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国校园暴力电影《蚯蚓》?

如题。


《蚯蚓》看的我全程都在哭,校园暴力太可怕了,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被一个男生欺负一直到高中,经常被打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平时做个测试默写个单词就会趁机把我的试卷拿走,老师批改的时候我的试卷几乎空白,跟老师家长寻求帮助的结果都是换来更剧烈的殴打。每天去上学就像往地狱走一样。好几次我都想跳楼自杀。一个施暴者通常会引来更多的施暴者,这跟大屠杀是一种心态。而那些所谓的为人师表的老师也不过是嫌贫爱富趋炎附势,那种最后才表现出来的假仁义正直让人恶心。直到出去上大学,我拼命地开始学习,我觉得我终于长大了终于离开了那个环境。特别是做了财经新闻每天往北大清华跑的日子我才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学问什么是真正的恭敬慈爱。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可经常还是会做噩梦哭着吓醒,我觉得我一辈子都无法原谅他们当初的行为,因为这段阴影留给我的自卑感已经无法摆脱。我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也不加当时任何一个同学的QQ微信,我不愿意回忆什么青春。


(谢谢这么多人给我的拥抱,觉得很温暖,我自知自己性格上是有些软弱,后来在感情,工作上也摆脱不了总有一些弱者心态,但诚如严歌苓说的:人们遇到困难、灾难都觉得过不去了,可是过了一阵子发现,也就那么回事,还得往下走。对于我的家庭,我妈妈一直抱怨我对家人似乎没有感情,她说的是毫无温情可言。是的我对父母是有怨恨,回顾成长的过程中对父亲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是断层的,母亲要挣钱养家,而我从小寄人篱下,吃百家饭,家里亲戚们也不喜欢我,小地方的人普遍的自私小气。怎么讲,对母亲是又爱又恨吧,我知她辛苦,但恨她的戾气。现在她退休了,我也不要她养了,她性格也好很多了,大概是前年吧她看了海淀小学的那个校园暴力新闻,发信息给我说:她知道错了。我母亲那样性格倔强的人肯道歉真的挺不容易的。如今我能做的最大的和解就是平静对待,但是那种“小棉袄”式的温情我是真做不到了。能离家生活真的是很幸运的事儿了,所以我很爱北京,感谢北京给予我的一切一切,我觉得北京就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仅管我现在堵在路上。如果没来北京,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但肯定平庸了。分享一个我很喜欢的博主的话:“谁不想一直骄傲,一直天真,一直勇敢热忱?人心世故,皆是不得已。但寻常如你我,都躲不过生活的欺负,只不过看你怎么消化它。有些人留下了很深的后遗症,变得猜疑,变得将就,变得自卑或自负;有些人则将它变成人生的养分,滋养自身,让你轻易看不到他被生活欺负过的痕迹。”
我一直在努力。)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前段时间又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

事件的发生地点为河南省伊川县文正中学八年级的某个班级。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教室内,一女学生被两名女同学轮流扇耳光至少21次,并遭薅拽头发,教室内多名学生围观。

在视频的后半部分,多名学生围到被打女生身旁,并有至少三部手机凑近女孩的脸进行拍摄,而后该女生发出尖叫,视频结束前,有男孩高喊“来,一起上,扇她”。

视频中被打的女孩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亲一块生活,家庭很贫困。

她的家庭问题则是她成为被众人欺凌的原因。

看到这条新闻后,我想起了前两天看过的一部电影,河南的这起事件的受害者和这部电影中的受害者家庭情况,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蚯蚓》

???

韩国讲述校园暴力的电影不再少数,而这部之所以这么吸引阿布。

是因为之前的校园暴力题材电影中,从没出现过这么有骨气的女主。

本片的主角是一对住在江华岛的父女。

父亲李元苏(金正均饰)是一名脑瘫患者,平时靠着贩卖女性内衣和丝袜赚点钱。

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想到为了女儿的将来,李元苏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就有了无限的动力。

十七岁的女儿李子若,正是鲜花般盛开的年纪,她享受着这个年纪应有的所有快乐。

父女二人在江华岛这个小地方生活的很快乐。

子若从小就很喜欢声乐,而且自身天赋也很好,在江华岛教会唱诗班教士的教导下,子若顺利的考上了首尔的贵族艺术高中。

子若和父亲兴奋不已,两人举家搬到首尔。

子若不断地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这是他们父女噩梦开始的第一步。

开学第一天,子若就因为坐错了位置被很有背景的惠善和她的两个爪牙欺负了。

在之后的高音测试中,子若的出色表现更是让惠善等人妒火中烧。

而此时,子若的父亲李元苏在生意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由于他没有营业资格证,在商业街上摆摊的他被店家驱逐,闹到了警察局,警察不愿意管理这种残疾人的事情,对双方进行劝说之后就让他们离开了。

之后他又转移到地铁口,结果又被地铁的保安人员驱逐。

李元苏来首尔的那几天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入,而且子若高昂的学费也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万幸的是,李元苏在一个十字路口找到了一个摊位生意不错,而且旁边两位卖小吃的人也真正的把他当作朋友一样看待。

同时,子若也找到了一个叫敏京的新朋友。

敏京也是被欺凌者之一,而且从后面的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敏京应该是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被惠善等人欺辱。

刚刚进入高中的子若,也偷偷的在心里找到了喜欢的人,就是她的学长佑正。

佑正也是全校女生们心中的白马王子,各种学校音乐大奖都拿到手软,而且家里势力也很大。

子若进行声乐测试的时候,佑正就是测试的记录员,那时他也对子若有了很深的印象。

之后在班级出游的时候,佑正找机会用自己的花言巧语把子若偏上了床。

而两人做爱的画面却被惠善身边的一个人看到并用手机录了下来。

惠善看到之后异常愤怒,她们找到了敏京逼问她关于子若家庭的情况,敏京在几人的殴打下把子若的家庭情况和李元苏摆摊的地方告诉了惠善等人。

惠善等人把这些告诉了佑正,佑正得知后露出了他那丑恶的嘴脸。

原来他认为子若家里条件不错颜值也不错所以才想要和子若恋爱,当他得知子若的家庭条件之后便跑到子若的家里对子若又打又骂,他看不起出身贫穷的子若。

子若知道这一切都是惠善搞的鬼,于是她找到惠善,想和惠善好好谈谈,而惠善根本懒得和她说话,而且言语中充满了嘲讽之意。

子若对于惠善辱骂自己父亲这件事很不舒服,两人打了一架,惠善被子若狠狠地打了一顿。

然后惠善的父母动用关系诬陷子若,把她说成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把自己的女儿惠善说成了受害者。

