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到底有多厲害?

聽說原先歐陽修讀其文章,曾以為是出自弟子曾鞏,後又說出"不覺汗出,快哉快哉",並向其他文學大家表明要放此人出人頭地,並且蘇軾不論寫詩賦,作書畫都很厲害,後人似乎有稱"中國古代文學第一全才",想祥知他的厲害


總而言之就是變態。文為唐宋八大家,前後赤壁賦,超然台記,答謝師明書等文章傳世。字有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北宋四家。詩在元佑詩壇,宋詩上也是最頂尖的人物。就是小學生也知道題西林壁和春江晚景。詞更是新天下耳目,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而且豪放婉約信手拈來,洞仙歌,永遇樂幾首婉約詞極見功力。畫上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發展奠定文人畫。也是一派祖師爺。教學生有蘇門四學士這種留名史書的學生。愛情上不知道比元稹和溫庭筠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隨便做個菜,都有東坡肉。變態的是沒事還寫寫醫書,《蘇沈良方》方劑學價值不低。。隨便搞搞基就是我和佛印不得不說的故事。總之,古代文人文學成就最高的,應該就是他。變態級的強


蘇軾是世界上第一個直播上天堂的人。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重的蘇軾陷入彌留狀態。就在他神明將散之際,陪伴在側的惟琳法師在其耳畔疾呼:「端明勿忘西方!」意在提醒蘇軾不要忘了皈依西方極樂世界。蘇軾喃喃道:「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意思是「西方極樂世界,可不是苦心發願就能去的,著力就錯了。」說完,蘇軾就去逝了。
至於蘇軾到底有沒有抵達極樂世界,眾說紛紜,成了一段公案。
有人說,好一句「著力不得」,正合禪宗本旨,蘇軾必登極樂。
還有人說,好一句「著力不得」,聰明反被聰明誤,蘇軾就此墮入輪迴,五百年後轉世為明代才子袁宏道。

tips:
之所以傳言說蘇軾轉世為袁宏道,其實還牽涉佛教禪宗與凈土宗之間的派系紛爭。
苦心發願,口念佛號,往生極樂凈土,是凈土宗的宗旨。
「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禪宗法門。
蘇軾一句「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剎那之間對兩種教派做了抉擇。因此禪宗信徒自然認為蘇軾到了大徹大悟的境地。
而袁宏道初期對禪宗甚為迷戀,後主修凈土,認為凈土「如築土御水,厚則不潰」,而禪宗「不可行、不可知」。
說蘇軾聰明反被聰明誤,轉世為袁宏道,則是凈土宗信徒對他的一種諷刺。


中國歷史上,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范蠡,一個是蘇軾。

蘇東坡生於北宋仁宗年間,和范蠡一樣,都是跨界高手,他們都在幾個領域成為獨一無二的領袖。范蠡,既是政治家,又是隱士,還是企業家,而蘇東坡呢,是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畫家、美食家、慈善家。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林語堂

和范蠡一樣,蘇東坡也有跌宕起伏的命運,范蠡一生大起大落,經歷過混混兒,謀臣,囚徒,將軍,隱士,商人。蘇東坡則是少年成名,後來因為朝局而屢次被貶和重新起用,最終死在返京歸途。

如果把命運中的某個事件當成一個坐標,范蠡的成就,是在命運的前方,提前堪破命運,進退自如,甚至可以左右命運,比如,選擇弱小的越國,結果越國後來成為霸主;在越王開始屠戮功臣之前開溜,然後文種轉眼就死了,然而,世事難預料,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有運氣去堪破命運。蘇軾的偉大,是在命運的後方,在命運發生之後的洒脫和自適,不堪的命運,在蘇軾那會變得寬闊,平淡的命運,在蘇軾那兒會變得有趣。

西方也有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比如亞里士多德和達芬奇,亞里士多德是科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政治學家;達芬奇是科學家,畫家,設計師。蘇東坡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和這兩位自然無法相比,可是,作為一位凡夫俗子,雖然崇拜達芬奇,但是更加喜歡蘇東坡。

