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才答應?

是因為劉備料到了陶謙最終還會把徐州讓給自己,所以沉得住氣,而且還能彰顯自己的道義,還是因為最初的劉備並沒有一統天下的決心,所以對徐州並不很在意?


首先沒有「三讓」,但劉備確實拒絕過一次,因為劉備接鍋也是要承擔極大的風險的。
一、董卓遷都後關東局勢
董卓遷都西安後,關東進入了諸侯爭霸混戰階段。爭霸的第一階段就是二袁爭霸。袁紹、袁術兄弟分別聯絡諸侯盟友,爭奪地盤。袁紹陣營的盟友有曹操、劉表、劉虞等,袁術陣營的盟友有公孫瓚、陶謙、孫堅等(劉備是公孫瓚下屬一員)。

兩派相互廝殺,但袁曹一派佔盡優勢。公孫瓚、陶謙、劉備等長年敗於袁紹曹操之手。193年,袁術更是先被張綉、劉表逼迫,又大敗於袁紹曹操聯軍之手,從南陽倉皇逃至九江(揚州治下一郡)。

袁術陣營的一員陶謙犯的最愚蠢的錯誤就是去招惹兗州的曹操。陶謙與闕宣聯手,攻打曹操。陶謙部下張闓更是殺害曹操父親曹嵩一家,引來曹操復仇。

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

曹操有了發兵擴充地盤的借口,不會善罷甘休,於193年、194年兩度討伐陶謙。尤其194年來勢洶洶,「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怯懦的陶謙被迫向鄰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了。

田楷是公孫瓚的部下,袁術陣營中打入袁曹聯軍背身的楔子,他與平原令劉備從191年就在對抗侵擾冀州袁紹。此番自當不遺餘力,拯救盟友陶謙。

劉備儘管有關羽張飛兩名猛將,但自家兵馬一千餘,加上烏桓鐵騎,又收得饑民幾千,手下兵馬實在不多。不過架不住命好,曹操的老巢陳宮、張邈聯合呂布叛亂了,逼迫曹操退兵,劉備做了個順水人情。

陶謙給劉備增加丹陽兵四千員,把他留在徐州,田楷獨自回青州去了。不久陶謙又上表,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在徐州小沛。

二、陶謙治下的徐州
在講隱謙讓徐州之前,還得先講下陶謙治理徐州的政績。

陶謙治徐州時,採取了不少利民措施。

一)、鎮壓黃巾軍,安定境內

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二)、採取屯田制發展生產,徐州糧食豐收,流民百姓紛紛投靠徐州。徐州經濟狀況比袁紹、袁術治理下的州郡要好不少。

是時,世荒民飢,州牧陶謙表登為典農校尉,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粳稻豐積。——《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臧洪傳第七》
是時,徐方百姓殷盛,谷實差豐,流民多歸之。——《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三)、在徐州境內推廣佛教

初,同郡人笮融,聚眾數百,往依于謙,謙使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遂斷三郡委輸,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陶謙的部下有兩個集團:
一是徐州豪族,陶謙曾任命徐州富商麋竺為別駕從事,任用琅玡人趙昱、東海人王朗為別駕及治中從事;二是同鄉的武將,陶謙任命與自己同郡的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又任命同鄉許耽、曹豹等為中郎將,組成丹陽兵,是陶謙最信任的精銳部隊。
但陶謙用人有缺點:
一)、任人唯親。
丹陽人陶謙重用其同鄉許耽、曹豹、笮融等,不分良莠。許耽、曹豹等同鄉人被任為中郎將,組成丹陽兵,是陶謙最信任的精銳部隊。
笮融人品卑劣,因同郡而被重用,以至於殺害太守為害一方。
二)親近小人。
由於陶謙用人不名,徐州形成親近小人,疏遠賢臣的局面

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三)、刑政失和

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三、陶謙的扔鍋與劉備接鍋
195年,陶謙病危,對親信糜竺說道:「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陶謙推舉劉備,最主要的目的是:兒子能力不夠,為了保存自己的親族,不敢再讓兒子接管徐州。陶謙死後,糜竺迎接劉備為徐州牧。劉備不敢接受。

劉備為什麼不敢接受呢?原因大概有三:
一、徐州西邊緊鄰九江袁術,袁術對徐州虎視眈眈;他貿然接管徐州,能否應對強大的袁術報復?
二、他一旦與袁術決裂,就意味著與舊主公孫瓚、田楷決裂,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三、他不知道當地士族與陶謙舊部武將是否服從他。

糜竺作為豪族代表,份量還不夠,劉備不敢貿然接印。這時陶謙親友團又來了兩個說客。
其一是陳登。陳登用了精彩的說辭消除了劉備心中的第一條疑慮。
陳登對劉備說道:「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劉備回答道:「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陳登說道:「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
這段說辭總結下就是:一、袁術是個水貨,徐州應該由你來管。二、接管徐州後,你可以掌管兵馬十萬不用怕袁術。
陳登不愧是智者,還為劉備做了一條非常好的謀劃,放棄袁術陣營,加盟袁紹陣營。陳登自己為袁紹與劉備牽線,消除了劉備第二條疑慮。
陳登派遣使者聯繫袁紹道:「天降災沴,禍臻鄙州,州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奸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於執事。」
聽說敵人的堡壘要從內部攻破,袁紹自然喜不勝收,說道:「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欣然同意。

