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東西是你讀研究生以後才懂的?

有哪些東西是你讀大學以後才懂的?
有哪些東西是你讀博士以後才懂的?
有哪些東西是你工作以後才懂的?


看過身邊太多學術道路走不通的例子,感受如下

1. 對大部分人來說,博士畢業的難度遠遠小於把科研當成自己的飯碗。
2. 導師直接決定了你博士期間的生活質量,科研質量,未來發展,是最最重要的因素,至於學校,地方等因素都往後排。
3. 大部分博士生還只停留在好好做實驗,好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心態上,或者在願望層面,啊我喜歡這個學科我想未來好好做科研。只有極少數人在技術層面知道怎麼一步一步做好成長為大牛。
4. 接上,如果想把科研當做未來飯碗,你可以不喜歡科研,但是你不能不懂技術層面道路怎麼走。
5. 做科研和創業一樣,只有極少數人能成功。
6. 接上,做科研和創業一樣,底線是survive,少談什麼大理想,少談什麼為學術前沿以及為人類發展做什麼大貢獻,最起碼做到在學術圈裡survive,找到工作。就像創業最起碼底線是survive,別倒閉,這個都做不到那些所謂的顛覆這個商業模式,改變那個商業生態都統統是扯談。
7. 任何事業,包括科研,都是平衡各方面看似衝突的利益關係,牛人總能在理想和現實之前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盧瑟永遠在抱怨,覺得哪哪都不如意,永遠不找自身的問題。
8. 注意保護和積極鍛煉身體,多活幾年比多發幾篇paper重要的多。

以後有空再更新。。。


2016.8.12更新
=======================
很多人問前面所謂的『技術層面』是指什麼?我等學渣沒什麼成功經驗可以分享,簡單說一些身邊的例子,或成功或失敗或幸運或遺憾,各中滋味自己體會吧。

說幾個通常意義上的本科大神
A君,比我大幾屆,GPA絕頂,當初申請學校的時候橫掃了Stanford, JHU等一干名校,屬於我等無法企及的大神,且把stanford鋸掉為了導師去了另一個一般排名肯定低一個級別的學校。結果個性孤傲,與導師關係處理不好,背著老師自己投文章,目前第二輪薄厚,一區文章一篇沒有。

B女,本科在美國,當時申請了我phd的系,同樣橫掃harvard,yale,JHU, upenn,當然也拿到了我系offer。結果去了harvard,前兩年開會還見到她,什麼也沒做出來,第三年退學了,不知何故。

C女,同樣GPA絕頂,來美跟了三個人nice水平牛的好導師,五年開會只拿著成果來了一次,phd畢業一篇paper沒有,回國工作。


關於選老闆和課題
D君是我朋友,剛進phd的時候表達選導師的意向,他同時選了兩個導師,在兩個導師手下工作。我不理解就問他為什麼,他說,你傻啊,導師甲做的東西周期很長,phd五年做不了幾個結果出來,但是一旦做出來就能發牛paper,屬於高風險高回報;導師乙做的東西短平快,但是難發頂級期刊。我努力和導師甲做牛文章,但是就算做不出來還有和導師乙的工作保底。。。我恍然大悟,最後此君在兩位導師手下都發了牛文。

E教授是個外國人,閑聊的時候問到他當初是怎麼選博後導師的,當時一個業界神牛給了他博後職位,結果他思考了半年,去了另一個較年輕的rising star。我問為什麼,他說此神牛要求極高,一個project做太久。結果他去了那位rising star的lab之後一直牛文不斷,順利找到教職。而頂替他去神牛lab的那位仁兄,十年後當他都拿到tenure了,這位仁兄才發了第一篇文章。雖然是發了nature,但是已經決定跳槽去google了,被這篇十年的文章磨掉了所有做科研的熱情。

還是E教授,E自己當老闆之後,有tenure的壓力,對博士生採取的策略是每個project試一個月,如果一個月內不work馬上換下一個。結果他剛帶的幾個博士,人人畢業手上10來篇文章,牛文更不少,大大超過系裡博士畢業的平均publication,找薄厚找教職自然不在話下。

I君是美國人,算是我目前親眼見過的,在學生層面最聰明的一個,沒有之一。phd期間就發了多篇文章,且非常獨立。找薄厚時,看不上一般的lab,找了一個業界有名脾氣不好的大牛院士,。抱著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名氣大的願望。做了兩年毫無建樹,遂轉行。後來遇見時,他說此牛院士在外表現非常親近學生,對內完全另一幅嘴臉。

關於對科研態度
F教授是女性,年紀輕輕就成為她系招牌。問她當初怎麼想到做這行的,她很直白的說,我不喜歡科研,不喜歡我現在做的東西,但是我很享受名校教授的名譽。可是哪怕她說不喜歡,據觀察她每周工作70小時以上,每次開會,遇到別人對她工作感興趣就立即談合作,找一切機會出去宣傳自己工作,積極認識各大基金評審,期刊編輯,於是funding paper都走勢良好。

H君和我算大同行,但是細方向不一致。他能力比我強,博士畢業在他那個方向上發了多篇文章,在那個領域絕對是佼佼者。回國找工作,我提醒過他,國內現在不太接受你這個方向,因為領域偏小難發頂級期刊。他說,現在熱門的那個方向,實在不喜歡做。果然回國找工作和別的方向上申請人比起來,不佔優勢,找工作全掛,遂轉行。

最後說個發生我自己身上的事,找薄厚的時候,有次和老闆閑聊。老闆說,關鍵是找一個support你的lab。有些導師,雖然非常有名,他們採取的策略是廣撒網,手下可能十來個薄厚,讓你們自生自滅,因為他們不愁招不到人,可是最後只有一兩個人能做出來。有些導師,人數少一些,有精力關注你們每個人的發展。或者你可以試試工業界的職位,也挺好。導師說完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能這樣掏心窩的給建議,算是我的榮幸。

以上都是身邊真人真事,其實可寫的還有更多,每個人看了都有自己的理解,自己明白就好。


欠的債早晚要還。

讀書就是這樣,你努力的東西,不一定都有回報;但由於你不努力欠下的債,都一定會成為你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讀博更是這樣,因為研究得越深入,對一個人的知識深度考驗越大。對於很多人來說,讀博就是在還債的過程中涅槃重生的過程。

有的人,從小英語不好,靠突擊刷題考了個雅思或者GRE高分,就算拿到offer,出國以後和導師同事的交流,閱讀文獻的速度和理解度,寫出的文章的質量都會受到嚴重限制。同樣是雅思7.5分,人家靠看電影讀小說學出來的英語就是碾壓他這種靠刷題刷出來的。而直到他花了額外的努力補足了語言方面的差距後,科研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還有的人,本科貪玩,打dota玩lol,翹課抄作業家常便飯,仗著腦袋聰明畢業拿到名校offer,你以為這就鹹魚翻身了?結果科研做到一半,突然被一個本科基礎課的知識卡住了,誰讓你當年課本沒讀透考試都是前一晚上背的往年考題呢?只好找到當年的教科書重新學習了解了知識點才能把科研繼續推進,然而這種靠讀參考書學來的知識遠不如本科時的系統學習來得紮實,稀鬆的知識理解還是會在未來形成阻礙。