如果你想和達芬奇和亞里士多德成為朋友,那你多半要被高冷地拒絕,而如果你想和蘇東坡成為朋友,只要不是姦邪小人,基本沒什麼難度,也絕對不用擔心被當成屌絲,拒之門外。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軾

亞里士多德和達芬奇屬於蒼茫的宇宙,屬於上帝,而蘇東坡則屬於人間,屬於芸芸眾生。東坡所遭受的挫折,我們都可能經歷,東坡的豁達,我們都可以讀懂,甚至可以試著去擁有。

東坡一生經歷豐富,所以,不論你的處境如何,如果你願意,相信你完全可以從《東坡樂府》中找到一兩首詞,讓你當下的命運變得有味道。

比如,當你遇到挫折,希望變得勇敢和豁達,你可以讀一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感覺生活平淡,想讓生活有一點滋味的時候,你可以讀一下

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當你為生活四處奔波,有些厭倦,你可以讀一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當你獨自闖蕩,歷盡滄桑,可以讀一下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記得在某電視劇有一句台詞:能把好食材做成美味的人不算好廚師,能把垃圾食材也做成美味,那才算的上高手。蘇軾是位美食家,也擅長把普通的食材做成人間美味,比如東坡魚,東坡肉,東坡肘子。

然而,蘇東坡最擅長的食材卻不是魚和肉,而是命運。不論何種命運,蘇東坡都可以將其烹制和加工,變成膾炙人口的詩句,變成人世間獨一無二的味道。

這大千世界,酸甜苦辣,變化無端,卻不妨有人當成食材,做成下酒的美味。而這個人,正是蘇東坡。如果你也想把你的命運變成可以下酒的佳肴,不妨讀一下蘇軾,因為他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菜譜。

當人世間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變成了可供我們欣賞的味道,或許便是人生化境吧。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重視和提出國家文化與信息安全的的人。

本文就說說蘇軾和高麗人在外交文化反間諜的鬥爭,這也算第一起國家文化安全的間諜故事了。

在唐朝時候,大量的外國留學生、遣唐使不僅能到中國學習各種文化典章制度,還能在唐朝擔任職務,顯示出博大的胸襟,這是因為當時唐朝太強大,幾乎沒有國家能與之匹敵。但是到了宋朝則不行了,原因是北方契丹發展起來,對北宋的構成一定威脅。

而當時宋朝政治開明,言論寬鬆,士大夫也輕談國事,給宋的內政外交甚至對外軍事行動造成諸多弊端。
例如元豐四年,北宋在與西夏軍事上緊張對峙期間,布戰階段,朝廷內部一些涉密官員居然把作戰意圖已經泄露給親朋,最後導致於邊境地區普通軍民都知道了,結果神宗皇帝不得已發文警告官員:

「陝西、河東用兵,雖已有漏泄禁約,近多已傳達委曲至河北緣邊州軍,顯是方今預事文武官以私書漏露其事。其令河東、陝西諸路轉運、經略等司,遍約束轄下文武官,不得與河北及四方親識通書說邊事,若有彰露,當械送下獄,終身廢棄。」

意思就是哪個官員再泄密,就要送進監獄永不再為官。從這件事可見當時北宋在情報保密方面的疏忽。

在講個故事,熙寧九年(1076)五月,遼國派耶律孝淳出使北宋,北宋負責接待的是員外郎朱溫。見面了,耶律孝淳問朱溫:你們南方的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溫回答:南方少數蠻族叛亂了,現在也派人討伐。

耶律孝淳問:派了士兵有一二萬么?

