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徐克執導的武俠電影的特效應用?


謝邀。

邀請我的人,應該是從徐克近年為什麼這麼喜歡用林更新? - 知乎那個回答下面來的吧?

我已經說了,對於特效技術,徐克一直以來興趣就很大,不斷求新求變,近年尤其如此。 他近年所有的片子都是強調特效的大製作,燒錢燒得厲害,

  我查到一條老新聞,說徐克的公司當年想拍《西遊記》,但是投資太大,動不了手,所以先拍了《蜀山傳》來探探路。

  因為蜀山傳本身就是玄幻風格,相對而言,觀眾對特效的接受度會高一點;而且《蜀山》是徐克曾經的代表作,觀眾印象深刻,也容易進電影院;當時用的演員,都是演技和人氣兼具的明星,張柏芝、古天樂、鄭伊健、洪金寶、林熙蕾等等。

我本人很喜歡《蜀山傳》,但當時大部分觀眾都不喜歡,認為強調特效、劇情空洞。這部片子的票房大撲特撲,讓徐克的公司一蹶不振,根本沒錢拍《西遊記》了。

自己沒錢以後,徐克要拍電影,就必須依靠金主投資。而他雖然能賺錢,花得卻太多了,以至於不能保證金主賺大錢,引來了投資方的越來越多的干涉。

這是他近幾年裡,片子的演員咖越用越小,連不靠譜的也用,以及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花錢去營造電影里的氣氛的主要原因。

別的不說了,就貼兩張圖,讓大家感覺一下,劉嘉玲的眉毛有什麼不同?

在《狄仁傑1》里,劉嘉玲的眉毛模仿的是唐朝真正用的粗眉,叫做「時世妝」;

而在《狄仁傑2》里,劉嘉玲的眉毛變成了尖尖的、細細的,現代人喜歡的眉形。

也就是說,在細節上,沒那麼講究了,能妥協的都妥協了

要知道,徐克曾經是個特別膈應的主兒。他劇里的很多衣服都是按照出土文物來做的。

比如,《新龍門客棧》里的這幾身錦衣衛服裝:

那麼,把能犧牲掉的犧牲掉以後,徐克全部的慾望,就聚焦到了對特效的探索上。

除了自己導演的片子以外,徐克監製的很多片子,也都是強調特效的大片,比如那部讓我喜歡的地方很喜歡,不喜歡的地方很不喜歡的《三少爺的劍》。如何評價爾東升新片三少爺的劍? - 知乎

就目前的水準看,在3D武俠方面,華人導演第一是絕對能說的。

--------------------------------------------------------------------------------------------------------------------------

下一個問題是:徐克為什麼那麼死心眼?像王晶一樣拍拍堆砌明星的片子,輕輕鬆鬆賺大把錢,不是很好嗎?

直接原因是,徐克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只為了賺錢拍片,不開心。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徐克是當年那批見識過特效電影威力的香港導演之一,他深深知道,華語電影假如不跟上這個潮流,未來只有一條死路。

以下是當年那場「屠殺」的回放:

1993年,侏羅紀公園在香港收6200萬,高過華語片年度最佳唐伯虎點秋香2200萬,結束香港十餘年本地製作壓制西片的光輝歷史。
光是榜首的易主還不算致命,致命的是侏羅紀公園這類好萊塢特效大片直接將香港電影最重要類別夫、武俠、警匪、喜劇中最講究視覺效果的武俠電影直接碾壓致死。

1991年 李連杰黃飛鴻上映,年度票房第八,收2967萬。
1992年周星馳四部古裝劇進入年度前十,除了第一的審死官外,鹿鼎記1、2、武狀元蘇乞兒都含有非常重要的武俠元素,鹿鼎記排名第三收4086萬 蘇乞兒第四收3741萬 鹿鼎記2年度第五收3658萬。
除此之外李連杰的純正武俠電影,東方不敗年度第八收3446萬,黃飛鴻2收3000萬年度第12 新龍門客棧2150萬年度15 可謂是武俠大年。
1993年周星馳的喜劇武俠唐伯虎點秋香當仁不讓拿下榜首收4000萬,李連杰方世玉3000萬年度第五,黃飛鴻3年度第六2700萬 方世玉續集年度第九2300萬。

