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第一大姓是佐藤?有哪些日本姓氏分布知識?


圖多些,超長文的有用知識:

在說日本的姓氏分布前,先說說我們東亞圈三國的姓氏分布特點:

(以上這是網上查到的2014年中國最新百家姓前十位,以及2000年大韓民國統計廳官方韓國姓氏數據。中國常見漢字姓氏約為3000多個,朝鮮半島約為280個姓,是世界有姓國家最少量的。中國第一姓顯然是王姓, 這也是世界第一姓。而朝鮮半島國姓為金,但如果推類東亞第一姓,算上韓國的679萬李姓,還有朝鮮那邊250萬左右李姓,顯然是「李姓」為王。)

下面具體說說日本的姓氏。現代日本姓氏在正式法律場合稱之為「氏」,比如戶口登記,婚姻入籍時家主一律用氏結尾,一般場合也連名帶字用,日常用語還稱之為「姓」、「苗字」,又可作「名字」。這一點也與中國語意「名字」大不一樣,稍微解釋來說:

「名字+名前=姓+名(中國場合)」

日本的雖然1.27億人口,但姓氏數量卻十分驚人,常見姓氏3.8萬個,全國姓氏大約11.5萬個,是地球上姓名最三多的國度。如果再算上異音同名,則又會派生至29萬,但依舊遠遠不及第一位。

〔 ※※※題外一下,很多人會好奇第一位,第二位是哪國? 世界移民大混同的美國,大約150萬種姓氏,下來是德國,30萬。而英語系國家第一位姓氏是「Smith」,400萬人口,美國佔了320萬。德國與瑞士的國姓是「Muller」,115萬人口。拉丁語系最多的姓氏是「Garcia」,1200萬人口。而一姓比例佔到這個國家人口最高比例的是越南的阮姓,38%,3452萬,這也是世界人口排名第七大姓,前六哪個呢?請看上圖中國圖表。而最特殊的無姓國家是伊斯蘭阿拉伯世界,一般四構姓名組成順序是己.父.祖.曾,不存在姓氏之說。〕

一:日本的姓氏排名分布

因為姓氏龐雜繁多,所以各姓人口稀釋率遠比大陸半島嚴重,這是日本姓氏最大外部特徵。全國排名姓氏第一是佐藤,但人數也僅為205萬5千人,占日本總人口1.6%,遠遜於中國王姓的7.1%和韓國金姓21.6%。日本TOP10姓氏如下圖,總人口約推比1317萬6,000人,僅佔全國人口10.3%,上位佐藤、鈴木、高橋只佔了4%,且都是雙字複姓。而韓國五姓人口佔比為54%,中國十姓為40.2%,對比更顯差別感。但不要驚訝這個數字統計,要知道即便日本排名前100姓也才不過覆蓋33.6%全國人口,而在中國與韓國前100姓佔98%人口妥妥的。

就向上面所言,日本姓氏除了雙字姓,還有單字、三字、四字、五字姓。日本姓氏研究專門學者丹典基二的『日本苗字大辭典』姓氏總數為291,531件。雙字姓212,865個占日本姓氏比86%,接下來是三字姓71,431個,10%,單字有6,632個,3%。三字以上的可能1%不到。雙字姓佔據大幅優勢原因是713年元明天皇「二字佳名詔」,後面會講到。前十位的單姓、三字姓、四文字姓分別為:

「林>森>原>関>東>辻>堀>岡>南>西」

「佐々木>長谷川>五十嵐>久保田>大久保>小野寺>佐久間>小笠原>宇佐美>大和田亅

「敕使河原&>敕使川原&>小比類巻&>大豆生田&>一番ケ瀬&>熊埜御堂&>長曾我部&>日根野谷&>久壽米木&>波々伯部」

不要以為四文字姓稀奇,實際上四文字姓在日本推計還尚有1.35萬人,排名調查最低的井手野下氏還有140人。最稀罕是五文字姓,截止目前只有公認兩個,「左衛門三郎」、「勘解由小路」人口在20人以下,各1戶,前者在埼玉縣浦和市,後者在山口縣。

以姓氏地域分布特點來說,日本第一大姓佐藤氏,約1/4,50餘萬人生活在日本東北地方,
占日本東北6縣1道人口總量5.8%,也就是說在東北每20個人左右便會碰到1個姓佐藤的人。這也是除青森縣外另5縣第一高姓氏。其餘佐藤氏又以四國德島、九州大分、宮崎兩縣與東京都居在較多。但總體而言,佐藤氏在東日本壓倒性存在,當然這裡面歷史原因後面再講。


而「三大姓」另外兩家鈴木氏、高橋氏和佐藤氏一樣都屬於東日本型姓氏。特別是鈴木,關東1都5縣外加東海地方的絕對王者,這枝姓氏雖然發祥在關西,但在西日本基本上見不到,這和1590年德川家康關東大轉封有關。第4、7位的田中與山本則是典型的西日本型姓氏雙璧。而極為特殊的是近畿地區,近畿以外各縣主力50姓平均分布率在1.6~2.8%左右,但在近畿2府4縣這個分布率不到1%,田中、山本兩姓在這六地皆沒超過2%人口,這也意味著近畿的姓氏分布非常平均, 其原因,日本大部分姓氏源流皆是從這裡發祥出去的,這也和日本古代王權史發展契合。

全國姓氏總量第一多的行政區是北海道,3萬5千多姓氏,占日本全國姓氏總量30%,號稱「日本姓氏大倉庫」,這是因為日本近代開始的北海道大開發,基本把日本全國各地農民都拉來了。姓氏量第二位是東京都,1萬7千姓,這個原因應該不用說了。

(備註:出自2015年9月23日NHK番組「人名バラエティー」,姓氏研究家森岡浩的分析圖表)

二:奇特的地名姓現象


網上有個日本人姓名段子,諸君大概都不陌生,說是武大郎生潘金蓮到日本島上野合生子若干云云,言在橋下生便姓「橋下」,在田中生便叫「田中」,在井下便叫「井下」。這個段子只要非腦殘粉大家都會嗤之一笑。這段子雖然惡俗,但有一些地方還是蒙對了一點。日本很多姓氏確實和地名一致,而且在西日本地方,以田中姓為例,如果(委婉一些)問某個「田中先生」你祖先是不是在田中生下後代而因姓田中?大約有76%機率是答對了,但在東日本你這麼問可不行,人家會直搖頭,會雲祖上武士傳承之名……但無論東西日本兩塊地域,實際上大部分姓氏還是要和地名牽上瓜葛,這便是日本姓氏分布另一大特點:地名高度重合姓, 即所謂「地名姓」。

現如今只要打開手機地圖,日本62.7%的姓氏都能找到相同地名,而且不止一處。以栃木縣為例,基層行政單位與道路標點4356地,和日本人姓氏完全重合的達3504個,佔比80.4%。而日本前100姓有相同地名的佔到了52.7%,而全國以青山命名地方最多,約127處,麻生65處。但它們都不是最多的, 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數據國內十大最多地名(大字)是:


中村(236) ②原(205) ③ 新田(191) ④ 山田(187) ⑤ 中野(181)

⑥ 上野 (159) ⑦大野(157) ⑧ 中山(156) ⑨ 大谷(152) ⑩ 本鄉 (142)

以上這些地方名,恐怕諸君都在日劇中見過不少同姓氏吧。

再以十大姓為例:


佐藤氏: (愛知県豊橋市佐藤町, 徳島県板野郡上板町佐藤塚,)


鈴木氏:(東京都小平市鈴木町、神奈川県川崎市川崎區鈴木町)


高橋氏:(東京都江東區高橋、靜岡県靜岡市清水區高橋)


田中氏:大和國高市郡田中鄉(奈良県橿原市田中町)


伊藤氏:(愛知県西尾市伊藤町、兵庫県神戸市中央區伊藤町)


渡邊氏:(栃木県那須塩原市渡辺、福島県いわき市渡辺町、福岡県福岡市渡辺通)


山本氏:(青森県東津軽郡外ヶ浜町蟹田山本、大阪府八尾市山本町)


中村氏:(東京都練馬區中村町、福島県相馬郡中村町)


小林氏:(宮崎県小林市、兵庫県寶塚市小林町)


加藤氏:(埼玉県吉川市加藤町、千葉県富津市加藤)

其中第④的田中氏被答主在前面標了近世地名,這是因為此處便是田中本姓『日本書記』八色大姓武內宿禰發祥地,當然除了宗家源起地,還有各分脈、襲姓本貫地,也就是我國的郡望。如同在奈良縣還有一處田中町——奈良県大和郡山市田中町,這是『古事記』中倭田中直一脈,和上述武內宿禰並不牽帶血緣關係。而遠在關東群馬縣太田市又有個田中町,這裡曾是清和源氏新田氏流里見義俊之子田中義清的居庄,也和上面兩家沒關係。很多人在這裡有又疑問,為什麼里見氏兒子怎麼就變成田中姓了呢?做上門女婿了?
錯啰,這是始於古代『大實律令』的家名嫡承製,非嫡長不能襲姓,貴族、武士、庶民都受到約束,這個放後面再講。不過這樣的結果造成必然的姓氏大繁殖,而很多場合皆以地名標姓,這是造成「地名姓」一個很重大原因。下面是4個例日本戰國大名和如今地名相重的本貫地,當然還有一些,就不列了:

徳川氏:上野國新田郡得川郷(群馬県太田市徳川町)

伊達氏:陸奧國伊達郡(福島県伊達市)

足利氏:下野國足利郡足利荘(栃木県足利市)

武田氏:甲斐國巨摩郡武田郷(山梨県韮崎市神山町武田)

生駒氏:大和國平群郡生駒(奈良県生駒市)

因為政權朝代更迭,很多舊地名隨行政區域分合而消亡,但史書仍存,丹羽基二在『日本苗字大辭典』里也對此有過專門研究統計,認為日本全部今古地名佔據現日本姓氏比率為85%,換句通俗易懂的就是日本現在姓氏85%由來和地名息息相關,地名姓的背後,是日本古今社會與土地強力羈絆情節,後面也會講到:

(日本歷代史志書物所見地名與今日本姓氏比照率)

三,日本姓氏中的分類法:

除了「地名姓」,日本姓氏分類還有「職業姓」,「官名姓」,「渡來(人)姓」「屋號姓」,「佳字姓」,「地形(風景)姓」,「建物姓」,「方位姓」等等。 當然一種姓氏也可能包含兩至三種由來屬性,比如再說田中,明治以後西日本很多農民選擇以此為姓,倒不是因為和上面幾個田中大族有牽連,主要「田中」是西日本主要地形姓之一,還有筆劃少,字形簡單,吉兆性的緣故。這個再提一下,放後面會重點說的

下面舉些例子,解釋就不解釋了: 

職業姓: 渡辺 服部、鍛冶 犬養(犬飼)、金子

    官名姓: 安曇、物部、大伴、佐伯

渡來姓: 江夏、秦、汾陽、彭城、島、蘇我、台

    屋號姓: 萬、辻屋、越後屋 朝一

    佳字姓: 大久保、華表 丶秋山

    地形姓:
小谷、山田、森、小川、松山

建物姓: 殿岡 橋本 宮本、石塚、安國寺

方位姓: 東、西、南、松下、田辺 、橫路、脇

動物姓: 犬山、 亀井、鮎川、豬苗代、鵜飼

下賜姓: 源、平、清原、橘、豊臣、無敵

四:日本姓氏中的一姓多音:

(日本前十位姓氏讀音種類表,標星類記號是不常見或難讀音,姓氏人口數越多通常讀、音也就越多,第一名佐藤一姓便有七種讀法)

學日語的初心者都知道日本漢字普遍是音訓兩讀,音讀尚且還有漢音、吳音兩分。訓讀又有濁音、半濁音、長音、拗音等分,一字多音,更是普遍,所以造成連名字都有這種″一姓多音」現象,如果只以漢字論日本姓氏是11萬左右,但如果以音再分,就有30萬之多,80%以上名字是訓讀,另計20%左右是音讀類。下面舉兩個例子:

名女優新垣結衣的姓氏「新垣」讀法便有「あらかき」、「あらがき」(、「にいがき」、「しんがき」四種。新垣是地道的沖繩五大土姓,姓氏人口3.35萬其中2.75萬生活在沖繩。舊出於琉球唐姓林、藺、沙、宣、賀、那、馮七氏,林、賀、宣、馮皆為渡來閩裔,所以有4/7概率新垣結衣身上帶點中國血統。此處YY一下就行了,除非有家譜,所以答主也就是瞎猜,不過2CH上瞎猜人更多,因為她長得委實不太像典型的日本女生。新垣在沖繩本音分為兩種「あらかき」和「しんがき」,前者在那霸市及北側中城村尤多,後者在沖繩本島西南系滿市附近。而新垣結衣的「新垣」的讀法為「あらがき」,這和「にいがき」一樣在沖繩是不多見的,通常有可能是離島後登陸本土配合變音緣故。問題是Gakki太有名了,幾乎所有日本本土人都把新垣讀成「あらがき」,這令沖繩新垣一姓者覺得「很不公平」。

紅的發紫「網球王子錦織圭」,老家島根縣松江市。錦織姓通常有三音「にしこり」、「にしこおり」、「にしきおり」。錦織姓自稱是1400年前東漢末帝獻帝東渡子孫。因其子族善於織錦,伺於皇室,便被賜姓「錦織」,聚居地主要是近江國滋賀郡大津宮一帶,也就是如今滋賀縣大津市錦織。在這裡錦織讀音為「にしこおり」。但1600年關原之戰後該地大名堀尾氏轉封往島根,作為家臣的錦織一門也被奉令搬家西遷。因為日本中國地方方言以短音促音為主,在島根紮根的松江藩錦織氏入鄉隨俗便把「にしこおり」里中長音「お」拿走, 變成「にしこり」,這也是錦織圭姓氏讀音來源。而1868年明治維新後,政府撤藩置縣,大津一部分錦織氏到東京謀發展。東京、千葉、群馬西關東方言喜歡把「こ」改為「き」發音,如日語「來了」標音為「こられる」,但東京老一輩人喜歡說「きられる」。同理關西錦織姓的「にしこおり」也就逐漸演變成了「にしきおり」。

正是因為讀音繁多緣故,所以日本人也會非常苦惱這個問題,所以社交商務場合下難讀或異於常讀的名片上也開始流行羅馬音下標,或日英兩方標註;

五:東西日本間姓氏差異性:

日本人口1.27億,以新瀉親不知,中部飛騨山脈向伊勢半島三重縣一划為二,分東西比較,會發現隱藏在日本姓名之下的有趣知識。東西日本人口比值大約是48:52,算是平分秋色。但在姓氏特點上異差非常大。雖然答主在前面說過日本85%姓氏和地名息息相關。但其實說明白點,東日本現有姓氏傳承是和武士姓直接關聯,但古代武士姓氏確實由舊國地名轉變的,換句話說現有東日本姓氏和地名是通過武士姓間接轉承掛上鉤的。但在西日本不一樣,地名屬性與姓氏是直接關係,而毋需通過中間第三者。打個比方,用田中姓:

北關東田中姓,就是祖上是武士田中一門,但向上溯氏流,有可能是清和源氏新田義家流,也有可能是桓武平氏相馬流,兩個並不相屬,沒有血緣關係的武士系統,只因古代祖先命背,庶出子,無法用「新田」與「相馬」原族姓,只能改用地名為姓,剛好此地叫田中,所以只能叫「田中」嘍。

山陽一帶田中姓就沒這麼複雜, 「為什麼叫田中?」

祖先世世代代就生活在水田裡,不叫田中你讓我叫什麼?你會驚愕這麼簡單? 對就這麼簡單,再加點別的理由,是因為對農民而言,有田無田是家境貧富差距的主要衡量方式,取田中為姓,更多有些永代有田的吉兆之意。那你會說,幹嘛不叫多田,恭喜你答對了,日本多田這個姓氏全部集中在關西攝津阪神地方。而西日本第二位山本,其實就是「家本在山麓中」之意, 富山、石川、奈良、和歌山、岡山、広島、山口、高知8縣第一,這些縣帶山字就四個了,再對對地圖,這些地方哪個不是多山地貌。同理,山下之姓也是這個意思,在如今的香川與鹿兒島縣特別多,多數也和武士不搭界。

那麼東日本的佐藤與鈴木又是怎麼回事呢?答案其實前面已經說了一些,祖先武士傳承姓。先說佐藤吧!

