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認為女媧的原型其實是青蛙,有道理嗎?
易中天認為女媧是青蛙,這說法有問題嗎?(全程高(污)能!)易中天中科大演講2_演講?公開課
底下的回答什麼鬼,統統反對+沒有幫助,你們這些人啊一天到晚膜來膜去煩不煩。
正經點說,女媧和蛙有關嗎?
有。
@牛肉拌黃瓜 已經提到了,女媧原型有一說法是蛇。但是實際上女媧的形象到底是什麼爭議還是蠻大的,有人說女媧是人頭蛇身,有人說女媧是葫蘆,甚至有人說女媧其實就是生殖器(……),但不管怎麼講,女媧的來源於人們對生殖的崇拜這點是沒啥太大問題的= =
上古時代,人類生產水平低下,多子的人基本可以等同於強大的生產力和力量(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是母系社會),而這個也可以從圖騰中反映出來。
女媧的媧,音皆同「蛙」、「娃」,所以實際上女媧就是女蛙。
水中蛙類的繁殖能力是極強的,對蛙類的崇拜是對生育能力的崇拜。同時,蛙卵是以線條的形式附在水中,然後再成為姍蚌,跳出水而,亦與引繩泥中的造人方式相吻合。
這個從民俗中也可以看到類似之處,比如說大地灣至今都遺留著這樣的習俗:男女新婚要舉行古老的儀式以求子孫綿延。如果夢到蛇生的就是男孩,夢到蛙生的就是女孩。
另外,塗殷康在《蛙神話源流》中說過,「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女鍋氏時代,其大致時間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女鍋氏實際上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以蛙為圖騰的氏族的傳說祖先,我們稱之為女鍋氏族。其活動範圍在黃河上中游甘、青、陝諸地區。」
圭,同蛙,內在同源含義,在今西南桂人後裔中尚存。桂人以圭蟲為蛙之異名。《雲仙雜記》雲:「桂林風俗,日日食蛙。……名圭蟲。」圭蟲,即蛙,亦即女鍋是也。
總之吧,女媧和蛙崇拜關係密切,不過這也只是說法之一。現在女媧的原型爭議還是很多的,比如說女媧之腸到底指的是消化系統的那個還是生殖系統的那個還沒有下定論。
——————
補一個有趣的,雖然說女媧廣為人知的形象說法是蛇,但楊利慧認為,女媧源於西北渭水上游以鯢魚為祖先神的信仰,所以女媧的最初形象,大約來自鯢魚。
《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鯢魚,在山溪中,似鯰有四腳,長尾,能上樹,聲如小孩啼,故曰鯢魚,一名人魚。」
什麼,你不知道鯢魚是啥?
其實就是娃娃魚啦_(:з」∠)_
由於鯢魚叫聲似小兒啼哭「呱呱呱」或「哇哇哇」,所以在無文字時期就稱其為「Gua",而其形象則漸漸向近似人首蛇身演化,最終成為漢代以後的人首蛇(或龍)身形象。而其名字則在文字時代加上表示性別的「女」旁加上表示有「屈曲盤旋」之意以狀其形的「咼(wa)」宇,合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媧。
(楊利慧《女姻溯源—女姻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 -104頁)
這個描述,怎麼說呢……蜜汁帶感23333
最後強調一點,歡迎討論,不過要膜的給我滾蛋,姐姐沒你們那麼閑。
References:[1]從「圭」到「黿」:女媧信仰與蛙崇拜關係新考,王貴生,中國文化研究,2007
[2]從神話到現代——中國文學中的女媧原型,李小玲,北方論叢,2002
[3]女媧神話的原型意義,汪聚應,霍志軍,文學文化
不想說了
- 女媧在古代傳說里是蛇好不好。《楚辭·天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東漢王逸註:「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其體如此,誰所制匠而圖之乎?」)
-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東晉郭璞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看到這個問題,我怎麼會想到,伏羲是蜥蜴嗎,蚩尤是魷魚嗎?
這個說法不能算錯,因為在神話里,蛙的確是早期女神的象徵,為什麼會用蛙?
①蛙與水土有密切關係,而水土又是生活生產不可缺少的條件,和能生育的女性一樣,都是生活穩定要素。
②蛙的繁殖能力很強,生殖崇拜。
③蛙有周期變形(幼蟲蝌蚪到成蛙)的特徵,與女神的變形特徵(行經、懷孕)相同。
女媧這個名字有研究也提出媧=蛙,不過這也是推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女媧的動物原型與大地、生命、繁殖有關。
可惜現在沒有相關記載或者實物出土驗證,而就現在已知的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已經是龍蛇崇高化時代的產物。
可以看看易中天先生的書《祖先》
沒錯,女媧是蛇尾,蝌蚪(精子)也是蛇尾,然後尾巴掉了長出四肢不是么?
參莫言《蛙》
不要以為媧讀起來像「蛙」
就以為是青蛙了。
而且中國的古代神話畢竟是神話而已。
接到這些消息,你本身也要判斷。
知道不知道?
