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經常看見電視電影中父母和孩子間極其成人化的交流,這是普遍事實嗎?能否舉例說明?
謝邀。
是普遍事實。原因是教育理念就是這樣,平等的對待孩子的靈魂,區別對待孩子的身體。
事實上現在很多國內的父母也是這麼做的,孩子的人格值得尊重,他們的洞察力,創造性,想像力,感知力都是很棒的,他們的勇敢認真和純真,都值得大人學習。觀念的轉變必然帶來相處模式的轉變,你拿他當大人對待,他會更好的為自己負責。
你在當代影視劇里看到的當然是普遍事實了,就和你看國內影視劇一樣,基本反映的是當代現實,內容從生活中來的嘛。(畫外音:所以這方面來說韓劇真是一朵奇葩啊)
一千種家庭有一千種不同的交流方式,在國內也一樣,在哪都有父母管的多的也有管的少的,有望子成龍的父母也有尊重子女個人選擇的,有關係很親密的也有相處的不好的。
所以並不能想當然的以為所有美國父母和子女的交流就是一個模式,這是前提。
我覺得你問了這個問題就已經期待了一種答案,多少心中有些刻板印象,可是我這人特別嚴謹,不喜歡把話說死,更何況是美國這種多元化國家,連美國父母都說這個問題太難回答啦,人都是不一樣的,他們也不會說我們美國父母都是怎麼怎麼做的。我也特別反感一些說法「中國父母都是怎麼怎麼樣的」。
但是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我自己看到的事,因為我信奉--「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事」,所以我的答案絕對不是總結,只是陳列一點我接觸到的事實。
美國傳統家庭就是基督教家庭(70%),基督教是美國主流文化,其影響之大只有深入到美國社會才能深刻體會到。筆者接觸的家庭也大多是傳統的美國家庭,基督教文化體現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舉實栗:
1."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同志怎麼辦?」
今晚我才和美國父母討論這個問題,如同千千萬萬個美國家庭一樣,他們是傳統的基督教家庭,所以當然反對,因為有悖信仰和其他原因,但是我問如果你發現你們的孩子是同志,你會怎麼樣,爸爸Paul說,「我會告訴他,你一生就這麼毀了,但是我不會和他斷絕關係,因為畢竟是我的孩子,我恨你做的事情,但是不恨你這個人。」我說別的美國父母會怎麼樣呢,媽媽Brenda說:「有的人會和孩子斷絕關係;有的說你還是我的孩子,但是不能把你的伴侶帶回來;有的會覺得whatever."
2.「孩子生來就和父母信基督教嗎?」
Sue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他們家也是傳統基督教家庭,她曾經說,「我覺得有些人說自己born to be Christian是很荒謬的事情,你的家庭是基督教家庭不意味著你生來就是基督教徒,這隻關乎於你自己和主的聯繫。」
Jane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20歲的兒子Jasse和父母一起住,但和父母參加的不是同一個教堂,不同的教堂有不同的規矩,有的甚至差別很大,Jane說"因為他覺得我們那個教堂沒什麼他的同齡人,他覺得那些人對他不好"。所以在一個家庭--不代表子女一定要和父母參加同一個教堂。
3.關於交流方式--「媽媽,謝謝晚餐!」
背景:Scott和Sue是父母,Sean是兒子23歲左右,當地一所大學MBA一年級。
一天Sue提議去一家越南餐館吃飯,Scott下班後開車帶著我們一起去了,路上Sue在副駕駛座上看著丈夫,很認真很甜地說,Thank you for driving us to eat, it"s a treat.
我和這家人在家吃過幾次飯,正值她的兒子Sean放寒假,每次吃完飯,Sean都會和母親Sue說「Thank you for (making) the dinner".
