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馬寶莉的中文配音?

去年開始入的小馬坑,一開始也是和很多人一樣都是陪著家裡的小孩看才會入坑的,我也不例外。
但是在入坑之後卻發現了一些讓我有些無語的現象,就是關於配音的問題。
首先,我是一個看國配的人,畢竟一開始是陪著小孩看嘛。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習慣國配的。也對國配的譯名比較習慣,比如我更喜歡蘋果嘉兒而非蘋果傑克。
當然不扯翻譯的問題,主要的問題還是配音。作為一個b站的常駐用戶,四級會員。我在入坑後是肯定會去b站搜資源的,b站也沒讓我失望,果然有資源。
b站是個彈幕站相比大家都知道,之所以要說這個就是有彈幕就是有撕逼這回事了。彈幕里關於譯名和配音的的問題簡直就是讓人分分鐘關彈幕求清凈。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國配的,不知道為什麼感覺看原版時,角色的情緒並沒有國配一般生動。就拿碧琪這個角色來說,我明顯的覺得國配的要比原配活潑甚至是有些神經(不是貶義)的多,也更加像我心中的碧琪。
但是在b站,我卻看到很多懟國配的現象,甚至說國配噁心什麼的。我覺得很不能理解。
當然這一現象也不僅僅實在小馬上體現,同時也有很多日漫也是如此,比如說寵物小精靈,網球王子等等。
大概是先入為主的問題,我倒是比較習慣國配(只是一部分),畢竟那些漫來說,我還是小時候看電視時,留下的美好回憶啊。
在這,就是想問問大家是怎麼看待小馬的國配,是否是差與原配或齊平,又或者其實高於原配?
當然我個人是覺得國配相較於原配並不弱勢。
(關於國配貌似也有好幾個版本,我看的是優酷上的,具體是名字我也沒注意OTZ)
麻煩各位了!


謝邀!很高興我也參加了小馬寶莉的中文配音,其實我想表達是:你好,我是紫悅!(嘚瑟.jpg)。

好,言歸正傳。單從配音演員的角度說,小馬寶莉是一部對配音技術要求比較高的譯制動畫。它的劇情節奏非常快,角色情緒的切換也很快,往往前半秒還沉浸在思索中,後半秒就靈光乍現;前半秒在憂鬱悲傷,後半秒又喜悅開朗起來。我特意用了「半」秒就是想表達這種情感切換之迅速,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它需要配音演員的大腦、心靈、和身體都能跟上節奏。而且這個片兒的台詞量也相當大,很多角色語速也很快,尤其是碧琪。所以演員的口條也要足夠順溜才能駕馭的了。我們在配音過程中稍微一走神,就會錯過100個口型orz。基本在現場一集錄下來就渾身出汗,感覺是用繩命在配音了有木有!

從導演角度來講(這個戲的導演是李曄),這個片兒最難的地方在於角色眾多,而且都是女孩子,而且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女孩子,而且即使是男孩也需要女演員來配,難免演員的聲音容易雷同(我有沒有用三個而且說到重點?)因此如何做到角色個性鮮明,如何避免雷同做到角色之間區分,特別考驗導演的功力。比如碧琪性格活潑跳躍,說話語速特別快、音調高;但是同樣活潑跳躍的雲寶則需要更男孩子氣和帥氣;同樣語速快的紫悅是個學霸,思辨能力好,博學多才,所以她是快而有邏輯。我覺得導演在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

總體來說《小馬寶莉》這個戲我很喜歡,它是非常優秀的動畫作品。我知道不光小孩喜歡,它還有眾多男性粉絲。當然我覺得這個片兒的配音也很棒!是我這些年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當一個好片兒遇到一個好的配音團隊,才能擦出美妙的火花。一個好片兒遇到爛的配音,那是糟蹋了戲毀了角色;而一個爛片兒遇到好的配音團隊,那隻能說:讓我們屎上雕花吧!


我曾經做過一個表,收羅了小馬絕大多數名詞(角色名300多條,地名100多條、節日名,專有名詞近100條)的譯名,包括大量動畫中沒有出現名稱的背景角色名。

這個過程花費了我很多時間和精力,事實上小馬的譯名之豐富遠遠不止於我列出的這些版本,還有大量普及度比較低的並沒有被我列出來,這種情況以次要角色最為嚴重。台灣方面曾經有一個譯名協定(不知道這個組織現在是否還存在),這是一個較為有權威的民間組織,目的是統一小馬原有角色和新角色的譯名(這方面大陸馬圈真的該像寶島學習,他們做了十分有影響里的鬥爭,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官方的態度),他們的存在也為我收集台灣方面民間譯名提供了很大便利(即使這樣也仍然有多個版本)。反觀大陸,不同的民間字幕組也經常會給出不同的譯名結果。

就大陸而言,我見過的就有廣州版配音,上海版配音,香港粵語配音,央視版等,還有原版配音官方譯名版本。而大多數人常看到的普通話配音(通稱的「國配」)由上海大模王提供。該版本大多數譯名沿用台灣官方版本(仍然有很多出入)。

