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的在於運動嗎?為什麼會有「運動員透支了生命所以大多短命」的說法?
朋友圈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木訥的大象,心率每分鐘 40次,壽命 80年;陸上速度第一的獵豹,壽命卻只有 20年;烏龜的心率 10,壽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鐘的心率 900次,壽命卻只有 2年。
許多運動狂不爽了,說運動員在平時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這是一種誤讀,不管他們跑得多快、竄得多高、肌肉多大、拳頭多硬,有幾個是長壽的?
生命都被運動給提前透支光了。青壯年時代越顯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敗得快。 歸根結底,人的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度的,達到了一定次數的心跳,生命也就到頭了。
所以記住—— 生命在於靜養。 靜養不排斥適當的鍛煉,比如太極、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萬別奔、別跑、別跳,也別被自己練出來的一塊塊「發達的肌肉」給迷惑,那其實是提前揮霍了的一年年的壽命。
每天清晨,在各個公園都可以看到,有著為數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種運動健生。尤以老人為最!其實,早晨的空氣質量指數,是一天當中最差的。是不太適合體育運動及鍛煉身體的(下午或黃昏較好)。
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最高的時候。那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去鍛煉呢?緣於「生命在於運動」的口號,誤導了大眾。 「生命在於運動」,若從這句話的語境,其本身而言,也是不對的。至少這句話太武斷,太偏激了!「生命在於運動」表明,如果不運動,就沒有生命,也就是會短命。 果真如此嗎?是否人人都要運動?是否人人都適合運動?從辨證的角度看,很顯然,是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的。有些人,是不適合運動的。
比如:體質虛弱者,就不適合運動。因為人的元氣是有限的,對於體質虛弱者,若參與運動,必將耗損更多的元氣,使身體虛上加虛,雪上加霜,得不償失!這種體質虛弱者,其實只需要靜養就夠了。
再比如:肝病、腎病患者,若參與運動,必將加重病情,使之惡化。這類病人也只適合靜養的。 正如曹操所言:「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這個「養怡」兩字,「養」就是指養生,包括飲食起居、生活習慣;「怡」就是指開心,精神心理狀態。
作為體育運動,它只能夠加強身體肌肉、骨胳、關節等方面的強壯(對胖子好些)。一個人,會不會生病,會生什麼病?是由身體內因決定的。
好比,同樣的天氣,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氣候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功能等內因不同,而出現明顯的不同結局。一個人的長壽與否,是先天基因和後天調養來決定,並不是運動可以決定的。
西方國家的醫學專家作過統計,人類社會的疾病,70%與情緒有關。這個情緒就是內因。也就是我國中醫講到的「七情致病」(喜、怒、憂、思、驚、恐、悲)。也有人說,通過體育運動,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不知大家想過沒有?緊張、焦慮等七情,猶如幽靈附身一般,在 365天,每天 24小時,隨時隨刻,都可能即時而發,難道你能堅持 365天,24小時不間斷鍛煉嗎? 或你在上班,商場購物時,突然出現了緊張、焦慮等情緒,你也能馬上跑去鍛煉?消除這不良情緒嗎?何況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為自主神經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識所控制的,何況運動乎?
民間有句俗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這說法也不對。因為在飯後,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作用下,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調到胃部幫助消化了。人體其它器官都是處於低度的缺血狀態。若飯後百步走,因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昏、眼花、四肢疲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再則,也會加重器官的缺血狀態,於健康反而不利。 眾所周知,全世界的體育運動員,平均壽命才 55歲,屬短命。全世界的武術家,也罕有長壽的。練太極拳除外,因太極拳屬氣功中的動功,講究「三調」。即:調身、調意、調息,這是動靜結合。 同為哺乳動物的老虎、獅子,被稱為「百獸之王」,勇猛無比,但都短壽。而烏龜與蛇,少動的,卻又長壽。
作為長壽的職業人群,常見的有:畫家、書法家、學者、普通的農民等,他們都是相對好靜的、安逸的或動靜結合的。 美國有位著名作家傑克倫敦,被稱為「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他說,一個人為了長壽,而耗費太多時間鍛煉,是不對的。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他手下有三個副總統,其中一個副總統叫伽俐。好酒、好煙、好肥肉(曾說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運動,典型的大胖子(超胖)。保健醫生一直勸他要戒煙酒、科學飲食,多運動,但他就是不聽。結果,保健醫生都死了,他還活著,活了 105歲,屬長壽。
台灣作家李敖說:他媽媽就是反科學的,整天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從早到晚喝可樂、咖啡、沙糖包子,愛吃高碳酸食物,活了 90多歲。其爸爸,對生活很講究,才活 50多歲。
我們現在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普遍認為,抽煙會得肺癌,於是強調要戒煙。殊不知,現在的癌症是國際醫學難題,至今未都能找出,癌症的病因是什麼?子宮除外,子宮癌被世界醫學專家公認,是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HPV)。若誰找出了癌症病因,那他就可獲得醫學諾貝爾獎了,是造福人類的大救星了。所以只能說抽煙,對某些人的身體是有害健康的。
比如:在農村長壽的(80歲以上的),個個都是抽煙。毛澤東抽煙,83歲;鄧小平抽煙, 90多歲;宋美齡抽煙,100多歲;前北大校長馬寅初抽煙,105歲。
由此可見,世間的謬論太多了。運動也好,抽煙也罷,都是利弊共存的。關鍵是每個人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特徵,適合幹什麼?不適合幹什麼?每人的身體都是獨立個體,存在個體差異,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強調,幹什麼對身體好,吃什麼對身體好。對別人好的,未必就是對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話說:「人蔘吃死無罪,黃連治病無功」。人蔘是補藥,補陽,大補元氣。對陽虛、氣虛者來說,就是補藥!但對陰虛體質的人,就是毒藥!