朱溫回答:「就一兩千士兵。」

耶律孝淳又問,誰為將?朱溫回答:郭逵、趙卨。

朱溫做外交官竟然是如此幼稚,其進行外交活動,對遼使耶律孝淳有問必答,根本沒有沒有保密意識,後來朝廷知道了這件事情,就把朱溫罷免了,由安燾接任其一切職務。可見當時北宋在國家信息安全方面之弱。


幸好蘇軾則是一個有超前意識和戰略眼光的的人,頭一次注重國家文化和信息安全。

我們的了解《宋史》的一段關於義天高僧來華的故事。現在這段歷史也被當做中朝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但是當時蘇軾不這樣看。

高麗王朝時期的最著名的高僧是義天,他本身也是王子,也是國師。

杭州僧人凈源曾坐船去過高麗,與義天成了好朋友,後來回國以後凈源死了。

元佑四年(1089),義天要來北宋,一是為祭奠凈源,二是為皇太后送壽禮。北宋王庭十分重視,當成北宋和高麗恢復外交關係的機會,是中外交流的大事,所以要給予政策上的重視和支持。


但蘇軾卻不同意,上奏哲宗和朝廷,說明自己的看法

「高麗久不入貢,失賜予厚利,意欲求朝,未測吾所以待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壽之禮。若受而不答,將生怨心;受而厚賜之,正墮其計。今宜勿與知,從州郡自以理卻之。彼庸僧猾商,為國生事,漸不可長,宜痛加懲創。」
熙寧以來,高麗屢入貢,至元豐末十六七年間,館待賜予之費,不可勝數,兩浙、淮南、京東三路築城造船,建立亭館,調發農工,侵漁商賈,所在騷然,公私告病。朝廷無絲毫之益,而遠夷獲不貲之利。使者所至,圖畫山川,購買書籍。議者以為所得賜予,大半歸之契丹,雖虛實不可明,而契丹之強足以禍福高麗,若不陰相計構,則高麗豈敢公然入朝?中國有識之士,以為深憂。自二聖嗣位,高麗數年不至,淮、浙、京東吏民有息肩之喜,惟福建一路多以海商為業,其間兇險之人,猶敢交通引惹,以希厚利。

這次上書可以看做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國家文化信息的安全的文件。蘇軾指出:高麗來訪,如果按以前的規格接待義天,花費巨大,地方官民被嚴重騷擾。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高麗人停留時間長,可以圖畫山川,購買書籍,買地圖書籍,恐怕是契丹人指使的。對國家與契丹對戰中留下隱患。應該對高麗王子兼高僧來朝覲宋朝很警惕,要求朝廷對暗中與高麗勾結的僧人和姦商給予嚴辦。實際指出義天有可能從事間諜活動。


哲宗立即採納採納,朝廷也很重視,結果

未幾,貢使果至,舊例,使所至吳越七州,費二萬四千餘緡。軾乃令諸州量事裁損,民獲交易之利,無復侵撓之害矣。

從這段記載來看,高麗義天的接待和活動都受到了限制,反間諜效果不錯。


可是事情並不如蘇軾想像的那麼順利,一切才剛剛開始。


元佑五年(1090)蘇轍出使遼國,驚奇的發現「宋朝民間印行文字多已流傳在彼(遼國)」,於是蘇轍在七月給禮部提出建議:

「凡議時政得失、邊事軍機文字,不得寫錄傳布;宋朝會要、國史、實錄,不得雕印。違者徒二年,許人告,賞錢一百貫。內國史、實錄仍不得傳寫,即其他書籍欲雕印者,納所屬申轉運使、開封府,牒國子監選官詳定,有益於學者方許鏤板。候印訖,以所印書一本,具詳定官姓名,申送秘書省。如詳定不當,取勘施行。諸戲褻之文,不得雕印,違者杖一百。凡不當雕印者,委州縣、監司、國子監覺察。」從之。以翰林學士蘇轍言,奉使北界,見宋朝民閑印行文字多已流傳在彼,請立法故也。

這份文件可算是中國第二份關於國家文化安全的文件。

蘇轍敏銳地意識到,涉及國家安全的宋朝的政治、軍事機密可能輕易被遼人掌控,所以要求從此進行出版發行的審核許可制度,含事前申報、審批,事後監察舉報,否則由刑罰伺候。

這個意見中主要包括三方面:

1、涉及國家安全和重要信息的圖書的出版、印行要嚴加禁止或監督控制;

2、防止涉密圖書文字流傳到國外的責任主體應為轉運使、開封府、國子監;

