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上很多佔卜結果是錯誤的,商朝人如何看待這些結果?

閱讀甲骨文普及的讀物的時候發現,有的甲骨上有所謂「驗辭」的部分,用來記錄事請的發展是否應驗占卜結果。容易看到,有的驗辭和占卜結果差別較大(比如說預測下雨時間,但是實際上下雨的時間和預測的時間不符)。那麼商朝人是怎樣看待這些不成功的占卜呢?是歸咎於巫師,還是有別的解釋?商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占卜的結果?


1.商代進行甲骨占卜的簡單程序是:卜人向神傾訴欲占卜的事項,然後燒灼甲骨,取得「兆」。而後貞人根據「兆」作出判斷。如果商王參加了這次占卜,就由商王根據「兆」和貞人的判斷,得出最終結論;如果商王沒有參加這次占卜,就由貞人的判斷為最終意見,並由貞人將結果報告給商王。而且在商代占卜活動中,特別是殷商前期大多數情況下,商王並不參與具體的占卜事務, 往往由貞人全權負責。

2.根據占卜流程,我們發現貞人在占卜中有很大話語權,這種話語權的來源是什麼呢?在商代後期,很可能是來自於商王的委託;但是前期很可能是貴族參政的傳統所致,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商王與貞人的權力鬥爭。從現存甲骨文來看,商王占卜不驗的情況多出現於商代前期,可見這一現象是政治鬥爭的一種表現形式。

3.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甲骨占辭(對「兆」的判斷)、驗辭缺失的情況,一種理解是商王和貞人的政治鬥爭獲勝,基本控制住了貞人集團,從而壟斷了最終解釋權,對於不驗的情況可以不記載在甲骨之上,「為尊者諱」;另一種解釋是貞人失掉了把自己的占斷意見刻在甲骨上的權利,而只能記載在其他載體上;此外還有學者提出了炫耀性卜辭的說法,即省略占辭只刻商王最終的驗詞,以神秘主義的方法來強化商王的權威性。

4.甲骨占卜是商代神權統治的一種形式,但是卻不是唯一的神權決策方式,往往還要用筮來參照。但是卜筮關係較為複雜,一方面發現了卜筮結合的實物證據,一方面文獻記載又認為「卜筮不相襲」,唐孔穎達疏 《禮記· 曲禮上》的時候提出:「一則大事、 小事各有所施 ,不得因龜卜小事 , 因蓍筮大事也 ; 二則筮不吉 , 不可復卜 , 卜不吉 , 不可復筮也。」


補充。近日看到一篇夏含夷先生早期發表在古文字研究上的文章,對這個問題有所涉及。夏先生把卜辭按照他的標準重新分了類。認為有些屬於「炫耀性刻辭」,這些刻辭字體大而舒展,都是王卜辭,而且都是占卜正確的。這無疑是有「炫耀」商王占卜能力強的意圖的。另外夏先生也找出了些占卜失敗的,但是刻辭的字裡行間顯得比較隱晦,模稜兩可,似乎是有意淡化商王的失誤。這個現象很有趣。聯想到這個問題,覺得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參看


真是個好問題!個人覺得不會歸咎於巫師,題主這個巫師用術語應該叫「貞人」。
至於你說的這個問題,確實卜辭中和文獻中都沒有足夠的材料證明。但我們還是可以從貞人數量的變化來勉強分析一下。在早期卜辭,也就是武丁時代,同時存在多個貞人集團,人數可以達到幾十人。而到了晚期的黃組卜辭時候,貞人數量大為減少。僅剩下幾人甚至一人。而且這些貞人往往長期擔任最高貞人的職務。這可能說明貞人內部的權利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向少數人集中,這些貞人在當時的地位可能僅次於商王。很難想像這個權利集中的過程是伴隨著「質疑」和「歸咎」的。
其次,卜筮就是用來決疑的,有對有錯是肯定的,我想商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周禮》中記載了甲骨結束後的處理方法,就是收集起來,歲終時計算哪些言中了,哪些失敗了。這說明當時的人是有這個認識的。
而且我們要明白,卜筮這個行為是給誰看的。從《金縢》周公的行為來看,卜絕對是給民眾看的,統治者向統治集團和民眾出示未刻辭的卜兆,目的是什麼?掌握話語權。意思就是:「你們看,卜兆這麼說的,我們就這麼做吧。」至於結束後的刻辭行為,現在來看其主要作用應該是記錄和統計,這時候貞人或者商王的對錯還那麼重要嗎(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未刻辭的甲骨)。反正目的都達到了。


嗯…以上分析均屬扯淡


一條完整的卜辭,它是由這麼幾部分構成的:包括敘辭、 命辭 、占辭和驗辭四部分。一條卜辭可以分成這麼四部分,我們可以具體來看一個,這是《甲骨文合集》當中的一條:

