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米手環?

  • 睡眠監測
  • 步行運動記錄
  • 手機來電提醒
  • 佩戴手環時免密碼解鎖手機
  • 低功耗藍牙實時連接同步數據

    零售價: 79 RMB


前面好多煙霧彈放出來了,我覺得我這個答案總算是可以寫了……

利益聲明:智能硬體業內人士。

小米手環,基本上就是一個業界屠夫的存在。
其他的人不說,就我看到這玩意之後,第一反映是算價格,當然這裡的算價格不是所謂的硬體成本價格,而是整個手環的開發、製作、維護價格總和。
然後,我發現了問題:小米手環之後,手環這生意沒法做了。
準確的來說,手環這生意對於小公司來說徹底的沒法做了。
按照網路上對於物料的成本計算,小米手環成本在46元左右,這個數你們覺得挺低的,我覺得相對於79元的價格,基本上是超級薄利。

說到這裡就要普及一下知識了,為啥之前市面上的手環都那麼貴?
答案很簡單:相關開發維護成本。
一家純做手環的公司,最大的支出不會是在硬體製作上,哪怕我的手環是完全自己做的,哪怕所有的物料、資金周轉都要我自己來處理,這一塊也不會是最大的燒錢點。真正燒錢的,是對應軟體和平台的開發。
你說你丫一手環,iOS和Android軟體支持得有吧,這就是基本上就是一2+3的開發團隊了,加上硬體這邊ME、Layout和驅動軟體開發,再加上伺服器和網頁開發,最後下來加上設計再怎麼也得有十幾號人了吧。(這裡是極度精簡的演算法,大部分做手環的公司軟體團隊比這個龐大的多)這精簡後的十幾號人再怎麼也得有點技術實力吧,那工資低於10K你覺得找得到人么?何況手環、智能硬體這種被各種(傻X)CEO炒作得很高大上的東西,本來從業人員就少,行業封閉性還挺高,招個人說的像是很容易似的。
再之,現在做手環和智能硬體要起步,要能拿到融資,你不提供一個什麼高大上的雲數據啥的,投資人都不稀罕理你。什麼運動記錄、生理記錄啥的,擺在用戶面前別人都不怎麼在意的玩意,到了投資人眼裡就成了金饃饃,加上從一開始想出這個歪點子騙投資人的CEO到各路跟風的CEO,所謂的雲數據,就成了手環的標配了。
這個標配,也是燒錢燒到不行。
為了一個虛無的雲數據,你的演算法工程師,用戶數據分析啥的都得配齊,你找個外行點的,就準備看著投資人不接你電話吧。
如此複雜的公司開發配備,加上相對於其他互聯網項目較緊的盈利壓力,造就了現在手環的『天價』。

說了這麼多,再回來說小米。
小米手環一出,各路手環的價格算是被迫要明盤了。明盤就表示一家公司所有的產品隱形成本全部被用戶忽略。在現在這樣一個人人看中錢、看中眼前小利的時代,用戶對於產品(特別是國產)的價格敏感度已經高得不能再高了,特別是在有對比的時候。
這種可觀社會環境,會導致那個最終的結果:做手環的小公司,要麼選擇死,要麼選擇壓低整個研發成本。
基本上來說,小米手環對於做手環的公司來說,就和騰訊對於各種業界公司一樣,大鱷來了,我們準備給自己蓋土了。
至於你們問為啥那麼些做只能手環的CEO還能臉不紅心不跳的說沒關係,CEO這種東西,不是最善於幹這種事情的么,這叫做『坐懷不亂』。

小米手環之後,智能手環業界所有人都被拉上了一條船,如果小米再來昏招搞什麼飢餓營銷和換晶元啥的,下半年的日子應該還會好過點,不然的話,所謂的創業公司真應該下船了。

最後,對於那些準備黑小米,之後找雷總要公關費的人,我建議你們把點放在藍牙晶元上。至於『使用時間』這個措辭,我們可以直接等他們改成『待機時間』,這個用來黑也拿不到公關費的。


在評價小米手環之前,先談一下我對運動手環類產品的基本看法,定個調子。

作為運動手環的中早期用戶,我從2012年初開始戴nike fuelband,戴了接近12個月,在我周圍所有認識的人當中,我是佩戴時間第二長的,如果不是最後fuelband的按鈕失靈不得不扔掉,我應該會是最長的,接替fuelband的是一塊松拓心率表,兩個月前,松拓丟了,我又開始戴misfit shine,能讓我堅持使用fuelband這麼久,以及選擇shine的最主要原因是,它們當手錶太炫了。

開始接觸fuelband,fitbit,jawbone時,出於投資人的職業習慣,就順手對這樣的產品Copy to China的可能性和市場前景做了一下分析,結論令我喜憂參半,喜的是C2C是一點難度都沒有,憂的是市場恐怕也是一點都沒有。

我將fitbit(以fitbit為代表)的主要使用人群想當然的分成三類:1)運動愛好者,2)想運動的非運動愛好者,3)追求時(zhuang)尚(bi)的人。

對第一類人來說,他們本來就經常運動,以前也會有意識的管理自己的運動量,通過佩戴fitbit,他們能更加精確的掌握自己的運動量,來指導自己進行科學的運動。在沒有fitbit以前,每個運動者都會用某種方法進行估算估算,誤差會相對比較大,有了fitbit之後,運動者可以以fitbit上顯示的數字作為標準,將自己的主觀感覺和fitbit數值進行比對。fitbit最大的意義不是告訴運動者實際運動了多少,而是告訴運動者你自己的感覺和實際的數字之間有多大差異。
對於任何一個智商正常,五感正常的人來說,將自己的主觀感覺和fitbit數值進行校準的時間都不會太久,我這樣運動天賦極差的人在幾個星期之後,也能靠自己的主觀感覺大概猜到fuelband上亮了幾盞小紅燈,誤差不會超過10%。於是在若干天之後,我就再也沒有關注過fuelband上顯示的運動量了。對於這類用戶來說,fitbit可以看作是一個運動量的校準器。當一個人能夠熟練判斷自己的運動量後,誰還會經常用這個校準器呢?所以即使對fitbit最核心的用戶群體來說,用於滿足運動監測主訴求的生命周期也應該不會超過3個月(完全自己猜的,沒有任何數據支撐)。

對第二類人來說,他們本來不經常運動,但又對健康的體魄充滿渴望,於是希望用這樣一款設備來督促自己按時按量進行體育運動。結果可想而知,每年那麼多花錢辦了健身卡沒有堅持下來的人,是一個小小手環就能拯救得了的么?對於一個好吃懶做,只會YY的人來說,以為戴上個手環就能瞬間變身運動達人,真當自己是巴啦啦小魔仙么。對這類用戶來說,fitbit們可以看作是一個運動的監督者,而監督者通常沒有好下場。

對第三類人來說,不管產品是否跟運動相關,無論主要功能是什麼,只要設計/概念/使用場景足夠新/奇/特,就可能擁有一批擁躉,而作為潮流品,就必然無法擺脫潮流品的基本特點,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追逐潮流的潮人,可能最受不了的就是和大眾用同樣的東西吧,再說,電子產品又不象奢侈品還可以保值,從買到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跌價了(永遠搶不到的小米不在此列)。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fitbit,它時尚潮流的特性也會慢慢淡化,而更趨向於基本功能,此時請參見前兩種使用場景:)

這是所有運動手環鼻祖們遇到的問題,那麼他們在國內的追隨者們又能怎樣呢?在前兩種場景中,他們也很難超越他們的前輩,而在最後一種場景中,這些原(shan)創(zhai)手環具有fashion的特性嗎?那些花1.5倍的價格海淘或者代購的時尚人士願意為了追求性價比花幾百塊買個國內的產品嗎?有人願意天天吃泡麵也要花幾個月的工資買個LV,應該很少人願意花半個月的工資買個模仿LV的lǘ牌包吧,不過如果降到80塊以內,肯定就有人買了,會不會背就不知道了。

