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社會階層固化」的觀點?

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稱為階層固化。

人民日報: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加劇 一代窮世代窮

茅於軾:中國社會階層已逐漸固化_專業控專欄_網易新聞中心


社會階層固化是一個穩定社會裡必然的現象,因為社會流動是雙向的。怎麼可能人人都往上走?

近年來我國社會流動最大的時期,自然是改革開放,有多少人一夜飛黃騰達,就有多少人一夜裡丟了鐵飯碗。經濟學在某些情況下是個零總和的遊戲呀(zero sum game),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家不要光看到當下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小了,你往下滑的機會也小了啊。當然,對於本身處於底層的人民來說,這的確令人失望。但如何解決貧困,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但從宏觀來說,社會階層的大洗牌,對穩定沒有什麼好處。而且,在動蕩期,你也不能保證你就能夠平步青雲,因為到那個時候,並不一定是精英制度(meritocracy,你有才你就能升)。回想一下知識分子在二十世紀跌宕的待遇就知道了。

說到底,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在於你有多少當今社會所需的資本(capital)。這個資本可能是經濟性的(錢),可能是社會性的(人脈),可能是內在的(學識見地勇氣真誠etc)。除了內在的需要自我修養,前兩者可以靠家庭累積,也就是俗話說的拼爹。只要社會所需的資本不變,一代一代人累積的資本差距就越來越大,逐漸的,階層也會固化。

其實,當今中國社會流動性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相當大的。只是玻璃屋頂(glass ceiling)很明顯,想進入特權階層幾乎不可能。問題在於,就算你是在動蕩時期,能進入特權階層,那也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碰運氣的事情呀!更別說這種情況放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我個人覺得對待社會階層固化的趨向,尤其是沒事上上知乎的,沒必要太悲觀。沒有任何一個社會的階層是100%固化的,上升空間肯定有,是大是小的問題。反而是一味抱著「反正階層已經固化,努力也比不過那些拼爹的」想法的人,早晚會被其他人所趕上的。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準備分這樣幾個部分來談,先寫原因和現狀,最後補一點個人看法,這樣顯得更為為層次。
首先,我更傾向於將這個問題表述為」社會流動性減弱「,而不是」階級固化「,後面這種表述有刻意放大的嫌疑,其次這種現象是全球共有的,而非我朝特殊情況,故而將靶子直接對準我朝談這個問題,實際上有片面的嫌疑。就目前而言,無論左右,自干五公知都承認一點,那就是」目前的社會流動性確實有明顯減弱」。
但是左右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同:
右邊人士傾向於把這個問題賴到「即得利益者」身上,而左邊賴在市場化身上,其實兩邊看似不同,靶子都是一個。
所以我們先來論述下原因:

  • (一)社會的流動性是雙向流動,如果我們以中間階層作為參考點,那麼最理想的情況是上行流動性和下行流動性大致相等,而這種相等不是即時性的,可以存在流動時差,也就是說中間階級作為緩衝地帶。
  • 但是這種理想模型不可實現,因為上行流動的發展會產生可以佔據社會資源的有產者,而有社會資源佔有者在後來的流動模型中會更有上行優勢,那麼整個社會的「中間階級「以上的下行流動過低,反饋到」中間階層「以下就是會造成上行流動的減弱,整個平衡就開始對中間以下的流動不利,這便是」社會流動減弱和階級化「的原因。
  • (二)目前的社會構想是建立」穩定而不可顛覆「的國家形式,也就是現代國家。在這種構想下,是不可能使用」大洗牌「的方式來暴力改變」社會流動性傾向「。故而需要建立一種」內化機制「,儘可能保障」一部分流動性「,這就是」權責流動「和」按勞分配「的結合。為了建立這種內化機制,我們必須需要大量的中產階級,而且中產階級要儘可能範圍夠大,作為兩端階級的巨大流動緩衝,而且要最好掌握最多的社會財富,這樣才能養活整個社會。
  • 但是這個模型同樣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有一種東西叫」資產「(資產包括錢,人脈等等),在」權責體系「的構想下,兩端階級的」資產積累差距「會越來越大,而且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惡性循環,而就此中產階級和中下的臍帶會被慢慢撕裂,而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僅僅只能存在於」中產往上「,而中間往下,就被實質上「圈養」了起來,就成了」有產者「的世界。

所以就原因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社會流動性減弱」這個東西不是單純我國的特殊情況,而是全球都廣泛存在,這個趨勢目前是不可逆的,而且目前沒有直接解決方案的事情,準確說現有的解決方案大家都不會接受,而且預期渺茫(精英主義或者集體主義)。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現狀:
壞的方面

