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嘉佳?
該以張嘉佳的什麼身份去評價他呢?
導演自然不必多說,看豆瓣評分就好。
想著重來說作家這個身份。
中二的時候看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那時候我還是一個把雞湯交給劉同的書,把心情交給微博段子,把愛情交給QQ空間的少女。
當時看完這本書,涕泗橫流,他那些類似「你是山谷里的風」的排比句在我心裡被奉為經典。
後來開始看張愛玲,看嚴歌苓,看李碧華,看大家唾棄的胡蘭成,看紅樓夢桃花扇,背古詩詞,再到後來汪曾祺阿城余華蘇童劉震雲。
這些人逼格確實比他高,但讀者沒有三六九等之分。
這些人寫愛情,寫宿命輪迴,你能清晰地從它緩慢的節奏中感受到消逝,重生和希望。那些細節是飽滿的,粗礪或張狂或明艷的語言都適合著文章的脈搏。
讀者代入的,是自己的內心戲。填補了他未經著墨的空白。所以才會對空洞的故事流下自己的眼淚。
他不是個好作家。莫說老一輩,跟也葛亮差個層次。
而把他視作愛情導師的人們,也許可以借鑒一二。因為那些故事裡的痴守和熱血,在現在來說還是珍貴難得的。
但生活與戲,交集少一點為好,太多容易身陷囹圄。
少看,少想,勇敢去愛,就醬。
張嘉佳是陸琪的ULTRA版本。如果說陸琪是一碗泡麵的話,加塊大排,撒點胡椒就是張嘉佳了。
每次讀到張嘉佳的文字都會感慨,文筆是真的好,你不能說那種文字是爛文字,哪怕你見多了審美疲勞了,你還是無法否認在行文上,張嘉佳是有自己的功力和特色的。
張嘉佳的問題主要在——格調。
當然時下,一談到到格調這個問題,談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在裝逼,這我能理解,但我還是覺得不得不提。今天的國人已經犬儒化了,他們經歷過熱衷於各種理想,價值的時代,然而時代傷害了他們,他們的價值夢破碎,幻滅了。並且,被瓊瑤阿姨影響了那麼多年,對那些文縐縐的戀愛早覺得虛偽不堪了,因此轉向了另一個極端,痞風當道。這和我們經歷過十年文化浩劫後對超越世俗的價值名詞表現出的那種不屑,那種現今社會的犬儒化盛行的情況,彷彿不接地氣的都是裝逼,是有相似之處的。
在他的故事裡,彷彿無時無刻不在透露這麼一個信息——不會說操的男女,連戀愛的資格都沒有。
似乎真性情的戀愛,就是氣急了直接甩拖鞋砸到對方臉上,不然,就是裝逼。這確實迎合了不少人的文藝口味。
故事單一雷同,彷彿全世界談戀愛的都是那種「嘴賤心善」的小痞子和女漢子,明明內心脆弱的要死,卻成天出口成臟地互損,好像不罵一句喜歡的人婊子的人都是偽君子,哭著對兄弟說,操,我真想念那婊子啊才是真性情一樣。互相嘴上絕不饒人,罵完了再扭過頭流淚,這種被各種微博段子手用濫了的形象,看似真性情,實則假頹廢,而假頹廢比心靈雞湯還要虛偽。作者作為配角,像相聲里負責捧哏的人一樣,時不時出來為故事邁向高潮推波助瀾,結尾恰到好處地來段總結和煽情,看多了覺得行文模式大同小異。
我想對張嘉佳故事裡的這群怨氣和戾氣爆棚的男女說句實在話,你活得那麼哏,你不遭罪誰遭罪呢?書皮包裝挺好看的。
第一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拉了張一白,白百合,鄧超,楊洋下水
第二部擺渡人,
拉了王家衛,金城武,梁朝偉墊背
國產爛片的底線認知
他每次都拉了一群人闖紅燈
再這樣下去,他下次就算走綠燈
也免不了被中國影迷開車踩油門撞了
從雞湯文藝作家轉型拍電影
他給另外幾位還沒有出山的上帝開了先河
只能說可能要引領不良風氣拉低國產電影水平
他作為作家轉型拍電影真的很失敗
這本書我是去年還是前年看的,印象是這樣
目前已經拍了兩個,那麼可能還有一個
事不過三,下次我再支持他一次
另外,請百科一下監製在片場
或者電影里是幹嘛的,對電影有什麼影響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敢說他不背鍋沒責任?