"癸丑卜爭,———————————敘辭

貞旬無禍?———————————命辭

王占曰:有祟有晦。———————占辭

甲寅允有來艱,左告曰:『又亡芻自益 十人又二』。"—————————驗辭

這條卜辭的敘辭部分,講的是在癸丑這一天,由巫師「爭「來占卜。
命辭部分說的是,問十天之內有沒有壞事發生?貞是問的意思,旬是十天。
占詞部分說,大王說了,夢裡有壞事。」崇「音穢,意思是骯髒、壞事。
驗辭果然靈驗,到了甲寅這一天,有人報告,從益這個地方,逃跑了12個畜牧的奴隸。

而且,很多佔卜是要佔兩遍的,比如「丁未起雨」,就是問丁未這一天下不下雨,但是同時還有一個,「丁未不起雨」,也佔一遍。

最後,驗詞里寫上丁未那天到底下沒下雨,為了讓皇上更有威嚴,自然會選擇蒙對的那一塊給別人看吧。


有一片卜骨大概可以看出這樣的事兒:王(應該是武丁)占卜下雨的事情,得知結果有雨,然後到點了沒下雨,然後又占卜有雨,到時間了還沒下雨,然後又占卜不下雨,然後就嘩啦啦下雨了。然後這塊卜骨就被砸了。
究竟是王試圖隱瞞自己的技術問題呢,還是覺得這塊卜骨本身不吉利呢,這就不知道了。。


占卜的理論是正確的,出問題有很多種情況。
1、巫師不行,不是真正的好巫師;
2、巫師占卜用的材料不行了,以前都是蠢天然的,現在還有很多老巫師會去自己找材料,這樣的準確率高。

總結:占卜距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了,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裡面總有些糟粕,是正常的,但我們不能全面否定它。


《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

差不多就是這麼回事。


該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


就醬~


占卜的作用是統一思想,而不是指導行動。


作為商代巫師協會副會長我實名反對 @吃完 的答案。

我在這裡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我們巫師協會的所有巫師都是經過國家認證的,所使用的占卜材料也都是來自正規渠道。
之所以出現占卜結果不準確的情況,主要要歸咎於下述幾個原因。
1.個別信眾自身信仰不堅定,心猿意馬,三心二意。
2.占卜過程中出現小人作祟,根據這種情況,我協會最近推出「誰是小人」特別優惠活動,只需額外支付20貝幣就可獲取該服務內容。有興趣的信眾可以私信。
3.占卜活動前後,某些信眾自身行為極不檢點!你們捫心自問,占卜期間你們有沒有下過片,擼過管,對著小鮮肉咽過口水?不準?不準就對了,這是神靈對你的懲戒。


咋個說呢,題主,占卜是源自人的慾望,解讀也是源自人的慾望,最後做什麼吧,根本上還是源自人的慾望。咱講個歷史故事吧:
話說武王伐紂可不是一次搞定的。就是第一次呢,他遇到了伯夷,叔齊這倆二貨,倆人Blabla說了一堆高風亮節的話,然後武王壓根沒搭理他們,就去伐紂了。等到聚兵黃河南岸,渡河的時候,武王船到中游,水裡邊突然跳上一條白魚,武王抓住了,在水邊燒魚祭天。大家都說:這可是吉兆啊,咱伐紂肯定有希望。周公說:雖然這是吉兆,但是咱不能懈怠啊。兄弟們打好精神。
過了兩天,武王的帳幕下閃下一道火光,形似烏鴉,發出「魄」的聲音,還掉下了很多穀米,大家一看:哎呦,這是吉兆啊!周公又說:大家小心啊!老天這是發話了,讓咱們打起精神好好伐紂。大家都很高興啊:連周公都這麼說,咱就等著幹掉紂王,大家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大床那啥了……
但是武王聽了這話可不那麼想。他一尋思,雖然我這邊有八百諸侯,可是商朝還有箕子,比干這些人在朝,人心未散;還有伯夷,叔齊之類的二貨沒有識破商紂王的糖衣炮彈,時機還沒到,於是說:大家還不知道,天命不可。於是下令回兵了。(周公瞬間吐血,八百諸侯瞬間吐血……)

等到第二次伐紂時,那時候紂王已經開始了自己花樣作死的歷程,什麼箕子,比干都被弄死了。武王很開心,又數落了紂王一堆什麼罪名開始討伐——其中有一點是啥呢,
有人跑過來投靠說:殷更亂了,大王我是來帶路的。
武王:咋個說?
那人:百姓都不敢講怨恨的話啦!
武王立馬告訴姜太公。
太公:誒呀,這不就是言論管制了嘛。若批評無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啊。翻牆這不就是早晚的事嘛!
於是大兵開始伐紂。這會呢,八百諸侯上次吐血傷了元氣,以為姬發這小子玩我們呢,結果一時半會兵就湊不齊。武王這傢伙跑到殷商和西岐邊境傷了,結果發現兵沒到,就開始憂鬱了。於是就用龜甲、蓍草開始占卜,得到的卦象都是大凶。占卜還沒結束,又來了一陣狂風暴雨,這時候大家都怕了(高潮要來了……)
結果姜太公霸氣側漏,一腳踩碎龜甲,把蓍草一扔,道:我擦,什麼枯骨死草,知道個屁!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活命,要創造人類的幸福,一定要靠我們自己。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給我打!
姜子牙是指揮軍隊的,武王祭天告祖,開始出兵……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周公又吐血了……)