到了1994年,侏羅紀影響下的香港電影圈,迎來了武俠嚴冬。
1994年香港電影前十隻有九品芝麻官一部古裝喜劇,第十一才是1900萬的洪熙官(新少林五祖),之後則是34的東邪西毒 902萬,44的天山童姥652萬 趙文卓的黃飛鴻5不到500萬 林青霞、元彪、午馬的六指琴魔450萬,武俠電影幾乎全軍覆沒。
至1994年以後,僅有李連杰重新開拍黃飛鴻為噱頭的黃飛鴻西域雄獅票房出色。
香港電影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武俠電影的沒落,宣告了香港電影的沒落。
1993年香港電影票房總量跌幅7.5% 1994年15% 到1995年,電影產值僅92年的63%。 觀影人數則是1988年的38%。
從此,香港電影結束黃金時代。

看得到這一點的,在香港的頂尖導演中,還有周星馳。

這解釋了他近年來的新片,為什麼大部分都是特效大片。

《少林足球》

《功夫》

《西遊,降魔篇》

《美人魚》是以水為主題的特效,難度比一般的要高。

而到了《西遊伏妖篇》這部徐克和周星馳攜手製作特效大片,竭盡想像力所能地嘗試了一系列的特效場面。這部片子,很多人都不喜歡,但我喜歡。我甚至希望,整部《西遊記》都能用這種方式拍一遍。

--------------------------------------------------------------------------------------------------------------------------

只要是頭腦清醒的大導演,其實都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

寧願在其他方面妥協,也一定要掌握對特效的運用。

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未來。

在華語電影導演中,還包括:

李安

他用這部特效水平和思想水平同樣高超,以至於很多觀眾忘記了這是部特效大片的片子,拿到了第二個奧斯卡最佳導演。

《比例林恩的中場戰事》則是一次更大的冒險,目的是為他的下一步特效大片積累經驗。

還有,張藝謀

當人們在吐槽大甜甜的時候,經常會忘記,這是中國導演玩特效的最高峰之作。

烏爾善

《尋龍訣》是特效造型和電腦特效結合出的佳片。

陸川

《九層妖塔》是一部特效很出色的爛片。

許誠毅

別因為《捉妖記》是動畫片就不把他當特效片看。

--------------------------------------------------------------------------------------------------------------------------

我很尊重那些堅持情懷,只拍好片子的導演。

但我也知道,要面對好萊塢,不玩轉特效,將來華語片將無容身之處。

因為特效並不只是大場面,而是實現一切你想要的效果。

舉個例子吧,《1942》被人吐槽得最厲害的地方,是演員在那樣的災荒年代,居然一個個都胖胖的!對比人家好萊塢的《少年派》,別說演員瘦了那麼多,連老虎都瘦了一圈。

可據張國立說,他們幾個主演,已經減肥到要進醫院的地步了。

這種差距是怎麼產生的呢?答案是,電腦特效,想胖就胖,想瘦就瘦,一般人根本看不出。

---------------------------------------------------------------------------------------------------------------------------------------------------------------------------------


順便貼幾張,現在外國人的特效技術已經達到什麼水準的對比圖吧:

------------------------------------------------------------------------------------------------------------------------

結語:

雖然現在徐克也會拍「半部爛片」,但我會容忍他。

反正,哪天我們需要拍真正的好片的時候,特效水平要在短期內提升很難,換個演員,則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


很多東西,職業限制,沒法說太細。

看了一些答案,覺得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那就是老爺現在無論身份還是年紀,都到了可以干自己喜歡乾的事的時候了。

也就是說,現在基本上他可以想幹嘛就幹嘛。雖然任何項目都一定會有資本制約,但到了他這個地步,根本不會缺投資和項目,即便簽約,能制約他的人也就那麼幾個,譬如陳國富老師他們幾個。我就接到過不少行內朋友的請託,都是希望通過我們和老爺合作,因為知道老爺和我們有導演約,可以拍片。因為他們知道,一般情況下,沒有約,基本沒什麼可能讓老爺入場。除非你能有什麼東西可以打動他,如果只是一個掙錢項目和片子,顯然不太可能,那怕投資巨大。