電影到底是靠營銷宣傳亦或僅僅演員陣容圈錢
那對認真拍電影的老師們不是一個諷刺嗎
這會誘導國產文藝片走什麼路線投機取巧?
有的說,大眾的口味是雅俗共賞的,俗套的
只要票房高就代表電影好,結果論調
那當我沒說
當只是一個熱愛電影的人的一些反思和觀察
講得一手好故事。
放在古代,絕對是客棧最受歡迎的說書先生。
然而,故事聽得多了,也就沒了味道,和聽故事的興緻。
這也能算是電影?去他媽的張++……
2016.12.29
---------------------------------------------------------------我是分割線---------------------------------------------------------
辣雞…你能看到的傳播最廣的作品和書籍不一定是最好,而是最符合大眾口味的。
所以他的火熱程度和他的文學價值是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為什麼 以前我們看到最多最知名的作家是錢鍾書 楊絳 付雷 等,現在看到的卻是郭敬明、安妮寶貝、安東尼、張嘉佳… 其本質不在於文學水平的變化而是大眾欣賞水平…
就我個人對張嘉佳作品及其被追捧程度的感受
一個非主流寫的故事出了本書引起了一堆非主流的共鳴及不明真相吃瓜群眾的跟風…
在本人反覆研讀他的微博後 感受如下
啥?
寫了啥?
想說啥?
好像很文藝 好像很憂鬱 好像很細膩
但是
你到底說了個啥?
ex很憂鬱的跟我說 我只是你的擺渡人…
現在我才知道原來他愛讀張嘉佳
怪不得越走越遠
現在用張嘉佳的文藝風格來回應他
擺你媽逼 老子不愛坐船
2011年,江蘇衛視有個很俗的節目叫「歡喜冤家」。當時還略顯消瘦的張嘉佳,穿著一件同樣很俗的白襯衫,單膝跪地手捧著玫瑰,對同為嘉賓的薛婧拘謹卻又堅定的說:老婆,我愛你,請你嫁給我吧。
你瞧,多年浪子回頭覽得真愛,節目噱頭也算十足。
這對眾人眼中的才子佳人領了結婚證,半年後大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再半年後,兩人離婚,沒有人知道真正原因。
張嘉佳辭去工作,開始沒日沒夜的酗酒,漫無目的的旅行,頭髮花白,身體發福,時不時被送到醫院搶救。
種種跡象表明,曾經名動金陵的張嘉佳,已經無限接近於毀了自己。
1980年,張嘉佳出生在江蘇南通的一個小鎮。他愛武俠,物理老師是張嘉佳的「俠義同道」,也是象棋朋友;他不踢足球就腳癢,語文老師一牽頭成立班級足球隊,節假日「南征北戰,威震通州西南」。
他不無自得的回憶道,「其實80%的老師看見我這樣的學生,願意在體制里搞一點特殊,因材施教。」
1999年,復讀一年的張嘉佳考上了南京大學的信息工程系,他曾在非誠勿擾上笑稱,寢室四個人,他做了作家和編劇,有個在混IT界,有個開了飯館,唯一個專業和工作對口的當了圖書管理員。
多年之後,浦口校區還流傳著張嘉佳的傳說,自創社團,排演話劇,大二就在電視台和雜誌社工作,數不清的風流韻事,可以說大學裡能做到的具有轟動效應的「不務正業」,他都基本做了個遍。
畢業幾年後,他在小說《幾乎成了英雄》肆意文筆,以「中二少年南宮城」為主人公,用類武俠小說的寫法回憶了這段難忘的歲月。
自媒體時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興起代表性的社交網路平台。最早的有西祠衚衕,榕樹下,到博客,天涯再到後來的微博和微信,成就了許多自我營銷定位不同的人。
張嘉佳曾在訪談中,對標籤化談到:八零後成長大環境是類似的,統一的義務教育課本,受過武俠小說,日本漫畫的啟蒙,接受過香港電影和歐美精英化的熏染,到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後,道路才開始漸漸分道揚鑣,比如有人說韓寒是意見領袖,我是婦女之友。
如果說,早期的BBS讓張嘉佳走進了公眾視野,後起之秀的微博則讓他起死回生。2013年6月開始,療傷歸來的張嘉佳開始在微博上發表一篇篇睡前故事。陳末,胡言,管春,毛毛……一個個人物在他的筆下重新演繹著大千世界的悲歡離合。
這些故事火得猝不及防。轉發200萬次,超過4億人閱讀,於是在11月份,他把文章集結成冊,出了一本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書,並在微博上說,如果一個月的銷量過40萬冊就裸奔慶祝。