一方是惠善这样有实力背景的家庭,一方是子若贫困穷苦的家庭。

学校没有丝毫考虑就站在了惠善这边,校方要求子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惠善道歉。

而子若骄傲的自尊心让她宁愿退学也不愿向她们低头。

之后她便退学了,在首尔的一家超市打工。

退学之后,子若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所受的屈辱,如果没有惠善等人,她现在应该在学校合唱团中大展才华。

她找到正在考法律的超市店长,在他的帮助下写了一封请愿书送到了教育局,给惠善和佑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恼羞成怒的惠善和佑正开始报复子若。

他们找到了子若的家,佑正的爪牙们轮奸了子若,而且录视频要挟她,要她撤回请愿书,并答应她只要撤回请愿书就删掉视频并且以后不再刁难她和她的父亲。

子若按照她们说的撤回了发送到教育局的请愿书,让她没想到的是,惠善和佑正等人不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反而变本加厉的折磨她。

佑正的爪牙们把子若当成了泄欲的工具,隔三差五就要跑到子若家里强奸她。

而惠善等人甚至把她拉到歌厅,强迫她去做援交。

被逼到绝望的子若最后选择自杀来逃避这地狱般的生活。

子若死后,她的日记被超市老板发现送到了李元苏的手中,当这个脑瘫的父亲看到了女儿所受的屈辱之后,他跑到了学校、警察局等地方希望能为自己的女儿伸冤。

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管一个脑瘫父亲和他悲惨女儿的事。

(警局墙上令人可笑的标语:“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国家”)

此时,李元苏知道,要为女儿报仇,只能靠自己了······

说实话,影片后半段李元苏的虐杀片段让阿布看的大快人心。

本片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李元苏四处申诉和最后虐杀的片段太短,显得太突兀。

而且电影大概是因为商业的原因,节奏比较差,细节也显得有些粗糙。

关于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校园暴力的中心思想,阿布不想再做更多的评论,通过这部电影,你们能看到的已经够多的了,之前在那部《我们的世界中》,阿布也阐述过关于校园暴力的一些看法。

今天阿布主要想说的是关于子若的朋友敏京这个人。

阿布想奉劝现实中的朋友,尽早远离你身边的“敏京”们。

这部电影中,惠善和佑正等人着实可恨,而阿布认为,最可恨的就是子若的那个所谓的朋友敏京。

从敏京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像敏京这样懦弱的人不配有朋友,她的懦弱就是致使子若死亡的帮凶。

子若每次被欺辱,其实敏京都有“参与”。

惠善等人调查子若家庭情况的时候,是敏京带着他们去找李元苏摆摊地点的。

最后,惠善和佑正想要报复子若的时候,也是敏京把他们带到子若家里的。

佑正的爪牙们强奸子若之后,敏京看到路旁停着的警车犹豫再三,她还是没有勇气报警。

说的在直白一点,她的自私,懦弱,是让子若遭受伤害的罪魁祸首。

她害怕会招来惠善和佑正等人的报复,她害怕影响了自己的学业,面对着被伤害的子若,她只会哭着说一声“对不起”。

“对不起”这三个字在被伤害的子若面前,像一坨狗屎一样。

她的自私和懦弱让子若的生活彻底的跌入了地狱。

敏京这种人如果出现在阿布的身边,我一定会离她远远的。

没有受到威胁的时候,你仿佛我的亲生兄妹一样和我嬉笑打闹,和我分享一切,而一但自身受到威胁,你却懦弱的把痛苦引向我,然后在我遍体鳞伤之后流着泪说一句“对不起”。

那我也要说一句"对不起",请你远离我的生活,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拥有友情。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http://weixin.qq.com/r/kzu4oJjEEcVurdzD926B (二维码自动识别)


抱歉,,太想回答了。。这部电影是前天晚上睡不着时候看的,感性的人最好还是不要看这部电影,太难受了,胸口闷着一口气,现在还难受。我是个农村孩子,身边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因为我初中的时候就长的很魁梧,所以他们不敢欺负我,就欺负瘦小的同学,一周一回家,一回家来学校就被吃黑一半的生活费。也是敢怒不敢言,最后我看不下去了,就偷偷录了他们的欺负人视频,拿皮带抽,最过分的是拿热水瓶砸。偏偏那一次,被我录下来,然后我去报警了。警察不受理,所以我就发到网上,关注度暴涨,好多报社的记者都来找我了解情况。再后来,那些孩子全都被拉去教育,两个满十六岁的也被要延后服刑半年。我是真的真的讨厌校园暴力。因为我曾也是受害者。不好意思跑题了,蚯蚓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却可以让人深思


emmm…原答案是随手写的 后来老师也叫写一篇观影日记 所以整理了一下答案…orz有开头是看到了别人的觉得说得很好所以也加在自己的里面了…但是不记得是哪位了qaq侵删
观影日记如下:《蚯蚓》观后感
蚯蚓,畏光,喜黑暗。
韩国电影总是这样,把一个个悲惨的底层人物,黑暗的恶的人性,毫不保留地剖开,呈现给我们,最后附上一句“真实事件改编”,这种直视社会矛盾和社会正义宣泄的耿直,我们怕是100年都难模仿,不是不会,而是不能。
电影来源生活,而生活则更加残酷。
也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过校园暴力的摧残,有的小,有的大,有的也许比蚯蚓中的描绘更加让人气愤,然而法律对于校园暴力却显得无能为力。
虽然对比其他韩国优质电影,蚯蚓好像并不那么出色,但是揪心的校园暴力片段的描写,也可看出编剧是用心的。
揪心这个词,实在太写实了。尤记得当时是一度看不下去,少女被欺凌,被撒尿,被强奸,被逼迫卖淫时,恨不得钻进屏幕,手刃那些霸凌者。艺术理论中说,审美升华实质为共鸣,便莫过于此了。
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其实这个世界上是其实有一定阶层的,看起来好像人人平等,实则你的终点还不及别人的起点。我们奋力抗争,不过是到达了自己阶层的顶点。
人性之恶,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女主不懦弱,她也挣扎过,她把欺负自己,侮辱自己爸爸的女孩子狠狠收拾了一顿,她写了请愿书,似乎马上就要把那些天之骄子的光明前途搞得天翻地覆。可是最后,迎接她的,也不过是无穷无尽的绝望啊。是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伤其毫厘的无力感。她妥协了,她说,一死百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她懦弱一些,平庸一些,那该多好。她不去保护自己的朋友,她不去反抗,不去招惹。她在底层低头,不被学长的花言巧语欺骗。那她,应该还是教堂那个高歌的女孩,是父亲最宝贝的子若。
所幸结局大快人意,被娇惯着的女孩子们被泼了硫酸,心肠歹毒又胆小如鼠的男孩子们也不能再祸害世间了。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是压抑了好一段时间的。真希望每个人都能过得很好,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经历平凡的一生啊。

