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影視作品的拍攝中,拍攝順序往往不按照劇本順序?

各個片段拍攝的先後順序和我們看到的故事順序不同?這是為什麼?不會影響演員發揮嗎?


大部分的影視作品,的確不是按照劇本的順序拍攝的。 @張小北 其實說的很明白了,歸根結底是為了省錢。從電影的商品屬性來看,其實和其他產品一樣,是需要節省時間成本、人力成本來獲得更低的成本,這樣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例如國內現在數字電影(90分鐘左右的)的製作周期一般都是15-20天,有的可能只有兩周。一部就是分鐘的電影一般都會有110場左右的戲。所以,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拍攝出長片,如何安排拍攝是很重要的。具體來說,這個問題是由劇組當中,製片部門中的統籌這個角色來完成。統籌會根據場景、演員、天氣、設備等因素在拍攝之前做一個拍攝計劃,根據每天的拍攝進度,隨時微調各種拍攝細節。
現在來具體說一下什麼因素會影響到影片的拍攝順序:
一、搶場景
你想啊,劇本的場景肯定是天馬行空的。棚拍、實景、外景等等。很多場景都是需要花錢租的。比如一個五星級酒店、一個大廣場,可能一天的租金就要好幾萬,或者是人情(那就更加考慮到不能耽誤人家的正常營業了)。所以,統籌一定會考慮到這些比較耗成本的場景集中安排在一段時間進行拍攝。最大化的節約場地租賃的成本。
好了,或許有人會說,如果這個場景,比如某個辦公室,就是我自家的公司,我愛怎麼用怎麼用,怎麼辦?所以這又必須考慮到跟場景相關的另一個大成本——交通成本。即便是一個比較線性敘事的一個故事,也會有很多的場景切換。比如第十場在日租房,第十一場在辦公室,第十二場又回到日租房了。那麼如果按照順序拍,豈不是要把劇組幾十號人甚至上百號人來回折騰的運?司機要瘋、製片要罵娘——劇組人員很開心(可以在車上睡覺偷懶咯)。所以負責控制預算的製片主任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如果有些故事的結構是跳脫的,比如諾蘭的大部分電影《盜夢空間》、《失眠症》,有些場景要到北美接近極晝的地方去拍,有些又要回紐約拍,如果按照劇本敘事來順場拍,那來回折騰的機票錢都可以再拍一部片子了!
其他一些細微的因素,比如場景的租賃在淡季肯定要更便宜,或者場景涵蓋了整個泱泱大國,從海口拍到漠河,一定是從南拍到北或者反過來。所以,牛逼的統籌或者製片,一定會按照場景的成本來考慮拍攝的順序。

二、搶演員
演員的檔期、片酬都會影響到拍攝的順序。片酬自然不必多言,大牌的明星肯定要把他們的戲集中起來拍,否則多拍一天沒準就頂整個劇組其他人員的工資了。
還有檔期,比如這個演員現在正在另外一部戲上,但我們這部戲已經要開拍了!導演又鐵了心要用這個還在戲上的演員,那麼就需要先拍不帶這個演員的戲。或者這個演員早就定下來中間馬上又有別的戲要接了!導演還是鐵了心要用這個演員。遇到這種情況,統籌就會「搶演員」。就是按照這個演員的安排集中先拍了帶有這個演員的戲。
還有群演啊!千軍萬馬、校園比賽、集會遊行,這種戲,幾百上千號演員,肯定是這些群戲一口氣拍完省錢啊!這些戲往往都很短,一天可以拍好幾場。如果按照劇本順序來,隔三差五的找這一幫群演,統籌要是做了這樣的安排,製片主任第二天可能就把他給fire了!如果不差錢,接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狀態。這幫群演四處流竄,隔了幾天這些群演都換了一撥了,戲還怎麼接呢?
所以,牛逼的統籌或者製片,一定會從演員的角度來指定拍攝的計劃。

三、搶天氣
天馬行空的導演想了一個牛逼的場景——愛在晚秋。慘了,葉子肯定得要掉光,演員還不能穿的太多。現在馬上就要入冬了,那咱是不是得馬上先把這種天氣的戲給拍了呢?如果涉及到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賽德克巴萊》,魏德聖寫了一本書《跟自己的名字賽跑》,其中就講到了天氣對於這部戲的重大影響。拍這部戲的時候,魏德聖的一個吐槽點就是天氣不順著他的意思來。很多場景他都需要霧天,表現一種壓抑、沉悶的氛圍。但是魏德聖慘遭老天爺的羞辱,他要霧天,偏偏來個大晴天。最後在河邊的殺戮戲,他要表現原住民的霸氣、血性,需要烈日高照。結果老天又總給他大霧天。魏德聖一定在片場喊了無數聲艹!
這就是統籌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大的問題,天氣問題,根據天氣、氣候等情況安排拍攝順序。