誰能想到,首售那一天就賣出20萬冊,這還得了?他只得懷著複雜的心情,偷偷摸摸的刪除了那條微博。
我們的張嘉佳,不再是那個沒錢交電費卡打不了字,去附近大學蹭免費湯喝的窮逼了;他也不是那個療傷期間整日酗酒,隨便和女粉絲上床醒來後覺得自己吃虧了的傻逼了。
現在的他,接受各種採訪,在非誠勿擾節目作特約嘉賓,和王家衛稱兄道弟,籌備自己的改編電影。(補:結果原本期待文藝路線的《擺渡人》變成了一場無厘頭的雜燴鬧劇…)哦對了,還有和情史同樣豐富的王珞丹煞有其事的傳著緋聞。
一句話,他開始適應並享受自己公眾人物的光環,似乎逐漸走出了過去的陰影。
究竟該如何評價張嘉佳和他的作品?對於我個人來說,他是我曾經很喜歡的一名作家。
毋庸置疑,他對生活的敏感度和情緒的把控度很高,無論是早期帶點迷惘的浪漫主義特徵,還是如今的都市男女的愛情雞湯風格,無論什麼看多少遍,甚至有了審美疲勞,還是忍不住要讚歎一句「這文筆真他媽好」,字裡行間擋不住溢出的才氣。
但是我用了「曾經」,沒錯,如今我已經很難欣賞他最新推送了。有人說他是加強版的陸琪,成熟版的郭敬明;有人把他拿來和瓊瑤比較,說他們寫愛情的區別就是把「我愛你」改成了「你媽逼」。
張嘉佳曾說他的寫作很隨性,「都是自己想寫的東西」,但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他的作品逐漸矯情化,雞湯化,市場化,只不過和其他同類作品勝之以詞藻。
故事裡通常是嘴賤心善的「小痞子女漢子」,轟轟烈烈的用力愛恨使勁折騰,連周圍的朋友也一起雞飛狗跳,結尾再恰到好處的總結和煽情,行文模式可以說大同小異,受眾群體大概在大學生和初入社會的年齡段,特點是不喑世事,比較幼稚,容易理想化和情緒化。
最近出現在美食節目里的張嘉佳,自聊自話,鍋里翻炒著色香味俱全的小龍蝦。
視頻快結束時,鏡頭轉到他在南京城深夜漫步的背影,身材臃腫,三十多歲已經紮起滿頭白髮。你怎麼樣也無法把他和十幾年前那個還算俊朗,年紀輕輕就才華橫溢的小夥子聯繫在一起,儘管那都是不同時空的張嘉佳。
張嘉佳說自己無論原本幸福抑或悲傷的人生寫成小說,都會把它變的美好。究竟他是真正熱愛生活,還是故作瀟洒呢?如今展現在熒幕和微博里有多少還原度和真心話,也許只有夜深人靜的他,冷暖自知罷了。
在歡喜冤家的節目里,我們曾經恃才傲物的張嘉佳在同事的祝福視頻,212張照片,365朵玫瑰里單腿跪地,略帶哽咽的說著過去的兩人過去的經歷,有些緊張的對著薛婧說道:老婆,我愛你,請你嫁給我吧。
他也曾經,那麼的真摯過。張嘉佳就是把瓊瑤的"我愛你"都改成了"你媽逼"。
2016年12月更新:
男神梁朝偉晚節不保,痛心啊痛心。
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過兩次
一次是室友說,推薦你讀一本書吧,就是那本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子版的,一天讀完了
一次是失戀的時候,極度需要安慰自己受傷的心,再度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知道大致情節,但是還是讀完了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一碗雞湯,具有溫度的雞湯,讀過很多書,也許會覺得有點俗的雞湯,但是它曾溫暖過我。
我想這就是一本書的價值的吧
從我朋友圈的反應來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感動了不少人。
嗯,二十多歲,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在城市打拚多年的農村妹子。
所以我覺得,張嘉佳電影的定位,應該是和小時代學的,都是差不多的一類人,精神空虛,很容易感動的那種女孩子吧。
說一件事,斷章取義是不行的,
評價一個人,也分不出個誰對誰錯,只是知乎er向來喜歡站隊伍,這個時候好像不噴幾句就是不合時宜。
要評價張嘉佳,關鍵是要看他的受眾。
不是知乎上年薪百萬,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成功人士。
