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後期一些孫悟空明知唐僧會多事導致遇難為何仍不阻止?

唐僧為何仍不相信孫悟空而聽信豬八戒?西遊進行到後面為何師徒之間關係沒有變化發展,故事結構沒有區別。也就是沒有成長感?


瀉藥。
《西遊記》裡面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前,會經過山,唐僧很怕山,這個細節後來被《西遊補》里的「驅山鐸」,又拉進了秦王。唐僧會覺得山裡面都是妖怪,很危險,這個時候孫悟空就會出來講一段《心經》,勸唐僧不要多心。所以與其說唐僧多事,不如說他多心。心生種種魔生,魔都是取經人的心病。照道理來說,唐僧是孫悟空的師父。但孫悟空講經。
唐僧為什麼聽信豬八戒的問題很複雜。仔細讀會發現,孫悟空其實不太肚子餓,這一段最後他自己也有解釋,他吃點果子就可以。但唐僧常常肚子餓,唐僧遇到妖怪很多時候是因為化齋。第十七回觀音院,唐僧說過一句話,「自你去了這半日,我已吃過了三次茶湯,兩餐齋貢」。還是吃的不少。所以食色性也。二事是並舉的,和沉默的沙僧一樣,孫悟空幾乎沒有表現出對於好看妖怪的貪看。但蜘蛛精一節,唐僧是很愛看妖怪的,他看蜘蛛精打毛線都能看半個時辰。吃飯-物色-包括丟繡球那一段的慕古,其實都有享樂的意味。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唐僧和八戒是一條心。.
結構上十三回到一百回正場,包含八十一難,四十一件事,世本做得比較整齊,在唐以前,還談不上有整齊結構的小說。
成長感還是有的吧。


謝邀

我認為題主的問法有問題,孫悟空肯定是阻止的,唐僧也未必聽不進去。

西遊記第八十回:
三藏道:「也罷,也罷。八戒啊,你師兄常時也看得不差。既這等說,不要管他,我們去罷。」
唐僧道:「他叫得有理,說道活人性命還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

老人倒在地,扶得起嗎?

明知道做好事有風險,我們還要去做嗎?

這種對心靈的拷問,真是古今如一。


後面遇到妖怪裝可憐的時候,唐僧也知道防備了,奈何猶豫再三還是會發慈悲,猶豫是世故,慈悲是本心,失了本心,取經何用。


有些事無法阻止,因為
1悟空不在場
2西去必經路
除去這些,唐僧本可能避免的危險一共有以下幾起。悟空的表現如下

1白骨精。幾乎死諫。

2馱銀角大王。覺得能擺平,爽快答應。
3搭救紅孩兒。披露風險唐僧不信。
4黑水河。未能識別風險。
5通天河。披露風險唐僧不信。
6小雷音寺。披露風險唐僧不信。
7盤絲洞。未能預判風險大小。
8搭救美女鼠精。披露風險,唐僧信了。但出於原則還是救了。
9隱霧山。未能識別風險,自己也中計了。
10金平府看燈。未能有效識別風險。
所以,悟空覺得危險的時候還是提了建議的,但他也不是總能看破。另外,有了白骨精的教訓之後,他就不會死諫了。


豬八戒代表的就是人的負面情緒包括貪婪好色恐懼自私等。即本我

孫悟空則代表著人的積極的情感包括正義勇敢自由力量。即超我

沙和尚是中性的平庸的。即自我

人總是要不斷壓制本我慾望
追求超我形象
然而大多也只能成為自我

嘛,我是這麼理解的


因為他有一個豬隊友。

第五十回:

行者轉身欲行,卻又回來道:「師父,我知你沒甚坐性,我與你個安身法兒。」即取金箍棒,幌了一幌,將那平地下周圍畫了一道圈子,請唐僧坐在中間,著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馬與行李都放在近身,對唐僧合掌道:「老孫畫的這圈,強似那銅牆鐵壁,憑他什麼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許你們走出圈外,只在中間穩坐,保你無虞;但若出了圈兒,定遭毒手。千萬千萬!至囑至囑!」三藏依言,師徒俱端然坐下。行者才起雲頭,尋庄化齋。

卻說唐僧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不見行者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裡耍子去來!化什麼齋,卻教我們在此坐牢!」三藏道:「怎麼謂之坐牢?」八戒道:「師父,你原來不知。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划了圈兒,強似鐵壁銅牆,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與他吃罷子。」三藏道:「悟能,憑你怎麼處治?」八戒道:「此間又不藏風,又不避冷,若依老豬,只該順著路,往西且行。師兄化了齋,駕了雲,必然來快,讓他趕來。如有齋,吃了再走。如今坐了這一會,老大腳冷!」三藏聞此言,就是晦氣星進宮,遂依獃子,一齊出了圈外。

