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近些年來刻意黑武王伐紂的言論?

雖然商紂王可能不像歷史書里寫得那麼壞,但似乎某些人就非得把商描寫得多偉大,周武王多麼邪惡,微子多麼無恥。

某些人的的邏輯更詭異,說帝辛忙著拓土東夷,才讓西周撿了便宜。
如果這話成立的話,允許商打東夷,就不允許周打商?

歷史不是簡單的正義邪惡,但是似乎也不能老是反著擰。


2017.12.3,評論區有人認為我不該多加自己的觀點,只應該提供材料。我重新看了一遍,確實在不斷地與評論區討論後補充的情況下,文章變得很亂。故而應評論區要求做出大修,將很多描述變成複製粘貼,刪去一些自己的話。如果有人對那些話感興趣,請查看評論區。

2017.10.30,補充一篇文章作後續資料及對explorer的回應(https://zhuanlan.zhihu.com/p/30550644)

可能是太長不看的原因,有人表示看不懂,因此說明一下,主要論點如下:商朝優點是有的,但是缺點也要承認,同時期橫向比較,周比商先進,周代商就是歷史的進步,現在網上流行的為紂王翻案,認為周代商是華夏文明退步的觀點,是錯誤的。

同時期橫向比較,商朝沒有廢除人殉,周比較商進了一步,商還用武力迫使周稱臣納供,乃至繳納人牲,那麼周就有權指責商殘暴,周代商客觀上就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無論這好處是動機還是私心的副產品。周代商就是歷史的進步,即使假如周不代商,商朝幾百年後也能廢除人祭,但那就晚了一步。

首先說明,為紂王洗白,不是現在才有的事,早在春秋時期,儒家就有人懷疑紂王沒那麼壞,但是什麼根據都沒有。拿現在的話說就是聖母心發作。到五四以後,打倒孔家店,疑古派興起,很多人認為紂王不是暴君,以至於首次殷墟發掘,發現殺殉的人牲遺骨時,考古界提出了殷墟漂沒說,認為被發掘出的建築基址中的礎石是洪水從山上衝下來的石頭,建築基址中奠基時殺殉的屍骨當成是被淹死的人。直到「甲骨四堂」中的董彥堂發掘山東城子崖遺址才弄清那些石頭是版築的建築遺址,那些屍骨是奠基時被殺殉的人,就如同歐洲古時建築,常在挖地基時埋入殺死的貓狗馬屍骨以鎮宅一樣。參考「殷墟漂沒說」與中國考古學的科學化進程--《考古與文物》2003年03期
因為山東城子崖遺址發掘出了保存良好的版築圍牆等,明顯是建築基址,通過研究發現與殷墟一致。畢竟,城子崖遺址是古代譚國的都城。譚國,大約建於公元前1200年,是始於殷商的小國。譚國人祖先姓子,與商湯同姓,譚國是商朝建立後,由商王分封的。周克商後,譚國又接受周王分封,繼續了300多年,最終被齊桓公所滅。周朝對商朝遺民的政策正是如此,直系的武庚,封給舊都,監視居住:旁系的微子,封給宋國,任其發展,直到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商王支系的諸侯,保持原狀,繼續存在,甚至還讓他們保留城牆。

甲骨文里提到周的卜辭,殷周關係,首先是兵戎相見。要了解或者要反駁都請參閱中科院版《商代史》第11卷第45頁開始章節《周邦臣屬關係的演變》。先是武丁辭有不少關於「撲周」的記載,從事撲擊者,有殷人,也有殷之諸侯、犬侯等。在撲周之後,殷周關係發生變化,才有了「周方」「周侯」的稱呼。

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本來就是「不敢」,而不是「不願」。

(這裡有一個雙重標準問題。如果認為夏不存在,周和商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又認為商國用武力迫使周國稱臣納供是理所應當,還認為周國反擊商國就是入侵——那這就是雙重標準。

另外,我本就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傳世文獻被周朝刪改了,不可靠,所以才用考古學證據來作考證,不想又有商粉引用傳世文獻來反駁我。

但是,如果承認傳世文獻中說商朝好話部分的可靠性,那麼這文獻還有說商朝壞話的記載,周比商文明的記載,是否承認?

如果說無憑無據認為傳世文獻被周朝刪改了,所以凡是說商壞周好的都不可信,說商好周壞的都可信,是周朝人刪漏了,那是不是同理可得,商人自己寫的甲骨文,凡是說商好的都是商人自己篡改了事實,美化自己,只有說商朝壞話的甲骨文才可信?)

殷墟不只是發掘出人牲遺骨,挖出的甲骨文中也有關於人祭的記載。大體說,人殉人祭在商代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數量較少;盤庚遷殷以後進入鼎盛時期,用人數量達到最高峰;武丁之後又逐漸有所減少。

胡厚宣《殷商史》記載發掘與甲骨釋讀的數字如下(這已經是胡生前計算的舊數字了,新發現的沒有計入):

各種方法有:

等等。

殷商的宮殿、宗廟建築,也是使用人祭的重要場所。從奠基、置礎到安門、落成,都要舉行隆重的人祭儀式,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621459/answer/262209823)。

比較起來,周朝人殉雖然繼續存在,但是人數大大減少,大量用陶俑代替。在《先秦秦漢從人殉到俑殉習俗演變與比較研究》《人祭習俗商盛周衰原因新探》這兩篇論文里,作者以列表形式討論人殉,全國各地都算在內,得出結論就是人祭在周朝屈指可數,人殉在西周減少,春秋戰國時期有所回潮,且回潮的那些國家遠離周文明中心的中原地帶,周王畿附近沒有發現人殉遺存。例如陝西張家坡和客省庄共發掘西周豐京墓葬750座,包括井叔等大貴族在內,殉人總共才40具。

固然西周王陵目前沒有發現,可是先周的墓地和遺址,周公廟亞字墓葬,周原甲骨卜辭等等已經被大量發掘,都沒有人牲傳統。這也明顯說明在武王伐紂時期,周人是沒有這個傳統的。設想,西周王室要如何做到,在先周沒有這個傳統的情況下,讓祭祀幾乎不人祭,貴族只有極少殉人,而自己卻大量人殉?西周貴族不會造反嗎?