更有的人,喜歡投機取巧,就連基本的實驗技能都要偷懶。做training的時候讓實驗室老師直接把數據測出來,數據倒是工整漂亮直接就拿去用,平時缺乏練習時間一久就忘了,等到後面發現要補充實驗的時候完全不會做,只能叫來老師重新training一遍;另外有人懶得去了解儀器原理和每個參數的意義和影響,每次實驗都用training時設置的參數,而等到需要調整變數,預設的參數要隨之調整時,由於對儀器工作原理的了解不夠深,導致數據質量差或者完全錯誤,既浪費時間又打擊士氣。

其實作為phd,最重要的還是學習能力,就是在短時間內高效地了解一個科研領域或者掌握一些科研方法,而一個人學習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驗一個人對於學習工具的掌握,這些學習工具,就是那些你在本科或training階段打下的基礎,比如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專業課等基礎學科和各種實驗儀器及其理論。在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上面,一定要丁是丁卯是卯,切不可有半點含糊,否則不論你未來多麼光輝燦爛,年輕時因為一時偷懶欠下的債,就像是一顆顆定時炸彈,指不定在某個時間段突然爆炸幾何級數般拖住你的後腿。


1??,博士跟碩士完全就是兩回事,碩士可以混混畢業,博士就別想了,一定要掉一層皮才可以;
2??,博士之間的差距很大,有些博士有一大堆的成果,有些則是憋死也沒啥進展;
3??,研究方向很重要,選錯了方向,就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當然了,沒有任何方向是容易的;
4??,不要指著任何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主要的問題,別人頂多幫著解決一些小問題,因為博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都不容易,而能解決這些問題的人都非常優秀,自然的這些人都非常忙,哪裡有太多時間幫你;
5??,從有idea到最終的論文發表,每一個階段都有嚴格的程序要遵守,而每一步都要用心,都要付出心血;
6??,博士前期出成果比較難,大部分都是後期噴發;
7??,在解決一些特別難的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個性的弱點,這個時候,你有機會去消滅它們,也有可能被它們消滅;
8??,大部分博士並不熱愛科研,他們只是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讀了博;
9??,向所有憑藉自己的努力讀下來博士的人致敬,同時恭喜你,在為人類知識的進步做出貢獻的同時,也鑄就了一個更為強大的自己。


1. 平台很重要。能出國就盡量不在國內讀,尤其是以後想在高校做教師的。目前國內985畢業的博士生普遍接受度還可以(前提是本科及研究生基本也要是211),211的博士生想畢業後去好的學校越來越難。
2. 跟對大老闆很重要。不光決定幾年的研究生是否讀的順利,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以後的發展。學閥現象還是很嚴重的,大牛的課題組發文章找工作很有優勢。
3.和小老闆相處要注意分寸。尤其是那些急需文章和成果評職稱的小老闆,你再多的論文和專利都喂不飽他們。先盡量保證自己達到畢業要求,再去幫助小老闆出更多成果,一些事情可以直接和大老闆商量。
4.讀研是否順利,和個人能力有一定關係,但關係最大的是課題方向。同一專業的不同方向有時候真是雲泥之別,在選課題時一定要慎重,不能任憑老闆一言堂。這就要求平時盡量多讀多想,以便關鍵時刻有理有據地說服老闆。
5.不要太在意研究生期間的助研金。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助研金都是遠低於你的勞動付出的,作為個體,我們很難改變這種現狀,這種感覺有時候比較痛苦。在大家都被壓榨的時候,爭取在枯燥的科研中多出成果,找到另一種樂趣。這不僅能緩解內心的不滿,最後你會發現你的成果更可以讓你拿到2-3W的國獎,找到薪資較好的工作。
6.盡量不要摻和實驗室或系裡的政治鬥爭。很多課題組存在內鬥現象,小老闆們之間、師生之間、同門師兄弟之間,盡量遠離,記住自己只要畢業,其他的少管,更不要在背後論短長。

應該沒人看,這是我幾年來根據自己及周圍同學的血淚教訓總結的幾點,後面想到了再更新。
未完待續。


以上為原回答。
——————————2016.8.11補充說明——————————
7月14日回答此問題時,前面已有300多回答,所以我回答時便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未料想我的續貂之言,最近幾天竟然獲得如此多的關注。我有點誠惶誠恐,尤其對於關注我的朋友們表示抱歉,這是我在知乎第一次回答,以後的回答也必將很有限,可能無法給關注我的人帶來您想要的資訊。
對於評論內容,限於時間問題,請恕我不能一一答覆。正如有的評論所說,我上面的回答主要針對理工科,文科我並不清楚,在此對之前未表達準確表示歉意。
這個問題下的很多回答我也深有感觸,囿於我上大學後文筆退化厲害,發的論文都是八股文,所以後面我要好好整理下讀研這幾年的感悟再發出來,謝謝大家。

——————————2016.10.27更新——————————
每天都有人不吝點贊,非常感謝,但由於時間緊張,一直也沒時間多寫幾句,有點對不住。

昨天一同學找我訴苦,很有感慨,便再贅述幾句吧。
這位同學(下稱L)與我高中同班、大學和研究生同校。L高中和大學都很優秀,高考那年只有16歲(身份證好像是15),由於分數高,還因此上了江蘇的揚子晚報,但後來和我進了同一個坑(我很平庸)。L大學裡得很多獎,順利保研,但還是留在本校的坑裡,後來和我同一年開始碩博連讀。我們不同學院,學號甚至也只差一個數字。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現在卻得了嚴重的抑鬱症,想要退學。而罪魁禍首,就是讀博。
L的博士讀的太壓抑了,一直做項目,老闆壓的又緊,讀了四年卻沒有一篇文章,而且項目也一直不順利。以前那麼優秀的L,這四年來毫無成就感,自信心就這麼一點點消失殆盡。

說了這麼多廢話,我只是想祝L早日走出來,我大學四年也一直抑鬱,讀研後慢慢好起來了,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希望L也能早日擺脫抑鬱症的折磨。

並希望所有有志於在國內讀博的同學,讀博前盡量做好克服萬難的準備,從心理到體力,畢竟好的老闆並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已經上賊船的一定要健康作息,培養一點小愛好,科研並不是全部,要從其他方面找信心。比如我在讀研前兩年,做的都是拿快遞和報銷的雜事,科研上毫無頭緒,很受挫,我在這期間自學了篆刻,找到了一絲活著的樂趣,堅持了下來。後來在第三年接連發了幾篇拙文,雖然至今仍然平庸,但信心還是逐漸找回來了。