罪過罪過,差點忘記了極為重要的睡眠監測功能,如此重要的功能,簡直可以單獨做個環了。首先承認我沒有調查就發言了,我實在很不習慣手上套個環睡覺,所以我不是目標用戶。我很好奇,那些早上一睜眼,不知道自己昨天晚上睡得怎麼樣要看手機才知道的人是怎麼一種心理狀態。對我來說,這同樣是個很蛋疼的功能,和運動監測的第一種場景同樣的邏輯,還是校準器,把自己的感覺和實際睡覺時折騰的情況匹配起來。使用睡眠監測功能的目的不是看自己昨晚睡得好不好,而是看自己昨晚睡得有多不好。對一個正常智商的人來說(再次強調),用不了一周就能判斷出,自己迷迷糊糊,睜不開眼,或者頭昏腦脹,四肢無力的狀態在數據層面具體代表了怎樣的睡眠效果,很(xian)有(de)意(dan)義(teng)。

以上這些基本代表了我對那些給擁有正常智商(又一次強調)的人使用的監測類的產品的態度。所幸小米手環不是運動監測向的,它的核心功能是身份ID嘛。

在我看來,小米只是又在其日漸豐富的商業版圖上增加了一個小米手機的高端外設而已,比米鍵略貴,本質上差異不大,只是碰巧也能監測健康和睡眠而已,反正也同樣用不起來。最終,用戶要考慮究竟是用手環在10米以外解鎖手機好(此處純屬對仗,切勿當真),還是用米鍵一賤解鎖好,這些確實需要慎重的思考,而這些都是小米手機擁有者們應該去考慮的事情,小米手機也就幾千萬的出貨量,剩下那十幾個億的用戶,還不夠剩下這幾百種手環們搶的嗎?所以,小米手環的推出也不會怎麼對國內的運動監測手環玩家們造成不良影響,因為本來也沒怎麼好啊:(


當然,小米手環也只是第一代,沒準以後變成什麼樣子,借著健康監測這樣的噱頭來做一次用戶普及教育,以後再往這筐里塞別的東西,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得罪人就得罪到底吧,順便也把手環以外的智能硬體也吐槽一遍。這要從2012年開始看智能硬體的起因開始說起,當時看到google glass的新聞,心有所感,天之將變,手機的好日子到頭了嗎?於是粗淺的做了一些思考。


手機發展到今天,具備了哪些優勢呢?1)有屏幕(廢話),2)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強(廢話),3)可以上網(都是廢話);手機有哪些劣勢呢,想了半天只想到一個,電池。因為電池遲遲沒有革命性的突破,導致手機的待電時間不夠長,這就使得手機並不適合加裝很多的感測器,也不適合做長時間的信息收集載體,這就催生了某種需求,擁有超長待機可能性的,可以作為手機延伸的,載入了各種感測器的智能外設。(如果手機電池能待電180天,許多智能硬體早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手機是否已經到了要被取代的地步了呢?現在的智能硬體是作為手機的替代品還是輔助品存在的呢?結論是至少短期內不能,長期是必然。決定這個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一些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而不是現有技術的拼湊。

如果現在智能硬體不能替代手機的話,就決定了它和手機的關係,註定是輔助性的,共生的,那麼在我看來,提供手機已經提供的功能,搶手機的飯碗就是耍流氓。


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那些重複浪費的功能就肯定不會被使用,既然不會有人用,用戶就會認為為沒有用到的功能支付了多餘的費用,對用戶的購買會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這裡請自行帶入可以發簡訊/發微博/看天氣/聊天的智能手錶功能。


所以,保守的我通常比較喜歡那些自己沒有屏幕需要手機來查看,自己沒什麼運算能力依靠手機處理,不自帶電信功能通過手機中轉的,超長待機幾乎不用換電池也能跑很久的智能產品。


———————————————————————————————————————————

不知不覺,距離上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很多問題看到了卻不敢答,一個是怕說錯了誤人子弟,一個是怕說對了丟了飯碗。

再次出手,實屬無奈,完全是受了某基金某著名投資人的啟發。

沒錯,就是為了打廣告,米粉們對不住了。

我司上海招募分析師,歡迎私信報名,郵箱亦可,請發至bill@crk2.com。

亦歡迎各種創業小夥伴踴躍勾搭。


一般來說,我沒用過都不敢亂說。
但今天一下子收到好幾個邀請回答,弄得我真不好意思。
感謝各位對我的認可,只說個人看法。

剛才看到在KnewOne上已經有人分享,開始熱烈討論了:小米手環 - 小米性價比,沒什麼好說的
我個人對小米本身沒有愛沒有恨,買過小米的產品,主要是為了鎚子系統。
體驗過的產品包括:小米2s,小米3,小米小鋼炮,米兔電源,小米電源。
(記憶深刻的只有米兔移動電源,也是有點萌,公仔一樣變成了電源)

小米出手環,我也是沒有啥意外,無論為了跟風還是對整個產品線的彌補(等下說為什麼,有其他回答的朋友已經說到了),貌似出個手環都是比較討巧的作法。

從健康角度看,大家都在排斥手機、pad等,都在擁抱手環、健康秤等產品。
小米如果沒有個健康設備,總是有點面子上過不去。

從小米pad上可以看出,直接說自己的屏幕和ipad mini2一樣高清,一樣怎麼怎麼。
說明,小米自己本身意識上要和蘋果並列的。

蘋果做了什麼,指紋按鈕。但小米4沒有指紋,這種一鍵開機的功能,沒體驗過還真不知道爽到哪裡,我也是有了5s之後才感覺,我操真的不同。雖然早在07年自己的ThinkPad T60p上就有指紋開鎖,但這次的感受要比之前抹一遍掃描好多了。(扯遠了)

回到手環:小米4用手環這個低價產品,做了兩件事情
1、身份識別(對應指紋掃描);
2、健康設備(可穿戴);

我個人認為穿戴設備本身的穿戴要比健康本身意義重大,強調功耗最低的藍牙,就可以在很多應用場景使用上,例如藍牙開門,藍牙開車門,入場識別等等,主要也是隨身的身份識別。

再看下功能和外觀:
1、運動記錄(標配,不廢話),等拿到設備測試一下數據準確度再說;
2、睡眠記錄(標配),也是拿到產品再說;
3、看似沒有按鈕,應該是自動識別吧,估計是從bong身上找到的靈感;
4、鬧鐘,這東西從up就有了,沒有震動在很多場景都沒有辦法做提醒;
5、外觀中,搭扣從shine的橡膠帶子來。
6、指示燈最早是fitbit看到的,沒有液晶屏幕,其實沒所謂。

越是細想,越感覺這不是運動手環,而是手機終端的延伸,從手中的設備(可拿起可放下)延伸到了手腕設備(帶上就讓你30天不放下)。
也是佔領用戶行為的重要一步。

相信未來還有更多讓人驚奇的應用。
我最看好的是那氣死人的價格,一份價錢一分貨,但這價格,真的能讓任何人都可以掏腰包試試了。

為其他手環捏把汗……
P.S. bong後天(2014年07月24日)發布新款,聽光頭大宇說會有驚喜,我實在是喜歡驚喜,坐等bong新款。


過多的分析79元手環的功能沒有太大意義。
小米手環完善了一個我認為是里程碑的定義:智能手環只是一個針對個人數據的採集器,而非面對個人的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設備。

說實話一個小有成就的中國公司能想到這點,還是很威武的……為這點,給小米公司點個贊。


這個產品到現在已經兩年了,銷量竟然排在國際前三,和蘋果fitbit一個梯隊。
據最新公布數據,已經出貨1850萬隻,好恐怖的數字。
能評價點和方向有很多很多,但就產品本身,我想說下自己的理解,盡量在500字內吧。
1、簡單
2、極致
3、試錯成本極低