然後,說回主題。

他和絕大多數導演的不同之處,是他經常會因為一個點或者一個想法,而衍生出一個故事,然後是一部電影。也就是說,他可能因為想嘗試一下一個新技術,就編了一個故事,然後拍成了電影。案例很多,譬如七劍,譬如狄仁傑。

神都龍王里,他想實現的是3D水下攝影和技術達成,聘請的水下技術和攝影團隊,都是世界一流的。

龍門飛甲,他是覺得之前所有的武俠3D都沒有充分體現3D對武俠電影的表現力,希望在3D上做一個技術突破,以及樹立標杆。

題外話說一句,他拍戲很多器材是他自己買,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個技術狂。

可以這麼說,在中國,沒有第二個導演和他那樣重視技術和新技術,或者說和他一樣重視到這個高度,並且一直在試圖突破,一直在創新,同時還能兼顧商業價值的。

徐老怪名副其實。


斯皮爾伯格曾說,當今的電影史應該分為《阿凡達》之前和《阿凡達》之後,因為卡梅隆在全球範圍普及並革新性的讓曾備受爭議的3D技術和IMAX技術轉化為完美的電影藝術實現手段和驚人的票房生產力,並催生了《少年派》等一批在特效、藝術和思想水平上都有相當高度的經典作品。事實上,無論當今的電影評論者們多麼清高的嫌棄著技術革新帶來的「內容空洞」等問題,我們都仍然不得不面對「整個電影發展史就是科技發展史」這個事實。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蒙太奇語言到電腦特效的加入、從2D模式到如今的3DIMAX……科技的每一次飛躍都最迅速最敏感的直接反應在電影這個最具科技包容力的藝術形式上。而歷史也無數次證明了,無論到什麼時候,掌握著最先進電影技術的人才會成為那個萬眾矚目的「Kingoftheworld」。
在技術上一直跟全球「脫軌」的中國電影圈如今也有了一位卡梅隆式的人物,國慶七天長假,微博上到處是《狄仁傑:神都龍王》特效場面的熱議聲,全國影迷再次被一個名字震撼,他就是中國的「電影技術極客」——徐克。 ? 1983年《新蜀山劍俠傳》是早期華語電影特效運用的里程碑
「電影極客」進化史:從模型特效到3DIMAX
儘管一直被香港電影新浪潮歸為香港新武俠片的代表人物,但徐克的志向和抱負顯然不同於其它任何一個「混圈子」的香港導演。那些如今被強加了太多武俠情懷的電影,都不過是徐克想方設法運用特效技術實現自己豐富想像力的成果而已。
1979年,徐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蝶變》,為了展現出蝴蝶叢飛的效果,他將大量蝴蝶從台南和台中長途運輸到片場所在的台北,非常費時費力。當時的華人電影圈還對特效懷有「看法」,只有徐克希望能夠建立華人電影業的技術基礎。在此後的電影生涯中,每一次科技革新,徐克都會翻拍一次自己的經典:
·《新蜀山劍俠傳》(1983)與《蜀山傳》(2001):將此前的模型特效改為使用「數碼影像特效」來實現,首次讓電腦CG技術實現以往沒法實現的神魔世界,被譽為"「開武俠片前所未有之奇觀」;
·《倩女幽魂》(1987)與《小倩》(1997):二維人物結合三維背景電腦處理,讓經典以動畫形式重生;
·《新龍門客棧》(1992)與《龍門飛甲》(2011):IMAX3D技術讓武俠經典煥發新貌。
「技術和創意並不具有絕對的先後關係,兩者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會相互影響。當電影需要展示更為真實或炫目的效果時,相應的技術手段往往就會應運而生。」在徐克眼中,各式各樣的電影技術都是拍攝電影的工具,電影人絕不能過於依賴技術手段,但對技術的了解和運用卻也是保持與時俱進必要條件。
?
劇組成員圍觀水中拍攝效果
《狄仁傑2》拍攝技術革新:挑戰水下3D攝影