——————————2017.3.27更新——————————

沒想到還會來更新……知乎的第一個回答,不時會有人點贊,非常感謝,關注就不必啦,我是沒啥乾貨的小透明。

碩士師弟們這個月畢業啦,我找2個師弟要了論文,主要是我後面寫綜述總結課題組已有成果時要參考。看了之後心裡五味雜陳。論文寫得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致謝里沒我的名字,卻讓我心寒。

第一個師弟,三本考過來的,水平一般但自視甚高,組裡的人之前都挺反感。他去年寫了篇小論文,老師和師兄都不幫他改,我看他可憐,花了一整天幫他改稿子,基本就是給他重寫一遍,因為寫得太爛。昨天拿到他發表出來的論文,發現作者名單居然寫上了另一師兄的名字,而我連致謝都沒提。師兄可是啥都沒幹的……

第二個師弟,他本科畢設試驗是我手把手教的,他當時心不在焉,我一直督促他,畢竟以後還要留下讀研,但這可能就得罪了他,他是想混學位的。他本科畢業論文也是我給改的,但當時就發現他致謝里感謝最多的是另一個和我一屆的同學,那同學也是混日子的人,基本就沒管他畢設的事。讀研之後他依舊心不在焉,我也就懶得管了。但後來他寫小論文時,老闆和師兄沒人理他,他又找我,我心軟,又花了大半天幫他改。然後,今天我發現他在碩士論文致謝里把實驗室所有人感謝了一遍,唯獨沒有我。

我是個話不多的人,每天待在實驗室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看看資料寫寫筆記或論文,晚上再弄點小愛好,一天就過去了,脾氣自認為很溫和,女朋友有時甚至說我對別人太熱心了。如今我發現她說的對,以後的日子做好自己的試驗寫好自己的論文就得了,其他的就不管啦。


一,無論腦洞開向了何處,數學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
二,如果說有什麼東西還能像數學一樣讓人安心,那就是實驗了。
三,堅持用數學和實驗說服人。


讀博之後,人生里也經歷了很多事情,最大的心得就是:博士要學會孤獨且珍惜地活著。


其實很多人天生欠缺「孤獨地活著」的能力,他們的生活必須充滿社交能量,以至於他們將這種社交能量形容為一種賴以生存的技能和資本。脫離了這種社交能量,他們的人生就什麼也剩不下了,這會是一種非常悲慘的狀態,具體的例子可見大多數倒台高官們的生活。

「孤獨地活著」這種表述其實具有天然的矛盾。人本身是社交動物,但是博士的學習卻又很多時候讓人處於孤獨的狀態。如何協調這種內在的矛盾,尋求一種內在的平衡,是每一個博士生需要回答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可以說只要是起作用的答案,都是標準的。處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可以說是極端脆弱的,但也可以說是極端堅強的。脆弱是指,孤獨會促使人反思自己所有的缺陷,堅強是指,人需要在承受這樣的反思的狀態下活著。這可以說是一種精神上的試煉。

從更高的層次上看,孤獨是支撐思考的骨架,也是活化思考的靈魂。不遭遇孤獨的思考基本上也是隨大流的思考,真正脫穎而出的前沿性的觀點,視角和概念很多時候都伴隨著其與生俱來的孤獨感。一個頂尖的學者,在人生的某種狀態下必然也是孤獨的,只有如此他才能擺脫掉世俗的喧囂和影響,真正開闢出「少有人走的路」。這個前提下,他如果也能好好活著,就會譽滿天下,但很多頂尖的學者其實承受不住這種孤獨感對心靈的衝擊和剝削,於是生命的火花歸於沉寂——這也是「孤獨地活著」這種表述最大的風險和悲哀。

「孤獨地活著」之後,是「珍惜地活著」。

其實走到博士這個階段,我們已經站在了人類教育體系的頂峰,但長久以來驅動我們向上的動力會讓我們無視已經收穫的成績,卻只是盯著站在更高峰的那些頂尖的人們。換句話說,我們並不「珍惜」我們的收穫,而是慣性地投入到一場又一場攀爬中——抱怨,自卑,焦慮,否定,種種負面情緒也會隨之而來,充斥腦海和心神。四年博士期間,我見證了一些死亡,也經歷了一些悲劇,因此對此有所體會:身處越高,收穫越多,人越是容易喪失掉這種「珍惜」的能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後,人會變得不在乎失去的東西,如同喪失掉了痛覺神經肉體,除了麻木外別無它感。而更嚴重的是,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正在失去和將要失去。而失去而不自知的結果,往往就是最後的珍惜而不可得。

在這個狀態下的人,其實有多種表現:有的人的思想被所在的精英階層的價值觀固化,再也體察不到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天生活在自己小世界裡演繹著種種精緻的庸俗。還有的人思想被冷漠包裹,用距離來切割一切可能的傷害,也切割一切可能的友善。如同顧城的詩句所言:

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更多的人,則是盲從於生命中的各種小聰明和大庸俗,本來已經失去了分辨好壞對錯的能力,卻非要死鴨子嘴硬般的故作世故地強調「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沒有對錯考量的利弊博弈,不恰恰是人類社會所有惡之根源嗎?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自以為有責任;社會道德的雪崩發生時,沒有一個知識分子自以為有責任——多少觸目驚心的悲劇,已然證實了這一點。

「珍惜地活著」是我至今也無法貫徹的另一個試煉,其難度甚至比「孤獨地活著」更高——畢竟孤獨可以被一分一秒來慢慢適應,珍惜卻只能一點一滴來慢慢體察。前者是被動,後者是主動,難度自然截然不同。但我以為,正是這種狀態才能真正讓人擺脫掉「孤獨地活著」風險和悲哀。一個「孤獨地活著」的個體,其命運可能是一場悲劇的悲劇;一個「珍惜地活著」的個體,其命運卻可能是一場悲劇的喜劇。


1.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都大,從智商到學習態度到家境。同一個導師帶的學生,有龍就有蟲,所有人都很天才的,至少文科不多見。
2.不一樣的導師,不一樣的人生。有的人從來不來學校一樣可以畢業,有的人天天死磕還是延期了。選擇導師很重要。
3.學術不好就盡量別報學碩了,耽誤自己的時間,也耽誤導師的時間。同理,學術不好就盡量別讀博士了。
4.不是到了一個男女比例不均衡的學校就一定有對象或者一定找不到對象。歸根結底還是看人。搶手的一群人追,不搶手的無人問津。
5.學術很重要,但你的人生最好不要只有學術。
6.國內的話,一個好的平台比一個好的導師重要得多。你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來平台就很高的人不算。
7.有些人學術很牛,有些人家境很好,有些人顏值很高,但都與你無關。做好自己,切勿攀比。
8.如果沒有文章的要求,不必著急發文章,除非確有成果。
9.如果暫時不著急發文章,那麼就多讀書,多找資料,別混日子。寫畢業論文時都要還的。
10.有機會的話多選其他相關院系的課程,開拓視野。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里,現在的學術不是那樣了。
11.任何人說的話,聽過就聽過,別太當真。每個人說的都是針對自己的情況,也許和你關。包括我的這篇答案。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三觀比較正,但由於當時我本科的學校是個野雞大學,周圍的人普遍都有十分強烈的反智傾向和「社會人兒」氣質,沒什麼能耐還特別愛吹噓,讓我經常跟他們話不投機,也就不怎麼太合群。

然而長時間的價值觀衝突,確實讓我感到了底氣潰減,開始懷疑自己堅持這樣的三觀,不跟他們混,是不是太清高了?太天真了?其實他們才是社會的常態,我不能融入他們是我錯了,是我認知有問題,情商有問題,人格有問題,因為人是應該接一些地氣的啊,如果我不能跟身邊的人合群,總這樣,那我不沒朋友了嗎?

