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後你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我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再也沒見過父親。後來乾脆從母姓了。父親不給我一分錢,也不願見我。久了,就習慣了。可慢慢長大,我發現我的性格變得奇怪起來:我愛說謊、愛說大話來掩飾自己,我獨立到了男朋友質問我是不是不愛他因為我從不依賴,我極其容易喜歡一個男人以尋求安慰卻又根本不能從內心去愛去珍視,我時而暴躁時而溫柔,我敏感多疑時常自卑焦躁恐懼。獨自長大的這些年,和我充滿藝術細胞的母親在一起讀了不知道多少書的這些年,我看起來無比樂觀健康,然後昨天輔導員示意班主任找我聊聊,因為心理測試我的答卷是全班最差的。
我想知道,父母離異後的別的孩子們,是怎麼長大的?
你好。我也是跟媽媽的姓。
我的記憶里從來沒有父親這個形象,自我記事開始就只有媽媽和外公外婆在家裡。家裡人從沒有提過,我也從沒有問過,因為我覺得他們不跟我說自然有他們的理由,我又何必問呢。再說越是長大,我越是覺得沒有父親對我的成長沒有任何負面的影響,我跟其他的孩子們一樣漸漸融入這個世界。
原因之一是,我媽真是條漢子。諸君莫笑,我媽的一個朋友曾經跟我這樣評價我媽:「你媽媽是個很江湖的人」。我覺得這個評價很精鍊,很到位。母親的處變不驚,飄逸洒脫,母親的決斷力和忍耐力,母親的沉著冷靜和穩健內斂,不亞於任何一個成熟男人。這讓我始終感到很幸運。
回到你的問題,我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當然,如果說沒有父親是幸運的,那純屬自欺欺人。家庭圓滿是最基礎但也最深刻的幸福。沒有父親的孩子畢竟是特殊的,他的成長軌跡自然會有不同。
然而我同時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外在的環境比不上你堅實的內核,我們的成長和改變,終歸取決於我們自己。
父母離異的孩子會自閉內向嗎?我成了一個反例,我自小就是一個活潑外向的人,善於表達,樂於交流,勤于思考。我向來擅長演講和主持,高中時參加了模聯,也代表學校去參加了哈佛的模聯會議,這對我的英語學習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以至於現在我也是內地生里跨圈交流最多的人之一,外國同學評價我為「diverse kind of mainlander".
父母離異的孩子會悲傷抑鬱嗎?我又成了一個反例,除去成長過程中偶爾的多愁善感悲秋傷懷,更多的時候我都是快樂和自在的。我同時也善於帶給別人快樂。不知道我的幽默感是天生的還是習得的,總之讓身邊的人笑,是我最基礎的技能之一。
其實我不是反例,沒有人說父母離異的孩子就一定是那樣的。更多孩子是被潛移默化地灌輸了這些傳統的禁錮的思想,才會真的慢慢變成那樣。
你覺得你的性格變得奇怪起來,是你自己潛意識地去溯源到這個父母離異的身世。說不定你的性格一點也不奇怪,你只是不由地去那樣想。即便你的性格確實變得有點奇怪,那也未必跟父母離異有關,這世上有太多事可以改變我們,你讀的書經歷的事接受的教育耳濡目染的信息和情景都會改變你,我以前說過「成長是一個連續的不間斷的過程」,其實每一秒的你都是新的,每一個時刻的我們都是不同的。
我從來沒有覺得生命里沒有父親會讓我不如其他人。我當然有想過如果我有父親在身邊,我的生活一定會不同。沒有父親的生活是「不同」的,但未必是糟糕的。我經常和母親的朋友們一起吃飯,我能從每一個男人身上學到一些關於男人的知識,他們從事不同的工作讀過不同的書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他們跟我講不同的道理和想法,似乎從每一個人那裡我都得到了一些「父愛」。在書籍和影視作品中,有那麼多或深沉厚重,或溫文爾雅,或才高八斗,或學富五車的好男人讓我去借鑒和學習,只要我願意,他們都可以是我的父親。老子的「合德之厚,比於赤子」不就是父親的諄諄教誨嗎?莊子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不就是父親的處世建言嗎?父親在肖申克的壓迫中心存希望追逐光明,父親在潦倒時堅忍頑強直至幸福敲門……父親,在你出生以後,就是一種雄壯威嚴的守護,是一種深婉大氣的引導,不必非得是一個具體的人。
