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覽票價是否貴族化?應引起警惕?

藝術展覽的價值如何判定?
————————————
原問題:如何看待青年報評價上海藝術展覽貴族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EwNTYwMA==mid=402178459idx=3sn=a66ac552a632e746fe2f138796afec8ascene=1srcid=1126xTBPMpuK6fvNZKZRialt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記者寫到

「看幾個道具要170元,看一張照片要5角錢,在票價「貴族化」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觀眾難以獲得近距離接觸優秀藝術的機會。如果組織者不知道「讓利於民」的道理,一心要把展覽「貴族化」走到底,就等於將觀眾拒之門外,只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免費開放的公立美術館之內,最終這些組織者也會陷自己於不利境地。」

「 「盧浮宮珍藏版畫展」的最高票價是130元,「瘋狂達利藝術大展」的最高票價也達到了160元。這還不算最貴的,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上海藝術影像展」,展500餘件攝影作品,最高票價230元,平均看一張照片要將近5角錢,真讓人直呼「看不起」。

  據青年報記者了解,一個進行商業運作的藝術展覽成本主要有四塊,展品租賃費用、保險費用、運輸費用和安保費用(由於許多商業展覽都是與商場合作,展廳租金一般免收)。莫奈展55件參展作品的保額總價值高達6億歐元,再加上借展費,總計費用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展期100天,將票價定為100元,如果有20萬人來,就能收回成本,但事實上,最後來了30萬人次的觀眾。這些藝術展覽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暴利行業。

  莫奈展將票價定為100元,應該說還算在合理區間內。而有的藝術展覽,展品價值遠遠低於莫奈展(有的還被指展出的只是複製品),各項成本都大幅度下降,票價卻節節攀升,這實在匪夷所思。可以說,現在各大展覽主辦方都太想從展覽中獲得暴利,他們把自己的夢想寄託於高票價上。」


垃圾評論,作者完全是外行。

1.原文作者對展覽成本的分析「一個進行商業運作的藝術展覽成本主要有四塊,展品租賃費用、保險費用、運輸費用和安保費用」,請問策展費用在哪裡?如果我們把展覽當做一件作品來看待的話,創作者難道應該喝西北風?

2.原文作者對展覽的描述「看幾個道具要170元,看一張照片要5角錢」,實際上展覽意味著選擇和解讀,觀眾所參觀的,不但是展品本身,還有展品的組合關係以及這種組合關係所說明的問題、觀點和所表現的藝術價值,而不能用把票價除以展品數量這種簡單粗暴的範式去評價展覽。

3.判斷參觀一個展覽值不值,永遠不是從票價來上衡量,而是展覽的質量與票價之比,所以我很期待看到對展覽內容進行專業性的評論,然而這部分恰恰原文僅僅是現象描述,而沒有分析總結。

4.我也覺得某些展覽略貴,但是蒙中和算中是不一樣的。


「莫奈展55件參展作品的保額總價值高達6億歐元,再加上借展費,總計費用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展期100天,將票價定為100元,如果有20萬人來,就能收回成本,但事實上,最後來了30萬人次的觀眾。這些藝術展覽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暴利行業。 」
這位記者的意思難道是,展覽的承辦方居然想賺取利益罪大惡極?


觀點腦殘。
邏輯大概和【iPhone成本2000元】【星巴克成本5毛錢】一樣。
只看到了物質成本,看不到人工成本。
這樣的人大概也瞧不起任何腦力勞動者,因為他們認為腦力勞動不是勞動,不需要付錢。
他們大概也會對設計師說【就改一下,很簡單的】或者【就幫我P個圖,還要什麼錢】以及【你就隨手畫一幅送我嘛。】

另外,從我的觀展經歷來看。
我贊同之前知乎上那個關於【團購票價擾亂電影票價制度...】的文章的觀點,抱歉原問題和答案找不到了。
那個觀點套用到這裡就是:價格就是用來篩選用戶的

雖然有錢的未必有素質,窮人未必沒素質,但是,通常來說,越能付得起高票價的人素質也會越高一些。哪怕沒錢,也會想要對得起高價買的票。

現在的展覽門票貴嗎?
據我所知,上海好多好多博物館和藝術館都是免費的,偶爾有特展(莫奈、達利、畢加索)或者博覽會(photo shanghai ,art021)之類的會有比較高的票價。