畢竟那時候我還會輕易地認為身邊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直到後來讀研,去了一所比原來好不少的學校。
再身邊的人,就完全不是那樣了——知書,達禮,積極,勤奮,不但成績好,有才華,而且很謙卑,(說實話,無論男女,普遍長得也比原來的好看,腹有詩書氣自華吧),我也很容易就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我才意識到,其實我並沒錯,我完全沒有必要把精力花在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人身上,當然接地氣也沒錯,但接的這個「氣」,絕對不是烏煙瘴「氣」的」氣「。

因此,不要覺得自己本來積極的三觀是不現實的。
積極上進永遠沒錯,眼前的尷尬只是暫時的,你不是孤立的一個人,你不可能沒朋友,這世界上總是有人和你想的一樣,總有那麼一個屬於你的圈子,只是可能你還沒努力到,或者時機未到,或者方法不對,但只要你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前行,總有一天會找到組織的~

所以,我以前一直覺得讀研是文憑比較重要吧,讀過了才知道,其實文憑作為工作的敲門磚,敲完門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工作看能力,於我而言,讀研期間能結交了各路有思想、有技能、有才華、有膽識的朋友,跟大家彼此的交流,相互的學習,讓我的視野和認知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大和提高,而得益於這些提高,讓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也因此得以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人伴賢良品自高,so,其實,這個平台才是更重要的...

(其實可能沒有什麼必要,但為了不誤導群眾還是)更一個
——————————————
我想說的側重不是鼓吹「裝逼看不起人」,鼓吹「對看不順眼的人,一言不合就絕交」,不是講「該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畢竟人外有人,而是說選擇一個更好的平台對提高人脈質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對人生髮展的幫助也是巨大的,反之則會讓你身心疲憊,然而想接觸到那個圈子,跳出這個(你並不喜歡的)圈子前提是你需要不斷努力,不能因為別人都在墮落,自己感到不合群,就得向他們靠攏。

比如我當初如果動搖了,輕信了自己短淺的目光,為了合群而選擇了跟他們糾纏四年,那估計後來也就不可能有讀研這件事了,也遇不到後來這些朋友了,不過更可怕的是,萬一我還是遇到了,已經墮落的我跟這些正常人卻又合不來了——那才是真廢了。

有些朋友對我所說的對與錯的概念表示不理解,有這種想法可能是不了解我說的這個平台(學校)爛,是個什麼程度,我已經在原文里改了,民辦三本野雞二級學院,學校排名不知道,因為全國榜上根本找不到,600名開外肯定是妥妥的。在這個環境里,說以利相交,抱歉我實在是想不到那些不學無術,萎靡頹廢,腐化墮落還沒錢的人能有什麼前途,對我有什麼利益可言,說得夠直白了吧,夠勢利了吧,夠不要臉了吧?跟那些人交往的收益,還不如自己看看書提升一下來得大,那還有什麼必要交呢?可能我沒說,不是沒朋友,有,不少,但那都是自己四處淘的,不是周圍附近的就必須是朋友,對這些淘到的朋友都是以利相交,跟他們交往的收益比我獨處的更大。

多數人都會「錯以為身邊的世界就是全世界」,所以很可能就輕易地向周圍妥協了——其實本可以有更好的人生,他只是被迷惑了,然後錯過了。

之前網上有兩篇雞湯文,我覺得寫得非常好,想必大家應該都有看過:一個叫《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一個叫《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是在浪費青春》,特別適合給剛踏入校園的朋友們看看。
————————————
說以利相交,「結交賢良」——共享知識、見地、技能、人脈,就不是「利」嗎?我看是,不但是,而且是最有含金量的利益。不然,把同樣的時間、精力、金錢都浪費在那些拉低智線、毀你三觀,沒什麼意義的人身上,倒是賺了,還是賠了?常言不說嗎「跟臭棋簍下棋,越下越臭」,整日與土雞為伍,還痴想高攀鳳凰?

鳥隨鸞鳳飛騰遠,雞窩只教你成雞。

並不是所有的交際都有意義,與其把成本用在那些無效社交上,不如拿來充實自己,不然怕是一旦機會來了,連「趨利」的資格都沒有——你一無是處,人家又為啥要認識你啊?

——就像在雞窩遇到一群野雞就以為全世界都是野雞,並因此跟著野雞把自己也混成了野雞,有一天看到鳳凰,你想高攀,鳳凰卻對你說:滾,你個野雞有什麼資格?


內容有更新。20161221

1.對實驗學科而言,不要想著把所有相關的理論都學好了再開始科研工作。你沒那麼多時間。

想著把理論底子打紮實再開始科研工作,這種完美主義的傾向會耗費你大量的時間在學習理論知識上,從而嚴重影響科研進度。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用到什麼知識時就現學什麼。面對未知的東西然後把它搞明白,是科研工作者的常態。理論知識的補充是永無止境的,它很重要,但為了補理論底子而影響實驗進度,屬於捨本逐末。這也是思維沒從學習知識的本科生,切換到從事科研工作的碩士博士的同學容易犯下的毛病。
同時,在從事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應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會顯著提升你對過去學過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比單純在書本上學習效率要高得多。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去看書,效率也完全不同。

科研工作者的價值,並非體現在你懂得多,而是體現在你能夠創造知識。

2.有機磚工真是便宜的勞動力啊,尤其是有機碩博在讀磚工。

3.找個好對象真的很重要。

從事科研工作這種事情,需要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當中。這會直接導致你陪另一半的時間減少。而科研工作的不順也是常態,也容易影響自身心情。走學術的路子,也基本跟大富大貴絕緣。我覺得從事學術工作,真的很需要另一半的理解和支持。

我一直很感激我的夫人,她在我的搬磚道路上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她對於物質方面的要求並不太高,也一直很尊重我想走學術路子的決定,也理解我搬磚耗時的難處,在精神上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
畢竟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在男朋友剛開始讀研的時候,提出的求婚要求是發一篇Jacs或者Angew的……
雖然我知道這不是硬性規定,但這畢竟也給了我搬磚的動力啊。

