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在中國並未成規模地投入戰爭,為什麼中國象棋中會有象?
追問:那為什麼不叫相棋?
再問:按某些人的說法,象為啥不能過河?印度投入戰爭的大象部隊只是用來防禦的么?
謝,因為中國象棋,一般認為就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啊。
圖 三哥不是很服。
其實下過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同學都會發現,這兩個東西確實相似程度特別的高,尤其是馬和車的走法以及每個棋子的排列位置。
所以不知道好奇寶寶們有沒有搜過這兩個東西的相關淵源,你會發現國內很多網站以及論壇無一例外的寫出來什麼是——韓信無聊,「紙上用兵」發明的這玩意(其實韓信那時候還沒有紙),至於國際象棋,那必然是中國傳過去的中國最早啊。——(然後加上幾個民族主義者特愛用的多重嘆號。)
所以打開某度百科你會喜聞樂見的發現這一套東西——
圖 當年這一類百科還是引用一些古人的推測,現在直接就把李約瑟等洋科學家搬出來了,且不說六博和現代象棋巨大的差距,知乎有不少關於李約瑟的評價,這裡也就不多說了。(其實我也不完全否認象棋有起源於中國的可能性,但是至少目前的證據很多都是自說自話。而且這麼肯定的語氣你某度百科是怎麼做到的。)
但是下面還是出現了這玩意,一般看見這類那可信性就比較低了——
圖 總之如果按照這類解釋,那可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那就是「象」不過是象徵的意思,代表這是一種象形的戰爭棋類遊戲。
但是事實上,中國最早記載的象棋類運動,除了上面那些捕風捉影的玩意,最早見於記載的,和現代象棋有淵源的其實是唐代的「寶應象戲」。
「(棋子)『悉高數寸』「『王神貌偉然,雄姿罕儔』 」「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牛僧孺《玄怪錄》)
從這裡能看出來,最起碼在那個時代,棋子應該所謂「悉高數寸」的立體棋,而上面描述馬、車等走法已經和如今的象棋很像了。而按照「八八象棋」的說法,這玩意其實是用的8x8的格子作為棋盤的。
無論你認為象棋是誰發明的,中國真正開始大量記載象棋,並書寫棋譜以及「棋詩」的時候,都已經是北宋了,比如有個挺有名的理學家程顥就寫過這麼一詩——
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
我們能發現一個很神奇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詩裡面單單沒有提到炮這個玩意,尤其是有一句「河外尖斜步卒輕」,說明這裡面的卒是可以斜著走的,下過國際象棋的應該知道,這個也是目前國象的規則。但是從這個詩又能看出來,程已經提到了劉項這兩位,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楚河、漢界應該是這個時候才出現在中國象棋裡面的,而並不是什麼淮陰侯韓信閑著無聊發明的。
- 所以如果從文獻和考古來說,中國最早有關「象戲」的記載,也僅僅是北周時期,也就是隋文帝楊堅篡權的那個北朝,然後這種象戲在唐代出現記載,於宋代逐漸發展,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常見的中國象棋。不過你要非說是中國人民天資聰穎,瞬間就發明這麼一個奇妙的點子,思維模式是李約瑟說的陰陽調和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那我也沒啥話說。
不過我們越過帕米爾高原,會發現印度和波斯都有記載,在公元3世紀開始於印度風靡的棋類遊戲——恰圖蘭卡,也就相當於中國的三國時期。
恰圖蘭卡最早被記載,是因為6世紀時候三哥帶著自己的遊戲恰圖蘭卡去測試波斯國王,所以我們根據薩珊王朝的史書,發現波斯國王也派人帶著波斯的遊戲「雙陸」去了三哥那裡。所以再絲綢之路大繁榮的時代,因為波斯和唐幾乎接壤,所以本來在唐最流行的是「波斯雙陸」。
所以我們能通過這個資料了解到較早的恰圖蘭卡遊戲,這種玩意有四人和二人版本,本來四人的是主流,但是好像波斯叔叔們比較喜歡二人版本,所以這個東西就風靡起來了。