為什麼說它簡單呢?
放棄了屏幕,幾乎放棄了交互的一切。
把產品定義為無佩戴感,戴著它就是為了忘了它。開始時僅僅作為數據採集的,讓大眾學習起來極為簡單。


那一旦有屏幕了,要面臨哪些問題?
必須要解決的是交互,是顯示,是磨損,是戶外強光下表現,是屏幕的耗電等等,在當時的時間點,推出一個帶屏幕的手環,對於小米體量的公司,整個屏幕行業的供應鏈水平能不能撐的起來呢?
是個未知數。


為什麼說它極致呢?
把最簡單的功能,做到超乎預期。
官方宣傳續航30天,可用了60天怎麼還有電?
不就是僅僅記步么,怎麼還有來電提醒?
為啥絕大部分手機都完美兼容?
竟然還有微信運動啊。。。

試錯成本極低有啥好處?
好處就是,就像買個手機殼一樣,幾十塊的東西,買錯了就買錯了不會有心理壓力。
而且我清楚記得,手環剛出來的時候,很多公司用小米手環做獎品,美其名曰健康大禮包。。。
其實,特么不就是因為便宜么!!!、


你的贊同和關注,是我持續碼字的原動力。
==============================================================

關於小米手環的回答,還有很一個應該也適合你:
同是一個手環,功能幾乎相同,小米不過100塊,fitbit就要小1000塊,差距在哪裡?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華為的手環800塊,三星的手環1300,小米的手環79——沒錯,我剛看到時扶了扶眼鏡,以為是自己少看了一個9,或者是段子手少打了一個9。

等我意識到自己沒有看錯,腦子只是一轉,就驚嘆於雷布斯精準的眼光和毒辣的思路,虎軀一震。

我怎麼就沒想到!
其他手環剛出來是,我所做的只是吐槽——產品稚嫩,價格感人,必死無疑。
卻沒有想到過,除了吐槽別家的,還可以像雷布斯這麼玩!

不用說,這手環相對於別家的自然是大幅縮水版。稚嫩中的稚嫩那是必然的。
但「產品稚嫩」這個現狀卻是難以改變的,目前的技術水平所限,手環必然還是一個雞肋的東西。
大家都憋著勁,想也許能創造一個技術突破的時候。小米這走另一條路,不管「產品稚嫩」,甚至把稚嫩的部分都直接削掉,改變「價格感人」。在其他人都在憋著想要撞大運「改變世界」的時候,從另一個角度入手,直接做一個功能有限的「玩具」。

我都想入手一個玩玩了,權當玩玩而已,因為三星華為的前轍,心理上甚至會覺得「這個價格賺大了」、或是「虧也不心疼,全當玩玩」

雷布斯,有慧眼!有匪氣!
佩服!


我來寫寫我知道的部分。

關於小米手環的定位:

對普通用戶來說,對智能手環這一類設備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不只普通用戶沒有,一些智能手環的生產廠商在向用戶介紹推廣的時候,也難以很準確的定位自己,手環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跟手機重合,比如計步,手機上已經有很多 APP 比如 Moves,樂動力等能實現,睡眠監測手機也有相應的 APP 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實在無法說服普通用戶為了運動和睡眠監測去購買一個全新的設備,更糟糕的是如果這個設備還需要每天充一次電,那基本就等同於已經被用戶拋棄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完整的使用手環的功能,多數是需要跟智能手機配合使用,這些設備都不能脫離手機而獨立存在,很多時候的角色更像是智能手機的一個配件,當然也有專業性較高的運動監測手機無法完成,手機也存在著運動時攜帶不方便等缺點,但這部分對於運動監測有更高要求的用戶他們會使用更加專業的運動監測設備,比如測速儀,心率帶等等,也不需要戴一個計步和睡眠監測的手環,說到底,還是這類設備在自我定位及功能需求上存在著問題。


我們來看看索尼是怎麼做的:

索尼在 2014 年的 CES 上發布了新款智能手環 SmartBand,手環輕薄,具備防水功能,續航最長可達 5 天。SmartBand 設有一個按鈕,用戶可通過按鈕打開或者切換配對手機上的音樂。

SmartBand 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錶帶和一個 Core 部件,其中 Core 核心部件可拆卸下來單獨使用,也可以放到其他顏色的錶帶中。SmartBand 有黑色白色和紫色等多種色彩選擇。SmartBand 沒有屏幕,只有一個按鍵和一個單點的 LED 提示燈,所有的信息必須通過手機端同步查看。


從 SmartBand 的功能來看,索尼對這個產品的定位非常清楚,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可穿戴的智能設備,更是一個手機的附屬設備,SmartBand 手環支持安卓平板與智能手機,SmartBand 在手機端有一個叫 Lifelog 的專有應用,除了通過應用可以查看手環追蹤記錄用戶的物理活動數據,比如長途旅行、燃燒卡路里、睡眠、洗澡、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等等,它還可以追蹤用戶日常拍攝的照片,或者在用戶聽音樂看視頻的時候充當一個媒體控制器,還可以統計你使用手機的狀況匯總,比如聽音樂的時間和看視頻的時間,手環此時承擔的作用更像是一個手機的配件,沒有手環手機可以使用,但有了手環可以使用更方便,比如手環跟手機相連接之後,來電或簡訊手環也同時會震動,如果平時習慣將手機放在包里的人這個功能應該很有用,這樣就不錯漏接電話和錯過簡訊。

對於小米手環來說,就是手機的一個附屬配件,只不過正好可以進行健康監測而已。

關於小米手環的價格:

極客公園這幾個月密集的跟許多做手環的廠商接觸,最終調查得出了手環元器件目前大概的成本區間:

  • 處理器:12.5 元
  • 3 軸 sensor:6.5 元
  • 電源晶元(充電,DC/DC 等):2.5 元
  • 電池:2.5 元
  • 其他元器件:6 元
  • 外殼/腕帶:5 元
  • 包裝及外圍:4.5 元
  • 總計: ¥39.5(不含稅)
  • 含稅 x 1.17

這個價格是元器件的成本,並不代表最後的手環成本價格,一位智能硬體行業的從業者告訴我,智能硬體的成本很大程度上由產量決定,生產一萬和十萬最後的成品成本單價相差能在 2 倍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產品生產一萬件平均下來單個的成本在 500 左右的話,如果生產十萬件就有可能將單個成本拉低到 250 塊,我將這個報價單給他,問他這個報價單的產品出來質量及工藝等情況,他給我的回答是基本能用,也不會太差。再問單個成本價能比元器件的價格高多少,目前這裡元器件的價格加起來含稅是 46.2,如果到成品總成本控制在 70 塊錢之內可不可能,對方的回答是問題不大;我問如果量能上去,有沒有可能控制在 50 以內,他說得看是誰來做,之後就再沒有回復。


此前我的預測是小米手環可能69,冒險一點在49,現在看來還是低了,但79的價格也在大多數用戶的接受範圍之內,從用戶角度來說,如果我是其手機的用戶,在我買個移動電源都要花 100 的時候,花一半的價錢買一個智能設備來當手機配件,並且還捎帶著能進行運動監測和睡眠監測,我為什麼不買呢?如果 500 塊還需要考慮一下,那 50 塊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更多詳盡的內容請看極客公園上周發布的文章《智能手環的末日》,應該能看到整個邏輯及背後的思路。


早在6月初,從在XX科技(小米ODM商)的朋友處了解到小米要做手環了,對於長期關注可穿戴設備的我來說,哪能輕易錯過這個打探小道消息的機會,必須挖掘點有用信息來。使破嘴皮子,就得到一條還算有用的信息:價格不會超過兩位數。第一反映,99,一定是99。


昨天的小米2014的年度發布會上,小米手環與米4共同發布,尼瑪,居然是79。只要79啊,不是 Misfit Shine的 599,不是Jawbone 的 1099,更不是Fitbit Flex的899,只要79。


---------------------------------------------------------------------------------------------

拋開功能和體驗,先來聊聊小米的貢獻。


一個時代的號角被吹響了, 吹響這個時代號角的不是Apple,不是Samsung,不是Google,卻是小米!


你一定會說: 丫的難道不是蘋果么,iWatch的概念都抄了多久了... No!