3、禁止諸戲褻之文雕印傳播的責任主體應為州縣、監司、國子監。建議迅速變成了國家政策、法令。


從這三方面來看,這也是國家文化安全方面最早的保密政策了。


估計這是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的商議好的結果。元佑五年十月,就過了三個月,蘇轍的謀划下,對高麗人行動的控制進一步升級、細化,要求出入外交使館的高麗人數、可以停留的時間都要大幅度裁減。

對於高麗使節到來以後,蘇轍提出建議:

臣近奏乞裁損同文館待高麗條約,除近降聖旨略施行外,有一項下節日聽二十人番次出館游看買賣,止減為十人。竊緣夷狄之人,懷挾奸詐,情不可知。許令遊覽都城,大則察采虛實,圖寫宮闕、倉庫、營房、衢道所在曲折,事極不便;小則收買違禁物貨、機密文書,及作為非妄。治之則傷恩,不治則害事,聽之出入,無一而可。舊法雖令親事官監視,然而小人貪利,微加贈遺,何所不從,其實無益。若是朝廷全然不恤前事,則雖日令二十人出入可也,若以為可慮,則止許十人實亦未便。伏乞再降聖旨,全令禁絕。

這次的建議又部分被採納了。

同月癸丑,太皇太后下詔:自今同文館高麗人出外置到物,並檢察有違礙者,即婉順留納,以雜文錢給還價直。若系時政論議及言邊機等文字,即問元買處,開封府檢奉敕條曉示。

中國歷史頭一次開始對外國使臣購買的物品書籍進行檢查和沒收,對商家予以告諭警誡。

以後高麗使者多次要求看《太平御覽》,政府「以禁書難為傳示外國,故不許。」以後,高麗又來,再次求購《太平御覽》,被拒絕。

元佑八年二月辛亥,尚書省先答應了高麗人乞買《冊府元龜》、歷代史、《太學敕式》等書籍的請求,而領導禮部的蘇軾堅決不贊成,也不願執行;他專門羅列了「五害」:經濟上得少失多;過程暗損民力;高麗所得必為契丹所獲,等於借寇資盜;國家虛實被窺測;可能授人以柄。


以下為「五害」原文:

所得貢獻皆是玩好無用之物,而所費皆是帑廩之實,民之膏血,此一害也。所至差借人馬什物,修飾亭館,暗損民力,此二害也。高麗所得賜予,若不分遺契丹,則契丹安肯聽其來貢,顯是藉寇兵而資盜糧,此三害也。高麗名為慕義來朝,其實為利,度其本心為契丹用,何也?契丹足以制其死命,而我不能故也。今使者所至描畫山川形勢,窺測虛實,豈復有善意哉?此四害也。慶曆中,契丹欲渝盟,先以增置塘泊為中國之曲,今乃招來其屬國,使每歲入貢,其曲甚於塘泊。幸今契丹恭順,不敢別有生事,萬一異日桀黠之敵以此借口,不知朝廷何以答之。此五害也。

總之蘇軾認為:當時契丹與高麗在政治上關係緊密,如果宋朝重要圖籍輸出,以及不受嚴格監控約束的使節入境,及長期逗留所可能造成的宋朝山川形勝、社會虛實都被這些使節作為情報收集給予契丹的話,對宋朝國家安全、經濟和民生都有弊無利。這些見解在當時是很有高度的。

蘇軾下令讓他領導的禮部把要嚴管高麗人的編敕條貫集中傳達給高麗人使所過州郡,加以施行,也實際上是試探朝廷決定。


可惜朝廷這次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大量國家文獻又流入高麗轉到遼國。

這主要原因是黨爭,哲宗初年太后執政,以蘇軾兄弟為代表的川籍士大夫群體受到重用,聲勢很盛,自從蘇軾因譏諷程頤引發黨爭後,蘇軾兄弟成為對手們情緒化兇狠攻擊的主要目標,反對蘇軾的大臣認為,北宋一直以來把圖書典籍的境外傳播看做是「柔遠」(此乃王道政治的基本路徑)之道,加以反對:

舊錄云:「副陳軒館伴,高麗使求冊府元龜、樂譜、金箔,蘇軾為禮部尚書,以先朝柔遠非是,此沮之,且誣館伴規其私遺,陳請勿與。球曰:『先朝蓋嘗賜之矣,此非中國所秘,不與何以示廣大?』朝廷是其議,卒與之。」

以沒有懷柔遠方來朝的胸襟氣度了嗎?於是蘇軾的建議基本被否決。


宋朝一直以來對高麗以及其他境外的政權求得宋朝重要典籍持開明態度,幾乎沒有防範,對於奉行、標榜王道政治理念的大多數北宋君臣來講,蘇軾兄弟的意見和建議是一個另類,要麼覺得小題大做,要麼覺得杞人憂天,政敵董敦逸給蘇軾兄弟扣上「拒違君命」的大帽子予以攻擊,要求嚴懲。幸好太皇太后心中明白是董氏在小題大做,最後的結果是董氏因彈劾蘇軾而被貶為湖北運判,改知臨江軍。蘇軾兄弟暫時逃過一劫。

支持蘇軾兄弟的太皇太后去世後,哲宗親政,政治生態發生決定性改變,蘇軾兄弟很快遭遇被貶謫到嶺南的命運,這場蘇軾、蘇轍兄弟進行的中國歷史上關於維護國家文化與信息安全反間諜策略謀劃戛然而止。

在蘇軾蘇轍被貶謫以後,遼朝對宋朝的談判心理、籌碼比其對手要掌握得充分得多,這使宋朝經常處於被動地位,從而進一步喪權辱國。遼朝依然能在宋朝和西夏的衝突中扮演更強勢的調停者的角色——儘管此時的宋朝完全處於對西夏的優勢地位。

壽隆四年,遼國對北宋西夏進行了外交調停。在這次調解過程中,遼朝的信心和力量很大程度上仍然來自對宋朝這個十分大度的文化和信息傳播者的知己知彼。

1105年。遼國的一個皇族女兒封為公主嫁給了夏崇宗,遼國並派使者赴宋,勸宋對西夏罷兵。

這時候遼國已經外強中乾、行將滅亡,但是沒有費一兵一卒,阻止了宋朝對西夏取得更大的軍事成就,就是宋朝遠不如遼朝那麼充分掌握對方心理、信息。


後來,遼國衰弱,金國興起,國家安全受到了威脅,此時有人想起了蘇氏兄弟。

欽宗立,賀使至明州,御史胡舜陟言:「高麗靡敝國家五十年,政和以來,人使歲至,淮、浙之間苦之。彼昔臣事契丹,今必事金國,安知不窺我虛實以報,宜止勿使來。」乃詔留館於明而納其贄幣。明年始歸國。

由於面臨金兵的巨大威脅,朝廷予以了採納。到了南宋高宗統治時期,高麗來華使節是否是幫助金人來「窺我虛實」始終被警惕防範,甚至為此中止、減少了來往。

紹興六年11月,朝廷為了防止高麗人可能替金人做間諜密探工作,簡化處理高麗來使。

孝宗隆興二年以後,雙方交往終止。


本文材料主要來至於《續資治通鑒長編》


蘇軾有多厲害,文學上的成就我也不想贅述了,但縱觀這麼多被貶至嶺南為官的名人,我就最喜歡蘇軾。

從貶黃州,調潁州,左遷密州,到放逐惠州,每一處蘇軾都勤於政事,造福百姓。

最後在被貶海南儋州之時,已是風燭殘年——即使他此時無所作為,也無人責怪,但他畢竟是蘇軾!