四、搶設備
電影是需要一個製造幻象的東西。比如雨戲——需要洒水車。到山上去拍,需要發電車和吊車——做個人工的月光出來。如果考慮到鏡頭的需要,有的還要用到伸縮炮。這些個東西都是要大花錢的啊!比如電子伸縮炮的租金就是3萬一天。這部戲總共就用到3次,恰好又是不同的場次裡邊的。要是統籌老師心血來潮把伸縮炮分成3次來用!那就變成九萬啦!製片主任第二天肯定會把他給fire的!當然也有反過來的,製片主任要跟出品方要跟多的錢啊!怎麼辦,說我這電子炮用三次就是九萬,你得加預算了!但是具體拍還是一天就拍完,省下的錢不就可以用到劇組的其他耗費上去了嗎?
所以,如果有大成本的設備,牛逼的統籌或者製片肯定會把它們集中起來調用的!
-------------------------------------分割線--------------------------------------
剛才是說一個整體的計劃。這裡再補充一下場景內部的順序,其實也肯定不是完完全全按照劇本所寫的順序進行拍攝的。
一、按燈位拍
一場戲往往是從全景開始拍,景別再慢慢的縮進。但劇本上的對白順序、演員的走位按照剪輯不一定是這樣的。
但是沒辦法,比如一場戲要在一下午拍完。肯定是拍的越快越好。如果正常的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來。燈位肯定要來回挪,燈光師和攝影師一定會在心中暗暗吐槽的(什麼導演,你這是故意要和燈光組攝影組過不去么?)
當然這也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燈位來回的挪,很有可能會有光接不上的事情發生,因為來回挪燈的位置沒有那麼准,很有可能一個細節沒顧及到,到後期剪輯的時候發現光穿了。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二、搶日光
太陽實在太調皮了,一天的位置都會變。要是到了太陽快要落下的時候,分分鐘的色溫都會變動。光線結構、光比、影調都很難控制。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如果這個場景帶到窗子,會看到外面的建築。肯定也是需要提前拍攝的。然後再拍一些不帶窗子的鏡頭。不帶窗子,那這個光線就好做了,攝影師和燈光師可以造假!

這項工作,往往是需要執行導演或者導演自己來控制的,否則這場戲就拍不完了。只能「甩」啦(統籌用語,一場戲沒有按計劃拍完就是叫甩了)。需要重新安插到之後的拍攝計劃當中。正規劇組每一天收工之後,一般都需要場記、執行導演、統籌三個人一起確認一份拍攝完成單,確認今天的計劃完成了,或者沒有完成,需要統籌進一步處理。
----------------------------------分割線---------------------------------------
所以,拍戲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場景都是亂序拍的,就更需要導演考慮到演員的情緒連接、道具等細節的安排。所以劇組裡面會有場記、執行導演等職務幫助導演來考慮這些場景的連接。如果亂序拍,導演就更需要頭腦清楚。

最後來段勵志的吧,杜琪峰在談到他的老師王天林的時候說到:「天林老師給我最大的啟迪就是。不要怕鏡頭拍不到,如果鏡頭沒有按照預想的完成,沒有拍完,但是我換個場景、換個時間,再把他拍了,到後期都能接上。所以我在片場很放鬆,一點都不擔心。」
優秀的導演一定會在劇組複雜的流程的限制之下,發揮出他最大的能力,迎接一部佳作的誕生。

以上。


就是為了省錢。
工業化生產可以做到各個零件分包到不同工廠,然後再由總裝廠完成最後裝配。

有不差錢按順序拍的(其實也不是不差錢啦,就是導演為了某種特定的、嚴謹的藝術效果願意付出這種代價)。就是著名的《從海底出擊》(Das Boot)從海底出擊 (豆瓣)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為了讓演員的鬍子生長過程連戲,就是按照劇情順序拍攝的。

像@陳建文 提到的《大空港2013》、《俄羅斯方舟》等全片一鏡到底的電影,也算是按劇本順序拍攝的。

我還知道有某個不知名的新導演也是完全按照成片鏡頭順序拍攝的——不過應該是他不知道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所以我就不提片名了(肯定不是大多人所知道的電影,所以別亂猜了)。