  • 我朝流動性最強的時代就是改革開放初期,真正的「社會性」減弱的時期,正好就是我朝改革開放末期到「黃金十年」,這個時期使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最強勁的時期,但是也是有產者最後一輪爆發,這個階段,市場化的「資源分配」開始出現拮据(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整個社會提前出現有資源優勢「精英階層」,而這種分配現狀,在下一代走上社會以後,就會發現「積累差距」,這是我朝目前「流動性減弱」一個原因。
  • 我朝「黃金十年」給所有人最大饋贈就是「資產增值」,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份資產就是房產,尤其是我朝房地產作為經濟重心之後,房產的快速增值給前一代人帶了收益也帶來了這個市場的「過熱」,而這種「預估」下的「資產積累差距」就在下一代「置產」的時候(我們估且把擁有當地房產作為中產標準之一),這種積累差距就會放大,直接影響到個人發展(見我原因分析的第二點),也就是說中間向下到中產階級緩衝帶的臍帶開始在「房產快速收益」的情況下,被扯開得很嚴重。
  • 而本身處於底層的民眾來說,解決貧困問題要單純靠「市場機制」是無法解決的,就只能靠政府進行大量投入,補貼處在底層階級的民眾,這會使政府財政很「被動」。

但是我朝目前也有「緩解」這種趨勢的一些好的地方。
1,首先就是「高考制度」,上面有人提到高考擴招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大學生的估值。但是我認為,目前而言,高考作為「單一標準下的選材制度」,仍然是我國「公平性」的最佳保證。階級差距在培養階段的最大差距在於「教育」,而和英美國家不同,我國的基礎教育大多是公立教育,兼具教育義務和選材,所以我國的三級考試選拔制度,可以總體上把「教育公平性」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相對於英美),而這種保障,就是社會流動性的基本體現。
同樣,階級差距也表現在選材階段,但是我國「單一,強勢『的高考制度正好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這種階級差距,你無論什麼出身,接受什麼檔次的教育,你都要考一下,雖然無法完全避免(因為有錢人教育資源更好),但是已經在保證」公平性「上做了最大努力了,這也是社會流動性的保障之一。

2,其次,就是我國目前處於產業轉型期,而且轉型還算沒有太大問題,故而在這種宏觀產業結構重新調配的大環境下,新行業層出不窮,而且大量的行業都處於積累階段,資本對於這些行業的侵襲還不是很嚴重,也就是還處在」技術為王「的雛形階段,這樣不僅機會很多,而且門檻大都比較低,願意努力的同志呢,是完全可以趕上這波產業轉型的新紅利潮流的。

最後總結一句:社會階級化再嚴重也會有機會,何況目前我國沒有誇張到這種程度,所以,與其天天當fq,還不如好好去做一些事情,好好努力,不說一定是成功人士,當個新中產也不是這麼難。天天抱怨「上升通道堵死」的人,只不過是給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而已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不要怨他,要怨就怨自己的父親沒有人家老爹本事。
但,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你很努力,結果看到本該屬於更加優秀的自己的工作、機會、榮譽、資源,被富二代、官二代們利用金錢、人脈各種上不了檯面的手段獨佔,你永遠沒機會出頭,你會不會屌火?我會。

很多心存夢想的普通人,不怕沒有富翁老爸,就怕沒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可惡就可惡在一些為富不仁的人,吃著自己碗里的珍饈美食還要覬覦別人碗里那點粗茶淡飯,總想著吃獨食。開寶馬的去和普通人搶廉租房,發大財的去和普通人搶公務員名額,手握權力的去和普通人搶有限的教育資源,諸如此類情況,比比皆是。

一個努力付出的人,還要去跪舔用不光彩的手段霸佔有限資源的權貴,你生不生氣?

其實,能上知乎的人大多還不能感受到社會階層固化的切膚之痛。那些在工廠流水線上日夜加班的農民工二代、在城市大街小巷中披星戴月穿梭的工薪族能深刻感受到這種壓抑,但前者不知道這個道理,後者沒時間上知乎。