其實這個例子是說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父母的交流方式直接影響孩子。
說到吃飯我又想到有次晚餐後,母親Jane指著碗池裡的碗碟對兒子Jesse說,"Jesse這次該你洗碗啦,上一頓是我洗的。"(備註:這是我見到美國家庭第一個母親和孩子輪流洗碗的)
4.關於子女戀愛結婚--「我們沒有你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那麼開放~!」
還是上文提到的家庭,父親Paul和母親Brenda,有兩個女兒已婚,一個兒子叫Darren,目前24歲單身,他們說,「大多數美國人根本不像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麼開放,我們覺得16歲前談戀愛太早了,孩子可以和朋友大家一起出去玩, 但是不可以dating, 結婚之前不可以住在一起,我教育我的兒子,結婚前不可以有性行為,因為這是從別人生命中奪走不屬於你的東西(原話是take something away from their life that do not belong to you, before marriage)」,我說你怎麼能保證他這麼做,Paul說,我不會偵查他,但是我信任我的孩子。事實上,兒子Darren也是反對婚前同居的。(題外話:我就不說他身材有多好,長得有多帥了。)
前段時間Darren的表妹給他介紹了一個自己的大學閨蜜,於是幾個年輕人一起出去打保齡球,算是認識了,結果Darren的七大姑八大姨知道後比較八卦就問他怎麼樣,他也落落大方的說了,我問Paul和Brenda,你們覺得在美國是否父母和孩子都能大方地說起感情的事,孩子都會如實傾訴,Paul說當然也不是,他覺得是因為自己作為父母不會去judge孩子的女朋友,不會說那個女生長得如何家庭背景如何配不配的上我的兒子,因為這都是孩子的選擇,因為沒有給孩子很多壓力,孩子才會願意說。
好玩的是,那天年輕人中間談起這件事情,Darren25歲的帥表哥Taylor就說,」我啊,才不會約會和家裡人有關係的女孩子呢",他妹妹Lauren就問他最近約會的女朋友是誰,他也當做秘密一樣不肯說,不想讓家庭成員知道。我後來Paul和Brenda說起,他們哈哈大笑說「Aha, that sounds like Taylor!」
5.關於教育--「我自己在家教自己的小孩直到他上大學!」
在美國,自學(Homeschool)是除了公立和私立學校之外另外一種受到法律認可的教學方式。
還是上文所提到的Sue的家庭,她們家相當富有,不知道看過我path的人還記不記得我有次發了一組」腐朽的資本主義家庭「照片,沒錯就是她們家,她現在讀碩士一年級的兒子Sean在上大學之前都是Homeschool的,也就是她自己從小一直教到18歲,大學之前參加了一種考試,通過了拿到等同高中畢業的文憑後來進入大學。一般認為在美國進行homeschool的家庭背景比較優良,父母教育程度高,但這些家庭覺得公立學校(比如學校里教的達爾文進化論和基督教相悖,課堂人數多不能因材施教,校園安全等)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和家庭的需求。當Sue教過我解過GRE填空題後我就對她的教育能力深信不疑,講的那叫一個深入淺出,如此無聊的東西都能講的和解謎一樣有意思。當然通過Homeschool,父母與孩子有了更多的接觸時間,這也是一些選擇homeschool的家庭的訴求。有的媽媽homeschool時會覺得在「主婦」和「教師」兩個角色之間轉換有些難,她們還是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永遠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媽媽的形象。
6.再談教育--「走自己的路」
Brenda和Paul的兒子Darren同學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去上大學,而是選擇了直接工作,而他們的女兒Regina(身材好臉蛋美的白妹子)則是藥劑專業幾乎以GPA4.0畢業的優秀學生,Regina對自己的要求好高,對她來說A-的成績都是不能接受,因為她覺得既然努力學習了,就不會得不到A,而不是單純追求一個成績單上的數字而已。