每個「影像技術狂」心中都有一片「水域」,這讓他們無法停止對水的探索。無論是卡梅隆自製潛水艇下潛馬里亞納海溝,還是李安鏡頭下月夜海上浮起的海蜇,抑或是徐克在多年前就躍躍欲試水下拍攝的《深海尋人》,水的神秘和對技術更高的考驗,讓極客們一刻也無法停止對「水世界」的挑戰。《狄仁傑:神都龍王》,徐克開創華語片先河,大規模採用了水下3D拍攝。開篇海戰中的驚濤駭浪、怪獸怒砸海船、Angelababy與龍王的水中之吻、尉遲真金騎「神駒」從水下一躍而起……但大多數觀眾都只能見各種水環境下拍攝的戲份的酣暢淋漓,卻無法體驗水下3D拍攝的艱難。
演員帶鉛塊下沉趙又廷頻流鼻血
「我一直都很想在水下拍3D,在很早以前就想騎馬下水會是什麼樣子,這個戲正好可以把我多年想試的畫面放進去。機器下水並不難,但在水裡要打燈、做綠布景,才是最困難的。」徐克如是說。於是,為了拍攝這占整部影片四分之一的水中鏡頭,徐克在橫店搭建了一個60米長、30米寬的水池。要把260斤重的3D攝影機放入水下,但是由於機器本身有空氣在其中,它會浮起來沉不下去,所以只能人為加重它的重量,一入水就掛上相應重量的沙袋,當它離開水底到水面的時候就更重了,非常考驗攝影師在水下的體能和耐力。
而趙又廷更是在水下拍攝環節中頻流鼻血:「雖然鏡頭很簡單,就是把我吊起來丟到水裡,我假裝不會游泳做掙扎。其實我只需要在水裡憋氣15秒就可以,但身上綁著鉛塊,必須被鋼絲吊起來。想到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回到水面,心裡有一種恐懼感,上來後耳朵超級痛。」
停車場造泳池挑戰水下3D
「由於有了新的技術,很多以前只能想一想的畫面都可以製作出來了,比如那個飛馬從海中躍起的畫面,我想了很多年。」為了將徐克想像中的鏡頭拍出來,美術指導麥國強先用了一個很大的停車場,挖出一個長達60米,深約3米的水池,後因不夠深又挖了一個深8米的。然而在拍徐克最喜歡的「神駒出水」的鏡頭時,水池的深度還達不到要求,劇組又跑去義烏租用一個更深的水池。
從澳大利亞請來的水底攝影師帶來了頂級設備全球只有三台的攝影機其中一台,用它只拍水下的部分;找來了特殊道具專家,按照老爺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打造了水炮、水箱、戰馬等拍攝道具。深淺不一的多隻水箱也讓拍攝角度更加靈活,演員綁著鉛塊、沙袋直接在水裡演,如龍王和Angelababy和龍王接吻的鏡頭就是在水箱中完成的,而有馬的則都在水底拍攝,鱉皇碼頭的戲份則在水上、水中、水底都有。此外,他們還用一個直徑3米多的原型噴水器製造漩渦效果,用水炮製作海浪,還單獨搭建了一條大船用來拍攝船頭、船身等擺動的場面。
?
《狄仁傑2》硬體技術革新:48幀高速率開發3D預覽系統步《霍比特人》後塵首次使用48幀高速率
3D電影,簡單來講就是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左、右眼分別只能看到左、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從而能夠產生三維的立體效果,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雙機位」的運用中,最大的要求就是拍攝、剪輯時的「同步」性,畫面對每個格數的要求很嚴格,如果一個動作太快,觀眾看3D的時候人就是虛的。2D電影中,每秒24幀的格數放到3D電影里,長時間觀看就會令觀眾感到有點暈。這個問題早在《阿凡達》上映時就已經暴露,因此卡梅隆提出了48幀每秒的高速率概念,讓觀眾能夠清晰、流暢地看到每一個動作。