「你們那兒,也有窮人和富人嗎?」
第一地球人微笑了一下說:「當然有,我就是窮人,」他又指了一下天空中的星環,「他們也是。」
「上面有多少人?」
「如果你是指現在能看到的這些,大約有五十萬人,但這只是先遣隊,幾年後到達的一萬艘飛船將帶來十億人。」
「十億?他們……不會都是窮人吧?」
「他們都是窮人。」
「第一地球上的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呢?」
「二十億。」
「一個世界裡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窮人?」
「一個世界裡怎麼不可能有那麼多是窮人?」
「我覺得,一個世界裡的窮人比例不可能太高,否則這個世界就變得不穩定,那富人和中產階級也過不好了。」
「以目前第四地球所處的階段,很對。」
「還有不對的時候嗎?」
第一地球人低頭想了想,說:「這樣吧,我給你講講第一地球上窮人和富人的故事。」
「我很想聽。」滑膛把槍插回懷裡的槍套中。
「兩個人類文明十分相似,你們走過的路我們都走過,我們也有過你們現在的時代:社會財富的分配雖然不勻,但維持著某種平衡,窮人和富人都不是太多,人們普遍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減小,他們憧憬著人人均富的大同時代。但人們很快會發現事情要複雜得多,這種平衡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被什麼東西打破的?」
「教育。你也知道,在你們目前的時代,教育是社會下層進入上層的惟一途徑,如果社會是一個按溫度和含鹽度分成許多水層的海洋,教育就像一根連通管,將海底水層和海面水層連接起來,使各個水層之間不至於完全隔絕。」
「你接下來可能想說,窮人越來越上不起大學了。」
「是的,高等教育費用日益昂貴,漸漸成了精英子女的特權。但就傳統教育而言,即使僅僅是為了市場的考慮,它的價格還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那條連通管雖然已經細若遊絲,但還是存在著。可有一天,教育突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個技術飛躍出現了。 」
「是不是可以直接向大腦里灌知識了?」
「是的,但知識的直接注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腦中將被植入一台超級計算機,它的容量遠大於人腦本身,它存貯的知識可變為植入者的清晰記憶。但這只是它的一個次要功能,它是一個智力放大器,一個思想放大器,可將人的思維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時,知識、智力、深刻的思想,甚至完美的心理和性格、藝術審美能力等等,都成了商品,都可以買得到」
「一定很貴。」
「是的,很貴,將你們目前的貨幣價值做個對比,一個人接受超等教育的費用,與在北京或上海的黃金地段買兩到三套一百五十平米的商品房相當。」
「要是這樣,還是有一部分人能支付得起的。」
「是的,但只是一小部分有產階層,社會海洋中那條連通上下層的管道徹底中斷了。完成超等教育的人的智力比普通人高出一個層次,他們與未接受超等教育的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就像後者與狗之間的差異一樣大。同樣的差異還表現在許多其他方面,比如藝術感受能力等。於是,這些超級知識階層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其餘的人對這種文化完全不可理解,就像狗不理解交響樂一樣。超級知識分子可能都精通上百種語言,在某種場合,對某個人,都要按禮節使用相應的語言。在這種
情況下,在超級知識階層看來,他們與普通民眾的交流,就像我們與狗的交流一樣簡陋了……於是,一件事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你是個聰明人,應該能想到。」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同一個……」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就像窮人和狗不是同一個物種一樣,窮人不再是人了。」

——節選自《贍養人類》


階層問題的本質是社會總財富在資產性收入和勞動性收入間分配的問題。 普通民眾主要收入來源是勞動收入,而上流社會收入來源主要為資產性收入。 當社會的財富分配還算合理時(有數據說50%為臨界點,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 普通民眾可以有財富積累,進而使自己的社會位置晉陞。 而當資產性收入佔比過大, 普通民眾將被壓制在「謀生」的狀態,無法投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進而喪失進階的可能性。

任何社會自發的動力都是向資產性收入佔比高發展的,政府消除貧富的作用就是在將資產性收入通過稅收等調節手段轉移支付給勞動者。 但極少有政府能做到這一點,基本都和頂級富豪水溶交融或成為其代理人了。

大家感覺社會上升通道少了,就是因為現在財富分配向資產收入傾斜的太厲害了。


這個階級固化的情況倒不是中國特有,美國,日本的固化程度也沒必要中國輕多少。不過由於那已經是一個普遍富裕的社會,而且中產階級為社會中堅,就算固化的話,只要能踏踏實實勤勉工作,也可以保證一定程度的生活質量,這樣的社會也就沒那麼大的戾氣。我們就不一樣了嘛,我們的城市中產階級和人口基數相比大概也就是個零頭,而我們的富人呢存在感貌似比較強,所以顯得數量很多的樣子,這樣就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差距的印象。我們身為普通人,想要奮鬥到那金字塔頂端,那可真不是僅僅靠能力和勤奮能夠實現的了,運氣和機遇也會佔相當大的成分了。我覺得我們這種還不算富裕的國家更應該做的是想著怎樣把蛋糕做大,這樣就算流動性變差,也至少會讓各個階層都能得到好處。其次就是擴大中產群體,至少要讓最底層民眾有改善生活的機會,其實現在搞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就是要達成這目標。


胡說,現在根本就沒有發生階層固化,流動性一直存在,看的都是個人。例如我,就從只有很少錢,變成了沒有錢。


戶籍制度,學區房、不允許異地高考,地域性政策扶持,老百姓投資渠道單一,正式工、合同工同工不同酬本身就是加大階級固化的手段啊。

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政府一心求穩,不管什麼變化是好是壞它都不喜歡,基層幹部多干多錯,不幹升遷的風氣嚴重,所以變成不停的維持現狀。而一心求穩的根源在於目前環境維持不變才能讓他們獲得本身利益的最大化。體制內權力集體世襲已經成為了常態。

不同意 @章博聞 的觀點,他說「在他看來,上升通道還是不少的。」我倒是覺得普通人的上升通道基本被堵死了。不信你試試作為獨立參選人去選個人大代表,什麼步驟都合法照樣抓你。而且上升通道夠多的話也不會有這麼多有點錢的人和很有很有錢的人拚命把自己或者自己子女送出國了。

這是09年的中國青年報官方報道

一份由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研究室等部門聯合完成的調查報告透露,截至2006年3月底,內地私人擁有財產超過5000萬元的有27310人,超過1億元的有3220人,後者中有2932人是高幹子女,占超億元富豪人數的91%。