如果你看的不是全英文(包括字幕)版本,其實「原配」這個名詞並不適合你,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民配黨」,因此所有看民間字幕組翻譯的英文配音版本的人都沒有資格把自己稱為原配,因為民間翻譯並沒有版權。

我本人多次看過國語配音全5季,英文原版配音全6季,相比那些只看了一點點國配的忠貞的
「民配黨」而言更有發言權。

就聲音的表現來看,大陸配音版本還是能夠給人很多驚喜的,我認為一個好的配音不應該一味模仿原版音色、聲線,而是應該更加註重角色性格、情感的表達,從這個方面看國語版配音對角色的定位是很成功的,因此看國語版配音不會有很生硬,很尷尬的感覺,帶入感十分強,而我看《大魚海棠》這部動畫的配音則會出現很多比較生硬,缺乏情感的地方。就聲音的表現力而言,相比原版的配音演員,國內的這些人還需要更多的歷練,但這不能成為排斥她們的理由。跟台灣的那種神奇的發音比,我個人認為上海版的還是要優秀一些。而很多人為了責怪而責怪,為了找問題而找問題,這就有些過了。

柔柔的聲音真的好柔啊,有不有!!!

至於翻譯的好壞,大家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吧……

(2017/2/16補充翻譯問題看法)

在翻譯的問題上,比如某一集國配把「京巴」翻譯成「北京人」確實讓人難以忍受,屬於低級錯誤,沒什麼好解釋的。還有某集出現了保齡球專業術語,國配也沒有譯出來,這類翻譯問題,其實我看了國配和民配兩種版本,對該專業名詞也沒有留下什麼印象,更何況小朋友。固然專業名詞的正確翻譯提高了準確性和逼格,但這也僅僅是非常小的一環,對於非專業人士以及小朋友來說,這類專業名詞是否正確是無所謂的。「京巴」及類似錯誤問題其實影響也不大,懂的人大可一笑而過,不懂的人也根本不會去在意。國配翻譯最令人頭疼,也是最遭人鄙夷之處就是——好多梗沒了。我個人而言,不會因為小馬中有大量梗而多愛小馬一分,也不會因為小馬沒有梗而少愛小馬一分,小馬中打動我的地方跟梗沒有任何關係。如果某些人會因為沒有梗而棄坑,那麼,這些人真的白看小馬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翻譯的低齡化問題,我天,這什麼理由?這動畫本來就是給小朋友看的,翻譯成文言逼格夠高了吧?你們高興了吧?小朋友還能看得懂嗎?你們作為一個思想健全的成年人,要追更加成熟高質量的翻譯文本你們去追啊,幹嘛跑到兒童這塊來指手畫腳,有些人還擔心低齡的對白會拉低某些外人對小馬的印象,呵呵,你們真是高估對白的作用了。


禪語有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境界的三重階段,而你,又把自己置於何種階段呢?

2017-02-25更新:

感謝@ 卡列顛 的幫助,事實上表還有很多不完善,可能會有一些漏洞或錯誤,我也非常希望能夠有人幫我一起完成這張表,無論是誰,你們的幫助都將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把該表角色部分發出來,這個部分基本上包含了動畫中有一定表現且足以與其它角色區分的所有角色,飛馬部分缺失一些配角,包括坦克冬眠那集在天上聊天的一干飛馬,及運水那集部分運動飛馬。其它部分都是比較完整的。備註是我盡量以最簡潔的方式描述該角色,以便幫助大家儘快聯想起該角色劇中表現。

如果大家知道我所不知道的,萬望能夠把你知道的部分在評論中發給我,你可以寫XXX(角色名)的某某譯名為XXX,或者XX列XX行,如C10:蘋果麗麗,我就知道是蘋果麗麗的官方譯名,我會逐步補充完善這張表,並把最新結果發出來,方便更多人參考。

請不要把這些表用於其它目的,轉載請註明出處。

@Peter Bluer


既然題目要求是評價【中文配音】

那麼我們就不離題太遠。

只談配音。

方便題主閱讀,以下採用官方譯名。


0. 開始之前:關於配音這件事

配音是表演藝術。

配音是表演藝術。

配音是表演藝術。

很多業餘人士以為配音只要拿腔拿調就行,實際根本不是這樣。配音是要【演】出來的。從你聲音蘊含的質感和語氣,是可以傳達出極為清晰的情緒變化、豐滿可感的表情的——甚至可以單憑聲音還原出當時是怎樣一番場面。

正面例子比如各種經典單口相聲、評書等。

反面例子……現今大部分國產影視劇都是反面例子。不排除有些配音的聲線非常甜潤或者有磁性,但是那單純是聲音的質感好,演繹方面就一塌糊塗了。聽得人分分鐘想齣戲。


後期配音的時候,都是看著台本配的。

就本人的工作經驗,國外的台本可能還會標註一些表情語氣之類的記號,但國內的……就別奢望有表情記號了,就連保證沒有錯別字和使用符合語言規範的標點都成問題。

這個時候感情拿捏是完全要靠配音導演來把控的。配音演員本身則只需要發揮自身的聲音和感情,把角色演繹到位就可以了。

所以,要靠聲音演好戲,無論配音導演的把控,還是配音演員的發揮,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的。任一者工作上的缺失,都會影響到最終效果。