比較殷商時代風氣,那可是連普通居民都有幾個殉人的:

無論是用周的甲骨對比商的甲骨對人牲的記錄,還是用周的貴族墓葬出土比較商的貴族墓葬出土遺骨,兩種方法都能得出周朝人牲減少。

殉人一般是青年女性和少年兒童,多數處死後全軀入葬,有的有木棺,並有少量隨葬品和佩飾,但仍有少數殺殉入葬的。總的趨勢是逐漸減少,春秋末期以後,這種野蠻的習俗已經遭到社會輿論的反對。需要說明的是其實陶俑在商朝已經出現,殷墟H358坑曾出土一批灰色陶俑,塗有紅漆,男女都有,手被上了刑具,有不少連頭也斷了。可是在可以燒制陶俑以作替代的情況下,商朝依舊大量殺人,可見商朝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是真心想殺人牲。

再者,根據中科院出版的《商代史》第四卷第四章和第五章。尤其是第五章,甲骨文中有「眾人」,指的是非奴隸的下層被統治者,有專家認為就是自由民(中科院認為還有所區別,能被人祭就說明不是自由民,但也絕非奴隸或戰俘),但也會被人祭。

這裡盡量只比較商周本身王畿內墓葬,而不討論他們的諸侯國。畢竟分封制下,天子其實很難管理諸侯,商周后期諸侯更是直接挑戰天子。所以不討論殷商時期王畿河南地區以外的人牲數量,比如著名的江蘇丘灣遺址,那是現存最早祭祀社神的遺址,就是社稷的社神,人祭,人骨20具,人頭骨2個。這些人骨沒有墓壙,也沒有葬具和隨葬品,死亡時的姿勢都是俯身曲肢,雙手被反綁在背後,很直觀地表現出被迫死亡的狀態。也不討論周朝輿論公認野蠻的秦國秦穆公殺三大臣殉葬之類事情。

商朝人殉的事,實在不是我個人的腦補,如果實在不信我的話,又不願去看殷墟和侯家莊的考古報告,還可以去看果殼網的謠言粉碎機(「商紂王被推翻不是因為愛妲己 是因為拒絕活人獻祭」這個說法是真的嗎)「商紂王被推翻不是因為愛妲己 是因為拒絕...,一樓回復中,果殼網的考古小組管理員已經列出諸多現代考古文獻證明商朝的人祭。

當然,也不是說要痛批商朝的殘暴,畢竟商朝還是野蠻的原始社會,有人祭也是難免。畢竟我生在千年以後去議論古人,自然也要,代古人想想所處的境界。若果我憑著現代人眼界,批評起古人來,哪裡不好批評。難道看見一張世界地圖,就要罵孔子動輒講平天下,說來說去都是千乘之國,不知世界上有五洲萬國?只是周克商能使得人祭大大減少,明顯是歷史的進步。

更不是說商朝一無是處。譬如說在殷墟E區曾發掘出一片白陶殘片,上有毛筆書寫的墨書「祀」字,筆畫與形體完全與甲骨文字相同,比較周朝基本都是使用刀筆竹簡,直到千多年後的戰國才普及毛筆,以致有蒙恬制筆的傳說,似乎周朝緩慢了科技的進步。可是科技的進步難道要以殺老百姓做人牲為代價?我只能說,作為一個從農村裡出來的平民,我只信人命大過天,任何時候都反對為了什麼宏偉的理想犧牲平民,誰知道下一個被犧牲的會不會是我?

(提到商朝的科技,有一點切須說明,有人以為殷人東渡美洲,商朝科技多麼發達。其實殷人東渡說的證據,有的只是誤會,譬如人說印第安人是殷地安人,其實印第安是「indian」的音譯,意為印度人,當年哥倫布不曉得有個美洲,以為到了印度,稱土著為印度人,美洲至今有西印度群島;有的只是贗品,比如所謂的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蚩尤風后歸墟扶桑植夜圖,是1991年由《國家地理》白人插圖作者Jack Unruh想像所作彩色插圖,有人曾研究拆穿,詳情見此《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的真相是什麼?;有的反而證明不可能是殷人東渡,例如有一個1865年在秘魯北部的喜玉山洞中發掘出的銀鑄女神像,這件古物的照片在1948年首次由美國歷史學家發表,這尊女神頭戴太陽帽,坐在有蛇纏繞的龜背上,雙手各提一面銅牌,兩面銅牌上都赫然鑄著「武當山」三個漢字,因為美國人不識中文,當年的照片還把字給拍反了。這神像真偽,我沒有研究,不敢論斷,但若是真,則定然與殷商無關,因為"武當"這個詞要到道教大興以後說武當山"非真武不足以當之",把原名叫太和的山改叫武當山,然後才有武當這個詞;還有的是就是人類學上的同源共形,美洲土著源於從白令陸橋過海的蒙古人種,因此有些文物形態與亞洲上古文物類似,這是人類學上的常事。類似的也有,如仰韶文化曾出土與中東文物類似的尖底瓶,但只是因為歐亞人種終究同源,分開不久時,還會發展出類似的文物。當然,可能有耶教人士出於信仰,以此文物的類似來論證中國人源自西方,最終論證上帝造人說,那就未免不夠客觀。

還有所謂拉文塔玉圭,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544500/answer/76142032)。

若是有人還是不信,認為這些文獻資料,考古報告,都是儒家為了抹黑商朝而偽造,那殷墟挖出的屍骨,也是儒家卜算到後世會有考古發掘,所以偽造埋下的;又或是像我上次遇到的某位先生一般,拿我專業知識和他說,網上查不到,他要說我腦補,我拿網上能查到的東西給他看,他倒來質疑我的文憑,說我所有的東西還不是從網路上搜索出來的,兩頭都被他占著。若果是這等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商朝不如周朝的先生,我只好是勸他去讀《八仙得道傳》,內中正陽真人說的最好:

「有種人是天生的固執脾氣,相信了一個人,就永遠不得疑心。假如有人指說這人不德,縱令有憑有據,也決不能移易她的念頭;又如定下一個主見,認定這事應該怎麼辦的,便當百折不回,死死活活,竭全力以赴之。成功與否,在所不計。總之意見已定,決不許自己少盡一分力量。憑心而論,這一種人,實是世上最可敬可佩而最有希望的人。可是有了這種性格的人,也有一樣非常危險之事,就是觀察上的錯誤和見解的乖謬。因為他們的毅力最堅,迷信最甚,對於可信之人,禮為之事,原該有此迷信和毅力;設或遇到一種虛偽的人和謬妄之事,他卻一般地迷信和執意,非要把這人抬高到十足,並要拼出全力,犧牲自己,拚命價去干那乖謬的事情。那便要從頭錯到腳,從生活錯到死路上去,甚至已到臨死的境界,還不信害他者是歹人,所做的事是壞事。這正合於古人所謂合九州鐵鑄成的大錯。天下可危可怕之事,還有比這更甚的么?」

人言宗教迷信,噫,我見有迷信甚於宗教之人。

鑒於評論區老是有些五無人員一開口就是髒話,所以在此聲明,要反對本文觀點的,請至少先有理有據的反駁掉這些論文,這已經是掛一漏萬,只選淺近的了,果殼網考古小組管理員所列大部頭專著更是多不勝數:

1』認為商朝沒有殺過那麼多人沒有人祭人殉的,請先反駁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上篇)= , 殷墟王陵區人祭坑與卜辭所見「羌祭」及「殺牲法」研究 ,及各種殷墟考古參考文獻 ;