最后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结尾吧:我们都是蚯蚓,耗尽一生也只能给这个世界松松土,而已。


----原答案:
一部让人很难受的电影。
一个人窝在寝室床上看的 就在刚刚 现在心情好复杂 就想说点什么 来缓缓
最开始少女跳楼的镜头觉得没什么 到后来 和爸爸的幸福生活的片段 觉得很幸福
是不是这个世界上 其实是有既定的阶级的 就像雪国列车里面那样 每个阶层都有门的 不能逾越的
如果少女没有去艺高 她应该还是会在小地方过的很幸福吧
父亲对新生活很满意 尽管她生活在无尽的黑暗里 她也觉得 父亲开心就好
我们经常说 你开心就好 有时候 这句话显得又好无奈 她的日子应该过的很压抑吧
刚到艺高 少不谙事 优秀的学长说喜欢自己 可能就像 一个梦突然就发芽了 让她忘了自己的现状 也没有发现男人的本性
看到少女稀里糊涂地把第一次拿出去的时候 就觉得好难受
到后面的各种凌辱 心里好压抑啊 旁观者无力的愤怒
她是积极的 起码最初是这样的 她能在最开始被冤枉校园暴力的时候 原谅倒戈的敏京 用微笑来迎接她 打工的时候 也想着请愿书 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可能害了她的也是这种积极吧 或许她稍微小气一些记仇一些 也没有后来的生日会 她软弱一些 不写请愿书 就没有那些报复
后来父亲一波的时候 心里却没有觉得很爽 反而觉得好悲凉 为什么十来岁的少年 心肠能坏到把好人逼到绝路 把自己置于死地的地步呢。
父亲杀学长的时候 是直接蒙住眼睛了…
其实也不知道絮絮叨叨在说些什么
最后说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吧 就是少女从储物间出去的时候 储物间是黑的 便利店是明亮的 可是她走向的 又真的是光明吗。
现在内心很难受 各位慎看吧…不过也不排除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愿所有人都能活得美好 经历平凡吧。
最后一句 父亲演脑瘫演得真好(这句话莫名奇怪


我是先看了推荐,再去看的这部电影。

之前一直对韩国电影抱有很高的期望。像去年的釜山行,还有再之前的素媛也好,熔炉也好,他们批判社会的角度往往很准,也很有力量。不过这次的电影《蚯蚓》,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

先来说说优点,我觉得最大的优点是贴近现实。因为这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是被霸凌的对象,就是霸凌的施暴者。再加上残障家庭、未成年性侵、援交,这些事残忍而又不断在发生。

举例来说,延庆二中学生被逼捡拾粪便、少女遭受校园暴力欺辱,这是过去几个月被新闻报道出来的事。结果呢?后续也只是受害家庭得到一些补偿,却成了受害者一辈子的阴影。

弱者在受到欺凌时,一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忍让,要么反抗。像剧里的敏京一样一味地忍让,每一天都活的战战兢兢,就算警察近在跟前,因为害怕遭受报复也没勇气报警。如果像女主一样选择反抗,整件事不就能解了么?

开始女主受到欺凌后,选择去和施暴者谈判。退学后写请愿书希望得到公正,却遭受了更严厉的报复。有人觉得,女主后来的妥协是错误的,她在被强暴后应该像之前那样据理力争,然而却在威胁之下顺从援交的逼迫。在我看来,女主已经在现实这堵硬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了

第一次反抗的下场是退学,第二次反抗的下场是轮奸。那么第三次呢?或许伤害会直击她父亲了吧。如果视频被发布到网上,父亲看到了会崩溃吧?众人的指指点点也足以摧毁一个人心志了吧?

不难看出,往往校园暴力的施暴者都是有权有势的人,权势不会让他们受到惩治,所以无所畏惧。剧中女主给教育厅写请愿书揭发事实真相,学校领导不仅不重视,还与欺凌者的家人勾结,忍让纵容,掩盖真相。女班长的一句“乙方永远是乙方 你敢得罪我们这些甲方吗”,这里就说的很明白了,弱者只能弱者,强者会一直压迫着弱者,弱者一旦反抗,下场注定不会太好。

这种阶层等级差异很大的社会中,底层人民只有深深的无力感。女班长要求敏京供出女主父亲真实职业时,让她交出手机时,她都只能屈从。女主被轮奸的时候,她只能站在窗外哭泣,不敢报警。即便是正在考司法的店主看到女主留下的日记本,能做的也只是还给女主父亲,却不敢帮他找回公道。

当女主父亲拿着女儿的日记本去警局报案的时候,警察用“日记本不能成为立案的证据,而且你女儿做过援交”的理由搪塞他。他落魄离开警局时,身后的“可信的警察、安全的国家”实在是嘲讽。日记本掉落在地上的镜头,也表示对国家的信任也失望至跌落了吧?

弱者无底线被欺凌,身体心灵被摧毁,尊严人格被践踏,当最后的底线崩塌,所有的怨恨终将化成暴力。以暴制暴似乎也就成了弱者唯一的反抗手段

一个会为了自己女儿,坦甘愿做任何事,受任何罪的父亲,当自己的女儿受尽凌辱跳楼自杀时,他想通过合法的方式去求学校求警察却不能为他女儿申冤。人性丧失的结局只能是同归于尽,所以他往三个女生的脸上破了硫酸,杀害了四个男生,最后再选择自杀。

结局似乎恶人受到了惩罚,但是并没有大快人心。因为解决的只是这一个案件,而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孩子在校园遭受着校园暴力的伤害。旁人的懦弱之恶、领导的势利之恶、法律政府的歧视之恶都在为校园暴力推波助澜。

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取决于它对待弱者的态度。

不过,本片最大的硬伤就是,全片现实化叙事,结尾的复仇却太过于理想化,使得故事变得不那么可信,情节跳脱得非常不合理。父亲为女儿报仇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一个脑瘫患者将所有施暴人员统统抓获,似乎有些太过于顺利。

影片的“善良”让父亲的复仇之路格外顺利,有如神助,但是我们静下来扪心自问,现实中又有多少次可以这样反转呢?