有了這個前提,後面就可以開始討論了。


1. 只討論中文配音的話:

首先普通話版國配只有一個版本,前三季是大模王製作,第四季由大模王之母公司製作,第五六季印象里是山東的某公司譯配的。不計東森台配。

整體而言角色的代入感是有的。


單論6主角的話,從聲音中我留下的印象如下:

紫悅:開朗平和的鄰家大姐姐。

洪海天老師的聲線挺甜的。因為平和中帶著開朗的氣質,所以辨識度很高。


蘋果嘉兒:女漢子,愣頭青。

氣勢很足!能感到那種充滿幹勁的氣氛。有些可以張揚的地方聲音有些收斂,不過這個除了發揮之外也可能是混音的問題。


雲寶:稍微粗嗓子但是充滿孩子氣。

這個粗嗓子倒是稍微有一些刻意的感覺了,有些形似而神不似。畢竟是配音,做到形似已難能可貴。

不過我個人偏向東森配音版的雲寶,形不似但神似。這才是表演的精髓。


珍奇:偏成熟一些的女性……聽感是沒問題的。

但是,因為這個聲線在很多其他作品裡也聽得到,辨識度不夠高,而且感情發揮上與角色的深度相比有些淺,所以個人覺得比其他角色遜色一些。


碧琪:超級神經質無厘頭又充滿歡笑!

任何意義上這都是最接近原配的一個。


柔柔:夠軟,但是軟得有些矯揉造作了,也是形似而神不似。

給人的感覺是一聽就知道是演戲的感覺,會破壞掉代入感,也容易讓人把角色性格誤會成【心機型】。

個人覺得發揮得比較真實的是第一集抱穗龍的時候說的那句【小可憐】。雖然聲音的質感和其他時候完全不一樣,但是有更真實的情感在,反而更契合角色。


綜合來看的話,六個主角的配音還是和其原本的設定接近的。產生的印象相差不大,靠表演是可以讓觀眾留下一個不會偏差太多的形象記憶的。


2. 對比英文原配和中文配音的話:

由於不像漢語這樣有明顯的陰陽上去聲調,歐美人是非常依賴語音語調變化去表達情緒的。對於不了解的人,即使是不具太強戲劇性的場面,他們聽到英語配音也會覺得【這明明是演戲】;對於熟悉的人,他們會覺得這是【正常的日常說話】——如果說他們聽出來這是表演,大概就是因為比起日常對話,這個語調的拿捏太完美了一點,不卡殼,太流暢了——日常說話可是做不到這個流暢度的。

而且,基於歐美一貫對演藝的重視,動畫里的配音也是沒有人偷懶划水的。而配音進一步使得角色形象更豐滿,讓演出所表現不出來的角色細節,也可以立體地反映在角色身上。


原版配音給我留下的印象:

紫悅:知性,有邏輯。

坦白說從聲音里的話,國配給人的感覺是平易近人,原版給人的感覺是理性書蟲。結合故事來看的話,最初的紫悅並不是那麼擅長和其他角色打交道的,所以【平易近人】實際上是把角色形象帶偏了——至少不應該在一開始就有這種特質,這是後來才應該有的。

當然知性還可以通過台詞去塑造,這事就是翻譯的鍋了,暫且不提。


蘋果嘉兒:滿口得克薩斯腔調,牛仔,直抒胸臆,倔

她的聲線是具有代表性的,屬於那種聽到聲音就會產生的刻板印象——不亞於滿嘴大餷子味兒的中國東北腔調。當然,性格也是一樣,除了直爽就是倔。只要接受了這個設定,其實是很可愛的。


雲寶:中性,稍玩世不恭,但是認真起來很給人安心感的聲線。

很難形容的那種稍沙啞但是又並不突兀的感覺。大張大放的場合下發揮也很好。一開始真的把她當成男孩子了(笑)

另外,雲寶和蘋果嘉兒都是Ashleigh Ball配音的。一個人同時塑造兩個極有辨識度的角色可不容易。


珍奇:平凡中藏著一點貴族式的尊嚴,挑剔,偶爾戲劇化。

日常的談吐中是充滿了自信感的,偶爾脫線的時候也是充滿戲劇感的。她的台詞中有較多精緻的詞語以及法語,這些營造了她雖然出身平素但是心比天高的角色特質。——當然,這些在國配台詞翻譯時基本都流失掉了。


碧琪:神經質!好玩!不科學!