你還會說: 那至少是Samsung,別以為我忘了大明湖畔的 Galaxy GearNo!

你又說: 好吧,是Google,上個月的 Android Wear和Moto360大家都知道 No!


OK,Let me tell you why

老羅說:做產品要先搞定精英用戶,小白用戶(褒義)很多時候看起來像是在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產品,實際上,只是在無意間跟隨了精英用戶的選擇罷了。


決定小白用戶(褒義)選擇困難,有兩個關鍵因素: 1.對產品的認知2.價格

但是沒有關係,小白用戶想:誰誰誰在用這個產品,我也用這個准沒錯!


小米的思維:為發騷而生...Sorry,是發燒。典型的農村包圍城市思維,先不談能否包圍 城市就是能拿下農村,那也絕對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小米做到了)

最頂級的配置(某些用戶很容易受最高級名詞的影響,比如說:頂配,最快);

最便宜的價格(又一個最,形容的是價格)


這剛好解決了小白用戶(褒義)的選擇困難綜合症。


小米手環79元,光從價格上,就已經讓關注可穿戴設備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嘗試一下。更何況基本上擁有目前健康手環該有的功能。


注意上面的黑體字,我為什麼會這麼說?

如果他是599,799,899。正常的人都會說:小米手環有比其他手環更出類拔萃的地方么?


正是因為79,所以我們會說:只是79而已嘛,又有一個手環該有功能,為毛不試試看呢...


小米手環從超低價格切入激發用戶嘗鮮慾望,並成功降低了用戶對功能的預期。這一招太狠了。這不是未來2999(猜測)的iWatch可以做到的,也不是1999的Moto360可以做到的,更不是2299的價格,產品垃圾到不行的Galaxy Gear可以做到的。


目測,在小米的帶領下(感謝小米),華為,魅族等國產精品廠商將會推出價格更符合大眾消費的同類產品。可穿戴設備立馬會迎來一個大眾集體嘗鮮的階段(之前一直是小眾嘗鮮,因為價格太貴,產品說不定還是個偽需求)。在嘗鮮過後,用戶開始真正基於使用感受討論產品本身。所以整個可穿戴市場(至少是手環類的產品)將會在短時間內被引爆,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再次感謝小米)。


---------------------------------------------------------------------------------------------

再來簡單聊聊小米手環的功能與應用場景


雖然不知道要何時才有機會體驗小米手環(要不是小米經常賣期貨,我一定會告訴你一個明確的日子),從小米給出的官方介紹來看看小米的功能。


從市場切入時機看,不管是跟風也好,真正有用戶痛點也好,小米是時候做一款手環來彌補產品線的不足了;


運動記錄,睡眠跟蹤,飲食記錄等基本上屬於健康手環的標配。小米手環也都配備。

關於健康監測,我一度懷疑這是不是一個偽需求(不是PM,沒做過研究),包括現在。


除了這些,小米手環還可以用於手機解鎖,iPhone5S和S5都可以用指紋解鎖了,小米作為最優秀的蘋果中國學徒,也算是在解鎖快捷程度上給了一個解決方案(到底有多快接?用了再告訴你吧)。用手環解鎖手機,這是一種應用場景,仔細想想,那手環是不是還可以用於刷門禁,刷公交,刷POS機,開車門,簽到,做身份鑒定等等呢?答案是肯定的。想的越多,會越發現手環會無比強大,健康監測好像變的越來越弱了,手環或者智能手錶能往這個方向走的話,我會無比興奮的,結合思考小米的下一步就是從各個角度為用戶打造生活服務的偉大理想,這一切還是很有可能(美好的憧憬請參考超哥的文章:此有傳送門)。


我使用過很多的手環,大多數的情況是這樣:我還沒感受到一個手環是不是真的對我有幫助的時候,電池就掛了。如果它在一個續航周期中,沒讓我覺得它真的有用,那當我充完電第二次帶上的時候,會在潛意識裡產生「你個沒用的東西」的想法。所以我個人認為,在用戶第一次摘下手環之前(這通常是第一個續航周期),搞定用戶是無比關鍵的一項任務。


小米手環30天的超長續航(暫且認為能夠達到官方所說的續航),讓你一戴上就可以30天不用摘下,這30天期間,如果小米手環的功能和服務只要有一項能夠戳中用戶的痛點,那用戶是很容易產生高粘度的。


---------------------------------------------------------------------------------------------


關於外觀


搭扣的設計明顯是借鑒了Misfit Shine的設計,激光微穿孔也是Misfit Shine上的工藝,航空鋁材也是Misfit Shine一直用的材質。所以小米手環除了Tracker形狀更像一枚腦殘片之外,怎麼看怎麼就是個Shine的同門師弟 。


好了,隨便聊了聊~ 如果我有幸搶到,一定上視頻!

---------------------------------------------------------------------------------------------


小米手環入手成本參考


最終入手成本=79RMB

+ 獲取F碼精力(轉發微博,送祝福,小米社區活動什麼的)

+ 期貨等待時間(時間成本)

+ 開賣日準時蹲點(太緊張傷腦細胞)

+ 第二次開賣日準時蹲點(因為你第一次動作太慢沒搶到)

+ 誤工費(被老闆抓到不幹活扣薪水)


對於那種運氣超好,一搶就中的人,我想說: 請幫我也搶一個!!!!


---------------------------------------------------------------------------------------------


Ps:文中出現的「小白用戶」,「農村」,「城市」,「精英用戶」,某些用戶」等可能引起爭議的詞, 均為褒義! 請勿做過度解讀...Thanks...

【小米手環 - 小米性價比,沒什麼好說的】 評測,價格,使用,購買


我是來給望月博客做廣告的(支付寶請付廣告費),早在7月20日,就做出69元小米手環的預測(差10塊錢)
原文地址69元的小米手環,你怎麼看? -- 望月的博客 -- 傳送門

69元的小米手環,你怎麼看?

2014-07-20 望月的博客

[望月按] 普遍認為,在7月22日小米的新品發布會上,小米手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產品,如果真如本文預測的那樣,小米手環的定價在70元甚至是50元以內的話,那麼,將對智能手環市場進行一次徹底的洗牌,你怎麼看?本文來源於極客公園。

這個領域裡最大的變數來了,他不是鯰魚,是鯊魚。

說這句話的是國內某智能手環的創始人,這半年來他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有危機感。到不是他的產品出了問題,真正出問題的,是他在反思手環的定位及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2013 年可謂是國內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元年,隨著可穿戴硬體概念的火熱,國內掀起了一波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創業高潮,一時間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層出不窮,而這其中,由於國外的 UP,Fitbit 等產品給的啟發,國內智能手環及計步器的來勢最為兇猛,最多時國內市場上同一時期有幾十款同類產品上市銷售,功能大同小異,售價也從幾百到上千高低不等,不過在 2014 年,這一局面被打破,更多的創業者進入這個領域,更多的用戶開始接受智能手環,這個市場已經被驗證,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競爭出現,而一旦這個領域最大的玩家開始進場,那就開始進入了另一個時代,智能手環將不再是少數極客人群的玩物,他將進入大眾市場。

智能手環的產品價值

從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智能手環,無外乎以下幾種功能:計步,運動監測,睡眠監測,針對特殊人群還有一些別的功能,比如針對老人兒童的防走丟等,但多數功能都集中在運動和睡眠監測,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只有少數極客人群對這一類設備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普通人群對這一概念的認知有限,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另一方面,這一類設備的售價不算便宜,少則三四百,多則上千元,普通用戶在購買的時候還是會考慮性價比及實際作用。