社会的黑暗面,向来能够激发电影观众对于人性的后怕和反思,一旦将某种真实案件或犯罪原型作为电影故事的主线,很大程度上来说,就能够让这部电影“提鲜”,李杨“盲系列”中的《盲山》、《盲井》便是此类电影的代表。而作为犯罪电影大国——韩国,更是用一部部高质量犯罪片打破了敏感题材的禁忌,让国内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在思考:人性为何如此恶劣?

而最近一部韩片《蚯蚓》再次引起影迷的关注,本片讲述了患有脑瘫的父亲艰难养育着女儿,正当女儿考上优质高中,发挥自己音乐天赋时,却遭到校园暴力和性侵侮辱,最终自杀身亡,脑瘫父亲在向警察求助未果后,最后亲自手刃仇人,为女报仇。

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已经脱离了韩式社会犯罪片的基本模式,倒像在美国惊悚恐怖片转型,这种先是弱者遭到惨无人道的性虐待和折磨,之后弱者再向施暴者反扑,以暴制暴从而寻求正义的叙事模式,完全就是美国恐怖片《我唾弃你的坟墓》的路子。只是这次的施暴者换成了高中生,施暴地点换成了韩国校园,复仇者换成了脑瘫父亲而已。

所以当我们在看这部讲述校园暴力的电影时,体会到的更多是仇恨和复仇的快感,而不是类似《熔炉》这种片子带来的沉重反思,这才是本片最大的问题,用一种情绪消费的方式来催化观众的眼泪和仇恨,而不是在关注个体心灵变化的同时发人思考,《蚯蚓》的粗糙和滥情正在于此。

粗线条的触感不仅是在叙事,更在于人设,纯洁美丽的女主角、患脑瘫的父亲、一脸中二病的反派男女高中生,这样的设定其实很是讨巧,直接将人物铺开,无所顾忌地讲述一个悲情残酷的校园强奸案就可以了。即使是在摄影、剪辑和叙事节奏上,影片也有着韩剧中的俗套和庸常,如此消费“校园强奸案”这样一个韩国社会热点题材,除了能够达到“炒起话题、吸引眼球”外,电影的呈现度其实很差,而让一位脑瘫父亲,抓捕四名四肢健全的男高中生,这样的剧情走向也完全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如此贬低《蚯蚓》,倒不是因为在电影中讲述犯罪总是“投机取巧”,而是“处理得当”四个字并没有被编导重视,像《熔炉》这种名头大的电影不说,就拿2013年李秀镇执导、千禹熙主演的《韩公主》来说,《蚯蚓》也望尘莫及。

《韩公主》同样讲述了一名叫做“韩公主”的女学生,因为被40多名高中男生轮奸,在向法院起诉之后,自己秘密转学,终因意外导致行踪泄露,在被那些男生家长围追堵截后,最后绝望自尽。

同样的“校园强奸案”,同样是讲述一位有音乐天赋的女生,但是在叙事、表演、摄影等方面,《韩公主》无疑找到了改编“校园强奸案”的正确打开方式。双线叙事、闪回、象征手法、克制的表演、中性度地处理角色等电影技法的考究,让《韩公主》的导演和主演都连番收获国际国内大奖,而在我看来,《韩公主》在电影层面的表达技巧甚至要高于颇具知名度的《熔炉》。

《蚯蚓》作为一位反映韩国社会痼疾,针砭阶级差异的电影,难道真的一文不值吗?当然不是,从它能够直面现实,并着手讲述现实的行动来看,它的确值得称赞,但是那是编导的态度,而不是电影水准的呈现度,态度可以让人佩服,但是实力如果跟不上,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电影来说,自然不能及格。

韩国从1984年废除审查制度后,虽然后来增加了分级制,但是电影对于敏感题材的反映却依旧自由,“脱下脚镣跳舞”固然让韩国电影在“社会犯罪片”的路上越走越远,题材、风格、角度也不胜枚举,但是任凭“敏感题材”的蹦跶,而不顾“题材”在电影表达形式中的排异和不适,这正是《蚯蚓》引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首发“片刻instant”公众号
约稿或转载请私信!


很多孩子父母都在害怕孩子遭受校园暴力,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成年人的社会难道就没有暴力?没有压迫,没有欺负?有,而且更高级,有时候也更可怕!
校园暴力很多时候都有一个共性,无论国内国外东方西方……那就是被欺负者有着明显的弱势特性,并且相当不擅长交际,无法融入集体,没有自己的圈子,或者有圈子,但圈子里同样都是一些弱势特性明显的孩子。
其实你养一群狗,让它们自由长大,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在一个群体里,一定会发生冲突,最后一只狗绝出胜负,成为领导这个群体的领导者,这是社会化动物的天性,所以我们发现,一个小区里,一群孩子在玩,大家一开始互不认识,但是玩着玩着,这群孩子里就有一个或几个慢慢成为了这个小团体的老大,同理,在班级里,也总会有一波人慢慢成为这个群体的焦点,这些孩子往往具备不错的家境,或者优秀的外表,或者很好的成绩,或者非常擅长体育,或者极会社交,或者单纯只是被老师格外照顾……还有一个非常让人难受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就是往往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在成年后进入社会,活动很好,而被虐者却因为各种弱势和童年阴影,越发沉沦,说起来很难受很冷血,但,这也确实是自然法则的一种!