父親Paul說,兒子Darren不喜歡學校,我們當然會有點失望,但是我們不會說出來,更不會逼他去上大學,因為如果孩子稀里糊塗的上了大學,卻不是他們想要的,這是一種浪費。
而在我看來,Darren同學比很多大學裡的男生都要優秀,勤勉工作,熱愛運動,很有教養,待人接物十分得體。我不得不說,父母的支持是正確的,當然這和父母從小到大的正面示範密不可分。
上學期在某活動上和一位老師拉家常,她說我孩子剛剛上高中了,咱們州很多高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重體育的重戲劇重各種語言的,不過我家孩子上的是重學術的!她就是希望孩子將來上名校的美國父母的一員~
7.題主說的「極其成人化的交流」
當提到「像成人一樣交流」,父親Paul對我說,就他以前去過中國7次的經驗來看,可能是說在中國很多父母沒有把小孩當做成人一樣來對待,只是把他們當做小孩,去適應父母的人生。
的確在傳統美國人看來,你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反對墮胎也就是反對任何人剝奪一個已經獨立的人生存的權利。所以獨立、自由、平等也是主流的美國家庭價值觀。
總的來說就是我覺得這個問題太開放,太難回答,我知道也很少很片面,不知道有沒有幫到題主。
現在的年輕父母們不知道怎麼引導和陪伴孩子,其實玩具就是很好的溝通工具,又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回國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玩具。下面就說說
這裡的很多玩具,是給略大一些孩子的,我的買法就是孩子如果喜歡一種玩具,就找來相似的,慢慢發展成一大 類。玩的原則是盡量和孩子一起玩,玩一會兒是一會兒。
下面這些玩具,列出來只是提了思路,因為我接觸的絕大部分家長,是沒聽說過還有它們存在的。關於幾歲的孩子可以玩,一般的外包裝上都有建議年齡,比如 4+ 就是 4 歲以上,8+ 就是 8 歲以上。可做參考。
建造類
樂高很好玩。但是我兒子比較不正常,小時對Duplo這樣的沒興趣,大了才開玩。他最開始喜歡樂高,是因為Technic系列裡的齒輪
樂高積木 ?????
idea book,沒有說明,只是示意圖。零件嘛,作者的意思是從自己樂高的積木,主要是 Technic 系列裡找。
但我其實大部分零件沒有,但可以查出來買。(這裡給了小tip:每種零件只買一種顏色,相似但不同的零件最好買不同顏色的,這樣將來好找)。
我兒子開始時手上都沒勁兒裝這個,就喜歡看,有時指著讓我裝,裝好了他拿去配玩,慢慢開始自己改。現在他大部分也做不出來,當然現在興趣也不止於此了,但會發明一些古怪的組合。
另外喜歡用樂高搭點什麼和常見的不太一樣的,有個小的入門書,Klutz 出的 LEGO Crazy Action Contraptions:
配件齊全,說明詳盡。
關於這類 contraption,大家可以搜 Lego Great Ball Contraption(GBC),世界各地的 Lego 愛好者製作的各種 Rube Goldberg 機絕對讓你震撼啊。
另一個常見的建造類的玩具大家,是 K"Nex。這個我在國內見過仿他家的小機械怪物,質量還很不錯。(這家現在好像回美國生產了,一些包裝上居然是部件美國製造,由中國包裝。)
建築類組裝玩具 ?????
就像樂高一樣,以後這些零件還可以自己組裝別的東西,我們自己裝過一個大摩天輪。
Thams Kosmos 當然還出其他很多很多科普類的,比如這個 Physics 有給學齡前孩子的
控制類
越野遙控車 ????
賽車 體現的是孩子們的協調控制能力 也是情緒很好的釋放
很多時候孩子們會在戶外玩這種操控類型的玩具 不僅心曠神怡也可以鍛煉身體
遙控跑車 ?????
喜歡就點贊吧
用英語交流
推薦閱讀:
※十歲的女兒想要信佛教,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回應?
※如何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
※如何評價家長口中「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這樣的話?
※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需要的素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