商人和商人也不一樣。什麼等級配做什麼生意,一點都逾制不得。社會上普遍認為開發商好像很黑很賺錢,其實這個行業也沒什麼安全感,還不是說出事就出事。真正的鳳子龍孫根本不用去做地產商,有的是更低風險、更高收益的事情。比如三峽大壩的土方、原材料、比如奧運場館的設施、看台座椅採購。更不用提利用內幕消息炒股票期貨了。量大才能油水足,做房地產又要壓錢又有市場風險,怎比得上空手套白狼。。。

而我們的情緒,價值觀其實早也被上面的宣傳所固化了,平時報紙雜誌上面各種北漂苦,打拚難,下崗工人悲劇多,多讓你們看這些文章慢慢的你就會認同全社會只有做公務員最好,其他行業都是屎,想賺錢只有和政府打好交道才可以,多打擊其他行業的積極性也是讓人才流向體制的一種辦法。但噁心的是官都有名額,公開招考的一般都是幹活的崗位,沒人幹活也養不了閑漢,有幾個喝茶看報的,就得配幾個年輕力壯的。進去的都想喝茶看報,所以總是得招新人進來。這就是官和吏的區別。


階級固化是好事,能促進階級意識的覺醒,19世紀工人戰鬥性強就是因為公開的貴族政治。像某些自由主義者設計出的一整套通過層層考試發給無產階級上層社會入場券的制度是扭曲又可笑的


中國的階級固化和歐美的階級固化不可同日而語,歐美的階級固化已經接近了帕累托最優分配,所以是固化的,他們擁有大量的中產階級穩定社會。而中國九成人被死死釘在無產階級的地位不能動,這時候上升通道的關閉就是致命的,社會被拉成兩頭大中間小的形態,只能進入劇烈衝突。


轉載一篇,覺得寫的特別好:
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將關閉的中國社會
弔橋已經升起,我們這代人剛好處在城堡大門剛剛關上的時代。

作者:肥肥貓
微信公號:肥肥貓的小酒館(ID: zhihufeifeimao)


最近這幾年來,隨著資產價格的門檻暴漲,「階層固化」這個詞終於進入了社會視野。很多人出現了個誤區,他們說現在的社會「上升通道逐漸關閉」「階層日益固化」,是社會病了。

但其實,社會沒病,這才是社會原本的常態。

中國過去的兩千年里,大部分時間都是階層非常穩定的社會。西方這種數百年穩定發展的社會,階層固化更是早已天經地義。

穩定的年代並非沒有上升通道,但是穩定年代的上升通道是受控的。這是和動蕩年代最大的區別。

? 時代變了?還是回歸正常了?

階層劇烈變動的年代才是歷史所不常見的,是歷史的異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恰恰就是因為這一幕不多見,很稀奇,不然何必寫成詩來感慨?

一個流動性過大的社會,一定是制度不完善的,完善的制度絕不會容忍高流動性。

但恰好,我們這代人的祖輩和父輩生在了中國數百年來變動最劇烈的幾十年里,每個大家族都有那麼幾個人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簡直可以拿來拍電影。

中國在短短一百年時間裡,經歷了不下七八次政權變更和近乎180度的政治經濟轉向。

《霸王別姬》《大宅門》這樣的影視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成功反映了我們這一百年來的個人命運之不可預測,並引起了億萬家庭的共鳴。


這種人生經驗導致我們這幾代人誤把這種階層大幅波動的局面當成了世界的常態。而最近20多年看著塵埃落定,要回歸歷史長河的真·常態了,很多人就不適應,受不了了。

你再去聽一遍大宅門的片尾曲,唱的是什麼?~亂世風雲,亂世魂~。這聽著像是正常的年代嗎?

人就是要分等級的,沒等級誰還願意奮鬥?又不是沒吃過大鍋飯。

良好的家庭環境在任何年代都會極大的幫助後代晉陞到社會高階位置。

將相無種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只是平民階層的幻想和安慰劑,儘管這句話是中國普通人千年來的精神支柱(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格言),但最先喊出這句話的陳勝吳廣,最後改變了他們的階層嗎?

即使動蕩年代,勝出者也是以「王侯將相居多」的子弟居多。陳勝字涉,四個字說明一切,本來就已經並非平民。


劉邦固然具有流氓天賦,屬於百萬里挑一的天才選手。但跟劉邦同時起兵的沒有十萬總有八萬,最後封侯的有幾個?如果你認為你有這樣的運氣,直接去買一百注同號的彩票還快點。

三國算亂世中的亂世了,正史加野史加演義留下姓名的也不過千多個,這裡面還包括顏良文丑,五關六將這些出來就被宰的。這些可是從東漢近五千萬人口拼殺出來的。

平均四萬人才留下一個有名字的。這個比例換成現在也絕不會比地市級官員和億萬富豪的級別差。

三國時的州官你能說出幾個?資產雄厚的商人你又知道幾個?現在的地市級官員,別說以後了,就現在不去百度有幾個被人知道的?難道你有底氣說你的運氣,素質和能力比周圍的四萬人更好?