排名第一的佐藤在日本雖然只有205萬人口,但「佐藤」,「伊藤」、「加藤」、「齊藤」「齋藤」、「工藤」、「藤原」、「藤野」等等全日本姓氏「藤一族」的人口是848萬,佔到了人口的6.5%總量。「藤」字姓氏繁榮遠因是因為有著1300年歷史的藤原氏族在政治舞台上常勝不敗。

「藤原一族」開祖是7世紀中葉大化革新的功臣中臣鐮足,老頭子病篤危死前一天被天智天皇賜姓「藤原氏」,從此子孫開始飛黃滕達之路。進入奈良時代後,以南、北、式、京四大分家活躍在政樞,平安時代中葉藤原北家勢力最強,以外戚身份代行攝政,是為攝關政治。京都堂上公家137家,其中藤原系壓倒性的達96家。這些還是廟堂之上的宗氏家,江湖之遠的散裔則就更多。但家族枝繁葉茂並不一定見得是好事,小戶人家生兩個兒子,還得分財產,何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
所以除各家嫡長子留在京都吃皇糧,大部分藤原子子孫孫被安排外放到東日本,名雖任官,但實質就是自覓活路,幾代之後,有些人與當地人打成一片,聯姻本地化,久而久之就成了當地豪族勢力,走上了武士之道。當然並非只有藤原一氏屈就外放,平安時代,天皇家也有揭不開鍋狀況,子嗣外放關東情況也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家熟知的「源平二氏」。另一方面,「嫡長襲姓,一子相傳」的規矩,使得他們不能以祖先本姓冠家,於是取一字相留,「藤」者為繁茂之意的唐土佳名,所以各分家以藤字再輔以官職名,重新組姓成「佐藤」,「齋藤」,「伊藤」,「工藤」等等,如例:

兵衛佐+藤原氏=佐藤氏 加賀守+藤原氏=加藤氏

內舍人+藤原氏=內藤氏 修理進+藤原氏=進藤氏

尾張守+藤原氏=尾藤氏 大工助+藤原氏=工藤氏

齋宮寮頭+藤原氏=齋藤氏

這是藤原流的標準分姓,但並不是所有帶藤的就跟藤原氏有關,比如藤野、藤田、藤井、藤里、藤實這些以藤冒頭姓氏則是地形演化過來的

而藤原氏在東日本的子子孫孫中,有一個叫「秀鄉」的武士特別厲害,(當然也有不少學者考證,此人可能是假託藤原氏的冒牌貨。)晚年在關東「平將門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與平維時、源義家齊名的武家棟樑,因為秀鄉當過佐渡守,他的後代便以佐藤自稱。而這支佐藤氏後代雖然在源平合戰中跟錯了老闆——源義經,但接下來在600多年時間裡,在日本東北發展的是四平八穩,冒而不露。這樣到了17世紀前半葉,德川家康江戶開幕,「佐藤」這個家名迎來了大利好的發展契機。

講到這裡,很多人認為發展契機是難道佐藤氏跟著德川家康開藩建府了? 錯,剛好相反,這個姓氏正是因為沒有能夠成為一方諸侯,反而能順暢地在底層社會廣泛傳開。江戶三百藩,你聽說過有佐藤藩或叫佐藤的藩主嘛?一個沒有。一個沒有就是它最好的優勢,剛好趕上二百多年日本歷史上少有的和平發展與人口穩定增長期,這對各姓氏發展是非常至關重要的衝刺點。

舉幾例子,加賀藩前田氏封國,領內舊姓前田的武士也好,商人也好,還有平民,統統被改成了「前多」或「每田」。理由很簡單,加賀國只能有一個前田氏,那就是主君一族。如果你嫌麻煩不願改,那麼搬家好了,肯定不攔你。這種不講理的規矩叫「敬憚」或「敬避」,用中國語來說大概叫避諱。例子有不少,比如本多忠勝桑名藩臨近愛知,這裡離他老家三河很近,本多氏也不少,不過既然僅限藩主叫本多了,底下人自然只能改一改,於是本多變本田了。 即便相近的有時候也不行。比如德川家康次子秀康的結城藩,有一姓結成氏家臣,但這個「城″與「成」仍然太接近了,於是結成氏怕犯忌,「揮筆自閹」,把結改成吉,變成了「吉成氏」。

佐藤一姓因為不存在這種避諱,所以在東北無論武士間平民層都成為流通姓氏。而下一個講鈴木時,其實也更好理解。鈴木發祥於紀伊國熊野藤代,中世至戰國在東海地方繁衍。1590年豐臣秀吉擊敗北條,天下統一,緊接著諸侯大轉封。德川家康被勒令搬到關東,在東三河的鈴木一族58家中30個分家也不得不跟隨主君背井離鄉,來到了關東。同樣這個鈴木一族也屬於在主君底下混得不太怎麼好中庸之輩,當本多,酒井,大久保,板倉這些人封侯入相,鈴木只能區區委身7,8百的中小旗本。但就這樣它也沒什麼避諱,所以發展也很迅猛,最終成為關東諸姓之王,這恐怕也是在地底的德川家康無法料到的結局。

以上只是最基典型東西日本姓氏四例講解,當然還有渡邊、高橋、伊藤、中村可以講一講一講,比如在伊勢半島周邊日本中部獨大的伊藤氏。但在這裡暫且跳過吧,不然越寫越多。

東西兩方姓氏另外幾個主要特點是東日本被幾個大姓氏分割霸佔易形成「單姓地域集中化」,比如在東北佐藤多到嚇人,但到了關東還得讓位鈴木,渡邊也只能在北關東地帶逞威風,北上不了陸奧。西日本姓氏繁多且平均,姓氏分布更平衡。田中不但在關西近畿流行,山陽山陰,北九州,四國都能拿下縣排名第一情況。拿兩張圖比較,可能就一目了然這種差異感。

在讀寫性區分上,西日本姓氏普遍平音易讀,但到了東日本,十個姓氏中必定八個有濁音,如山崎一姓,在西日本音是「やまさき」,但到了東日本多數會讀成「やまざき」,這造成了很多日語學習者覺得西日本姓氏易讀,東日本姓難讀。同樣在筆寫上,西日本姓氏普遍筆劃少好認好寫,東日本姓氏筆劃多,難寫的多(這點漢字母國的中國人可以無視)。舉個例子:

山形縣上位5姓「佐藤」、「高橋」、「鈴木」、「斎藤」、「伊藤」,福岡縣上位5姓「田中」、「中村」、「井上」、「岡本」、「山本」。

【山形県】121畫

「佐藤」(7+18=25)

「高橋」(10+16=26)

「鈴木」(13+4=17)

「斎藤」(11+18=29)

「伊藤」(6+18=24)

【福岡県】48畫

「田中」(5+4=9)

「中村」(4+7=11)

「井上」(4+3=7)

「岡本」(8+5=13)

「山本」(3+5=8)

六:一些稀有與特定的日本姓氏

拿上鏡率高的日本藝人開涮吧!

堺氏,第一必須得是雅人叔。他的姓氏在中國人看來很特殊,其實日本還算排進1500名一般姓,選他,是因為答主的頭像,他演的。雅人叔維基上是日本西南宮崎縣人。堺氏的發祥地在上總國即現在千葉縣武射郡。屬於桓武平氏千葉流。堺姓在日本全國有1萬5千9百人,人口最多的三個地方是大阪府1300,東京都1300,990,而宮崎縣只有30人左右在使用這姓。而日本網路上有人爆料堺雅人是神戶市出身,老家在神戶市舞子浜,後6歲時舉家遷往宮崎縣。考慮到兵庫縣也有600多人堺姓,可能祖籍地是攝津對岸大阪堺市。應該是地名姓才對。補充一下堺的意思是交界地方。堺市由來也是因為平安時代這裡是摂津、河內國、和泉的三國分境地。

能年氏:兵庫一直是日本女星高產大縣,從戶田惠梨香,有村架純,最近結婚的上野樹里,再到這位萌年犬玲奈,都是兵庫的精品特產。看晨間劇《海女》迷上她的,眼睛太有;靈氣了。但是《海女》以後明顯不如有村,據說能年個性比較內向,看綜藝番組就能看出來,經常冷場,不擅長表達,和《海女》的天野秋角色定位真是一模一樣。最近能年騷動,可能要退出演藝圈。有人說她被演藝指導滝沢充子洗腦,也有人爆料事務所薪金苛刻,演《海女》一個月只給5萬日元生活費,就算紅了也只漲到了8萬。一年收入只有400萬日元,純屬「名女優中的上班族」。說正經的,能年玲奈姓氏是日本少有獨一無二姓,日本全國只有30人姓,發祥地在播磨國飾東郡南畝村,現在兵庫県姫路市南畝町。能年發音是從村名南畝(のうねん)變過來的,因為原字難寫,取同音易寫佳字=能年,而能年玲奈的老家就在這裡,所以答主特意給了第二張她在老家的照片。

山本氏,全國106.5萬人,西日本約88.2萬。日本藝人姓氏中最為代表的是NMB48主將山本彩與模特兼女優山本美月。一個來自大阪,另一個來自福岡,這兩人的出身地剛好是山本姓氏中排名1與第6位。相當有地域代表性。

指原氏:指原莉乃,指皇撒西,自稱是從九州鄉下來的廢柴,日本國民偶像團體AKB48的領軍人物。指原氏,全國610人口,一半人口在大分縣。其中大分市220人口,指原為大分縣中南部原豐後國土著姓氏。「指」指的是焼畑,一種新開發的旱田。「原」謂廣袤的原野,應該是地道的「田舍姓」。

草彅氏 J家SMAP組合成員草彅剛,出生於愛媛縣西予市。 草彅氏出自三重県原伊勢國桑名郡,散見於四國愛媛、東北秋田,全國此姓者400人。草彅氏傳姓源出自平安末年前九年之役,源賴義、源義家父子討伐陸奧叛夷安倍一族,某日大軍行至一谷前,稻草橫生,遮住去路,源氏父子擔心谷內有伏兵,一年輕武者自告奮勇,拿著弓在前面刈草開路,事後被源賴義賜姓草彅。但亦有一說姓氏化脫於草薙氏。因為彅字難寫難認,所以改成仮名なぎ。