現在的國人大多盲從,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最終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
————————————————————————————
這篇文章說的是真的嗎?
(本答案被知乎「編輯推薦」和知乎日報收錄)
題主貼出的這是一篇題為《"生命在於運動"的謊言害了多少人?》的網文,該文在朋友圈流毒甚廣,今天我們就來逐段批駁一番。
一、「心率和壽命成反比」是完全不成立的,在動物界就可以找到很多反例。
心率和壽命沒有什麼關係,而是與動物的種屬密切相關,鳥類和哺乳類是溫血動物,為了維持恆定體溫需要有較高的心率,人類的正常心率是70-100次/分,而鳥類的心率普遍在200-300次/分,那麼鳥類一定都很短命嘍?實際上鳥類中長壽者很多,像金剛鸚鵡和加州禿鷲在自然環境中壽命都可以達到50年。反過來的「心率慢壽命長」同樣不成立,心率慢的動物中固然有鱷魚、烏龜這樣的長壽健將,但心率40-50次/分的青蛙就不是這樣了,絕大多數的壽命都只有10年左右,說好的「心率慢壽命長」呢?
在人類中「心率和壽命成反比」同樣不成立,優秀運動員的靜息心率常常都在50-60次/分甚至更低,原因是心臟肌肉有力,更少的搏動次數就能輸出同樣多的血液滿足機體需求,而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患者由於心跳的觸發點——竇房結存在病變,心率也常低於60次/分,前者的壽命比普通人長,生活質量也比普通人高,後者則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同樣是心率比普通人慢,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所以說不談前提下結論就是耍流氓。
其實,無論「心率與壽命成反比」的規律成不成立,這種「動物有某種規律,所以這個規律在人類也成立」的邏輯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長壽的禿鷲吃腐肉,所以人要長壽就也要吃腐肉么?謠言的作者大概也知道這點不成立,所以又拋出了新的論點,那就是「運動員把生命都透支光了,所以沒幾個長壽的」,這又是真是假呢?
二、運動員真的更短命嗎?恰恰相反,運動員不僅更長壽,而且心血管病和癌症患病率更低
「運動員訓練量太大,年紀輕輕的器官就都出現損耗了,所以中老年以後都是一身傷病,壽命也低於普通人」,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我們的媒體也經常喜歡報道一些運動員退役後晚景凄涼的新聞,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討論科學問題不要用特例,要看普遍規律和大規模數據,像這篇謠言這樣用幾個特殊例子來作為論據的,是犯了「用部分代替整體」的錯誤。無論是抽煙喝酒活到七八十,還是二十幾歲的運動員比賽時猝死,這種特殊案例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上網隨便搜搜就能湊上一堆,然而還是什麼也證明不了。
原文說「全世界的體育運動員,平均壽命才 55歲,屬短命」,這是徹頭徹尾的造謠,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國際性組織登記了「全世界運動員的壽命」這種信息。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的研究團隊2014年對所有用英文公開發表的專業運動員壽命相關研究進行了人工篩選和總結,最終的有效信息也不過納入了4萬多人的資料,而分析之後的結果顯示專業運動員不但比普通人群更加長壽,而且在心血管病和癌症這兩個主要死亡原因上都低於普通人[1]。所以「運動員更短命」什麼的,看完笑笑就好了,真信了並拿來作為不運動的借口,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三、 「運動無益健康,抽煙可能長壽」的說法混淆了「利弊並存」和「利弊相等」;生病靜養不僅靠不住,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我覺得原作者寫完「運動員更短命」這段之後可能是喝高了,因為原文剩餘部分基本上沒有什麼條理,一會兒說到鍛煉時間,一會兒說到癌症,既然如此,那我們也只好逐條分析了。
用 「運動也好,抽煙也罷,都是利弊共存的」這種話來證明「運動無益健康、抽煙可能長壽」,是對辯證法的庸俗化和歪曲,駁斥也很簡單:運動有99%的利和1%的害,抽煙則是1%的利和99%的害,都符合「利弊並存」這個論斷,然而該選擇什麼、摒棄什麼是不言而喻的。「利弊共存」絕不是「利弊相等」,弄明白這點就不會被這種詭辯術蒙蔽了。運動對於健康的益處是可靠的、全面的,所有關於血壓、血糖、血脂的國際指南都明確指出:運動是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謠言中說的「體育運動只能夠加強身體肌肉、骨胳、關節等方面的強壯。一個人會不會生病是由身體內因決定的」。
謠言還說「體質虛弱者,就不適合運動。因為人的元氣是有限的,對於體質虛弱者,若參與運動,必將耗損更多的元氣,使身體虛上加虛,雪上加霜」。這種虛無縹緲的「元氣說」是完全靠不住的,體質虛弱者只有通過科學的鍛煉才能增強體質。只要沒有絕對禁忌症,健康人和病人都應該在身體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鍛煉,原作者所謂「肝病、腎病患者只適合靜養」,早就已經被無數長期卧床「靜養」後導致深靜脈血栓、心肺功能衰竭的慘痛教訓否定了。
「癌症病因找不到,所以吸煙和癌症的關係未證實」也經不起推敲,疾病按病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單因素疾病,多為結核、肝炎這樣的傳染性疾病,而另一種則是多因素疾病,主要是腫瘤、心腦血管病這樣的慢性疾病,其病因以及各個病因在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也是不斷得到深入研究的,把「多因素共同致病」說成「病因找不到」,反映了原作者對現代醫學的一無所知。
總之,這篇文章能夠從頭錯到腳也是相當不容易,比起上面指出的各種邏輯和事實上的根本錯誤,用文學家的話作為醫學問題的論據、各種沒有根據的危言聳聽(「人類社會的疾病,70%與情緒有關」)倒反而在其次了。
原作者在最後說「現在的國人大多盲從,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是孔子「學而不思則罔」的意思了,本身倒是不錯的,可從全文看來,原作者顯然是忘了孔夫子在這句之後還有一句「思而不學則殆」,而我們要反對的,正是這種用詭辯和玄學代替事實與科學還以為自己是在「獨立思考」的反智文章。
參考文獻:
1. Garatachea, N., et al., Elite athletes live longer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Mayo Clin Proc, 2014. 89(9): p. 1195-200.