儒家統治的遊戲規則向來就是區分階級且各階級做好自己的事,中國一直都是內儒外法,將相無種只是畫給平民的蛋糕。

只不過相對於動蕩年代殺人放火受招安的上升通道。穩定的年代從底層通過學習,創業,考官上升的渠道雖然窄但是存在。

這個通道上只要你不鋌而走險,失敗最壞也不過是前功盡棄被打回底層。

動蕩的年代上升的渠道倒是多,但是一旦失敗輕則大牢裡面見,重則人頭落地。


戰爭

如果流動一直都有著大量隨機性的因素,父輩的努力又如何體現?這樣的社會就一定公平嗎?

從這個意義上,留下一些有限的,受控的「上升渠道」就是一種社會信息素,令集體有向心力,令個人有奮鬥動力。

但至於這根通道何時搞流量管制,決定權在別人手上,你不僅沒有決定權,連知情權都沒有。

流量管制落到你頭上了,你就只能像在機場里遇到延誤那樣,聽天由命,刷刷微博,等候廣播,了此一生。


法國米歇爾山城堡

? 城堡里的人

一切權力的核心,是規則制定權。只要規則制定權和暴力機器兩手在握,留給後來者的騰挪空間就基本沒了。

精英階層在歷史上名頭多變,無論你管他們叫什麼,豪強、士族、門閥、權貴、集團、二代,當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時候,首先是一座城堡。

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住別人再進來。所以先進來的人,會不斷地增加城牆的高度,以阻攔尚未進來的人擠來攤薄自己的特權和福利。

不過他們會把砌城牆的行為包裝一下,使得普通人很難分辨。這個「城堡體系」不是被某個人或者某個組織「設計」出來的。而是通過人類有社會性之後數萬年的發展淘汰,被證明有利於人類繼續發展的體系。

城堡總會住滿,城堡注滿了,弔橋就會升起。

我們這代人剛好處在城堡大門剛剛關上的時代。

穩定年代當然也會有可控的上升渠道,但要知道,一旦「可控」,就意味著城堡核心的成分是不會再有大變化了。

上升通道受限是穩定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並沒有一個人在圖紙上規劃著這一切。每一個上層也都是一個個體,他們並沒有真的組成一個秘密會議集團來刻意控制流量通道,只是他們共同的行為在非故意的情況下造成了這些後果。

今天精英階層的一項殺手鐧,在於他們會為子女預留許多人生止損線:畢不了業可以就業,無心求職給錢創業,開拓業務刷爸媽的臉,就算一事無成,還可以當個列席者。

哪怕廢了,精明的爹總會想出辦法來掩蓋這一事實。比如給大把的錢往藝術上培養,造詣不怎麼樣但一定也有人買帳。所以他們的後代,人生是被設了下限的,差不到哪裡去。

他們用盡一生心血為子孫設置了玻璃地板,使他們不至於滑落到社會的底層。

良好的家庭背景絕不僅僅在於豐富的物質,其實父母自身的視野對子女更為重要,所以良好的家庭背景意味著父母這些方面有很大可能會更好,這對身於這樣家庭中子女來說更是莫大的無形財富。

譬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讓人更早地起步。這種影響僅僅通過什麼少年宮補習班是得不到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好處會伴隨一生。

到了事業開始的階段,良好的家庭更是年輕人前進道路上的指示燈。

如果父輩成就高,那麼他就可以非常具體地指出捷徑和提供方法。當眾人都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另一部分人拿起一塊鑽石走了。搶金子的人不是沒有能力去搶鑽石,而是自始至終就根本就沒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這種無形的鴻溝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彌補。但是也許很辛苦,時間很久。家境好的年輕人可以早早邁過資產門檻,剩下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身上。

家境差的每天被各種貸款纏身,連工作都不由自己,更別說自我實現了。

很多人會說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但現實是,如果同等努力,富人家的孩子會比窮人家的更成功。精英的家庭往往給予了一生的助力,平庸者的家庭則陪伴著無盡的牽絆。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精英越走越高,平庸者越陷越深。

於是局面就這樣形成了:上層社會的後代,下限有限而上不封頂,堪稱開掛。何況精英階層還會以相互之間彼此關照對方子女的方式強化這種機制,關照了別人,也就等於關照了自己,這早已是城堡里的潛規則。

? 城堡外的人

現在主流意識形態開始鼓吹中產階級的崛起。什麼是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專業人士為代表,他們在法律、醫學、金融、會計、技術等專業領域獨當一面,是各行業的精英。

專業人士的本質,是精英階級的隨從和助手,是城堡內分配酬勞體系中的一環。

這些人以服務上層階級和其他中產人士為生,賺取高昂的專業顧問費用。他們賺錢雖多,但與超級富豪尚有較大距離。但他們除了金錢和權力資本外,對於規則制定並不是完全沒有話語權,對社會也有一定的發聲權。

如果精英是躲在高高的城堡里,中產階級就是拱衛著城堡的一圈外城。

外城依附於城堡,但又優越於再外層的鄉野。把城堡;外圍;鄉野這3層社會模型落實到今天的中國社會。那就分別對應了:

1.既得利益集團;

2.寄希望通過學歷之類個人奮鬥進階的群體;