結果呢?
黃牛成災!
就拿剛過去的ART021說,預展的時候我和同事去看場地,準備第二天的活動,那個時候就有人在雨中倒賣黃牛票。躲都躲不開。
他們的票哪來的?不知道。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黃牛屢禁不止?因為有需求。

因此,你能夠在場地內看到各種不知道為什麼就進來的人,他們花了50元買了黃牛票。
一群熊孩子對著展位里的油畫上去就用手摳!!用手摳!!
一堆老頭老太太跑到VIP休息室里,找到別人吃剩下的咖啡和糕點,撿起來就吃。

那個時候我的心裡只有兩個感覺:
1. 要麼將黃牛趕盡殺絕,門口保安比登機安檢還嚴格。
2. 要麼提高票價,我寧可以後少看兩個展覽。好篩掉一部分非目標人群。

當然,長遠角度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但是,百年樹人,人的素質沒那麼快就能提高的,
所以,為什麼不能票價高一些呢?好讓真正想看展覽的人體驗得更好一些。同時,在多多開放一些公眾藝術項目,以及普及藝術教育,好讓大家知道怎麼看展覽。這樣進入到花錢的展覽的時候該知道如何act properly.


你說的這些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展覽,如螺旋真理所說,策展費就沒算。卜生說的其實是個市場問題,市場決定了這個展就值這麼多錢,展覽票又不是公立醫院挂號費要考慮社會資源分配的問題,黃牛市場已經表現出來愛好者能接受這個價,那幹嘛要把利潤拱手讓人呢?有錢不賺是傻蛋。你覺得貴也意味著你不屬於目標市場,自然有人覺得值這個價。

海外辦展,保險,運輸,人員,場地都是錢。莫奈展算是頂級大展了,按文中計算,利潤率才多少?百分之五十?這其實不算高了,兩個國家一堆人忙活那麼長時間才賺百分之五十,還不如炒股呢。而且這還是莫奈展哦,其他的能不虧就不錯了,很多都是有贊助的才能辦起來。

仔細想想很划得來啊,如果不是他們辦展,這些作品根本看不到,既然對人家的東西感興趣,那就得付出代價,很多時候還不是錢的問題,願意把寶貝運出來給你看,就謝天謝地了。這個在哪裡都一樣,當年中國故宮運文物去倫敦展覽,那可是整個歐洲藝術圈的大事啊,直到今天這個展還在各種場合被津津樂道,更不用說他對文物市場和藝術界的推動作用了。

如果嫌貴,我還是建議好好把上博,龍美術館,中華藝術宮,以及各種免費小展,畫廊展好好看看,尤其是上博,都是國寶啊,我在海外每天看著上博輪著展好東西只能流口水。別說上博了,從上海坐個車去蘇州,蘇博也是不得了的,算上往返車費再加一頓蘇州菜費用都不過百。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恰好對西方藝術感興趣,人還在國內,那不好意思,你的愛好略貴了,乖乖出錢吧,還得求著他們多辦幾次呢!


不匿名,不請自來
感謝這個記者給我們格瓦拉演出 頻道免費打的廣告,人在哪兒呢,我這個做運營的都想給他發5毛錢了,謝謝你一家門。

剛好文章中點到名字的全是我家總代的項目,個么我來給大家說說一些真實的內幕吧。
比如達利展,之前大家都知道,K11和外灘18號各有一個,利益相關,我也不說誰是誰非了。放在外灘18號這樣的場地,難道是不要錢的么?
2015年最紅火的新天地梵高,光靠票房收入,主辦方連場租都付不起。賺錢靠的是凱迪拉克的冠名費。

沒錯,絕大部分的展覽,都是貼錢在辦。
比如15年底16年初的,現在正在浦東證大喜瑪拉雅美術館舉辦的敦煌大展
敦煌--生靈的歌【門票】在線購票
這個票價還是因為這是場館自己主辦才會便宜下來。

還有這兩天刷爆魔都朋友圈的這場燈會
2016一腚紅 · 上海魔燈嘉年華【門票】在線購票
按照文章中的主題思想,看一場燈會竟然要70!坑子!那麼有沒有想過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手工匠人們一個一個製作出來的工時要不要錢,電費要不要錢?