本故事脫胎於《黃帝》,錢穆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3月第二版。


左傳 桓公十一年
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斗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於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銳師宵加於鄖,鄖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鬥志。若敗鄖師,四邑必離。」莫敖曰:「盍請濟師於王?」對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成軍以出,又何濟焉?」莫敖曰:「卜之?」對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遂敗鄖師於蒲騷,卒盟而還。

意見衝突不能決斷而猶豫不決的時候,可以用卜筮來決斷


在另一個平行時空的類似知乎的平台上有一道問題是:如何看待甲骨上大部分佔卜都應驗了?


.

占卜純屬王者意志

《利簋銘》於簋腹內底鑄銘文4行33字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

【注】 公元前1046年十一月甲日晨,周武王率八百諸侯的軍隊兵臨朝歌城外的牧野,
命右史姬利行占卜。本來是左史微子的職責,周家篤厚,人文關懷,改命右姬利占卜。
武王把所有宗族能上陣的都帶上戰場,連三、四歲的兒子小成王也載於他的指揮車上,
孫為爺屍,替父伐紂(周制,長子帥師,武王非長子,但他的兒子是長孫)。

右史姬利如何占卜?只能說「克昬夙有商」,說第二天早上克商,他右史敢說不克嗎?!

殷宗占卜案例:

1).
2).
3).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現在的中醫黑隱藏的好深吶。摺疊吧。


對了,就是天神顯靈;錯了,就是實驗誤差。


這讓我想到群里同學最常發問的問題:「為什麼我測兩次得到的結果不一樣,是不是占卜不準?」

其實無論占卜技巧為何,凡是占卜都有其通則,以我常用斗數卦來說,其中第一條要訣就是「不動不佔」。

香港紫微大師天翼曾說,凡由外來的「動象」為外應,動者可占也。

而這「動象」大致有幾種情況:
1.身邊突然發生變動之事,天有異象、目睹災禍等。
2.沒來由的情緒波動,乃至突發的靈感,通常只有敏感體質的人能感應。
3.如果沒有敏感體質又想取得預兆,則可透過特定儀式強迫自己秉除雜念,讓占卜之人(商王)在占卜前沐浴、更衣、齋戒、禁慾

與過往生活不同,即為動,凡動,可占

因此凡符合以上任一一點,即符合動的象,當下抽牌、起盤、打卦,吉凶自然能顯現。
除此之外,任何不適合占卜的時機,只會得到沒入卦的內容,占驗自然與現實脫勾。

估計古代貞人應有一系列的判斷入卦與否的方法,這裡沒做研究就不多做評論。


繼攸侯喜指揮官之後,殷軍的其他艦隻也陸續靠近碼頭。隨著有節奏的號角聲,大船按批次卸下了一批批的水手、戰士、巫師、工匠和公共關係專家。攸侯喜指揮官堅定地認為,如果當時帝辛陛下手下有足夠的專家,就不會發生牧野之戰的倒戈悲劇。這位充滿了睿智的指揮官敏銳地意識到控制輿論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要求下,這隻艦隊配備了兩百名這個專業領域的專家。

  這些公共專家和巫師之間的合作非常愉快,巫師負責占卜,而公共專家負責在明天解釋為什麼巫師昨天的占卜在今天沒有實現。於是在漫長的航行旅途中,所有人都保持著對巫師權威的敬畏,一個管理學的經典案例。 ————馬伯庸:《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


猶太聖經 創世紀 『這豈不是我主人占卜用的杯嗎』

上帝信仰必然發展出,希望和上帝進行交流。

而占卜只是一種嘗試,不能說從糞便里發現了瓜子,就說人類的主食就是瓜子,甚至說人類以瓜子為生。

甲骨文只是商朝文化的一個留存,而因為其他的沒有發現或湮滅了,所以甲骨文成了能看到的商朝文化的全部。

但是,是能看到的全部,而不是全部。


說明這一屆甲骨不行啊


這個問題應該問藏族,他們喇嘛教找靈童還用這種方法了——太扯了


推薦閱讀:

偽娘或者說偽娘特質是天生的嗎?
牆倒眾人推是一種破窗效應嗎?
「待宰人群」理論根出何處?為何中國屢有發生?

TAG:歷史 | 考古 | 人類學 | 中國古代歷史 | 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