對普通用戶來說,對智能手環這一類設備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不只普通用戶沒有,一些智能手環的生產廠商在向用戶介紹推廣的時候,也難以很準確的定位自己,手環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跟手機重合,比如計步,手機上已經有很多 APP 比如 Moves,樂動力等能實現,睡眠監測手機也有相應的 APP 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實在無法說服普通用戶為了運動和睡眠監測去購買一個全新的設備,更糟糕的是如果這個設備還需要每天充一次電,那基本就等同於已經被用戶拋棄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完整的使用手環的功能,多數是需要跟智能手機配合使用,這些設備都不能脫離手機而獨立存在,很多時候的角色更像是智能手機的一個配件,當然也有專業性較高的運動監測手機無法完成,手機也存在著運動時攜帶不方便等缺點,但這部分對於運動監測有更高要求的用戶他們會使用更加專業的運動監測設備,比如測速儀,心率帶等等,也不需要戴一個計步和睡眠監測的手環,說到底,還是這類設備在自我定位及功能需求上存在著問題。

除了功能定位之外,另一個影響智能手環普及的因素就是價格了。

在 2013 年智能手環的興起之初,產品售價在 300 到 1000 不等,300 左右價位的產品還是在 13 年下半年才開始出現,此前的都居高不下,當然 14 年一大波同類產品襲來之後,出於競爭或是別的壓力,手環類產品的售價開始有所下降,200 以下可供選擇的產品已經不少,功能都大同小異,售價集中在 159 到 199 之間,相比於 13 年的高價,14 年的售價已經是很多人能接受的範圍了,畢竟現在買個 iPhone 手機殼動不動就 200 塊錢,在 200 以內能買個智能手環,多數人也還是願意嘗試的。

但這仍然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極客公園這幾個月密集的跟許多做手環的廠商接觸,最終調查得出了手環元器件目前大概的成本區間:

  • 處理器:12.5 元

  • 3 軸 sensor:6.5 元

  • 電源晶元(充電,DC/DC 等):2.5 元

  • 電池:2.5 元

  • 其他元器件:6 元

  • 外殼/腕帶:5 元

  • 包裝及外圍:4.5 元

  • 總計: ¥39.5(不含稅)

  • 含稅 x 1.17

這個價格是元器件的成本,並不代表最後的手環成本價格,一位智能硬體行業的從業者告訴我,智能硬體的成本很大程度上由產量決定,生產一萬和十萬最後的成品成本單價相差能在 2 倍以上,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產品生產一萬件平均下來單個的成本在 500 左右的話,如果生產十萬件就有可能將單個成本拉低到 250 塊,我將這個報價單給他,問他這個報價單的產品出來質量及工藝等情況,他給我的回答是基本能用,也不會太差。再問單個成本價能比元器件的價格高多少,目前這裡元器件的價格加起來含稅是 46.2,如果到成品總成本控制在 70 塊錢之內可不可能,對方的回答是問題不大;我問如果量能上去,有沒有可能控制在 50 以內,他說得看是誰來做,之後就再沒有回復。

想想目前售價動輒三四百的智能手環,再看看原材料報價單,如果只要求功能可用的話大概就知道是個什麼狀況了,不幸的是目前很多手環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產品上的體驗都差強人意(我自己都用過需要一天一充的,就不點名是哪家了),在產品體驗不夠出色價錢又沒有競爭力的話,基本再走下去的可能性不大。

智能手環的定位:獨立設備 OR 手機附屬品

除了蜂擁而至的創業者,不少手機廠商也將手環列入自己的產品規劃里,無論是國內的華為 TCL 還是國外的索尼 LG 都發布了智能手環,索尼在 2014 年的 CES 上發布了新款智能手環 SmartBand,手環輕薄,具備防水功能,續航最長可達 5 天。SmartBand 設有一個按鈕,用戶可通過按鈕打開或者切換配對手機上的音樂。

SmartBand 可以分成兩個部分,錶帶和一個 Core 部件,其中 Core 核心部件可拆卸下來單獨使用,也可以放到其他顏色的錶帶中。SmartBand 有黑色白色和紫色等多種色彩選擇。SmartBand 沒有屏幕,只有一個按鍵和一個單點的 LED 提示燈,所有的信息必須通過手機端同步查看。

從 SmartBand 的功能來看,索尼對這個產品的定位非常清楚,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可穿戴的智能設備,更是一個手機的附屬設備,SmartBand 手環支持安卓平板與智能手機,SmartBand 在手機端有一個叫 Lifelog 的專有應用,除了通過應用可以查看手環追蹤記錄用戶的物理活動數據,比如長途旅行、燃燒卡路里、睡眠、洗澡、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等等,它還可以追蹤用戶日常拍攝的照片,或者在用戶聽音樂看視頻的時候充當一個媒體控制器,還可以統計你使用手機的狀況匯總,比如聽音樂的時間和看視頻的時間,手環此時承擔的作用更像是一個手機的配件,沒有手環手機可以使用,但有了手環可以使用更方便,比如手環跟手機相連接之後,來電或簡訊手環也同時會震動,如果平時習慣將手機放在包里的人這個功能應該很有用,這樣就不錯漏接電話和錯過簡訊。

反觀其他的智能手環,除了在功能上依附手機之外,並沒有給手機提供附加的功能,更直接的說就是沒有跟手機的系統體系融為一體,不具備可延展性。這就是為什麼一旦蘋果或者 Google 官方出智能手環設備會能更加容易贏得用戶,因為他們有完整的系統體系做支持,將手環跟手機無縫結合,具備可延展的空間,所以,手機廠商出手環那定位一定是手機的配件,而不是獨立於手機之外的一個新產品。

對於智能手環本身來說,如果你的功能跟手機廠商出的手環一樣,且沒有更多創新的功能或者足夠多吸引用戶的理由,那麼一旦手機廠商推出跟自己手機相搭配的智能手環,用戶的選擇就很明顯了,一定會選手機廠商自己出的而不是第三方,因為在體驗和系統的兼容性上一定比第三方的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期待蘋果出自己的智能手環或者智能手錶的原因。

智能手環的末日

回到本文開始提到的鯰魚,不對,是鯊魚來了。

相信不用說名字大家也知道是哪家廠商,2014 年上半年發貨量達 2610 萬,超過了其 2013 年的發貨量的總和,是去年上半年 703 萬出貨量的四倍。

除了手機之外,其電商平台生態圈已經是中國第三大電商平台,圍繞手機周邊的產品也有不錯的表現,根據其聯合創始人在 MIIC 極客公園夏令營上公布的數據,一家耳機廠去年在其電商平台上賣 400 多萬隻耳機,移動電源出貨量也非常的驚人,連一個看似非手機附屬產品的玩偶出貨量都能達到 50 多萬隻,可想而知其電商平台的能力,當然,這一切都是圍繞在手機周邊的附屬產品,無論是耳機還是移動電源,定位都是手機的附屬物,既然耳機和移動電源可以是,那為什麼手環不可以是呢?索尼不就是這麼做的嗎?

這並非不可能,最近他們的董事長頻頻在微博上透露出跟手環相關的信息,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是哪家,但按照其一貫推出產品的規律和宣傳方式,必然會在微博上有所預熱,所以出手環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

除了手機之外,旗下基於 Android 深度定製的系統也深得用戶好評,在業界也頗有口碑,官方出的手環必然也能做為手機的一部分跟系統很好的配合使用,讓手機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在這裡,它對手環的定位應該是手機的附屬品,而並非獨立於手機之外的一個新事物,如此一來,在用戶的接受程度上變得更加容易,你告訴用戶出了一個手機配件配合手機使用能進行運動和睡眠監測,比告訴他這是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做什麼做什麼要有用得多。

再者,其手機的用戶群也是相對較為願意折騰和嘗試新鮮事物的人群,所以接受起這個概念來並不難,唯一的考驗就在於手環推出的時間及價格了。

根據前文極客公園對智能手環的成本調查及分析,和這家公司以往的定價策略,這款手環應該會以目前市面上同等產品的最低價發布,並且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手環的成本已經說的非常清楚,如果量大還可以更便宜,另據極客公園得到的消息,首批手環已經在 6 月份開始投入生產,量級在十萬左右。至於價錢,既然 69 是完全可以控制在成本範圍之內,那 49 也並非不可能。