大型活動舉辦的時候,除了場地費用,展品運輸費用,展品保險費用,現場還有各種類型的安保,配置設施,搭建成本。
藝術展的搭建成本里還要考慮別的,比如雷諾阿展,那段時間上海陰雨連綿,主辦方連夜在展館各個角落布置起抽濕機。畫展中的射燈不是你在燈具市場3塊錢一個能買得到的,強度,明度都有嚴格規定。隨便抓一個搞會展設計or會展策劃的學生都懂。
安保措施同樣是巨型費用。原因么,大家都知道之前那個外灘XX事故。這次事故的直接影響就是所有的大型活動,別管你是藝術展還是演唱會,都必須要按人數向公安申報並擁有相關安保資質後才能進行。

說起成本,個么再給大家普及一個可能不太為人所知的成本。開箱費。
一些名家名作,收藏在各個博物館內or藏家的,一旦外借,那麼博物館or藏家將會派遣工作人員一同前往借出展第。等畫作運到之後,借出方的工作人員需要核對檢驗,確保是沒有在運輸過程中被掉包,然後才能進行展出。展覽結束,回收的過程也是同樣的。
我估計這個記者這輩子都沒見過什麼叫開箱。
可以參考下我們去雷諾阿現場採訪的時候看到的

驗完之後要簽字負責的,萬一掉包,他們就是直接責任人。╭(╯^╰)╮

最後,我們來談談IP,怎麼,電影有IP,藝術展沒有IP了咯?作為一個曾經攝影行業從業人員,對於記者花5毛錢看一幅照片覺得貴表示,你個沒有見識的土包子怎麼不去跳黃浦江!
對,就是罵人了怎樣!
攝影不值錢啊?你拍婚紗照都要花那麼多錢呢!
TMD!
影像就不該有IP了,就不該得到尊重了咯,就不能有金錢的概念在裡面了咯?!
TMD!!!!

最後的最後,國內藝術環境這麼差,不是因為觀眾,不是因為票價,而是因為你們這群啥都不懂只知道瞎BB的二傻子!

打個小廣告,給自己的專欄!
雜家 - 知乎專欄
上海灘最新藝術展動態,美食大全,攝影大全,其實就是雜七雜八一堆的碎碎念,歡迎多多關注!比傳統媒體都要快喲~


獲得暴利?

文章里把成本分為四塊的分類方法實在膚淺,如@螺旋真理所說,策展人的策展創意,與原畫持有方的交涉成本都是不容忽視的。

策展curation已經成了許多國外大學的課程,同樣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人家大學學了這麼多年,工作這麼多年策個展,你還不把人家算進成本?人家哭倒在家好么…那個230張照片的展,用什麼燈光,照片如何排列,是否掛在牆上,牆的顏色,房間的形狀大小,是否要放板凳?等等都是需要策展人策劃安排的。

加上,現在的展覽很多不再單單是純欣賞類型的,如前不久的梵高展,用動畫和移軸等技術使梵高的畫動起來,安迪沃霍爾的展也有「波普入畫」的互動技術和「波普房間」給參觀者參與創作藝術。草間彌生的展也有貼點點…參觀者們樂在其中呢!這些做法不都是讓藝術更親民的改變嘛?而這些創意和技術也是近年來展覽的趨勢,票價的漲動也並不是說不過去。

安迪展的波普房間【其實我當時看到大家的創作力有點嚇壞了…】

再者,文章把展覽局限為名家的限期展覽,而上海的展覽館還有中華藝術宮,民生藝術館,現當代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皆有新興,長期,各式各樣的優秀展覽,而票價算貴嘛?並不,像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有時還會有像絲網印刷工作室開放讓參觀者參與制作。可以說是藝術疏遠民眾嘛?我看到的則是莫奈展比高峰地鐵還擁擠的走馬觀花,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實驗電影放映廳倒是可以一個人包場看半個小時。

什麼是藝術?

什麼是大眾的藝術?

什麼算欣賞藝術?

簡單說,名家展一方面包括文章總結的四項費用與未包括的等等費用,還有藝術家本身的影響,像文章中下的結論有待考證,較為膚淺,使藝術遠離民眾的結論也是有些跪…

最後個人見解。展覽也並非沒有可吐槽之處。

不得不提的是昂貴的周邊產品…一盒玄米茶包裝印上作品價格天價…一個手機殼印上莫奈睡蓮,天價…一個電腦內膽包,印上星空,天價…玄米茶還可以…手機殼電腦包那質量…同樣的產品樣式材料,淘寶就有定製的…