(本文首發於騰訊較真平台和我的企鵝號「胡遠東醫學科普」)
朋友圈(juan)是中國的科學院,每天都在生產新知識。
對於題主這篇一(hu)本(shuo)正(ba)經(dao)的文章,我只想——
一、擺事實:
1.上圖為元老級健美運動員楊新民老師,他36歲開始健身,這是他61歲的樣子。
2.上圖為知名度不亞於施瓦辛格的弗蘭克·贊恩,這是他老年時候的樣子,64歲。
3.上圖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74歲,在拍攝《百萬寶貝》的時候和全場的年輕人比做引體向上,沒人比得過他,他可以連續做30個引體向上。
4.上圖為院士鍾南山,70歲,他每周堅持4次鍛煉。
你覺得,在同樣的工作強度或者生活壓力下,二三十歲的你和他們相比,哪個人猝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二、列數據:
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曾經對長期堅持長跑鍛煉的60歲老人和其他未有鍛煉的60歲老人分別進行問卷調查。前者中的50% 的人每周鍛煉7次或7次以上,其他人在3~6次之間 ,每次鍛煉時間1~2h。有的人多次參加北京市老年人長跑、爬長城的活動,甚至還可以跑完馬拉松的全程和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參加測試的一位81歲老人在1000m耐力測試中,以5min01s 跑完全程。長期的長跑鍛 煉使這些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顯著年輕於其生理年齡,在安靜脈搏、肺活量、下肢力量、神經系統的反應機能、手眼的協調配合能力、心血管機能以及機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並對抗疲勞的能力等方 面都顯著優於對照組。
而且長跑組老年人都沒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 ,而對照組有47%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 和呼吸系統疾病 。這些指標有力地證明了長跑鍛煉對於保持老年人心血管、呼吸系統的功能, 延緩衰老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注1)
Brown、McCartey和Sale對一批60~70歲的老人進行研究,這些老人經過12周的舉重練習,肌肉的橫截面積增加了30%;Fiatatone等(1990年),對福利院的86~96歲老人進行12周舉重力量練習(80 %的1RM負荷),肌肉活檢研究表明,Ⅱ型肌為主 的部位 肌 肉橫 截面增 加 3 4 % ,I型肌為主的部位肌肉橫截面積增加28%。(注2)
更多數據補充,請點擊本人整理的補充文章中的論點:
1.運動對骨骼肌肌力的提高有明顯促進作用,
2.即使是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也可以通過鍛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慢性阻塞性疾病。如果你是呼吸系統正常的普通人,進行運動更是可以增強自己的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
3.適量運動對骨量的增長和保存都呈現促進作用。
4.運動對大部分慢性疾病都有防範和治療作用
以上結論均有實驗和理論支持, 請點擊:《別找借口了,你就是懶 - 健身雜談 - 知乎專欄》。
三、講道理:
人過30歲,每增加10歲,肌肉總量就會減少3%~5%,如果不運動,甚至可消退8%以上。人至60~70歲時,肌肉質量可下降25%~30%。而老年人肌肉丟失最嚴重的是快肌纖維單位(Doherty,Va ndervoort,and Brown 1993年)。肌肉萎縮對於人體來說,是不可逆的。——當然,換句話來說,如果你在中年開始鍛煉,你能夠在70歲的的時候把肌肉萎縮的總量減少到8%,你就等於在70歲的時候享有一個40歲的身體。這就是鍛煉對肌肉萎縮的抑制作用,這就是鍛煉能夠讓人變得年輕的原因。
而人到了50歲後,幾種激素睾酮、生長激素、胰島素樣因、脫氫異甾酮、 雌二醇 、孕酮等都表現為下降,如男性遊離睾酮濃度從25-75歲間大約下降40%,大大影響肌肉力量。(注3)
從本質上說,人體的老化,就是肌肉纖維的萎縮、新陳代謝的降低、內分泌系統的老化、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衰退。
從外在表現來說,就是肌肉力量的衰退。
大量的實驗和理論都表明體育鍛煉是能夠防止衰老的有效因素。而且這類鍛煉越早越好。人的身體是很中庸的一個東西,什麼樣的生活形式決定了它的機能和抗壓能力。如果你長期用體育鍛煉的方式和身體進行對抗,你的身體就會變得更加強壯來對抗壓力。
事實上,無論是何種鍛煉,它都能促進你生長激素和睾酮的分泌,促進你內分泌系統的代謝。如果你長期進行力量練習,那麼你的身體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持你在老年的時候像年輕人一樣奔跑、爬山、游泳、做俯卧撐和引體向上;如果你長期進行長跑等耐力練習,那麼你的身體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就會延緩衰退,與一個從不運動的年輕人相比,你的體能基礎和力量水準都比他還強,那麼你在生理年齡上,也就比他還要年輕。從壽命上來說,你也就會活得更長,且更健康。