2『認為周朝人祭人殉殺人不比商朝少的,請先反駁先秦秦漢從人殉到俑殉習俗演變與比較研究 ,春秋戰國時期人殉制度的演變——兼論曾侯乙墓的時代 ;

3』認為商朝人祭只用戰俘奴隸不用平民的,請先反駁中科院版《商代史》第四卷第五章;

4』認為商紂王作了宗教改革於是少殺人了的,請先反駁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下篇) ,及中科院版《商代史》第11卷第70頁開始論述的紂王宗教改革問題(紂王不是減少人殉,而是嚴格推行周祭制度,嚴格祭祀範圍,非商王的祖先很難再進入祭祀系統。這樣其他貴族的祖先就不再享有國家的祭祀);

5『認為商紂王進步地重用了平民奴隸為官的,請先反駁中科院版《商代史》第11卷第68頁所列甲骨文,甲骨文原文寫明紂王重用的是「小臣」,小臣人員構成複雜,相關論文商代邊境的「小臣」--《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年03期,商代的「小臣」,「小臣」之稱謂由來及身份,說「小臣」 - 國際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亞旨銅器、蘇埠屯一號墓與小臣旨,虢國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銘文考釋及相關問題,虢國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銘文考釋及相關問題,釋「小臣」 - 《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小臣牆刻辭與小臣牆身份,卜辭排譜與相關小臣某的族氏與身份=;

6』認為周朝人祭比商朝少得多這一點不是考古界常識的,請先反駁人祭習俗商盛周衰原因新探 ;

7『認為易經帝乙歸妹絕對是指姬昌娶過商朝公主不存在爭議的,請先反駁論「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無關 ,「帝乙歸妹」考 ;

8』認為各大門戶網站網文比知網論文更可靠的,請先反駁李碩:周滅商與華夏新生

9『認為殷商東渡產生美洲奧爾梅克文化的,請先反駁奧爾梅克文化和商朝的斷代。

九為數之極,暫且先是這麼多。

再附錄果殼網考古小組管理員所列專著:

黃展岳:《中國古代的人牲人殉》,文物出版社,1990年。

羅泰的《宗子維城》(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1000-250BC):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直譯是《孔子時代的中國社會(公元前1000~前250年):考古學的證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卡森考古研究所,2006年。

孫慶偉:《祭祀還是盟誓:北趙和羊舌晉侯墓地祭祀坑性質新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5期。

伊藤道治:《中國古代王朝的形成》,中華書局,2002年。

張明東:《商周墓葬等級序列比較》,《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1期。

等等等等。

只有有人能講以上論文專著全部駁倒,慢說是我,整個中國考古界必定大禮參拜。

再出現沒有乾貨還要說髒話的,一律用咒罵商紂王的話來回復,看看那些人有沒有臉來舉報我說了髒話。一般不拉黑,除非先被拉黑了,對,我碰到過有人拉黑了我還要回復我的,不知道圖什麼許的。

ps的ps:本來不想加這個的,但是現在感覺不加不行,

所以加上這個得罪人但是讓人痛快的相關問題(如何看待陳林提出的紅樓門騙局問題? - 韓丁的回答 )

——韓丁先生的話真是痛快,學文科的這些年憋屈死了。


歷史研究就喜歡給搞絕對真理的人打嘴巴,相信真正嚴謹的討論者,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
私以為中人不可以語上,很多「歷史愛好者」本身水平參次不齊,沒有正經讀過文獻材料,看不懂考古報告,沒見過甲金文字,然後就夸夸其談,自出機杼,師心自用,信口開河,剛到皮毛就說自己已得全象。
你跟他說資料,他跟你說網文,你給他看論文,他給你貼貼吧論壇,你告訴他不可以僅僅看《史記》,他說自己家中國工人出版社的白金典藏版白話二十四史系列《史記》都翻好幾遍了。你說好歹看中華書局三家注《史記》吧,他說自己已經綜合讀出答案了。這種人,古人稱為蠹物!
5、60年前,史學界有一段黑歷史,叫做以論帶史,甚至以論代史,那真是剪刀+漿糊的時代!
———————————— 三家村裡妄談,七星樓上胡言 ———————————
不過周人在滅商之後的報復還是蠻慘烈的。隨便舉幾個例子,首先是《逸周書·世俘篇》可以看到周人搜刮商人的玉器,以十萬計。2014年《考古》第六期上,周人挖掘安陽殷墟王陵區,直到唐代,一千多立方米的大坑才被淤平。至於人民、部落離散,也是比較有的,《左傳》中常見衛國、魯國等國家分封時有大量殷周移民。
至於器物制度的進步,周人確實文明很多。考古器物上,由商晚期的精美到周初的簡陋,到周穆王前後的超越與革新,也是有的。周人提出的敬天、保民、明德等思想,從金文看,是一直反覆申誡的,併流傳至今,是思想史上的寶貴源頭。至於官僚制度、婚葬制度、人文覺醒,真可稱得上鬱郁乎文哉。武王伐紂,實在不知道黑點在哪,這群人的影射心理,真是自以為聰明的緊那。
最後,說武王伐紂黑點,質疑周人代商合法性的,參考最現實最直接的清帝退位詔書問題的學術研究,人家近代史那麼敏感都可以談,上古史就不要搞些含沙射影的東西了。
楊天宏. 「清室優待條件」的法律性質與違約責任——基於北京政變後攝政內閣逼宮改約的分析[J]. 近代史研究. 2015(01)
楊天宏. 清帝遜位與「五族共和」——關於中華民國主權承續的「合法性」問題[J]. 近代史研究. 2014(02)
何毓靈.殷墟王陵早期被盜年代研究[J]. 考古. 2014(06)。關於殷商王陵被盜,該問題討論的比較多,至少1983年《中原考古》已經有文章探討,1930年代發掘時李濟等也有提到。附文一篇如下:
井中偉. 殷墟王陵區早期盜掘坑的發生年代與背景[J]. 考古. 2010(02)


武王伐紂,在儒家是一個禁忌區域。

先來看一個故事: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轅固轅固圖冊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

黃生是黃老學說的代表,轅固生是儒家的代表;漢景帝則是裁判。辯論的主題是湯武革命是否是弒君的行為。其中黃生認為湯武革命是弒君,而轅固生認為湯武革命不是弒君,是誅一獨夫。黃生認為君臣不變,縱君有過,臣只有勸諫的份,沒有誅殺且南面而立的道理。轅固生認為桀紂失民心變為獨夫,湯武順應民意而誅殺桀紂,並不得以而立為王。