說真的,這世上有那麼多人父母皆在,他們卻時不時地感到厭煩和拘束。有的人在父親的陪伴下依然隨波逐流,有的人在父親的督促下仍舊走上歧途。我們的生命中是否站立著一個父親的形象不是我們的選擇,然而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始終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再說真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都有他人無法理解和感受的獨特痛楚,世界其實真的是公平的。如果你往深一點想,我們真的不比別人少什麼,也不比他們多什麼。你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類,所有的生命,甚至非生命的物質,都有著共同的本源。
說著說著就有點跑題,容我慢慢「跑」回來。
諸君可能會說,看你這行文路數,倒像是沒爹把你變優秀了似的,靠譜嗎。
當然不是,我也曾經一度為我的性格發愁。
我曾經那麼脆弱,那麼浮躁,那麼敏感。這或多或少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母親,無論她多豪爽,她依然是一個女人。性格是性格,性別是性別。生命里沒有父親,註定要我去自己探求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敢說我做到了,但我一直在做。
雖然題主你是個女生,情況也是一樣的。成長的過程里沒有父親,生命里陽剛大氣的一面,就只能靠自己去獲得。陰陽平衡,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這對男女都一樣。你提到的「掩飾自己」和「從不依賴」都是過度自我保護的現象,是一種收束和壓制,是過「陰」的表現。應該去接受更多蓬勃陽剛的東西,自己去尋找那些本來應該由父親給予你的東西,只要你願意,這不難做到。
一不留神,似乎寫了好長了。既是幫助題主思考,其實也無意替自己總結了一把。
「心理測試是我們班最差的」,你為之憂愁嗎?我不覺得心理測試有好差之分,它只反映你的狀態。我不久前也幾乎陷入深深的抑鬱,我獨自去海邊吹了良久的海風,這會讓我成為一個失敗的人嗎?不會,請你堅定地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的心理狀態沒有正常與反常,我們不需要與別人比較,因為普世之中沒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有不少抑鬱症患者都是極其聰明和富有創造力的優秀的人,不少藝術家也一度被人覺得瘋瘋癲癲。Gillian Lynne,一名著名的舞蹈家,《貓》和《歌劇魅影》的編舞。她小的時候老師跟她的家長說這孩子有毛病,學什麼都不能專心。父母帶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短暫對話之後帶她父母離開了房間,在走之前打開了房間里的收音機,播放起了音樂。醫生對她的父母說:「請你們看看她「。他們看到,小小的Gillian在房間里翩翩起舞,動感十足。醫生說「Gillian不是病了,她是個舞者。」於是她的父母帶她去了皇家芭蕾舞學院,於是她快樂地成長,譜寫了極其成功的生涯, 並留下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我的觀點是,你不應該給自己定罪。你不應該無理由地打壓和審判自己,你不應該覺得自己由於父母離異而變得異於常人。事實上你可能是異於常人的,but in a good way,可能有特殊的能力和天賦,有過於常人的本事,等著你去發現和開掘。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扣上負面的帽子,那你可能會失去認識真實自己的機緣。
人生有趣,有時天翻地覆的變化,僅在於一念之間。
我記得我高中有過這麼一念,那就是「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你自己決定的」。