他的讀者,多是苦悶的學生、愛情中受挫的痴男怨女。
來自方方面面的沉重的壓力使得他們不得不委曲求全。
對絕大數中學生來說,學習就是正確的,在高考之前,你的所有小心思都得收一收,向尖子生靠齊。
而戀愛中被動的一方,他想挽留這份感情,只能委屈自己去遷就Ta。
這時候,張嘉佳的書像是打開了一扇逃避與改變的大門。
裡面人物不務正業,歇斯底里,瘋言瘋語,但卻活出了許多人想要的模樣。
我們渴望真誠,渴望一次歇斯底里的傾訴,又害怕被傷害,害怕不屑與蔑笑。
他的書就像一個樹洞,我們躲在裡面,YY著自己哪一天也能和他們那樣,不加掩飾地道出自己的心聲,和那些欲言又止的難過。
張嘉佳談不上多值得敬仰,他的作品大多也談不上文學價值,可我還是很感謝他,在那些苦悶的青蔥歲月里舒緩著我內心深處那根緊繃的,憤世妒俗的弦。
至於他最近的所作所為...
一位曾經開導過我,和我徹夜長談的朋友當眾拉了泡屎,還希望別人...
我只能當沒看見吧,希望他還是我原來那個長者般的朋友。
陸琪是想裝有文化,張嘉佳是想裝沒文化。
讀嘉佳的書並且喜歡上這個作家,遠在他紅之前。
很多人讀過他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卻很少有人知道他之前還有兩部小說《情人書》和《幾乎成了英雄》。
但我想說的另一件事。
很多人知道嘉佳現在做過電視節目嘉賓,做過電視節目策劃,做過電影編劇,現在在做電影導演。
但很多人不知道,張嘉佳曾經也做過電視節目主持人,儘管那是一個失敗得你在網上找不到任何信息和蹤跡的節目。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下看到的,已經忘記了節目的名字,內容是三個男人吹牛聊天,聊聊當下的流行話題之類的。
姐姐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媽媽削去了長發,三年級的我彈起了琵琶,音準很差,兩個女人用一元錢打發,啊,快樂的少年郎,走著有人扶持的步伐。
(感覺有點熟悉的朋友,是的, 《霸王別姬》中《思凡》的唱詞有類似的戲詞。)
如果現在你還能買到《幾乎成了英雄》的話,翻閱起來,你就能理解我的意思。
而關於他小說的巔峰,我個人覺得不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而是《情人書》,儘管《全世界》的銷量甩開《情人書》十條街。
他出《情人書》的時候還沒有紅,甚至是很默默無聞。那時候身邊的妹子抱著郭敬明的《小時代》,漢子捧著手機看番茄土豆的YY小說,我捧著《情人書》,後來很多人找我幫忙寫情詩,原因是我看了那麼多,肯定很會寫……他們都把《情人書》當做了是情書集。
在我看來《情人書》是張嘉佳文字個性最為明顯的時候,也是他對故事結構掌控以及對讀者情感掌控的最好的時候。
《情人書》總的來說,描寫的還是一個悲劇。但就這樣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哀傷被嘉佳用一個接著的一個的段子串在了一起。
有知友的回答是「文字耐讀性較差」,但我對《情人書》的評價卻是「耐讀性較高」。而這種耐讀性的由來則得益於他對於喜劇和悲劇的把控。用段子的荒誕來鋪陳故事,最後一句扭轉成了悲劇。
而這樣的鋪墊在全書中,不僅僅是一個個的章節直接的鋪陳和呼應,而是整書的連貫鋪陳,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故事也從一開始的喜劇色彩慢慢的隨著鋪墊的解開,一步步變成了一個窒息的悲劇。
我每買一本書都會在看完後在扉頁上寫下自己讀書的感受。
而在《情人書》上,我寫下的是——「讀著讀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這個在離婚後一夜白頭的作家。
一個行善被騙依然願意行善的人,一定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善意。
喜歡一樣東西大抵不過是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心底深處的共鳴罷了!能給人帶來這種感覺的大多都還是不錯的!
