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滅亡的故事太類似了,是不是假的?

夏商西周,滅亡的故事實在太類似,都是暴君+狐狸精模式。然而後世朝代幾乎沒有這個模式,唐玄宗有點像但是人家沒有滅亡啊,只是開始由盛轉衰而已。
僅有的幾個符合模式的朝代居然連在一起了,而且還都是歷史記載相對模糊的遠古時代,非常懷疑是不是編造的。


夏商周滅亡模式中出現的幾個女人:妹喜、岷山氏姐妹(琬、琰)、妲己、褒姒。其相似之處在於,她們不是常規部族聯姻的女性,而是被搶掠或者被作為貢品送到王身邊的女性,這類女性的身份存在爭議性,在王室內部來看,這樣的女性沒有根基,但是如果得到王的寵愛,她們的地位會得到加強,如果她們有親屬或親信,也會水漲船高,容易引發王室內部的紛爭。

桀的故事中桀由於寵愛岷山氏姐妹移情別戀,妹喜心懷怨恨,被伊尹利用。

妲己在紂王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不明顯,按照《國語》的說法,她是因為紂王討伐蘇國而被獻上的美女,只不過周人在宣布紂王罪行的時候強調了「牝雞司晨」,強化了她的責任。而蘇國站到了周人一邊。

褒姒的問題則是涉及到立嗣,這是直接導致周幽王被攻滅。

這樣的問題一向是統治者頭疼的大事,單純理解為「狐狸精惑主」是不對的,由於某個非正常寵愛序列的女性得到君主專寵,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結構洗牌重組,這確實會影響政局的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說,因為女人引發動亂並不奇怪。從目前所知的細節來看,夏商周滅亡的故事也各有不同,並不是十分相似。只不過後世舉例的時候,喜歡用排比句,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抹平了幾個故事之間的差異性。

至於是不是編造的問題,個人認為其故事內核應該有一定根據和來源,但故事具體細節隨著時間推移添加了不少細節佐料,這就是所謂的層壘史觀。

-------------------------------------------------

看到很多評論里都在說妹喜的「妹」的讀音問題。我在這裡簡單說一下:

首先《說文解字》之中只收入「妹(從未)」,沒收入「妺(從末)」,「妺」字收入字書是較晚時候的事情。而先秦古籍中偶爾出現「妺」字,一般也被認為是「妹」字之訛。

妹喜在秦漢古籍中確實也寫作「末喜」或者「末嬉」。這裡就涉及到末未之別的問題。一些學者根據上古音的分類,將末和未歸於不同的韻部。然後由此確立兩字的不同通假系統。但還有一些古文字學專家也指出,末未本是同源字,它們的發音都是從「木」中分化出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古文字中從未和從末的字經常混同的原因。

具體到妹喜問題上,寫作「妹喜」肯定是可以的,寫「妺喜」也沒問題。讀音可以按照mo4來讀,也可以按照mei4來讀。問題都不大。


你所知道的夏商西周歷史,是評書先生口中的夏商西周歷史,同一個評書先生講出來的故事,當然模式太類似了!!!
請參考先秦史料,以及考古史料。

據我所知
1. 夏桀認為,妻不如妾、家花不如野花香,流連忘返於別宮的琬、琰二女子,常年不回王宮看王后喜妹,導致嫉妒的女人——喜妹,通過情夫伊尹,聯絡上商湯一起滅了夏桀,這叫做《原配的憤怒》,女主是原配的喜妹,與男一號夏桀、男二號伊尹展開三角戀,卻成就了男三號商湯的帝業;

2. 商紂認為,酒林肉池好,飽暖思淫慾,王后姜後賢明,老是阻斷人家行樂,於是把原配殺了,小妾妲己扶正,還鎮壓了姜後的老爹、兄弟,西伯侯父子被牽連其中,一個局外人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了商紂,這叫做《小三轉正記》,女主是小三妲己,至於跑龍套的伯邑考還沒足夠戲份來演三角戀,與男一號商紂是夫唱婦隨,跟《原配的憤怒》男女主角根本不一樣啊,至於男二號姜子牙整個身心都是籌謀天下大事,男三號周武王整個身心都是為父兄報仇,與伊尹、商湯除了君臣、作亂,還有哪點相似?