所以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發現自己的價值,欣賞自己的美麗。在你學會真誠和充分地肯定自己,熱愛自己之前,別人是不會那麼做的。
老師說,文章的結尾應該重申觀點。我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我的世界是多姿多彩,豐富美妙的。
老師還說,引用名人名言會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Life isn"t about finding yourself. Life is about creating yourself." ——George Bernard Shaw
「生命不在於找尋自己。生命在於創造自己。」 ——蕭伯納
近來看了一部韓國歷史片,裡面有一句台詞是「?? ??? ?? ??? ??,?? ??? ?? ???? ??? ?? ??, ??? ?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大致是 「我厭惡君主之位,厭惡權利。我所希冀之事,唯有父親眼神中的一絲溫暖、一句溫言,僅此而已。」就此作為我答題的引子吧。
我的父母在我幾歲的時候離婚的,我已經全然忘卻了。那個年紀喜悅和痛苦交織著,所以大部分記憶都在人之趨利避害本能的引導下忘得差不多了。十分惋惜的是,包括快樂的部分,也都印象模糊了。所以我常常自嘲是一個沒有童年的人。關於自己的完整記憶開始於四五年級,我獨自坐在父親新家的客廳里看電視,在冰涼的地板上,有些陌生意味的局促不安。關於父母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記憶,早已沒有完整的部分。大多數都是聽母親絮絮叨叨一些瑣事,拼湊了一些人一些事的輪廓。
和父親還有繼母以及繼母的女兒一起生活後,我的人生就進入了漂移的狀態,無法自我操控。父親不喝酒不吸煙,他在他們那個年代是少有的高學歷的知識分子,給外人始終一副不動聲色文質彬彬的形象。但他有個奇異的技能點,就是不論是在繼母那還是工作上遭受不順或打擊,歸根結底都會變成我的過錯。然後文質彬彬的父親就會開啟暴走模式。初二那年,父親不知道為何和繼母的女兒吵了起來,護犢心切的繼母衝過去打父親,我在自己的小屋裡裹著被子,本想裝作不知道,不摻和。怎知她們母女罵得太難聽,年輕氣盛的我推門而出,看到繼母和他女兒用拖把桿敲擊父親,我衝上前一把推開繼母,大聲質問:「為什麼要打架?」 怒氣沖沖的父親拉著我回到我房間,故意大聲地說:「你收拾好你的東西,我們馬上搬出去租房子。」 當時的我其實還是有點欣喜的。而後他們的爭吵聲漸漸平息(關上主人房相互理解去了吧)。半小時後,父親來到我房門口,看到我在往小箱子里塞衣服,他箭步上前一巴掌拍掉我手中的衣服,指著我腦袋問:「你要去哪?這個家養了你多少年,你這個白眼狼,你要走你自己走!」 我一臉懵逼,進退兩難。事情最後的結局,只有十三歲的我,在客廳給所有人道歉,承認是自己的問題才導致了那麼嚴重的家庭矛盾,父親甚至要我跪下向繼母道歉。當然,良知的底線支撐了我最後的尊嚴,我沒跪。
諸如此類的事情數不勝數,初三那年用我書柜上的玻璃砸我,手臂上掉了塊肉,時候縫針手術拆線換藥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沒有得到一句抱歉問候;五年級又一次數學考了70多分,直接到我班級把我揪出來,在走廊,不管不顧周圍的人群用腳踢我;罵我畜生白眼狼,撕我的日記本,將我房間、書桌的鎖全都砸爛。後來,偶有一次,他要打我,我很輕鬆地掙脫了,我驚異地發現自己長大了,那個在夢中流淚多少年乞求的「長大」突如其來地降臨了。父親也意識到了棍棒不管用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無盡的冷暴力,以及高中三年我在房間吃餅乾度過的新年。
時至今日,要問我是否恨他,完全不,我對父親的感情已經強烈不到用愛或恨來描述。在他看來,我的成長,是理所當然毫不費力的,我是沒有經過掙扎就長大成人的,我人生的一切美好都是他給的,所以不論他怎麼狂風暴雨,我都只能承受,並且要感恩,因為他是我父親,他給了我生命養育了我,我哭就是不懂感恩。中國的血緣論,在大環境下,就是如此牢固如此天之準則。大部分父母,沒有經過思索,沒有經過歷練,就成為了父母。面對絕對弱勢的後代,他們以樹立絕對權威為榮。當然,我理解父親的過去,必定是不好受的,他也有無人關懷的童年,也有初到異鄉拼搏的痛苦和迷茫,這些,他在讓我這一代,為他的過去買單,重複他經歷過的苦痛。