说了这么多,我不想讲和这部电影有关的问题,因为艺术作品往往也带有了加工和作者的主观判断,我只说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如何避免孩子遭遇校园暴力。
我的童年经历,结合我自己的很多思考,其中有很多来自于养狗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男孩子,从小酷爱体育是好事情,一定要多鼓励,在球场上、赛道上、拳馆里拼出去的血汗会换来健康、强壮、以及一些朋友,这种友谊比在教室里学习坐同桌来的稳固的多,也会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2、如果有条件,可以多带孩子去外地旅旅游,看看美丽的景色,到不同的城市去看不同的生活,这样长大的孩子心胸间的格局就要开阔一些;
3、培养孩子守信用的态度,这个很重要,比如说你家孩子问别人借东西,但是小朋友因为贪玩,心不在焉,忘了这个事情,这会在人际圈里带来很大的灾难,信用一定要从小养成;
4、幽默……这是男人必备的一个魅力~
5、担当和分享,很多人觉得这个不是让自己孩子变弱吗?其实不对,自私自利不代表他强大,你看哪个大哥是小弟有事他就甩手走人的!要做群体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有担当和会分享的品质,在给予其他小朋友这个人值得结交的同时,孩子自己也就走到了群体的正中去了。
6、自信,但凡被欺负的小孩,十个有九个都缺乏自信,生物是很敏感和奇特的,我们人因为有文化园有智商,会觉得他都那么可怜看着那么悲伤,干嘛还去欺负人家……你看野外生存的动物,欺负的就是受伤的,要让孩子时刻保持一种自信心,时刻体现出自己很强的气势。

就这么多了吧……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一定要融入一个圈子,人是圈子动物,人的一生就是从一个圈子到另外一个圈子,圈子不仅给人一种归属感,在很多时候,真的能给人安全感。


《蚯蚓》:配合着微博上屡爆不鲜的校园霸凌事件来看,这部电影显得更加触目惊心。越演越烈的欺凌一步步把把品学兼优的子若逼上了绝路,这个自尊到极点的姑娘为了保护脑瘫的父亲,选择了对自己最残忍的方式,穿着她不喜欢的红裙,不合脚的高跟鞋,化着自己讨厌的妆容,从一个原本是新生活开始的地方,飞身而下,勇敢又懦弱。一个美好的生命向这个地狱妥协了。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吧。

电影大概是因为商业的原因,节奏比较差,细节也显得非常粗糙,最后的的二十分钟看上去很解气,但削弱了整部电影的力度。电影可以提供一个可供宣泄的结局,可现实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微博上随手一搜,便可以搜到成百上千的校园暴力事件,但随着事件的热度过去,霸凌者道个歉,赔一点钱,事情就石沉大海,而他们遭受的那些处分,看上去简直就是在鼓励他们继续霸凌。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不曾遭受过霸凌,但曾见到过。被欺凌的有两个同学,小学一个,初中一个。小学同学的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做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每日里忙着讨生计,而顾不上儿子;初中同学的父母离了婚,他被判给了父亲,而父亲每天里只做两件事,一件是赌博,一件是酗酒。而实施霸凌者,并非是电影里有钱有势,不过是仗着早发育了几年,但小孩子也分得出来可以欺负谁,又不能欺负谁:学习好的和家庭条件好的是不能动的。后来小学同学和初中同学在初二都辍学了,再后来我到外地读书、工作,更没有他们的消息了,不知道那些年他们遭受的校园暴力有没有给他们造成影响,又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知乎上有个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初高中的地痞流氓怎么样了。翻了下答案,很多回答都是人并没有被怎么样,但很多人都仅仅是过着“活着”的生活,他们在校园里没有得到的报应,生活已经悄悄地还给了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大多数人也会是孩子的父母,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孩子将来会不会遭受到校园暴力,但我可以肯定,假如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电影里父亲的处理方式。电影尽可以宣泄暴力,而我们不可以,所以以此为契机,讨论法律、制度、教育、监督、心理辅导、阶层和固化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做的事情。
真遗憾这样的电影是韩国拍的,而不是我们拍的。但同时也很庆幸,这世界上有国家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


对不起。

这部电影有些压抑和沉重,涉及的话题比较敏感——校园暴力、性侵,对于这类的话题,韩国电影从来都是血淋淋、赤裸裸的直面社会现实。

像之前推荐过《熔炉》?????《太虐!男人的丁丁是万恶之源?》

《韩公主》?????《虐心慎入!面对性暴力,坚强也没用》

《素媛》是小七看了不敢再看第二遍的影片。

今天这部《蚯蚓》豆瓣评分不算高,目前评分6.6

电影讲述了女主遭性侵和校园暴力后自杀,脑瘫父亲伸冤无门,孤身复仇的故事。

李子若,故事的女主,出身于平穷家庭,有个智障爸爸。因为从小在唱诗班长大,音域很高。也如愿的考上了首尔的贵族艺术高中。

李元术,是子若的爸爸。虽然得了脑瘫,却努力摆摊赚钱,独自抚养女儿长大,与女儿相依为命。

本片采用倒叙的方式。

故事的开始,是个大雨磅礴的夜里,子若抽了一支烟,绝望的从楼上跳下,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还不如一死百了

接着开始她生前的回忆。

子若的噩梦是从考上艺术高中开始的。家境贫穷的她,在钱权做主的贵族学校里,要想平平安安读完高中想来也是不易。

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不美好的。子若和以前在初中一直受以女二为首的三个小团体欺负的小胖丫成为了同桌。

她们一起吃小吃、去练歌房、试口红…不得不说两个女孩子确实一起做了高中女生都会做的事情,共同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阵子…

然而所有的美好,都被这个人↓↓↓——富二代渣男破灭。

富二代渣男看女主单纯,一鼓作气向女主表白并成功骗炮。

正巧这一幕被三个小团体中的一人看到。。

结果可想而知,富二代渣男可是女二的男友诶。

接下来的剧情也比较韩国。女二知道自己男友被撩,当然不爽啦。

女主虽然穷,但性格很坚强,一点也不软弱。

主动找上了女二:你的男人,我不会跟你抢,让我安静读完高中!

but她受不了女二对爸爸的侮辱,竟和对方打了起来。

结果又是可想而知。因为对方家里有权有势,女主被迫退学。

退学后,子若只好来到便利店打工。但骨子里不甘心,让便利店的老板帮她给教育局写了一封请愿书。希望能替自己伸冤做主。

那群渣渣担心自己会因此考不了大学。

于是,一伙人去了女主的家里,几个男孩轮奸了她,并拍成视频录下来。

以此威胁她撤回请愿书。

还把她当成泄欲的工具,坏蛋女二甚至逼迫她...

算了, 写不下去,自己去看吧。

影片的设定和结局还是存在很大的bug。

手脚如此不便,一直抽搐的爸爸,是如何能开车这么6的?