4. 不要一開始就追求搞個大新聞,我個人建議是上手先搞個小課題,趕緊發篇小文章。

一開始就想搞大新聞,在數據等各方面會有更多的要求,而且實驗周期很長。如果實驗接二連三失敗並且很長時間沒有出成果,這容易打擊士氣,嚴重的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讀研讀博。搞個簡單的小課題,先把所在學科的實驗流程走一遍,然後把投稿,改稿等一系列流程走完,你對科研要怎麼搞,以及數據有什麼需要注意的等等方面,心裡會有個底。第一篇文章都是最痛苦的,如果選擇搞個大新聞,這真是自己在選擇一個加倍的hard模式,除非你心理真的很堅強或者你導師水大新聞毫無壓力。我看了一個北大直博的CV,印象中五年間搞了nature子刊和science和Jacs和安狗都有,但他發的第一篇文章,是RSC Adv。雖然不清楚他具體情況,但我個人覺得先發個小文章這個路子是正確的。

5. 有的導師會在你做實驗的時候讓你補一些你認為沒有意義的數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除非有充分把握,否則我建議按著他的路子做,因為他考慮到的,可能不僅僅是寫到文章里的東西,還可能是審稿人會問的問題。一次做好比到後來補數據省時間多了,萬一到最後數據重複不出來,你更加想死。
根據這一條,有另外一個建議,就是去找找看你所做的領域,有沒有paper明確說了一種規範的數據要求,按著這個做相對沒那麼多問題。


——————————————————割一下——————————————————————
評論區部分評論統一回復下吧,好多人說我在虐狗我讓我不知道怎麼接了。。我說個可能政治不正確的,就其實我一直覺得單身有單身的好,單身的時候整個人都很自由,可以學很多的東西,接觸很多有趣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生活啊……終有一天會找到另一半的,不用太著急,隨緣就好的吧,抓緊這段自由的時光,多接觸些有趣的事情,我覺得挺好的。。

以及我的ID和簽名確實都是因為謝安琪。。

妹子確實是好妹子,在一起六年半了。她現在來到了我所在的城市工作。
希望我能夠不辜負她吧。謝謝大家祝福。

以及評論區那個說不發nature不讓洞房的……
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深摳任何東西都可以發文章,限制的只是實驗條件或者你的理論功底
任何實驗都可以給出不同的理論
你以為的水文真心是有意義的
挑數據的太多,絕大多數文章結果不可信,文章只是用來參考的
本科生和碩士好水,他們自己一點還不覺得
儀器好才是王道,當然搞理論和計算的除外
身體健康最重要,寧可延期一年也不要為了畢業把身體搞垮了
凡事預則立
捨得是最大的智慧


在這條通往象牙塔的不歸路上,比起「聰明才智」,「快速思考」

「堅韌不拔」,「勇於挑戰自我認知邊界 」,「有效的溝通能力」這些才是你的盔甲。

因為「聰明才智」,「快速思考」這些特質可以在任何一個領域發揮,不是研究生,博士必備條件,並且可以靠學習來培養出來.

1.「堅韌不拔」

剛入博士研究室的時候,博一上學期每天對著兩台屏幕的電腦發獃,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下面應該先做哪件事情,讀文獻?寫論文框架?分析研究方法?每天都是渾渾噩噩的來研究室報到然後躺屍,每天都很慌張浪費時間確又不知道怎麼辦,迷茫了半年.

我請教過教授,希望他告訴我最好命令我干點什麼,

他說:博士生是要學會自我學習的.

當時的我聽完更一頭霧水了.

既然做不了跟研究相關實質性的任務,那就走點「彎路」吧.

我開始鞏固英語能力,來日本時間長了之後英語能力退化了,語音不用就會丟,而且發現自己之所以逃避讀英文文獻也是英語能力停滯.

刷了很多Ted演講(不僅提高英語還對人生有啟發);專業相關的英語講座;逼著自己至少每天讀一篇文獻,哪怕只看要約和結論;做助教,看看不同學科的老師是如何教課的.

同時也在Quora和知乎上看所有有關Ph.D.的話題,看看別的博士生都在做什麼,想什麼.

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向上天禱告吧,讓旅途又長又遠,充滿刺激和冒險」。

1個月之後,我慢慢摸索到了如果做研究的大概思路.

於是我加量開始閱讀文獻,並分類管理他們,每次好不容易確定了一個主題,發現已經被驗證過了就再換,就這樣反覆建立-推到-建立-推到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沒有路是白走的,朝著一個目標,迂迴前進也是在前進啊。

教授問我進度如何了,我拿自己的研究框架給他看,他會意一笑的時候我知道可以繼續下去了.

這一切和「聰明才智」,「快速思考」都沒關係,反倒是欲速則不達.

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一直做,等待時間的回報。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2.「勇於挑戰自我認知邊界 」

研究室有一位來自圖庫布斯坦的33歲帥哥學長(已婚),大我2級,英語跟母語一樣,之前在現代汽車工作過3年,已經做到相當於副總的位置,突然想換個環境進入學校體驗一下,原來學的也不是現在這個專業.

我入學的時候他已經基本完成了博士畢業相關論文準備和發表,而且他還會編程,自己琢磨出了一套研究分析方法並用於自己的論文中,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羨慕不已.

他很熱心,經常會幫助我解決學術上的疑難問題,因為他不會日文,我也會幫他看些水電煤的單據.

有次我問他:博士上到現在你有什麼感想?

他的回答竟然是浪費時間!

我很驚訝,我原本以為他很樂享其中,要不怎麼論文進行的這麼順利?

他告訴我,在他博二的時候一度是想退學的,因為他覺得和自己之前想像的博士生活完全不一樣,每天日子都在重複,很無趣,以他現在的能力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勝任別的工作.

「人生有兩個心愿,一個是心愿無法達成,另一個是終於達成心愿」。

他屬於前者,那一瞬間,他的光環在我眼中徹底消失了.

因為自從我找到了研究方向之後,我如饑似渴的刷文獻,希望找到一個近乎完美的分析方法來完善我的研究內容,每天過得就像在刷三觀,原來還能這麼想,原來數據分析還能這麼做,

因為我知道 I am foolish, I am hungry.

而這位學長在遞交完博士論文後,臨近畢業的半學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刷Youtube的脫口秀,刷Facebook,答辯完之後就回國了.

我看過他給我演示的編程,也看了他寫的他是如何改進現有的研究方法,以他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突破一些新的領域,取得成果的.

但他放棄了,可能是沒有那麼熱愛學術吧,對他來說還真的是浪費時間.

真的好可惜.