這樣用低成本高利率我覺得有些可怕…周邊產品中存在無含金量的暴利商品不應該成為一個藝術展應有的態度【奧迪展賣同款肉醬番茄醬都比賣玄米茶來的好…】

不可否認也有過展覽商業氣味濃重的…策展設計十分失敗的…打光打的相框狂反光的…拿複製品敷衍的…

就像電影的製片人,好的製片人配爛導演出來的片子也不一定爛。好的策展是重要的,莫讓好作品毀在策展上,莫讓參觀者後悔而歸,莫讓參觀者看完還不知道藝術家是哪國人,莫讓藝術展覽成為「貴族消費」。

去文章所說,有的展的確坑錢,又貴又短,但錢不是他這個演算法,讓藝術隔離民眾這樣的話也不是能隨便亂說滴~

————————————————
最後分享一下我看過最爽的展…
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參加芝加哥藝術學院夏校,憑學生證全場免費!!!從古希臘雕塑看到中國唐三彩到梵高莫奈,叫得出名字的畫家基本上都有,還有古代裝潢等,大開眼界,畫了整整兩天看完…免費!【學生福利~o(〃"▽"〃)o】

莫奈展上沒看到的「招牌」睡蓮,也在這裡免費看到了∠( ? 」∠)_

全都是大作吧!館內這些永久收藏品也是可以拍照的

當我免費看過安迪沃霍迪兩層樓高的帶妝毛爺爺後,再去上海安迪展看到印在t恤衫的毛爺爺,感覺被騙了…∠( ? 」∠)_,結果有幸碰上了瑪格麗特特展,憑藝術學院學生證,免費!展後的周邊也是有質有量的為特展設計的限量品,售價高理據服。(貌似有點偏題,不好意思不秀了……

查了一下票價,成人票23刀,摺合相當於140左右人民幣(????д????)………

無限感嘆……

不過人家也有政府支持和學院的學費撐著…而且賺了一百多年的門票錢了…盧浮宮更是賺了兩百多年的門票錢了…拿這些票價跟短期名畫展比較,也是沒有可比性的


值得警惕! 6 億歐的藝術品只需要 100 塊錢就可以看到,這也太便宜了。100 塊錢,話劇只能坐最後一排 (88 元最少,撐死學生票,剩下的是路費。),大的舞台劇、演奏會,門都不讓進。誰能花 100 塊錢看一場價值 6 億歐的戲劇 / 演唱會 / 音樂會?池座?
想想演唱會、知名戲劇的黃牛,都會加價,藝博會的黃牛是低價售,根本沒人理。一張 100 塊的門票可以無差別近距離觀看原作,當然人多會導致觀展體驗打折扣,所以 100 塊作為一個門檻一點程度穩定了觀展體驗,否則大家都進來洗菜了。
所以應該定得再貴族化一點。
還有一種展覽是展覽本身非常差,根本輪不到談錢。
關於影像展,更加值得警惕!平均一張照片居然要 5 毛錢?太廉價了!連按一次快門的錢都不夠。別說那好的膠片和工藝,就算是數碼相機出的片子,一張質量尚可的照片也兩三百兆,你 5 毛錢流量連縮略圖都看不了。就算不考慮流量,給你 5 毛錢,哪個藝術家讓你看 Ta 的原作?這都是有版權的,攝影藝術家的作品在網上很少能尋覓得見,Video 作品更是如此,雖然成像質量從來不是判斷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而你也有可能在 Vimeo 之類的網站上看到它們,但大多數的作品,如果你沒有買下它,以後幾乎不會再看到。
說藝術展覽暴利,實在是過譽了,負重致遠,我期盼著它有朝一日成為暴利行業,帶領廣大藝術家脫貧致富奔小康。


主要是很多人混淆了公益性博物館和商業性的藝術展覽。
比如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故宮60元,冬宮600盧布,盧浮宮12歐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票價隨意。目前國內大多數省級博物館、自然博物館也都是免費的。這當然是出於公益性的考慮,國內有官方撥款,國外有專門的資助渠道。
而國內很少有古根海姆美術館這樣的大型私立藝術博物館,一般都是遊離於公眾視野之外的小型專題館。
在這種背景下,普通參觀者出於消費者的「性價比」考慮,當然會有「國博那麼多好東西都不要錢,你這憑啥收這麼貴」這種想法。而且國內的主流觀點,一般還是傾向於認為古典藝術遠高於現代藝術,活人的作品就是不如死人,大部分人既不了解、也拒絕欣賞現代藝術,就算去看也是抱著獵奇甚至嘲笑的態度。
實際上對國內大城市的窮人來說,免費或價格很低的公益性展覽已經很多了(至少遠比看電影便宜吧),商業性展覽並不用照顧他們。比較可憐的是相關行業從業者以及學生黨。至於小城鎮和農村的,反正都很難去……