又是如何在结尾凭一己之力,顺利复仇的?

但不管怎么说,坏人就应该得到其惩罚。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不应该成为这些未成年人渣的保护伞。

最后,愿世界和平。

-- 好了,我bb完了,看电影吧--

更多关注公众号:小7公主

http://weixin.qq.com/r/ji8hOVfEGApnrRNa93qc (二维码自动识别)


谁说小孩子不能是恶魔的,既然是恶魔,那又何必提醒它还是个孩子——《告白》


电影以一个人的死亡开头,以一群人的死亡收尾,但片中父亲对施暴者们的“反杀”却全然不给人大快人心的感觉,反倒是越发压抑。施暴者之死,是受正义之裁决,而无辜者之死,却不过是恶意的牺牲品。客观上说,电影论剧情和制作来说,算不得十分出色,情节稍有跳跃,也存在一些逻辑漏洞,但题材却很大胆,也有意义,涉及了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强权等,着实可圈可点。

就电影人物来说,饱受欺凌的女主人公子若的形象,是缺憾的,也是完美的。人们对贫穷女主角的期待往往是,她要无比圣母,无比懂事,无欲无求。我也带着这样的预设,所以影片开头,子若向摆摊为生的父亲要求买新书包新手机时,我觉得这女主和以往的不一样啊。回头再一想,给子若一些女孩子的虚荣,反倒匠心独运。一则,真实,二则,一个看人眼色长大的孩子是不敢提要求的,是不敢有脾气的。子若敢对父亲提这样的要求,反倒表现出了她在这段亲情里是有安全感的,她可以有性格,可以有脾气,也为之后她的反抗埋下一点伏笔。

面对欺凌,子若进行了两次反抗,第一次是和女生头目打了一架,结果丢了学业,第二次是给教育局写请愿书,结果招来了轮奸和被迫卖淫。看她的反抗,我虽盼着她成功,但更盼着她失败。因为她若成功,固然能给观众一些安慰,不过尔尔,但她若失败,便能在人们心里敲一声更响的警钟,引一番更深刻的思索。

可能有人会惋惜她反抗得不够壮士断腕,不够破釜沉舟,但这才是真实。血肉之躯的尊严和意志是会被折磨一点点消耗干净的,骄傲有种如《权力的游戏》中的席恩.葛雷乔伊,也难躲过折磨之后,畏首畏尾的下场。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习得性无助”,意指在各种努力之下依然失败时,人们就会放弃,选择绝望地忍受痛苦。子若愤怒地反击过,辩驳过,也卑微地哀求过,屈服过,但施暴者总是阴魂不散,最终她放弃反抗,选择在一个雨夜跃出窗口寻求解脱。

人什么时候会想死?活着的痛比死的痛更痛的时候。子若是的,她的父亲也是的。

影片最后留给了我三个思考。

第一,当未成年身份成了罪恶的保护伞,谁来保护受害者?如果说乱世需用重典,那么乱象呢?

片中的施暴者群体显然仗着自己未成年的身份而有恃无恐地作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之低,使法律对这类犯罪并没有极大的威慑力与约束力。未成年人犯罪也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团队化、低龄化和恶性化。记得在2014年出现过一个“邹城红玫瑰社团”,名噪一时的中学生团伙,社团有350人,其中90%是未成年人,而团伙的日常活动就是打架闹事,以及抢夺勒索学生钱财。

团伙作案往往会起到“团壮怂人胆”的效果,把羊群效应发挥到极致,一两个人牵头,一群人应和,便觉得责任是分摊到大家头上,是大家坏,而不是我坏。片中无论是实施殴打辱骂的女生团体,还是轮奸子若的男生团体,都是抱团行动。并且在最后,三名男生被子若爸爸困在湖边小屋时,团体作案也使他们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第二,普通百姓面对罪恶,如何伸张正义?

影片讽刺了警察系统的不作为,在子若父亲带着女儿的日记来到警察局伸冤却没有得到援助时,镜头拍了一下后方的墙壁,墙上写着“可靠的警察,安全的国家。”

子若父亲伸冤无门的原因是什么?警察的不作为,影片中的警察应该就是典型的“有惊无险又到六点”混工资的人罢了,那还有没有可能他得到了上级的施压或者权贵的贿赂呢?很有可能,片中给施暴者的设定就是家世显赫,有钱有权的人,可以因为打架事件就颠倒黑白,断送子若学业,那么当然也可以利用权财把这个案子压下来。

子若的父亲求助无门,才走上了动用私刑复仇的路。不过,影片中脑瘫父亲可以一气呵成完成泼硫酸,撞人,绑架,杀仇人的全过程稍稍有些夸张和理想化,但没有这一群人的死,恐怕也难平观众的愤怒。

第三、福利机构对领养家庭的考察问题

影片中的脑瘫父亲就身体状况、经济状况都是无法领养子女的。我并不是说子若的人生遭遇归咎于养父家条件恶劣,而是在这样差的家庭条件下,子若受到侵害后无法及时止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假设子若被一对小康家庭的夫妇领养,经济条件也强于脑瘫父亲,那么在子若被学校开除之后,家庭经济可以承担她转校继续学业。且在有养母的情况下,子若在遭受性侵后可以选择告诉养母(毕竟这种事子若难以对脑瘫父亲开口也情有可原),一家人及时进行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并及时以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子若死后无法鉴定被强奸,由于生前做过一段时间的援交,如果在案件发生之时及时报警,那么证据更为充分,立案可能性很大),那么伤害可以降到更低。

子若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爱她的父亲,但子若也是不幸的,遇到了一群魔鬼。而子若贫寒无助的家境更是让她面对侵害没有丝毫反击的余地,她太过懂事,选择默默承受所有的伤害,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希望现实中遇到侵害的人们,都能够积极机智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领养机制是否有待完善?能否更全面地考察一个家庭是否能够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担?近期就有一个新闻,段某某在高铁站对领养的妹妹进行猥亵,而事件披露之后也仅仅被处以短暂的拘留,在被网友人肉出的养父的QQ空间中存在大量变态内容,比如“暗拍禽兽父亲性侵女儿的视频”等,而这个女孩却在事后依旧回到这个领养家庭生活。