「寧可忍受眼前的苦痛,也不願飛越陌生的境地

而我們都來自瓶頸,第一次出生突破靠外力,下面的只能靠自己。

3.「有效的溝通能力」

博士課程內容的學習是在某一領域有所突破,所以對於那些不太熟知你領域的人,你需要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他們你在幹什麼.而對於你這個領域的大牛,你則需要剝繭抽絲,直中要害表述自己的論點.

這是我在學會發表上學到的.

有的發表者上去說了半天,你都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東打西撞,聽得很費勁,最後提問你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有的發表者上去酣暢淋漓,思路清晰,受益匪淺.會下交談哪怕是閑聊,你也會發現他的獨到見解.

同樣,也不是每個教授的課都有收穫,那些之所以會發困的課後來我發現,講義花哨,內容信息量太大,無法專註的時候就容易倦怠了.

「滿懷希望地跋涉,勝過抵達目的地」。


我還做得不夠好。

先寫這麼多,我也還在修行中.

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僅針對化學/生物碩士:
1、大部人只是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能耐得住寂寞的是少數。
2、導師說他是你爹,那他就是你爹,畢業之前都是你爹。永遠不要跟他正面衝突。
3、對於實驗學科,實驗室硬體條件和經費很重要。硬體條件好不求人,經費充足拿了足夠的錢挺直腰桿做測試。MLGB做個測試都要求爺爺告奶奶東奔西跑,做個卵學術。
4、老闆給的方向不一定是對的,叫你完成的工作八成也不是對你有好處才叫你做的。大部分是心血來潮。所以請自己長點腦子。
5、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一個好的男/女朋友比你碩士期間發了幾篇狗屁文章拿了幾次狗屁獎學金重要的多。畢業之後這些動西和你幼兒園時候得的小紅花沒什麼區別。
6、遇到難度大的問題別硬撐著,你是碩士不是博士,沒義務給老闆趟大雷。影響畢業的話死氣白賴裝病撒潑也要讓導師換個好畢業的課題。
7、接上條,實驗遇到瓶頸怎麼都解決不了,一定反覆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錯,自己的能力沒有任何問題。無論導師怎麼罵你loser,做好心理建設,未來工作中評價你能力的人不是他。也別管親戚朋友問你為什麼讀到碩士了還有不會的東西,他們知道個屁。
8、明確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情要委婉而果斷地拒絕,不小心答應了就要付出代價把它做完。不要給老闆留下不守信用的話柄。反過來,輕易不要相信老闆的許諾,都tm是放屁。
9、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少喝老闆的雞湯,也別相信一個從沒求過職的人教你怎麼求職。
10、轉行要趁早,但盡量不要告訴周圍任何人你轉行的計劃。包括不限於師兄師弟同學,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導師。當然如果你直接讓導師知道了,你想像一下你今後的日子吧。
—————————————————————
最後,作為一名將畢業的化學碩士,我沒學著任何有用的技能。但至少我不會再只以學歷評判別人,因為我知道某些專業的碩士其實都是一群什麼樣的貨色。經歷過的絕望一方面讓我認識到了人性的脆弱和陰暗,另一方面也讓我看到了人可以承受多大壓力以及正常人的生活是多麼幸福。
願大家都能早點畢業,早點解脫。
單純為了拿到一個學歷來讀化學/生物的學生,如果你本科出身還不錯,不需要弄個985/211之類的牌子洗掉本科學校。請你對這種碩士項目說一聲qnmlgb,然後直接去工作。三年工作帶給你的收穫遠超一個所謂的化學/生物碩士。或者考計算機/經管類的碩士也不算浪費時間。

我就是說說讀研兩年(算上大四保研應該三年)的一些感想,真是吃了虧才有這些感想。也算是分享一下省得再有人誤入歧途。故事一時半會不方便說,畢竟還沒畢業。
對於說風涼話的噴子,我就一句話,呵呵。誰不知道跟著大牛好,業界有幾個大牛?怎麼就相上你求著你讀個研究生呢?人家連博士都帶不過來呢。看清楚我說的碩士,還限定了化學和生物學的碩士,轉博和繼續攻讀博士的不算。現實就是,生物碩士和化學碩士就業尷尬,就算髮過JACS,你不繼續讀書/不做研發,找工作的時候有個卵用啊,不學化學的在座的幾個人知道什麼是JACS?誰管你發過什麼文章啊。
再說碩士兩年發JACS,這得是多大的運氣?至少得從本科三年級甚至二年級開始在一個固定實驗室工作才有可能。要是這個時候開始找實習,本科畢業就算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你讀碩士的同學畢業,你也是senior staff了好嗎?成功率和回報率也比你拿著JACS碩士畢業找工作高不少。本科畢業去新東方,第一件年薪10w左右,但是第二年開始你課程熟練班級多了,年薪可能是15w~20w,往後工作會越來越輕鬆。不比苦呵呵一個月拿著五百塊錢補助搬磚強么?多的例子我就不舉了。
對於博士,我了解不多,但是我所有讀化學博士的同學/師兄/師弟加在一起我認為有希望拿到比較理想教職(青千級別)的,我只見過一個。人家是院士的弟子,每天早八晚十一從不間斷的工作,本科的時候是我們專業四年的第一名,畢業平均分比第二名高了5分。對於這樣的人,我只有敬佩,也堅信人家做什麼都會成功。但是請看第一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謝謝!
——————————————————
快被人扒出學校和背景了,不好意思學院小而且熟人太多,先匿了。


-

作為一個曾經幻想成為物理學家並做好讀博準備、最後卻在讀完碩士後抽身而出的學渣,對這個問題我有太多的話想說,希望我的個人經驗,能給想要讀研的學弟學妹們一點啟迪。


【1】決定你是否應該讀研的,不是你是否優秀,而是你對這個學科是否熱愛

作為一個學校還算不錯的學生,我見過太多的同學,他們並不真正清楚自己為何要讀研,對他們而言,讀研乃至讀博的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我的成績很優秀,所以應該得到更高的學歷。

這種思維的產生並不奇怪,因為從小我們就在被灌輸 「最優秀的人應該去得到最好的教育」的思想:小學最優秀的人,去了最好的初中;初中最優秀的人,去了最好的高中;高中最優秀的人,去了最好的大學。因此他們容易「慣性」地認為:大學最優秀的人,應該去讀最好的碩士,甚至是直博。

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兩個重要的因素:

  1. 在進大學之前,我們是不分學科的,去好學校總是能有更多的選擇,但進了大學以後,你必須確定自己的學科方向,而你目前的方向,未必是最適合你的;
  2. 即使你在正確的學科中,在這一行業乾的最風生水起的也很可能不是學歷最高的。

要明白,讀碩甚至讀博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高大上」,實際上,在絕大多數專業中,要完成「博士畢業」這一成就,也並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只要持之以恆的去努力就可以了。因此,在讀研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是否真正熱愛這個學科,願意為它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以及以後會不會從事相關的行業。