本質上,體育鍛煉就是延緩衰老的最佳方式。
四、夾私貨:
中國人長期被稱為東亞病夫不是沒有原因的。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認同這種說法。
這一方面是由於生存壓力的原因導致中國人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沒有健康意識和鍛煉氛圍所致。朋友圈(juan)這種多如牛毛的偽中醫「養生」文章就是最好的體現,寫文章的人怕是連人體有幾塊肌肉幾塊骨頭都不知道吧。
題主那篇文章最愚蠢的觀點就是要拿運動員的傷病和普通人進行比較,普通人的運動強度遠遠達不到運動員的水準。運動員為了爭奪世界第一,都是需要經常性地對自己的身體極限發起衝擊。像劉翔這樣的黃種人試圖和黑人拼肌肉、拼力量,就是這個下場(說劉翔是假摔的請先主動拉黑我)。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真沒什麼好矯情地和運動員去對比,沒那個資格。人家可能12歲之前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就超過你一輩子的運動了。非對抗性運動(跑步,游泳,力量訓練等),只要保證正確的姿勢,不衝擊身體極限,傷病幾率是非常小的。
[1]周之華等.長跑鍛煉對60歲以上老年人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3.06
[2]楊錫讓,傅浩堅.運動生理學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易銘裕,趙彩紅.力量練習對老年人神經肌肉和內分泌系統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 .03
微信號:陳柏齡的醬油台(soychen01),分享高質量的原創健身知識
http://weixin.qq.com/r/PU2utiXEyXi2rWHV9xg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在。
我的半月板有先天問題,據說四十歲後股骨頭壞死的概率非常高。
而我高中時右腿已經很差了。關節腔積液,有半月板碎片在裡面= =做了個核磁共振我媽絕望了。
需要開刀,而且還治不好= =只能說取出碎片……
走路腿都疼,冬天稍微冷一點就疼,上樓梯呵呵,爬山跑步不要說了= =
我就天天坐著= =同時拒絕手術= =
然後上個月鼓足勇氣辦了張健身卡,請了私教,花了一個腎6的錢QAQ
每周一次肌肉訓練……主要針對大腿肌肉,各種舉啞鈴舉重負重深蹲。隔一天去一次跑橢圓機。
一開始要死要死,負重也負不了多少,一動就一身汗想暈過去
現在一個多月了。
媽蛋腿好輕,走路不疼了,可以跑步了。QAQ
雖然積液啊什麼的沒有變好,但是隨著肌肉力量增強,關節負重變小,反而比不運動還要好。
我願意用十年的壽命換我自由的行走。
有人問我怎樣不傷膝蓋深蹲舉重,恩其實我至今搞不清各種器材的名字……建議大家問專業人士
最基本的辦法是堅決不讓膝蓋超出腳尖,不要蹲的太厲害,最好有人在旁邊輔助練習
半年過去,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不僅走路不瘸腿了,人也變得挺拔(後背肌肉有練)
共勉!
「木訥的大象,心率每分鐘 40 次,壽命 80 年;陸上速度第一的獵豹,壽命卻只有 20 年;烏龜的心率 10 次,壽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鐘的心率 900 次,壽命卻只有 2 年。
許多運動狂不爽了,說運動員在平時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這是一種誤讀,不管他們跑得多快、竄得多高、肌肉多大、拳頭多硬,有幾個是長壽的?生命都被運動給提前透支光了。青壯年時代越顯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敗得快。
歸根結底,人的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度的,達到了一定的限度,生命也就到頭了。
所以記住—— 生命在於靜養。」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帖子,看過的人想必不少。主要意思是說:運動折壽,生命在於靜養。貌似有理,實則謬論!
運動有益健康,不僅讓人精力充沛,還能幫助控制體重,防止或延緩心血管系統疾病、二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運動的好處,就像吸煙的壞處一樣,是已經被大量醫學研究證明了的事實,也有人針對上面的帖子從運動的益處角度進行了駁斥,我就不老生常談了。
上面的這個帖子能吸引眼球,主要是因為提到了運動與壽命的關係。它的毒害之處在於其舉證與推理的偽科學性。這也是很多其他反駁沒有徹底解決、因而很多讀者還存疑惑的地方,本文將予以重點駁斥。
哺乳動物心率與壽命大致呈負相關,但是,人類是例外!