细思恐极,这个女孩将面临什么样潜在的危害?福利机构把孩子们托付给养父母难道就是一锤子买卖?领养之前有没有全方位的考察,领养之后有没有跟踪回访,如何行之有效地保障孤儿们被领养之后的生活,这个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中国孤儿数量为502105。这个群体看似不大,但是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才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因为小学的时候被全班欺负所以深有体会
带头欺负我的不是同学
而是我们的班主任
因为家里那时候穷晚了几天交学费
她就让我一直站着上课
直到我交了学费
父母在外打工 没人打理我
看起来就脏兮兮的她当着全班说我像疯子
导致没人愿意和我玩 让我和我们班最可爱成绩最好的一个女孩子一起念课文
我胆子小声音也小
她直接一巴掌过来 掐我的脸
那时候我只有六岁 但我知道恨是怎么感受了
至今13年了 依然记得她嘲讽的脸
大一有个演讲比赛 自选主题
我决定讲校园暴力
我们辅导员说太敏感了不让讲
要我讲青春学习类的
然后我就退出比赛了

暴力发生的时候
袖手旁观的人也是凶手


校园暴力一直存在,并且除非闹出人命,否则基本上不会被大家所关注

单就这部电影来说,题材很抓人,但是叙事手法沿用韩国此类电影的老套路:穷人被富人欺负——穷人走投无路——以暴易暴奋起反抗。最后爸爸虽然复仇成功,但电影的立意一下子就被拉低了。在这类题材中最成功的应该还是《熔炉》,虽然电影中罪犯最后还是逃脱了应有的惩罚,但现实中韩国却因为此电影带来的民众效应催生了熔炉法。《蚯蚓》只能算一部爽片,看看完事,引发的思考却并不深。

另外,我感觉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因为李子若的虚荣啊(没有给施暴者洗白的意思)

如果那一次合唱团MT时,李子若没有因为虚荣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给自己编造一个“做服装事业,在百货公司卖衣服”的父亲,那么应该不会引起佑正的觊觎,那也就没有佑正诱骗子若发生关系的事情发生,更别提善惠将子若真实身份告知佑正引起佑正的嫌恶找上门去辱骂子若,子若也不会晚上找到善惠两人打一架,也就不会被逼退学,就不会发请愿书,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情发生了。。。(我之所以说子若是因为隐瞒身份而导致后来的一系列灾难而不是因为唱歌天赋,是因为虽然她音域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但惠善三人帮只是表现了嫉妒,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举动)

当然,如果子若自曝真实身份,结果很可能是得到大家的鄙视和打击,子若可能成为第二个敏京被三人帮欺负,导致子若奋起反抗,最终结果可能还是一样?这应该就是怀璧其罪吧

突然又想到一点,真正受到贵族教育的人,眼界放得宽,他们的教养也不会容许他们这样自降身份跟不在同一个阶层的人死磕吧。所以这部电影还反讽了韩国的贵族教育制度?毕竟施暴者们父母的身份,不是财团理事长就是国会议员啊


看完让人很难受。

校园暴力一直是我国关注的一个点,但是貌似只停留在报纸网络和“呼吁”上,实际生活里学校往往息事宁人的多了,学校为了面子,为了声誉,可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给你保研,给你奖学金,只要你别死别搞事,悲哀。

我们看得见的校园暴力是已经被多数人发现了的,然而更多的还没有被公布在网上的校园暴力数不胜数,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凉意。

影片里给我们展现的是抗争,和一个女孩的美好生活被毁,家庭被毁,而人渣逍遥法外。

如果不是在电影中,她的父亲又怎能去团灭施暴者,报复的痛痛快快呢?

心塞。


第一次正式写回答,但是这也是我一直不愿意提起的事情。
初中的时候刚去大城市,土里土气的见谁都不好意思说话所以一直一个人,因为成绩也不是很好,老家的教育跟这边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当时脸上有些痣,家里情况也不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开始有杀马特混子过来找麻烦,起各种难听的绰号,说我穿发毛裤,开始我都是默默忍受的,我自问没有招惹过谁,但是就是无缘无故被欺负,朝我吐口水,用笔在我身上画线画满整只手,上课用剪刀剪我的头发,拿药水往我眼睛里泼之类的,反抗就拳打脚踢,有一次太过分我站在窗口就哭起来了,还有一个女生说真丢人不如死了算了,基本上所有人都孤立我离我远远的。后来告诉老师我要换座位,于是老师把我换到另一个同样欺负我的人旁边,这个班主任经过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我觉得这是我见过最垃圾的一个老师,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去秋游,我坐在大巴车后面一个座位上,最先上车,后来上的人没有一个选择跟我一起坐,最后车满了,一个不怎么熟的男生就跟我一起坐了,结果又上来一个欺负我的人,说让我下车拉着我的包死命往下拖,我就反抗不愿意下去,然后他就打班主任电话说车满了,班主任说让我去她的那辆车,我还是不肯,这个人就对我动手了,然后最后面一排有个人说还能挤他才去后面坐着。我跟家里说这些事,我爸天天忙着生意只说了一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让我好好学习远离垃圾。就是这段经历让我跟家里关系差到了极点,同时让我有了很严重的强迫症和洁癖,让我觉得所有人都是脏的。不是现在人们动不动出口的那种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应该都懂的,一次一手洗半个小时,后来严重的时候触碰到这些人都要去洗手,我已经忘记了我每天洗过多少次手了,只知道都洗脱皮了,同时开始强迫自己幻想一些事情想的满头大汗,精神压力施加下我甚至不能静下心一分钟,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中考离自己想去的学校差十多分,但是还有两所比本校的高中好的学校,当时年轻听信了班主任留校进重点班同时有福利会更好的说辞,但是后来这些都没有,反倒是我留校她拿了奖金。也想着这些欺负我的成绩这么差肯定考不上本校高中,于是高中继续留在本校。虽然他们确实不在本校读书,但是这个经历像梦魇一样不停的刺激我,强迫症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高中三年睡了三年地板,因为我妈把我的书包丢在床上过,可能有人觉得这有些矫情了,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我觉得学校经历所有的一切都是脏的,甚至连自己都是,每天回家第一件事都是洗澡而不是吃饭,因为睡地板好像有虫子爬了还是怎么了,得了真菌感染,身上一块地方奇痒无比也是好多年才好,自从我妈把书包丢在床上之后我就没睡过那张床。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点神经质了,但是家里看到了只会说你怎么变成这样了,都以为我在叛逆期。这些年我真的想过很多次自杀,虽然已经不和他们一起上学了,但是我已经出不来了。高考直接选择了出省,逃的越远越好,不管我爸怎么样要求我就是不肯留下来,宁愿去个最垃圾的学校也不愿意留下来(这件事确实有点冲动,后来还是有点后悔的,但是我当时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只想远远逃离这个城市),我爸说我做了这么多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就是想你留下来,我当时就哭了,我说这六年你有见我笑过吗?哪怕一次?于是我爸就妥协了,一直到后来我才正式和他和好,我一直告诉自己,如果我有小孩,我绝对不会像我爸这样教育,在教育上他真的是个特别失败的父亲,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不仅不装电脑,连闭路电视的线都藏起来,等我妈回来的时候再拿出来看,每个周末都是家教跟补习班,从来没有关注过我的心理健康,我真的很难想象我这些年是怎么过的。
我到现在为止都记得每一个欺负过我的人的名字,曾经幻想过无数次有一天我要找人杀了他们,现在长大了已经没有这种想法了,但是我不会圣母一样感谢他们让我成长,他们给我带来的只有痛苦,我恨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们。即使到现在,这段经历给我留下的后遗症还时常发作,我宁愿憋着也不去任何公共厕所,不去游泳池,不愿任何人坐在我床上,也所幸我在大学遇到了一个陪伴我三年同时治愈了我的女朋友和几个好朋友。我一直离校园霸凌这个话题躲得远远的不愿回忆起一些往事,正好听到高桥优的candy写下这一段话,啰嗦了不好意思,有熟人也逛知乎,匿了。


