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京師範大學張國安博士說古史層累說存在邏輯謬誤?
「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指謬--兼駁白鳥庫吉「抹殺論」和內藤湖南「加上原則」(之二)
"層累說""抹殺論"和"加上原則"是中日三大史學巨擘關於華夏上古史相互映襯的重要理論,它們屢遭批駁卻至今屹立不倒,長期被學界奉若圭臬。它們只是沒有完成論證的假說,不僅違反邏輯學的一些基本準則,還存在著不少的邏輯謬誤,僅僅具有想當然的或然性,是在各自選定資料範圍內的偶然排列。從實質的歷史角度考察,他們論證的史學邏輯也難以成立,根本不具有實際發生的歷史可能性。作為"疑古思潮"理論基礎的三說既然如此荒謬,那麼現在就到了"終結疑古"之時。
20世紀初發生的五四運動深刻影響中國, 但真相不像課本說的那樣【倪方六按】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張國安先生,花了近十年時間,對民國以來中國史學界的懷疑主義(疑古派)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為此,他躲避塵世,偏居新鄉,在河南一個小城中苦苦思索,試圖尋找一個答案,以推翻之。
凝結心血的大作《終結「疑古」》,也是中國學術界系統討論疑古史觀的力作即將出版——直接向疑古派開火!該書對以胡適、顧頡剛、錢玄同、傅斯年等為代表的民國時興起疑古史學提出了系統性批評,對否定「民族出於一統」、「地域向來一統」的疑古史學觀進行了再否定。
中國史學界為何走不出「疑古時代」?做歷史號的作者都應讀此文本文為北京師大歷史學博士張國安先生將出版新書《走出「疑古」》的《引子》部分節選。文章談了自「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史學界的疑古思潮,和其對1949後中國歷史學研究的影響。
疑古派最大的邏輯謬誤在於一方面矢口否認上古歷史,認為是層累造成,另一方面卻以西周乃至戰國時的國家制度去套上古史,以層累反層累,精分的不能更精分。
本回答中就有個匿名疑古門徒拿著考古證據自以為否定了古史,其實只是自爆精分而已。因為首先他們就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把夏乃至夏以前的中國與後世中國形態混為一談,似乎沒有形成與後世大一統或西周宗主和商朝絕對壓制性的王朝,就等於沒有王朝,沒有國家了。
五帝時代本就是「協和萬國」的時代,與考古遺址滿天星斗分布沒有任何矛盾之處,而是完全吻合。事實上中國古史對早期王朝建立的描述,一直是秉承先有諸侯,後有天子的次序。而且在西周明確封建諸侯和廣賜重器以前,各炎黃華夏系國家本就是分別自立自治的狀態,各地文化文物有所差異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嗎?連大一統後中國各地區人文器物尚且有地域和民系差異,而上古時代有此類現象就被當成中國上古記載不存在的證據,這究竟是真沒腦子還是別有用心?
相反,這些考古證據正好證明了中國古史的真實性,因為中國古代史對夏以前王朝的描述恰恰不是疑古派這種把相同國家形態死搬硬套,而是差異明顯且不斷進化的。
在承認古史大框架的基礎下,必須也要承認上古史的追憶不可避免會產生某些變形。比如五帝中的前三帝未必是單純的個人,很可能是名號的延用。各王朝關係的血緣關係也未必是單線繼承,實際可能更複雜,但這都不影響上古史的基本成立。
對黃帝時代的國家形態記錄是「 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 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顯然,這是以常備軍事力量為權力基礎的軍事首領式王朝,體制非常不完善。主要依靠君主及常備武士團巡行來實行權力。這種體制在後世中國早已經消失,倒是與中世紀早期日耳曼人和一千年前斯拉夫人的君主索貢巡行國家形態有很強的相似性。太史公能描述出這種國家形態,正說明黃帝時代的國家形態不可能是捏造出來的。