圖 復原的恰圖蘭卡二人版本。
在恰圖蘭卡中,看起來很像一個動物世界,這是一個很富有印度特色的,有大象、有馬有車的一種遊戲,而且象是行走斜對角,馬走L字型,已經和如今的象棋很類似了。
因為三哥把這個東西帶到了波斯,所以很快這個東西就在波斯風靡了起來,我們來看一下歷史上的波斯象棋——
圖 波斯象棋「沙特蘭茲」( shatranj )其實就是帶著波斯口音翻譯的「恰圖蘭卡」。
無論是恰圖蘭卡還是波斯象棋,我們會發現最早國王旁邊的那個叫做 「仕」(波斯語「farzin」也就是宰相的意思),而這個仕的走法和中國基本一樣,就是向著斜對角一次走一步。而波斯象棋和恰圖蘭卡最大的不同是,一個是兩個王在一條線上,一個是兩個王錯開。
事實上後來確實如此,我們會發現,泰國象棋、高棉象棋、緬甸象棋、馬來象棋等恰圖蘭卡的直屬後代,仍然規則和恰圖蘭卡接近,兩個王也是錯開的,而現在一般認為中國的寶應象戲和後來傳到歐洲的國際象棋,波斯象棋應該是其源頭。(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全世界的象棋種類特別多,光波斯象棋的後裔就有拜占庭象棋、本營象棋、帖木兒象棋、信使象棋、土耳其大象棋、蒙古象棋等等,規則也大同小異。)
中國到了後期,雖然有了楚河漢界,棋子按照中國人意象的思維扁平化,包括所謂有人牽強附會的「我們的棋盤都是一個個關係網,而國際象棋都是每個棋子獨立的勢力範圍」等等差別。但是為了區分,我們仍然把一邊的「象」留了下來,如果你說象棋的「象」是象形的意思,總不會搞個大象的棋子吧。
波斯象棋經過阿拉伯的擴張在中世紀傳入歐洲之後,歐洲和中國一樣也開始了對其本土化的改造,最著名的就是王旁邊的「士」變成了那個無所不能的「後」,我記得有一本書是專門寫這個的,大致總結一下就是——波斯象棋傳入歐洲正好是基督教控制最為嚴重的中世紀,那個時候有很強的聖母崇拜,再加上象棋在當時主要是女性群體的遊戲,以及當年出現了不少權傾一時的女性貴族,所以後就取代了「士」成為了一個可以上下左右斜對角無限行走的BUG棋子。而本來站在邊上的車,也被歐洲改造成了行走的炮塔,最後成了一個城堡一樣的形狀,這些也都和中世紀的堡壘戰息息相關。
- 當然了,我還真見過有人用國際象棋規則來宣揚歐洲古代「女權」的,其實你會發現後再牛逼,王只能被逼死又不能被吃了不是?
總之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東方的偉大往往也不在於什麼東西都要說自己是祖宗,而是可以把人家的好玩意改造過來,成為一個更容易在本土紮根的東西。文化自信固然重要,關鍵還得道路自信,其實自古以來的二胡、琵琶、嗩吶這些西域波斯傳來的玩意,也終究成為了我們的「傳統」,而蒸餾酒技術傳入中國,也不會讓你說中國白酒是個西洋的東西,畢竟有些東西的靈魂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
其實比起象棋,基本沒爭議土生土長的圍棋,才算是世界上最為精妙的一種棋類。不過就算是圍棋,也不免其外文名字變成了日文的go,也無法避免高手敗於AI的事實。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對於中國同樣如此。
所以與其強行找自信,吹捧一些沒邊的東西。不如感謝下一帶一路吧——
給我們帶來多少樂子呢。
(回幾個評論,第一是這道題的重點根本不在於中國古代有沒有大象,題主同樣也沒這麼問,小朋友都高考了,心疼。
第二我哪句話說中國古代沒有過大象了,閱讀理解不強不要緊,但是慎重腦補總是個基本的素養吧。
順便說下,相當長一段時間,獅子和大象最遠分布都是不斷向非洲中心退卻的,包括亞洲獅在19世紀已經剩下十幾頭了,還都在西南部。而你要非說孟獲的雲南一帶有大象所以中國到三國都有大象兵,那我也無話可說,南蠻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這個問題有點好玩,同樣對象棋的發展以及各個子的名稱感興趣很想答一下。
象棋之所以名為象棋有好幾種說法,一為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六博棋和我們傳統理解的中國象棋不一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5%8D%9A);另一種說法是這個詞出現在北周,證據是《象經》意為日月星辰之象;其它的釋義因個人覺得可能性比較小故在此不提。
