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如何理解「面子」?
題主是想請大家捫心自問,面子是個什麼東西?如何破?
面子是一個存在於複雜的社會關係中的概念,僅從心理出發,分析就略顯單薄。社會心理學中有大量的篇幅討論社會認同,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把面子作為溫飽之後的核心訴求。但面子真是山一樣大的棘手問題,面子和里子的矛盾,自我和社會的衝突,實在讓人鬧心。光從心理學去[理解面子]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個人意見,是少了經濟生活的context。討論面子這麼含混的概念,不如首先引用一個定義,「面子即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
我是學商科的童鞋,還是從經濟的角度分析看面子這個東西吧。在社會生活中,面子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品牌價值(品牌的定義就是一種帶來持續溢價的符號體系)。我覺得所謂的給面子就是認可其品牌價值,所謂爭面子就是建立其品牌價值。小處講,爭面子是踏破鐵鞋尋一件得體的衣服,中處講,爭面子是懸樑刺股考一個大氣的學校,大處講,爭面子是廢寢忘食折騰出閃閃發光的事業。保守估計,普通人除去睡覺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進行這一類關乎面子的活動。如果說時間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討論面子的經濟性質,還是有意義的。
為什麼我們要對面子上投入這樣(yue lai yue)大的精力?一定是因為它能轉化成更多的回報。聯繫咱們經濟生活不難發現,面子這個無形資產的高低,決定了你在社會這個資源交換生態中的位置。「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怎麼強調位置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具體地說,面子決定了你的資源輸入代價,比如你去融資的難易程度,獲得幫助的難易程度。有面子的童鞋,總是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獲取稀缺的資源(仙人指路總伴隨著柳暗花明)。有面子的童鞋,還能享受更高的資源輸出溢價,畢竟誰都不喜歡懷才不遇,產品滯銷,只有更好的銷路,更多的buy-in,才有更多的個人積累。
面子這種資產之所以能享受這麼高的溢價,究其經濟學本質,是因為科斯大神所說的交易成本無處不在。而面子承載了信號器的功能,降低了交易成本(Michael Spence就是研究信號和交易成本的關係,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善於識別信號的人們,可以通過面子高效率地過濾不靠譜的合作對象。雖然學歷、 獎狀、成績、長相,這些因素和工作能力沒有多少關係,但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人力主管,正在招聘應屆大學生,除了這些面子上的信號,還能參考的因素也不多了。(找對象更是這一信號邏輯的集中體現,但問題更複雜,我無力描述)。
其實每個人都在觀察每個人,人們觀察的無非是言行、品性,而言行和品性又累積成面子。人生的殘酷現實之一,是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幾乎都要通過交換與合作才能獲得的,交換和合作有著內生的巨大風險。所以任何一種形式的合作,最終都離不開面子這一信號線索的參與。於是乎,那些面子大的高富帥、白富美、好又多們,就會處於一種古典經濟學所不允許發生的狀態之中——長期低買高賣,還連帶著遞增的邊際效益,進而獲取不利於和諧社會的高額利潤。
怒答一發!
首先,由於相關知識儲備不足,我無法從經典的心理學入手回答這個問題。
但我可以保證以下內容不是民科,而是真材實料的科學研究結論。
-----------------------------------------------------------
面子:公開的自我形象;也就是我們希望在社交圈中呈現給別人的形象。
所謂的維護「面子」,就是指我們會想辦法去維護自己的這種社交形象,當它受到威脅時,我們會感到有所損失,這種損失感會觸發我們的情緒,促使我們採取行動維護之。
為什麼要維護面子呢,因為社交形象關乎我們的社交地位,社交地位會影響我們在自己的社會網路中獲取資源和支持的能力,與我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
好,鋪墊完了,下面是科學理論時間。
面子:
●「正面面子」
●「負面面子」
正面面子:交際者希望自己的願望被人接受,自我形象被人欣賞。
威脅正面面子的行為(部分):
● 負面評價的話語(反駁、質疑、批評、指責、譏笑、侮辱);
● 行為上的不合作(打斷談話、打斷話題、拒絕邀請);
● 強烈且失控的情緒(使對方恐懼和窘迫);
● 提及禁忌話題(年齡、收入等隱私);
負面面子:交際者希望行動自由不被他人干涉,行動和決定的自由。
威脅負面面子的行為(部分):
● 生硬語氣的命令;
● 威脅、警告;
● 讓聽話人當場表態接受或拒絕的行為(比如提議,有時熱心的建議對對方來說可能是你並不了解具體情況的隨意指點江山,明著拒絕你可能會傷及你的正面面子,對方就會有心理負擔,行動的自由就受到了影響);
● 不情願的承諾或同意;
-----------------------------------------------------------------
猜猜看上述理論是出自什麼領域?
