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日焰火》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新聞鏈接《白日焰火》奪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廖凡獲封影帝


實至名歸。這不是什麼冷門,說冷門的人,一是沒好好看這部電影,二是以為刁亦男是不知哪冒出來的無名小卒。這部電影是華語電影,至少是大陸電影一個新的案例:一個獨立電影里的作者導演,如何和主流投資方合作,和明星合作,創作一部結合作者性和類型片外衣,結合藝術表達和觀賞性的電影。大陸電影,之前尚無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它的國際銷售已經做的不錯,如果國內票房達到8000萬以上,它就將改變中國電影。即使國內票房不好,它也已經更新了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以前也拿過金熊獎,金棕櫚獎,金獅獎。那是值得尊重的歷史,值得尊敬的創作,但《白日焰火》拿金熊不太一樣,那是因為它不是那麼單純的藝術電影,因此它可能產生的意義和影響,對今日的中國電影生態而言,將是全面和深入的。他會讓大家重新認識獨立電影,獨立電影人,認識人才和資本的關係,認識商業和藝術的關係,他會鼓勵那些願意走向的市場的電影人和機構,去做更有追求和難度的電影。


以下是我在新浪微博上發布的《白日焰火》的深度解讀以及對之前解讀的補充,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思考方向。

正文:


《白日焰火》以講述一件掙人眼球的碎屍案為始,以導演對人類的動物本能——性與暴力的探討為終。

象徵性貫穿了影片始終——鋒利的冰鞋、怪異的舞步、屋內的馬、冰冷的真皮外套、冬日的煙火······讓我想起了《阿甘正傳》里飄零的羽毛,讓我想起了《太陽照常升起》里嘩啦啦的風。這註定是一部獲獎但不符合大眾口味的文藝電影,看到微博上許多人看完後表示「一般」、「也就這樣」云云,我略談一些我對電影的解讀,並趁此解讀一下@電影白日焰火 中公布的幾個問題。

為什麼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白日焰火》?


首先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環境是蕭瑟的冬日,人物都是冷冰冰的面部表情,這顯然與「火」字極為不諧。但就是這種不諧,卻強烈的暗示了劇中每個人內心激烈的愛情渴望。與其說是愛情的渴望,倒不如說是性衝動及性渴望。在這種內在的性衝動與外在冰冷的衝突下,每個人所抱有的強烈的性衝動只能如冬日的焰火般在光天化日之下灼燒片刻而又熄滅。因此,片頭的張自力在於前妻分別時企圖強暴但終至未遂,賓館裡的吳志貞拒絕了梁志軍並最終誘捕梁志軍入了公安局,吳志貞與張自力在冰場親吻片刻又因跟蹤的警察被迫終止,吳志貞在張自力那兒獲得滿足之後又被張自力作為警察進行破案所出賣······其劇中所有的衝動,都被寒冷的現實所熄滅,如冬日白天的焰火。


另外,「白日焰火」又貼合了劇中的「白日焰火夜總會」。夜總會,本身便是一個供世人釋放情感及衝動的地方,其《白日焰火》的命名又與劇中的夜總會名稱相呼應,進而給觀眾的思考角度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不是《天註定》般的政治話題,不是《地心引力》中的生命話題,而是一個關於性衝動與壓制、暴力的探討。


在影片最後,當警察帶著吳志貞在現場指認犯罪歷史的片段中,張自力在樓頂放了大量的煙火,這作為影片結尾的煙火,直接了當的營造了一個「白日焰火」的情景。與其說這是焰火,倒不如說是張自力自己對整個碎屍案及出賣吳志貞的一種吶喊——一方面,他愛著吳志貞,另一方面,他要履行破案的職責。最終,他選擇了破案而壓制了自身的人慾,在寒冷的冬日放了大量的煙火,這煙火轉瞬即逝,射向沒有遮攔的天空,呈現乳白色的煙,燃燒的越多,越發增添這冬日的寒冷,銀屏上冷風撲面襲來。電影淡黑,屋內燈光打開,我披上大衣離開。

居委會樓道為什麼會出現一匹馬?


