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諸葛亮也是最聰明的嗎?
諸葛亮固然聰明 但也還有許多謀士也很聰明啊 比如郭嘉,賈詡,法正,這些謀士也十分出色 剛才聽到一個朋友和我聊天 說在三國正史中 魯肅才是最聰明的 魯肅早早地就斷定天下三分 諸葛亮也是後來聽說到了魯肅天下三分之說 是否是事實 還有 單刀赴會 並不是關羽赴曹操會 而是 魯肅赴關羽的會啊 如果是事實 那麼《三國演義》會不會改動太太太大啊
哪裡聰明了,簡直是蠢,翻遍史書,就從未見過如此愚鈍之人。
27歲出山,放棄了穩定安逸的前途,不去投奔「尊奉」天子一統中原的曹操,哪怕好友如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皆已如此;不去投奔三世而治虎踞江東的孫權,哪怕親哥哥諸葛子瑜在那邊混的風聲水起,更有東吳頭號名臣張子布的舉薦。最後居然選擇了一個漂泊大半生幾無立錐之地的客將!
偶爾糊塗就算了,鳥擇良木而棲,何況三國亂世,為情為勢所迫放棄初衷也不丟人,田國讓、陳元龍、徐元直、黃公衡,哪個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哪個又不與昭烈帝互相傾心?最後還不是在曹老闆手下乖乖打工?我們的諸葛丞相倒好,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理想,用半輩子的鞠躬盡瘁去踐行當初的諾言。
混到丞相的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別說在男女不平等的古代,就是今天,偷偷摸摸亦或光明正大的搞個不正常男女關係也很常見吧,就連武聖關羽也曾春心萌動的對敵人的女人虎視眈眈,更別提當時還有動不動就「汝妻子我養之」的曹丞相作為標杆,我們諸葛丞相倒好,跟一個黃臉婆踏踏實實過了一輩子,半點緋聞也沒留下。
好,就算你不好色,混到丞相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管違不違法,經濟待遇生活條件好一點無可厚非吧,當初曹丕曹洪一家子可是為了錢財差點鬧出人命啊,我們諸葛丞相倒好,諸葛一家子所有的財產就是八百棵桑樹和十五頃貧田,沒有搞任何外收沒有貪一分錢,就連死時也是因山為墳只斂衣物,一個丞相居然混的這麼慘。
好,就算你不圖財,混到丞相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謀點權總沒問題吧,況且昭烈帝都明示了君可自取,再進一步也不是不行,看人家曹丞相,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為稱公稱王連荀彧都可以逼死,同為丞相,覺悟怎麼差這麼多,人家李嚴主動懇求你加九錫,你居然還沒好氣的拒絕,再者一人得道,全家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結果丞相的親弟弟諸葛均一輩子居然只混了個長水校尉,連個將軍都算不上,真是讓人心寒。
好,就算你不謀權,混到丞相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徇點私總沒問題吧,縱觀中國歷史,站隊結黨比比皆是吧,就算你潔身自好,如法孝直動用權力瑕疵必報也沒什麼問題,我們諸葛丞相倒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季漢本來就僅有一州之地,人才匱乏,馬謖是你一手培養的,還是好友馬良的弟弟,違反軍情說殺就殺,連個待罪立功的機會都沒給,對別人狠就算了,對自己還狠,勝敗乃兵家常事,僅僅是沒有達到戰略目標,連輸都不算,回來還給自己連降三級,活該有人說你虛偽。
好吧,就算你不改志、不好色、不圖財、不謀權、不徇私,拜託你都丞相了,能不能稍微養生保身?看看人家司馬懿,耗死牛逼人物後成了最牛逼的,再看看人家孫仲謀,在風雨中屹立不倒,以至於兒子都死了好幾個了他還身強體壯。我們諸葛丞相倒好,活生生把自己給累死了,自己這麼慘就算了,兒子孫子還以死殉國,何必呢。
哦對了,諸葛丞相還不為名,一個丞相鞠躬盡瘁只手補天,生前死後連個祠廟都沒有,簡直是有辱諸葛丞相事無巨細的權臣名聲。
最後,諸葛亮的軍事水平還特別的差,以一州之力攻打九州,居然打不過?就算你殺了猛將王雙,砍了曹魏二號軍事人物張郃,奪取武都陰平,就算你打的這幾年,國內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而對面十倍於你的敵人成了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運兵過半,功費巨億的鳥樣,但是你居然沒有光復中原,簡直是無能!除了水平差,脾氣還慫,看看人家司馬懿,大氣持重,雖然死活不出兵,但憑藉數倍於你的兵力國力仍舊敢和你相持,你倒好,就是不肯把微不足道的國力兵力放到孤注一擲的賭博上面,雖然成功可能性不大,但是萬一成功了呢?