對了,對於最後一個問題,你得先搞清楚這個行業研究生畢業後的工作狀態,包括工資、城市、工作強度、發展前景等等。我發現周圍有很多人,似乎根本就沒關心過這些。

盲目的讀碩、讀博,對一個人的成長很不利。碩士倒還好,雖然痛苦,但混個兩三年也就畢業了,但如果直博了,那錯誤的選擇可能會對你造成終生陰影,我有幾個學長就因為讀博後才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這行,得了抑鬱症,至今沒有畢業。

說到「直博」,那是一個誘人的魚餌,看上去你似乎能更快地接近行業的頂端,但實際上,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清五年後的自己,如果你沒想清楚,千萬輕易做出直博的決定。否則,將來 quit 或者 轉碩 都會消耗極多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2】有一個優秀而「開明」的導師十分重要

優秀就不必多說了,就說開明。

讀研期間,千萬不要相信「嚴師出高徒」這樣的鬼話。一個真正好的導師,不會逼你每天都必須打卡,工作多少個小時,不會限制你必須在什麼時間發表多少篇論文。

他會同時為你指明前進和後退的道路:

  • 當你願意潛心科研時,他會給你提供最好的資源,讓你全身心地去閱讀最頂尖的論文,接觸最優秀的大師;
  • 當你發現自己只是想拿畢業證書,對自己並沒有太高要求,或是根本不想從事相關科研工作時,他也不會逼迫你做什麼,而是會告訴你最低的畢業標準,並在關鍵的節點提醒你,然後讓你自生自滅。

對於那些下決心要從事科研道路的人來說,兩類導師並沒有太大區別,但對於那些並不那麼熱愛科研的人(這類人比例相當高)來說,前一類導師會深深傷害到你,哪怕他們科研水平再高,也要果斷避開他們。


【3】在國內讀研就意味著:在這幾年內,你的收入將遠低於其他同齡人

國內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是非常窮的,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每月的收入只有一千多,高的三四千,低的甚至不到一千——在不用租房、天天吃食堂的情況下,這在一線城市也只能勉強溫飽。

而你周圍那些參加工作的同學,可能一畢業就月入上萬,等你讀完了博士,他們很可能已經月入三五萬了。讀博的成本,也許就是百萬的收入,以及難以估量的機會成本。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如果你家境並不好,或者養家壓力較大,那你若要選擇讀研尤其是讀博,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當然了,你還有另外一條路,也是我所推薦的:出國讀研。如果你選擇出國讀博士,那你收入就不會比參加工作的人少太多,而且,很可能會得到更健康的訓練。


【4】沒有達到導師的期望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千萬不要愧疚

讀研容易遇挫折,心態一定要平和。

你可以因為對自己高要求,為自己沒有達到目標而愧疚,也可以害怕自己寫不出論文,畢不了業,但千萬不要因為達不到導師的期望而感到愧疚。因為,在你研究的小領域下,你很可能比你導師更懂(甚至放眼世界,也沒幾個人比你懂這些鬼東西)。你導師未必能看清它的難度,因而給你制定的標準也未必準確。

退一步說,你可以這麼想:自己一個月就拿這點微薄的工資,做不出成果也是無可厚非的嘛。


【5】讀研期間,你的時間彈性其實是非常大的

不要相信一個研究生說自己「太忙,沒時間」,他們說自己太忙,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比你更重要。

比起本科生和已經工作的人,研究生可謂是人生中時間彈性最大的階段。除了科研以外,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上網、發展自己的愛好、學習感興趣的課程、加入興趣社團、參加實習。

這不,你若在知乎上對著「優秀答主」掃一圈,中槍的大部分是博士生或是碩士生在讀,因為他們真的很有時間。(我自己在知乎上的大部分超長答案,也是讀研期間寫就的)

最大的時間彈性就意味著最多的可能。它給了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拓展人脈、積累經驗,甚至是轉行。(碩士生在找工作時最大的優勢就是,對面試的準備,他可以做得比本科生充分得多)

千萬要好好把握這段時光,不要隨意浪費在頹廢和迷茫中。實在不知道做啥,出去旅遊幾次也是極好的。

因為它對很多人來說,那或許是人生「最後的狂歡」。

#


實驗學科。有目的性的讀paper。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讀,就是:當你需要general information去寫introduction的時候,讀別人的introduction以及review paper獲取你需要的信息即可,文章其餘部分不需要讀;當你需要找材料,找器械和實驗方法,讀他們的materials and methods即可;同樣,你想知道如何延伸你的結論,讀別人的abstract和conclusion。

驚人的發現和給你研究方向打底的文獻就那麼30-50篇左右,這些通讀,除此之外,不需浪費時間。

這樣可以避免讀很多junk paper。在這個遍地都是paper的年代,他們的paper不值錢,但是你的時間卻很寶貴的。
=======================
個性簽名:我有個本科直PhD的學生物的朋友三年半畢業了,因為她不上知乎。


1.每次消費習慣性的索要發票,注意發票抬頭;
2.車票要貼成魚鱗狀;
3.財務處的女老師態度一般都不好,要學會忍耐;
4.導師交代的任務不要太早完成,也不要太晚完成,最好拖到截止日期的前一天。
——————畢業分割線——————————————
明天就要離校了,希望後來者繼往開來,認真學習「兩學一做」,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讀研以前,知道博士是最高學位,簡直高大上,讀研的時候才發現,老師都是求著你直博。

「少年,我看你骨骼驚奇,要不讀個博吧?兩萬研究生全獎,直博就送!!」


非常贊同@Vincent Fu的高票答案。

我個人還有另外一個感悟就是,時間太少。讀到研究生和博士這一個階段,會發現任何一個課題,想要深入研究一番,都需要串聯起奇經八脈的知識點和經驗,任何一個知識點都需要花時間仔細琢磨。往往,每個知識點背後都有一個龐大的體系。琢磨起來,簡直讓人奔潰。

一天,24小時。每個人都需要完成吃飯睡覺通勤工作,碩博士還需要加上讀文章的時間。同時,在管理時間上,還需要照顧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社交活動。不能因為一味讀文章而放棄維護身心健康和日常社交(保持身心健康和日常社交在博士階段尤其重要)。如何分配好時間,太重要了。

在我念研究生的時候,需要讀很多reading。有一天晚上讀完一篇,覺得茅塞頓開,把相關的文章都找來念了一遍,發現我已經熬夜到了凌晨4點。而手中的文章才是reading list 上的第一篇。我突然發現,心有猛虎,可時間不夠,消化不了這隻老虎。

所以,若是真心想要好好掌握所學專業和所研究之課題,非得拿出大把時間投身其中不可。

ps之吐槽:前幾個月,碰到一個同校的phd 「師兄」,嘲笑我的專業「簡單」「好畢業」。好吧,我也只能心理嘲笑他的「無知」。畢業?哪個專業不好畢業?入門容易。想要登堂入室,再去看看這個學科的後花園長啥樣,你還會覺得容易嗎?這位「師兄」,站著說話不腰疼。下次再遇見這樣的人,必須言語反抗一下。代表月亮,消滅你。