私立團體策展不是為了賺錢難道是為了中華之崛起?如果一個展覽最後觀眾口碑不錯,策劃團體賺到錢了,不就證明這個展覽很成功嗎?市場證明這個票價合理之後的展覽自然是這個價,市場反響不好下次的展覽自然會便宜些,。我很想拍著寫作者的肩問ta:「你知道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施行30多年了?」


" Une exposition est une ?uvre. "
(藝術展是一件作品)


如果一個人連這幾百塊錢的門票都交不起,有什麼理由認為他有欣賞作品的品味和保護作品的素質呢?
吃不飽穿不暖還說什麼藝術。


記者在電腦上打幾個字,每月電費成本不過幾元錢,即使算上電腦折舊每月100元足夠,他們卻要收成千上萬。
如何看待記者成為最大暴利行業?


不賺錢做民間公益嗎?賺錢才證明消費升級,你國復國有望。


憑什麼一本紙印的書賺的錢比我累死累活乾的活要多的多?就是大把大把的人想不通


看到標題「貴族化」我還以為多少錢呢,進來一看才一兩百。。。。。


先說國營的比如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幾年前開館的時候門票50到10塊不等 我覺得不錯還買了年會員。後來票價越來越平民化了 到最後幾乎都不收錢了 所以問題也來了 看一個錄像 周圍大人管不住小孩的嘴吵吵鬧鬧 看的人一會兒看不懂啦 難看啦 無聊啦 不想看別看還要嘟囔 那地方變成了夏天免費吹空調的地方了。

我們再說說土豪開的比如 龍 余德耀 證大 收費大多50偶爾成本很高的展覽需要一百以上。你說土豪缺你這點五十一百么....人家文化傳播本來要出國看的國內就能看到這已經省了不少錢了都不錯了

再小一點畫廊國內畫廊可都已經是良心了啊 除了798有些想賺點電費的不都是免費進進出出么收什麼錢了

而且說真好的展覽幾乎不要錢啊 問題是真的好展覽都沒人看啊就自己人湊湊熱鬧 國內的什麼達利莫奈梵高可都是些商業活動,不是什麼藝術展覽
去去法國西班牙一些美術館都能見到好多真跡

最後突然想起來一件事 以前我去上海當代藝術館人民公園那個...真的沒人 雖然人氣少可惜 但是我一個人可以待好久 一個個慢慢看 空間正好。 直到有一個展覽叫做dior小姐 呵呵 厲害了 一個個綠茶什麼的紛紛都學會美術館了 那人多的爆滿 我一次看見那麼多人去看 一個個看也不看就拍照 自拍 各種拍 ,後來的莫奈也是都是不搞藝術的偽文藝去看

說真 最好門票再高點

匿了


在官媒的眼中, 人力都是不要錢的。

我等碼農真是深深的擔憂啊, 早晚有一天TG會下令軟體不許收費的, 畢竟幾台電腦值幾個錢?


的確應該警惕那些對合法商業行為瞎逼逼的人


真正的貴族直接就把畫賣了,還買個毛票…

說笑了,如樓上幾位所說,藝術貴族化確實是外行話,是需要警惕的。我的觀點是近100年,藝術在乾的都是平民化。平民化的意思不是低廉和庸俗化,而是打破藝術特權,讓每一個希望參與藝術活動的人不拘泥於個人身份、財富、創作的形式來進行藝術活動,也包括觀眾如何去解讀每個藝術作品擁有的個人權力和自由。在自由民主的思潮下,藝術所做的是接納最廣闊的人;而在獨裁專制的思潮下,自然就會需要藝術特殊化、工具化,為權貴歌功頌德。所以,這種藝術貴族化的觀點基本是逆時代而行。


現在看展門票越來越貴,覺得用app線上觀展也是不錯的選擇,這類應用現在也很多,個人現在用的VART


推薦閱讀:

外國博物館/美術館展品介紹的書/app?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怎麼才能保持體力?
2014 年你看過哪些難忘的展覽?

TAG:藝術 | 博物館 | 展覽 | 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