妻夫木氏,日本俳優妻夫木聰。出生於福岡縣山門郡三橋町,現柳川市。全國人口170人,其中150人戶籍地在福岡縣,120人在縣內柳川市。至於這個姓氏含義找不到,真的很奇特。

黑木氏:黑木華,憑藉電影《小小的家》精彩出色表演問鼎64屆柏林電影節影后桂冠, 日本少有的科班出身的女優。眼睛雖小,但表演張力十足,和安藤櫻一樣末來會是日本電影的代表人物。黑木氏起源於肥後國今熊本縣黒木村,傳為藤原氏隆家流分脈。全國6.6萬人口,2.9萬人生活在宮崎縣。另一位名女優黑木瞳,黑木只是她藝名,本名伊知地昭子,宮崎出身,伊知地一姓者全國只有600人口,主要也生活在宮崎縣,黒木瞳拿「黒木」為藝名姓,主要是從小生活在福岡八女市,八女市舊名黒木町。

吹石氏:吹石一惠,「日本劉德華」男神福山雅治的老婆。以性感寫真集聞名,但出道以來無緋聞的女優吹石一惠,被譽為「裝在保險箱中的女優」。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是男神娶她的最大原因,但實際上她抓住男神靠的是高超的做菜技巧,抓住男神的胃就等於抓住人家一半心。吹石一姓全國人口70人不到,以和歌山為發祥地,主要是畿內奈良與和歌山兩縣,吹石一惠老家奈良。吹石之意乃避諱取吉,原指多石長草不適耕作的旱田,以吹石名之,自然是求運勢逆轉。

藥師丸氏:藥師丸博子,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水手服與機關槍》代表作紅遍列島的紅星,至今活躍在屏幕上的女優常青樹。藥師丸全國人口20人,此姓發源於佐賀與長崎間舊肥前國佐賀郡薬師丸邑。藥師丸的意思從釋語藥師如來化出,古代百濟渡來姓。

蓼丸氏,蓼丸綾藝名綾瀨遙。日本中生代實力派女優,在中國知名度也很高。現實和屏幕里多數角色一樣大大咧咧,性格活潑。蓼丸是日本複姓中人口最少的九個姓,全國人口10個左右,全在廣島縣廣島市安佐南區,都是遙姐一家。姓氏意為生長在城垣上蓼藤。

剛力氏:剛力彩芽,剛牙妹出道時和五金姑娘斗得天翻地覆,現在人氣不及對手了。剛力氏全國人口60人,不超過12戶,3家靜岡,2家東京,7家神奈川。由靜岡縣發祥的高力氏而來,高力氏是三河國額田郡熊谷氏分脈,後來跟著德川家康來到關東,剛牙祖上據說是幕府石高近1萬直參旗本。不過明治過後和多數幕臣一樣沒落了。不過人家底氣十足,某周刊採訪她母親時問道對女兒末來另一半期侍,剛牙媽說道:「沒啥期待,就是必須入贅我們剛牙家!」

榮倉氏:剛剛拿下日本上半年收視冠軍的TBS熱播劇『99.9 -刑事専門弁護士-』中女一號立花彩乃扮演者榮倉奈奈。榮倉氏全國只有10人左右,2戶家庭,1戶在神奈川,1戶在本源地鹿兒島縣出水市,這兩處前者是榮倉奈奈的居住地,後者是出生地,榮倉意為倉儲豐碩之意,也是地名姓。


七,用歷史解構日本姓氏發展幾個關鍵點(個人感覺這是重點,不喜歡歷史的請跳過)

(1) 氏、姓、名字、苗字區別:

一般這個是很多日本歷史愛好者不注意的最有用知識,日本的氏姓制度與苗字文化和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有很大差異。

氏:一般很多日本史愛好者會認為這是古代日本貴族豪族專用名詞,比如「源氏」、「藤原氏」,「豐臣氏」,都是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望族。但實際上這是「氏」日本一族集團基幹總稱,並不僅限於豪門望族。一般來說古代貴族豪門可以擁有「氏」與「姓」,而庶民層也可擁有「氏」,大化革新前叫「部」,革新後逐步改為「氏」,律令制下戶籍冊上全體日本人和渡來人都可以擁有「氏」,而且必須擁有,這是國家人口管理與稅賦征不可缺失的法律依據。

姓:日本天皇賜予一氏之內尊長、首領、有力者才可擁有的稱號,與授予一族集團的「氏」不同,「姓」的誕生本來和官職制掛鉤,原則上只賜予個人,並不允許子孫世襲,這既是是封建秩序身份的一種象徵,也是天皇穩定階級社會的重要手段。不過大和政權是部族聯合政治的產物,各有力氏族勢力強大,所以飛鳥時代,「姓」逐漸也被世襲化了。一氏有姓者即為該氏族權威領導人,對氏族內人員權力給予,財產分配,內外政策統一有決定權,姓越尊貴,許可權越大。古墳時代允恭天皇御世,日本的「姓」分為君、臣、連、直、造、首六階級。飛鳥壬申之亂後天武從侄子手上奪國,重新政治洗牌,晚年又創立了「八色之姓」: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稲置八級。

八色之姓名義最高位的「真人」,這是天皇及皇族自己用的,實際最高位的是朝臣,天武賜姓朝臣52氏,大部分是跟著他的「靖難功臣」。八姓中後四姓是沿用舊例,無新族授予,前四與後四區別相當於在京貴族與地方豪族差別化。姓與氏,構成的氏姓制度一直沿用到了1200多年後明治初年。像明治三年『職員録』里伊藤博文的正式官方書面稱呼為「従五位守兼民部少輔越智宿禰博文」。其中「越智」為伊藤的推古氏名, 宿禰為賜姓。大隈重信為「従四位大蔵大輔菅原朝臣重信」,「菅原」是大隈的推古氏名,朝臣為賜姓。拿這兩者又可以跟前朝前代相比,比如織田信長的右近衛大將,豐臣秀吉關白,德川家康的征夷大將軍任官敘位:

「織田右大臣正二位兼行右近衛大將平朝臣信長」

「関白內覧豊臣氏長者一座羽柴太政大臣従一位豊臣朝臣秀吉」

「征夷大將軍淳和奨學両院別當源氏長者徳川従一位行右大臣源朝臣家康」

上面是有氏有姓的例子,下來是有氏無姓,和有氏有姓的史籍實例,基本上從日本古代的戶籍造冊上都能看到。

(正倉院文書,公元702年大寶二年筑前國嶋郡川辺里卜部乃母曾一戶籍貫。卜部即該戶氏貫,乃母曾為其氏之下的名,中間並無姓,戶口16,課役9名。)

(正倉院文書、公元726年神龜二年山背國愛宕郡出雲鄉雲下里戶籍帳,出雲臣吉事一戶內覽表。出雲是其氏名,臣是姓,吉事是其名。上表可以看出全家一姓男女皆帶「臣」姓,再看看地名,你就不難發現這家其實是當地的有力豪族,所以獲得賜姓。不過賜姓的大戶也不見得一定「愛國」,看看戶籍統計,全家31口,女23人,不課口的30人。日本律令制,男女奴婢皆可從國家手裡分田,但國家租調庸只需要16歲以上非中度殘障成年男丁承擔。換句話說這家基本不用承擔國家徭役賦稅,只進不出。這正常嘛,肯定不正常,動動腦子也知道鑽了法律漏洞。這是當時大戶逃避徭役的主要造假手段,奈良中葉,逐漸向小戶蔓延,最終造成了戶籍制度的形骸空洞化。)

平安以後,隨著律令制度的崩潰,土地私有化兼并嚴重,逃亡人口不斷增加,攝關與院政的旁權政治的興起,皇權不振,以往的氏姓制度隨之失去了以往的權威姓,公元9世紀下半葉開始,利用賜姓假蔭冒名的事件屢見不鮮。比如八姓中「朝臣」最貴,因為朝臣姓可免1/2調庸,被官優先權,所以任某地方豪族便迎娶某破落的貴族分家之女,或收人養子然後自己便改成了「**朝臣氏」,藉機撈各種好處。一時間地方豪族幾乎個個把氏名改成「源」、「平」、「清原」、「藤原」、「菅原」、「大江」有姓貴胄,天下諸姓皆歸數家。既然阿貓阿狗都成貴族了,互稱兄道弟了,這氏姓根本無法起到管理約束社會身份秩序,便不可避免走向衰亡。替而代之的是名字,即苗字的出現。