最奔放而不按套路出牌的一個角色——通常來說這樣誇張的角色反而容易演繹一些,因為無論配音還是表演都幾乎不可能脫節。


柔柔:充滿愛心,內心敏感而易糾結。

聲線給人的感覺是極為慈愛的,那種彷彿給幼兒講故事一般的感受。現實生活中我碰到過類似的人,這個聲線與這些人給我留下的印象一致,並不顯得刻意表演。尤其是如第七集那樣碰到緊急情況時既焦急又不敢大聲的糾結情緒表現得極為活靈活現。

(第16集的yay也是經典啊~)


這些是可以不看動畫演出本身,單聽錄音就可以得出的印象總結。如果說原配好在哪裡,大概就在於這些聲音和演出的配合太契合,以至於讓人入戲之後出不來。


國配如果說弱在哪裡,就還是弱在聲音里的戲上。

六主角演繹還是可以的,但是此外的角色國配真的弱了太多。

第一集原配的蘋果麗麗一開口我就被萌得心都要融化了!

(沒錯當時配音Michelle Creber應該是10歲左右本色出演!)

國配呢……那腔調太熟悉了,就是我媽當初裝小孩說話逗我妹妹的聲音。

真心說,小孩說話根本不是很多成年人裝出來的腔調,甚至連說話的方式也不是成年人以為的方式。

再如第二集海蛇,原配給人的感覺是在認真的為丟了鬍子而難過——給觀眾的感覺就是,有類似經歷的人就會產生同感並覺得有共鳴,沒有類似經歷的人覺得難以理解,覺得是在小題大做。——這兩種解讀的產生都是自然的。

然而國配那個調調……一聽就知道是裝的。恐怕所有觀眾第一時間都會覺得是海蛇在無病呻吟作夭。

兩個例子足矣,高下立判。於我而言,這無關聽哪個更熟悉親切,而是關乎誰演戲演得好。一場戲不能光有主角,也得有配角襯托才行啊。


順便再提一句,翻譯中文功底的好壞、對劇情理解的深淺,也會影響配音的發揮。被大家深惡痛絕的【翻譯腔】大部分時間都是翻譯翻得生硬死板邏輯不通,逼得配音演員沒法發揮,只能棒讀帶來的結果。


3. 對比其他語言配音和中文配音的話:

個人聽過的有德國版配音和日本版配音。

德國版也基本是典型的幼兒劇的感覺,聲音起伏限於德語本身的風格並沒有那麼誇張,但聽來也算自然,並沒有覺得有刻意感。大概唯一遺憾的,就是蘋果嘉兒聲線太軟了,有失女漢子的風味。

日本版基本就是偏anime的風味了。看多了anime就知道日本表演的套路,所以不點評了。單純論配音質量而言,和日本平均的聲音表演水平一致。

配音這件事,當然是要符合播出國家的風土人情的。必要的改動當然要有,但是作為一部影視作品,角色塑造和劇情發展才是精髓。所以,以我的標準,能從聲音塑造出符合角色形象設定的配音才是好配音。聲線近似當然是加分,但不是絕對必要。


4. 歌

對比這個其實不太公平,因為國配所有歌都沒有翻唱,歌詞也只是歌詞大意,沒法直接跟唱。比較奇妙的是,如果歌中間有獨白,國配是配音了的,於是會聽到大段英文原聲之後突然出來一句突兀的中配。

嗯,混音君,你的雞腿被我吃了。

歌是MLP劇集中非常重要的劇情推進元素,而且也擔負著對觀眾啟蒙音樂的重要作用。估計是因為成本的緣故,最終沒有填詞也沒有翻唱。

教小朋友唱歌的理想破滅了啊。(攤手)


----

17.03.19 補充:

偶然想起蘋果嘉兒的那句「Yee-haw」來了。這個因為是典型得州牛仔的呼號,屬於文化印記,所以,理論上,為了準確傳達其文化含義,配音應該模仿著原來的腔調去配音。

第一集蘋果嘉兒的第一句配音就是這個,而且未見其形先聞其聲。

而國配這個聲嘛……分明是中國武術大師的風味……([刪除線]所以妹妹才會去練武術[/刪除線])


相對的例子就是周董的《牛仔很忙》,裡面的「Yee-haw」雖然文了點,但畢竟腔調還是牛仔的腔調。


對於譯制的影視而言,除了台本翻譯丟失一層原味之外,配音之後也會丟失一層原味。

----


個人簡介:前EquestriaCN字幕翻譯以及貢獻者。進過棚配過音,翻譯過大概10個CCTV6已播出的譯製片。


----

2017.5.8凌晨更新


當初《小馬寶莉》國配版片尾還沒有放過配音演員表的時候,我跟微博@大模王動漫 互動時要到了一張主要配音演員的列表:

遺憾的是可能因為對方疏忽,表裡的名字寫錯了一個:柔柔、穗龍——羅玉婷


現在其中已經有洪海天老師(如何評價小馬寶莉的中文配音? - 知乎)和李敏妍老師(如何評價小馬寶莉的中文配音? - 知乎)作答了。

說不定這個問題會變成本劇配音演員的大集合(笑)


其實就是因為評論區驚現李老師,於是就算修仙也要更個新 | ω?′)


無邀自答!

我就是蘋果嘉兒的國配,hiahiahia。
樓上的紫悅好呀,么么噠!

今天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只有一位回答了,仔細認真看了。沒想到晚上就有了那麼多回復,趕緊來好好學習一下!先謝謝大家!