語言學!!!語言學啊!!!
┑( ̄Д  ̄)┍
1978年,英國學者Brown和Levinson發表了論文《語言應用的普遍現象:禮貌現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onomena),對禮貌、面子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探討。
考慮到篇幅我已經對原理論做了大幅簡化壓縮,想進一步具體了解去找找這篇文章吧,或者對這篇文章進行研究和探討的國內論文。
-----------------------------------------------------------------
補充一個例子:
我們交際者隨時都處於正面或負面面子受威脅的狀態,有時還不得不從中權衡取捨二選一,因為【希望自己的行動不受干涉、保有自主權】和【維護自己正面形象以求被人欣賞】有時是衝突的。
比如,
A:今天一起聚餐吧。
B:抱歉,今晚打算寫paper。
A:哎呀,明天寫啦~走吧走吧。
B:...好吧,我去。
這種情況下,一邊是你的行動自主性受威脅,日程安排被打亂,一邊是大家認為你不夠兄弟,你的社交形象下降,你就得二選一了。
可能你感覺這個例子和我們平時感覺到的「面子」問題關係不大,那麼你再想像一下,假設你最後並沒有去,後來有一次大家聚餐,這個人當著你的面,當著大家的面,說起這件事,blablabla你不仗義什麼的,感覺到難堪了吧?因為這個人在損害你的社交形象,也就是你的面子。面子 應該是 爭取認同感 吧
可以想像,在社會化的動物群體中,更多的認同表示更高的社會地位,意味著可以佔有更多的資源和交配權,所以在自然選擇中有更大的優勢。不管實際上有沒有實力,讓同伴認為自己有實力,就會爭取到社會地位。如果一個社會裡爭面子的人多靠虛榮,那可能多數人是認同虛榮的。因為要爭的是他人的認同,不管是通過虛的還是實的標準。
1.面子是一個沒有形象但是存在的,類似於金錢衡量一個人在社會上地位的東西。
2.看到有人將面子簡單理解為自尊心遠遠解釋不了面子問題。
3.面子與心理學的關係。關於面子的一切概念,如給面子、留面子、沒面子、做面子等等都是通過人的心理判斷出來的,而不是金錢客觀實在的。
自動防衛機制
.
別人看到的自己。
與里子相對。
《一代宗師》里有句話:
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都是時勢使然。
社會心理學背景,讀過最好的一本講面子的書,是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寫的一本書《人情、面子和權力的再生產》。
人情、面子與權力的再生產 (豆瓣)
就是自尊心
什麼是面子? 直譯「表面上的東西」 具體意義「表現出來用於給公眾認知的能力」 例句解釋:這個人吧,我要是不給他點面子,他在單位都不好做人『 釋義:這個人吧,我要是否定了他表現出來的能力,他在單位都會失去大家的認同。
關鍵詞,表現出來,並非確定實際擁有, 而公眾認知,並非邏輯正確, 例:他今天開了個奇瑞 ,在一群開寶馬的朋友中特別沒面子。 這裡的面子指的是公眾對物質財富擁有量的認知,而實際上沒有確定不疑的邏輯關係,
由此可見,面子,只要騙過了一定的公眾認知,就可以認為是擁有了,保住了。
有些時候面子很有用,比如社會關係,人脈的初步建立 。
有些時候面子很沒用,比如一場拳賽,你臉再大,該KO你也就一拳的事。
推薦閱讀:
※芙蓉姐姐剛剛在北京開了演唱會,大家覺得芙蓉姐姐快樂嗎?她有自己的生活嗎?私生活中她是完全另外一個人,還是和公眾面前的一樣呢?
※現在還有用非智能手機或不用手機的年輕人嗎?
※大家手機有保存哪些你覺得不錯的圖片?
※關於壓歲錢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和無趣的人一起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