晚自習,一本青年文摘傳到我手裡。
我翹著二郎腿,瞟了瞟窗外有沒有班主任。確定沒有,鬆口氣,將書翻開。
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張嘉佳的。是在兩年前,高考前一個月。
天氣悶熱,電扇咿呀。右側牆面上塗塗畫畫,刻著不少段子。
只是隨意地翻到一頁,隨意地瀏覽一篇文章。
讀到《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讀到最偉大的路痴管春,雨水落滿單行道的愛情。
我愣住了。原來故事可以這樣寫。
同桌說,你別發獃了,下課了。
媽的,寫得真有味道。我喃喃。
什麼味道?同桌問。
就是那種夏天吃完了甜筒,嘴裡還意猶未竟的味道。我說。
我只想吃食堂的大排。同桌說。
我沒有理會這個腦子裡只有大排的同桌,攥著手裡的青年文摘,決定再讀十遍,不,二十遍。
自那之後,我逢人就說,去看去看,去看那篇文章,張嘉佳寫的那個。
同桌也逢人就說,他他他,他瘋了,別理他。
回家,微博搜張嘉佳。
一看頭像,卧槽,帥比啊。一翻內容,卧槽,牛逼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完全入了張嘉佳故事坑的。
睡不著,看一篇故事。心情低落,看一篇故事。感到迷茫,看一篇故事。
這世上倘若有什麼事情過不去,看一篇故事就能翻片兒。
買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帶到學校,視若箴言。
這本書也風靡全班,
同學們的課間,再也不是題海了。而是「山間清爽的風」,是「生命的公路碑。」是管春和毛毛的重逢,碎碎念的茅十八,是光芒萬丈的酒國英雄小玉。
張嘉佳的句子,也出現在了畢業留言冊上。
有人寫,夏一航啊。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
我不解,問,我這般什麼人?
如你一般傻逼的人。他們說。
高考後。
我來了南京。
即使我並不了解這座城市。只是管中窺豹地從書里看到新街口,看到鼓樓,看到1912酒吧街。看到那些個與酒與叨逼叨與陳末有關的夜晚。
去年,聽說《擺渡人》要拍電影了。
王家衛監製,梁朝偉主演。
今天,聽說《如你一般的人》要拍電影了。
楊洋演茅十八,鄧超演陳末,張天愛演幺雞。
唉,也是今天,《擺渡人》殺青。
我見到了張嘉佳。
就是那個寫劇本能把自己寫到醫院裡去,自稱是胖逼的他。
你看,他就是這麼出來的。
他說,你們一定要去看電影啊。
台下一片歡呼。
他說,不是我吹牛逼,我自己都被震撼了。
台下一陣歡呼。
眼前的張嘉佳,不是微博上那個寫「有生之年,終會相會」的青年,是個講葷段子談笑風生的中年大叔;不是那個寫「聽說有人曾落淚,看過街燈亮與熄」的文藝作家,是個說「我是因為活著才懶」的普通人。
他真實的太可愛。
有一個女生舉手說,張嘉佳我愛你。
張嘉佳說,我也愛你。
有一個男生問,你最喜歡哪個女演員。
張嘉佳說,我沒有喜歡的女演員,我只喜歡梁朝偉。
有一個女生邊哭邊說,很高興見到你。
張嘉佳說,不要哭,我在這裡陪你。
最後一個提問名額,
我舉著相機,在台下又蹦又跳說選我選我。
真想說,張嘉佳,我看著你的故事長大的,我也喜歡寫故事。
可是張嘉佳環視全場,眼光從我這掃了過去,說,那個胖胖噠女生,我選你。
但是哈哈,我握到了他的手。
媽的,我說,有了這雙手的鼓勵,我一定能寫更好的東西。
真想跟台上這個人一樣啊。
我一直以為張嘉佳是個編劇,他不是電影《刀見笑》的編劇之一嗎?他初成名靠得不是《刀見笑》嗎?