象棋發展成現代意義上的中國象棋在宋代。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將、車、馬、卒四個乒種,唐代以後,火器開始用于軍事。據《唐書》記載,以機發石為攻城,號將軍炮。所以那時的炮字還是"石"為偏旁的。軍事上火器的發展給模仿戰鬥場面的象棋帶來了新的發展,使象棋逐漸改革成為擁有將、車、馬、炮、士、象、卒七個兵種,這就和現代象棋的兵種基本相似了。
到唐代,象棋巳頗盛行。不過,唐人多把棋子稱為「馬」,把下棋叫著「象戲行馬」。當時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可以認為這是現代象棋的雛型。唐代象棋發展到北宋,棋制逐漸有所變革,象棋在兵種上增加了「偏、裨」二將,「偏、裨」的行棋方法相當於現代象棋的「士、象」。到南宋時期,由於火藥的發明,兩軍對壘時增加了「火炮」這種武器。棋制也有了相應的變革,增加了「炮」這一兵種。「偏、裨」也改稱「士、象」。兵卒的行棋方法也改為現在的走法。
因為古代象棋沒有顏色,為了區別雙方所以兩方棋子設置略有不同。
將(帥)、士(仕)、象(相)、車(俥)、馬(傌)、砲(炮)、卒(兵)
象棋子現在是平面字形的,但早先曾是立體象形的。《玄怪錄》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說明唐朝"寶應象棋"的棋子是銅質象形立體子。後來,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見有圓形銅質的平面棋子,直徑大小不等。正面有車、馬、砲、將、士、象、卒字樣;反面則是各種不同形狀的圖文。將是坐著的將軍,腰懸長劍;士是女將,上著戎裝,下穿裙子;象是一隻大象;車是帶有飛輪的輜車;馬是飛躍的馬;砲是飛石;卒是手執長矛的士兵。以後,圖枰的棋子逐步為字形棋子代替。
(同樣查到一段很有趣的話,雖和中國象棋命名直接無關,但可能可以間接證明:國際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戰象」,然後改為「傳令官」,到了文藝復興時代,隨著教會勢力的增大,變為「教士」。它與中國象棋中的相(象)的區別是沒有河界的阻隔。「相」是個文官,所以在中國象棋里它是不出門打仗的。)
同時感覺紅黑雙方有一種文武相對的感覺,這點沒證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A1%E6%A3%8B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5%8D%9A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616/20/159348_3921108.shtml
http://www.36qp.com/news/xinwen/201210/66869.shtml
http://www.olympic.cn/sports/sort/other/2003-09-17/653.html
更
中心,一,1.存在有象無相的,沒見到有相無象的。同時,雙方皆象的,多雙方車馬砲士,無人、非炮。2.車馬砲士卒是原形,俥傌炮仕兵是變形,依此類推,象是原,相是變,最簡潔。總之,象不是相的變形,相才是象的變形。
誰tm管你相如何單挑象。司馬光制七國象戲的時候可想過對稱?
二,立體和平面早期,象都是大象。
順便,唐前只有四種棋子?憑玄怪錄只寫了四句詩?我五種還能湊成六句八句的?再說了,車無迴翔,咋回事?兵次第,咋回事?兵不乖行,咋回事?金象軍、天那軍,咋回事?我國最早一條,描述象棋類遊戲走法的文字,就差在臉上刻恰圖蘭卡衍生物七個字了。
原「象」恐怕真的不是「相」的變形。
我隨便百度搜幾個實物啊。水印都老大,我就不放了,點進去看看就好:
北宋瓷象棋、宋代青銅象棋、宋代象棋、宋?象棋錢一組三十二枚
不是說好只改一邊兒做「象」來區分嗎,咋兩邊都是象啦?因為...人家本來就是啊...看畫面,人家就是...象啊...很無辜的好不啦?
