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漫畫分鏡和電影分鏡的關係」的……思考 ?

大四狗,學的是電影,最新在構思論文題目,因為平時看了很多動漫,所以想在兩者之前找到共同點,寫出一篇屬於自己的畢業論文。

-------------------------------------------

個人覺得電影的分鏡稿(進而引申到鏡頭語言中)和漫畫的分鏡有相似有不同,值得一寫。

雖然現代漫畫是受了電影的影響才發展至今,但是我覺得【電影可以擁有動態的畫面完整的時空,對於它來說打碎和拼接時空不是必須,而漫畫分鏡本身就是碎裂的時空,必須使用蒙太奇來拼接時空,有效敘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漫畫更有資格被稱為"蒙太奇的藝術"。】到現在,漫畫的蒙太奇技藝在某些方面已經發展得超越電影蒙太奇了。

這二者之間具有藝術特徵的相似性和商業價值的互補性,所以二者交融具有美好的前景。

--------------------------------------

但是我的論文導師說【認為兩者表現形式有相似性卻沒有必然聯繫,形成不了立論的依據。你如執意寫下去,得出的結論必然不科學亦即觀點不成立。建議你換題目。能否就某一類或某一導演的動漫鏡頭加以分析。請思考!!】

真的沒法寫么?我的想法偏差出現在哪裡?


-

立論錯誤。

A、第一錯:先有漫畫,才有電影。

漫畫的緣起,是比利時,是日本。
你該查查漫畫歷史。(千萬不要以為手冢是現代漫畫分鏡的鼻祖)。

漫畫的歷史,可是比電影要早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

B、第二錯:蒙太奇定義。

你是普多夫金的?還是愛森斯坦的?
還是十九世紀末實驗電影風潮的?
還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的?
還是法國新浪潮的?

蒙太奇定義多如牛毛。

(你怎麼能從一個「錯誤的A」,去推論一個「不明確的B」?)

-


題主說看了很多動漫,而自己的專業是電影,所以想藉此來寫漫畫與電影的論文。那麼我就猜測一下,這個動漫就指的是現在幾乎成為動畫漫畫代名詞的日本動畫和漫畫。而題主想問的是關於日本漫畫和電影的對比,對嗎?確定了這個,那麼我以下所說的漫畫,均指現代日本漫畫。
電影分鏡我並不了解,我簡單說一下漫畫分鏡的基礎,題主結合自己的電影分鏡知識,來做一個對比吧。
首先,漫畫是一種獨立的敘事藝術,它是靠連續畫面的敘事形式來進行敘事的。漫畫分鏡的基本單位有一話,一個情節,一個對頁,一頁,一個鏡頭,一個畫格。雖然最基礎的單位是一個畫格,但是鑒賞或製作漫畫分鏡時,首先要以一個對頁為單位。
然後,製作漫畫分鏡時,需要考慮:
1,一個對頁之中,整體畫格的分布的平衡感。一般為對角的平衡,或左右兩頁對比的平衡。
2,一個對頁之中,從右上的入口,到左下的出口的視線邏輯關係(我國相反)。因為漫畫書涉及到翻頁這個動作,因此左下角的最後一格是一個天然的時間停頓。基於這一點,漫畫製作時,會把這個格作為出口,故事的流程也會在這裡設置一個停頓。電影的時間,如一個鏡頭安排幾秒,都是由製作方控制的。而漫畫一個畫格看幾秒,一頁看幾秒,一個對頁看幾秒,只能預測不能準確控制。這個天然的停頓,對於漫畫分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漫畫原稿用紙上,有兩種分割點。一種把畫面分割為四等分,一種是三等分。這也代表了一頁畫格分布的大致分割比例。
4,畫格的分割方式,這個應該是讀漫畫的人最容易注意到的了。橫向畫格,縱向畫格,斜格為基本的各種畫格分割方式烘托出不同的氣氛。應該和電影16:9(或其它比例)的單一畫面是差距最大的。
5,人物溢出。漫畫獨特的人物強調方式,電影似乎通過3D能做到?但即使3D電影能做到,也不會把它用來強調人物出場吧。
6,背景。5W1H中的Where。這個和電影應該是共通的,但是繪畫同樣也包含這一點。不過漫畫並不是每一格都需要使用背景的。
7,鏡頭語言。第七點,就是人們覺得漫畫分鏡和電影最像的一點。也是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提到的關於蒙太奇的部分。俯視,仰視,遠景,特寫等各種鏡頭的運用。一個畫格到另一個畫格的鏡頭切換等。這在漫畫分鏡中,其實只是佔一部分而已。漫畫分鏡原詞叫ネーム,因為中文裡沒有合適的翻譯,就借著它長得像電影分鏡頭劇本的樣子,把它翻譯成了漫畫分鏡。這樣,就引起了很多誤會,覺得一說分鏡,就是單指這一部分。