從用戶角度來說,如果我是其手機的用戶,在我買個移動電源都要花 100 的時候,花一半的價錢買一個智能設備來當手機配件,並且還捎帶著能進行運動監測和睡眠監測,我為什麼不買呢?如果 500 塊還需要考慮一下,那 50 塊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回到開始討論的話題,未來的手環一定是手機的配件,在手機都只賣 500 的時候,你一個手機的附屬產品都要賣 300,你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小米的野心遠比做一個手環大得多。

一個手環,簡單的運動監測,說實話根本沒有吸引力。無論演算法多麼的精準, 加速器多麼的高大上,沒有心率的準確計量,根據手的加速度計算卡路里的消耗, 大部分場景誤差超過70%, 可以說基本沒有意義, 要減肥的人根據這個來控制運動,恐怕會耽誤自己, 這是因為人的運動包含了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不同心率下比例不同, 無氧運動下轉化率極低,導致人的運動卡路里消耗基本上和心率的立方成正比,大概心跳增加一倍,卡路里消耗增加7倍!可惜,到目前為止,Bond, TCL等在這上面轉圈子,說實話是誤導消費者, 也浪費自己的精力。

小米選取了智能鬧鐘和睡眠監控這兩個切入點,確實不錯。 許多人, 我估計會有50%的人被喚醒後有莫名的煩躁和沮喪,俗稱起床氣。而智能鬧鐘通過輕微的刺激喚醒,讓你以為是自己醒的, 提供了一個生理和心理的充分過度,會讓許多人愛上這個功能。至於睡眠監控可以對睡眠不好的人記錄自己的睡眠,調整睡眠前的各種行為改善睡眠, 比如說你凌晨4點翻來覆去,醒來時要噓噓,小米手環可以提醒你晚上少喝水, 比如說監測到你晚上夢遊, 比如說你吃了不同的安眠藥,手環可以比較睡眠深度,總之我認為小米手環可以對改善睡眠有很大的意義。

手環的身份識別,可以和類似於iBeacon的系統相呼應,變成室內導航的使用終端;如果小米手環真的能賣出1億以上的量,它的內置身份識別晶元極有可能是選用的是類似於金融IC卡的晶元,或者小米手環2.0會選用類似於金融IC卡的晶元,從而變成用於移動支付的身份識別。

當你戴著小米手環在家裡走來走去的時候,它完全可以把你家裡了的平面圖勾勒出來,根據RSSI也可以勾勒出平板電腦, 筆記本電腦, 小米盒子的大概位置,甚至可以和平板電腦, 筆記本電腦,電視機相連,當有手環接近電腦、電視, 遊戲機的時候,它們從深度冬眠變成淺睡眠,等你開機的時候,1秒啟動, 這是多麼的驚喜啊?當然,可惜的是現在的電視機還沒有藍牙4.0。

總結一下,小米手環有4大可能目標:身份識別和移動支付,智能鬧鐘,睡眠監測,室內導航及智能家居。其中的每一個,都足夠價值79元,甚至遠遠超出。

順便說一下,小米走的是真正超越蘋果的道路。其他的華為,步步高,OPPO等都是做手機,他們在複製當年Sony的道路,而小米是在經營自己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Sony的技術水平都把這條路走到頭了,快死了, 步步高, Oppo不改變的話還會遠嗎?


在仔細的用了近一周後,想把自己「真實」的使用體驗和一些思考告訴大家,順便給工程師大大們提一點點建議。

小米手環兩個最核心的功能分別是:運動計步和睡眠監測,在這兩個核心功能的基礎上還配有來電提醒、查找手滑、微信接入和智能鬧鐘等輔助功能,使手環的可玩性更高,更加有趣。

通訊篇

先說說最基礎的通訊功能吧,小米手環用的是最新的藍牙4.0技術和手機APP進行連接的,藍牙4.0的最大特點就是功耗相當低,即便是我們一直開著藍牙,也不會怎麼費電。為什麼近兩年可穿戴式設備會風起雲湧,我想和藍牙4.0的低功耗技術的出現也有很大的關係,連接成本低了嘛。

而如果要在安卓手機上使用藍牙4.0技術,就必須在安卓4.4以上的版本上使用,因為只有4.4以上的ROM才有相應的藍牙介面,所以有些手機版本就沒法使用嘍,比如我的這台三星S4,目前刷的最新MIUI是基於安卓4.2的就會有無法支持的提示。

經過研究,小米手環和手機同步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如果你開著藍牙和手機一直保持配對狀態,則手環會在你開啟軟體時把數據同步到手機上;另外一種是如果你關了藍牙或者是手機不在身邊,手環內部就會記錄你的數據,當你下次鏈接到藍牙的時候,一次性把數據同步到手環上,不過這中方式就需要點時間啦,因此還是建議一直開著藍牙吧,否則像來電提醒之類的功能就沒法使用,反正藍牙4.0也不費什麼電。

運動計步篇

運動計步是所有品牌手環中首當其衝的功能,在小米手環中,工程師們為這個功能中使用了強悍的三軸加速感測器ADXL362,傳說這種感測器可是軍用級別的哦,所以精度特別高,為什麼要使用加速感測器來計步呢? 因為在我們行走的過程中肯定伴隨著手臂的擺動,而手臂的擺動過程其實是一個加速和減速的過程,所以使用這個加速感測器判斷手臂的擺動,就能知道你是不是在走路啦。

但是當我們坐著的時候常常也會伴隨著一些正常的擺臂情況比如撓撓頭或者電腦打字什麼的,這時候工程師大大們就需要通過優秀的演算法來「過濾」這些意外的情況,這樣計步統計就能更准啦,因此一個手環計步 功能優化的好壞不僅僅和高精度的硬體有關,還和軟體演算法的優化有關。

我在試用的過程中偶爾會發現計步不準的現象,不過這是試用版本,後面相信工程師會優化的越來越好。

現在有了小米手環,更加督促了我每天晚上來鍛煉,比如我每天設定的運動量是10000步,當你每天運動的時手環就會把你一天不同時段詳細行走信息都記錄下來,只需點擊主界面的大圓圈就好了,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天的小時數,感覺小時的字體有點小,0點到4點我是在睡覺,但是也出現了計步的情況。

如果在你運動的過程中想通過手環看你目標的完成度,必須得先手臂自然垂下,然後用看手錶的姿勢放到面前,記住一定得停留在面前兩秒鐘,手環才能通過閃燈顯示完成度, 不然無法查看,這個和程序上的說明圖片有很大出入,我想會誤導很多用戶無法正確的在手環上看到完成度,希望在後續的應用版本中能夠完善說明。

如果我們完成了運動目標,手環會自動震動提醒你,這一點我很喜歡,每當完成了任務時,震那麼一會,會很有成就感。

如果要查看我以前的活動情況,點擊左上角的按鈕就能進入到活動歷史記錄中,我一周的活動情況都可以通過柱狀圖來查看,相當方便。

同時我們還可以把活動信息分享到微博、微信給朋友,但是如上圖的分享按鈕有點不太通用,希望以後設計師能夠修改過來,因為分享按鈕一般是如下圖這個樣子的。

睡眠記錄篇

小米手環可以檢測我們的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深度睡眠也被稱作「黃金睡眠」,深度睡眠越多,就越能緩解身體的疲勞。

那麼小米手環是如何判斷你是出於深度睡眠還是淺度睡眠的呢?當我們處於深度睡眠的時候,我們的肌肉會徹底鬆弛下來,身體會很少運動,甚至不動,而當你處於淺度睡眠時身體還會有較大一些的活動,比如翻身之類的,我們做夢時就一般處於淺度睡眠的過程中。

因此通過這個原理,手環根據時間間隔判斷我們的活動範圍就能判斷我們是處於深度睡眠還是淺度睡眠的過程中了。類似於運動記錄界面,軟體能夠記錄你的歷史睡眠狀態,不過柱狀圖有些顯示不清楚,不明白哪個區域是深度哪個區域是淺度呢,希望後續的版本能夠改進。