獃子提起來看時,卻是三件納錦背心兒。他也不管好歹,拿下樓來,出廳房,徑到門外道:「師父,這裡全沒人煙,是一所亡靈之宅。老豬走進裡面,直至高樓之上,黃綾帳內,有一堆骸骨。串樓旁有三件納錦的背心,被我拿來了,也是我們一程兒造化,此時天氣寒冷,正當用處。師父,且脫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竊取皆為盜。倘或有人知覺,趕上我們,到了當官,斷然是一個竊盜之罪。還不送進去與他搭在原處!我們在此避風坐一坐,等悟空來時走路,出家人不要這等愛小。」八戒道:「四顧無人,雖雞犬亦不知之,但只我們知道,誰人告我?有何證見?就如拾到的一般,那裡論什麼公取竊取也!」三藏道:「你胡做啊!雖是人不知之,天何蓋焉!玄帝垂訓雲,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趁早送去還他,莫愛非禮之物。」那獃子莫想肯聽,對唐僧笑道:「師父啊,我自為人,也穿了幾件背心,不曾見這等納錦的。你不穿,且待老豬穿一穿,試試新,晤晤脊背。等師兄來,脫了還他走路。」沙僧道:「既如此說,我也穿一件兒。」兩個齊脫了上蓋直裰,將背心套上。才緊帶子,不知怎麼立站不穩,撲的一跌。原來這背心兒賽過綁縛手,霎時間,把他兩個背剪手貼心捆了。慌得個三藏跌足報怨,急忙上前來解,那裡便解得開?三個人在那裡吆喝之聲不絕,卻早驚動了魔頭也。


在虛構的故事中尋找真實感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

其實三藏法師已經看穿這個世界是小說的真相,等到故事結束,整個世界都會崩潰


這一切都是為了給這個世界儘可能的續命


對 西遊記,我就一個根本疑問:
孫悟空 為什麼不 變成一座直接跨越到西天的大橋,讓唐僧直接從橋上過去。。。。


進入公司第一年,你總想表現一下。
項目遇到問題,你:沖沖沖
項目碰到困難,你:殺殺殺
項目有不合理的或者不是最優的解決方案,總想和領導及同事爭辯一下。
年底了,領導對你說:
小孫啊,你今年項目沒有做好,有好幾處出了問題,可以更好;其他的同事也對你有些看法。
所以,今年你的績效只能是。。。
想著一年辛辛苦苦做了很多,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心裡有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

第二年。
項目遇到問題,你:轉轉轉
項目碰到困難,你:躲躲躲
看到領導或者同事往坑裡跳,你在一旁加油助威。
年底了,領導對你說:
老孫啊,你今年做事情沒有出現問題,很好;其他的同事對你反饋也很好。
所以,今年你的績效是。。。
想著為了滿足領導或者同事不合理的項目需求,留下的那些坑,你心裡也有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

猴子明白了,樓主明白了沒有。


多費口舌還不管用,還不如就回來還能藉機打一架過過癮,實在有風險就搬救兵。

人家是斗戰聖佛,不是長舌婦


答主來告訴我孫悟空是為什麼被趕回花果山的?


整理一下思路:為什麼孫悟空不會去阻止?其實他是知道唐僧不會聽自己的,畢竟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為什麼唐僧寧願聽豬八戒的咧?因為不管八戒做事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好是壞,他總是向著唐僧說話的,而和孫悟空不同,孫悟空總是為一個好的結果而去勸說唐僧。

so,人嘛,都是喜歡和向著自己的人交流相處的。不管結果是好是壞,只求有人志同道合。唉,媽的智障。


我覺得唐僧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一個好人,至少在對孫悟空和其他人的態度。唐僧是佛門眾人本應慈悲為懷感謝蒼生,孫悟空為護他周全被他數次念咒外加趕走,對其他的尤其是女妖怪分外好,而且唐僧特別


總有一些工作能力強,不討老闆喜歡,於是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們的看到的,只是有妖怪有惡人,的故事,如果把西遊記寫成流水賬,那麼沒妖怪的情節會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大家可以算算八十一難加一起總共花了多久時間,而他們實際花了多久。
這不是一個聽不聽的問題,而是扶不扶的問題


西遊記沒有成長感?!
呵!
呵!


謝邀。
豬八戒更會拍馬屁,所以唐僧比較信任它。


記得前兩天看三打白骨精中觀音對被師傅誤會要回花果山的孫悟空說「你看到的是真相,他看到的是心相」。


孫悟空的想法不重要。
作者的安排才重要。
所以別太當真。
孫悟空只是一個小說人物。


孫悟空在某地說過,類似於師傅該遭此難的話,過會翻原著找下


推薦閱讀:

從小的自卑到現在為什麼還存在?
27了多少人還迷茫(我該怎麼做)?
一般來說,天生好手和後天高手哪個水平最終會更高?
第一次是怎麼接觸三國的?是什麼樣的體驗?

TAG:小說 | 心理學 | 成長 | 西遊記書籍 | 孫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