日本之名字,最先由中國大陸傳來「字」演變而來,名字二字本意或者最初的場合指的是土地,
「名」指的是私有個人土地性質的名田,字是這塊土地的小字區分。後逐漸附著在氏姓後面,以作別稱。鎌倉時代開始通行日本社會,室町時代「名字又作名乗」,江戶時代開始,正式由名字改書為現在苗字,苗字即苗裔意味,比起名字更強調血統血脈。在下文中,一概以苗字稱呼,因為作為中國人來說,名字就是名,而不會去做姓用,寫成苗字更適讀些。

一般來說,很多人認為苗字出現時間在12世紀平安末期鎌倉初期,武士專用姓別。但實際上苗字登場時間還要早上四百年。公元720~901年完成編篡的日本六國史中就出現不少「吉野」、「石川」、「加茂」、「三島」、「坂田」「田中」這樣的苗字,而且是率先在大姓氏族身上使用。不過奈良時期以氏姓為尊,苗字不興,不溫不火併不注重。但進入平安時代後,把苗字普世化率先打響的不是武士而是公家。其原因一方面東國的武士把氏姓特別是「朝臣姓」濫用而貶值,另一方面人口分家膨脹化,公卿也需要新的符號來區分代表自己,但這種苗字不如說是家號更為準確些。

平安時期外戚攝關政治主導,盛行妻問婚,所以公卿家號有人取母方娘家宅邸道路, 鎌倉以降逐步以成人分家後所在邸宅命名。無論哪種命名法,導致歷史上公家基本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平安京道路圖。非以自邸命名,以母方邸命名的最著名是一條家開祖九條實經,他是九條道家的四男,分宗後邸宅在大炊御門大路烏丸通上,離北側一條大路直線還有約2.3公里。取苗字一條,剛好是他母親西圓寺綸子娘家剛好在一條大路上,所以取一條為苗字,而不是大炊卿門。比起和父親九條道家關係,他和外祖父西園寺開祖公經走得更近,一條氏家禮以及幕府外交都是娘家人在操縱,這也和當時社會子嗣撫養實態息息相關。

(平安京條坊圖,左京為貴族聚居地,右京濕地多為庶民區,不過如今日本京都御所是在上圖大內裏往東側移兩公里左右,1227年京都安貞大火,把內里燒掉了一半,原址不能修復,於是向東移了兩公里。)

苗字之風在京都公家擴散,這股風潮也吹到了東國武士間,鎌倉幕府的官定編年史『吾妻鏡』里有不少「苗字武士」,比如下面是跟源賴朝打天下的關東武士團,開頭的兩字就是他們的苗字。

下河邊庄司行平  曽我の太郎祐信

小山の七郎朝光  和田の三郎宗實

藤澤の次郎清近  梶原平三景時

佐原の十郎義連  海野の小太郎幸氏

榛谷の四郎重朝  和田の小太郎義盛

當時還有很多人是不具苗字的,比如下面三位,你會感到很驚異,但確實沒具,不然你找找看他們的苗字在哪?

① :「入道従一位太政大臣平朝臣清盛公」

② :「征夷大將軍 正二位前権大納言源朝臣頼朝」

③ :「従五位下伊予守兼左衛門少尉兼検非違使少尉源朝臣義経」

除了公家與武士,隨著莊園私有化,和領地武士支配化,中世一般百姓層逐漸也擁有了苗字,比如從鎌倉時期的民事訟狀中就能看到這一現象:

上圖是『鎌倉遺文.鎮西裁許狀案』中1325年京都安樂寺在薩摩國寺領雜掌宗清與當地豪農國分助次郎友貞就領地分割和年貢訟裁到鎮西探題,但事情牽扯到有力京寺,於是又把狀子轉給到六波羅方面。此為鎌倉末年,可以看到國分助次郎友貞這個名字, 「國分」便是苗字,「助次郎」是仮名,「友貞」是諱也可視作正式名。這裡提一下,友貞、末貞、有友、助貞、國末、國則、則行、則元這些名,其實是小字地名。到了室町時代,也逐步轉變成了苗字,這種名字與名前兩通兩用的苗字,在山口與九州地區非常常見。

(2):姓氏大爆發的緣由:惣領制與苗字一子相傳,嫡長襲姓

在說惣領制前,先簡述一下古代、中世日本的遺產繼承製度。

律令制下的平安時代,日本財產相繼制度是不分貴賤的。大寶戶令應分條規定戶主死亡,嫡男分走一半,剩下的庶出子均分,改正後養老令規定:嫡母、継母、嫡子二分、庶子一分、女子、妾半分。這樣看起來公平,好像也都平均,但仔細一看,嫡母+嫡子仍然是四成左右,庶子由於妾氏姐妹「參戰」,分得更少。這屬於極端的「嫡庶異分繼承製度」。而另一側大陸唐令是諸子相等分割,鎌倉時代,幕府也基本繼承了養老令下諸子女分繼制度,並在北條泰時執權時寫進了武家法度『貞久御成敗式目』中。並以此做為武士社會「惣領制」的重要運行基礎與經濟磐石。

何謂惣領制? 如下圖:

鎌倉幕府手上有日本封建社會最大的生產資料土地分配權。武士想要獲得土地,必須效忠幕府,替幕府幹活,二者這種封建主從關係稱為「奉公與御恩」,直白話就是「先幹活後給錢」。而御恩下發,幕府不會細化到各個武士頭上,只會給予武士上層段460家左右御家人。然後讓這460家自己去分配。假設日本田畝面積100萬町步,平分給460家是每家2140町。但問題來了,等到這家御家人家主去世,他有4個兒子,按規定要分家,其中長子繼承家督,拿走40%,剩下60%,三個庶子均分1284町,3人各拿428町,成家立業。30年後,某家分出去庶子又掛了,他有3個兒子,同例,嫡子繼主拿走171町,剩下兩人,拿128町。再過30年,128町田產的家主病逝,他有3個兒子,繼主51町,庶出兩個兄弟只能拿38町。60年時間3代人庶子縱向差額是10倍。這種金字塔式遺產相繼制度,最獲益永遠是第一代當主嫡流,而越往下越吃虧。

搭配這套利益分配機制的是苗字一子相傳,嫡長襲姓。即用氏姓階級化再度套到武士社會中。當然御家人不能像天皇那樣賜姓分格,但可以用苗字隔差樹立上下秩序,於是本和土地掛鉤的苗字開始像細胞分裂一樣增繁,基本上每代人總要創造出2~3個新苗字。而新苗字擁有者除了身份證明,恐怕更多目的是為了宣示土地永代支配權。

且不說鎌倉執權北條一門,下面是鎌倉秩父氏與三浦氏四代人苗字一覽系圖:

下面是清和源氏兩大支流足利氏與新田氏分家表,還沒到倒幕,100餘年時間兩門各分出50餘家,這不是鎌倉武士團,簡直是鎌倉老鼠會:

這種遺分法表面上像極了漢武帝推恩令,但實際大不一樣,劉家子弟畢竟人口還是少數,而且推到地盡為止,落藉為民,像劉大耳在河北賣草鞋他就算不認命也不會跟自家祖宗過不去,學黃巾。但幕府不一樣,首先他不是正統意義上一元政權,其次幕府是武士階層推載上去的,用徐崢的話說你給口飯吃他們是狗,喂不飽時他們就是狼。

100年過後,幕府沒辦法像承久之亂那樣從天皇那裡敲關西人竹杠,手上也沒有新地分發,而御家人支流越來越多,領地零細化後,各家武士都爆發不滿,當幕府反應過來,永仁二年1294年前後改成嫡長單獨相繼制度時,一來時間太晚,二來得罪了廣大庶出派,結果更糟糕。為什麼?因為以前當庶子好歹就算分塊骨頭也能舔一舔,現在一改, 出戶只能喝西北風了。於是各御家人圍繞嫡子爭奪只能兵刃相見……當然這麼一改也有好處,既然財產嫡長單獨相繼,手裡分不到地,庶子也沒必要新創什麼苗字了。於是室町時代起,大家基本可以看到大部分守護,守護代雖然依舊分家,但基本一姓皆傳,庶子從分家督向家臣化轉進。

(3):日本江戶時代的苗字官賣現象與明治『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

「日本江戶時代只有武士才能擁有苗字,大眾庶民是沒有苗字的。」一般中國的日本歷史愛好者都會這麼說。但實際上非但江戶時代日本老百姓是有姓有名的,從公元670年庚午造籍開始,日本老百姓其實一直有姓名存在的。這句誤導人的話應該改為「在江戶時代大眾庶民不得在公開場合亮示自己的苗字身份才對!」

說江戶前,先把江戶前室町~戰國也說說吧。前面鎌倉時代說過了,室町時代百姓也是有姓名的,但其姓氏比較集中化,單一化,依附化,和鎌倉時代差異很大。打個比方,鎌倉時代近畿一個村50戶,可能存在4~10種姓,但室町時代同樣一個村姓氏可能只有2~3種。而且姓氏依託是有力豪強氏族。姓氏大減原因是「惣村」、「惣莊」、「惣鄉」的「集村制」形式近世日本新農村社會體制形成。