3. 周幽王認為,愛江山更愛美人,至於烽火戲諸侯什麼的純屬太史公做了一次兼職編劇搞出來的,與《小三轉正記》的劇情有點像,廢了原配申後、太子,把小妾褒姒扶正,但申後的老爹並沒有被鎮壓,而是成功反殺,為的是擁立與周幽王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廢太子登基為周平王,這叫做《造親爹的反》,而且褒姒一直不肯笑,恐怕是被做小三的,就是不願做小三上位、重蹈妲己的覆轍,這與《小三轉正記》的女主差異非常大。

大凡政治宮廷劇,總會有那麼幾個角色,皇帝、皇后、妃子、太子、皇子、老臣、政敵、謀臣、黨羽爪牙,如果這些相同點叫做故事太類似,那可真讓編劇、導演們為難了,拍了一部,就沒觀眾看第二部了。
但事實上,我國、外國的宮廷劇層出不窮,依然是同一批觀眾在津津樂道的觀看,因為劇情真的不雷同啊。按題主的意思,《甄嬛傳》與《琅琊榜》就變成太類似了,實際根本不同啦。

我們還可以把《吳越爭霸》與《楚漢之爭》拿來與以上三部曲對照,是不是又被變成太類似了?
國王:夏桀商湯周幽王吳王夫差霸王項羽
原配:喜妹、姜後、申後、原吳王后、虞姬
小三:琬琰、妲己褒姒西施鄭旦、(空缺);
老臣:關龍逢、比干、尹吉甫、伍子胥、范增;
政敵:商湯、周武王、周平王、越王勾踐、漢王劉邦
謀臣:伊尹、姜子牙、申侯、范蠡文種、張良韓信。


你說沒例子,我就舉例子。吳王夫差,擊敗了楚國,卻貪圖西施美色,濫殺大臣伍子胥,逼走孫武,放鬆警惕,被越王勾踐背後捅刀子,一下子滅了。夏桀、紂王就是夫差百分百的翻版,放了商湯、周文王,卻被背後捅刀子。隋朝統一南北朝,突然渡江南下,滅了貪圖女色的陳後主。隋煬帝滅了陳國很牛逼吧,不比紂王大破東夷差吧?類似紂王攻擊淮夷失敗,隋煬帝攻擊高句麗失敗後,貪圖安逸,被唐國公李淵起兵,三個月就攻下了長安。東羅馬查士丁尼二世,擊敗保加利亞和阿拉伯,但是對內改革,被非洲將軍起兵推翻。


不可知。
說真的,證據太少。
說假的,全靠瞎猜。
這其實是殘缺不全的文獻與現代人的腦洞哪個更靠譜的問題。
其實,秦漢以後,亡國大多也很像。比如魏晉南北朝以至唐宋,怎麼那麼多禪讓的,情節都差不多嘛,肯定都是假的。
呵呵,這個論點很疑古。


相似的是古人的思維方式,

國亡了,賴女人。。。。。

正所謂,

君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卸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其實明明就是我們男人自己的鍋了。(^_^)


夏商西周亡於女人之手的歷史,主要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而春秋戰國一直到秦漢時期,乃是儒家思想逐漸變為正統的主要時期。中國遠古時代與世界其他地方無異都是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世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種情況在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時期依然有所體現,女人佔有很大的社會權利與政治權利。而夏商西周時期男權與女權的鬥爭非常激烈。男人逐漸發覺生殖繁衍活動是離不開男人的,也就開始了正式的向女權社會發起衝擊。而時代發展到春秋戰國,諸子百家開始理論化自己的思想體系,並向各國君主實施推廣。在這一過程中,諸子百家將夏商西周的滅亡歸結於女人,也正是男權進一步貶低女權,打壓女權,讓統治者防範有權勢的女人,防止權力被女方氏族竊取的思想手段。所以,這樣的歷史有其目的性,但我們無法判斷其是否真實,我們沒有其他可考的文獻,故只能暫且以之為史。


是編造的。
一.
《國語·晉語一》:「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
國語的記載只有短短的這麼幾句話,且這段記載距離妹喜已經有近千年了。
再看看到了西漢劉向的 《列女傳》:「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於色,薄於德,亂孽無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劍帶冠。桀既棄禮義,淫於婦人。置末喜於膝上,聽用其言,昏亂失道,驕奢自恣……頌曰:末喜配桀,維亂驕揚。」
到了西漢妹喜已經變成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紅顏禍水的形象,而污衊女性也似乎成為了中國歷史的一個傳統。
二.
《國語周語下》:「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把夏朝的滅亡歸於桀未免過於絕對,把桀的殘暴歸於妹喜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論語》:「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帝辛究竟有沒有那麼不堪呢?顧頡剛先生指出:「紂的罪惡在周人的《尚書》中只有六點,戰國書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漢書中 增加了二十三事,東漢時增加了一事,東晉時增加了十三事,於是商紂就變成了自古未有的殘忍暴君了。」
商的滅亡《竹書紀年》上說的很清楚了:「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污衊亡國之君似乎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傳統。
三.
妹喜.妲己只是個王妃
褒姒最大的罪名竟然是不愛笑
顧炎武:「前人多言殷亡於紂之不仁,吾殊謂不然。」
亡國是多方面的原因,孔甲亂夏四世而亡,武王滅商四世乃成,西周滅亡的種子在厲王時就已種下,亦是恰好四世。