3.手頭沒有任何資源的平頭百姓以及迷茫無助的屌絲群體。

中產作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牆。中產階級的外城牆是學歷,而城堡的內城牆是血緣,這是最最核心的區別。

如果你注意觀察,你就會發現,越上層的人越愛用血緣來區分人,到了最頂層,幾乎只認血緣,這種城牆是極高的。血緣這玩意是無法避免的。

一個人將財富與權力留給下一代是動物的本性。所謂的上層靠血緣關係,本質就是頂級精英人數不多,婚嫁之類基本上是同階級流動。因此頂級精英之間最終會形成了「一個村」的親戚。

而中產階級的專業主義城牆比起這種血緣構築起的城牆要矮許多,防禦薄弱,所以時不時就有人可以翻進來。


焦慮的中產

中產往下掉落也比城堡內的人要容易得多,這導致了今天中國的中產階級成為最具有身份焦慮,不安全感最重的一群人,往往需要通過消費主義的標籤來維持內心的自信和自尊。

中產與底層之間的對一直都相當順暢。通過幾十年個人奮鬥,從底層成功翻牆成為中產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很容易得出「個人奮鬥能改變階層」的結論,並把這個結論灌輸給下一代。

等到下一代想在中產的基礎上繼續往上爬時,才發現再上面的遊戲規則和父親當年完全不一樣了。

我知道有人會說,那我們可以選擇攻破城堡啊。但這需要中層和底層的合力。但這時中產階級作為中層,就開始分化和動搖了。

這群人,是精英的盾牌也是底層的利刃,上下兩頭都在爭取,就看哪邊積攢的能量大,都形成不了壓倒性的力量就會動態平衡,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的紡錘形社會數百年如此穩定。

再往下的底層,也許你以為你會看到底層戾氣在積累,甚至期待著某天真爆發出個什麼大力量。

但其實不會。底層的戾氣一直存在,但只要收買、贖買了中產階級,底層就處於毫無自我意識的狀態,簡單的幾個愚民政策,加點虛頭巴腦的小甜頭,再加點刻意挑撥的小鬥爭與關注點轉移,對於平息絕大部分底層平民,足夠了。

如果你專註過營銷和媒體領域這十年來的大事,你就知道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是如此的容易操控。

城堡所保留的小規模流動的通道只是為一些有能力的潛在危險分子準備的。

越成熟的社會就越深諳「讓利」之道,保留一定通道,不斷將危險分子吸納過來自己陣營,給予一定利益,就像毛說的,「政治就是把我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階層的固化也就因此而更加穩定。

? 從城堡外進到城堡里

不過,這堵城牆依然是有縫隙的。個人的感覺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平民其實擁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來實現階級躍遷,但前提是你得具有以下三者中的一項:

一是「天賦」。有「天賦」的人,我們通常叫「天才」。「天賦」的本質,其實就是基因突變,按人口中的一定比例隨機生成,出現地域無法控制,出現時間不可預測。就算你把一億普通人關起來想一百年也出不來相對論。這種不世出的人類天才一旦出山就光芒萬丈,再保守的既得利益者也不得不考慮將這些天生異能者收編進城堡之內。有「天賦」者,萬中無一,上升難度最易。有天資者命中注定引領國家,平庸者只能作湍流中的一員。

二是「才華」。我們一般也叫「能人」。而「才華」和「天賦」的區別在於,「才華」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刻意培養的成果。這些「能人」往往是平民階層舉數代人之心力打造的「特優產品」,功能和特點都是為統治階層精心定製的,用著絕對順手,包您稱心滿意。天賦主要看基因,而才華很多時候是可以用金錢和努力堆砌出來的。統治階級看到平民中居然有人這麼有心,也往往願意接納為自己一員。有「才華」者,千里挑一,上升較易。

三是「美貌」。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占人口比例大概1%左右,可以被上層階級拿來直接當裝飾品或是改善基因用。但因為數量最多,上升的難度要比前兩者高好幾個數量級。所以說其實那麼多人抨擊整容,是因為損害了美貌的資源的稀缺性,從而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罷了。

以上三大要素,佔一個,就有實現階級跨越的可能;佔兩個,有實現階級跨越的較大可能。三個都不沾的,在今天這個時代,還想實現階層跨越那就只能靠彩票了。

所謂上升通道,就是對天賦,美貌,才華等優勢的門檻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勤奮並不能使人上升到精英序列,勤奮本身只有在和天賦、才華、美貌這三要素相結合的時候才能發揮其助攻作用。單拼勤奮,只能保證你上升到底層階級中的上層。

古人早就說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勤奮起到的作用最小。

天賦、才華、美貌之所以得到精英階層的承認,是因為這三樣東西放在任何群體內都是稀缺資源。

值得注意到的一個趨勢是,這類稀缺資源被優化配置的效率,在今天這個時代正在急速地上升。

換言之,懷才不遇的牛人、小村小鎮的美女,在未來將越來越難以被埋沒,隨時隨地都會被挖掘出來並往城堡輸送。過去因為與外界交流不多而可以娶到自己村裡的大美女,這種撿漏的好事以後會越來越不再可能。