在上述的基礎之上,漫畫家們不斷創新,加入自己的特色,創作出了如一頁中十幾個畫格的密集快節奏表現,佔一個對頁的超大畫面,畫格疊畫格的非主流表現等等各種創新。也使得漫畫藝術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漫畫從畫面構成上講還有各種對話氣泡,擬聲詞,速度線集中線等效果線,烘托氣氛的網點表現,類旁白式說明文字等等各種獨特表現。它和電影真的是有很大區別。

關於現代漫畫受電影影響的根源,應該是從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新寶島》開始的。手塚治虫在1947年的新寶島開頭主人公出場時,有一個開車沖向碼頭的場景很明顯利用了電影的長鏡頭表達。車一個轉彎又向畫面遠處開去,這種讓漫畫讀著有「動起來」的感覺的手法,被藤子不二雄A讀後評價為「這簡直就電影啊!在紙上畫出來的電影啊!不,等一下!果然這也不能算電影!啊!這到底是什麼啊!」從這句話開始,現代漫畫才和電影有了糾葛。之前雖然也有池田永一治的《ぴちべ》 田河水泡的《のらくろ》等連續畫面的故事漫畫的存在,但是由於沒有這種電影式的鏡頭運用,所以根源算在了《新寶島》

不過關於漫畫和電影之間的問題,研究早就有了。推薦一本書,不過可惜沒有中文版,我簡單介紹一下吧。那就是《マンガと映畫--コマと時間の理論》(漫畫和電影--畫格與時間的理論)三輪健太朗著2014年1月23日,NTT出版社出版。

漫畫的理論研究在國內被重視程度很低,很多人不把漫畫當學科看待,所以經驗主義的民科橫行,每個人抱著自己的觀點去定義漫畫,搞得烏煙瘴氣。實際上日本一直對漫畫理論研究十分重視,這本書就是漫畫理論研究中重要的一環。
這位三輪健太郎,是在學習院大學的夏目房之介的研究之上鑽研漫畫理論的一名漫畫研究者。這本書的原身就是他的一篇修士論文。這篇論文受到了導師夏目房之介同為學習院大學教授的同僚中條省平的強力推薦,並鼓勵三輪將其深入,寫出了一本書。
這本書從標題看比題主所想要廣一些,關於漫畫與電影整體的對比。從手冢那次運用電影鏡頭畫漫畫,刷新了漫畫史開始,一直到如今漫畫的發展進行了一次整體的論述。手冢稱神到如今,也有不少的討論,這種「電影式的手法」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至今為止也像哲學命題一樣沒有統一意見。你就看吧,本問題下的各個答案評論區肯定得辯個不停……題主你真是帶來了一個炸彈。
但是,漫畫和電影像歸像,但一定是不同的兩種媒介,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電影手法」說起來還是不夠嚴謹,電影運用的手法很多,說電影手法就好像是說「我點一份麥當勞!」一樣傻。所以這本書的作者,把這種「電影手法」相關問題整理分析之後,將這個詞重新定義為了「電影風格」,把具體的「手法」,改成了一個整體「風格」。
換句話說,所謂電影風格,就是以漫畫自己獨特的形式為前提,活用漫畫分鏡基礎,學習電影的諸手法而形成的一種風格。
這有什麼意義呢?也就是把兩種媒介的對比,轉移到了媒介所使用風格的對比。打個比方,hip-hop舞蹈和hip-hop說唱,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沒法比較。但是它們的風格都是hip-hop,從風格入手,兩者就可以展開比較了。
作者在比較漫畫和電影時,始終沒有拋棄這兩者獨有的特性。明確這個比較的水準、方向,保持邏輯的清晰,這是很重要的。
作者將我上面提到過的那些例如畫格的變化,閱讀的時間等漫畫獨有的,非電影的性質明確出來。把可比較的部分分離出之後,才做了這些對比研究。
把它縮小為風格的對比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電影和漫畫中類似的一些表現,其實表達的結果是不同的。一個關鍵是,這些同樣的表現,究竟通過了什麼樣的一個系統,才表達出了不同的結果。同樣的手法,因為系統不同,形成了不同結果,無法比較。這當然也是必須從風格,樣式這一方面比較的一個重要理由。
這本書,在探討說「漫畫和電影相近」這個思想的根源時,也排除了一些甩在現代漫畫分水嶺後面的漫畫,以及一些特例漫畫,所以也不用太糾結那些東西了。特例本來就不該拿來反駁整體。

具體內容我就不多講了,真的很有價值,如果題主會日語就太好了。

再推薦一本書,這本書我是一點都沒看過,但是看題目和簡介對你很有用。它是漫畫與電影這本書最後的推薦之一《「コマ」から「フィルム」へーーマンガとマンガ映畫》(《從畫格,到電影--漫畫和漫畫改編電影》)秋田孝宏著。
漫畫和一些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根源都是漫畫,然後各自發展。本書通過電影的解析手法,分析者兩者的差異,並嘗試為讀者提供想法。