關於配音,前面紫悅同學已經提了一些,我補充一點點:

1、《小馬寶莉》這部片子已經錄了很多年,每年都會有一、兩批新片源需要更新。屬於每年都要「擼」一下的。這部片子的班底相對穩定,主要角色幾乎沒有更換過,這保證了我們錄製時候的連貫性-就是不會忘記這個角色的性格、喜好、特質等信息;

2、導演李曄本人就是非常優秀的演員,而她對自己的演繹和她導演的片子又都有很高的要求。片中大家都覺得很贊的碧琪就是她配的!拿我的角色蘋果嘉兒來說,出場的那一聲「伊哈~~」,先錄了5、6遍,不滿意的時候她會說,出來聽一下自己錄的。然後我們會到錄音師所在的房間,聽原聲,再聽我自己錄的,比較一下。有時候,演員在音棚里通過耳機聽到的自己的聲音會不真切。只有在外間以第三人的角度去聽,才能知道問題所在。知道問題了,再回去重錄,直到錄出滿意的「yeehaa~~」;

3、對手戲演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好作品中,如果每位演員都是卯足勁在配,你也不好意思偷懶的……且不說要對得住觀眾的耳朵,只說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也得好好配;

4、本貼中很多知友覺得《小馬寶莉》是女孩子喜歡的兒童片,然而,在我已經配了小馬3個周期後的某天,偶然逛知乎,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帖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48124。看到其中如論文一般的回答,才知道小馬其實並不是一部兒童動畫片!!!面對這樣「有全球影響力的片子」,能不努力配得好一點嗎!

5、關於翻譯等問題,翻譯稿中特別是角色名稱等一定是片方最終拍板的;至於歌為啥不唱,這部劇中的配音演員都能唱歌,在配其他片子中,如果有要求要唱的,也會自己唱。也許也是片方的要求吧。唱歌有很多技術要求,除了演員本身條件外,還有音棚配置、成本核算等諸多因素,片方也要給出單獨的無人聲伴奏軌,要有樂譜和專門翻譯歌曲的團隊……總之,錄歌會更複雜一些,不是我們想唱,他們就會讓我們唱噠!

以上,想到就說的幾點,手機打字,有錯誤各位包涵。我也會繼續關注各位對小馬配音的評論,在下期的配音中多多改進。


P.S.:嗯,昨天剛錄了新一季中的第一批5集。故事走向的確跟之前不一樣了。anyway,繼續好好配!


首先,b站上爭的不是國配原配,而是官方中譯字幕組翻譯
其次,官方中譯並不只承載一個配音的問題,而是同時還承擔了小馬商品名的作用。
也就是說國配里叫柔柔,去搜索孩之寶的玩具其結果也是柔柔,國配的譯名是為孩之寶賣玩具服務的,確定譯名的是孩之寶,而孩之寶是小馬的親爹,所以說不存在國配譯名是否準確的問題。


舉個例子,Mark Henry Rowswell的中文名人家自己決定了叫大山,外人再怎麼叨叨逼你這個名字不對啊你應該叫馬克·亨利·羅斯韋爾啊也沒用,別人家的孩子起名自有親爹娘操心輪不到你管。


有先例么?
有。
什麼先例?
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
Optimus Prime就是叫擎天柱,Starscream 就是叫紅蜘蛛,粉絲從來沒叨叨過翻譯不對喊擎天柱和紅蜘蛛的是國配狗還要抓起來怎麼著。
一樣的問題換了小馬就吵的跟養雞場似得,真出奇。

再退出一萬步講,字幕組翻譯就真全面壓倒官方翻譯么?
這也不見得,別的不說能把canterlot翻成中心城就已經是翻譯里最低級的錯誤了


這是個沒有質量的回答 ,只是出於我對中文配音版本的喜愛。
這兒的確是原版配音入坑,但是看到有趣的部分會特意把中文對應的部分再聽一遍。感受到小馬在被用國內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有種莫名的滿足和驕傲。
除去這一點心理因素之外,配音本身也很不錯。我曾經做過一件事,把同一片段在中英配音之間切換比較,這個片段是TS和Luna的對話。在反覆聽了幾遍後得出的結果是,Luna的中文配音並不比英文差,相對來說TS的配音則感情嚴重不足。但同時,英文配音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只是語言的差距將這種感覺淡化了(有時聽npc說話的確也會齣戲)。退一萬步說,國配的cv都是專業出身,並非沒有配音經驗,將其貶的一無是處實在言過其實。
拿PP來說,她的聲音特別尖細,聲線傷嗓子,各國語言版本里對於PP的配音吹替還原度高的很少有。大家常誇三森的配音還原,其實國配的PP毫不遜色,在各版本里穩居前三。

未完待續
先敲這麼多……待更新!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彩虹小馬的民間翻譯和官方翻譯的來由。