第二位說客就是北海相孔融。孔融對劉備的感情是真摯的,希望劉備能接管徐州。因為劉備對他有救命之恩。孔融曾被黃巾軍管亥包圍,他自命清高,不願意向袁紹、曹操這些梟雄求求,就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援。劉備果然仗義前往,擊敗了黃巾軍,救下孔融。
孔融對劉備說道:「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孔融強化了劉備的決心。

經糜竺、陳登、孔融說服後,劉備接領徐州。劉備解決了三個問題:
一、陳登孔融的話讓劉備堅定了信心,知道了徐州物富民豐、兵強馬壯的優點,不再懼怕日薄西山的袁術。
二、劉備放棄了袁術陣營,放棄了好友公孫瓚、田楷等,加入了袁紹陣營,足以制衡袁術
三、他得到了陳登、糜竺等徐州豪族的支持。
但是劉備最大的危機就是沒得到了丹陽武將的支持。呂布退到徐州後,丹陽武將許耽曹豹等與呂布勾結,最終推翻了劉備的統治。196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劉備迎擊,兩軍在盱眙、淮陰相持。不料就在這時,後院失火了。袁術寫信與呂布,勸雙方聯手,呂布趁機攻打下下邳。呂布自然歡喜。陶謙舊部曹豹與張飛衝突,張飛殺了曹豹,於是許耽趁機大開城門,迎接呂布進城。呂布偷襲了下邳,打跑張飛,又俘虜了劉備的妻子。


第一,「三讓」是演義故事,要說明白這事,只能請羅貫中先生還魂講解,現代人也可以請羅上身說說鬼話。

第二,史書上,《先主傳》說了這事,也就一次「讓」。陶謙臨死前,給別駕糜竺留了遺囑,請劉備接管徐州。陶謙死後,糜竺等人去請劉備(當時劉備應該在小沛)來接管,劉備不敢答應。
後來經過陳登、孔融等人的勸說,劉備才答應。

陳志《先主傳》:(陶)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陶)謙死,(麋)竺率州人迎先主(劉備),先主(劉備)未敢當。

第三,「讓」是一種美德,政治美德。
獻帝派徐璆給曹操送上丞相印綬時,曹操也說:「徐先生,我何德何能啊!這個丞相還是讓您來當吧!」徐璆一聽,趕緊推辭:「別別別,還是曹公您功高蓋世啊!鼎助漢廷!您應該當丞相的!」。這你一讓我一讓,曹操這才同意當丞相。如果不讓這麼一下,會有人說曹操的「吃相難看」的。

建安初,曹操迎了獻帝,自己當了大將軍,然後給袁紹封個太尉,袁紹氣不過,堅決不要,退給陳紀,陳紀也不敢要啊!陳紀估計心想:你們兩個大佬鬥氣,拿我開什麼玩笑!

二年,曹操把大將軍退了,改當司空,然後派孔融去鄴城給袁紹封個大將軍,鄴侯。袁紹雖然心滿意足,如願以償,但是也「讓」了鄴侯,不要!——其實用腳趾頭都能想像,這個鄴侯要和不要,鄴城都是袁紹說了算,隨意支配的。「讓」是一個形象工程!

第四,回到正題。劉備讓徐州,也是人之常情。
擺在劉備面前的問題很多,首先是自身的資歷問題。
劉備出身並不高,邊地(幽州人),武人(仕途起步就是靠戰功),這兩個標籤就可以把他定位成沒有前途的角色。
備粉喜歡提及皇室宗親、盧植弟子這兩個標籤,好吧,只好我認為:在劉備入徐州之前,劉備這兩個標籤基本上沒用。
什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到劉備的時間有二、三百年就不提了,什麼劉勝的兒子上百個也不要太出色,就說劉備老鄉,劉放,也是皇室宗親一枚,起步也是在地方當官,關鍵是人家文化水平高啊,寫的書信文辭華麗,曹操看了都心花怒放。——真正幫劉放平步青雲的是文化水平,而不是皇室宗親這個標籤。

備粉也會說,我備也讀書啊,漢末大儒盧植的弟子好伐!是是是!但是《先主傳》明擺著寫劉備「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呀!而盧植是什麼人?讀起書來,連美女都不看一眼的人!學問大到了後世都進了孔廟的好伐。
就這樣,盧植會喜歡劉備?劉備能從盧植哪裡學到什麼?根本就沒有好吧!
所以劉備的起步還是走「拉幫結夥打天下」的方式,聽說師兄公孫瓚混得不錯,於是還是投奔公孫瓚。結果,公孫瓚也根本不待見劉備。