來電提醒篇

如果我們打開來我的手環里的來電提醒開關,如果當有來電後,20秒鐘你沒有接聽的話,手環就會發生振動,提醒你來電了。為什麼默認要設置為20秒鐘呢?我測試了一下20秒鐘剛好是手機響鈴4聲後,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在電話響鈴3聲左右接聽電話,而到了4聲後很有可能就是手機忘記關閉靜音的情況了,所以這時通過手環來提醒就不會錯過電話了。這塊的時間設定工程師還是很用心的,如果一來電就振動,不免會造成手環很多電量的浪費。

查找手環篇

當你找不到手環的時候,可以通過點擊APP上的查找手環,來使手環振動,來達到查找手環的目的。但是這個功能我認為是個無效功能,比如你的手環藏在了沙發的某個角落,你使用查找手環功能讓手環發生振動(振動的幅度比手機小很多),其實對於查找應該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除非這個手環能發出響聲。同時因為振動功能會調動振動馬達,從而會造成比較耗電,所以這個功能在未來的版本中建議去掉。

智能鬧鐘篇

智能鬧鐘有個很人性化的設計就是能夠把你從睡眠中「逐漸叫醒」,而不是普通鬧鐘那種粗暴的叫醒。小米手環會在設置的鬧鐘時間的半個小時內逐漸加大振動的力度叫醒你,這樣即便你在深度睡眠中也會有個逐漸叫醒的過程,從而避免了特別想賴床的感覺。如下圖,可以設置三組鬧鐘,不過時間有點歪了。

好了,以上就是小米手環的大部分功能的評測了,希望以後的小米手環2能夠加上查看時間的功能,這樣就更完美啦,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或者想和我交流,請關注我的新浪微博@伴夏小姐


長這麼大人第一次用上
充一次電能用一個多月的電子產品。。。


別家賣手環為了賺錢,
小米賣手環為了促銷手機電視路由器……
所以價格瞬間就秒殺了一眾大牌+山寨


作為移動互聯網從業者,最大的好處的是感測器增加了,並且嘗試智能手機外接感測器。

這絕對可以影響產業的發展和智能設備的發展思路。

小米手環的產品思路其實是將產品與人連接,讓人走進產品的生態群,讓人的數據信息關聯到產品上。所以單一從產品的功能去判斷產品價值,其實手環並不是個很出眾的產品。更多的還是從生態群整體戰略角度出發,不排除未來會成為一個物聯網媒介。

2016年3月21號 更新
才發現被小米生態鏈產品總監點贊,好人都發金水了我還能說啥

2016年7月30號 更新
小米發布筆記本,小米手環開機解鎖,提供的就是距離監測的感測器。


糾正 @夏勇峰 夏總監幾個可能的錯誤(沒加可能二字讓我拿到看不少反對啊!)

我們希望創造出一個最貼身的電子產品,並以此作為重要指標向下延續。華米團隊尋找到了全球功耗最低的主要晶元,為此付出了超過同類的成本(所以39元成本是絕對不靠譜的)。貼身之後,它能知道你睡還是醒、在哪兒(室內定位),並將這些信息發送給其他設備,讓它們能根據你的行動自動做出反饋。

  1. 華米是不是找到了全球功耗最低的主要晶元?答案是沒有。無論是從手冊數據評價還是從實際用戶體驗的時長來評價。當然可以官方拆解或者亮出晶元型號。但你給出的型號無論是來自於TI還是來自於CSR或者Nordic都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顆晶元是全球功耗最低的晶元。更新一下,沒有任何數據表明ADI的加速度計ADXL3系列的加速度計是全球功耗最低的。而且主流的手機廠商,無論是蘋果,三星還是HTC主要用的都不是這家的加速度計。
  2. 從用戶實際使用角度。用戶不必在意你使用的是什麼電池,是CR2032還是LI電池還是心臟起搏器中用到的放射電池。用戶只需要在意可以戴在手上多久不充電。小米手環的答案是一個月。garmin的手環vivofit可以使用一年。當然你會說售價低了多少。但無論價格多少都不應該以錯誤的文案來進行宣傳。
  3. 他知道你睡還是醒,在哪兒(室內定位)。這個不知道小米如何做到的。現今的手環中,大部分只有一顆加速度計,靠加速度計來進行室內定位,還真沒有聽說哪個手環廠商敢這樣講。當然也有可能小米不惜成本和功耗,增加了陀螺儀,增加了電子羅盤,也許還增加了氣壓溫度感測,如果小米能扛得住這麼多感測器和演算法的功耗的話。當然也許室內定位完全是依靠手機完成,傳給手環的APP端。但宣傳的時候用上室內定位的原理能不能科普一下。

安全性能和功能我不評價
另外:我個人覺得小米手環有借鑒misfit shine的創意。無論是材質,工業設計,還是錶帶和核心體的結合方式。甚至上面打孔的工藝。不過這沒什麼大不了。人們對美的認知總是驚人的一致,正如人們對手機右下角咯手的反感從一而終。

但整體來說
我很歡迎小米手環的發布
因為它偉大的定價
謝謝小米手環終結了市面上那些坑蒙拐騙的手環方案商以及手環創業者
他們拿到幾千萬幾個億的融資的時候我十分不解
我甚至越來越看不懂這個人傻錢多的世界

謝謝小米,讓他們快速離開智能硬體的舞台

當然我猜測小米手錶一直在做
只是iwatch發布之前
沒有人知道該拿出怎樣的標準進行戰鬥

作為也想爬上擂台上的一方
我期待著那一天

《》《》《》《》《》《》《》《》《》《》《》《》《》《》《》《》《》《》《》
評論竟然不讓超過1000個字!

夏總監的評論:1.你讓我來舉證,列舉所有gsensor這個很費時間,我這裡只有我們測試過的數款最主流晶元的數據。其實你只需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我,請舉。另外,拿蘋果等手機廠商不用這款gsensor來做我們用了也不是功耗最低的證據,這個恐怕不妥,因為一個2500mah、一天一充的終端,和一個40+mah一個月一充的終端,對功耗的敏感性完全不一樣。即便是有小米背書,我們的價格也只能更高一些,因為我們更在意功耗。

2.一個月確實不算久,我們也在加油解決,因為同時我們還要做到貼身,並且只有5g重。設計上挑戰很大,爬過很多坑,辛苦不用再提。

3.藍牙室內定位不算是新技術,三個設備就可以根據信號強弱確定一個準確點,同時gsensor可以協助其更準確。

說到misfit,我們和他們一直關係不錯,他們CEO也來我司交流過很多次,他們接下來的產品戰略非常讓人期待。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要做金屬,同時要亮燈,又要防水,激光微穿孔幾乎是下意識的選擇。我不敢說華米能做到全球第一,但這一塊工藝在業界應屬前列。如果用戶感知不到,下一代產品我們會考慮其他交互方式。對不起在工廠辛苦那麼久的兄弟們了。

最後,我們真的沒有做手錶。事實上華米(智器)在與我們合作之前做過一款手錶,但我們還是忍住了繼續做的衝動。做一個東西,很容易,但如果它沒用,就是在製造垃圾。

《》《》《》《》《》《》《》《》《》《》《》《》《》》《》《》《》《》《》

封號同學的評論:
1.
A :感測器不知道是不是ADXL3系列當然datasheet我無法拿到。這個判斷暫時我的確無法以反例證明你說的是錯的。ADI的確不在主流廠商的考慮列表這是事實之一。在考慮供應商的時候性能表現和功耗數據一定是選擇的重要指標,這和用2500或者3000無關。