眾所周知,心率快的小動物壽命短。大象的心率約每分鐘 30 次,壽命約 70 年。老鼠的心率高達每分鐘 450 次,壽命卻只有近 1 年。儘管動物的心跳速度與壽命大不相同,但是各種哺乳動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數基本相近,約 25 億次(不同動物種類之間差異在一個數量級以內)。如果把哺乳動物的心率的半對數與壽命作圖(見下圖),很明顯可以看出,動物的壽命與心跳速度呈負相關。
圖 1 哺乳動物心率與壽命關係 [1]
因此,說心跳快的動物壽命短並不是沒有依據。但是,人類除外!由上圖可以看出,人類明顯不在心率與壽命的負相關線上。人類的心率與豬牛狗等動物相近,但是人類的壽命要高出它們近四倍。
當然,人類例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科學與社會的進步。也許如果沒有人類的進化與科學的發展,人類也會在上圖的負相關直線上。但是,現在的人類來已經不像遠古時代那樣,靠體力採集與狩獵,運動量大大減少。因此,如果一定要把人類與其他動物比,人類大概首先也該多動動。
相關並不等於因果
雖然圖 1 的數據清楚地表明:除了人類,動物的心率與壽命呈負相關。但是相關並不等於因果。
不光心率與壽命呈現負相關,動物的體重也大致與壽命呈負相關。鯨體重可達 120 噸,壽命約 80 年,小倉鼠體重約 60 克,壽命只有 3 年。
是不是體重增加導致長壽呢?
很顯然,這樣的推斷有些武斷。眾所周知,體重超重的人平均壽命要比體重偏輕的人短,甚至個子高的人壽命都要比個子矮的人短。比如,身高 1. 75 米以下的男性要比身高 1. 75 米以上的男性平均壽命長近 5 年!
相關並不等於因果。如果說因為烏龜心率慢所以活得長,那麼,烏龜活在水裡,是否人像烏龜一樣呆在水裡就能延年益壽呢?這樣的推斷,顯然站不住腳。
那麼降低心率是否能延年益壽呢?
給小鼠服用地高辛(一種可以降低心率的葯),服藥組小鼠的心率降低,壽命也有所延長。但是研究人員不能將延長壽命的作用完全歸結於心率的降低,因為服藥組小鼠的進食相比對照組明顯減少,體重明顯下降。控制熱量攝入是迄今為止唯一已經被明確證明的延長壽命方法。
所以,導致服用地高辛小鼠壽命延長的原因,到底是熱量攝入減少,還是心率降低,還不明確。說降低心率能延長壽命,還為時尚早 [2]。
至此,我們可以簡單小結三點:
1. 許多哺乳動物心率與壽命大致呈負相關,但是,人類是例外!
2. 相關不等於因果。
3. 動物實驗結果尚未能明確證明減慢心率能延年益壽。
注意,這三點沒有哪一個能用來推斷運動折壽。
何不來看看運動到底對人類壽命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真的如篇頭帖子所說,運動折壽,那麼應該不難推斷出以下兩條結論:
1. 運動員的壽命應該比普通大眾短
2. 經常運動動的人群應該比不運動的人群短壽。
上面的原帖子里提到「眾所周知,全世界的體育運動員,平均壽命才 55 歲,屬短命。」
在網上檢索了運動員壽命,沒有找到相關數據,因此我不知道原帖子里「眾所周知」的數據是哪裡來的,無從考證。但是我找到下面幾篇文獻:
1. 奧運會金牌得主活得更久
2012 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的論文表明 [3],奧運會獎牌得主比大眾對照人群平均多活 2. 8 年。這是論文作者對 15 174 名從 1896 年到 2010 年奧運會獎牌得主的壽命進行了統計,並與國籍、年齡、性別相匹配的的對照人群相比較得出的結論。
有人會說,不是所有的奧運會項目運動都很激烈(比如射擊)。如果光看奧運會獎牌得主的數據還不夠,那麼再來看看環法自行車賽選手的壽命。環法自行車賽也許是世界上最殘酷的競技運動,如果運動折壽,那麼環法自行車賽選手的壽命應該比普通人短吧?
2. 環法自行車手死亡率更低
2013 年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論文表明 [4],環法自行車參賽選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對照人群低 41%。這是論文作者對在 1947 – 2012 年間參加過至少一次環法自行車賽的共 786 名法國車手死亡率統計的結果。
好吧,這些都是出色的運動員,也許有他們好的基因,或者他們出色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了超乎常人的生活條件、生活地位。我們再來看看普通人的數據。
3. 經常運動可以延長壽命
2012 年,哈佛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對近 650 000 名 40 歲以上的人幾十年的隨訪數據研究 [5] 表明:
(1)每星期快走 75 分鐘,相對於不運動的人,平均延長壽命 1. 8 年;
(2)每星期快走 150 分鐘,平均延長壽命約 4 年(3. 4-4. 5 年);
(3)經常運動並且保持正常體重的人比不運動的肥胖患者壽命長 7. 2 年;
(4)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 20%;適量的運動降低死亡率約 40%。
看到這裡,相信科學依據的人應該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運動不僅不折壽,而且延年益壽!
「心率越高壽命越短」和「運動能夠延年益壽」矛盾嗎?
至此,我們已經有足夠的證據明確兩點:
動物壽命大致與心率呈負相關 ;
運動不僅不折壽,而且延年益壽。
有人會問,這兩者看上去有些矛盾啊?
為什麼運動員的壽命要比同等條件下的普通人壽命要長?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運動導致的心肺功能增強、靜息心率降低,恰恰是非常可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1.「運動員心臟」
正常人的靜息心率在每分鐘 60 次到每分鐘 100 次(我們可以取平均值每分鐘 75 次)。運動員心率比普通人要低,即使是普通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心肺功能增加,每博心輸出量增加,平時的靜息心率也會降低,甚至低到每分鐘 60 次以下,這種現象稱為「運動員心臟」,不但很正常,而且還是心肌功能強大的表現。
2. 長期運動者與普通人的心跳次數比較
我們一起來做個算術,比較普通人與運動員的心率。
假設正常人不運動,保持靜息心率(75 次 / 分鐘),那麼每天的心跳次數是:
75 x 60 x 24 = 108 000 次 。
假設運動員每天運動一小時,劇烈運動時,心率為 140 次/分鐘,平時的靜息心率為 60 次/分鐘,那麼一天下來運動員的心跳總次數是:
140 x 60 x 1 + 60 x 60 x 23 = 91 200 次。
很明顯,一天下來,運動員的心跳次數比不運動的正常人要少!