說到此處,轅固生祭出了大招,舉高祖為例來反駁黃生。全場頓時靜了下來,漢景帝看到這樣辨下去會威脅漢朝的統治的合法性,就制止了這場辯論。然後提出了一個說法:吃馬肉不吃馬肝(傳說馬肝有毒),不等於這個人不是吃貨;作學問的不談「湯武革命」,不代表這個是個蠢貨。

為什麼不談「湯武革命」?因為談不下去呀,周乃商臣,秦乃周臣,漢乃秦臣。漢景帝要是承認「湯武革命」的合理性,那不就是等同於,認可有人可以藉此推翻漢朝,哪一個君王會容忍這種事;要是不承認的話,沛縣的一個亭長後裔憑什麼可以坐在這裡。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悖論。

儒家的政治理想,無論是三綱五常還是四維,核心要素既是「君臣之義」,西周作為殷商的封臣,不遵守臣子的義務就算了,還起兵攻擊君主,這在封建制里是彌天大罪。

光光這一條已經足夠把西周黑到底了,周人之所以保留商人的後裔並封國,乃因名不正言不順,心虛而已。為了掩蓋自己的黑歷史,周人還編出所謂的夏桀故事,讓商的老祖宗也搞一出弒君戲,用來證明所謂「湯武革命」的正當性。

周乃商臣,以臣伐君,大逆不道。「湯武受命」,在中國的傳統政治語境里是一個BUG。而且無解。
所以,後世的儒者遇到「湯武」命題都避而遠之,因為周人再怎麼圓也圓不好這個污點。

從武王伐紂起始,整個封建制的政治倫理都混亂了。之後的每一個朝代,都可以假借著「天命民心」的幌子逐鹿天下。只要奪了大位就是受命於天,被打敗的就是荒淫無恥,史書一遍遍地改,故事一個個地編,幾千年都在輪迴中。


武王伐紂當然是文明的進步了!
舉個例子,人殉和人祭

說到人殉(用活人殉葬)、人牲(用活人做犧牲,殺之以祭神靈),以現代的眼光看,周整體上比商「文明」得多,在全盤繼承了商的很多先進文明因素(如文字、青銅鑄造等)的同時,至少這兩項在很大程度上廢止了。

埋葬祖先時的殉人:晚商墓葬中常見人殉、人牲,尤以高等級墓葬為突出,而西周姬姓高等級貴族墓葬中基本沒有,西周以來,和「殷遺民」有關的墓葬或者源於東夷的某些人群的墓葬繼續流行人殉。

祭祀祖先時用人作為犧牲:在宗廟或墓地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時使用。體現在殷墟遺址中主要是小屯宗廟區發現的牲人遺骨(673具)和侯家莊王陵區祭祀場的牲人遺骨(3455具)


此外還有其他規模較小的零星的祭祀坑和建築物奠基儀式中的人牲,加上殷墟墓葬中的人牲,合計為4478人。如果加上甲骨刻辭所見的人牲13052人,扣除重複,估計仍有1.6萬人之多。而且牲人數遠遠超過殉人數。

根據目前考古資料,從先周時期(周人在還沒有滅商之前)起周人就沒有人牲的習俗,類似殷墟的建築、墓葬和祭祀坑中的大規模人牲遺存在整個周代從未發現。從文獻上看,只有《逸周書·世俘》記錄了武王滅商之後的一次告廟獻俘事件,另外有些自然崇拜祀典偶爾也用人,但是總的來說,和商是判然有別的。
(參考資料:黃展岳:《中國古代的人牲人殉》,文物出版社,1990年。)

總之,晚商流行殺戰俘獻祭的習俗,而且規模很大;即便逸周書的記載完全真實,周武王滅商回到豐鎬宗廟後照搬了一次殷之舉行獻俘大禮,但這也沒有作為制度流傳下去。、



首先是和墓葬相關的:

周代前期的,一類是只包括諸侯國君及其夫人墓葬的貴族家族墓地,如北趙晉侯墓地,相當於諸侯國君等級的王室卿大夫墓地,如張家坡井叔墓地、周公廟陵坡墓地(周公家族)等,也可歸屬此類,墓葬排列較整齊,多兩兩成組,每組墓葬旁常有附屬的車馬坑。第二類是包括國君一級高級貴族在內的、擁有高低不同等級墓葬的墓地:琉璃河黃土坡燕侯墓地、浚縣辛村衛國墓地、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平頂山媸陽嶺應國墓地、寶雞茹家莊弓魚伯墓地、邢台葛家莊邢國墓地、曲沃羊舌晉侯墓地、絳縣橫水倗伯墓地、翼城大河口霸伯墓地、黎城黎侯墓地、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隨州羊子山鄂侯墓地、隨州葉家山曾侯墓地、高青陳庄齊國墓地,國君墓處於墓地中心位置,其他墓葬居於旁側。從這些墓例來看,西周和春秋早期沒有在墓地祭祀祖先的制度,漢代以來學者所說的「古不墓祭」是有依據的(對於個別特例,詳見孫慶偉:《祭祀還是盟誓:北趙和羊舌晉侯墓地祭祀坑性質新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5期),自然也談不上有類似侯家莊商王陵祭祀場那樣的人牲、人祭遺存。

另外,就姬姓墓葬本身而言,也沒有人牲;而晚商凡是大墓必有人牲(埋人頭骨),貢獻人頭的禮儀被認為是針對王或接近王的地位特殊的人而舉行的(伊藤道治:《中國古代王朝的形成》,中華書局,2002年),除了殷墟,這樣的人牲還見於輝縣琉璃閣、西安老牛坡、青州蘇埠屯、滕州前掌大、浮山橋北、羅山天湖等墓地。
西周王陵雖沒有確認,但是從其他姬周墓葬來看,很難認為周王陵與他們截然不同。相反,目前的證據明確說明,西周不同級別墓葬之間的級差很小,而商時期各等級墓葬規模存在巨大的落差。

不管是人牲還是人殉,都可以視為非正常埋葬的現象,如果考慮到目前發現的商周墓葬數以萬計,商與周之間的差別可以說是極為顯著的。商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異類墓非常多,墓主屍骨的處置不同於正常之墓葬,屍骨往往扭曲、頭與身軀分離。多數沒有葬具和隨葬品,墓主無疑處於社會最底層,其身份或許是奴隸、戰俘等,其埋葬方式表明多數是作為犧牲使用的。此類墓葬進入西周就近乎絕跡。在商代貴族的宗教觀念中,這些非正常埋葬者等同於動物犧牲和祭品。在西周時期,特別是姬姓周人的祭祀禮儀中,獻祭的物品則基本不使用活人。這是商周文化傳統、祭祀禮制和宗教觀念的區別。洛邑發現的殷遺民聚居地的非正常埋葬現象,似乎表明至少在西周初期,周人是允許殷遺民保留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宗教觀念的,但是隨著周人統治的穩固,這種現象也逐漸消失了,周人的禮制在其統治疆域內逐漸確立和推廣。(張明東:《商周墓葬等級序列比較》,《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1期)