城堡內的頂層對於這種「受管控的上升通道」其實也樂見其成。

畢竟,一者他們需要通過定期小規模換血的方式,來彌補自身的後代里出現廢人的概率損耗;二者,城堡內也是很複雜的,城堡內的上層需要通過引入外來躍遷者這個機制,來時不時敲打一下城堡內的對手,甚至不惜打開向下掉落的通道,來警示城堡內的食物鏈下游。(城堡是天才建立的,城堡的主人也可以換成別的天才。我天朝參透了改朝換代的本質)

不過,即便是天賦,才華,美貌,其門檻也一直在不斷提高。

比如蘋果創始人之一的沃茲曾經當笑話和人說過:「我看了一下現時在蘋果工作需要的經驗和教育程度,我想喬布斯和我現在都很難在蘋果找到一份工作了。」這就是城堡內的人加高壁壘的一個露骨的範例。

今天一個初級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可能比過去的CEO都高,但這改變不了打工仔的地位。

? 幻像與夢醒

舊時王謝堂前燕,何曾飛入尋常百姓家?

穩定的時代,必然指的是底層生活有保障,中產過得有體面,高層活著有尊嚴的時代,從這點看,中國目前還不是一個穩定的時代,但正在不可阻擋地往建立大小城堡的方向前進,這不以任何人,甚至是領導人的意志為轉移。

平民中的天資平庸者,儘管生活水平會隨著技術進步持續上升,但相對的社會位階卻是很難再變化了。

但許多人會誤把生活水平絕對值的提升,當成自己在人群地位中相對地位的提升。

有句雞湯說「今天一個普通人所擁有的東西,500年前的皇帝會用半壁江山來換」,就是典型的在故意混淆絕對值和相對值的概念。

社會層級的分隔方式和表現形式本質是一樣的。不論歐美髮達國家還是非洲部落,生產資料的總量在增大,但是分配比例沒變。

很多人的祖輩在溫飽線苦苦掙扎,他們的父輩依然物質匱乏,但他今天卻可以頓頓有肉、手機空調,於是就產生了「階層上升」的錯覺。

但其實,今天的小白領,從全人口序列中的所處位置看,也就相當於他爺爺輩的一個普通莊稼漢或者他父輩的一個廠里的工人,看似生活水平極大改善,實際階層位置分毫未動。

而這種平民的幻覺,正是真·精英階層所需要和鼓勵的。

現在可以預見的是,在我們這代人乃至我們的下一代的有生之年,只要社會大致穩定,技術持續進步,社會財富不斷增加,這套城堡 - 外城 - 幻象 的三重系統便能完美地持續運轉,目前看不到有什麼可以破壞這個體系。

正所謂,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階層突破的本質就是在社會這場遊戲中幹掉儘可能多的人,一步一步升級,實際就是人和人的廝殺戰鬥,要完成階層跨越,就要在資源不如人的情況下打敗別人。

注意,你努力的時候別人可能比你更努力,並且你要負重前行,所以這本質上是個很殘酷的。

科技突破作為這個體系的突變因素似乎值得考慮,但即便有一些藍海行業,比如互聯網,經過一段時間積累也是逐漸固化,國內BAT當道,掐斷了其他人的活路,其他企業最終免不了被吞併或者擊垮,這種強者愈強的規律適用於所有行業和所有時代,我們只能選擇面對。

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偏少,上升之路顯得更激烈,到了讓大多數人絕望的地步。

而遊戲規則設計者們不斷加高壁壘和保持重壓,上一層的會逐漸利用自身優勢封鎖「通道」,最終讓芸芸眾生們認下自己的命格天花板,而那些有階層流動機會的命運加成,如前面說的天賦,才華,美貌,標準也一直在不斷提高。

當人們生活富足,彼此溫良恭讓,交往講規則,爭端有程序,意外有防範,風險有保障,各安其居,各樂其業,就已經是數百年前顛沛的祖先們眼裡的理想社會了。

總想著擠破頭顱一心向上爬,向城堡里鑽,也未必能搏來幸福的一生。

對於才色不高又無背景的人,也許一味的追求上升通道是徒勞的,到不如想想什麼才是內心的安寧。

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只是接力賽的一環,你接棒的時候可能已經落後人家幾圈了,你就算瞬間完成,也只是追了一圈。

但是要相信,誰都能看出來你這圈跑得快不快盡不儘力。只要跑好自己這一棒,邊上為我們喝彩的朋友,也都是真心的。

瞄準月亮,就算上不去,也至少可以掉到雲彩上。
創建於 21:50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對於階層固化我感到恐懼,相比於我父母的同事及好友的後代,我的階層應該下落了,不知道未來我與他們之間的發展如何,我想要迎頭趕上可能目前的努力已經毫無希望了,這也許不是一個逆襲的時代,但我想擁有逆襲的權利


謝邀

階級固化的原因壓縮總結成兩個字:「世襲」。

1,權力世襲

這個情況一般發生在封建君主世襲時代,除了君權是世襲之外,很多官職也是世襲的,爵位世襲屬於間接的官位世襲,因為有爵位的人會在朝廷優先獲得任職,當然也有直接的官位世襲。