此前彼得·傑克遜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拍攝時,就採用了48幀的新速率,解決了頻閃的問題。《敵人家:神都龍王》中,徐克同樣將攝影的拍攝基數增加到48幀,有些如水浪打來、演員從水上翻下來等動作更快的鏡頭,還會再增加至72幀、96幀,這樣完美移動的動作每一幀都能很清楚看到,逼真流暢的畫面也能減小觀眾在觀賞電影時候的疲勞感。但48幀的高速率影片對於院線放映的硬體要求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無論是《霍比特人》還是《神都龍王》,在上映時依舊是24幀格數,但不得不佩服徐克對於追求完美畫面效果的極致精神。
開發隨拍隨看3D預覽系統跟好萊塢只差兩年水平
早先與徐克合作拍攝《龍門飛甲》的特效團隊,如今在與徐克的共同探索中,已成長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特效公司。比起《通天帝國》,《神都龍王》增加了無數個新場景、拍攝手法也從2D改為3D,但拍攝時間並沒有延長。這是因為,從《龍門飛甲》到《神都龍王》,徐克與這班團隊一起積累起了大量實踐經驗,大家在不斷的嘗試中真正掌握了3D技術,並將新技術真正能為自己所用,從而解放了導演、特技、攝影師等各方面的創作局限。徐克說,再有兩年的時間,這個特效團隊的水平就可以趕上好萊塢最先進的水平:「其實特效技術並不難,只要心態正確,敢於實踐就可以掌握。」
在《神都龍王》拍攝過程中,他們開發出一套特效預覽的新系統,這樣導演和演員在現場即可直接看到3D的特效效果、乃至一些預合成也可以做到。包括燈籠怎麼跳,實際上怎麼達到那種具有張力的效果,在現場拍完後特效人員就可以直接做出合成效果「所見即所得」;而趙又廷、馮紹峰等的各式武打動作也能在演完直接戴上3D眼鏡就在監視器上觀看。
?
下一站,做中國第一個IMAX攝影機使用者
無論是卡梅隆、邁克爾·貝、JJ、還是諾蘭,這些國際一線大導演的作品近年來總是會在宣傳中反覆強調「IMAX3D攝影機拍攝」的概念。這是因為IMAX3D攝像機是當今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圖像捕獲器之一,能同時在兩條65毫米寬的膠片上分別記錄左眼和右眼的成像。IMAX3D攝像機能夠拍攝寬鏡頭、高解析度的IMAX影像。直接使用IMAX3D攝影機拍攝出的畫面,不會再有轉制過程中畫質變形、質量折損的遺憾。而IMAX3D攝像機不僅採用了世界上最大的膠片格式(15/70),還通過2卷單獨的膠片同時進行圖像捕捉和放映。
IMAX版氣場強大要讓觀眾多看15%的細節
作為中國第一個嘗試3D+IMAX的導演,徐克早在拍攝《龍門飛甲》時就表示發現IMAX有放大景物的特點,能看到的東西比普通的銀幕多,上下左右都多,我能感受到銀幕周圍的空間。「加上它的銀幕特別大,通過IMAX銀幕看劇情,上下左右都有15%—20%的細節多出來。這等於說普通銀幕裡面拍一個特寫,放到IMAX版本里的話,雖然仍然是特寫,可它周圍的環境就多了很多細節。」
《狄仁傑神都龍王》里的很多大場面,比如洛陽城的呈現,觀眾從IMAX版本就會看到更多細節,「我們在做整個畫面時,無論人還是建築物,都會做更細節的處理。比如武則天在一個造船廠跟手下講話時,後面招手的、扛東西的人走過,IMAX版本里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們在拍攝時都會很小心地處理,因為在IMAX好與不好立即就能看得出來。」徐克表示:「而且,IMAX的技術可以把畫面銳化,焦點比平時在普通銀幕看的更加精銳更加清晰;聲音方面也有一個很特別的感受。」
看《蝙蝠俠》心痒痒想用IMAX3D攝影機