最後 本人為漫畫學科漫畫製作專業的學生 專攻方向是漫畫編輯與漫畫原作,中期目標是漫畫學科博士學位。主要做的工作有漫畫企劃,漫畫出版,漫畫分鏡稿創作,漫畫分析與鑒賞。力求從一門學科的角度看待漫畫,致力於讓我國漫畫從大眾的觀點開始脫離民科與經驗科學。
讓漫畫不再被稱為小孩子看的東西,請從尊重其科學性開始。

以上


·

兩者的差別其實非常大。

電影分鏡,使用的是一段連續的圖像,也就是視頻為單位。用視頻當作文字,去組句子,寫文章。
用的是絕對時間線。

漫畫分鏡,使用的只是一張靜態圖為單位。形式上來講更接近於電影裡面的『閃回』。用的是邏輯的時間線。

這些差距決定了,電影是一種更偏視覺的形式,而漫畫特別依賴於觀眾的想像(就是腦補)。
兩者在形式上很難交融。因為它們的主要方式相似而又迥異,會互斥。

所以目前的電影改編漫畫 基本都集中在內容上。對形式仍然沿用電影那套東西。把漫畫分鏡照搬到電影里會是糟糕的電影分鏡,同樣把電影分鏡搬到漫畫里也是非常糟糕的。

·


題主的「動漫」一詞也讓我以為你是要分析日本的呢,既然你說到守望者
我推薦下這篇吧
Joe Linton的漫畫視覺分析,不過這篇對象是70年代的Master of Kung Fu但是作者很多次守望者作為對比
Rereading comics: Doug Moench and Paul Gulacy on Master of Kung Fu (part 1)
另外,守望者里有很多實驗性的鏡頭運用,其實出現得早得多,且像一些格中格polyptych的運用,gibbson用的也不如早了10年的gulacy靈活。何況對於電影的時間,漫畫更接近對於空間的並置推進,我也覺得沒有太多必然聯繫,要選的話,守望者可能不太有代表性,選will eisner的作品可能都更好點,不過eisner的理論里,也特彆強調了漫畫與電影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他將漫畫稱為獨特的sequential art。


我個人基本同意你導師的意見

想寫清楚這兩者的關係並形成一個科學的結論,恐怕不是一篇論文可以搞定的,甚至很有可能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關係或者弱關係。

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但拿他做畢業論文風險太大。

完全同意@貓耳朵 的答案,漫畫的分鏡和電影分鏡有著巨大的差異,從目的、形式、表現方式上均有著巨大的差異。
互相都有借鑒,而且還在不斷的借鑒,但從根本上是不同的,漫畫分鏡本身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印刷方式都有不同的方式。

隨著時代的變遷,還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現在網路漫畫的興起也開始影響分鏡方式了,手機看,網頁看,一頁一頁翻,兩頁兩頁翻,上下翻,左右翻,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規則。

能寫一篇分析分鏡變化的論文就已經挺了不起的了:)


百度導演分鏡手稿——我靠,這不是赤裸裸的漫畫分鏡么········


推薦你看《理解漫畫》和《製作漫畫》兩本有偏一些漫畫理論(也有說到分鏡問題)的漫畫理論書


我就說一個漫畫分鏡與電影分鏡最明顯的一個區別吧,希望對題主有些幫助。
首先我認為的這個最明顯區別不是說分鏡頭之類的那些區別,而是在於漫畫與電影,表達分鏡的方式從空間上就是不同的,電影是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在一個單一屏幕上連續播放表達出連續的分鏡;而漫畫是通過空間上格子與格子之間,頁與頁之間排列表達出分鏡的。從這點來看,漫畫中的時間是與空間聯繫起來的,也就是漫畫有了他獨特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分鏡(並不單指鏡頭,漫畫的分鏡稿還包含很多其他元素),所以漫畫是可以讓人物出框的,也可以變換格子大小的,還可以用各種手段來引導讀者視線,甚至還可以直接打破讀者的閱讀順序等等。。。還有很多表現形式甚至還沒探索出來。正是這種空間上的差異,所以才會有許多漫畫中做出來的效果反而電影並不好表現,兩者還是有很多本質上的差別。


我覺得這太難了。之前還看成動漫就主動想到動畫了,才發現原來是漫畫。
也許有漫畫家參考電影分鏡,但是電影分鏡師參考漫畫分鏡是從沒聽說過的(漫改除外)。
我覺得兩者沒有必然聯繫。


太難,你可以邀請人回答啊


推薦閱讀:

討厭花澤香菜,但往往朋友推薦的非常有人氣的動漫女主都是她,應該怎麼辦?
如何評價《全職獵人》螞蟻篇的蟻王三護衛?以及BOSS戰所有正反派的表現?
冬月對唯是什麼感情?

TAG:電影 | 論文 | 影視評論 | 動漫 | 分鏡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