女媧是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們說的嫦娥是不對的~
嫦娥是廣寒宮(也就是月府)中仙娥的統稱,不是一個仙子的名字;
后羿的老婆叫姮娥,她吃藥升天后進了月府,屬於嫦娥仙子的一員;
豬八戒調戲的嫦娥不是她,豬八戒調戲的是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之一~!
這算什麼,經托尼老師我苦心研究三十餘年終於推斷出:二郎神是蚱蜢變的。。孫悟空不是猴,是西瓜蟲成精了。。
不是
女媧是人首蛇身吧,直到現在青蛙也只是兩棲類不會思考的一種動物,而且女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流傳最廣的女媧摶土造人,另一種就類似於西方神話里的諾亞。前一種還是有小概率是青蛙,但後一種就不可能了。
當然不是,女媧是上古世紀的神話人物,有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等傳說。
轉自一篇博客。易中天說過一句話:人生能有幾回「二」,何不瀟洒「二」一回?老易說到做到,他在2013年中科大的短短一個小時的講座中,就很瀟洒地「二」了三回。前兩回的「二」我們已經談過了,這一回老易把中華民族的老祖母「女媧」解碼為「青蛙」,所有的中華兒女都是「蝌蚪」。請欣賞老易的精彩發現:
因此我們想像我們民族的老祖母叫大青蛙,她的名字叫「女媧」。「女媧」這個「媧」字呀,有的人說讀「喔」,說「女喔」,因為它很像「蝸牛」的「蝸」那半邊。這其實是不對的,我們去查古代的字典,古代的字典對這個字有個拼音的注音,古代人注音叫做「反切」。那麼我們去看「媧」字這個字的古人注音是什麼,叫「古華切」,古代的「古」,「中華」的「華」。「古華」切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古」字的聲母,拼「華」字的韻母,請大家拼一下是什麼音。是各烏哇「呱」,就這個字在古代讀「呱」的。誰的聲音?青蛙的聲音嘛!呱呱呱嘛!後來轉音轉成「媧」嘛。正因為我們偉大的母親是青蛙,所以我們的孩子是「娃娃」嘛。(科大師生熱烈鼓掌)然後才把她想像成補天的神話嘛。實際上支撐起天穹的是四條腿,就是自己的四條蛙腿呀。然後支撐起整個天,天上布滿了星星,就是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呀。
老易很得意,認為他成功破譯了中華性文化的密碼,特別指出他這種「嚴密的邏輯思維」得益於他中學的平面幾何學得好。其實,老易這種說道是十分不靠譜的,理由如下。
第一、 反切是唐以後的注音方法,它代表的是唐以後的讀音。然而「媧」字最遲在漢初已經普遍使用。語音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拿1000年以後的注音來推測一個字的本音是十分不靠譜的。
第二、 「古滑切」只是拼出個「呱」,類似於青蛙的叫聲,據此老易就斷定「媧」就是指青蛙。這是不靠譜中的不靠譜。按照這個邏輯,「大禹」就是一條魚了!漢語的同音詞那麼多,這樣來解釋古代詞義,非亂成一鍋粥不可。
第三、 如果「女媧」的「媧」指青蛙,那麼就應該與「蛙」取同樣的聲旁「圭」,那麼這個字就應該寫成「娃」。其實「媧」和「蛙」在上古時期是不同音的,「媧」的聲旁為「咼」,上古讀音為koai;「媧」和「蝸」在上古漢語是同音的,後來才演化成不同的音。而「蛙」的聲旁為右邊部分「圭」,上古讀音為oe。
第四、 「娃」原來是指美女。《說文解字》:吳楚之間謂好為娃。李 白詩:「吳娃與越艷,窈窕奪鉛紅。」 「娃」表示「小孩」義是非常後起的,直到唐代以後才出現。陸龜蒙《陌上桑》:「鄰娃盡著綉襠襦,獨自提籃采蠶葉。」中華民族的老祖母這隻大青蛙直到一千多年以後才生出蝌蚪來,這還算什麼生殖崇拜呀?簡直就是「難產崇拜」嘛!其實「娃」從指女性到指「小孩」是很自然的詞義引申。
老易這裡的推理很「二」,有兩個問題:一是沒有歷史時間觀,更沒有語言演化觀;二是用同音詞隨意附會解讀古詞義。這隻能算是一種娛樂,讓普通大眾聽起來好玩,不能看做嚴肅的學問。老易現在名利雙收,最有資格瀟洒,然而不要忘記自己作為一個學者的責任。
中國神話中有什麼細思恐極的細節或者陰謀論嗎? - 銀針一朵的回答 推薦題主看看這個回答,你會得到解釋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神仙只吃仙桃,而沒有仙蘋果,仙香蕉,仙橘子?
※既然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不是夫妻, 那麼七仙女是哪裡來的?
※玉皇大帝會自稱朕么?
※如來的手化為五指山後,那這五百年如來沒有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