孩子的出生,自己無法選擇,所以「生養之恩大於天」這個論點,本身就值得商榷。何況生養了孩子,卻不懂他的口味、他的喜怒、他的彷徨和糾結、他從小而來的不安。視小孩為為臉上貼金的工具,無視他作為一個人,正常的需求。因為被忽視了那麼多年,所以漸漸習慣,到更愛自己,對人性有更深刻的看法,有同齡人不具有的看問題的觀點。所以時至今日,我還是慶幸的。慶幸自己有這樣過山車般的經歷,慶幸我有一個通情達理的母親,被推進深淵但是被她無數次撈出來,重見天日。所以更加珍惜感恩世界上存在溫柔和善意。因為善意不是必須表達的,也非生而就有的。
面對愛情友情,比大多數人要柔軟,每一天都告訴自己,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所以那些善良的人啊,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我不敢說他們的離異對我的性格沒有負面影響,但我已經在改正的路上走了很久,也會走更久,讓自己和別的孩子看起來沒什麼兩樣。
上大學後,再也沒主動聯繫過父親,一是實在受不了每次跟他要生活費都如同有求於人低微至塵埃,二是他給予我的負能量太多了,我想要輕裝上陣。前二十年委曲求全,為了七大姑八大姨口中的「孝順」,我忍讓父親的脾氣。如今我更想把人生貼上自己的標籤,而不是為了誰而苟且過活。即便現在七大姑八大姨眼中,我已經是一個不孝子,但whatever,我不在乎。
偶爾聽堂姐聊起過去小時候的事情,她說「以前啊,你爸爸經常會自己拎著一個鍋,走一條馬路到對面去買兩塊錢的米粉,然後我們一起吃呀。」 印象中父親到了深圳也會如此,他是個有潔癖的人,外帶食物都盡量用自己家的餐盒裝,偶爾會走兩條街去買半大盒腸粉,淋上醬汁很好吃,可我再也沒見過他如我小時候般和我圍在一起吃,對我溫暖地笑了。無憂無慮的快樂永遠定格在父母離婚那天,我一個人蹲在宅院門口,裡面鬧翻天,我拿著小石頭在地上畫圈,想哭但最終沒有落淚。
如今我已經脫離了成長的噩夢,看過了人性的陰暗面,沒有沉淪,想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在現實中或網路上看到人性善意的一面,甚至會鼻尖酸楚。我在努力重塑那個「以前的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拘束,如今我22,三觀正、心地善良、懂得自己想要什麼、樂觀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毫無殘缺。
曾經和一個好朋友說過,以後我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改名換姓從頭開始,開始我的新人生。他過了良久回我:「那我要做你新人生第一個認識你的人。」
我的善意有人理解並且回應,這就是我失去了那麼多,得到的最好的獎勵了吧。
多希望自己經歷過一家人和和睦睦吃頓飯的場景,不然也不會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被感動到手足無措,眼淚直流;也不會不懂得怎樣去維持兩人的感情。
我想抱抱每個回答這個問題的人。
我爸媽在我十歲的時候離婚的,剛開始跟老爸,過了一年跟老媽,現在20了其實有時候會真的很難過… 感覺對不起任何一方
我家在農村,爸媽剛離婚那年,逢人就會問我關於他們離婚的問題,用那種很惋惜的眼神看我+安慰。那種關心讓人很不舒服。
現在,我也不怎麼把我爸媽離婚的事,告訴高中同學,除了很親的,因為不想看他們異樣的眼光(感覺我很可憐)
還有就是感覺站在哪一邊都不好,就像夾心餅乾,媽媽很恨爸爸,在我面前說爸爸的壞話,小時候每次聽都會哭,我媽哭我也哭。
我媽,很倔。直到我上高中,才找了一個叔叔,而且沒結婚,經濟獨立。這麼多年她一個人帶我,真的很累,很辛苦。這種不是能講的完的。
還有就是老爸了,小學的時候隔一段時間就會來我的學校,來看我,帶我去超市買我喜歡吃的,一年也見不到幾次。小學的時候,見一次我就哭一次,有一次老爸要走了,看我哭他的眼眶也紅,強忍著用哽咽的聲音告別,騎著摩托車,還不住得偏過頭來看我。