順便轉書中一表如下:
此書於第五章第一節還指出,
馬立祥先生研究錢幣50年,僅見過將、士、象、馬、卒等五種古錢象棋子。……筆者收藏棋具多年,尚未發現南宋以前實物棋具中有「炮、帥、相」……
作為變形的帥俥傌炮仕相兵,與作為原形的將車馬砲士象卒,整整齊齊地各處一方,不也比混雜交錯,要合理、易於理解、充滿智慧、充滿智慧、充滿智慧得多麼~
總之呢~沒錯,象棋為了區分雙方,把同種棋子分出兩種名稱來。但是,先有象,後有相。
至於為什麼會有象,我才不說出來招愛國小將噴呢~不邀自來
我來簡單總結一下高票的答案,在我的理解下:高票答案認為1中國象棋是由印度發明的;;2中國象棋中的「象」等於印度的大象兵。
分割線····以下為更新內容,不定期更新,探討一下看法,希望大家多一個思路,不要死認定中國象棋就是印度發明!
首先說說我的態度,我是不認同這種法的,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缺乏史料與史實的,並不足以證明中國象棋是由印度發明的!
我們現在說的中國象棋,應該是這種象棋吧!
我們大家討論的中國象棋形式如下圖()中國象棋:共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紅方以帥統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
首先單單從史實的文物出土角度來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莊《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象棋為什麼叫象棋呢?
以下引用-徐家亮先生的著作《中國古代棋藝》第二章第二節原話:
關於我國象棋的起源,我們應當首先從象棋的名稱說起。
據我國最早的傳說,象棋是虞舜為了教他的弟弟下棋發明的,因他的弟弟名字叫象,所以稱之為象棋。有人則認為象棋的名稱來源於戰國時期屈原弟子的著作《楚辭·招魂》里的「菎〔kūn昆〕蔽象棋,有六博些」之句,或是來源於劉向《說苑》中所載孟嘗君「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之說。也有人認為象棋誕生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擁〕制《象經》,有日月星辰的象,象棋的名稱由此而來。還有人說,古代的棋子是用象牙作的,所以叫象棋。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種說法。為什麼象棋一詞的來源有這樣多的不同說法呢?這實際上是反映象棋起源的一種論爭。不但我國國內有各種各樣的爭論,國外也有很大的爭論。印度說象棋起源於印度,埃及說象棋是他們發明的,真是眾說紛紜。直到近百年來,象棋的起源地才比較地集中認為是在中國、印度、伊朗或埃及等國,而尤以中國和印度的可能性最大。
(待更新)
現在知乎流行百度訂書機了嗎?
為什麼會有象。不是百度這種貨色能給出答案的。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問題實際上史學並沒有明確定案,目前還沒有。
目前最為認可的結論只有一個:當前中國象棋成型於宋代。
脫胎於啥?不知道。
易經八卦盤-圍棋-古印度象棋-六博-沙特蘭奇-中國象棋-國際象棋
在這條線時間線上面,公說公的,母說母的,誰是雞誰是蛋還是互相雞蛋。這種一天到晚打仗燒來燒去的人類史,慢慢等時光機吧。
那個不是大象啊騷年!!
是丞相啊親
和國際象棋里的Bishop是對應的
看了各位的評論,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之前發明象棋的時候,可能沒有對棋子進行染色,必須通過字的不同,才能夠分辨出雙方棋子的區別。
或者說,就算顏色全掉了,象棋也是可以玩的,而國際象棋顏色一掉就沒法玩了
體會一下這種設計Xiangqi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minister" and "elephant" are homophones (Listen) and both have alternative meanings as "appearance" or "image". However, both are referred to as elephants in the game.