通常這種不按照劇本順序拍的這種方式,演員稱之為「接戲」。電視劇的拍攝中常見,電影拍攝中的不如電視劇那麼常見。原因有三

  1. 場地、人物的限制。舉例:一個電視是講述北京,上海,同時發生的事情的。同時要用到兩處的取景。人員和精力不允許來回折騰,因此往往是先拍一個地方的全部戲,再拍另外一個地方。
  2. 資金的限制。在含有制景,特技(藍綠背景棚拍),動作捕捉等資金消耗比較嚴重的環節,往往是把這些東西集合在一起拍攝,然後一併交由後期公司處理了。
  3. 製作周期時間的限制。舉例如果影片跨越不同的時間,但影片周期又比較緊張的話,通常是按照劇中的時間來安排拍攝的,因為劇中時間同一時間段可能會用到同樣的服裝,同樣的道具。簡單點兒,集中拍夏天的戲,再集中拍冬天的戲。例如電影《雲圖》

這種「接戲」的優點:
省錢,省時間。
缺點:
演員的沉浸感不是很強,對演員的要求高。劇中共用的場景道具容易穿幫。我們經常看到的這個鏡頭衣服是這樣,下個鏡頭衣服變樣了這種穿幫就是由於「接戲」造成的。


其實一般來說,能順著拍的時候盡量都順著拍了。執行起來有難度的時候就適當調整。職業演員、導演適應不順著拍是沒有問題的。


謝邀
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導演對劇本有自己的見解,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稍微改動原作。所以會增加一些在原著中沒有,或者比較靠後的劇情先拍。
2、導演只是想要拍攝原著中的某個片段,由此衍生出一段傳奇的故事。
3、最主要的還是演員檔期的問題,因為演員檔期的不一致,所以有的劇情就需要先拍。
4、拍攝地點氣候條件的原因。
大概就是此幾點,歡迎大家補充與修正。


同一個場景會出現很多次,比如:某電視劇第一集一對情侶在某公園裡約會,最後一集他們在同一個公園分手。如果按照劇情順序拍的話,成本會很高,一次拍完就可以了。演員之所以叫演員,就是因為她們有控制情緒的能力,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影響發揮。當然有些導演為了追求效果,醞釀情緒會按劇情拍。


《霸王別姬》就是為了讓演員更好的融入劇情而完全按照劇本順序拍攝的 。


按劇情拍攝演員會覺得劇本太扯。


先回答會不會影響演員發揮。
多多少少是影響的,劇情在發展著,人物性格也會因劇中經歷而改變三觀。我們說個愛情故事舉例,假如寶強哥愛上了黃渤,然後發現黃渤是自己的家族仇人,那麼通告下來,今天一天要拍:寶強和黃渤相遇,發現他是家族仇人後某一章,根據場地情況又安排了相愛後某一章,這中間許多事他們都未拍過。樣打亂你說影響不影響?所以說有一線和三線之分呢。考驗演技,考驗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功課做的怎樣..(TVB的劇照顧演員情緒是按照劇情來的,和大陸不一樣)接著回答你為什麼不按順序來。通常一個劇組裡是以這樣來分部門的,導演組、服化道(這三個部門通常也分開,但屬於同性質)、廠務組、燈光、還有個美術,美術通常和道具一家、造型設計,包括妝面、服裝。
以上是前線必有的部門,那麼每天拍什麼,拍攝計劃、任務制定,以確保生產順利完成就少不了一個統籌!統籌下通告有什麼原則呢?
以最大化節約成本(時間、金錢,按照順序這個劇情在東二環,那個劇情在西五環,你是想一天都在帝都路上跑嗎?)、以最大化保證進度(演員當期?場地確認?)確保各部門對接無誤(明天拍他被打,道具假玻璃瓶準備好沒啊?然後有盪出來救他,服裝那套蕩婦衣服有問題沒啊?場地談的給我們幾點使用啊?),這麼聽來你可能覺得好亂,能合適嗎?所以一般是主次之分啦,根據地點,在此地發生的劇情下通告量,然後協調演員時間,(男女主演一般接戲就以此戲為主。同時接戲的情況一般都是此戲份剩餘不多了,可以接其他戲。而且演員辛苦,每個劇不一定同個城市。所以一般呆一個劇組。若真要協調時間,他們會提前說,走就走幾天甚至一月。回來就專門拍他。俗稱趕戲。其他二、三號角色他們時間多。還有個情況是主演戲份較多,二三號什麼的趁拍主演的時間可以完成其他組的戲,總之協調。),其次就是根據道具服裝化妝部門(一般他們沒有大問題)
所以我總結下:保證拍攝進度,按期完工。根據場地來拍攝劇本,而場地的安排又離不開大劇情的走向。必然是打亂的。這樣省時、省成本。其他因素都以此來協調配合。最終完成製作。說的是國內!手機黨傷不起啊。完


這問題。第一幕是晴天的傍晚,第二幕是晴天的早上,第三幕是雨天的傍晚,第四幕是雨天的早上。按順序要4天?合理安排是否只要2天?MONEY!!