其次是和建築遺存相關的:

西周都城遺址所在非常明確,而且豐鎬、周原遺址都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周原的聚落結構調查已經精確到能把每一座建築和灰坑都標示在地圖上的程度。其中大型宮殿宗廟建築基址更不可能被遺漏,而且也有一部分被發掘,可以肯定不存在小屯宗廟區那樣的人牲遺存,也沒有發現類似後崗祭祀坑的遺存,以及建築奠基時用人牲的遺存。

不知以上能否解答題主的疑問。至於商紂王為何被推翻,那都是小問題,而且是純粹開放性的,絕對不可能有固定答案


我認為要從細節著手,公正地看待商周文明的不同之處,從文獻記錄著手對待商周不同的發展思想。
1.文字與青銅的成熟是在夏代的中後期,在文明的形成過程中,商人是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正是從商侯冥治河開始,商人參與了大量的文明建設。《禮記》:「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冥是契的後代而地位卻排在契之前,充分說明了商侯冥時期即夏少康開始,夏商文明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期,這個時期以後的文明是一種大混合文明,與夏少康時代以前的禹啟文明有非常大的飛躍。而實際上今天中原出土展現的夏商文明,是夏中後期,夏地東部的商人與其周邊的夏文明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結果。這種混合的文明最終出現在了中原之地,其形式實際與早期的夏後氏文明是有著很大程度差異的。西周的文明實際是全盤接受了夏商文明的結果,而同時周人在自身知識水平上是有差距的。
2.夏商與周的發展思想不同。夏商是以貿易立國,有很大的開拓性,打開發現新貿易路線,找尋新資源,進而推動文明的發展,這實際上是快速推動文明發展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從近代文明的發展中得到驗證。今天從中原的嵩山直到南部的洞庭長沙等地,東西方向從關中到曲阜附近,一系列的地名都是始自於商代中後期,整個中原文明的框架都是在短短的300年以內完成的。但如此發展的副作用也很大,對於落後族群無疑是很殘酷的,優勝劣汰的法則在那個時期被凸顯出來。周人繼承了商人所開拓的土地。當然周人也意識到,東亞地區的貿易成本是不可能降低的,高企的物流成本也是後世的漢唐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所以周人採取了農業立國的政策,族群衝突有所減弱,落後族群也有機會接觸到先進文明,但發展的速度也大大減低下來。
3.關於周伐商的正義性,歷史上已經評說很多,但從一些細節也可以看出來利弊的兩端。在伐商之前周文王曾經滅除密須國。管叔出來制止說,密須國的君主是明君,伐之不義。而文王最後採用姜子牙的意見,因為姜子牙提出「伐枉不伐順「,意思是對自己有利的就可以作而不必顧忌大義,而顧忌大義的管叔在周公執政之後發起了著名的三監之亂被處死。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崇高的價值觀也開始慢慢屈服於實利的爭奪,而這是否是後代文明發展逐漸停滯,歷史進入死循環的原因呢?


.

周克商是歷史使然
¨¨¨¨¨¨¨¨¨¨¨¨¨¨¨¨¨¨¨¨¨¨¨¨¨¨¨¨

歷史之必然,又歷史之使然。從伯夷、叔齊,到今天的黑周者,
無不是螳臂當車,毫無意義,宣洩個人情緒而已。帝丁殺季歷,
帝辛囚姬昌、烹伯邑考,你是姬昌,你會怎麼做呢?任人宰割?

¨¨¨¨¨¨¨¨¨¨¨¨¨¨¨¨¨¨¨¨¨¨¨¨¨¨¨¨¨¨¨¨¨¨¨¨¨¨¨¨¨¨¨¨¨¨¨¨¨¨¨¨¨¨¨¨¨¨¨¨¨¨¨¨¨¨¨¨¨¨¨¨¨¨¨¨¨¨¨¨¨¨¨¨¨¨¨¨

在《周文王回憶錄》第十七章中,
記載了周文王痛失長子的血淚史:

周二爻辭:

系小子,失丈夫。

心系兒子,就會失去丈夫。


周公解辭:

「系小子」,弗兼與也。

「心系兒子」,但無法兼顧。

周三爻辭:

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居貞。

心系丈夫,又會失去兒子;隨命求得,堅貞。


周公解辭:

「系丈夫」,志舍下也。

「心系丈夫」,決心捨棄兒子。

【注】 ..誰心系兒子又怕失去丈夫、心系丈夫又怕失去兒子?毋庸置疑,

作者姬昌的夫人太姒也。姬昌被崇侯虎誣諂於帝辛,被囚禁在羑里獄中,

三年不釋。太姒決定以長子伯邑考為人質,換其老父回家調養。而最終

暴君帝辛卻是殺了來朝歌的表弟伯邑考,並烹煮了後,命太史送到獄中

給姑父姬昌吃,若不吃,斬立決!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戮子之恨,不同踏地。
周不滅商,天理難容!

¨¨¨¨¨¨¨¨¨¨¨¨¨¨¨¨¨¨¨¨¨¨¨¨¨¨¨¨¨¨¨¨¨¨¨¨¨¨¨¨¨¨¨¨¨¨¨¨¨¨¨¨¨¨¨¨¨¨¨¨¨¨¨¨¨¨¨¨¨¨¨¨¨¨¨¨¨¨¨¨¨¨¨¨¨¨¨¨¨¨¨¨¨¨¨¨¨¨¨

帝乙歸妹
¨¨¨¨¨¨¨¨¨¨¨¨

帝乙時代,為緩和商周日益深沉的矛盾,.採取和親政治,把兩個妹妹嫁
給周侯昌。《文王回憶錄·周易》第五十四周章生動的記錄了周國卿士們
在婚宴籌辦時,極其不滿的情緒:

周六爻辭:
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女眷采果回來皆空筐,卿士們殺羊不見血,無有利。

周公解辭:
周六「無實」,承虛筐也。
周六之「無實」,挎空筐歸。

【注】 所謂「士刲羊無血」,是卿士們故意為之。周人殺羊方法,三千年後
的今之巴國人還再沿用,即.「殺跑羊」。兩腿夾羊,對準心窩、刺入心臟後,
放羊猛跑,血盡倒斃,這樣可去羊之羶味。而.「士刲羊無血」,.是眾卿士個
個故意刺偏,羊血噴不出來,流入胸腔,羶味更濃。

文王卿士,呂望、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辛甲、仲突等,無一周
邦人氏,卻無一不對殷商刻骨仇恨,不助周邦克商才怪。