3. 借用「心跳次數有限」的邏輯
借用「人心跳次數是有限度的,達到了一定次數的心跳,生命也就到頭了」的邏輯,那麼運動員也應該比不運動的人壽命長,而從上面文獻引用的數據,的確如此。
談到這裡,本文開始的一段謬論就不攻自破了。
人是生物,不是機器,不能用簡單的損耗類比來計算生命的長短。適當的運動,帶來的是身體機能的提高、靜息心率的降低和壽命的延長。千萬不要忽略人體的適應能力。
去偽存真,生命在於運動
互聯網的年代,各種社交媒體垃圾信息很多,相信多數人都有鑒別能力。但是引用貌似科學的證據,利用不嚴謹的推理,披著科學的外衣來散布養生謠言很容易讓人上當。
這樣的信息只能稱為「帖子」,不能稱之為文章。因為它們沒有署名,舉證沒有引用文獻,邏輯推理荒謬。建議大家在閱讀健康、健身方面的信息時,多多思考,從以上幾個角度辨別真偽。
靜養還是運動,這是個人選擇。相信靜養的人還是會靜養,無可厚非,但是不要散布貌似科學的謠言嚇唬人。至於我自己,通過查文獻寫這篇文章,更加堅信:生命在於運動。
參考文獻
[1] Rest heart rate and life expectancy. J Am Coll Cardiol. 1997 Oct.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316546
[2] Rest heart rate and life expectancy. J Am Coll Cardiol. 1997 Oct.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316546
[3]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longevity of Olympic medallists in the modern era. BMJ. 2012 Dec 13.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olympic+athletes+live+longer
[4] Mortality of French participants in the Tour de France (1947-2012). Eur Heart J. 2013 Oct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01718
[5]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intensity and mortality: a large pooled cohort analysis. PLoS Med. 201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139642
作者:Mike Ling
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碩士、美國布朗大學醫學科學碩士、印第安那大學MBA、NCCPT 認證健身教練、 前健康產業管理諮詢顧問…
註:本文發表於《丁香醫生》真相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
------------------
謝謝你的關注,你的支持是我創作原創健身信息最大的動力。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些用,請與你的朋友分享,一起科學健身。
獲得最新的科學健身信息,歡迎關注我的新浪微博 @MikeLingFitness_凌雲健身 和FitTime即刻運動官方微信公眾號:FitTimeNow ,回復「Mike」獲得更多乾貨文章;回復「知乎禮包」還可獲得FitTime免費會員和7天低脂食譜一份。
你的網上教練,
Mike Ling
你願意像烏龜一樣活100年,我願意像獵豹一樣活20年。
大家好我是史泰龍,今年 68
你說我面癱?你過來我保證不砍你(小時候助產鉗操作導致的神經麻痹)
大家好我是鍾南山,今年 78
你說我胸肌下垂?你過來我保證不砍你(大概10年前的照片)
曾經很火的加拿大公益視頻:
人生的最後十年怎樣度過視頻
身為泥腿子的我,寫簡短點通俗點吧:
生命的長短主要在於基因。
你是小龜龜,你就是能胡吃海喝,一動不動,天天刷朋友圈也能活到200(哦,對了,龜是文盲),你是人,就是70古來稀;
同樣是人,你是張少帥,抽煙喝酒一樣輕輕鬆鬆上100歲,打敗全國99%的玩家,你是那誰,再運動再保養,40不到就是要嗝屁,誰讓你打娘胎里就有這麼個病根呢?好比你就是長不到姚明那麼高,回爐重造嗎?
不爽?和基因說去。
好在基因網開了一面,娘胎里決定的,是一個上限下限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盡量接近上限。
比如,運動,飲食,當然它們只是輔助。不運動,亂吃/不吃,那就下限走好。
還有,生命在於運動,不是亂動。
什麼事兒都有個度的問題。不談度的都是耍流氓。
從來就不是你動得越多就越長命。
負責任的作者,寫的都是「合理鍛煉」。
合理鍛煉,就是強度不過大,也不過小,剛好夠你這次訓練完了,到下次訓練已經超量恢復完成,這樣才有進步嘛。大強度的訓練,一般都會配合充足的營養,充足的休息,不然肯定就是越練越虛越練越傷。
古人其實早就發現了:動後要靜,靜後再動。
意思是運動後要注意休息恢復,補充營養,一直不動也是不行的(熱量過剩或者肌肉萎縮),完全恢復了,就開始下一次訓練吧。
訓練強度過大的,就等著器官關節過早磨損,退役後一身病,身體還不如普通人,強度過小,就見效不明顯。
有則廣告不是「三十歲的人,六十歲的心臟。六十歲的人,三十歲的心臟嗎"?