於是他掘井取水,使百姓不必再用污濁渠水。

他勸導百姓以葯治病,親力親為,救死扶傷。

他甚至開門授學,用詩書禮樂之教移風易俗,最後不僅教出了海南第一位中舉的學生,還給當地百姓播下希望的種子,使當地讀書求學蔚然成風。

於是,在孤懸海外的原始之地,詩人在廢墟之上又造了一棟高樓,在蠻荒之地再建了一座文明新城。彼時的儋州,重詩書、懂禮教,政通人和,足夠稱得上為一座一流大城。

蘇軾一生動蕩,也不知道算不算愈挫愈勇,但他晚年在海南的所作所為,我覺得才是一個讀書人,最高級的濟世為懷的方式


——關注公眾號【星球擺渡】,一起聊聊那些讓人喜歡的好人吧


蘇軾的厲害不僅僅在於文才,更有士人之風,不計個人得失,只求造福百姓。他在《與李公擇書》中寫到:「雖懷坎壈於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只憑真性情便叫人擊節稱讚。


成為一時一地的模仿是容易的,但蘇軾卻是神州大地上無數文人的模仿。


隨便寫幾點,不全面

1.蘇軾是宋代文學的最高峰,這一點毫無疑問,詩詞書畫無一不精,而且都是宋代最高水平。論詩,只有黃庭堅能和蘇軾相提並論,然蘇黃雖並稱,但魯直還著實差了點距離,不像是李杜難分軒輊。論詞,能和他並稱的只有一個辛棄疾,因為我是辛棄疾的忠粉,所以可能我不覺得辛棄疾比東坡稍差,不過在很多人眼裡稼軒也和東坡有些距離(這可能是因為出身和掉書袋這兩個主要因素吧),順便吹兩句辛棄疾,雖然一般說蘇辛並為豪放詞宗,但是蘇軾偏洒脫(赤壁懷古下闋氣勢就有點弱了),辛棄疾是真狂放,代表作自然是那首京口北固亭懷古,不過辛棄疾風格其實特別多樣,婉約也能寫的特別好,比如《念奴嬌·書東流村壁》。書畫我不是很懂,就不多說了,不過宋四家有蘇軾一席之地可見他書法水準之高。文章水準參見唐宋八大家。

2.一個廣為人知的典故,蘇軾科舉的時候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由於寫的太好被歐陽修誤以為是其學生曾鞏所寫因此痛失狀元。之後的事兒吧,其實蘇軾的才華是十分被宋仁宗重視的,仁宗認為他是有宰相之才,所以想壓一壓他,把銳氣稜角磨乾淨留給孩子當宰相,要知道皇帝能有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容易的。

3.賣點私貨,一個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僅看他多有才華,作品有多好,有的時候更要看他對後世的影響,和對文學是否有創新性的貢獻。唐詩首推李杜,李白的才華可能高於杜甫,地位卻不比後者高(我沒有說他詩寫的比老杜好),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老杜對後人的影響太大了,唐朝人從元白就開始吹杜甫,到宋朝寫詩的或多或少都要學,更被江西詩派幾個人隔著好幾百年推舉為江西詩派的老祖宗;在文學上,杜甫給七言律詩這個主流的詩歌形式的最終定了型,開闢了看見啥就新命題寫啥的新樂府(元白樂府遠不如老杜),留下了排律、七律組詩、論詩絕句等眾多文學樣板,這都是他被後人銘記並推崇的重要原因。到了蘇軾,我們一般聽說蘇軾多半都是詞,提他的詩比較少,這就是因為他在詞上的貢獻和影響遠大於詩(不意味著他的詞寫的比詩好)。蘇軾三十多歲才開始寫詞,沒幾年就能寫出《沁園春·孤館燈青》這種水平的佳作,之後,他對詞的重大貢獻在拓寬了詞的範圍,開創了豪放詞派。說到豪放詞派,多半是蘇軾到南渡詞人到辛棄疾到辛派詞人一路下來,老祖宗就是蘇軾,你可能說范仲淹也寫過塞下秋來風景異,李煜也寫過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羅,柳永也寫過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但是他們也就這幾首了。要知道「詞別是一家」,本來正統的詞就應該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那種感覺、頂多就像是晏殊搞點矯情,在當時文壇,詞是不應該超出這個範圍的,這個套就是蘇軾跳出來的,你看他下雨趕路都也無風雨也無晴,看個假赤壁就能發表一通懷古情感,這個事情在當時文壇就是一種解放思想,也就蘇軾這種地位(當時他就已經很權威了),這種性格能擔此大任。開闢性的工作做完了,再往後辛棄疾還搞了更多的幺蛾子,啥都能往詞里寫,不過也都沒有蘇軾這麼大的影響力了。