¨¨¨¨¨¨¨¨¨¨¨¨¨¨¨¨¨¨¨¨¨¨¨¨¨¨¨¨¨¨¨¨¨¨¨¨¨¨¨¨¨¨¨¨¨¨¨¨¨¨¨¨¨¨¨¨¨¨¨¨¨¨¨¨¨¨¨¨¨¨¨¨¨¨¨¨¨¨¨¨¨¨¨¨¨¨¨¨¨¨¨¨¨¨¨¨¨¨¨¨¨¨¨¨¨

西伯昌最欣賞的小舅子

¨¨¨¨¨¨¨¨¨¨¨¨¨¨¨¨¨¨¨¨¨¨¨¨¨¨¨¨¨¨¨¨¨

在《周文王回憶錄·周易》中,特意用了一周章來讚頌他的小舅子箕子。其在
《彖辭》中曰:「日月入地中,明之義。內心文明而外表柔順,可以蒙受大難,
我就是這樣做的;利堅貞,內心苦難而能正意志,箕子就是這樣

周一爻辭:

眀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日月如飛,垂雙翼;箕子征行,三日不食;征前往,帝乙有言。


周公解辭:

「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箕子遠行」,明義不食。 ( 註:不食,不炊食,吃乾糧也。)

周二爻辭:

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

明義,力貫左腿,以勒壯馬,吉。


周公解辭:

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周二之吉,順勢之則。

周三爻辭:

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他明義南征,獲其酋首,不急緩徵。


周公解辭:

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南征之志,収獲甚大。

周四爻辭:

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志在胸中,有明義之心,勇出宮庭。


周公解辭:

「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志在胸中」,獲王心意。 (註:周代胸腹一體。)

周五爻辭:

箕子之明夷,利貞。

箕子明大義,利征。


周公解辭:

箕子之徵,明不可息也。

箕子南征,明義而不息。

周六爻辭:

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不明則晦,如日中天,後入於地。(註:言紂王時代的箕子。)


周公解辭:

「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如日中天」,光照四國;「後入於地」,失作則。 (註:則,榜樣。 )

【札記】《孔穎達·論卦辭爻辭誰作》曰:「武王克殷之後,始追號文王為王,若爻辭

是文王所制,不應雲..『王用亨於岐山』」。迂腐,殺爹烹子,拘禁逃獄,還會伏首稱臣?

還有可能嗎!所謂「文王以之」,第一,西伯逃獄後只能公開對抗;第二,原文可能為

「我以之」,周公教授小成王時改謂 「文王以之」;第三,「文王」 是生稱不是謚稱。「謚稱」

是禮崩樂壞之產物,是西周以後的事兒。 中國國學界所認知的國學,幾乎就是「漢學」,

根本與國學(周學)無緣。


所謂「夷於左腹,用拯馬壯」,箕子曾與姐夫姬昌交流的御術,箕子的駕車技術非常高

明。他告訴他姐夫「剎車時要把全身之力注入左腿,可及時勒住強壯的四馬」。三古尚

左,遵天道、地道之人道。左向,是人類主向,若軍官操令.「左右左」 改為 「右左右」,

必導致潰不成軍。關於駕駛,車是中國人發明的,但那時是馬車。機動車是美國人發

明的,老福特讀過《周易》嗎?肯定沒有,即便讀過,絕對讀不懂。讀不懂發明機動

車幹嘛?左與右都不理解,踩剎車踩到油門,這是文明問題還是技術問題呢?八零以

後君才有資格裁判!箕子的「左股剎車」極具人體工程學,踩剎車踩到油門,不是駕駛

員的錯,是美國人的錯。因為汽車是美國人發明的。


所謂.「四國」,朝歌之東的康國、之南的管國、之西的蔡國、之北的霍國。武王克商後

把四國分封給姬封、姬鮮、姬度和姬處四個兄弟,四面圍監朝歌的武庚。古今文人解

釋不清楚什麼叫「四國」,實在是不可思議。另外,向八零以後君呈報四國國都:即康

國都浚城、管國都鄘城、蔡國都上蔡、霍國邶城。此史料,「史不載經載」啊!


箕子是周文王非常欣賞的小舅子,所以,在回憶錄中專門用一周章來讚揚他。而箕子

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字僅僅十八個字,即《箕子與微子簡書·麥秀》:「麥秀漸漸兮,禾

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狡童,商紂矣,箕子哀嘆殷商的覆滅。

¨¨¨¨¨¨¨¨¨¨¨¨¨¨¨¨¨¨¨¨¨¨¨¨¨¨¨¨¨¨¨¨¨¨¨¨¨¨¨¨¨¨¨¨¨¨¨¨¨¨¨¨¨¨¨¨¨¨¨¨¨¨¨¨¨¨¨¨¨¨¨¨¨¨¨¨¨¨¨¨¨¨¨¨¨¨¨¨¨¨¨¨¨¨¨¨¨¨¨¨¨¨¨¨¨¨¨¨¨¨¨¨¨¨¨¨¨


周武王敬重舅父

¨¨¨¨¨¨¨¨¨¨¨¨¨¨¨¨¨¨¨¨¨¨¨


271.《武王與舅父箕子簡書·(一)》

歷史文化

『引言』文王非常欣賞他的小舅子箕子,在回憶錄中專門用一周章來稱讚這位內弟。

武王伐紂後於元年孟春寫此信懇請舅父來鎬京。該信經武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

為《振鷺》之樂歌。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白鷺振飛 請來西雍 我客臨至 必有尊容

在商無惡 在周無怒 暢談夙夜 以永美譽

【札記】《五經博士·詩序》曰:「二王之後來助祭也」。失之,漢武五經博士之於

《毛萇·詩序》的記憶,已是支離破碎,不可能記得全。


明末大學者、一生抬杠的毛西河曰:「此詩專指殷王之後,與《有客》同」。眼光犀

利,慧眼獨具。《牛震運·詩志》按曰:「此說極有見…」。可見古代經學家中亦有

明眼人,並非全是睜眼蝦(瞎)。


西雍,鎬京新建的夏禹辟雍,武王言外之音即「您舅父來周京,只祀皇王夏禹之辟

雍,不祀文王清廟」。箕子回信了嗎?沒有;來了嗎?沒來。咋辦?再寫信請吧…。


此簡書作於武王元年「牧野之戰」後,不幾日。

272.《武王與舅父箕子簡書·(二)》
歷史文化
.