每次過年,老爸總會略帶期待得問我,今年要不要來爸爸這裡一起過。只能搪塞,因為知道不可能。現在不敢想像老爸還沒找阿姨的時候是怎麼過的,每天辛苦下班,開門卻沒有一個人,每年別人家團圓的時候,一個人看春晚,連個講話的人都沒有
現在,爸爸也已經有了小妹妹,雖然辛苦一點,但是總算有個家。
現在我也成年了,好好學習,將來工作了,就可以沒負擔得去任何一個人那裡,去看看他們。
只想說 我們都很酷:)
就是看到朋友爸爸媽媽都很疼她時會很羨慕。發自內心的,因為這輩子以後再怎麼不努力都不能童年時這樣的愛和家庭了。
關燈後爬起來,特意搜出這個問題來回答,就當做我多年來的發泄吧。這個暑假我過得並不快樂,幾乎每晚哭泣。
這不,剛剛抹完眼淚。
總結地說,父母離異帶給我的影響是:讓我變得敏感多慮,愛哭,獨立。
可我寧願不要獨立,不要自己一個人做所有選擇,不要別人誇讚的成熟懂事——這一切都是被逼的。
遇見我的每個人都說我開朗、積極、陽光熱情,我也爭強好勝,在乎榮譽,擁有不錯的人緣,還有很多朋友。
至少在一年前,我是這麼認為的,認為父母離異對我不會任何負面影響,除去童年的自卑外,長大後的我跟完整家庭的孩子沒有兩樣。
大概一個月前,因為一點小事跟室友吵架了(從未和別人發生過矛盾),兩天後就和解了。我們互相原諒,她其中說了這麼一句話:"XX,你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我知道你缺愛,所以……"
我缺愛?不可能,我不缺愛。
雖然父母離異,我跟父親,但我經常和母親見面,經常和母親一起住,和父母感情很好啊,心事也會跟他們說啊,我有父愛和母愛的。雖然父親再娶,繼母待我雖然略疏遠但還是面面俱到,我也懂事,願意讓母親再嫁。我的家庭挺好的,我怎麼可能缺愛呢?我覺得"缺愛"這詞是侮辱我的。
可事實是,我確實缺愛。不然我這每天的哭泣是為了什麼?
我爭強好勝,在乎榮譽,只是因為我得到的這些東西能讓老師更關注我,能讓他多跟我說一句話,能讓他多看我一眼。
我交這麼多朋友(雖然無真心),只是為了讓自己不感到孤獨,我的每一條動態都有很多贊,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
我很能哭,因為太敏感了。看到好點的朋友和別人在一起玩,都會覺得自己被拋棄。
最痛苦的就是每年過年了,去哪邊都不好,最煩的還是聚餐都安排同一個時間,啊啊啊,去啦還都是說對方不好,每年都好煩。
我覺得每個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是有缺陷的 只是有的沒有表現出來 其實內心都是自卑多疑焦慮缺乏安全感 而我也確實是這樣的人 但是恰好相反 我的性格並不是內向孤僻的 反而很開朗很活潑喜歡與人交流 同學都說我性格很好朋友多 也會說成熟懂事 獨立堅強 其實有時候想想自己其實是極其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的 父母一歲時離婚 從小被奶奶撫養長大 從來沒有體會過父母對自己的愛 小時候也沒有這種感覺 沒有選擇的權利 沒有說話的機會 慢慢長大了才發現自己有時候真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父母存在 有時候真的會突然就低落 曾經也不是沒有想過自殺或者離家出走 也許最後是因為奶奶 放棄了這個念頭 奶奶是從小到大最愛我疼我的人了 可能是因為這樣讓我也慢慢變得振作起來 然而離異帶給我的影響真的是太多了 需要承受的也太多了 但是會因為自己已經體驗過這種不好的感覺了所以不會讓這種壞情緒傳染給朋友 希望自己能讓朋友開心快樂 因為痛苦難受的滋味真的是很糟糕的 離異對一個孩子的影響肯定是有的 但是孩子本身的成長與發展終究是要看自己 有的長大了就能坦然接受 有的也許一輩子都無法走出來 活在反覆折磨的循環生活中 但是如果能給一個孩子完整溫暖的家庭 請一定要為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畢竟對孩子的傷害也許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 希望每個離異家庭的孩子都能被愛被疼被照顧 再也不要被拋棄??