前面說過「惣領制」是嫡庶主從的血緣關係產物,在姓氏特點上呈現總源分流的層分結構,但這種關係因為遺產相繼問題而遭到破壞。而鎌倉時代的農村狀貌,是耕住合一型的,即家戶散布在水田山丘之中,零零落落的,就如下圖景象:

但鎌倉末年兩次倒幕,隨之而來又是南北朝大動蕩,兵荒馬亂的年月你的村落要是敢這樣開放設置,分分鐘被人滅村絕戶。於是村落形式開始變成了《部落衝突》那種八九本的?當然沒那麼誇張,但是村落肯定要變化,城牆沒有,壕溝與木柵是必備的,而且必須耕住分離合居。如下兩圖,上張是畿內群山環抱型,下張是尾張中部平原區:

居住形式的變化,頻繁的外部威脅,使得農民的社會活動與思想也與前代不同,小農百姓為保住土地,逃避賦稅,放棄原姓,把姓氏蔭寄於村落或當地中原在地地頭武士或有力豪強一門,藉此庇護,而武士,豪強為壯大自己的勢力往往默許甚至贈送苗字。這樣的人在統治階層端稱為「惡黨」。當然單純這樣還是不夠的,一村力量畢竟弱小,所以複數集團小村又組成了「惣村」,村集合再向上形成「惣莊」、「惣鄉」,這也是戰國國人眾雛形發端。

庶民姓氏集中化另一個表現是庶民隨意更張自己的姓氏,尤其是大戰過後。道理很簡單,打個比方,原來九州某豪農跟著武士菊池家姓的,菊池投靠了南朝懷良親王,但懷良失敗了,菊池家主兵敗自殺了,大樹倒了,北朝幕府要抄沒田產,那我本來就是假姓求蔭的,又不是他親孫子,何必死忠到底,於是趁新代官奉行沒來趕緊得把自己姓氏改成得勝的大內。應仁之亂平息後,畿內大量百姓申狀改名,室町幕府不得不再三發布不得平民隨意更改苗字的禁令,因為一改除了逃避戰後罰沒,還有對戶籍檢對上造成不小困難,匿戶,逃戶必定橫生,嚴重影響稅賦。有用嘛? 足利家都快倒產半死不活了,誰聽啊!

(註:『東寺百合文書』文明15年7月, 室町幕府奉行人連署奉書於山城國諸事禁制奉書,內有不得百姓隨意更改自己的苗字禁令。)

戰國時代隨著各大名一元化統治加速,豐臣秀吉的兵農分離,地方自治性質惣村制逐漸也退出了舞台,再經過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兩次天下大轉封折騰,上層武士團轉出,天下靜謐,以蔭護為目的村落姓氏集中化便失去了存在的目的……

現在講江戶時代:

講江戶時代苗字通常會犯幾個錯誤,除了最上面的庶民苗字只是不得在公開場合使用外還有兩個。

一是江戶時代正式禁止平民擁有苗字的時間從正式發端到結束也就60多年時間。即1801年享和元年七月,江戸幕府發表了町人,百姓名字帯刀禁止的御觸書。但這條禁令與其說是針對平民,不如是敲打各藩的——「你們把武士株賣得太過了!該收手了。」

二,雖然苗字和帶刀兩兼情況非常多,也算是江戶時代半常識,但事實上,二者權利是分開的,有苗字不能帶刀的,可以帶刀但不可有苗字的情況都有。比如世界有名,有著1400年歷史的日本最古老會社之一金剛組32代家主金剛八郎喜定,他因修繕大阪四天王寺有功,被幕府恩賞可帶苗字,但不許帶刀特權。除了這兩者外,還有可穿武士正裝的「絹紬著用御免」權,進入藩役人層「組抜並」權,免年貢的「持高之內知行被下」權等等。

江戶時代持有苗字的人大致可分為三類:

(1):持有苗字、可在公開場合使用的人士。

(2):持有苗字,但不可以在公開場合使用的人士。

(3):曾經擁有苗字,但因各種原因被剝奪的人士。

(江戶社會階層結構圖)

第一種人,大致占日本總人口10~13%左右,主體是幕府旗本、各藩藩士。以及一些有傑出貢獻或長期獻金的名流富豪。最著名的是坂本龍馬,他家這土佐鄉士雖然說起來有些不好意思,但確實是捐來的。

雖然世傳坂本龍馬是明智光秀在近江坂本的旁系明智左馬之助光後嫡,但實際上這是明治16年(1883)坂崎紫瀾小說『汗血千里之駒』為附會「源平交替」思想的文學創作。龍馬在京都活動時,常以「才谷梅太郎」,「才谷楳太郎」仮名掩遮。但實際上這也不是他家姓,而是祖先商號「才谷屋」變名。真要溯源坂本龍馬家系,實際要從母系鄉士坂本氏與父系庶民大濱氏兩方共考。


土佐鄉士坂本家遠祖山城國一介落難農民, 原姓紀氏,室町應仁之亂時逃到近江坂本一帶,改姓坂本。大約16世紀初三代人過後又遷往贊岐,最後來到了土佐長岡郡才谷村。這支坂本流到土佐時,明智光秀還沒生出來呢。戰國末年,長宗我部在此實行一領具足,兵農分離政策,混了個武士身份。後來土佐改了主人,但坂本家還是保住了一個鄉士資格,但進入江戶中期以後第五代坂本太郎五郎,家道中落,揭不開鍋。這時碰上了同村的大商家才谷屋大濱八平直海拜訪,問他你家賣不賣女兒? 呸呸呸,錯了錯了,是收不收養子? 換做以前庶民敢對武士無禮坂本早就一刀砍下去了,但眼下節骨眼,吃飯要緊,坂本只能屈就,把女兒許配給大濱家三子,並指為養子家督,按父系社會眼光事實上坂本家就是被偷梁換柱了。

這支大濱氏又是何許人也? 他們家系很簡單,正宗土佐農民。進入江戶時代以買賣麻油、吳服,當鋪買賣發了點小財,1666年左右順便開了家名為「才谷屋」的商號,是藩內鄉士御用商,在土佐還能算混得不錯一類人。1778年趕上各藩財政困難,苗字開賣,才谷屋第六代大濱八平直海也想改改家運,於是找上了坂本家,他是坂本龍馬曾祖父,兩家聯姻後,坂本家一直是接受大濱家金援的,不然龍馬怎麼敢隨心所欲退學,私費江戶游。

第二種人佔全國人口85%以上的日本百姓,城市的町民與農村百姓。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官方格式的行政文書,如戶籍性質的「宗門人別帳」、奉行役所的陳情書或藩上公事申狀,庶民不得使用自己的苗字,只准用名表示。但自家文書,檀家過去帳、寄進帳與墓銘,私人間借款條書幕府則不限制庶民使用自己的苗字。

(江戶寛政年間,長野県北村碩水寺存的當村165戶農民宗門人別帳,可以看到各類人等苗字見載)

(太田市藪塚町の個人墓地1784年天明四年個人墓上「町田藤○」字樣)

第三種有些特殊,江戶開幕前就被剝奪武士資格的後裔,開幕後犯錯被奪士籍者後代,以及只限一代公開使用甚至一地使用苗字擁有者。

舉伊達家仙台藩吧! 伊達仙台藩自立藩後「士凡衝突」很嚴重。士指武士,凡指凡下,庶民層。但這些庶民層中有一部分人很特殊稱為「代數有之御百姓」,簡稱「御百姓」。老百姓頭上還能加個「御」,光聽這名字就應該知道這些人不簡單了。事實上他們確實不簡單。他們的祖先是東北大名大崎,葛西氏下的原武士團。1590年豐臣秀吉滅亡北條氏後,陸奧仕置,反抗秀吉的大崎,葛西兩大名被依法取締,領地易手瓜分於秀吉家臣蒲生氏郷與木村吉清賬,與伊達政宗三人,大部分武將團被迫變成了野武士。日本東北人很剽悍,1593年出兵朝鮮,駐屯名護屋時,3千人的伊達家軍隊為了水源井爭奪,敢和前田利家,德川家康2萬多人馬械鬥,差點就變成「名護屋大亂斗」,可謂真有種。關原之戰之際,為了從上杉家奪回被秀吉沒收的伊達舊領6郡,伊達政宗擴軍不得不依靠這些舊大崎,葛西氏的在野武士。答應他們只要參戰一定恢復他們的武士身份。但戰事打得並不如意,上杉家誓死抵抗,伊達家只搶回刈田郡2萬石領地。然後伊達政宗開始各種耍賴皮,這些野武士是地頭蛇,可不是那麼好惹的,1603年伊達政宗準備從岩出山城移住仙台城,栗原、柴田、玉造三郡舊野武士團4千多人登府強訴,把伊達政宗轎輿扔到護城濠里。伊達政宗被逼得沒辦法,只得承認他們的平士地位,分田分地給他們。但他心裡是真心的嘛,肯定不是真心的。所以在三十年內,各種小腦筋各種花招,收走他們田地,剝奪他們的官職與武士身份。當然原伊達家臣系門閥藩士也看不起這些「手下敗將」。等伊達政宗死後。二代藩主宗忠上台,借寬永檢地,裁撤了大量舊大崎,葛西氏系平士,但他也算考慮周全,從武士降格到庶民,但保留他們的苗字帶刀資格,所以稱這些人為「代數有之御百姓」,意為無論到了第幾代,你們都可以苗字帶刀,與藩士無異的老百姓。這當然是邊打邊哄。仙台藩表高62萬,內高100萬石,所謂仙台48館21要害歸上層伊達重臣門閥藩士管理,但970餘農村部以歸下級平士層管理,每村又設大肝煎一名,肝煎若干,而負責這些基層管理的絕大多數是原大崎,葛西氏系「御百姓」,不是上層不想管,而是這裡農民氏族情節重,外來的伊達家臣根本插不進手,所以相較他藩,東北各藩村落的自治性要高不少。19世紀前後,仙台藩財政危機,開始大賣「武士株」,這些「御百姓」中很多人家境不錯,也開始買資格,試圖回到武士的朋友圈,但中層與一部分上層藩士不同意,嘲笑他們是「金上侍」,兩派時常衝突,這便是「士凡衝突」,