馬,這一意象常常出現在各種文藝作品中。從徐悲鴻的馬,到海子的「以夢為馬」,到《天註定》中被鞭策到幾斤累死的馬,再到解構派流行的「草泥馬」,許多人為「馬」賦予了新的意義。


在《白日焰火》中也出現了「馬」這一意象,那麼欲究「馬」之義,須聯繫上下文。居委會樓道里的馬是拾荒人留下來的,當警察調查吳志貞與洗衣店老闆的關係時,馬出現在電影中。而吳志貞與洗衣店老闆彷彿達成了某種約定——應該是滿足吳志貞性需求的約定(後面會細扯),這時警察關於二人關係的探討突然出現了的一匹馬,應該是象徵著男性的強力。而馬的身份——「拾荒人留下的」,或許是在暗示洗衣店老闆的「性拾荒」行為——知道吳志貞是一殺人犯的老婆(後面會細扯),但依舊利用其滿足自己。


如果這樣解讀貼合導演的創作思路的話,那我認為「馬」這一意象是導演在影片中準確而又精彩的象徵!

王學兵(梁志軍)脖子上為什麼老是掛著一副冰刀?


我認為「冰鞋」在電影中也是一個十分隱喻的象徵意象。

波羅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發現,如果讓調查者選擇情人身體的哪個部位給他們的性暗示最大時,47%的人選擇了腳;而讓調查者選擇情人身上穿戴的什麼東西最讓他們興奮時,64%的人選擇了鞋子。


印象里,鞋子通常作為「性」的象徵出現在許多當代藝術作品中,藝術家借其揭示對「性」的觀念看法。姜文也在《太陽照常升起》中借「一雙綉著魚的鞋子」表達女主人公對性的渴望。


扯遠了,回來。而在影片《白日焰火》中,「冰鞋」是「作為穿戴的鞋子」與「作為殺人兵器的冰刀」的結合,這種結合也象徵著「性與暴力」的結合。王學兵將這具有「性與暴力的結合」的象徵意象的冰鞋常常掛在身上時,表明了對吳志貞的性渴望、因性而起的暴力——殺害與吳志貞相愛的人等的一系列扭曲的心理。

為什麼洗衣店老闆沒被幹掉?


吳志貞交代說,梁志軍殺害了「我愛的並且也愛我的人」。而影片也交代了洗衣店老闆猥褻吳志貞的鏡頭。那麼,為什麼梁志軍沒有殺害洗衣店老闆呢?


當張自力與洗衣店老闆對話時,老闆說,吳志貞特可憐了,當時因為丈夫死了哭著鬧著求著老闆把她留在洗衣店,而後來她把別人的皮衣給洗壞了,老闆都沒有攆她走。但當整個案件水落石出時,真相卻是「吳志貞先是燙壞了皮衣,而後她的丈夫才假死」。


排除可能出現的劇情破綻的因素外,顯而易見,在老闆的話和真相事件中,「梁志軍的死」和「皮衣是否燙壞」的時間先後發生了倒置,而這個先後順序是破案的關鍵。


因此我們不難推斷洗衣店老闆其實知道整個案件的真相,他故意在保護吳志貞——為什麼要保護吳志貞呢?如上文所言,老闆是一個「拾荒者」。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他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顧吳志貞是否是殺人犯,和梁志軍達成了一種妥協——老闆保護吳志貞,梁志軍不去幹掉老闆,老闆能在吳志貞身上得到滿足。


等等,寫到這裡突然想到了影片交代的「老闆在卡車裡買春」的情節,或許這有另一種解釋。


當這一賣春的妓女被警察抓住後坦言道,她什麼也沒幹,只是為顧客不停地換裙子。或許這暗示了老闆的無能或是扭曲的癖好。由於這種無能或癖好,使得梁志軍認識到老闆對吳志貞不會構成實質性的侵犯,因此為了保護吳志貞,且將她委身於這一老闆這裡,沒有幹掉老闆。如果這一推斷成立的話,前面所言的「事件順序倒置」或可成為影片的劇情破綻。

探討完了這幾個有趣的問題之後,我想再隨便談談這部電影給我最大觸動的兩處。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的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自己的一生?」當我看燈光下吳志貞溜冰的身軀時,沉重而又輕盈,傴僂著身軀但又如羽化登仙。她喜歡滑冰,當她滑冰時,她身上所有的沉重都隨之散去。斯坦尼康同時給這輕盈的動作賦予懸浮感,這是最能打動我的一個鏡頭。

