地面對自身使命」,我們也只是如上般議論和假設下罷了——畢竟,由「專註個人體驗情操的完美」到「專註科學推動時代進步、文明更新和人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實際就是「從無政府主義者到正能量型社會生產方式③實踐者的質變」!

所以說,假如巴金們科學地直面使命,他們就會隨歷史變遷成長為「平等、公正、科學、民主、明智和理性」文明準繩和「全員一體化制度④」見證下的正能量型社會生產方式實踐者,並最終獲得變革的勝利——其中的理由則可以如是一言以概之:科學的人生態度會促使人們日趨緊密地結合社會實際情形和社會客觀發展規律,並因此而使關聯的事業得以朝著勝利的方向不斷地前進!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假如,因為在生產力明顯欠發達的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巴金們能瞭望到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⑤的進步性就很不錯了——更為先進的正能量型社會生產方式,則與他們的確是距離「無比遙遠」的!

所以說,這樣評價巴金的生命品質或許才是最為恰當的:其實巴金不只是個超經典的文學家,還是個人格魅力巨大且品質高潔的政治家——他政治生命的不幸,僅僅是因為他早生了約100年!

注①無政府主義是義大利革命理論家巴枯寧等人19世紀提出的政治主張。一般說來,無政府主義者反對任何組織形式,他們認為一切政黨、組織和權勢都存在著向專制統治發展轉化的可能性。他們從理論上反對有組織、有政府目標的鬥爭,擔心封建主義個人獨裁借屍還魂。

注②由巴金革命活動過程中的如是立場性宣言可證:「我自己早已在心中築就了一個祭壇,供奉著一切為人們的緣故在斷頭台上犧牲了生命的殉道者,而且在這個祭壇前立下了誓言:就是,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一日,便要一面宣言殉道者的偉大崇高的行為,一面繼續著他們的壯志前進」。

注③正能量型社會生產方式,指的是以正能量性知識(即為社會良性發展和進步群體生活品質提升服務的知識)、自覺經濟(『用戶定價』標記的社會經濟交換機制,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生產價值交換辦法)、生產資料共有化(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關聯權益所有成員平等享有)、全員一體化合作制(生產形態及其所涉權責義務全員一致)、輪流管理(以較小的時間區隔不斷更換管理者,由此確保每個人都既是管理者也是勞動者)、科學化社群交往(即用擺事實、講道理、論辦法和明是非等更顯文明也更具科學性的體例處理分歧)、漸進式格律(即在尊重社會客觀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循序漸進)、獨立自主追求(即之於『擺脫環境勢力挾持獨立思考和決斷』生命形態的由衷嚮往)和科學發展精神(即以既有科學技術和理論知識為行動指南的意識和習慣)等技術規範為依存的社會經濟形態。在具體理解上,《正能量經濟的背景、品質及技術依存》和《正能量經濟的建議體例文化》有詳盡生動解讀,需者可循此超連接篇名前往參看又或百度之閱讀。

注④全員一體化,是正能量型社會生產方式的基本組織和管理模型,權利平等和科學發展是其指針,具體則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A、生產資料人均共有(前期自覺自愿性投入算項目借款,贏利後無息返還,以此取得生產資料的人均共有權利)。

B、生產關係奉獻化(團隊價值最大化是個人價值最大化的前提,主動為夥伴、同事貢獻價值也就成了成員本分)。

C、全員權利平等(事業收益完全平等分配,優勝評選打破絕對平均,責任權利義務一視同仁)。

D、全員生產勞動化(不設專職管理崗位,也不進行明確分工,每個人都參加實際生產,僅以允許『按興趣決定事務參與秩序』表示對個人的人文關懷)。

E、管理科學民主化(全員會議討論決策制,在充分講理基礎上按票數解決分歧,全局管理工作以較小時間區隔輪流主持)。

F、文明共識紀律化(事業團隊所討論決定的共同規約,人人都得遵守)。

G、發展價值群眾路線化(科學利用自覺經濟機制,以為顧客創造價值為本分,隨『覺悟主綱』這一社會客觀發展規律因顧客受益而受益)

注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指的是以階級性知識(即為統治者利益最大化服務的知識)、市場經濟(即寡頭操控業主定價前提下的生產價值交換機制)、生產資料私有制(即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均歸資本家私人所有)、勞動力僱傭制(即資本家用工資方式購買勞動時間)、等級收入制(即社會財富按等級分配)、專職管理人(即有的只做管理有的只被管理)、國家暴力護航(即用軍隊、警察和監獄打擊或威懾反對者)、激進性節奏(即追求短期效益和快速成就)、權貴附庸心理(即以權力和金錢為歸依)和利己主義意識(即個人利益至上心象)等技術規範為依存的社會經濟形態。


綠色備忘錄:本文為「正能量矽谷」微信公眾號「正能名人談」欄目的第17期作品,系該號當期主理人彭忠義先生為促良當世人文價值格局而推出。知識共有化是彭先生所代表的正能量型社會生產方式實踐者的價值立場,因而該號的所有作品都歡迎分享(想長期使用該號知識不妨跟蹤關注該號動態,可用微信搜索『正能量矽谷』公眾號又或直接添加微信號ai13809643417進行關注,欲直接對話彭忠義則請在該公眾號對話框內輸入關鍵詞『對話』)!


本文相關的超鏈接知識(點擊篇名即可進入閱讀):


「正能量矽谷」公眾號的背景、品質構成及開通心語


他在時,不曾關注,關注他時,他不在了。巴金老先生,熱情,永遠對年青人寄予厚望,他的文字給人力量,我所能做的,唯有不讓他失望。


原來世上真有那樣的人。

充滿愛、充滿溫情、滿滿的都是良心。


因為生於成都,更增添了對他的喜愛,用現代的審美和標準去看他的作品和語言是不恰當的!在封建時代與新時代結合點的巴金老師,敢於挑戰權威,義無反顧的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就這一點,已經讓後人望塵莫及了…魯迅的文壇地位無可撼動,卻只見到了對國人的深深嘆息和心有力而余不足的感覺,巴金老師的文字讓人看得到真實有正能量的東西,有思想也會有行動!放在當下,又有多少人敢對周圍的權勢,不平等的待遇,不公的命運發起反抗呢?

連老奶奶都不敢扶,哪兒還有什麼正義呢?是真的對社會心灰意冷還是怕自己事後惹一身麻煩?


如何評價韓寒說巴金沒有文采


之前讀過他的隨想錄,後來看他翻譯赫爾岑的才知道還有淵源。那個時候才理解一些。


讓未來的歷史繼續評價。


讀過一些沒感覺他的書挺虐心的,也許和他生活背景有關吧。由於本人比較喜歡比較虐心的書,所以還是很喜歡。


你們隨意感受一下巴金先生這濃濃的翻譯腔,實在不知道文筆好在什麼地方


巴金是那個時代最厲害的作家,在當時來講,是非常不錯的作品。但是,對於現在來說,不能說是優秀的作品,甚至算不好。巴金的文筆其實很一般,不太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張嘉佳?
孫悟空和賈寶玉有相似之處嗎?
隨著郭敬明和韓寒所代表的80後作家的淡出,為什麼沒有90後來填補文學界的年齡空缺?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里為什麼姚木蘭喜歡林黛玉?
如果中國古代好酒的文豪們接觸到啤酒這種飲品,他們會用怎樣的詩句來形容?

TAG:文學 | 巴金 | 中國現當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