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之後的亂世中,例如五胡十六國時期,也是群雄並起,為何沒有戰國時期合縱連橫那麼多精彩的策略?

如題,戰國時諸侯之間合縱連橫好不精彩,為何之後的政權割據時代沒有在產生過這種情況?


戰國時代有合縱有連橫這樣的策略,是因為在戰國時代,七雄處於一個微妙的戰略均勢。而且這個均勢自春秋時期就形成了,而圍繞著打破均勢,才有了合縱連橫。

五胡十六國時代,王朝更替比換內褲還快,哪有什麼戰略均勢給你挖空腦殼地去打破啊。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原因也不複雜,只需要看戰國和南北朝的背景區別就好了。

戰國之前是春秋是西周,從未有政權能夠進行真正的行政統一過,先不說這樣造成的文化區別對各國政權進行統治增加了多大的難度,事實上對於諸國,就如何用武力征服華夏這個問題來說,大家都完全沒有經驗,沒有教材,必須自學成才從零開始。可能這麼說大家沒有直觀的印象,大家想一下抗日戰爭時日本對華瘋狂搜集地理情報就會比較明白了,而且日本還有我們的歷史做參考,就這樣還打得一塌糊塗,而戰國時各國政權真的是抓瞎,統一中華的難度可想而知僵持了數百年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所以戰國時期各國開始瘋狂地嘗試各種戰略,有對的也有錯的,給後世統治者提供了寶貴的教材。數次合縱軍叩關無功而返和魏國放棄河西之後的霸業崩塌,顯示了關中作為戰略高地的無可比擬。趙武靈王試圖從河套閃擊關中的戰略,秦國從川地順流而下壓制楚國的戰略等等等等。成功的已經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之後的劉邦很好地參考了歷史,統一就是那麼順利 。

戰國也是之後政權難以割據的原因,諸國為了統一使勁全力動員,制度的改革方向全都是向著集權而去,做得最好的國家皇權甚至能下縣,在生產資料上最大程度地消滅了離心力,諸國還不斷地進行基建,各地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一個整體,使割據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典型就是秦國修的蜀道。之後漢武帝時期為了消滅趙佗也尋找出多條南下的出兵路線,雖然滅趙佗時沒用上,但是南方政權的割據能力呈遞減趨勢是毋庸說明的。

華夏經過秦漢接近六百年的大一統統治後,所有政權就必須往統一這條路走,不然就是斷絕自己的政治生命。


七國內部政局相對穩定,可以建立長期的外交戰略。

五胡十六國篡立頻繁,隔幾年換一家字型大小,怎麼合縱連橫…


在十六國時代是有合縱連橫的,不過在這個時代,大一統是秦漢已經奠定的主題,再怎麼合縱連橫,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吞併他國。我認為十六國時期的外交關係更像現代國際關係,事大與弱盟相結合,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我碩士是研究十六國中西北九國開國史的,就來說一說西北這九國在建國之初的一些外交吧。

西北地區的外交政策有兩點,一是尊晉,二是事大。這個與春秋戰國時的外交政策何其相像,只是因為十六國代表著中原王朝的恥辱與漢人的災難,故而後世史家對其大多忽視甚至是視而不見,到時史料非常有限,故而人們對這一段歷史的了解也非常匱乏。

不知道為什麼複製失敗,懶得一個字一個字敲上來,我就直接截圖了。

以上,都是我的論文成果,大家轉載記得註明出處就行,也可以在知網上搜索我的論文看看,指正一些錯誤。

附上鏈接

十六國時期西北九國開國史諸問題研究 - 中國知網


首先,合縱連橫這種外交策略是建立在兩個政治勢力力量均衡的情況下的,一旦兩者力量不均衡時,就會改變外交策略,例如:秦強,六國合縱抗秦;楚強,六國連橫制楚。而如果一方實力遠遠大於另一方,就會直接開啟兼并戰爭,不會再採取合縱連橫這種外交策略。例如:戰國末年,六國已經不能制秦,秦國開始了統一戰爭。