廖凡飾演的張自力在將吳志貞繩之以法之後,他走到了交際舞的練習廳里。當所有人在和諧地練習著交際舞的時候,放蕩的音樂響起,他跑到了大廳中央跳了一段笨拙又狂放的舞蹈,這舞蹈一看就是沒有經過訓練的瞎跳。這種瞎跳,使得愛欲與職責間抉擇的矛盾的他,完成了自我的一次釋放,雖然狂放又笨拙,但是人類本能最現實的表達,比琴弦和諧的交際舞要真實。


導演使用一段很長很長的固定鏡頭拍攝他的這種釋放,我在銀幕面前注視著,悲風撲面席捲而來。

最終,無論這部片子褒貶如何,它能夠問鼎柏林,摘得雙熊,往小處說是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理想主義式的劇組的勝利,往大處說是中國獨立電影的勝利。作為後生,很樂於見到這種勝利,其意義自無需多言。

以電影的這句台詞結尾吧——「你還想贏得世界啊?」「不,我只想輸得慢一點。」


—————————————

第二天我又寫了一篇補充說明:


開放的微博上,信息流動足夠透明,看到昨晚寫的關於電影《白日焰火》的一些解讀給人以思考方向,並能引發一些關於電影的一些探討,我表示很高興。還有一些關於解讀的補充,以及對網友的評論引發的一些觀點看法,我想在這裡做一些補充。

在上篇文章中,我寫道:「象徵性貫穿了影片始終——鋒利的冰鞋、怪異的舞步、屋內的馬、冰冷的真皮外套、冬日的煙火······」 並在後文中分別對冰鞋、舞步、馬等意象做了解讀,晚而忘記寫下真皮的衣服在電影中存在的意義,無奈昨晚文章已發,故在此補充。

在《白日焰火》中,吳志貞、張自力等人物都穿戴皮質的衣著,包括引發吳志貞殺人的物品也是一件皮衣,因此皮衣在電影中是一件重要的線索。張自力穿著皮衣似黑熊般傴僂在黑夜中,警察斷案時身著的反光的皮衣······而在整部電影中對皮質衣物最好的表現,就是在吳志貞與梁志軍在夜路上行走的片段中。


回味一下,在這段片段中,梁志軍想要牽吳志貞的手,這時吳志貞她那戴著真皮手套的雙手交叉在一起做取暖狀。而當梁志軍想要攬起吳志貞的腰時,也被吳志貞的皮包所隔開,最終沒能攬成(what a loser !╮(╯▽╰)╭)


皮質衣物,反光,在硬光的布置下顯得冷冰冰的,這在電影中也具有充分的象徵意義。


《白日焰火》中人物內心的性、暴力衝動與外部冰冷的現實發生衝突,而皮質衣物對於衝突來說則象徵著一個緩衝帶,保護著人物內心燃燒的焰火。它就像是火苗的邊緣,保護著焰火的灼燒,不被外部破壞,而當這火苗外部的保護一旦破滅後,火苗也隨之熄滅。梁志軍碰到吳志貞的皮質衣物,最終沒能將吳志貞攬在懷中;張自力和前妻離婚後身穿皮質外套,保持著自己對前妻的那份情感和躁動;吳志貞去指證現場時身上沒有一件皮質衣物;就連被害人——夜總會老闆,當他將皮衣交給洗衣店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死亡。


作為影片重要的意象,使我想到現實中,當人心抵禦冰冷的外部世界時,常常寄予一種物件作為保護殼的現象(比如人們總喜歡有事沒事玩手機)。

有人說,哪有那麼多的象徵意義,PO主想多了,不就是一起兇殺案嗎?