「我第一次看IMAX是在美國好萊塢,和一位導演一起看的,那是在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了。我有時會在很特殊的場合里看到IMAX的紀錄片,比如講非洲動物的,那個時候,我還覺得IMAX和電影的關係是沒有那麼近的。直到我看了《蝙蝠俠》,我覺得IMAX已經和電影界產生了很密切的關係。」談及與IMAX的情緣,徐克提到了克里斯多夫·諾蘭導演的《蝙蝠俠》系列:「那以後,凡是有IMAX版本的電影我都爭取前往IMAX觀看,一方面因為是效果不一樣,還有就是我想多感受一下IMAX能給觀眾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而IMAX3D攝影機之所以會成為徐克的「新目標」原因在於,在2010年卡梅隆的《阿凡達》上映時,全球只有一台IMAX3D攝影機,即便到現在,全球也只有4台這樣的設備供一線導演輪流使用。為了讓最好的導演優先享受到使用IMAX3D攝影機的殊榮,IMAX公司在導演選擇上遵循著非常嚴苛的原則,那就是:只將IMAX3D攝影機借給對視聽技術有熱情追求的商業片大導演。到目前為止,全球使用過IMAX3D攝影機拍攝電影的導演包括卡梅隆的《阿凡達》、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JJ的《星際迷航:暗黑無界》、彼得·傑克遜的《霍比特人:意外旅行》以及目前正在拍攝的邁克爾·貝的《變形金剛4》,其中邁克爾·貝一人就佔用了全部4台IMAX3D攝像機,在《變4》沒拍完之前,全球沒有其它任何導演有機會用到這些攝影機。
正因如此,能夠使用IMAX3D攝影機拍攝電影,已不僅是一個導演對技術的追求,而是成為了好萊塢導演身份、地位、價值的體現。而如果IMAX公司會在中國選擇一名導演使用IMAX3D攝像機的話,那必然非徐克莫屬。而徐克對該攝像機也有著極大的興趣:「我覺得中國的文化氣質太特別了,如果用IMAX3D來拍,我希望能用它來表現中國的山水、大地、草原。我一直在等待IMAX的器材,如果給我使用的時間,我想用它的精細鏡頭記錄中國的名山名水,特殊的有代表性的景觀,然後流傳下去。我很想看一看IMAX這麼大的鏡頭和畫面里,如何去設置中國龐大的名山大川,巍峨的大山、黃河、蒙古的草原等等,相信這肯定的可以比其他的器材呈現的要好。」
結語:
即便是在電影工業如日中天的今天,內地仍有很多導演、影評人以及其他電影工作者,難以放下自己「藝術家」的身價,將特效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視為糞土,過分的強調著「作者」身份,對特效炫目內容空洞的電影嗤之以鼻。卻絲毫不顧電影藝術從一開始就是在對技術的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發現中實現進步的。
徐克用《狄仁傑:神都龍王》再一次告訴了大家,技術作為實現電影藝術的工具,可以幫我們掃開創作道路上的障礙,讓創作更自由。縱觀徐克的技術進化史,就可以看出徐克是如何從一步步走到今天稱霸影壇的地位的。當一個導演在技術的探索上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也必然會在故事的創作上積累更多的經驗,而兩種經驗都達到一定程度時,一個新的「Kingoftheworld」就會誕生。
摘自網易新聞。


徐克導演早期的電影真是無懈可擊 從藝術性 商業性兼備 分鏡和拍攝手法都臻至化境

後來就有點糊弄人了啊 有些人因為對他的情懷還對他的評價比較高 如果換個導演拍的那些電影 就是垃圾倆字沒跑了


電影特效是未來。

而徐克,在探索未來。


推薦閱讀:

《千與千尋》是否涉及抄襲《小倩》?
電影的分鏡手稿在拍攝中有什麼作用?
徐克和王家衛相比,為何後者更受國際電影界青睞?
徐克在《西遊》系列裡的「鬼馬想像」和張藝謀在《長城》里的腦洞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口碑差異這麼大?

TAG:中國電影 | 武俠電影 | 影視特效 | 電影特效 | 徐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