以上
把王朝的更替歸結於女性
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後世對歷史的口頭傳承,也存在著高度的相似性——
被蒙蔽的君王、強勢的國丈、蒙怨的忠良、擁有超越王權神器的忠臣、發生活撕人的擂台、勾引對方女將的小白臉、不斷的破陣……
——是的,各式的評書大鼓。
夏商周高度的類似只說明那個時代神話、傳說、歷史、口頭文學還沒分離而已。


周朝並不是因為""暴君+狐狸精""而滅亡。周幽王時西周並沒有滅亡啊!!
準確的說是夏朝、商朝的亡國之君的事迹很相似,都是答主說的""暴君+狐狸精(=滅亡)""模式。但是

1夏朝 目前只有史料記載(而且還不是夏朝時期的史料,是後世的史料),並沒有出土文物證明它真實存在。有學者認為它根本沒有存在過

2商朝 紂王為亡國之君,亡國的原因有很多觀點,比較主流的,一種是其人暴虐無道,不得民心,還有一種是商王朝的統治已是日薄西山,滅亡是大勢所趨,順應歷史潮流的。個人傾向於後者

3周朝 最出名的好色君主是周幽王,周幽王為搏美人一笑干出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事。但是西周並沒有滅亡!!
周幽王寵幸褒姒,想要立她的兒子為王,可是王后的兒子才是嫡子,他才應該繼承王位,所以王后的爸爸很生氣,打算引來少數民族教訓教訓周幽王……結果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引發了中原(周朝)的統治危機。但是西周並沒有滅亡!!
後來又有個暴君是周厲王,他的暴政又引發了一次統治危機。首都人民受不了他了,就把他趕走了,史稱""國人暴動""。但是這個時候西周還是沒有滅亡!!國王逃走後,召公、周公兩個重臣聯合執政,在太子長大了有能力了之後把權力交還給他。以後又經歷了幾代周王,到周平王。

我們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西周結束、東周開始的標誌是周平王東遷。東遷之後,周王室就漸漸衰落了,諸侯紛紛崛起,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戰國時期到此結束。

夏、商滅亡的模式相似,其實是教科書選取的兩種史學界的觀點類似。其實史學家們還有很多觀點的,比如夏朝根本不存在(!),商朝的滅亡不是因為紂王本人而是大勢所趨……
至於這些是否為偽造,幾千年前中原王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某個君王是否超級寵愛女人以至於亡國…我們也不知道啊【攤手】
歷史是沒有答案的


這種懷疑的確是有道理的。

雖然我們對於歷史的研究只能憑藉古籍,但是一種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無法確定古籍的準確性。
很有可能作者也是根據當時的民間傳說書寫的。而普通大眾是不能了解政治鬥爭的內幕的。

不過,一般來說,一個長期統治的王朝,都會不斷喪失對外部勢力的警惕性,從而逐漸失去壓制力量。


額,中國戰勝日本、跟中華戰勝倭人、一個意思吧、就是不同方國不同系統的翻譯、然後一事件就循環發生了、
——西周滅殷商、當時的人是說成湯「成商」滅殷、
——這個邏輯下來就是商先祖活了幾百年把自己的子孫滅了、這不是開玩笑么
——所以現在的夏商西周之歷史就是一團醬汁、
——邏輯好點、依據現在的史料、你會發現一直循環再循環的打轉、
——然記住一點一個事件只會一次、重了一定是不同的翻譯、而不是讓他們橫跨幾百年、
——這麼一砍、中國信史也就3000出頭


目前有周人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強行杜撰了夏朝歷史的說法,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並沒有夏字,這個有點不可思議,另外竹書紀年對於上古、先秦歷史也有不同記載,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無意貶低太史公,但是你們不覺得太史公很多事情寫的太詳細了么,比如秦朝被推翻那段。另外前幾天看到出土的文獻上說秦始皇是知道傳位給胡亥了,總之歷史就是小姑娘,史書上寫的,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歷史,只能這麼理解


這是政治性類似。都喜歡把滅亡的原因賴在女人身上。


首先,夏商西周這三代國家無論從國力、疆土和軍事力量上都是不能和後來的國家比的。其次,那個時代並沒有強有力的皇權,天子的權威主要在自己的臣民或部族裡,一旦出了這個範圍,就會大大減低。所以一旦天子德行有損或國家因某些原因出現變故各地很快就變成敵國推翻原有王朝。而暴君+狐狸精這種模式,我個人認為並不可信,主要是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一種強加。


不太可信,沒文字記載,根據傳說寫的,史記本身很多前後矛盾,司馬遷個人渲染也很多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夏朝 | 商朝 | 先秦歷史 | 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