長期合理運動的人比起長期缺乏鍛煉的人,優勢巨大,
六十都有得活呢,三十還得小心猝死呢。
以上就解釋了人與龜的壽命、人與人的壽命、運動員與普通人的壽命,動與靜,四個爭論。
就這麼簡單,概念不清的人才蝦扯蛋,扯來扯去還把自己也繞糊塗了。
有可靠記錄的最長壽的人珍妮·卡爾門特女士活到122歲。她抽煙,90歲的時候還在玩擊劍。
(抽煙是個影響壽命的事兒,但它影響的是死亡率,不是百分之百會把人nèng死)
然後一堆人記住了抽煙忘記了擊劍。
生命跟活著差距太大了,要不然就算像王八爺爺一樣活上幾百年,又有什麼意思。
質疑這句話的人,根本的原因就是絕對沒有去運動,我嘗試過太多不同愛好帶給我的新鮮感受,但我想說,任何事情都無法代替的,就是運動帶給我的感受,那是讓人覺得充滿活力與自信,充滿力量的感覺,好像身體內每一個細胞都睡醒了開始活躍起來。這種感受,是不管多少美食美景,或是其他誘惑所能替代的。凡是真正感受過運動魅力的人,都知道這個秘密,從而都會懷著欣喜的心情去堅持,去探索自己身體的能量,去完成去突破更好的自己。
什麼叫做透支生命?熬夜,抽煙喝酒,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久坐,couch potato,吸毒,這些叫透支生命,如果說運動是在透支生命,那我想像不到任何一件別的事情不是在透支生命了。當然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任何好的東西,就總有人出來唱唱反調,說喝牛奶好了,立馬就有人跳出來說會致癌,有人說豆漿好了,立馬又有人跳出來說男人不能喝,有人說有氧運動可以減肥,又立馬有人跳出來說不能光有氧會消耗肌肉,有人說運動好了,立馬有人跳出來說運動會有傷病是在透支生命。這就好像有人說吸煙有害健康,也有人跳出來說每日一兩根無大礙一樣。所有好的事物都不會是盡善盡美,所有壞的事物也不一定就喪盡天良,我只想說靈活的是我們,我們沒有整日整夜喝牛奶去致癌,沒有沒日沒夜去有氧來消耗肌肉,沒有每天都過度訓練去讓自己受傷,那這些東西帶給我們的就都還是正面的影響。很多人遲疑啊,謹慎啊,問很多類似於到底是有氧好還是無氧好,到底怎麼運動好,什麼方式是正確的問題,我想說,有這些查閱大量資料的時間,去試試不好么,真的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讓自己身體開心並且溫暖活躍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討論生命是不是真的在於運動,那就去體驗一下運動,自己去感受答案,每一個人我相信都會有不同但是對自己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所以有時候我就覺得很疑惑,為什麼接受起好的事物的好,比忽略不好的事物的不好,難這麼多呢
中醫表示我沒這麼說過,這人是民科,你們別用那種眼神看我。
本來沒打算回答的,因為感覺有一大堆話要吐槽,但是還是忍不住。現在的各種社交平台,又開始淪落為黑五類的戰場了。開始吐槽:「……%……¥%¥#%¥@。」
關於生命長短與運動的話題,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我們是人類,你不在人類中做統計學,卻去和其他物種相比,物種都不一樣好伐。其次,如果要做比較,請記住實驗的重點,我們只能有一個變數,變數以外的因素,請盡量一致啊。所以和很多知友看法一樣,這就是個錯誤的命題。起因是錯誤的,結論再怎麼可信也是行不通的。
多說一些:人類是一個善於學習的種族,我們的老祖們,從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但是,但是,老祖們是先從其他動物身上先去發現,去觀察,再分析,最後找到適合人類自己的技能和知識。而不是現在這樣,烏龜心率慢,所以命長,我們也要命長,所以心率也要慢,這樣直接套用好伐!
最後因為我實在受不了現在醫藥,醫療器械等這些黑五類的廣告,特別是他們騙錢都是小事,主要是他們耽誤人治病啊。咆哮結束,還是解決問題吧。我自己的甄別方法是:一,看到「專家」「外國醫療機構」「某研究機構」等含糊的出處時,基本可以肯定,要麼是瞎編的,要麼是斷章取義的。因為它不敢讓你查詢啊。二:看到各種舉例的,不管是同物種之間還是不同物種之間的距離比較的,先看變數是不是只有一個,在看跟蹤研究時間,因為舉例比較的目的是為了體現好處和壞處,這樣的研究是需要分組實驗的,是需要有抽樣,對比等等環節的,不是簡單的說說的。還有如果大家生病了,我們是可以上網看看,但是僅限於看看自己是否需要上醫院的程度,斷章取義很害怕的,人體是一個很複雜的整體,真的不是頭疼醫頭,這麼簡單的,請相信醫生好嗎?不要以點概面好嗎?不要偏執好嗎?請尊重自己的身體,嚴肅點,不要拿自己做實驗,不能存檔重來的好伐!
一直喊著反對迷信,崇尚科學,但是我們崇尚的」科學「,卻是科學裡最大的迷信。一下讓我想到了紫龍的師父童虎。。。大可以把心率降到最低啊,然後在山崖上就那麼坐著二百多年,多有意思~
生命在於靜止。如如不動。
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沒體會過運動流汗帶來的那種快感,對否?
根據無數科學考證,人長1米8能活70歲,老鼠長10公分只能活2歲
所以有結論,生命在於人高馬大
知道這個愚蠢的論證錯在哪裡了嗎?