顓頊時代除了與共工大戰於不周山,還有更重要的」絕天地通「,由王朝壟斷宗教。王朝權力已經開始由單純軍事威懾向文化影響轉移,這一時代宗教和曆法在國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後世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逐漸成型。順便說一下,正是在顓頊時代,開始明確規定男性地位高於女性,以及禁止兄弟姐妹亂倫,女權分子、德國骨科可不能不牢記這個時代。此時中國王朝有點類似中世紀羅馬教廷主導歐洲的形態。
相對於顓頊時代的熱熱鬧鬧,帝嚳時代除了打倒顓頊系,此外倒是沒多少實事可記,可謂空白時期。但意義也不可小視,事實上太史公追溯自己的最早祖先,正是在這次改朝換代之際被帝嚳誅殺,時任顓頊王朝祝融職位掌管宗教祭祀的重黎。而後世華夏族群中顓頊和帝嚳兩大族系此消彼長(堯為帝嚳系,舜、禹為顓頊系,商、周為帝嚳系、秦為顓頊系,由於商周為帝嚳系長期在中原得勢,在東周以後顓頊系一般位於中原外圍,如秦、楚、蜀、淮夷等),如同後來日本的源平兩家輪流控制日本的觀念一樣,這兩大黃帝支系也成為後世歷代中國統治者必然追溯的祖先系統。
相對五帝中的前三帝,堯舜二人更具個體意義。這個時代中國國家形態類似各諸侯組成的合眾國,對共主的產生和替換,」四岳「這樣的諸侯代表有很大發言權。
到了大禹時代,因為治水導致了權力集中,才產生了第一」家天下「的王朝,但這種家天下王朝也很不穩固,僅一代就出現太康失國,三代後才有了少康中興,後來也有」 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 「的記載。這都證明夏只是略強於其它諸侯的共主,控制力還很有限。但這不是否定國家和王朝存在的理由,畢竟中世紀早期歐洲國家對手下諸侯的控制水平也未必比夏朝高多少。
而且古人是明確認識並評價過夏朝與商周的差異的。
如 《禮記·表記》
」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喬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盪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
」 夏道未瀆辭,不求備,不大望於民,民未厭其親;殷人未瀆禮,而求備於民;周人強民,未瀆神,而賞爵刑罰窮矣。 「
」 虞夏之道,寡怨於民;殷周之道,不勝其敝。 「
」 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 「
因夏人以治水務農立國,而且曆法天文發達,所以對鬼神的迷信有限而更重視人事,統治較為寬和,等級界限尚不嚴格,所以上下關係更為親近忠誠。反過也是因為夏人較為質樸,所以民眾比較愚昧無知。而商人位於華夏邊緣,商業、製造業較為發達,戰爭也多,所以商人更迷信鬼神且統治嚴酷,負面作用就是商人不安分,爭勝而不知羞恥。周人則進入文化成熟階段,雖然文化精神上與夏人更接近,但更講究禮儀秩序,而虛偽、心機、詭詐等文明病也開始泛濫。但時代仍然是進步的,夏、商、周各時代也有其不同的科技文化優勢,所以孔子說」 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用夏朝的曆法,坐商朝的馬車,穿周朝的服飾。
任何考古都建立不了如此複雜多層次的中國上古史,任何考古也提供不了完整的上古證據,考古就是考古,永遠成不了歷史。
中國古史描述中國上古從茹毛飲血到燧人氏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屋,從伏羲氏做網漁獵馴獸,再到神農氏種植五穀。從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到伏羲創立夫婦對偶婚,從近親通婚到同姓不可為婚。從上古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從石器時代到金屬時代。從小規模衝突到大規模戰爭。從氏族到酋邦再到天下共主。對人類社會、文化、科技和國家演進過程的記述,完整和準確度如同教科書級別。如果說這都是中國古人捏造出來的,我們祖宗也太尼瑪神了吧?不如直接說中國古人早就發明時間機器好嘛。
相比之下,其它文明要麼是歷史短暫的次生文明,根本不了解文明如何發展演進,要麼痴迷於宗教和神靈,把神創世過程講的天花亂墜,有如親眼所見,偏對人類文明進化發展歷程一團漿糊。要麼毫無歷史意識,只會在神話里吹數字牛皮。只有漢族這樣歷史悠久、獨立創建原生文明,重視現實人文精神,尊崇祖先和歷史的民族和文明,才能保留這樣完整而真實的上古記憶。這就是為什麼漢族和中國文明在人類文明中無與倫比的原因。