民間翻譯,最早是equestria cn網上一群熱愛小馬的網民們自發地翻譯的。那時候my little pony對大部分網民而言依然是G1到G3.5那種幼稚和娘炮甚至是精神污染級的存在,只有極少數人幸運地發現了G4動畫中蘊含的精華,動聽的音樂,鮮明的角色,精彩的故事,無一不令人心醉神迷。但遺憾的是要看懂這故事的第一關就是英文水平。就這樣,最早期的馬迷們肩負起了翻譯的傳教重任。他們用自己的心血來將這部不可思議的作品傳播開,讓更多人能有機會欣賞它。發布的平台是ab站,凡是能上得了這裡的,基本上年齡層次都夠一定水準了。這些早期的馬迷大多是大學以上層次的網民,他們的言談舉止和各方面能力都要比較成熟。曾幾何時,國內馬圈是非常欣欣向榮的,雖然人數不多,但大家並不在意。每天討論著劇情,討論著同人,討論著各自對諧律精華六美德的理解,以愛與包容為信條約束著自己行事,分享著樂趣。偶有爭吵,也很快能互相諒解。那時候的馬迷們看著「原配」,談天說地,禮尚往來,偶然有能者振臂一呼,便能齊心協力。

這,便是「原配黨」的由來。

後來有一天,打開電視機,赫然發現彩虹小馬的國配版本來了。

原則上,這其實是件好事。因為在電視上正式播出,意味著這部動畫得到了正式的承認和引進。在此我不想討論原配和國配哪個更標準,孩之寶官方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怕他們管TS叫活力寶,RD叫小潤寶,那也是官方名。就好像Optimus Prime直譯過來也跟柱子沒關係一樣。真正鬧出糾葛的,是新入坑的馬迷,並非國配和原配。

這部動畫,原本觀眾就是小孩子。所以在電視上播出之後,新入坑的馬迷們自然大多也是小孩子。而在看原配的大學生以上馬迷眼中,原本安詳的馬圈內來了這麼一批新入坑的低齡馬迷,簡直就像是樂土小馬國里闖進了一幫幼稚粗魯膽大妄為又一點也不體面的氂牛一般可怕。眨眼間,馬圈內的馬迷平均年齡層次急劇下降,老馬迷們心中得以自傲的愛與包容頭銜一下子成了熊孩子蹄下踐踏而過的碎片。

這些孩子們還沒有長大,不能理智和成熟的思考,他們追求的是動畫片打起來熱不熱鬧,殺起來刺不刺激,還有看到好東西立刻伸手,或者直接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當自己的,等等等等。在
「原配時代」,誰要是做出這些事只會被圈內集體鄙視,然而到了「國配時代」,這幾乎是司空見慣的了。

而更麻煩的是,很多低齡傳教黨傳教的方式,依然是用感官刺激的東西來吸引更多年齡層次和心理層次相仿的低齡馬迷。以至於現在提起彩虹小馬,不少對此了解不多的家長不是覺得那是幼稚的玩意兒,就是覺得那是不和諧物,造成了深深的誤解。很多原配時期的老馬迷因為無法忍受而拂袖而去,甚至轉變為反小馬的存在。

那麼開始回答問題:
現在,當我們打開a站b站看彩虹小馬劇集之時,屏幕上時不時飄過的「國配狗去屎!」「原配豬滾粗!」之類的謾罵彈幕,其根本原因根本不是原配和國配哪個好的問題,而是因為原配和國配各代表了新舊兩批馬迷,以及他們的附庸者。這兩批人之間互相看不順眼,矛盾難以調和,進而把問題延伸到了國配和原配哪個好這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上。

而現在,我也覺得回答與否其實無關緊要了。

以上言論純屬胡說八道,不針對任何事件和具體人員以及具體小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萬勿掛齒。如有掛齒,歡迎光臨高露潔牙科診所,拔牙只要九十八,只要九十八。


在我深入了解小馬之前,我一直看的都是國語版,那時候只是喜歡這個動畫,對配音和字幕並沒有特別在意。
但之後,隨著我看英文版的小馬越來越多,我開始覺得國語有點幼稚,不知道處於什麼原因,估計就是因為英語的聽不懂而國語的能聽懂吧&<3。
對於字幕我覺得潮汐字幕組做的比國語版的好,尤其是歌曲的字幕,中文字幕竟然也押韻。而對於人物翻譯,我以前覺得國配的幼稚,也就是「低齡化」,不過想想這個動畫片本來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又不那麼覺得了。所以對於配音我也不那麼想了。
但對於b站及其他視頻站的彈幕,想必大家都很厭惡國配原配撕逼的現象。在我看來,如果大家看到這事情發生的時候,盡量別去批判「國配黨」或是「原配黨」或是那些發彈幕的人,發彈幕時語氣也不要太過強硬,否則這樣會引起他人不滿,以造成不和諧的一幕。對這些不和諧的彈幕視而不見方可。