明治開國後,明治3年,日本政府便發布了「平民苗字許可令」,平民可以公開擁有自己的姓氏,這是好事,所以全國的人都跑去登記了。但數據一拿到手,政府的人驚呆了,近8成的人苗字居然是「源平藤橘」四大姓。老百姓理由很簡單,你政府天天高唱王政復古,這些都是華族源氏,華族特權多,義務少,只一樣私人欠債國庫來還,就甩屌絲士族幾條街了。何況連德川爺都把自己叫源慶喜了,數典忘宗了,你讓我登記,我就這麼登嘍!這麼干行嗎?當然不行,因為明治2年才分的華族與士族,全體國民這麼一弄,好了大日本帝國連稅都收不了了。於是明治4年10月又公頒了一條「姓屍不稱令」,答主沒有打錯,是「屍」而不是「氏」,禁止平民用這四姓為苗字。這麼一來,老百姓頓時明白政府用意了,苗字和戶籍掛鉤,戶籍和賦稅兵役又聯繫在一起,合計著拿我們當羊羔宰,於是沒人去登記新姓了,明治6年全國全國戶籍有姓者占人口居然不足10%。到了明治8年,政府又不得不頒布了一條「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必稱義務」就是強制的意思,內令里也標明了姓氏對於戶籍徵稅的重要性,並且在學生入學,會社就業,公務員就職諸領域設置苗字強制門檻,這才使得日本的平民姓氏化普及。但明治新姓總得來說沒有創造多少新姓氏,不足古姓5%,很多人認為明治時代日本姓氏大飛躍,是因為建立在江戶時代平民苗字不公開緣由上而已。

(寫得太多了,就到這吧,其實還有日本的名前要寫。如果加上這個又得3,4千字左右,有機會另補吧!最近泡沫時代下半篇準備另起爐灶,全部登出2~3萬字左右,答主還有別的事,再請等1個月吧。海涵一下。答主挺感激知乎的諸位。下為另一部分內容日本人是怎麼取名字的,有何特點?以及變遷或起名禁忌? - 文嘉的回答)


@文嘉 寫的非常詳細了,我來補充一些。
先說一些容易忽略的日本姓氏的大原則
1. 我知道的所有日本人的姓,無論有多稀有,都是用漢字的,但是名,有很多是用平假名甚至片假名寫的。
2.天皇以及皇族是沒有姓的,這個邏輯@文嘉也提到的,因為天皇是真人級別的,其實就是神級,已經不是普通人類了。
3.古代,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大約是平安到江戶時代,整個平民階層也是沒有姓氏的,邏輯和天皇一樣,因為他們級別太低,也不算普通人類,所以也不能有姓氏
4.日本人裡面有2個稀有群體,姓氏很特殊,一個是阿伊努人,就是娜可露露和莉姆露露那一夥的,因為是少數民族,所以他們的姓氏和普通日本人體系完全不一樣,還有一個群體是部落民,這批兄弟都是乾沒人肯乾的臟活累活的,比如埋死屍,剝皮,收垃圾,都是以前被貶的人,這2個群體歷史上都受盡了歧視,所以乘著明治維新的時候大都改成普通日本人的姓氏了。
5.中國的大姓,除了少數漢字(比如林,田,石,江,高)之外,張王趙李劉陳周楊黃徐吳朱等等,在日本人姓氏中出現的概率極低,所以可以推測為,日本人的姓氏,來自中國的影響微乎其微,這一點和韓國完全不同。(因為是原創的,我暫且叫它「禁字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去猜日本人的姓氏怎麼念,也千萬不要根據讀音去猜姓氏的漢字怎麼寫,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是因為漢字的多讀音問題,以及特定讀音(只有在姓氏中存在的特殊讀音)問題,猜錯的概率很大,而且在日本把人家的姓名念錯是很失禮的,即使日語水平很高漢字功底很好的人也一樣。
比如你遇到一個人姓 東,你想都不想就說あずま,結果人家告訴你他的姓念ひがし,
下一次你遇到一個叫十河的,由於有了上一次的教訓你直接用訓讀念とおうがわ,結果人家告訴你應該念そごう,後來你遇到一個叫渡部,心想這念わたべ總沒跑,結果實際上是和渡邊一個發音わたなべ,再後來你遇到一個自稱あやべ的人,說你姓綾部總不會錯吧,TMD結果人家寫成 文部,還有TMD名字叫銀行的,一般人肯定是腦子都不動直接念ぎんこう,結果應該念 かねゆき,說多了都是淚啊。

以我個人的原創研究,日本姓氏非常繁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古代文化太弱勢了。
日本的片假名,是唐代才創造的,漢字的傳入更早一點,大約是在南北朝到隋代,再此之前,日本是全民文盲,沒有文字,所有的記錄全靠打繩節和刻陶器,悲慘的一逼。

但是同時代,當代中國存在的幾乎所有漢族姓氏(至少9成)已經形成,而且因為當時漢字體系已經非常完善了,即使全民識字率很低,但是傳承知識和傳統的文化精英階層已經形成,所以姓氏的傳承對中國人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絕大多數一個中國人,都能很輕易從史記,三國,資治通鑒等書中找出和自己同姓的人,並且和自己扯上某關係(比如我以前在日本工作,有個中國同事姓蔡,我拿史記的管蔡世家給日本同事看,我說這個蔡sang可是周文王的後代喲,日本同事們都震驚了),日本人民就沒那麼方便了,幾乎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平安時代之前和自己姓氏相同的祖先。
在加上當時日本的全民文盲,大家連字都不會寫,怎麼可能想到自己姓什麼這種問題呢。

如果分析下日本的書寫體系和歷史,就會發現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是AD500,也就是說AD500之前,日本是屬於無文字時代的,所有的人名地名事件全部靠畫畫和打繩結,日本的第一本歷史書,古事記,成書於AD700年,這個時間推定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即使靠外部輸入書寫系統,也確實需要那麼一兩百年在社會上行程約定俗成的規範。然後古事記以及之後的歷史書大量寫到BC600年到AD500年之間的天皇和歷史,那就讓人很生疑,難不成你是看著以前留下的壁畫或者說是數著繩節寫的歷史,然後書中說到第一代天皇叫做神武天皇,別說天皇連自己名字怎麼寫都不知道,全日本都沒人會寫字(中國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夏代不好說,因為沒文物,要說堯舜禹是神話這個有一定可能,商代的甲骨文是板上釘釘的,商代開始的所有君王,都有甲骨文文字作證的),所以我一直懷疑當時的日本著史的人是怎麼知道天皇叫神武天皇的,至於其他的貴族姓名就更懸了,所以這段時間留下的姓氏,基本不可以作為可信的資料,只能認為是後世附會的。

所以同樣是姓氏,傳承性和嚴肅性,日本和中國差的遠了,日本歷史上,讓日本人改個姓,分分鐘的事情,反正自己的本姓本來就有很大的瞎編可能性,各種理由都能成為改姓的理由,比如搬家,分家,升官發財,心情不好,出家還俗,但是在中國,改姓的理由非常稀少,只有避禍,入贅,賜姓等等。

下面介紹一些我認識的日本人里非常怪異的姓氏

1.龍寶,十幾年前認識這妹子的時候非常驚奇,怎麼有如此戲劇化的姓,簡直就是現在的鄉村非主流啊,妹子說她也不知道她姓氏的來源,而且別的日本朋友同事都說這個姓氏他們從來沒遇到過,後來我意識到可能這個姓氏是不是普通的來源,果然後來我查資料的時候偶爾看到以前日本古代關東有一座有點小名氣的寺廟叫做龍寶寺,後來出於一些原因改名為發音相同的瑞法寺,當然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一口咬定,但是這至少是個可能性。

