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雙行體」詩歌是什麼?莎士比亞的此類詩歌有哪些代表作?

是很偏門的詩體嗎?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感謝邀請(雖然我很好奇為何邀請我回答而且還正好會…)
類似我們的信天游 每兩行押韻
是英國十七世紀相當流行的一種詩歌形式

老實說我接受的教育里 喬叟並不算這一派 因為太早了而且表現不夠
莎士比亞也沒有這方面完全的代表作 他的主要戰場還是在十四行(打油)詩那裡
英雄雙韻體只是他為十四行詩結尾添的註腳 比如著名的sonnet 148
這科的代表個人推薦蒲柏

如果格式還是亂的話…就恨夏普吧這是老毛病了TAT


要知道「英雄雙行體」是什麼,我們首先要明白「五步抑揚格」(iambic pentameter)。什麼是五步抑揚格呢?首先解釋一下「步」 (foot) 的概念。我們都知道詩歌的靈魂在於格律,中文詩中的格律是通過平仄音的組合組成的,古典語言的詩歌中(比如拉丁語),格律是通過短母音和長母音的組合組成的,但在英語中單詞之間既沒有音調的區別,也沒有明顯的長短母音的區別,因此英語詩的格律是通過「輕讀」和「重讀」的組合實現的。每兩、三、四個音節形成一個音節組合,如此的組合便被我們稱為「步」。而雙音節「步」中,由一個在前的輕音節和在後的一個重音節組成的組合被我們稱為iamb。而由五個iamb組成的格律就被我們稱為"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揚格(penta是希臘語中「五」的意思)。在以五步抑揚格寫成的詩歌中,每句話都有10個音節,並且大體都遵照了以五個一輕一重的雙音節組合的規律。

五步抑揚格是英語中很常見的格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多都是由這種格律寫成的。比如下面這句話:

(被標註出來的是重讀的音節)在這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到,整句話由十個音節組成,每個短音後面都是一個長音,一共形成了五對。

明白了什麼是五步抑揚格之後,我們還要考慮每兩句詩的韻腳之間的關係。兩句詩如果既都是以五步抑揚格寫成的,又尾音押韻的話,那我們就成這兩句詩為「英雄雙行體」(heroic couplet)。值得注意的是,英雄雙行體並不單指詩歌的體裁,也可以用來指稱兩句詩(couplet是「雙行詩句」的意思)。比如莎翁在《麥克白》中的這句話:

這兩句話既都遵循了五步抑揚格的格律,也在尾音上押韻(show和know同韻)。

那麼,「莎士比亞的此類詩歌」有哪些呢?答案是,儘管莎士比亞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五步抑揚格寫成的,莎翁並不大量使用英雄雙行體寫作。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中上下兩行幾乎從不押韻,而在他的詩歌作品(大部分是十四行詩)中,也都遵循了a-b-a-b c-d-c-d e-f-e-f g-g的格律,即只有最後兩行押韻。因此,我們只能說莎士比亞的一些詩歌的最後兩行是英雄雙行體,但不能說莎士比亞的某首詩是英雄雙行體。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英雄雙行體,比如上面提到的麥克白,但莎翁也是偶爾使用英雄雙行體(通常是一幕的最後兩句)來達到(通常是為了謝幕)提供彩頭的效果。

在英語文學中,有一位幾乎只使用英雄雙行體寫作的詩人,就是在其他回答中提到的蒲伯(Alexander Pope)。著名的牛頓墓志銘就是出自此公之手。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

這就是蒲伯在詩歌中常用的格律。如果對英雄雙行體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讀這位妙語連珠的蒲伯的詩。


heroic couplet 英雄對句(英雄雙行體),不算是很偏的詩體,但比較古老了。
詳細釋義:http://en.wikipedia.org/wiki/Heroic_couplet
莎翁不以此詩體而聞名,還是看看莎翁的sonnets(十四行詩/商籟體),較為著名。

補充: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確實不知道是因劉俐俐而起。
看完那期節目之後,想說,我確實沒讀過莎翁的英雄對句,是那一般人,沒有辦法對口地回答這個問題進行推薦了。


heroic couplet多被翻譯成英雄雙韻體。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種詩歌形式常常被用在史詩和敘述性長詩之中。英雄雙韻體每行有五個音步,每個音步由一個輕音和一個重音組成。雙行押韻,即aabb的形式。
喬叟一般被認為是這種詩歌形式的創始者,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著大量的運用。而莎士比亞並不是把這種形式發揚光大的人。但是在他的十四行詩中,往往在最後兩行使用英雄雙韻體撰寫警句收尾。諸如非常有名的十四行詩第18首: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這首詩的押韻模式是abab,cdcd,efef,gg,最後兩行就是英雄雙韻體的典範。

使英雄雙韻體真正得到發揚光大則是18世紀的英國作家亞歷山大·蒲柏。他不僅用英雄雙韻體寫了大量的詩歌,而且還用這種形式翻譯了《伊利亞特》。而中國的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也曾經用英雄雙韻體的形式翻譯了《離騷》


看來「英雄雙行體」這詞兒亮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般是從喬叟那裡繼承過來的雙行體,又叫雙韻體,就是隔行壓韻,隔行對應,比較典型的是「abab「型。比如他的十四行第71首:a1我死去的時候別再為我悲哀;b1當你聽見那沉重凄慘的喪鐘;a2普告給全世界說我已經離開;b2這齷齪世界去伴最齷齪的蟲。


heroic couplet 和莎翁關係好似不大,英國文學中最早應該是Chaucer, 莎翁的Sonnets 只是在結尾處用了一組,新古典主義時期的Pope酷愛此體,走火入魔般,幾乎所有作品都用這種詩行來寫,引起對此詩行的諸多反感!你的問題讓我想起了《非你莫屬》節目中的女孩,上來就說莎士比亞的heroic couplet,難怪主持人反應怪異!


Heroic couplet,始於喬叟 Geoffrey Chaucer (ca 1343-1400),代表作為《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Canterbury Tales;興於 Neo-classicism 的代表蒲柏 Alexander Pope (1688-1744),代表作為《論批評》 An Essay on Criticism

莎士比亞並不算此種題材的代表人物,Blank verse才是其獨特的手法,尤其體現在Sonnet中。


英雄雙韻體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是英國桂冠詩人德萊頓定義的,但是這種體裁的產生卻遠遠早於德萊頓時期,是詩人喬叟在自己的詩集Legend of Good Woman和Canterbury Tales里首先使用這種五步抑揚格的形式。這種體裁常用在敘事詩和史詩之中,由於早期的敘事詩和史詩多以歌頌英雄或者傳奇領袖為主題,這種體裁由此被稱為「英雄雙韻體」。


推薦閱讀:

有人給我留言,留的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什麼意思?
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算是一個悲劇人物嗎?
《麥克白》中女巫關於「班柯的子孫將成為國王」的預言為什麼沒有實現?
講到莎士比亞,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紙牌屋》中運用了哪些莎士比亞元素?

TAG:文學 | 詩歌 | 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