先說下配音的整體感覺。國配的配音除了TS和澤可拉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芙蕾珊配出了原版的柔弱,萍琪派也配出了樂活。不過TS配的感覺聲優完全就是以自己的想法配,一點還原度都沒有。【恕我直言,暮暮在國配完全就是童聲】另外,國配是不配歌的,有點遺憾。
第二個是國配的翻譯。國配把Twlight Sparkle,Fluttershy,Rarity,Ranbow Dash和Pinkie Pie【M6】分別翻譯成紫悅,柔柔,珍奇,雲寶和碧琪。個人認為國配這麼翻譯是因為國配認為彩虹小馬的觀眾都是3到6歲的兒童。
另外香港與台灣也已推出彩虹小馬的配音,香港第一季是有配歌的,感覺配的還不錯。
大陸,香港和台灣感覺還是大陸配的最好,香港感覺都是一堆二三十的人在那說話,除了瑞瑞,完全沒有青蔥歲月的感覺,台灣主要是感覺:缺!聲!優!大陸相比就好多啦。

不過我各人是比較偏向原配的,因為覺得國配的譯名有點幼稚。但不是原配腦殘黨,國配我主要是對M6和CMC的譯名和配歌快進有意見,其它到沒啥。
我是一開始看了國配英文,後來找到原配資源就沒看了。
看了看題主說國配比原配生動,其實是差不多的,應該是聽習慣了的緣故。


我就問問在座的各位,我說起Equestria你的第一反應是小馬國還是艾奎斯垂亞?


國語配音比其他國產同級別不知道強到哪去了,你要是非和原版比那我沒辦法。

譯名什麼的其實半斤八兩,你非要說紫悅不準確,我也沒覺得阿傑強到哪去,這雙標6的飛起。
Fluttershy不管是小蝶還是柔柔翻得都馬馬虎虎。
暮光閃閃確實比紫悅信達雅。
珍奇沒比瑞瑞差到哪去。
碧琪這個吃了文化虧。

潮汐字幕組的翻譯確實更好,但是所謂的「官配黨」,你們的優越感是哪來的?難道是你們發明的暮光閃閃這個譯名嗎?你們天天叫個「暮光閃閃」那道就說明你們比「紫悅」強嗎?什麼時候對於一個角色的稱呼都成了劃分人優劣的標準了?一個打著愛與包容旗幟的群體,為一個譯名就能吵的不可開交,甚至還能分出「國配黨」「官配黨」,你們好意思么?你給非馬迷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對於哪些天天嚷著「國配去死」,「紫悅去死」的「官配黨」,謝謝你們給馬圈做出的貢獻。


你們。看到瑞瑞說,這真真的是極好的時候。確定沒有很驚喜?


中文名字的要點就是單音節和雙音節居多,原來有複姓同學大家一般也簡稱其姓而不是四字全叫。小馬名字意譯比音譯要上口一些,總不能叫雲寶大士,推萊特思巴扣吧。和閨女一起看的時候是國配,因此先入為主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後來對照了原版,發現翻譯有得有失。

紫悅作為主角,可能是因為顏色的緣故被這麼翻譯,比較符合中文起名習慣,但和英文原意的確差得較多。暮暮比較可愛,英語中暮光都帶著些神秘色彩,但中文裡暮很少用來當人名,總感覺暮氣沉沉,這的確是文化差異。個人打分:6分

雲寶是大家基本能達成共識,音和意均在。個人打分:9分

蘋果嘉兒:Jack本來是男名,她的風格,說話(無論中英配音)和職業也都偏假小子,翻譯成嘉兒正好可以中和一下。阿傑有點粵港味。個人打分:8分

柔柔:可能是因為她比較弱弱的感覺,意譯得還可以,比小蝶好一些。個人打分:7分

碧琪:這個很一般,一個是因為開始我老和珍奇搞混,一個是因為碧和粉完全相反好么?還不如萍琪。個人打分:3分。

珍奇:這個意思倒是對的上,名字也比較符合中文女性命名習慣,但和碧琪發音重複,真不如瑞瑞。個人打分:4分。

另外,可愛三人組我覺得翻譯還不錯哦。


推薦:TNBi漫談:我們應該怎樣做翻譯?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579081
1.國配翻譯不準確,且低齡化。
2.國配的名字翻譯過於低齡化。(個人覺得。b站那個彈幕素質不要在意。但說不定知乎倒是很多人喜歡國配。)(紫悅、蘋果嘉兒、雲寶、珍奇、柔柔和碧琪)
3.不喜歡任何重新配音的影視作品。(個人喜好)


國配的名稱不準確,但人名翻譯本來就不強求準確。國際上對人名翻譯的通則,正式一點的一般直接音譯,而動畫里的角色名稱則一般都會做本土化處理。

舉個例子,成步堂龍一的英文名,看過《逆轉小馬》的都知道,是Phoenix Wright;而《口袋妖怪》里武藏和小次郎的英文,則是Jessy和James。
為什麼要這樣做?很簡單,因為日文名稱的直接音譯實在又臭又長又莫名其妙,你覺得有幾個歐美人能記住?

