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之后,战国时期六国的旧王族就受到了严苛的通缉和追杀吗?
所以最终这些旧王族再没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生态位,即便他们曾经在自己的地盘上苦心经营了将近800年。。。
没有,姚小豆的回答也不对,赵政初并六国,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於咸阳,秦晋之有景自此始也。他是把六国部分贵族迁移到了关中。楚汉时期还有楚熊心、赵歇、魏咎、韩成一堆公子,怎么就屠光了?
刘邦除了针对田横这等诸侯以外,为啥要针对旧贵族?刘邦的做法跟赵政差不多,他采纳娄敬之计将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充实人口,并且就连豪强、大姓也在其列,总共十万余口,一则充实关中人口,二则也为政治考虑。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彊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馀万口。
西汉经学大师田何就是齐国贵族之后,正是因为当年的移民政策到了关中。举荐陈平的魏无知在《新唐书》中记载是魏无忌的孙子,此人在汉初是封侯的功臣。唐初开国名臣魏征很可能是魏无知的后人。韩王信的子孙后来再度降汉,得受封侯,大多都是又犯法被消除了爵位。韩安国或可能也是韩国贵族之后。还有一些人物也扯得上关系,例如马援是赵奢之后,李广是秦将李信之后。换一个角度,移民京城有利于攀附政治核心,那些贵族未必都不乐意。
刘邦在制度上的设计真的可以说比赵政出色,同姓九王的分封一方面维持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框架,却让其改国土改姓刘,本地势力就逐渐与刘姓诸侯同化,形成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局面。正好分封制转变到中央集权一段缓冲时间。
感觉现在网络上的人把政治想的太脏或太简单了,真正有效的统治方式不是残暴,是名正言顺,无论是用愚民政策还是干点正事都好,那都比高压统治更有效果。西汉以讨伐暴秦为起,又以为义帝报仇的名义讨伐项羽,得国正者唯汉与明,西汉拥有拥有这样的正名,虽然也继承了秦法的严刑峻法,但法之本质在于规则,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再严酷的律法也能维持统治的合理性。西汉的政治矛盾集中在利益集团内斗,开国功臣的后代生态环境多不太好。
不
比如说韩信,这个韩信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韩信,而是韩国王室的后裔,名字也叫信
韩国被灭后韩信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韩信投靠匈奴的时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颓当城,生了一个儿子,因而取名叫颓当。韩太子也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婴。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韩颓当和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它将领。爵位儿子传到孙子,他的孙子没有儿子,侯爵被取消。韩婴的孙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韩颓当孽孙韩嫣,少年是皇帝的玩伴,太子时得宠,后因出入永巷不忌,以奸闻于太后,被王太后赐死。他的弟弟韩说,韩颓当庶孙因作战有功封侯,并多次受命为将军,最后封为案道侯。儿子继承侯爵,一年多之后因犯法被处死。又过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增被封为龙额侯,继承了韩说的爵位。
而这个韩增(韩王信玄孙、按道侯韩说之子、韩嫣之侄)后来在汉宣帝时代当上了大司马,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被秦朝收割一次,老六国的家底子折了。在秦末动荡中被刘邦之类的豪杰收割一次,老六国倾家荡产了。楚汉争霸时收割一次,老六国彻底身无分文了。
王莽不就是田齐的王族吗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什么是上流社会的里面提到过,汉之前的当权者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也就是说在那几家姓氏之间换来换去的,而汉朝建立以后刘邦的下属们都想着平起平坐,名义上你为王实际上大家有自己的属地,地位平等。也就是说还想搞汉朝之前的那一套,结果刘邦大翻脸应该是屠的差不多了,因为他要的是一个中央绝对集权的政权吧,把这些所谓的正统继承人屠了个干净以绝后患吧!
实际上秦国已经把其他六国的王族给屠完了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商紂王真的有興建酒池肉林嗎?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國家意識強么?
※康熙朝吳三桂造反是否有機會成功?
※《武媚娘傳奇》中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虛構的?
※衛青霍去病真的是庸才嗎?呂思勉老先生在《中國通史》中批評很厲害啊,到底應該信呂先生的,還是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