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以前那種生產力不高資源匱乏的時期卻能產生一大堆大費周章耗費人力物力的禮節和習俗呢?

而到了現代卻好像很少有類似的習俗產生,原來那些麻煩的習俗也越來越不受年輕人喜歡和了解,到了將來這些習俗的消亡甚至是可以預見的,這是為何?

回老家過中秋有感。。。。


那些習俗的維繫成本非常低,不是你想的那麼高。

古人安土重遷,並不像你一樣需要飛機火車汽車地趕回去過個節然後汽車火車飛機地趕回去上班,他們過節走親戚就是東鄰西舍串個門兒而已,了不起從這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

而且,古人比較注重的節日,中秋重陽臘八小年大年元宵節……都是在農閑時節,古人絕對不會在三夏大忙的時候安排重大節日。

至於耗費物力,古人不過就是互相交換禮物而已,中秋節我做三十斤月餅送給親戚鄰居,送光了,我會因此沒有月餅吃嗎?不會,因為收了我的月餅的人,也會給我送來他們自己做的。所以我還是有三十斤月餅。但是親情友情長幼尊卑羨慕嫉妒恨家長里短暗自比拼……所有的社交活動全都在這裡體現出來了,這不是繁文縟節,而是生活方式。


謝邀!

主要因為是在農業主導的社會形態里,論資排輩,長尊幼卑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會有很多秩序禮節上的規範要求。


正是因為生產力不高,沒有有效的公開公正的資源獲取方式,也沒有超級城市的資源高度集中,所以才會產生走人情關係的這種資源渠道。換成北上廣深這種大型城市,是沒有必要維持這種成本高昂的聯繫渠道的,因為替代資源非常多,成本也低。


越是資源貧乏,越需要信仰和禮儀的約束。


1.區分階層
2.分配物質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小孩十三四歲就能結婚生子,盡成年人的責任,而現在小孩十三四歲還躺大人懷裡撒嬌?
請問你所在的地區,小年夜有什麼風俗?
為什麼日本AV產業一年的盈利比中國一年的電影票房收益還要多好幾倍呢?
如何評價「新婚五天的嫂子在家自殺,是誰的錯?」這樣的事件?

TAG:歷史 | 文化 | 習俗 | 文化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