奧。。。拍戲應該也有OO的思想吧?


省時省人力省成本。演員方面:都是事先有時間背劇本的,只要熟悉整個劇本流程,就沒有影響發揮這一說。同一場景一起拍,除卻時間成本,還有變更場地,燈光場景避免二次布置等等...而且本來視頻就是線性剪輯,只要拍攝期間最好錄像帶標記,就不是問題。


有錢一切好說,沒錢一切從簡,拍廣告的時候公司不大的,沒有太多資金的。都是預定好影棚,攝像,導演,燈光,錄音,一切定好,好幾個甚至十多個廣告在一個影棚拍攝完成,然後後期再智作,對的,就是智作,還有亂起八糟的,拍內景比外景方便點。燈光可控。外景成本巨高。。


拍戲嘛當然要考慮演員的檔期,場地的租用,儘可能優先把這個演員所有的戲或者這個場景所有的戲拍完,有時候也會受天氣的影響,還有各種突發事件…


你是一位預算有限還限時交片的導演,你要拍一段跨國愛情劇,從異國開始發展到國內再收尾在國外,你們劇組是去到國外一次性拍完國外場的內容呢還是來回各2次以度假的形式拍?


似乎沒人提預算,好萊塢的通用流程是先把比較占預算的鏡頭挑出來拍了確保片子不會超預算,然後剩下的隨意拍


拍電影是天天燒錢的活,不按順序拍是配置成本最合理的辦法。比如黑澤明拍<亂>為了讓城池燃燒出煙霧濃厚的效果需要等一個合適的天氣,那如果按照順序拍,一個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錢燒得比木頭還快。

拍攝前會劃定拍攝周期,然後把腳本分鏡故事版(老派的做法)按照未來幾天的天氣去排定需要拍攝的鏡頭,及場次,比如一周都是艷陽天,就會把外景和重要的日場拍完。如果是大製作需要走幾個不同地方,還會設置攝製分組去采景備用。總的來說,在圈定的拍攝時間內,把所有需要拍攝的工作分配好,也是導演的一部分工作。

至於演員發揮,場記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演員是負責表演的,理論上說只是電影的道具而已,場記就是主持人,在重要拍攝關鏡時紀錄下當前演員表演進度和場景里的數據(燈光,環境,道具等),整理成本,再開鏡時各組就按照該本去把之前的場景還原出來,而導演也會以該本來重新"還原"演員的表演,需要改進還是繼續,來達到滿足拍攝的需求。後期試片時,也是場記的本也會發揮一定作用。

可以說,拍攝電影中,場記比導演牛。蔡瀾說吳宇森,年輕時跟著張徹拍片從場記做起,是張徹唯一沒罵過的成員,並且極端信賴,只要吳宇森說好的張導就不再過問,全賴吳宇森強大的速記能力和高還原能力,一場電影下來十幾本厚厚的場記記錄。

一些導演會在劇本小說里有提及天氣和場地,有興趣可以自己看了自行組織一下拍攝進度表玩。


劇本是劇本 拍攝還要有分場大綱 紀錄地點的 你一個地方有三場戲 按劇本來難道要來這個地方三次嗎???當然是來一次 全拍完再說了 節約時間和成本啊親~


省錢


摘自《侯孝賢電影講座》
顯然按順序拍對演員來說更有力,因為這樣戲份能夠拿捏的更到位,但問題是成本太高。
所以如果你不是大師,也沒有一幫肯捨命給你砸錢的主,最好不要這麼做。


推薦閱讀:

有沒有隻有男演員或者只有女演員的電影或者電視劇?
展昭和李元芳誰更厲害?
如何評價吳秀波的演技?
《西遊記後傳》是否有重拍的價值?
央視最老版本的四大名著電視劇為何難以超越,為什麼2010年左右的四大名著電視劇這麼快就被人遺忘?

TAG:電視劇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