英文維基上都有。「相」與「象」同音,又有「相貌」「形狀」等抽象意義。「相」是官名,「象」是動物名。含義很豐富的。國際歷史學術界的普遍共識,是中國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象棋。現在的國際象棋、中國象棋乃至日本將棋都是同一源頭的變種。大象是古代印度的一種兵種,這很好解釋。
國際象棋中的bishop,中國象棋中的相,都是各自文化中的演變而已。
中國歷史界是有人說中國象棋起源於楚漢相爭,或者起源於六搏。可惜這缺乏考古依據。沒有任何古籍描述過六博的規則和當代中國象棋可以作為映證,也沒有出土文物可以證明中國象棋的出現時間早於印度象棋。
全世界的象棋都起源於印度。包括目前四大棋類的三種: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和將棋(日本將棋,不是韓國將棋,韓國將棋明顯脫胎於中國象棋)。
所以答案是:象這個字,是從印度來的設定。
有趣的是,從地緣分布可以看出象棋在傳播過程中的發展。印度象棋(恰圖蘭卡)向西傳播的過程中,棋子的走法演變得和國際象棋比較接近;而從印度向東傳播到東南亞的過程,則逐漸演變成類似將棋的走法。基本上在整個印支半島上,越往東靠的變體規則和將棋越相似;而在印支半島中部的走法則比較接近中國象棋。
三大主流象棋有趣之處在於,雖然三大象棋都來自於印度,但三者都發展出了自身不同的特色規則:
國際象棋較為傳統,發展的規則主要包括王后、升變、以及王車易位和吃過路兵;
中國象棋把傳播過程中演變出的9個兵改成了5個,並且加入了炮;
將棋加入了打入和升變規則。
回頭有機會畫一個象棋發展的樹形圖,可以一目了然地發現象棋的傳播和演變。
附註:「象棋」這個詞,古已有之,但是當時指的是象牙制的棋子,就是六博的棋子(六博和象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
就是指的大象的象,不是相。上古氣候要暖些。
早期對戰象的使用主要是作為戰爭的輔助工具,以象為「兵」。關於大象用于軍事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左傳·定公四年》:「已卯,楚子取其妹季芊畀我以出,涉雎,鍼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1]P1554-1555晉杜預注曰:「燒火燧系象尾,使赴吳師,驚卻之。」這一事件的後世之師就是著名的「火牛陣」。然而,這並不是中國最早將大象應用于軍事的事件,《呂氏春秋·古樂篇》也記載:「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踐伐之。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為三象,以嘉其德。」[1]馬敘倫在《呂氏春秋記》中解釋道:「商人以其先世駕牛馬之具用之於象,故曰『服象』。以象戰,故曰『為虐』。」可見這是中國古代最早將大象應用于軍事的事件。表明至少在商代之時我國已經將象運用於戰爭,但具體情況不詳,應該也是以驅使戰象為主。
不,雖然大象沒有投入過戰爭,但是不要忘了,象棋盤上你只有一個象嗎?錯,你有兩個!!所以,這是對象的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喜歡聯姻,你家二姨是我家大舅哥這種事情常常發生,導致貴族之間常常有感情問題。很多著名的考古學電視劇裡面都發生過一群帥哥搶一個妹子,或者一堆後宮爭寵的問題,比如,大清國曾經在雍正年間因為甄嬛和准格爾的戰爭,劉備和孫權為爭奪武神趙子龍的戰爭,所以說,有關對象的感情問題,是圍繞中國古代戰爭一個永恆的主題。
所以,由於這個永恆的主題,大家才管這類戰爭模仿棋叫「對象棋」,簡稱「象棋」,這是出於對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為了愛情而戰鬥的人們的紀念,也希望每對新人都可以在新婚之夜下象棋,代代相傳,將美好的愛情故事傳遞下去。