為什麼五胡十六國沒有出現合縱連橫的情況?
1.五胡十六國時期,出現的國家是大於十六個國家的,這些國家並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相繼建立的。而且這些國家中有一個國家實力強盛,該國就會進行統一戰爭。(該問題的重點因素)
以淝水之戰(公元383年)為節點,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時勢。
304年,成漢(氐族)建立,佔據巴蜀。
317年,匈奴漢國劉曜陷長安,西晉滅亡。
318年,司馬睿在建康(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偏安南方。
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匈奴),佔據關中。石勒在河北建立後趙(羯族),佔據關東。
329年,後趙滅前趙。
此時,拋去前涼,代國等小國,天下的大勢是一種後趙—東晉—成漢三國鼎力。其中後趙最強,東晉次之,成漢最弱,但是東晉不可能與成漢結盟對抗後趙的。接著向後看。
347年,東晉桓溫滅成漢,收復巴蜀。
350年,後趙皇帝石虎養孫冉閔滅後趙,建立冉魏。
351年,苻洪建立前秦(氐族),佔據關中。
352年,前燕(鮮卑慕容氏)滅冉魏,佔據關東。
此時,再次出現了三國鼎力的現象,不過這是短暫的,因為前秦很快就開始了統一戰爭。
370年,前秦滅前燕。
376年,滅代國(鮮卑拓跋氏)
382年,進駐西域。
再次期間,前秦還滅了北方其他的小國,攻佔了東晉的巴蜀與荊襄地區,統一了長江以北。
383年,前秦與東晉進行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國家崩潰。北魏,後秦,西燕,後燕,西秦等一系列國家在前秦的崩潰中建立。
386年,代國復國,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鮮卑拓跋氏)
396年,北魏攻陷後燕的都城,將其國土一分為二。從此北魏成為了北方的霸主,其他諸國無法與其對抗。最終於439年,統一北方,中國進入南北朝時期。

2.不可調節的矛盾。相對於戰國時期諸國皆是華夏人,屬於自己人爭霸,五胡十六國之間的矛盾一層套一層,很難做下來玩合縱連橫的外交策略。首先東晉與諸胡的華夷衝突,其次北方諸胡之間的民族矛盾,最後就是叛亂者與統治者之間的矛盾,例如石勒的後趙與前趙。這些矛盾使得諸國之間失去你合作的可能,彼此不死不休。

中國自秦大一統開始,任何一個亂世,會出現一個歷史慣性:一旦其中一個國家實力強盛了,其必定會進行統一戰爭。結果也只有三種,

一、該國崩盤,開始新一輪的醞釀。如前秦
二、最終出現兩個實力均衡的政權或三國鼎力。如三國,南北朝前期,後期(北周,北齊,南梁鼎力),宋遼(西夏),宋金(西夏)。一旦雙方有一方處於頹勢,另一方必會再次進行統一戰爭。如西晉東吳,隋南陳。
三、短時間內完全統一,如東漢,唐,明。
這也是秦以後的亂世與春秋戰國的最大區別。


戎狄夷人,非中國也,披髮左衽,人面而獸心。說到底還是因為五胡十六國非「中國」,他們既不尊天子又不守禮樂,戰國群雄稱個王都要奉天子胙,會盟要王侯歃血;孔子說禮樂崩壞其實是禮樂僭越,一場大家都守規則的遊戲,無論你抓了什麼牌都能玩的久一點,名家策士就是你的牌。


一群短命玩家,怎麼玩長命策略。
所以嘍,民主選舉的年代,長命策略也不好玩。誰知道杜特爾能撐多久,朴大媽已經下台,安倍也不遠了。


春秋戰國的經濟基礎不同上層建築也不同,五胡十六國的經濟基礎沒變,只不過上層建築來回搖擺。這個階段的動亂,主要是源於經濟基礎的寡頭制,也就是說,從自由競爭封建主義向壟斷封建主義過渡的結果。

但是歷史都是唯心史觀,所以只有上層建築的描述,讓我們以為社會一直在變天。。


從西周到戰國,宗法制是逐漸瓦解的。春秋戰國時,雖然宗法制面臨破產,但是依舊有很廣大的擁護者。比如一個例子:程嬰救孤。所以說階級固化是很嚴重的。也就是說各個國都根深蒂固,不易滅亡。齊國被打的剩兩城,照樣能起死回生。被滅復國的例子也很多,存亡繼絕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沒人敢想。當時盛行游士之風,朝秦暮楚。有野心的"士",人生目標不是幹掉君主。而是遊走在兩國或多國間,獲取自已的利益,證明個人價值。比如武安君白起攻趙,范雎趕忙去拉後腿。"士"需要多國存在,才能施展才華。
君主並不能隨心所欲的胡來,宗法制使得君主要與一群親戚討論政事。君主的正妻又多有背景。國家大事有更廣泛的參與,更明智的決策。東周弱的只剩個架子了,還能唬弄齊楚等大國。
當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也落後,打大仗太苦了。秦趙長平之戰,秦是拼了老命才贏的趙。滅國是大大地不易。大家都種田幾百年了,誰沒兩把刷子。趙國大敗於秦,還能把燕打的找不到北。
大一統的觀念,是當時所沒有的。孔子的儒學還沒有被改造。分封制還是大行其道,楚國的封君得有百十個。稱王稱帝的人,也沒想過不準別人稱。反而是"相王"啦什麼的,搞派對一樣。
後來的以上條件都沒了。