電影之所以成為第七藝術,蓋因其具有極大的藝術表現力。


120分鐘的電影,每一秒都是不容浪費的,每一幀的畫面都蘊含著導演關於這一鏡頭的思考,是導演深思熟慮的結果。從《立春》里熄滅的那一縷盤香,到《地心引力》中狀如胚胎的女主人公的姿勢,再到《天註定》里的飛禽走獸,象徵性貫穿著電影創作的歷史。


我並不喜歡在影片解讀中拽許多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生僻的詞語,但是確實有一種象徵性的電影手法為創作人所樂於使用——隱喻蒙太奇。因此有興趣的網友想要進一步了解的話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但象徵性本身沒有確定的意義,按照「接受美學」來說,觀眾對象徵意義的解讀往往是由兩方面決定的。一方面來自於導演自身對作品的構造,另一方面還來源於觀眾自身的經驗。當然,我對《白日焰火》象徵意象的解讀也是如此。

另外,有人抱怨說,雖然這是一部懸疑的電影,但「劇情一般,頂多算是個三流編劇寫的」。


對此我並不敢苟同。「本質常常隱藏於表象之外」,這是許多影評嚇唬人時甩出來的話。話是沒錯,只是把簡單的事兒說得高深了。仔細想想,《白日焰火》作為一部摘得雙熊獎的影片,僅僅是停留在講述一個懸疑案件那麼簡單嗎?或者說,為什麼劇情構造精巧的影片並未曾獲得牛逼的世界大獎呢?


當人在吃飽喝足之後抬頭仰望星空時,便有了形而上的念想,因此電影除了具有商業片娛樂消遣的作用之外,也應該要有引人思考的作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過是一個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阿甘正傳》也不過是一個美國傻逼變成美國牛逼的故事,《太陽照常升起》根本就沒有多少故事······但它們卻常常作為典範為電影發燒友津津樂道,蓋因其簡單的敘事背後有導演通過戲劇而傳達的觀念思考或是情、意。而《白日焰火》,正是導演借一個簡單的謀殺案來展開的關於性與暴力以及人之本能的探討。

當然,《白日焰火》自有他的風格,並非完美無缺——藝術的詞典中本身就沒有完美這一概念。雖然如此,但不能否定它作為一部優秀的藝術電影的存在。我相信,它只是一個起點,是八十年代理想主義精神復興的起點,中國獨立電影復興的起點。


「你還想贏得世界啊?」 「我只是想輸得慢一點。」


21號和男朋友一下完課就直奔UME,人就稀稀拉拉的,完全沒有想像中柏林電影金熊銀熊得獎影片就會觀眾蜂擁而至的感覺。

男盆友問我看完後打幾分,我說滿分五星,給四星。他說你給四星啊我給三星半。是這樣的,作為一個在工科學校浸淫了三年半的女同學,我的感性思維確實還是在亂石縫裡岌岌可危地生長著的。所以我覺得我回答這個問題會忍不住因為邏輯感不強而跑題,要原諒我。