2.東海林,按說這個姓氏不算是特別稀少的姓氏,因為日語輸入法可以直接打出來,這個姓氏特殊的地方在於,按理說,日語的一個漢字應該至少是一個音,東海林應該至少包含3個音,但是實際上,東海林的發音是【しょうじ】,しょう是一個音,じ是一個音,2個漢字但是只有2個音,日語中是幾乎不可能存在這種現象的。
【東海林】的發音和【庄司】是一致,庄司在日本是個很常見的姓氏,後來也是查資料才發現,東海林和庄司其實是一個意思,庄司是典型的職務姓,就是祖上是給貴族看莊園的管家,東海林,是因為以前東海地區有一幫姓林的擔任了庄司的職務,所以才有了這個姓氏。
後來我又有了跟驚奇的發現,在日本的一個很偏遠的地方,大概是四國或者中國地區,也有一幫姓東海林的,但是他們姓氏的念法是很規範的音讀,とうかいりん...據說這幫人的姓氏來源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至於具體是啥原因,我到現在還不清楚。

3.勘解由,日本官方統計,現存姓氏中,漢字數量最多的是【勘解由小路家】,duang,6個漢字12個位元組,真擔心日本政府戶籍管理的資料庫大丈夫?勘解由小路家這個姓氏太稀有,我是沒碰到過,但是我有個朋友和這家同源,就叫勘解由,兄弟語感比較好,第一次遇到他我就憑感覺把他的姓氏念對了,勘解由的發音是かげゆ,但是勘解由小路家的發音就是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かでのこうじけ,但是兩者的來源都是,勘解由使,所以這也是一個職務姓,這個職務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國古代的督郵

4. 張,這個就比較屌了,因為這位兄弟身份特殊,他叫做張富士夫,以前豐田汽車的社長,看板體系他是重要發明人,因為某次活動有關一面之緣。話說日本單姓的,林,森,原,辻,這種都一把一把的,連姓秦的我都碰到過2個,這些姓氏都是訓讀的,比如「秦」是はた,但是姓張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首先發音是音讀ちょう,再加上我前面提到過禁字原則,要不是他的名字是富士夫絕對就把他當中國人了,但是張社長的祖先,有家譜明確記載幾百年間都在佐賀藩從事教育工作,所以不太像近幾百年從大陸進口的,張富士夫自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過,可能祖先是很早很早就從中國或者韓國遷移到日本的。


古代只有貴族有姓(氏),帶"藤"的大多是貴族藤原氏的分支,比如封地在武藏的改稱武藤,伊勢的稱伊藤,畿內的稱內藤,遠江的稱遠藤。佐藤氏的始祖是擔任左衛門佐的藤原秀鄉。


其實就世界範圍內,姓氏的來源也就是那麼幾種,不外乎是地名、官名、職務名、國名、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所形成的姓。


源、平、藤原、橘這些嚴格的說都是氏,真正的姓就比如:真人、朝臣、臣、連、稻置等等,數量不多。先簡單的了解一點日本氏姓的歷史。學識有限,僅供參考,具體專家說了算。

第一,中國是很明確的先有姓,後有氏。從母系氏族部落時代開始有姓,經過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一步一步發展出來氏,再到後來姓氏不分。
日本不是,它幾乎從部落時代直接跳封建時代,封建時代之前沒有文字,後來日本遣唐使照搬中國文化,搞了氏姓分離,搞出了八色姓,八個姓根據和天皇的血緣親疏關係是有等級之分的,排名第一的就是真人。然後就再根據身份地位官職什麼的再弄出一個氏。
到這裡看出區別了,中國和日本的氏,性質差不多是一樣的;但是姓的性質很不同,我們的姓是從母系氏族的圖騰或部族代號演變而來的,他們的姓直接就是天皇硬性規定的,而且幾乎都和天皇有血緣關係,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過繼收養認乾爹。有文字記載開始最初就規定了八個姓,後來還產生了其他的姓。

第二,苗字是基於姓和氏再進行細分,這個很多都是地名,也有些是自己取的,只是為了和宗家進行區分,這個要先了解一下封建社會的分封制度。假設我是德川氏,我的兄弟是繼承人,他就是宗家直系;我被分封到別的地方我就是分支旁系,比如我被封到了東京,我就說我是東京德川XX,或者自己隨便取一個叫什麼炫酷德川XX,後來嫌太長叫起來麻煩,乾脆就只叫東京XX或者炫酷XX。
還有一些苗字的來源,舉例,清和天皇把幾個皇子貶為貴族賜源氏,他們就是清和源氏,可以說清和就是他們的苗字;嵯峨天皇的皇子賜源氏,他們就是嵯峨源氏,嵯峨可以說是苗字。
後來清和源氏細分還有河內源氏、攝津源氏等等,河內和攝津是苗字。嚴格的說河內和攝津這兩個苗字其實是來源於官職名河內守和攝津守,並不是來源於地名上的河內和攝津。

第三,前面說的都是貴族之類有身份地位的人,最後說平民。到了近代日本要求平民也要有姓氏,也沒明確規定哪些可以取哪些不能取,比如東京的平民,他們說那我也就姓東京好了;有些人覺得炫酷好聽那我就姓炫酷。再到後來就姓、氏、苗字分不清了因為太多重合,今天日本人他們的姓氏其實都是叫苗字。
順便一提,朝鮮韓國也差不多這個情況,平民突然被要求必須有姓氏,由於李金朴多是皇家和貴族,所以現在李金朴一大堆。

第四,同字不同音的苗字。舉例,大河內,寫成漢字是一樣的,但是讀音有可能不同。有的大河內是讀ookawachi,有的是讀ookouchi,他們不是一家人。貌似還有讀daikouchi的。


至於說佐藤是不是第一大姓,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具體看日本官方統計吧。手打,累,不嚴謹或有錯漏的地方請指出,僅供參考。


因為日本人多嗜甜。


在東京路過一家百円店,於是去圍觀。

看見豬口這個姓氏時就想笑,看到後面豬爪我已經要忍不住笑了。

好吧,最後豬股我實在....


哈哈哈哈哈


島田家的尊嚴何在?


那麼島田家的人了?


為啥姓王的9千多人就能佔百分之七?不科學!中國多少人?


因為佐藤會生撒,你告訴我中國第一大姓是什麼,為什麼吧,日本也差不多


怪不得秋名山車神叫藤原拓海!原來是藤原氏的一脈嫡傳啊!果然牛逼


居然不是山田?!時代變的太快了(微笑臉)


難道不是田中嗎


日本本來就沒有多少人有姓氏,後來政府強令要有姓氏。原藤是一個大姓,大家後來都想有個藤字


雜誌上看的
姓能看出祖先的家住在哪裡……高木是家旁邊有很高的樹
酒井是喜歡喝酒家旁邊有口井
木村就是住的村裡綠化不錯
高橋就是家旁邊有橋
中川就是山川邊上
如果沒有這種一看就是形容地貌環境的姓的話
多半是貴族了
比如安倍(…) 北條 本多 伊達 等等等等


佐藤琢磨,鈴木保奈美,高橋由美子,田中麗奈,渡邊謙,伊藤博文,山本五十六,中村俊輔,小林光一,加藤鷹。。。。。。現在問題來了,能想到這些名字的同學應該多大了????


說是帶過去100童男童女,無名無姓,然後就隨便XXOO,以XXOO的地點當做姓氏。
在小山下的姓山下
在農田中的姓田中
在小數林邊的姓小林
哎,旁邊有眼小泉水,得,娃將來姓小泉
哎,太嗨皮滾到井邊了,將來娃姓井上
有時候興趣來了,玩兒點器械,就要把器械加進姓氏中。
佐以藤戲之,佐藤
佐以木戲之,佐木
佐以兩個木戲之,佐佐木
。。。。。。
對不起強行污了
這個2B段子,有一點是比較靠譜的,有些日本的姓氏,是跟地名有關的,其他都是瞎扯,看完了要洗眼睛。


不要跟我提日本姓氏,我每個都能聯繫到一個女優,女優最多的那個估計就是第一姓氏……

匿了


據說日本原來只有武士階層才有姓氏,平民是沒有姓氏的。可能大部分平民的姓氏是明治天皇時代才出現的。我這麼說不知道對不對?


加藤鷹,東尼大木。


因為藤右邊有個水坑!


推薦閱讀:

一個姓氏一句話…耿姓怎麼寫?
堯舜禹同為黃帝之後,姓為何各不相同?
為什麼很多荷蘭人的名字裡面都有一個「范」?
如果有人侮辱你的姓,比如姓朱,如何巧妙的回應?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起源是怎樣的?

TAG:日本 | 姓氏 | 日劇 | 日本人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