把這個情況搬到中國來,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小馬的主要受眾是小孩尤其是小女孩,對於她們而言,暮光閃閃、塞拉斯蒂亞公主……想必也不太適合記憶吧。這個時候,本土化的措施就是必須的了。所以我一點也不認為官方的翻譯有什麼問題,這不過是沿襲國際的通法而已。既然是通法,自然是身經百戰、水平很高的。

不過,這裡說的只是翻譯問題。在配音上,我一向對國產配音沒有什麼好感:機械、死板、毫無情感波動,而且聲線也不符合原本的配音。所以,除了《蝙蝠俠》(1992年版)以外,我沒有看過別的國語配音動畫,對於小馬的國語配音,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發言權了。


找給女兒看的,覺得現在的配音和翻譯非常合適。塞拉斯蒂亞什麼的,她肯定記不住,現在的譯名她對著玩具已經全能認出來了。

抱怨翻譯低齡化的,是不是微妙地搞錯了點什麼?


等我先扯一會:其實我並不喜歡原配,紫悅什麼鬼0分,蘋果嘉兒什麼鬼0分,甜心寶寶什麼鬼0分!聽都聽不下去!AJRD聲線咱們可以再嗲一點嗎?還有餘暉爍爍星光熠熠午夜閃閃,國配直接搬潮汐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可是,在漸漸放下敵意、嘗試接受國配的我最終學會了剋制!
為什麼?你們去翻翻這幾年新的進口動畫國配、再對比一下台配日配啊什麼的,真的可以看到國配在進步!有時候翻譯還會調皮,用點流行詞什麼的,也許他們意識到國內有大齡馬迷,也許他們也在改變啊?
有什麼理由再繼續噴他們呢?

(順便科普一下,G3的甜貝爾國配本來是碧麗……給譯成甜心寶寶以後甜貝爾長大了國配豈不打臉)


在譯制動畫里我覺得小馬的水平已經挺不錯了。尤其喜歡AJ中文配音喊的那句「咿哈」,個人覺得比原聲帶感。
但是有些翻譯錯誤沒法接受,比如S4S5把空角獸翻譯成獨角獸,這搞得很多劇情都沒法接。


我!很喜歡國配!原配也喜歡!但是更喜歡國配!!
嗯 就這樣。


這個問題必須得匿名回答。

說中文配音的無非拿兩種說事,一是某些語言和名字的翻譯,二是配音演員的表演水平。

先說翻譯,名字這個就不說了,任何翻譯都會失去神韻不能苛求,不過:

1、「天角獸」「空角獸」這種自創名字能不能少搞一點?這種歐美奇幻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中文版本你何必要自己搞一個?

2、mlp中的地名一般都是拿現實中的美國城市名字稍微變一變,中文名也完全可以這樣嘛,何必硬要生造一批?

3、Apple Jack本來就是用個男孩子的名字體現出「男女都一樣」的思想,為什麼硬要翻譯成女性化的「嘉兒」?這不是毀原著嗎?

其他的翻譯沒什麼明顯的問題。

再說配音員的表演,這個反而是比較值得吐槽的部分。

中文配音好聽不好聽,當然好聽,但這個配音,是模仿小女孩的聲音來配的,給人的感覺是「girls」在說話。而原版英文配音,即使對於母語非英語的觀眾來說,也能感覺得到主角明顯是「ladies」,更加「年長」的女性。實際上,這部劇集的故事內容也偏向於青少年和成年人,根本不是中文配音表現的「學齡前兒童」。從本質來說,這一部動畫是向小姑娘描述「大姐姐們的生活」,而非「同齡人的家庭故事」,恐怕配音導演難辭其咎。

總而言之,mlp的本質是面向全年齡的,描繪「青少年和成年女性日常生活」的動畫片,但國產化的過程中,受到「動畫片就是小孩子該看的東西」影響太深了……


譯名不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這邊在說配音為什麼歪到翻譯去。。。
http://m.ximalaya.com/15962089/album/4696111
這是小馬全六季加電影原聲。反正我是在沒有任何圖像的情況下迅速分辨出哪個聲音對應著哪只小馬。尤其是rd和aj的音色,不能說模仿得不像。無序也還原度很高。硬要說缺點就是ts的聲音有點老氣,pp過於神經質而不是洋溢著歡樂的活力,fs不是特別軟妹。不過這是完全把原配作為標準。


並不是音譯不音譯的問題
雲寶在民間漢化組裡也是音譯的,但是因為符合角色性格所以也並沒有撕起來
角色名是角色的縮影和體現,柔柔和阿傑我覺得沒什麼問題,紫悅就有些偏了

而且現在小學生這麼多久而久之國譯就變成小學生的代名詞了,仇恨轉移

個人感覺撕是因為官方中譯讀起來實在是太瑪麗蘇了……但畢竟受眾是小女孩也沒有辦法。
而且有些名字里的梗沒有翻出來直接音譯感覺字幕組有點小小的偷懶,沒有去搜一下

不過直接搬同人譯名說不定還會有人跳出來說抄襲什麼的了……


推薦閱讀:

電影《小黃人 大眼萌》 中小黃人 是如何配音的?
如何評價《古墓麗影 崛起》中文配音?
如何評價《你的名字。》國語配音不念絲 (si) 守鎮或糸 (mi) 守鎮,非得念系 (xi) 守鎮?
如何評價劉純燕等配音演員在《哆啦A夢 伴我同行》國語版中的配音表現?

TAG:配音 | MyLittleP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