『引言』 .武王給舅父發了邀請函,舅父沒回函、也沒來鎬京。.於是,武王再次

發出邀請函。此簡書經武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有瞽》之樂歌。其歌詞原

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盲師樂師 忙於周庭 設置樂架 裝飾美羽

商鼓周鼓 搖鼓編磬 齊設備奏 簫管待舉

喤喤樂聲 肅雍和鳴 先祖聆聽 我客若至 永觀樂成

【札記】《五經博士·詩序》曰:「始作樂而合乎祖也」。失之,武王寫此簡書再次邀

請舅父箕子束來周。此簡書作於武王元年春。

273.《武王與舅父簡書·(三)》 歷史文化

『引言』 武王再次發出邀請函後,舅父箕子終於來鎬京見侄子。住了兩天就走了,

據說去了朝鮮。武王又給舅父寫了此封信,雖然惋惜但並不遺憾。該信函經武王大

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有客》之樂歌。其歌詞原文與參考譯文如下:

有客貴客 一色白馬 有紀有律 敦篤商旅


留客再宿 挽留誠信 授客絲絆 以絆四馬


客走我追 左右盡隨 既有權威 又有心意

【札記】.《五經博士·詩序》曰:「微子來見祖廟也」。失之,文王開國後不久,微子

子無法忍受庶弟紂辛的擠壓,逃亡已與商紂分庭抗禮之周邦。武王伐紂時為武王室

左史(右史為姬利,利簋鑄造者)。牧野之役開戰前,武王理解表弟的難處,以人

文關懷令右史姬利行陣前行占卜,所以,我們後人得以挖掘到「利簋」。


此簡書作於武王元年春。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不應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看待古代人的思維。當時的父系社會是很忌諱母系社會的復辟的。王不祭天,就是丟失天命的眷顧,所以《尚書立政》周公才勸成王不要偷懶不祭天。不用兄弟,是離間,用逃人,周朝的幾個大臣都是商的逃人,怎麼就成了紂王英明、、武王被黑呢?屠殺15萬回援商軍的是姜子牙,不是周武王,周公時才遷徙的殷民,不是周武王,周武王只是把20萬東夷奴隸從商帶到周的關中,一開始沒有俘虜商民為奴。


當下對武王伐紂逆反思維,其源應該來自於毛澤東和郭沫若。
毛澤東對商紂的論段有:
一、殷紂王(通常稱之為『暴君』)精通文學和軍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
二、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三、商朝為什麼叫商朝呢?是因為有了商品生產,這是郭沫若考證出來的。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史書說:周武王伐紂, 『血流漂杵』,這是誇張的說法。孟子不相信這個說法,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四、龍山文化很有名啊!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郭沫若在《說儒》論段:
像紂王這個人,對於我們民族發展上的功勞倒是不可淹沒的。商朝末年有一個很宏大的歷史事件,便是經營東南,這幾乎完全為周以來的史家所抹殺了。這件事,在我看來,比較起周人的剪滅商室,於我們民族的貢獻要更偉大。
一幕英雄末路的悲劇,大有點像後來的楚霸王,……他自己失敗了而自焚的一節,不也足見他的氣概嗎?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紂王為人。。。。
從周之威脅已路人皆知的時候,還能調主力軍隊去征討東南夷就知道了。

其人近隋煬帝。


武王伐紂。並非全無黑點。實際上《史記·周本紀》的記載中,就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我讀完後,覺得周實在是不當人子。
先說結論:
紂囚文王而不殺,免其陰謀之罪,賜其征伐職權柄,武王因紂「無道」而鞭其屍、梟其首,連紂寵愛的妃子(已自殺)也鞭屍,誰對誰錯?


以下全文。

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
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
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
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
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格之刑。紂許之。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
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
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
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
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
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
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謚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
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
業。
九年,武王上祭於畢。東觀兵,至於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
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
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遂興
師。師尚父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
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
赤,其聲魄雲。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
器而奔周。
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跟你有一毛錢關係?)乃遵文王,遂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
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太誓,告於眾庶:「今殷
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前文未述),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
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跟你有一毛錢關係?)
。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遠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
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
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
惟家之索』。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
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於百姓,以奸
軌於商國。今予發維共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
哉!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
如離,於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於爾身有戮。」
誓已,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
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
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
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
商國,商國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
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
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
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
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
武王已乃出復軍。
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武王弟叔振鐸奉
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劍以
衛武王。既入,立於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
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佚策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
只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天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
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


歷史研究要揭示事實,而對歷史人物進行價值判斷,則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逝去,留下的只有被稱為「事實」的腳印。當然,如果我們發掘出更多的事實,或者修正了之前對於事實的意見,那麼我們的評價對象也就「在本體論意義上」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評價發生變化也很正常。

此外,評價者本人的立場和價值觀也起到作用。

總結下來,影響對一個歷史人物評價的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 歷史事實;

2. 評價者自身的立場。

近年來,這兩個方面因素在涉及商末歷史和人物的領域,都有所變化。

從歷史事實方面,20世紀確實是商代歷史的大發現時代。以往對於殷商文明的研究,所能依據的材料主要有兩個傳統,一個是口傳,另一個是文獻。

關於殷商文明的口述歷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流傳於中國各地,不過這個來源目前無法作為嚴肅的歷史學的材料,因為口傳材料的收集整理是19世紀之後才形成的專門領域,目前還沒有看到好的關於殷商文明口傳歷史的整理材料。我們沒有,古人更沒有。口傳歷史的權威性來源於親歷,親歷者一代一代逝去,歷史記憶也逐漸模糊,諸子百家與商末的時間距離是五百年以上,司馬遷寫作的年代距離商末已有近千年,而我們,已經距離他們三千年。口傳材料千百年來層層疊疊,難辨真偽,非專門研究不能使用。而傳統的評價,來源也是文獻。於是,關於口傳歷史的討論,暫告一段落。

文獻材料,即《太史公書》《竹書紀年》之類,諸子百家中關於殷商文明和商末歷史的敘述也可以算進去了。但是,文獻太少了,而且,關於事實的記述,往往互相抵觸或者自相矛盾,或有明顯不合理的地方,又在關鍵部分留下大量空白,這些材料能夠支持的評價,是很有限的。說到文獻為什麼成了這個樣子,恐怕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很多文獻材料的來源,並非直接的官方檔案,或者歷史記錄的精確傳承,而本身就是對於口傳歷史的不夠嚴謹的抄錄,那麼材料來源的權威性,又要打一個折扣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秦漢以後的中國人,如果要獨立地對商代末年的歷史人物進行評價,也很難超出目前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竹書紀年》某種意義上屬於考古材料,它的發現對於中國上古史的研究有巨大價值。這個價值,我們在20世紀的發現中可以再次看到(當然,我們這個時代的考古發現的意義更加宏達)。

20世紀以來,甲骨文、殷墟遺址等各類歷史遺存的陸續發現,我們擁有的關於商文明的材料已經遠遠超過了古人。我們能夠看到當時人親筆留下的文書,能夠觸摸到當年貴族陪葬乃至生活使用的器物,甚至能夠通過遺骨復原當年人物的面容和血脈。這些都讓我們具備了重新評價那段歷史所必需的材料。

因此,如果我們這個時代有人試圖不受傳統影響,獨立地評價那個時期的歷史人物,那麼我們未必會得出傳統的那個結論,而且我們的結論,無論是否和傳統一致,都可以擁有更多的材料支持。