關於樓下某人說我粗暴的斷論猜想是錯誤的說法,我要站出來說幾句話。
1. 一個命題的正確性包括兩部分:推論過程正確,推論結果正確。只有這兩個東西都正確的時候,這個命題才能叫做真命題。
2.因為大象比豹子命長,所以運動導致短命這個命題,不管他最後的結論,也就是所以後面的部分是否是正確的,這個因為,和所以,之間的過程,是絕對沒有任何邏輯關係的。也就是我所說的,愚蠢的論證。
3. 既然這個命題的推理過程就錯了,那麼不管他結論是否正確的,這個命題都是偽命題。
生命在於運動,不在於劇烈運動!
天地宇宙一直在運動,他們永恆存在。
這個怎麼不說說……很贊同上面的回答,
在這方面的誤解很多,現在學術界還總是把人和烏龜做比較,還都是些有名譽和地位的人和學者,真不知道都學哪去了?還是另有目地哪?
不喜歡運動的人,總會有一大堆的理由,借口,歪理,這類無聊,低級的問題,以前就有過,真懶得解答。
生命健康在於正確適量的運動,因為你不是冷血的烏龜,不是靠捕獵為生食肉的獵豹,不是一天要花多半天吃植物的大象。你怎麼不拿昆蟲做比較啊,壽命更短。你所說的沒有一類是靈長目的動物,所以根本就沒有可比性,這應該是小學的自然科學裡的知識吧。
大猩猩,野生的平均壽命是35,人工養殖可到50歲。
黑猩猩,野生的平均壽命50歲,人工養殖的都在60歲以上。
現代人類的身體素質要是從小在野外生活恐怕還活到不了30歲。
運動員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職業,就要接受這個職業帶來的身體上的傷痛,而且最近是久坐不動的IT,電腦類工作的人員是成了猝死最多的職業吧。太短命了,這身體..........。
而普通人的正確適量的運動,只會對身體有好處的,並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決定壽命的因素非常多,不能只片面的看動物做比較,太缺少基本的科學知識了。不運動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嗎
安利一個我每隔一段時間看一次的視頻,爆燃!
you only live once視頻
來一段公認的「對身體傷害大」的職業拳擊歷代重量級拳王的壽命吧:
約翰· L·沙利文(美國)(JOHN· L SULLIVAN)
出生年月1858年10月15日至1918年2月2日,60歲。
詹姆斯·J·科貝特(美國)(JAMES·J CORBETT)
生卒年月1866年9月1日至1933年2月18日,67歲。
鮑博·菲茨西蒙斯(英國)(BOB·FITZSIMMOS)
生卒年月1863年5月26日至1917年10月22日,54歲。
詹姆斯·J·傑弗里斯(美國)(JAMES·J· JEFFRIES)
生卒年月1875年4月15日至1953年3月3日,78歲。
馬文·哈特(美國)(MARVIN HART)
生卒年月1876年9月16日至1931年9月17日。55歲。
湯米·伯恩斯(加拿大)(TOMMY BURNS)
生卒年月1881年6月17日至1955年5月10日,74歲。
傑克·約翰遜(美國)(JACK JOHNSON)
生卒年月1878年3月3日至1946年6月10日,68歲。
傑西·威拉德(美國)(JESS WILLARD)
生卒年月 1881年 12月 29日至1968年12月15日,87歲。
傑克·登普西(美國)(JACK DEMPSEY)
生卒年月 1895年6月24日至1983年5月31日,88歲。
吉內·滕尼(美國)(GENE TUNNEY)
生卒年月1897年5月25日至1978年11月7日,81歲。
馬克斯·施梅林(德國)(MAX SCHMEL ING)
生卒年月1905年9月28日至2005年2月,100歲。
傑克·沙基(美國)(JACK SHARKEY)
出生年月1902年10月26日,沒找到死亡時間,如果還活著已經115歲了可能性不大。
普里莫·卡爾內拉(義大利)(PRIMO CARNERA)
生卒年月1906年10月26日至1967年6月29日,61歲。
馬克斯·貝爾(美國)(MAX BAER)
生卒年月1909年2月11日至1959年11月21 日,50歲。
詹姆斯·J·布拉道克(美國)(JAMES·jBRADOCK)
生卒年月1906年6月7日至1974年11月29日,68歲。
喬·路易斯(美國)(JOE LOUIS)
生卒年月 1914年 5月 13日至 1981年 4月 12日,67歲。
埃扎德·查爾斯(美國)(EZZARD CHARIES)
生卒年月1921年7月7日至1975年5月27日,54歲。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1942年1月17日—2016年6月4日),74歲。
這中間有兩個拳王利斯頓和洛奇分別死於藥物過敏和飛機失事。
再往後的拳王都還基本健在。
可以看出,年代18開頭的拳王普遍都活到七八十,甚至還有施梅林這種活到100歲的,碾壓當時全球平均四十多歲的男性壽命,我曾經對比過同時代(中國是清朝)的重量級拳王和太極大師的壽命,重量級拳王的壽命更高。
職業拳擊是對體能要求最高的運動之一,一場12回合的拳賽相當於一場全程馬拉松的體能消耗(而且同時還挨著打),擊打對腦袋的傷害也是確實存在的。
現在活著的拳王,50多歲還能上擂台打12回合的好幾個呢。
而且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是,以前拳王的文化水平和社會出身普遍較低,退役以後絕大部分是花天酒地極不自律(莎莉文基本就是死於酗酒),就這樣還活出了碾壓同時代平均年齡的歲數。
運動透支生命?????
推薦閱讀:
※網上說得是不是太誇張了呀?慈禧太后六十多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像十八歲的少女……珍珠粉真有那麼好嗎?
※如果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等人體各種所需的物質都可以用補劑的形式來代替,那人是不是可以不用吃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