影片最開始就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落魄的小地方,桂姐姐這種姿色也就是女神級別的存在了,難怪這樣一個和她有染的男人下場都很慘的女人會不乏靠近她的男人。電影一開場在煤礦發現那隻斷手時我就對男朋友說兇手是桂姐姐後來表示真的是她呢。其實看完後再仔細回想整個影片,火車無處不在穿插在整個片子里,當然還有煤炭。如果偵探小說看得多應該會很容易猜出兇手如何在一天之類把屍體切塊運到幾個不同城市的作案手法。更何況影片開頭就提到「死者」吳志軍的工作是過磅員,在警察調查案件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想到過過磅員就有這樣通過貨品這一媒介將想運送的東西在同一天內運往各地的高效能力。可惜警察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死者」是個過磅員,當局者就很難懷疑作案者是一個熟悉過磅員工作流程和性質的可能。作為局外人真的不能說局內人傻啊笨啊這麼淺顯的居然都沒想到啊,因為是真的局內人就是想不到那麼多啊。:)
在那個年代DNA也不可能做,兇手殺了個人,死者的身份就是憑藉著哪家的人失蹤了啊死者身上攜帶的身份證啊什麼的來判斷。而剛好被害者假「吳志軍」因為一件皮衣糾葛和桂姐姐演的角色發生了關係背叛妻子,也不排除他以前就是個風流種子,連他失蹤了老婆也認為是帶著小三兒拋家棄子遠走高飛了。難怪兇手這樣作案都沒露出什麼馬腳。要是放在現在,直接一個DNA驗出來這不是吳志軍的屍體,就完全可以懷疑兇手就是真正的吳志軍,這時候就可以直接查吳志軍,就可以先查桂姐姐。案情就明了了嘛。
再後來所有跟桂有關係的男人都遭遇不幸。警察就完全可以直接調查桂了。可是在調查過程中,桂和廖分別飾演的角色產生了感情。感性思維告訴我他們是有真正感情的,理性說不那不是感情是廖的荷爾蒙而已。之前有人給我講他們說廖的角色海報看起來像個QJF,看了白日焰火後覺得廖的角色像個猥瑣的QJF。這裡沒有任何冒犯廖凡的意思,就是插一句表示他倆扮演的角色真的有一部分就是性。但是現代人大多數都認為沒有愛情的性不完美。所以感情還是大大的有,不然就不會那麼不舍她了。
影片很少用到BGM或是插曲。但是給我印象就是人家在練舞那一段,他一個人瘋了似的在裡面攪合著跳,和著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背佝僂著跳啊跳,幻想她要是在就好了。很猥瑣但是真的不忍直視,看了難過。這樣的感情表達蠻細膩的,對一個女人的感情能到這份上對男人來說已經不易。
感情戲在這部片里很細膩。平淡又波濤洶湧。還記得高中做的某一篇語文閱讀說「父愛是平靜河面下暗藏的激流勇進」,這部戲裡的感情也是這樣子。儘管物質貧乏,也不乏男女戀愛時可以去的場所,滑冰場,小遊樂場,小電影院等,在摩天輪上的那一場戲,完全就是點睛之筆啊!「你看」「白日焰火」「你主動」(原話我記不住了),然後兩個人就親吻,你主動親我(你主動招了吧,我都知道了)。浪漫又殘忍。在見慣了商業大片里花花綠綠的場景之後,給觀眾來一劑這樣的中藥,文藝一點來說就是可以聞到草藥的清香。就像「吃膩了來點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唄」一個理。
有句話叫「愛後傷感」,當他親自調查這起案件最後算是親手送她入獄後,在慶功會上他笑著和大夥喝酒開玩笑就是的。我問男朋友他難過嗎(我當然知道他很難過了)。當然很難過啊他回答我。男人的責任感使命案和情感相互糾葛後,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勝利了。前段時間看的「極品飛車」最後也為男主的責任感和男人間的友情深深震撼而哭了。
她被擺拍指認現場的照片被帶走後他在樓頂一波一波放煙花。真!是!太!煽!情!了!哭慘了,狠狠戳中淚點!誰會在大白天放煙花啊,這不是有病嘛!我也一直在揣摩白天放煙花的意思。我想出來的最好解釋是,煙火那麼絢麗那麼美那麼亮人們總是仰望觀賞夜空里的煙花很美,卻對白天里的煙花嗤之以鼻。而我們的感情註定換不來被人欣賞的那一天,所以我許你一場白日焰火,你我都知,算作是你我的慶典和終結。

推薦「愛情決勝點」,話說有時候真的不懂男人們,一些男人真愛至上,一些男人則不。


好神奇…好…好爛…

就值這幾個字。


直接說明了評委沒有把這部劇當成破案片,而是愛情片、倫理片或者社會現實片來看的。
比如:當你知道某人其實是屬於偽裝死亡,過著隱形埋名的生活時候,看到他在自己的城市開車打工、天天掛個顯眼的冰刀、沒事溜個冰,還大模大樣上公交、下飯館、買個煙什麼的時候,這種無法忽略的異樣感不由讓人懷疑片中人的智商。
而且骨灰不扔了一直埋著鬧哪樣。。。


這電影分明講的全是愛情,一個偷偷愛戀卻自覺不配甚至偏離本道略顯變態的愛(乾洗店老闆),一個名正為愛甘作傀儡(王學兵),一個遊離於愛情與友情以及真相(廖凡),一個出於男人淫慾引來殺身(死的第一個人),兩個出於正道又合乎情理卻不得善終的愛(另兩個死者)……本質上我的理解是一部用懸疑偽裝的愛情片。ps:桂綸鎂現在演戲表達方式太單調,表達陰鬱顯得過猶不及,使我略產生了抵觸