事實上離異本身帶來的傷害並不大,離異之後的標籤化才是一切悲劇的起源。就好像別人總認為面對苦難就該擺出苦難的表情,就該認苦難的命。
直接後果就是青春期隱性叛逆,成績一瀉千里。有段時間不願說話以致被說文靜,其實心裡比誰都叛逆。從辯論和演講比賽的種子選手直接變成一個不喜歡說話的呆逼。
間接後果就是和男生的交流出現了障礙,不自覺的有距離感,並且會有拉遠距離的行動,曾在初高中重複著誰喜歡我我就討厭誰遠離誰的行為。感覺再也不會愛了。其次是感覺可能自己從小情感缺失,在親密關係中沒有辦法愛自己,導致有點付出型人格。
失戀後的各種痛苦讓我愈發覺得我真的適合單身啊。
脫離陰影路漫漫,我正在努力,願加油!每次過年
看著各家都很和睦
然後覺得
我是多餘的。
父母在我小學5年級離異,後來各自再婚,又都有了孩子。一開始我不適應,一直哭,後來我就知道了,凡事都要靠自己。還好這麼多年我靠自己也走過來了,今年即將大學畢業,也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看看身邊的朋友,父母幫他們買房買車,而自己什麼也沒有,說不難過是假的,但是生活還要繼續,我也相信這些我努力一把也會有的。
寄人籬下 委曲求全 更懂得感恩和珍惜
有一次,朋友圈裡好多人轉了秀全家福的遊戲,我被點名,我在家裡翻箱倒櫃幾個小時,只找到我才幾個月時我爸媽抱著我的一張照片,抱著那張照片哭著入睡
2017.1.20突然想找出這個回答取消匿名
父母是在我3歲的時候離婚的,那段時間他們幾乎每天都在吵架,其實一直到去年我都覺得我是不幸的,後來,去年寒假他們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
我的父母離婚後,都在三年之內分別找到了新的伴侶,我的繼父繼母也對我很好。我的繼父是個很厲害的商人,每次跟他聊天都能學到很多,他曾經對我說過,像我這樣的成長經歷,在父母離異的環境下,我依舊長成了現在大大方方活潑開朗的樣子,他覺得能有我這樣的女兒很好。我的繼母,雖然和我會小有矛盾,但是跟她的相處更像是和朋友之間的相處。總而言之,即便父母離異,我的成長環境並沒有太多痛苦,我有時候也會想,多了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
去年假期,我爸和我談心,說起和我媽的故事,他說,當年太年輕,總覺得要分出個勝負,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誰都沒有錯,他們可能本來就不是一路人。聽了我爸這番話,我的內心其實是很傷感的,他們分開那麼多年,每次見面都像仇人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年真的愛的太深。
上了大學後,我媽也經常給我講她和我爸談戀愛的故事。據說我爸家裡人不同意他們倆在一起,我爸就義無反顧地跟著我媽私奔了(哎,真酷),兩個人一起到昆明打拚,我媽想著我爸為了她放棄了那麼多,就寵著我爸,最後我爸被慣得很懶,矛盾也從這裡開始。
回想從從小到大,生活在父母離異的這個條件下,除了偶爾會有點小失落,其他時候我依然是個正常的girl,他們分開自然有分開的道理,既然累了,就不要將就了,更不要為了我去將就,對吧~(*?︶?*).。.:*?馬上請假回家,一想到回哪邊的事情就頭痛,就想到上來搜索一下……回想一下父母從初三就開始吵吵吵,高二的時候父母正式離婚……當時上課的時候好好的就會開始流淚,止都止不住……
好在雖然難受,但並沒有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父母還是很愛我的,然而這種兩邊跑的生活仍然會造成影響
最明顯的感受是整個人有一種不完整的感覺,不管在哪邊都沒有一種完整的家的感覺,尤其是一個本來就不長的假期還要兩邊跑時候,時間和空間都被分割成兩個,在爸爸那待久了會覺得對媽媽不公平,反之亦然,因此自己也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時候逼自己兩邊跑。
腦海里經常回想的畫面是小學時去樓下散步,爸爸媽媽走在兩邊,我走在中間,一手拉一個,偶爾還借著爸媽的力,撐著他們的手跳起來……印象太深刻了,每次回想完發現再也回不去了就傷心的不行…有時候傷心到覺得他們分開自己也有責任,比如小時候就不應該非要站在爸爸媽媽中間,睡覺時也不應該偶爾跑去爸爸媽媽的床上睡在他們中間,準備離婚的時候也不應該認為他們開心就好,要好好挽回一下……