此处特别想@打人耳膜穿孔逼人喝尿的校园暴力大姐大费霞
不知道那些被她打的人怎么样了心里有没有创伤看到费霞活跃在电视上有何感想
校园暴力一生原谅不了
费霞


是韩国所有类似电影里女主性格最棒的。
不懦弱,有骨气,虽然最后逼不得已妥协了,但是我觉得很少有姑娘可以在那种情况下还不妥协的,但是之前坏女二和男主说的话,或者是挑衅,甚至学校的高层都没有打垮女主。
最让我喜欢女主的两个场景,一是女二羞辱女主父亲,女主暴打女二。另一个是女主退学前跟她父亲说的话

硬气啊简直了。
虐心的地方就是女主死了之后,父亲看她的日记,女主被欺负的画面跟父亲无助的呐喊配合在一起的时候。
觉得父亲对于坏女人三人的惩罚太轻了真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世上唯有复仇才能弥补罪恶!

可惜,电影中的罪恶一直在发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实中的复仇却哪有那么容易!


认真说一说我以前经历过的校园暴力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小B。

周末,我去她家玩,她妹妹送了我一包饼干吃,当时小B在房间换衣服,没看到,小朋友比较馋,也就收下了,放在口袋里。

后来小B换好衣服了,就一起出去玩了,她看到了我口袋里面的饼干,我也知道她看到了,因为她很刻意的碰了碰我的口袋,但是我当时没反应过来有什么。

后来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小B把这件事告诉我们班的班长,一个女孩子,她们当时有一个群体,有男有女,那个时候大概09年左右吧,古惑仔看多了,流行“放学别走”这种处事方式。

本来我也是跟她们这帮人在一起玩的,当时班里课代表流行一个正课代表,一个副课代表,我是英语的正课代表,群体里面还有一个英语副课代表,小M,是个胖胖的女孩子,在班里是一个八卦天后的存在,她看不惯我是正的英语课代表,所以处处谣言我,导致班长这个小群体纷纷对我有意见,对小M打抱不平。
用她们的话说就是,早就想打她一顿了。

小B跟她们说的是,我在她们家里偷东西,偷了一包饼干。

有了这件事作为导火索以后,她们对于打我这件事的计划的实施已经按耐不住了,当天她们就去找了六年级的一对双胞胎姐姐,当时她们两个在学校可是相当闻名,因为她们跟一帮男孩子可谓是坏事做尽,打老师,逃课,偷东西,无恶不作,觉得自己是小学里面的大哥,古惑仔的代表。

那个星期一的放学路上,是我第一次受到真正的校园暴力。

班长她们一群人跟在我后面,对我指指点点,我并不清楚自己得罪了她们什么,直到她们对着我大声喊到,“贱人,走那么快干嘛,就会偷东西,你就是一个贼!趁早退学吧,你没脸见人了……”

后续骂我了什么我不太记得了,我只知道我羞愧万分,因为在放学的路上,有很多同学,也有接送的家长,我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骂我,后来我在她们里面看到了小B,我便猜到一二了。

她们骂了一会之后,那对双胞胎姐姐出现了,快步追上我,抓着我的马尾辫,嬉皮笑脸的质问我,“八婆,为什么要偷东西啊,你家很穷吗哈哈哈”

扇了我三个巴掌,对着我的腰踹了一脚,拿出一个火机,扬言要烧了我的头发,还抓着我的衣领上绑着的丝带,勒住了我的脖子。

一帮人跟在我的后面,“护送”我这一段路,中间有同学上前问我,“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那对双胞胎说,“不关你的事,走开。”

后来我差不多走到小区了,有人提醒她们,“她差不多到家了,我们走了。”,她们才一一散去。
走之前,还不忘恶狠狠的“叮嘱”我,“别让我再知道你偷东西,不然,下次就不是扇你两巴掌的事了!”

这件事过去8年了,我现在依然记得清清楚楚,我心寒的不是校园暴力,而且当时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为我辩驳,相信我并没有偷东西。

8年过去了,脖子上面还留有一条深褐色的勒痕,当时肿得通红,因为当时穿的上衣是妈妈买的水手服,衣领是蓝色纱质的细丝带,勒起来特别疼。

心里的创伤更疼。

我不可能不恨她们,但是我只能告诉自己,以后做事,交朋友,要谨慎。


反正就是不能理解那些觉得林允可爱的人,校园暴力真的很恶心


推薦閱讀:

休·傑克曼、小羅伯特·唐尼以及強尼·德普如何作對比?
如何評價sia最近新出單曲《rainbow》(同時也是小馬寶莉大電影主題曲)?
《瘋狂動物城》,你最愛哪只動物?
好萊塢電影有演技差的演員嘛?

TAG:电影 | 韩国电影 | 校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