感覺寫的有些負能量了,這不是本意。一方面還是有很多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從事一線研究,另一方面我對科研似乎有些急於求成了。如新藥物的開發,需要反覆進行臨床,才能被使用。這中間的過程是漫長的。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不為名。我竟然談成就感,果然不適合做科研。哈哈。
祝各位在科研過程中,注意要每天鍛煉一小時,為祖國、為人類的科研事業健康工作五十年。

-------加在最前面-----
因為我讀研期間主要還是做研究了。大四保研就開始。導師也挺好,沒遇到其他人說的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要處理。大四研一在學校上課做實驗,研二在hk做了一年的RA,研三準備畢設。感覺挺充實的。四年三篇論文,說水也不是很水。畢竟還是有人引用的。
--------對於研究生期間實驗室相處等其他方面的認知,我以後再說。先談科研。畢竟研究生還是以科研為主。

今天剛拿到碩士畢業證學位證。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自我認為我對科研還是很喜愛的,而且也有了好幾篇不錯的論文。曾靠一篇影響因子較高的一作拿過碩士研究生國獎。有過讀博的念頭,最終還是放棄了。原因有多個。最主要的一個就是在科研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一個人的力量真的是很薄弱。靠獨自一人來完成某項創新或創造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這裡獨自完成也指單獨的實驗室。這也就讓我在每天做實驗,寫paper的過程中反思,我做的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可以直白的說,誰會看你做的東西啊。

我不讀博的原因是因為對科研的失望。 現階段 大部分的 科研團隊都無法在科研上有任何突破。 大部分是自欺欺人,謀生而已。我不想將時間花費在這無效的工作上。

首先,某些導師做的就是那種讓人感到奇葩課題,如同某些人大代表的提案。
其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國內做科研,會遇到各種事情。寫篇論文,需要給哪些人掛名;導師評職稱,學生評獎學金。
最重要的是,越來越沒有成就感。

舉例說,生命科學,醫學以及生物信息學中的各種科學研究。生物信息學中,針對GWAS的研究,可以得到某些疑似致病基因。然而得到這些疑似致病基因,如何驗證並治癒,將是醫學的研究領域。而大部分做生物信息的人會忽略驗證與治癒的問題,找到疑似致病基因就算完事。當然這也是有意義的。然而針對GWAS研究,經常會有各種的meta analysis出現。實驗方法不變,換組數據,就發篇paper。在物理化學領域聽說也有一換種金屬做同樣的事情。這不是我想要的科研流程。我知道驗證和藥物開發這些需要多方合作,而且需要很多的財力。可是即使不能驗證,科研工作者也不能這樣水paper啊。

前面提到成就感,有人會說發paper會有成就感啊。當然,開始的時候,確實成就感滿滿的。submit以後會每天查看稿件的狀態。當被accept的時候,還會有些不敢相信。時不時會再讀一下編輯的郵件,確認自己不是眼花或者在做夢。然而發paper真的是很簡單的事情啊,只要你放低自己的追求。本人是計算機軟體專業,方向是數據挖掘,偏生物信息。不客氣的說,生信的從業人員真的是良莠不齊。各種奇葩期刊也層出不窮。這也讓會其他人誤會,使得生信研究變得很low。

評論有人問選導師重要是什麼。我的個人建議::

1、找導師找有國外實驗室讀博或博士後經歷的導師。通常會比較開明一些。比如說彈性工作時間。。。2、有正常的科研基金經費就行。土豪老闆也不一定捨得給你花錢。

3、會經常push的老師。說明對你還沒放棄。

4、最重要一點,有potential的。記得當時我聯繫導師時,導師說先聊聊。看看我有沒有科研的potential。其實學生選導師也一樣。如果選到了一個很有潛力的老師,然後生憑師貴,也是不錯的。多去老師的主頁看看,選那些近年來成果比較多的年輕導師是不錯的選擇。


1.讀研培養的不僅是讀書的能力,還培養的是格局和思維方式以及做人.
2.多見一些在思想上跟你處於同一水平的人可以讓人更好的在人群中分辨出你的同類.當然也可以兼容並包.
3.學歷並不真的代表一切,但你先得有你才好意思說這句話.
4.在可以努力的時候就努力.畢竟走上社會才知道.能靠考試通過的東西其實都是最簡單的.
5.對自己會更有要求.隱形的壓力.來自於不能給學歷丟臉不能給學校抹黑.
6.很大程度上三觀不會太歪.嗯我只說很大程度不代表全部.
7.可以不卑不亢的做很多事情.這是你的學歷給你的底氣.


年輕的時候是個混混,也是個學渣,逃課是我最常做的事情,考進一個專科學校我已經謝天謝地了。


也許是男孩子成熟確實比較晚,專科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覺得自己當年讀書不用功,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歷,就去讀了成人專升本,而且因為成績比較靠前,英語通過了四級,拿到了學士學位。在這之後,我想是不是要去讀個全日制的研究生呢,就偷偷報名考試,結果超線60多分,被錄取了,當時的工作很好,三甲醫院的在編員工,不值班,雙休,收入性價比很高。儘管很多人勸我不要辭職,但是我掙扎了一下,還是決定趁還年輕,提高一下知識水平,辭掉了幹了十年的工作。

重回校園之後,發現比從前更懂得珍惜時間,沒有泡妞,沒有玩電腦,也沒有參加各種亂七八糟的社團,每天就是校區宿舍兩頭跑,一節課都不逃。大學就在那裡,關鍵看你怎麼去利用它,你可以開心地玩耍,最後混個學歷畢業,也可以繼續寒窗生涯,在仍有精力和時間的時候多學一些知識。

如今讀研最後一年,每天除了在實習崗位上工作,值班,手術,還要為論文和導師安排的事情去操心,很累,有時候也會幻想一下,如果沒有辭職,現在在原來的崗位上每天上班帶帶實習生,玩玩手機,和同事聊聊天,下班去健身,很開心。但那是20多歲就退休的節奏,像一種毒品,一旦陷進去再出來就很難了。

什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太高尚,承受不起,最重要的是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和父母的關心,不要到年紀大了之後去後悔,將來教育子女的時候也可以說,你看爸爸年輕的時候,比你努力多了,而不會覺得心虧。

奉勸和以前的我一樣,讀書時混日子的年輕人,現在混,將來總是要還的,而且還要加上利息。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學生對直博敬而遠之,而學校卻「連哄帶騙」要錄取直博生?
物理學博士生在約會時如何應對女孩的稱讚?
申請國外 PhD,套瓷信應該避免哪些問題?

TAG:職場 | 研究生 | 博士 | 碩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