另外一個影響是,對一些別人認為有重大意義的人生階段性活動的缺失。比如18歲的生日,比如高中畢業典禮,大學畢業典禮,碩士畢業典禮,其他小夥伴都帶了爸爸媽媽來一起參加,我只是一個人,或者說自己並沒有想去叫爸爸或者媽媽來,總覺得如果只能叫一個,那不如不來……甚至到後來的結婚典禮,有一種自己都不在意的感覺,甚至想過旅行結婚算了。整個結婚只在爸爸那邊辦了,媽媽說不想尷尬就沒出席。
當時都安慰自己沒關係,沒什麼大不了,儀式這種東西有什麼用呢?而事後回想起來,或者看到別人一家人參加活動或者典禮的照片的時候,還是會沮喪……
第三個影響是感情上的不安全感,一直都想找一個一心一意愛我,一談就能長長久久的男朋友,在感情生活中也會對對方控制欲偏強,經常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於熱情,最後都分手告終……直到遇到現在的老公,很感謝他出現在我面前,感情觀也那麼相似,我相信我們會一直幸福的走下去。
寫了那麼多,更多的還是想鼓勵一下有相同經歷的人,父母離異,我也有過茫然失措,有過痛苦,但日子也是過下來的,父母只是生活的一方面,還有很多地方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包括自己的學習,身體,戀愛以及工作。身邊的朋友如果我不說的話,是感覺不到我來自一個離異的家庭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因為父母的感情不和而把自己的生活過糟,更不能因為自己過糟了而把原因全加在父母離異上。尤其是離異人家的小孩,我覺得包括我都有一種比同齡人更加獨立的性格,這一點是好事來的,自己努力走下去,一切都會變好的。從小極度自卑 沒安全感 自尊心極強 非常在乎別人嘴裡的自己 孤獨 性格有缺陷
爸爸有了阿姨 媽媽有了叔叔 感覺自己不論哪邊都可以 可是也都多餘
抱一抱你們
感覺哪裡都是家,但哪都不是家。
雖然父母在我21歲的時候離異,已經過去4年,可是這依舊是我的傷疤。父親離異後半年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後來錢也交給了那個女人。很少會喊我回家,雖然我還在上學時間非常自由。我也不願意回家,因為回家了,我自己做飯,自己吃飯,自己睡覺,我爸買的新房裡只有我一個人,即使我很少回去。我爸一般都在那個女人那裡住,因為那個女人還有未出嫁的女兒。以前跟爸爸關係挺好的,自從離異之後,太多的變化,我們很少說話。我媽媽因為我爸爸離婚,一直指責我,說我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了家庭破解,她說她一直努力為我維護家庭完整的。父母離婚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媽媽不做家務,不做飯,消費不理性(超過她的水平),不關愛我的父親,很潑辣。所以,我在父母離婚的問題上確實,在最後一次我放棄了阻攔我的爸爸,讓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誰知道我爸爸離婚時隱瞞財產,婚後不久買房買車娶老婆(介紹認識,非小三),讓我媽媽感到被騙,而我爸還振振有詞說:你媽沒有為這個家付出過任何。總之,我媽媽怨恨我沒有阻攔她跟爸爸離婚。所以,她對我幾乎不聞不問,雖然也已經習慣了。
父母離婚之前的21年前,也是父母關係緊張,我媽媽一般不到12點好像不會回家吧。雖然她是一名教師,但是娛樂活動很豐富。打牌常到晚上12點,有時候還會不回來。初中那會兒,時常吃飯都沒著落。到了高三,爸爸讓媽媽給我做飯,所以每個月給她錢讓她給我做飯,我媽媽也還是不做飯,就這錢請了保姆啊。平時他們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在一起的時間多,在一起也會爭吵。媽媽說爸爸多麼不堪,爸爸說媽媽多麼的惡劣。
我也知道這些我一路如何承受過來的,希望自己早日能夠經濟獨立吧。離異之後爸爸給生活費,不想聽他說那些難聽的話了。雖然很累,但是總有一天會成為過往吧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