1.象棋一詞的初見在楚辭。《楚辭·招魂篇》有「 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的句子。 這裡的象棊是六博遊戲使用象牙棋子的意思。有人據此推論六博是象棋的前身,我覺得略顯牽強。
2.北周武帝宇文邕曾經寫過《象經》,可惜失傳,只留下王褒的《象戲經·序》和庾信的《進象經賦表》、《象戲賦》。結合《太平御覽》記載「周武帝造象戲」,可以得知當時流行一種叫「象戲」的棋類遊戲,《象經》是「象戲」的規則以及文學描述。根據這三篇文章的內容,「象戲」的「象」很可能來自「天象」,即把棋子比喻成星辰。「象棋」一詞的文化來源,我認為就是「象戲」。
3.至少到唐朝,象戲棋子中還沒有「象」這個棋子。《佛祖歷代通載·制象棋》中記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
4.象棋中「象」這個棋子的出現要到宋代,「象」作為棋子確實是指「大象」, 王安石的《字說》中認為 「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可以解釋象棋中「象」的多義性。而劉克莊《象弈一首呈葉潛仲》中有「昆陽以象奔,陳濤以車敗」的句子,首句指昆陽之戰王莽用巨毋霸為壘尉豢養象等野獸助戰的典故。
5.綜上,我認為,名稱「象棋」中的「象」本意是天象,來源於北周武帝宇文邕發明的「象戲」,而棋子中的「象」就是指大象。至於為何宋代「象」才加入象棋棋子當中,我覺得可能和戰爭、以及象棋的形成機制有關。我認為唐代以後象棋棋子才走向具象化的過程,而宋滅南漢之戰南漢使用的象陣給予宋軍深刻的印象,象才走向了象棋棋盤。
中國象棋中用相來與象做區分的做法也相當晚,直至宋朝,雙方的棋子依然都是「象」
當象棋從印度傳至波斯之時,象依然被叫做「pil」,也就是大象,並沒有「丞相」的意思。波斯人倒是將皇后稱作丞相(wazir),但是這和中國的相顯然沒有關係。
西方象棋中首次將象替代為人的職位的是拜占庭人。拜占庭人才是對大象一無所知的,波斯象棋的象就成了與「相」類似的「官員」(Αξιωματικ??)。進入天主教世界後,又被改成主教(bishop)
中國將一半的象改為相可能是受到歐洲影響,也可能是自發的,然後與歐洲發生巧合
不過無論如何,表動物的象都比表認人物的相歷史要悠久。
殷人服象聽說過嗎?
河南省的簡稱知道什麼意思嗎?
下一題。
評論區里做了補充,服字是動詞,豫的偏旁也是表示服象的動詞之意,這本身就包含著大規模象戰的含義。我沒有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是因為題主的問題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之下的,指出前提的謬誤,問題就不攻自破。除非題主修改下問題,可以對象棋的起源問題重新作答。
殷人服象的重點在「服」,不在「象」;豫的重點在左偏旁,不在右半部分。閱讀理解要仔細啊同學們!4000年前,大象出沒於後來成為北京(在東北部)的地區,以及中國的其他大部分地區。今天,在人民共和國境內,野象僅存於西南部與緬甸接壤的幾個孤立的保護區。圖2-1「大象的退卻」顯示了大象向南部和西部撤退的漫長過程的階段性,這以已故的文煥然的研究為基礎繪製而成。
在商代和蜀國考古遺址中發現了象骨,關於蜀國三星堆象牙發現物中一副象牙的圖片。蜀國,系四川的一部分,它存在的時間與商後期處於同一時期。當時鑄造青銅象,甲骨記載中商代,在龜的腹甲或牛的肩胛骨上記載了對神諭質詢的回答。提及大象被用於祭祀先人,所有這些情況清楚地說明,在古代,中國的東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區域有為數眾多的大象。然而,公元前一千年開始後不久,在東北部/東部邊界的淮河北岸,大象幾乎無法越冬。到公元第二個千年開始時,它們只能在南部活動。在上個千年的後半期,它們日漸集中於西南部。
造成這一災難(從大象的觀點來看)的原因何在?