是你們宣傳的功耗全球最低,這樣應該是你們來證明這個事實,拿出數據和對比的晶元型號。

誰主張誰舉證

你們以全球最低功耗的文案進行宣傳,售賣,你們是利益獲得者

利益衝突著有義務為自己說的話和數據硬體參數,硬體性能負責任

我可以說我不舉反例因為我無法從小米手環中獲利

如果你們宣布如果誰找到小米晶元的功耗不是全球最低,獎勵一萬塊哪怕是一千塊我一定日夜不停舉反例,因為那時候我是利益衝突者。

B:可能我表達的問題。我指代的功耗不僅僅是這一顆,還有是主晶元的功耗。我研究過主流的藍牙晶元。相信你們一定沒有採用ADI的藍牙晶元。主流架構晶元功耗相差無幾。其實你們最好的證明方式是展示拿下電池依靠電源的正常工作整機功耗。當然這些測試沒有人願意做。或者你寄一個給我測我自己說服自己也行,開玩笑。你會說做完了我又說別的條件怎樣怎樣。我不是講歪理。我最大的不解是小米在宣傳時大量使用硬體領域的技術術語,而且都是最高級。科普硬體知識本沒有錯誤,雷老大科普過emmc科普過lpddr3科普過高通8974和8274的區別。但是你們喜歡用BEST。只有你們自己下代產品是BETTER。

2.這個我沒什麼可辯論。我看過fitbit,jawbone up等幾乎所有手環的拆解。一個月的確是不錯的成績。我沒拆解過可以扛一年的garmin。你們估計也沒有。

3:室內定位也許我們基於不同的標準出發所以理解不同。但手機自帶藍牙。而手環必須從手機的APP端才能讀到位置在哪裡。我覺得室內定位的難度,無論是基於藍牙還是wifi,無論是蘋果的ibeacon高通的gobi,起點和實際應用技術都是很龐大的工程。這都是討論,這個問題大家保持觀點,沒有對錯。

你們和misfit關係怎麼樣都好,大家都在追求美的產品。這是一件不錯的事情。79相比10000塊,前者的確更讓人敬佩。misfit用了EFM和TI的方案設計,不知道你們的電路上有沒有這些晶元。我不知道智器是不是出過類似inwatch的Zwatch這家。

但我希望如果小米出手錶的話。一定要有美好的工業設計。

小米最美的工業設計個人認為是小米電源。

當然,您說你們不想要生產垃圾。

生產硬體數據完美同時工業設計美好的產品能贏得所有人的敬意。

無論是自己還是對手。


很多回答都在討論小米手環的性價比,而在我看來,79元的定價決定了他不需要再談論「性價比」這個東西,就如同快消品一樣,你會走進商店買瓶飲料的時候討論性價比嗎?雖然把小米手環類比飲料有些誇張,但類比成【玩具】應該是可以的,有人可以拿幾億出來創業玩,有人隨便買豪車玩,有人隨便換手機玩,而小米手環的定價,事實上已經把智能手環拖入了普通人的玩具範疇。有點類似與街邊的10元店的口號了:「79元你買了不上當,79元你買了不吃虧…」 討論那些運動記錄功能,睡眠檢測功能是不是準確,續航能力是不是爆強,樣子是不是醜陋已經沒什麼太大意義了。

小米手環另一個亮點是作為【身份認證ID】,這倒是值得說的。現在手機已經成為很多人的身份認證工具了,手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銀行卡,各種在線消費和在線支付都依賴於手機認證,但手機的一個問題是它容易遺失,也有一定的安全風險,這個時候一般手機給出的安全方案大都是密碼。但輸密碼是一件很繁瑣很容易泄漏的事情,蘋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指紋解鎖,但這個成本很高。而小米的方案是一個手環,不得不說這個方案堪稱天才解決方案,在成本和功能/安全級別 間取得了折中,同時手環還具備健康的功能,而且作為配件由用戶自行買單。另外,作為手機附件,其可擴展性也更強。

一方面,可以作為更多東西的密鑰,例如支付,app鎖,照片等的鎖。

另一方面,又可以結合手環的感測器擴展認證的方式,比如增加心率的感測器要求佩帶者的心率與最初設定的人接近,甚至更多的感測器。總的來看,這個布局真的精彩,在人機交互上作為一個突破口也不為過。


對小米手環的實際體驗期待遠超米4...
並認為如果體驗優秀的話,會是款比米4更成功的產品。

1.只要79。價格或許只比高檔些的手機保護殼貴一點。
2.具有市面上其它手環的基本功能。
3.身份識別功能,相當於廉價版的Touch id解決方案。
4.身份識別功能支持所有適配MIUI的手機,(Miui什麼版本以上忘了)意味著適配市面上流行的多數機型。

綜上,相信有不少人就算僅僅是為了類廉價版Touch ID,也會選擇MIUI,手環與Miui互惠互利,進一步完整MIUI生態圈。
若體驗良好,或許一年以後,你能看見滿大街的小米手環。


看了小米手環的定價,我想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之前我買jawbone up被坑大了。。。


手環本來就是半殘產品,任何手環都是這樣
計步、睡眠,這是兩個最基本的功能,相信也是絕大多數人買來的主要理由
但這種使用方法完全是強加上去的,說白了就是為了xx而xx

現在的可穿戴離真正的可穿戴還是有些距離的,所以不管是不是小米,不管多少錢,其實沒多大必要
當然你買來圖個玩玩兒也沒人攔你


儘管一直不看好小米手環的實用性,但前幾日還是在小夥伴的煽動下買回來一隻(不得不說這是歸咎於超低的價格,要是大幾百塊,學生黨的我才不買呢,嗯。。。)

下面說說佩戴幾天的感受吧
總結兩個字--雞肋!!!
這貨主要就兩個功能:記步、睡眠監測
關於記步:也就是走一步數一下,晃下胳膊也記一步,記來記去,也就是看看今天動了多少下。。。每當朋友看到我有帶手環,都會說:買這幹嘛,沒什麼用啊?!只能笑答:每天坐在電腦前面不怎麼運動,買了督促自己多活動活動(瞎。。。)
關於睡眠監測:數據大抵就是什麼時候開始睡覺,什麼時候起,還有所謂的深度睡眠時間。記得有天早上7點起床後看夜裡睡眠,一看睡眠時間8小時多,想想自己應該是12點後才上床的,好吧,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還有,就是這個藍牙連接很費勁
跑步的時候總想看看時間,這貨也幫不上什麼忙
要是可以看時間也好,還考慮戴戴
現在,只能放那了

----------------------------------------------------------------------------------------------------------------------------------------------------------------------------------------------------------------------------------------------
不請自來,一點拙見,不喜輕拍。
儘管延續了小米一貫超低價格的傳統,喊出了那足以讓其他智能手環廠家血本無歸的79元成本價,但我卻並不看好未來小米手環的市場表現。

然而,首先通過刷智能手環來解鎖手機的想法對於還沒有形成行業生態系統的現在來說是不切實際的。試想小米手環只能用來解鎖小米手機是多麼尷尬的一件事;

再者,此款智能手環使用藍牙系統進行通信。眾所周知,藍牙系統的最大通信距離可達10m,也就是說在周圍10m內就可以將手機解鎖。這也就未必能真正實現手機保密的初衷,恐怕用戶還是得主動設置密碼;

更最重要的一點,小米宣傳的是手環可以用來進行運動、睡眠的檢測。僅僅是知道這些數據,而不能告訴用戶如何運動才跟合理、亦或是怎樣才能睡得更好,對用戶來說也是沒有意義的;

再加上現代人對於電磁輻射的疑慮,更使得在可有可無時,人們會果斷摘下智能手環。而至於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手機,人們是寧願遭受一點輻射,也不會去關掉手機以至於錯過重要的信息。

時下各類智能穿戴設備百花齊放,通過各種感測器檢測心率、血壓等其它人體生命特徵,但卻很少有看到對檢測的數據進行分析並給出建議的工作。對於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我十分認同的是
大數據平台+智能硬體 的組合趨勢,也即是個性化的私人定製。 智能穿戴設備收集數據,之後上傳至大數據平台,經過數據分析,健身專家會給出更加個性化的健身方案、私人醫生能及時的告誡客戶調整飲食、或是加強鍛煉、又或是及時複診,如此等等。


推薦閱讀:

小米手環實際使用情況如何?

TAG:硬體 | 數碼產品 | 小米手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