並且,從評價者自身來看,對於那個時期的人物,我們甚至更有可能獲得和傳統不同的評價。

那是因為,時代變了。

一方面,商末歷史事件長期以來具有非常強的意識形態色彩。古代對於帝辛和周人的討論,往往沾染了許多政治的、倫理道德的爭辯。那麼,評價者要如何才能夠政治正確地反對傳統的觀點呢?這很難。

但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情況大大不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本身的批判,已經相當自由,在不涉及政治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從更多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而且即便從政治角度,我們也可以得出任何方向的結論,因為這個歷史事件,除非很牽強地上綱上線(真想這麼做的人沒必要扯那麼遠的事情),否則很難說還有什麼政治意味了,就算有,那也是對於古代政治的學術討論價值。

另一方面,評價者變了。過去對於那段歷史,給出的評價最後能夠成為輿論主流的,是學者。學者的見解是有相當傳承的,而且在給出評論的時候,會考慮更多的東西,至少是與自己的學說相一致。但是我們這個時代,普通人也可以掌握材料並且獲得話語權,這裡的普通人說的仍然不是與歷史無關的那些人,而是對於歷史有興趣,卻並非科班出身,也不一定具有學術背景的人,他們在獲得材料方面並無障礙,在做出評價和發表評價方面則更加自由,而他們給出的評價,更多地是基於自身立場、基於人性的,在學術方面的考量不需要多,只要材料能夠支持就行了。

另外,不厚道地說,對於學者來說,得到一個反傳統的結論也比得到一個平常的結論更有利。這話要是有人反對,我下回編輯的時候就一刪了事了,不是重點,也不必爭執。

所以,總結下來,我們在一個材料更加豐富、評論立場更加自由和多元化、評論者來自更複雜的背景的時代,我們看到對於上古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偏離傳統的意見越來越多,主流意見也開始發生轉變,這實在沒什麼奇怪的。

另外,歷史上對於此事件、這些人物,不同的評價也不少了。

況且,不管我們的著眼點更多地是忠實於材料,或者更多地是維護自己的立場,那麼得到反傳統的結果,有什麼不好嗎?(這是問句,不是反問句)


不研究歷史,只說點個人觀點,不喜隨便噴。

武王伐紂只在於政治上政權更替,沒有正義非正義可言。

周起兵伐紂,只是諸侯想進一步發展,取代天下共主的殷商。中國千百年的儒家思想,一直給人灌輸,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有德者居之的觀點。取得天下一定是有德,而失去天下一定是無德。歷史只是勝利者書寫的。成王敗寇,有什麼好說的?紂王如果牧野取勝,歷史就是聖明天子領導中央平定地方叛亂。

要說是不是黑武王伐紂,難道不應該先看是不是幾千年一直在粉周黑商。帝辛自幼聰明,能文能武,機智善辯。重視農業生產,商業發展。即便不是聖明天子,也不會是昏庸皇帝。好酒色應該是有的,但是「酒池肉林」、「剖腹驗胎」,真的有么?炮烙也不是他發明的吧?即使他用,難道比後世凌遲、剝皮等刑法更殘酷?在《韓非子》中提到,費仲勸諫帝辛殺掉西伯姬昌,但帝辛卻認為「夫仁義者,上所以勸下也,今昌好仁義,誅之不可」,沒有採用費仲的建議。

對紂王的指控最初只有四條,連個檄文都不夠發的。之後的種種罪行都是後世累加上去。難道不能質疑一下後人加罪紂王的動機?「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秦代周、漢代秦、魏晉代漢。越是增加紂王罪行,越是強調武王伐紂合理性,越是體現自己造反的合理性。殷商有罪,造反有理。比干確實是被紂王挖心了么?有證據說比干比紂王活的都久。現存比干墓寺廟中碑文有顯示其比紂王還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紂王所殺,此一證據不能說是鐵證,但已經構成懷疑探討點。太史公寫得都是事實么?相信很大程度都是根據證言經過合理推測得出來的。

武王給帝辛的四條罪狀,就有一條「昏棄厥肆祀,弗答」。商末已經不重視祭祀了,怎麼會有上面某道人說的「殺殉過多」?即便有也是殷商早期,並不能一概說商朝野蠻,過多犧牲祭祀。西周初期重視祭祀之後,犧牲、殉葬活人更多。

「鳳鳴岐山」更是胡扯,哪個朝代不說自己皇帝出生時就各種祥瑞。周朝對自己的粉飾也可見一斑。

武王伐紂無所謂黑與不黑,只是周姬想取得中央集權發動的政治行動,無可謂正義非正義。不粉商,也不一定粉周。


因為《竹書紀年》的出土。例子:夏啟殺伯益、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共伯和干王位等等都與《史記》的記載相距甚遠。


今文《書·大誥》曰「天休於寧,王興我小邦,周多士」,曰「非我小國,敢弋殷命」,其自卑如此。於勝國一曰大國殷,再曰大邦殷,甚且曰天邑商,其尊人如此。

《尚書古文疏證》 閻若璩

某種程度上,周國人自己也覺得自己能亡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自然,這裡的「小邦」是否就如此解釋,也有異說就是了

此外,《尚書》等中載的武王列舉的紂王的罪行中,有一些從今天的觀點來看並不算得上罪過,比如不祭祀(一些學者主張,商末發生了某種形式的宗教改革),減少對商王親族的任用而遴選並重用「四方之多罪逋逃」之人,等等,這個也可以見仁見智


這根本就不是正義與邪惡的問題啊,而是地方諸侯與推翻盟主的問題。屬於「無義戰」的範疇。
另外由於商紂被層累疊加了許多罪名,所以人們會發現紂王也挺可憐的。


古往今來只有一個一世而亡的革命者,造反三座大山起家,臨死前訓誨人民群眾「造反有理」,搞防修反修演習,他叫毛澤東。

景帝「不食馬肝」已經充分說明他心裡對所謂革命的B數了,考古認定商周並立也證明商周在生產力上並無根本差異,真正發生生產力革新的是儒家四處奔走而不受待見的春秋,以及戰國。

傻的、壞的是那些在今時今日現代化社會裡,不知道這段歷史而整天鼓吹復活儒家那套的腐儒。


這些人都自認為比 太史公懂先秦的歷史


我只知道如果殷墟里殉葬的是這些人的祖先,世界就安靜了。真不明白為什麼殷墟他們就能完全無視呢?周代商無疑是進步,並且周朝就是華夏文明的奠基者。真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詆毀自己的祖先呢。真是巴不得自己祖先成為人牲嗎?


這事主要怪老天


推薦閱讀:

蒙古人的元朝那麼強勢怎麼會垮掉?後來朱元璋是如何報復蒙古人的呢?
如何評價賈充的唆使弒君的行為?

TAG:歷史 | 商朝 | 先秦歷史 | 西周 | 中國上古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