權力世襲之後,權力就會牢牢地掌握在少數家族子孫手中,幾乎永遠無法流給其他家族,科舉制度是打破階級固化的制度,所以中國封建時代的階級矛盾並不如西方國家那麼激烈,中國的封建地主階級反而比西方地主階級的江山更穩固。

2,資本世襲

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權力不世襲了,但資本卻是世襲的,私有制保護私有財產,所以總統雖然是民選的,但他身後的財團卻是世襲的。資本世襲本身並不會導致階級固化,只有資本和權力聯盟的政治獻金制度才會導致階級固化。

當然資本本身也是吸血鬼,使得沒有資本的無產階級更不容易翻身成為資產階級,然而自由市場是多變的,新科技會讓個別無產階級崛起為新的資產階級(比如扎克伯格,馬雲等)而打破階級固化,同時市場波動也會讓階級互換,比如經濟危機一些人破產,或改革開放一些人變富等。此外稅收和福利制度也是減緩階級固化的辦法,比如一些大學生獲得助學貸款或創業補助後創業成功變成老闆,而創業補助大多來自收自富人的稅。

3,知識世襲

知識世襲這個情況更多發生在現代,知識本身是無法世襲的,但有些知識是可以世襲的,比如價值觀,視野和性格。為什麼有些家庭一直窮,一般來說是因為這些家庭一直都不重視知識,或者沒有經商頭腦和思維習慣,或者視野狹隘觀念保守,這些觀念很容易從老子傳給兒子。當然也有不少叛逆的兒子與老爸的觀念完全迥異,更新潮更與時代接軌,或者朋友老師中有思維更活躍者的影響,從而變得敢闖有智慧,抑或重視勤奮學習,從而雞窩裡飛出金鳳凰。知識世襲導致書香門第和山村閉塞世家的現象,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足以可見家庭教育對未來後代的生活水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現在並不存在1,2的問題,中國如果出現階級固化,大多是3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高考和大學制度完全就是為下層人民打開的通天大道。
感謝枯燥、機械、唯分數論的高考考核制度,即便沒進好的初高中,沒有好老師,下層人民還能通過狂刷題、狂虐自己,在高考中獲得不錯成績,進入好大學。
等哪一天大學錄取考核制度變成了創新的、綜合性的、素質教育的,將社會實踐、科研創新或者志願工作納入考核體系(如美國),迪奧絲們你們將眼看著各種二代去非洲支教援建,在父母的幫助下搞一個又一個的大新聞,接觸到各種高精尖儀器搞了一個又一個大發現大發明,拿到985offer,而你們只能埋頭做題,卻發現試卷分只佔很小的百分比。
請為高考唱一曲讚歌!


現行制度下高考已經算是公平的機會,絕對的公平?當然沒有的,你看到的富二代紅二代比你多的機會和資源,也是由祖輩一代代積累而來的,如果你不好意思怪自己親爹爺爺不努力,也趕不上各個時期的好機會好運氣,就不要妄圖憑一己之力趕上別人幾代人的積累,連211一本都沒考上,4.6級都過不了,好意思說這社會沒給你上升空間了嗎?智力過關了嗎?懶病治好了嗎?來到北上廣覺得沒有自己的房子,戶口,一席之地,不能20歲買140平5萬的房子?父母那一代人也是半輩子的積蓄才置辦了房產呀。如果剛畢業隨便做做這樣都能平步青雲,這不叫社會階層的合理提升,這叫異想天開的攔路打劫。


你在知乎看答案的時候,會不會不自覺地率先點開高贊答案?
這樣知乎上大V是不是越來越固化了?
道理都是一樣的


這是事實。

在理論上呈現一種具體的、簡單的區分,例如官民、城鄉。
二元化的區分難以避免衝突的存在,比較好的做法是在理論上將其中一方抽象化、非實體化。很難說某幾個具體的人組成了政府,但朝廷無非就是皇帝以及皇都的兒子。

公務員考試無疑是個進步,但從吏升為官,恐怕就不是個人努力能夠改變的事了。城鄉對立的主要問題在戶籍制度,城鎮化提出雖然是針對經濟方面,但目前看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戶籍制度帶來的城鄉對立。

經濟上體現為權貴資本主義,即權貴壟斷。雙軌制時代,獲利者是政府官員、國企官員。08之後,國企擴張,壟斷加劇,資本集中。

徹底的解決辦法是民主化,不過不贊成十年內的民主化,理由是在法治尚未被民眾普遍接受、適應的前提下,民主化可能會導致混亂。

目前首要的任務是政治上貫徹法治、經濟上破國企壟斷以及通過城鎮化緩解城鄉矛盾。

個人觀點。


底層到中層尚有縫隙


如果足夠努力通過高考 還是能改變命運的
至少可以從社會底層到中層
而大部分人從來沒以高層的格局來做人做事吧


房產是階級固化的利器啊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建築師張為平說的「庫哈斯深知建築於社會的無力」?
看《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這些書,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戒網癮學校內部是什麼樣的?
「中國邏輯」都有哪些槽點?
如何評價電影《十二公民》?

TAG:歷史 | 社會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