  1. 公孫瓚喜歡市井之徒,不喜歡士人。理由也是醉人。【常言「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據說公孫瓚還跟三個市井之徒結拜,但沒有師弟劉備的份。
  2. 公孫瓚對抗袁紹時,任命了三州刺史(嚴綱、單經、田楷)和部分太守、縣令。劉備屬於田楷一隊的,還是縣令(平原令)。我說劉備不被待見,原因在此。
  3. 公孫瓚打戰又挫,界橋之戰後,就成了龜縮狀態,後來的勝仗都是防守反擊,根本不敢再出兵冀州了。劉備跟田楷混,要對抗臧洪、袁譚,基本上沒出頭之日。

機會就是這樣來的。因為曹操打徐州,陶謙請田楷幫忙,劉備這才作為田楷下屬之一,抵達徐州,然後留下幫助陶謙。
然後,按照史書分析,劉備抵達徐州時,曹操軍斷了糧,就撤軍了,一伐徐州結束。
陶謙讓劉備屯兵於小沛,作為徐州門戶,抵擋曹操進軍路線(曹操一伐就是從小沛起步)。
等幾個月後,曹操二伐徐州時,走的是泰山路線,根本沒想跟劉備先過招。等劉備得到情報後,率軍抵達郯縣協助防守,與陶謙的精銳部隊丹陽軍(曹豹領軍)合力與曹操軍會戰,結果又輸了!
要不是這時候呂布取了兗州,曹操急忙撤軍,我也不知道劉備該怎麼辦。

後面就是陶謙掛了,把徐州讓給劉備。
對於陶謙來說,目的大概是不想讓兩個兒子成為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吳書》說陶謙的兩個兒子終生不當官,也許就是老爹的遺囑吧。
對於劉備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質的飛越好吧!以前都是別人的下屬將領的幹活,一下子成為了地方軍閥老大!

說到劉備的「讓」,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方法目的。
「姿態」就是要給外人以「謙卑」的形象,懂禮貌的人都會,例如曹操、袁紹。
「方法目的」呢,目的就是要的是看清形勢,看看徐州有多少人支持他。
史書記載的有陳登、孔融的支持。《先主傳》寫的詳細,我就不多說了。
我說的是,其他人對劉備的態度。

  1. 陳紀、陳群父子。陳紀脫離董卓控制的漢廷之後,也沒去當官,直接帶兒子去徐州陶謙處避難了,劉備當了豫州牧(陶謙表),就征陳群為別駕。按《陳群傳》記載,是說陳群是持反對意見的,但劉備心裡肯定是想要徐州啊,所以對陳群的意見也就呵呵了。
  2. 鄭玄。這位漢末大儒,是盧植的師弟,劉備見到他可以喊聲師叔。鄭玄也到徐州避難,好了,在這裡劉備見到了師叔,肯定得套近乎啊。《諸葛亮集》中就提到劉備與鄭玄、陳紀三人談論治國之道的事,這件事只能發生在此時。
  3. 袁渙。這位公族子弟,也是劉備在擔任豫州牧期間舉薦的孝廉,對於劉備來說,也是臉上貼金的事。
  4. 臧霸。(感謝魔都的提醒)臧霸與劉備的關係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按照《陶謙傳》的介紹,臧霸作為泰山來的流寇,帶著一幫兄弟伙接受了陶謙的招安,幫陶謙討伐黃巾,最終屯兵於琅琊國開陽縣(按照曹操二伐徐州的路線,臧霸兄弟伙也沒能擋住曹操大軍掃蕩的腳步)。劉備接受徐州後,與臧霸私交應該不錯。甚至臧霸歸順曹操之後,劉備還作為說客去見臧霸,幫曹操討要兩個兗州叛將。

陳壽只寫了陳登和孔融的意見,可能是以為這兩位的意見最重要吧,最能打動劉備。
我以為,因為劉備能得到鄭玄、陳紀、孔融這些名士的認同,劉備的「盧植弟子」的標籤才能發揮效果,才能開始組建出自己的團隊,逐漸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劉備的大媳婦兒,叫糜氏夫人。糜氏有倆哥哥,也就是劉備的「大舅子們」糜竺,糜芳二兄弟。在陶謙這個外來戶死後,陶手下勢力群龍無首,糜氏兄弟趁機奪權給劉備掌管。糜氏兄弟在蜀漢集團里可謂是天使投資人哈哈,名義地位遠高於諸葛亮。而諸葛先生頂多算是高級經理~所謂「三讓徐州」,也只不過是客氣客氣罷了~


他一個平原縣令,怎麼就到徐州當太守了呢?


袁紹攻公孫瓚,先主與田楷東屯齊。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領徐州。


史實上上並沒有三讓,讓是有的。

為什麼是三讓,而不是二讓活著四讓。
因為中國人說法事不過三,一般這種東西都是三次。諸如曹丕篡漢,名義上也是劉協三讓的。

啊啊啊啊,三讓,你比二讓多一讓~啊啊啊啊,三讓,你比四讓少一讓~


皇叔向來演技派……


推薦閱讀:

古代的美食水平是不是被誇大了?同現在比是超出還是遠遠不及?
唐代詩人李白是俄羅斯人嗎?
古代女人為什麼要裹小腳?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怎麼那麼多優秀的將領都是他老家附近的啊?

TAG:三國 | 曹操 | 劉備 | 中國古代歷史 | 呂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