綜上,諸葛亮笨死了。是的,我認為在正史中,諸葛亮也是最聰明的人之一。
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說: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度過一生。能讓自己成功地活到最後,並且不言悔恨,這才是最聰明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三國里究竟有多少人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呢?
我想,大多數人都在歷史的奔流中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吧?誰讓,那是一個亂世呢?
曹操說自己只是想做漢朝的征西將軍而已,我相信他曾經是這樣想的,也的確是這樣做的,然而,他並沒有一直這樣做到。從他成立他的【魏公國】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逾界了。荀令君表示曹操過分了,於是荀彧死了。或許是曹操逼死的,或許荀彧自己想不開,反正荀彧最後是死了。
曹操沒有守住他的初心,荀彧守住了——然而他守住的初心究竟為何物?是漢室,是家族,還是他心中的那桿秤?他也不夠聰明,為主公坐鎮後方多少年,到最後主公到最後沒有聽他的,不僅當了公,建了公國,而且幾年後還稱了王。不知曹荀他二人在九泉之下相見,會有如何的對話。
很多三國愛好者都說賈詡是最聰明的。的確,他很聰明,李傕郭汜敬之懼之,張綉從之聽之,曹氏父子也是信之任之。一生看似危險,最後卻平安過渡。然而,一切的一切,他都是被逼的,如同他當年勸說李傕反攻長安一樣,他一直都是被動的。後來當曹丕把他放在太尉的位置上時,遠在江東的孫權還是笑了。因為,賈詡他的才能不配。賈詡也不是不知道,但他推辭不了。曹丕也不是不知道,他就是純心拿賈詡華歆王朗三個來氣那些穎川士族。
司馬懿的初心是什麼?我不知道,他也談不上【忘不忘初心】了。《宣帝紀》說他尊崇儒術心存漢室,這自然是扯淡,如果這是真的我可以吞下一部《晉書》。曹操對司馬談不上重用,但他身為曹丕四友之一,曹丕幾番大任,臨終託孤;曹睿也是如此。但當曹芳繼位曹爽掌權的時候,司馬的【初心】就變了,高平陵之變後,他變得不再認識他自己了。也許,他一直都不是他自己。
殺死了王凌後,司馬在臨終前想起了他這輩子遇到的最大對手,他是多麼羨慕那位葬在定軍山的天下奇才啊!他又想起了他的朋友曹丕,他該如何去見他呢?
諸葛確實是最聰明的,兩任君主對他都是言聽計從。劉備舉國託付,心神無貳,為史家所讚譽。諸葛更是為了隆中的那份信念,先聯吳抗曹,後督政三郡,在劉備征伐時期他穩固後方,為劉備軍提供保障,期間也帶兵入川。劉備去世後,諸葛先平定南方,後揮師北伐。雖然五度北伐未能得成,但他一直做的,都是他在二十七歲那年與劉備共同許下的【初心】。五度北伐未遂,他也不曾後悔。即使蔣琬費禕姜維未能復興漢室,他也可以安心和劉備相會——陛下,亮儘力了。能與陛下相知,亮此生無悔矣!
劉備如此,百折不撓,終不為下;
關羽如此,報恩而去,不忘誓約;
姜維如此,孤臣回天,矢志不渝;
——季漢的人,總是讓我這麼欽佩。畢竟,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履行了諾言,履行了自我,可以無悔矣!
至於魯肅,他雖然戰略意識可謂江東第一人,早早的意識到天下終將三分,當劉表病逝劉琮投降後他也知道必須將【聯劉抗曹】的信念進行到底,也勸說孫權借給劉備南郡,然而他生前還是阻止不了【呂蒙爭三郡】,死後也無法阻止孫十萬說他【兩長一短】,真是【失敗的初心】——不招老闆待見啊!
那郭嘉是不是最聰明的人之一呢?我想也是的,郭嘉雖然英年早逝。同時他不是曹操手下最厲害的謀臣,也不算不可或缺的那個人,但他卻是最單純的謀臣——他的策略只與戰爭相關,如同【只關風月】一般,他一直只關心風月,單純的讓我以為他只是屬於【戰場】。他臨終前強行勸曹操平定烏桓,他是唯一這麼做的人。他不後悔,因為這就是他的【初心】,這就是他存於這個世界的方式。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有始有終】,才是三國那些最聰明的人,存在於那個世界的方式……
——————————————————————當然,若以【獲得技能效果】來衡量【聰明與否】,
我提名曹操和諸葛,心中三國唯二的全才←_←
當然是。
政治,戰略,練兵,統兵,指揮,後勤,發明,計謀,口才……
要多高的智商才能同時學會並運用好這麼多啊。
有人說過,知識就是知識。只是因為我們智商不夠,才分門別類去深入。高智商的人都是學什麼都會的。諸葛很好的驗證了這點。除了武力值,他還有哪項差的?