一方面,祖先的榮光不能讓我們永遠躺在上面充貴族,也是我們所要背負的壓力;但另一方面,不為自己偉大的祖先驕傲,為自己出身於如此偉大的民族和文明而自豪,更是心理變態。如果還有人把自己的自卑和無能,下賤與怯懦賴到祖先頭上,非要抹黑漢族祖先才能取得心理平衡,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垃圾人渣。
真是誠惶誠恐,我只是介紹了相關論題的幾篇論文,已經被扣上「疑古門徒」的帽子。
喬先生師從南開大學中國史學史大家楊翼驤先生,可看不出有什麼門徒淵源。
自己樹個靶子,搞黨同伐異,你高興就好。
------------------------------
當年對古史辨論戰,被認為對顧頡剛形成一萬點暴擊的,是張蔭麟所說的顧頡剛誤用默證法(《評近人對於中國古史之討論》《學衡》40期1925年4月)。顧先生把張的文章選入《古史辨》第二冊,並說下次要給予回應。但是後來就沒有下文了。很多人於是認為顧頡剛認慫。50年代顧先生的高足楊向老討伐古史辨派,用的也是這條。往後幾十年,古史辨有濫用默證法的先天缺陷,幾乎成為學界定論。
但詭異的是,張蔭麟後來寫《中國史綱》(1941年版)的時候,觸碰上古傳說,實際上默認了古史層累說,引發學衡派不滿,卻被顧頡剛大加讚揚。
古史辨殿軍楊寬正在他晚年的回憶錄《歷史激流》只是說故史辨的主要方法論是演化說,不是什麼默證法。楊先生的辯護顯然不是對張蔭麟的有力駁斥。
真正開始駁斥該文的,是彭國良的《一個流行了八十餘年的偽命題——對張蔭麟「默證」說的重新審視》 (《文史哲》2007.1)
上海大學的寧鎮疆以《層累」說之「默證」問題再討論》(《學術月刊》2010年第7期)維護張蔭麟,反駁彭國良。
南開大學喬治忠教授彌合發展了彭國良的論文,先後發表 《張蔭麟詰難顧頡剛「默證」問題之研判》(史學月刊2013年08期) 《再評張蔭麟主張的「默證之適用限度」及相關問題——兼評周書燦《「默證法」與古史研究》一文》(史學月刊2015年第10期)
喬先生應該是目前對張文駁斥最力的學者了。
我記得張國安、倪方六在「曹操墓真偽之爭」當中就是一夥的,互相吹捧什麼歷史學者、著名歷史學者,到處胡說八道。什麼魏武王的稱呼有問題,什麼曹操有著「只可天下人負我」的性格,都是這人說的。
誰說北師大的歷史博士,就不能是民史的來著……
哪有可能??連最早提出走出疑古的李學勤都拿清華簡當證據打古文尚書的假了
整本史書都能造假,古能不疑???
==================
目前已知最早提到禹的是一千年以後西周的遂公盨,上面寫
"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
請注意是"天"命,不是傳統史書上寫的"堯舜命",要知道在古人眼裡,有天命就表示直接受命於天,只有王才能直接受命於天,也就是在寫這段文的西周初期要不是根本沒有堯舜的存在,就是堯舜比禹的地位要小,而且文字順序是禹先敷土然後才隨山浚川,這個和傳統史書寫的禹是治水立大功後才變君王統治天下劃分九州剛好相反,也根本沒有提到鯀和禹建立夏朝的事,這在一篇歌頌禹大功的文章裡面是很不可思議的,顯然在西周初,禹還是一個半神半人的神話人物,這段看起來反而比較像開天闢地的神話,,禹受命於天開創天下,卻被後世誤讀成治水
然後再被加油添醋,加上堯舜,然後有鯀,還有下一代,拼湊出一個夏朝來
中國考古到現在是越來越證明了 古史層累說的正確性
而且這位寫的文章我看了老半天,除了喊口號外,實在看不出他到底哪裡說出了古史層累說存在邏輯謬誤?
去年看的時候沒覺得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發現。等看完書再確認下。
以及,走出疑古不才是喊了幾百年的口號么。最開始是李喊的…他對顧…圈內人懂的。
這玩意更多的是方法論的指導,以及時代背景太重要了。
歷史永遠無法給出數學意義上的嚴格證明。
各種史學假說,要麼是根據一部分證據的各說各話,要麼是順應一定政治需要的輿論導引。
推薦閱讀:
※先秦時期人們祭祀什麼?
※為什麼帝堯的名字不像漢人?
※如何评价商鞅其人其事?
※如果春秋戰國有電視機,可能會播放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