金熊獎為什麼是銀色獎盃…我的關注點好像有些奇怪


不知道哪個點戳中評委了,一定是滑冰的時候放藍色多瑙河讓外國人感到森森的異域風情,藝術真是相通的啊思密達……
和一次別離給我的感覺一樣,估計柏林他們都很號這口兒。
不是感情片不是道德片但是又有感情又有道德,
說不清,哎。這種真的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是也是一個好片子,如果是對一個沒來過中國北方的人來說,所有的取景都太到位了,大鐵門,居民區,路邊修車鋪子,那種型號的小轎車,貨車。
各種隱晦,慢慢體會。


我在柏林看了首映。以下個人拙見,勿拍。
我覺得大家都想多了,這部影片完全是最符合德國人口味的一部華語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是兩個民族之間找到了一些交集。德國人的性格和中國北方直爽的性格很相似,首先這部電影整個色調是白的,黑龍江冰凍三尺的地方,跟這裡長時間的冰雪天氣差不多,電影畫面就給人帶來熟悉的熒幕背景。其次,德國人都很愛溜冰滑雪這類運動,雖然男二號用冰鞋分屍,但也不影響對本影片的審美。男女主角正是在這樣一個溜冰的運動場地用肢體語言詮釋另一種愛情,雖然不是冬奧會上花樣滑冰那樣優美的姿態,但是用最平實、生活化的細節感染了並且傳遞給每一個觀眾。女主角在整片劇里台詞甚少,一個眼神,舉手抬足之間流露出淡淡的文藝氣息。尤其是溜冰場上滑冰的時候,背景音樂也是德國人最愛的古典交響樂,兩個人沒有一句台詞,但是這種人類相通的情感被詮釋的淋漓盡致。最後,言歸正傳,焰火。每個德國人都愛的東西,新年家家都要放禮花,夏天的時候,每年都有大型的焰火晚會。這樣一連串的事物配上一個具有偵探神秘色彩的愛情劇本,然後就像煙花一樣迸發了,美不勝收。
題外話,廖凡很man 這是事實,比我第一次看到他在電視劇 像霧像雨又像風 裡面的他成熟了許多許多……


怒答啊,對這種拍出來討好外國人為得獎的電影,真是無話可說了。
反正外國人也聽不出來東北話和台灣腔的區別,估計也就看看字幕吧,而且在外國人眼裡估計中國人長的都一個樣吧,看不出來小清新的洗衣工在周圍都是東北人的環境中又多違和。
可是國人看的出來啊,你丫的找個有點姿色的,會說東北話的東北妞不行啊,找桂綸鎂!為贊助?為忽悠票房?
最後為了應白日焰火的主題,還白日放焰火,太生硬了,最可氣的是焰火是電腦合成的,一看就看的出來,當觀眾傻子啊


一個警察征服嫌疑人卻為破案的故事,講述人性與禁錮。白日焰火片名的各種解釋比較有趣,冰天雪地對比涌動內心。影片對於人物和基調的刻畫也做得很好,最後的背叛既在意料之中又有點惋惜的意味。另外對於馬和眼球,依然沒有找到喜歡的解釋。9分。


去在歐洲的電影節參與評獎的都必須在他哪裡首映的 所以你們都沒能先看


電影從業人員
為什麼在國外可以拿到獎?
為什麼在國內的影評不高?
因為國內有個廣電總局,有個平均年齡很大,只有幾個人構成的審片部門。
如果看到未根據廣電總局意見剪的那版,相信應該會有更多人認為這部片子不錯。


覺得好好笑,我自己看了一遍,大概劇情也就懂了。這個回答裡面好多人連梁志軍是桂綸鎂的老公這件事情都沒弄清就噴個沒完,真是醉了


坐在電影院,看到此片中所展現的中國生活場景,我的臉一陣紅一陣白,只有拚命向外國人展示出一個不堪的中國社會我們才有可能得獎嗎?如果是為了得獎而刻意這樣描述,那真是毫無節操。


作者電影的一次勝利與上位


贏在中國的市場和資本,電影一般般


新聞聯播也播了,你看看


推薦閱讀:

千禧年後中國有什麼被低估的電影?
如何評價《歡樂頌》里的關雎爾這一角色?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白日焰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