好讀書不求甚解,卻門門功課95+的人不是學神是什麼?那種單科或者兩三科96+的人好意思跟他比智商?
當然不能說郭嘉玩發明會不如諸葛,賈詡去練兵不如諸葛。但至少,他們不同同時學好這麼多。做好一兩門,他們就無暇他顧了。
是只能學好一門課的人聰明,還是同時學好許多門功課的人聰明?
就陳壽評語而言,對聰明程度評價最高的人應該是荀攸和賈詡。
"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不過,陳壽對諸葛亮的理民之干評價還是很高的,值得一提的是,陳壽評語裡面把劉邦、韓信、張良、蕭何等人都和三國人物對比過,而諸葛亮的對比模板就是蕭何。
中國歷史上能夠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人只有諸葛亮和王陽明,你說諸葛亮聰不聰明?
………………………………………………………………
也怨我沒說清楚,歷史上能留下姓名的人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但是能做到三不朽的真沒幾個。
所謂三不朽,不是說隨便一個位高權重的人,德行沒有污點,寫上兩本書就算立功立德立言了。這樣理解三不朽就狹隘了。個人認為立功指的是為我們國家民族確實做出實事,立德指的是能成為道德標杆一樣的人,立言指的是能提出真知灼見或者形成自己的學說。以這個標準去衡量,歷史上真沒幾個人能做到……
至於說誰比誰強……其實一遇到排名問題,本就沒有標註答案,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你說a比b好,他說b比a好,都沒錯,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周青天有云: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不能理解最逗指示的,建議去看三個人的三國志本傳:彭羕、廖立、李嚴。
諸葛亮的政治手腕高妙到何等地步?整你,但不出手,牽著引著慣著寵著,等著你多行不義而後斃,斃完了讓你自己都覺得惡貫滿盈死有餘辜,魂靈兒飄蕩盪不忘給諸葛青天點一百個贊(/▽╲)
再看看被玩弄如嬰兒的仨貨成色:彭羕,龐統、法正知己;廖立,與龐統齊名;李嚴,文武全才,並受遺詔。放諸四海,那都是人中的龍鳳,成精的奇葩,末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滅完了還齊呼「葛公虐我千百遍,我待葛公如初戀」(ˉ﹃ˉ)
這是什麼境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黑人都黑得如此詩情畫意(~ ̄▽ ̄)~ 政治鬥爭都斗出千古佳話~(~ ̄▽ ̄)~神馬肉體消滅流、烏龜裝慫流與之一比,那就是張宗昌之與李太白,賈南風之與楊玉環,孫十萬之與孫武子,所謂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時比人與類人猿之間的差別更大,如此而已。
順帶說一下,在董卓時代便出道政壇,人生七十古來稀混到太尉,末了成為當世笑柄,後世反面教材的料,居然成為智慧人生典範?季漢之神相,九黎之伊尹。
wise之聰、明則當之,clever之聰明則敬謝不敏。
葛公毫無疑問是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三分天下為劉備軍團指明戰略方向,和魯肅一起促成孫劉聯盟,之後又以一己之力撐起季漢王朝,培養了蔣琬、費禕、董允三相,並以各種方式平衡益州三大政治集團的利益衝突,能做到這一切的,整個三國恐怕也超過不了五個。
但不太贊同黃粱把「不忘初心」當做唯一的判定標準。
我認為荀彧比之葛公是絲毫不遜色的。最早提出「奉天子而令不臣」,舉薦多名天縱之才,之後居中持重,官渡之戰中在後方穩定曹操軍心,長時間作為唯一曹魏軍團的漢臣調節曹魏和東漢的政治關係,這些對曹魏軍團的戰略、政治和軍事貢獻,和葛公相比毫不遜色。至於後期和老闆的分歧,是兩人政治理想的衝突,而以當時的情況,即便是葛公也沒有辦法勸住老闆,就像葛公沒有辦法勸住昭烈帝伐吳一樣。退一步說,荀彧從始至終也做到了不忘初心,而且以荀彧之才,我不相信他看不出來漢朝氣數已盡,也許他更多的是在和老闆政治分歧達到頂峰之時以身殉道。直到他死,曹操也沒有稱帝。