這個問題要分廣義和狹義的來說。

從廣義上說,無論五胡十六國還是後來的宋遼金元,都有過國家之間的合作。比如公元369年桓溫北伐,前秦派兵支援前燕。三國的吳蜀聯合抗魏,宋金聯合滅遼,宋與蒙古滅金。這些都是合作的典型,名字沒有叫成合縱連橫而已。

從狹義來說,自秦漢以後,國家都有一個正統。比如東晉,和東晉聯合的小王國一般是稱臣,比如前涼,前燕慕容雋稱帝之前,前趙石虎稱帝前。由於正統的存在,其他的國家在法理上就不是一個國家,連橫合縱就無從談起啊。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事情其實絕大部分都是縱橫家的那幫人自己杜撰出來的,那種看似符合邏輯實則超乎現實甚至違背國際交往邏輯的事情,你要是國王你要是信了恐怕明天就被秦國滅了。


先秦分裂八百年,春秋時期並沒有以滅國為目的,很多都是為了當霸主,諸侯第一人,戰國後期大家都想著統一,後面的亂世秦開了個頭,自然大家都想著統一也就是消滅敵人而不是削弱敵人自己當霸主了


戰國七雄的歷史向心力是一個新興的先進階級秩序出現了,是生死時速的變法競賽,是比誰更強。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向心力是一個固化的落後階級秩序腐爛了,五胡先用蠻力按倒鬥富朝代西晉再野蠻分贓,可是胡人完成漢化以後又成了鬥富朝代北魏。五胡時期是比誰能更文明一點,建國後的三國和南北朝是比誰相對不那麼腐朽。

漢末到隋統一,之間四百年只有西晉統一十來年的根本原因,就是世族政治。對解釋這段歷史的分合,用什麼民心、派系、皇帝能力、軍事謀略,都是扯淡...根本就是,士族地主階級掌權的邏輯,就是地方做大,中央弱化,各方都有能力和傾向擁立本地的新中央。


主要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沒幾個靠譜的國君……十個皇帝九個逗比,還有一個有毛病。。。怎麼玩合縱連橫這種高端玩意兒。。。


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方可是東晉。你看看世說新語就知道了 人傑還是有的


五胡亂華之後北方被外族佔據,注意不是一個外族,是很多個外族建立了很多個政權,所以互相之間都有民族不相容的問題,沒法聯合。
二來這些外族哪裡懂合縱連橫這麼高明的政治戰略,就是只會打,互相侵略。
再說很多政權還沒穩固就被其他的端了,來不及聯合啊。


以秦滅諸國為界,國家的概念,階層的構成在我天朝完全不一樣了。放在先秦時代,一群苦役的農民炸破腦子也喊不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話,他們只會嘆著「苛政猛於虎」而躲到深山老林里。


(^?^)ノ主要是人!戰國都是士為知己者死,天下皆利己主義!而兩晉南北朝士族階級掌握權力,左右皇權!-_-#士大夫階級除了少數有節操的,大多數都是為了自己家族和所在士族階級牟利! 誰當皇帝不重要,實現利益最大化才是目的!】】北史人物無光彩點,南方是自抑後的放誕~ 北方政斗沒什麼技術含量,南方各種二代三代N代只管快活和快活地青史留名以及各種互吹互捧!還不如五代十國有權謀陰謀點兒呢!簡直想不通該是怎樣一群花花公子才把錦繡河山拋給了一群沒什麼zhishang的蠻夷-_-#【大約只有全球文明帝國崩潰論可以勉強說明一二了】


推薦閱讀:

戰國時期為什麼東方六國明知道秦國才是最大的禍患,他們之間卻會進行相互攻伐?趁火打劫的事情非常的多。?
春秋與戰國的區別是什麼?
為什麼諸葛亮要娶貌丑的女性黃月英?
為什麼晉朝司馬懿的廟號是高祖,而他兒子司馬昭是太祖,輩分不對啊?
在商朝活人祭祀甚至王族食人真的是一種常態嗎?

TAG:中國歷史 | 戰國時期 | 中國古代歷史 | 五胡十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