部分原因可能在於氣候變冷。大象不能很好地抵禦寒冷。但是,既然在稍微暖和了些的時期(例如公元前700—前200年,當時它似乎從長江流域向北退回到淮河沿岸),大象種群恢復得也不多,並且多半根本沒有恢復,那麼,一定有其他的力量在起作用。
最明顯的解釋即是,大象在與人類持久爭戰之後敗下陣來。可以說,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退卻的模式,反過來即是中國人定居的擴散與強化的反映。這表明,中國的農夫和大象無法共處。
必須說明的是,在嶺南,因為一些非漢族文化習俗的影響,這裡的「中國人」與大象的衝突似乎不那麼大。唐代的一位作家評論茫施「蠻」——他們屬於傣族——時,寫道:「孔雀巢人家樹上,象大如水牛,土俗養象以耕田,仍燒其糞。」
具體來說,人與大象的「搏鬥」在三條戰線上展開:
第一條戰線是清理土地用於農耕,從而毀壞了大象的森林棲息地。我們聽說,大象不時侵入有城牆護衛的城市,一個原因可能在於它們面臨著可利用的資源日漸萎縮的壓力。
第二條戰線是農民為保護他們的莊稼免遭大象的踩踏和侵吞,而與大象搏鬥。他們認為,為確保田地的安全,需要除掉或捕捉這些竊賊。
第三條戰線或者是為了象牙和象鼻而獵取大象,象鼻是美食家的珍饈佳肴;或者是為了戰爭、運輸或儀式所需,而設陷阱捕捉大象並加以訓練。這三條戰線可以分別加以考察,不過在所有的情況中,棲息地被毀則是要害所在。
大象繁殖緩慢,通常孕育一頭幼崽需要1.8年。因此,在遭受人類的屠殺而減少後,其數量短期內很難恢復。雖然大象有著獨特的智慧和記憶力,但它們也不太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不過,它們有能力遷徙。如今的其他任何四足哺乳動物要想輕易地涉過或游過如長江中游那般規模的河流,似乎都是不可能的,從前的大象卻可以做到這一點。它們的遷徙能力之強部分彌補了適應能力的不足。
關鍵在於,如果沒有樹木的遮蔽,大象就無法生存下去;樹木被毀,也就意味著它們的遠離。
大象是否投入戰爭,我想應該是肯定的,大象曾經存在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只不過隨著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而不在內陸了。
先說一下「象棋」一詞的出處。「象棋」一詞出自《楚辭》中的《招魂篇》,原文如下:
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分曹並進,遒相迫些。
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晉制犀比,費白日些。
這幾句的翻譯如下:玩具有飾籌碼的象棋,六博可以玩,對手分成兩組運子攻,雙方拼的不相上下,個個為了「成梟」而戰,大聲呼叫著「五白」。
按《楚辭全注全譯》上的注釋,象棋即象牙棋,象棋便同些得名;六博是由六個棋子組成,具體玩法如下:
「博法:二人相對坐向局,局分為十二道,兩頭當中名為水,用碁十二。故法六白六黑,又用魚二枚,置於水中……二人互擲採行碁,碁行到處即豎之,名為驍碁,即入水食魚,亦名牽魚。每牽一魚獲二籌,翻一魚獲三籌。若已牽兩魚而不勝者,名曰被翻雙魚,彼家獲六籌為大勝也。」(《楚辭全注全譯》中注釋引《古博經》)
再具體的玩法有侍考證。但還是有圖留下來:
(漢代磚畫《仙人六博圖》)
(雲夢睡虎地出手的六博盤,棋子為獸骨制)
即然都知道象牙,而且古代中國又有大象,後世棋子有個象又有什麼奇怪的。
黃帝大戰蚩尤時,雙方就有馴養各種凶獸,包括大象。
漢光武破王莽大軍時,王莽軍中便有大象。
你說成規模。。大象很難馴養的,有個十幾頭就很厲害了
據一些人考據,中國這片大地曾經存在一個巨獸時代,許多猛獸並存世間,當然人類也很猛。
中古音、吳音、粵音
相:siangh、sian523、soeng3
象:zsiangx、zian231、zoeng6
曹沖稱象------這頭大象是哪裡的?
河南簡稱豫,知道怎麼來的嗎?以前的中原可是有大象的。
推薦閱讀:
※劉備為什麼要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僅僅只是腦袋發熱為關羽報仇嗎?
※古代的很多城池為什麼會埋在土裡?
※怎樣看待近些年來刻意黑武王伐紂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