荀彧、諸葛亮和張昭對於三大勢力的影響是很類似的,而且張昭家族對於東吳的影響甚至比葛公家族對季漢的影響更大。然而張昭的軍事貢獻實在不能和其他兩位相提並論。
賈詡也是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軍事上,文和亂武、兩破曹操、看破赤壁火攻、離間馬韓等等,可以說和荀攸一樣,是真正算無遺策的人;政治上,賈詡以殺曹昂、典韋的背景,能為曹操重用,被曹丕列為三公,在黨派成群的曹魏集團低調不結黨,最終壽終正寢,不得不說其政治能力和情商之高。而且曹魏人才比季漢多太多,以賈詡罪臣降將的身份,讓三國第一人曹操如此倚重(曹丕也許是為報恩),對曹丕的繼位起了很大的作用,難道還不足以說明他的能力嗎?相比同樣有污點的程昱,同樣為曹魏重臣,卻始終無法居於高位。至於孫權笑之,賈詡在孫權真正掌權之後已經低調的居於幕後出謀劃策,而且沒有和孫十萬有直接衝突讓他吃虧,加上孫十萬本身就是熊孩子,這是否是對賈詡能力的質疑,還是對賈詡人品的存疑,又或者是其他的什麼理由,不得而知。
魯肅當然也是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但相比葛公、荀彧、賈詡來說還是差一些,雖然他的確為東吳划下三分之計,然而他沒有看透劉備的梟雄本色,雖然他很好的維繫著孫劉聯盟,並單刀赴會劃定湘水之盟,但失荊州的確是戰略上的一大失誤。
至於郭嘉、法正、龐統、荀攸,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出謀劃策,論全才自然不及諸葛、荀彧、賈詡,肯定也無法排入三國最聰明的人第一梯隊,然而郭嘉和法正是寵臣,在某些方面又會強於他們三人。伴君如伴虎,能讓主公聽自己的話,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最後,東吳五督之中,周瑜、陸遜之才,比之孔明、令君、太尉毫不遜色,可惜渣權不是曹操劉備。不是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這段精彩啊,「其」是語氣助詞,昭烈帝苦口婆心勸小亮亮不要重用這個心靈雞湯大水逼,「猶」字用的好,諸葛亮的表情一定是先懵逼,而後「媽的智障」地看著昭烈帝,昭烈帝看小亮亮這態度,估計心裡不住地嘆氣,「現在的年輕人啊!」
而後面的事則證明,昭烈帝作為敦厚長者,那是見的多了,漢朝十三州哪個州我沒跑路過?正史看諸葛,在白帝託孤之前,諸葛的表現可以概括為:乏善可陳。
他對劉備的意義是開啟了劉備和荊州集團(半個荊州集團)的合作;劉備南逃帶了歸附的人口和輜重千車,輜重多說明跟隨他走的是有產階級,而世家大族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就是人口依附。三國時期人口銳減,一方面是戰禍,另一方面是從國家的納稅人口變成世家的附庸。
荊州是劉表和五大家族共治,諸葛和劉、蔡、蒯、黃、龐、習都有姻親關係,還是劉琦表兄弟;並且風評好,也算士人首領。劉備如魚得水,水就是荊州世族。
所謂隆中一對,我是不敢苟同。1.戰略規劃多了,隆中對不是最難的,也不是最成功的。2隆中對並不高明,有腦子的人就能想到跨有荊益,最先謀劃的周瑜3劉備並非不知道荊州益州好,而是他的基本盤在徐州,拉著隊伍去益州會餓死的4隆中對的後半也不現實,看看關中和南陽盆地的地形,勢均力敵尚無勝算,別說弱勢求勝了。
對劉備來說,荊州集團的首腦是龐統,東征帶走的是馬良。白帝託孤,能代表荊州集團的只有諸葛了。
諸葛治蜀好像頗有成績,不過比不過第一太守杜輜。
北伐,那就見仁見智吧。
我最不理解的是為什麼要北伐。少扯什麼正統論,要是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認正統早跟丞相走了。不是沒有,蒯家、劉巴以及逃難到荊州的趙儼都是例子。
三國志還說龐統如荀彧,法正如程昱。
獨立一傳,說的是地位,而不是能力。葛公在時,亦不覺異。
自公歿後,不見其比。
什麼是聰明?
是良禽擇木而棲?
是博覽群書皓首窮經?