得獎還是沒得獎我忘了,我還挺喜歡這個電影的。比現在那些票房虛高的爛片強多了。我當時覺得他應該很有才華。
誰能想到後來的事情,他在微博發表睡前故事,然後火了,出了本暢銷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能火,張嘉佳能靠這個火起來,我真覺得不可思議。
這書我是在網上看過,沒看完,就看了一半,也就看了前幾個故事。直覺很一般,都是男女之間那點兒談戀愛的小事兒,每個故事風格也差不多,痴男怨女,故事立意並不高。我覺得可能這種好寫吧。本來就是在微博上隨便寫寫的小故事,居然能成為暢銷書真的很奇怪。
據說故事本來就是依照電影大綱寫的,每個故事兩千多字,所以沒有故事細節,這點不用指摘,人家本來就沒打算寫細節,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寫。
我平常不看暢銷書,專門去搜這個,完全是因為王家衛。當時聽說王家衛看上了其中一篇《擺渡人》,要拍電影。很驚奇啊!王家衛又要拍電影,還不知道又要等幾年才能看到。張嘉佳是何許人啊?竟能得王家衛青眼。
然後等我看完《擺渡人》的原文,嗯。。。。。。。
很單調的故事,就是講一個女人暗戀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本來有個很愛的女朋友,但是女朋友把他綠了,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暗戀女要跟綠帽女斗酒,然後喝酒然後喝醉在路邊吐,吐完踩著高跟鞋奔下一家繼續喝。這段描寫挺精彩,畫面感很足。我看的時候就想像,這段挺好,如果是王家衛他會怎麼拍,這是故事高潮,要是王家衛拍,不管怎麼拍,用什麼樣的鏡頭,肯定都特別美。哎呀!又是一部經典。。。除了這麼一段稍算精彩的高潮,後面也沒有什麼了,暗戀女沒有被男人接受,最後為了幫助男人,還瞞著他花三十萬還是四十萬買了他的一幅畫。愛而不得,真虐啊。
很俗,真的,我覺得這個故事很俗,沒有打動我,但是它打動了王家衛,王家衛到底看上了這個故事哪點我也不知道,想不通。
故事的名字其實不錯,《擺渡人》,這是唯一能打動我的三個字。光是這個題目都可以引申出更深刻的意義,也不一定非是愛情題材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擺渡人,渡人渡己,也可以從廣博深奧的佛教哲思入手,順勢把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都包含在內。每個人都是擺渡人,你渡別人時,別人也在渡你。
原本的故事太單薄,王家衛拍肯定要大換血,整個故事都要改,肯定會加入很多他個人特色的東西。緊接著我的腦海里浮現了電影《2046》,《重慶森林》,嗯,沒錯,一定是這樣文藝凄迷的電影風格。滾滾紅塵,痴男怨女,不知緣起,不問歸處。愛過。憂鬱的梁朝偉,風情的張曼玉。無上享受的文藝氣息,這才是真正的大師。
王家衛要拍新電影,再好不過,男主是梁朝偉,品質保證。一直期待著,不知道又會是
怎樣精彩動人的故事。然後放出消息,王家衛和張嘉佳討論劇本創作,又放出消息,觀眾不用等太久,電影保證明年上映。一年時間好像都不到,王家衛什麼時候拍電影那麼有效率了。當時心裡就沒底了,這麼短的時間,真能拍出好電影?導演可是王家衛,時間短怎麼了,說不定人家開竅了,短時間照樣做出精品,再怎麼著,這麼厲害的人也不能親手砸了自己的招牌。
等了多久終於等到那天,然後告訴我導演不是王家衛,王家衛只是監製,我心想完了,八成希望要落空,短短一年時間,導演又不是王家衛,出來的東西恐怕不會好看。
結果。。。。。。
看了預告片,演員陣容。
你們真是來搞笑的啊!就這水平這內容,都辜負了這麼好的電影名!
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太魔幻現實了!
剛戀愛時,第一個女朋友讓我看的,買回來看了一遍。
朋友失戀,我把這本書借給了朋友。
我被忽冷忽熱對待時,又翻了一遍。
現在我說不出多好聽多矯情的話來了,但我仍感謝在我矯情犯賤的日子能被他的書溫暖一下。
喜歡他還是不喜歡他,我也管不著。但請不要貶低他的文字。
只有我一個覺得《全世界》還不錯的嗎...
至少和家人一起看得很開心
推薦閱讀:
※孫悟空和賈寶玉有相似之處嗎?
※隨著郭敬明和韓寒所代表的80後作家的淡出,為什麼沒有90後來填補文學界的年齡空缺?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里為什麼姚木蘭喜歡林黛玉?
※如果中國古代好酒的文豪們接觸到啤酒這種飲品,他們會用怎樣的詩句來形容?
※為什麼都是說大白話,但是白居易就是詩人,而乾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