是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還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諸葛孔明是愚笨的。
但,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聖人也。
諸葛家聰明
諸葛亮在蜀國
諸葛誕在魏國
諸葛瑾在吳國
比老荀家還能站隊……
我只知道三國時期不興智商測試。
你怎麼定義聰明呢?智商高?還是懂得怎麼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五十多歲累死的智者、兩次提出滅國策略但是主公根本不聽的人倒是比不上悶聲發大財的賈詡。
說點題外話,初中學了隆中對和出師表,這一輩子堅定蜀粉,以前是不了解諸葛亮這個人的,覺得他單單只有聰明,後面學完出師表然後去b站擼了視頻,配上bgm我直接尿崩,真是千古一代名相
如果按三國演義所說的智謀上的聰明,諸葛亮是絕對不聰明的。終其一生,諸葛亮都沒有運用過什麼好點子。甚至正因為他不聰明,所以軍事上毫無亮點,在抖機靈(好吧智謀)比曹操都差遠了,比二荀賈詡郭嘉和周瑜就更差了。
諸葛亮的成就主要在於他是管理型人才,不管搞軍隊建設還是搞政治平衡,都是一流的。當然,治軍和政治也比不上曹操,政治比不上孫權。
為啥說連孫權都不如呢?其實蜀和吳的處境是很像的,都是外來軍事集團統治當地,脅迫當地世家合作。而吳國孫權搞個十年就把當地世家擺平了,而蜀國終諸葛亮一生,都只能靠發動對外戰爭來在國內搞脆弱的平衡。這就是政治能力高低有別啊。
至於諸葛亮後來為什麼被歷代追捧,這一方面和陳壽自己的身份和政治情結有關,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中國後來遇到了長期大規模侵略,被打到偏安的統治者和人民把外敵比作曹魏,把自己比作蜀漢,所以不斷強調蜀漢的正義性,塑造諸葛亮為忠臣代表。而諸葛亮以布衣之身做到宰相,也是歷代所有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靈魂偶像,他們不捧諸葛亮還能捧誰呢?
三國時期和諸葛亮齊名的只有曹操,司馬懿,陸遜。
你能想像有一天,一個猴子主席親自領兵打到廣州城下,而中國方面卻無可奈何的情景嗎?那他在猴國心中一定比什麼胡志明黎筍不知高到哪裡去。
蜀漢一州之地抗衡中原,猶如猴國一國之力抗衡神州的境況
看你是問哪種聰明啦?
你問兵法奇謀,那我們丞相就妥妥的被PASS到一邊去了,實際上正史中,他的兵法太正統,無奇謀,打仗不算很佔優勢。但是你要說他治國的宏圖偉略各種內政整頓,那就很了不起了。這個事沒有大智慧真的難辦。
當然,我想說的就是,主要看你怎麼算聰明,那個時候又沒有排行榜。
早逝的郭嘉錦囊妙計用兵如神,曹操文武雙一代梟雄,周瑜情商極高氣度不凡,劉備原本無權無勢最後居然能撐住三足鼎立,後面不一一列舉了,你覺得這幾個能比出個第一么?就別提還有笑到最後的司馬家,以及曹操那個早死的我們都知道的天才兒子曹沖(說不定他才是智商最高的= =)。
有的聰明在於用兵,有的聰明在於治國,有的聰明在智商,有的聰明在情商。看你從哪方面看嘍。
當然啦,只從智商看的話,我覺得說不定是曹沖(等等!我一開始點開回答是想說郭嘉的,為啥突然把曹沖拎出來了= =),好吧,就只說我覺得而已。
每個人心中都有定論的。
另:你要是問誰最帥的話!!!你聽說過江東小霸王上街的時候會萬人空巷的去圍觀他么!!!!安利你一下!
最後PS一下: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本來就差很多,不是三國正史,當時亂世出奇才。我的重點就是說,不同的人對聰明的評價方式不同,他心中最聰明的人也不同。諸葛亮在是不是最聰明的這個問題上絕對是必須上榜討論的人,但是評價方式不一樣的話,他就不是必須是第一的人。
三國演義與正史是有較大出入的,羅貫中以漢室為正統,自然對劉備集團修正很多。根據正史來看,劉備生前對於諸葛的重用程度與名著中大相徑庭。而劉備死後諸葛對蜀地的治理也不盡人意,以至於諸葛死後不久蜀國就滅亡了
推薦閱讀:
※如果當年赤壁之戰曹操打輸了世界歷史會怎麼發展?
※為什麼劉備要發動夷陵之戰?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是在哪兒?
※要想看懂三國演義,需要哪些歷史,地理等基礎知識?
※司馬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