總而言之,詞這種文學形式能有今天和詩幾乎並舉的地位,是逃不了蘇軾一份大功的,如果說哪一個人對詞的貢獻最大,恐怕非蘇軾莫屬了。


作為一名小時候被蘇軾的水調歌頭驚艷到,大學時被蘇軾的詩詞文章折服到,畢業後被蘇軾的跌宕起伏感動到的姐姐,讓我來回答回答你的問題。
蘇軾文章詩詞不用列舉了,大家都讀過。作為一名文學家,這個身份是他最青史留名的關鍵。他出色在哪裡,不僅僅是寫得好,更是開創了詞的時代。他讓詞完成了從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娛樂消遣,到佔據宋代大雅之堂的文體創作的轉變。幾乎是僅憑他一人之力,帶領宋代文人騷客走進了詞的時代。很久的一段時間以來,詞都是作為靡靡之音,悲歌怨曲在煙花之地艱難生長。而當時的社會風氣,主流文學並不喜歡這種軟弱流氣的文體。蘇軾將抒發個人壯志,記錄生活瑣事,表達精忠報國的情懷與詞完美的聯繫在一起。他告訴人們:詞,也可以如此高大上。他實現了詞從末流diao絲到上流精英的逆襲。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說到詞,其實我還想提提,古代有不少著名的作家,他們門的作品是經過一改再改,反覆品讀,才能得到較完美的藝術效果。但是蘇軾在許多時候,他的創作是一氣呵成,文不加點。我覺得,其實這就是真正的鬼才吧。蘇軾的一生有幾千作品,流芳的也為數不少,他只活了六十多歲,如果沒有卓越的才華,泉涌的文思,恐怕難以達到這個數量。有軼聞道,蘇軾是文曲星下凡。離世以後,皇帝在夢裡夢見他在玉帝身邊專司文職,於是把他的罪赦免了。雖然是傳說,未必可信,但也說明時人對於他的景仰。他是名副其實的大文豪。
接下來談談他的人生。
我喜歡不少詩詞作家的作品,但是有慾望深入了解的,還是蘇軾。為什麼呢?因為他的際遇符合大多數人的情況:或懷才不遇,或波折重重。當然,他的坎坷比一般人還要多,還要重。烏台詩案當然是最重要的政治挫折,但是在那個案子里,他是怎麼對待的呢。據說,有人在監獄裡虐待他,讓他的政敵都聞之不忍。他曾經跟家人說如果他被判死刑就給他送魚肉,結果他兒子不知道這個約定,送了魚肉。儘管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在監獄裡面悍然大睡,皇帝來了,聽到他鼾聲如雷,就知道蘇軾並無罪,因為心虛之人是無法酣然入眠的。他是真正以苦為樂,安然餘生的人。他心裡苦不苦,很苦。但是苦難轉化為人生的經驗,又成為了詩詞的素材,才寫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文字,寬慰了多少當代和後代的人。他受了那麼多苦難,讓人心疼,也讓人慶幸。慶幸有了這些苦難,才有了後來的蘇軾,才有了一代文豪,才有了千古名作。他對於自己的人生,即使有過自暴自棄,也能不忘初心。在從四川眉山啟程的那一刻,他就堅定了出仕有為的思想,從他後來的人生,也能看出他的確不忘初心。到達一個地方,就盡量造福一方。別說偏遠的嶺南了,就是到了海南,也竟然培養出了第一位進士不是嗎?此時離他辭世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還在堅持有為,這份使命感,用今天的話來說是社會責任感,讓多少人汗顏。
再談談他的趣吧。
他很有趣,我的語文老師曾經跟我說,像東坡這樣的人,操啥啥都能操會,就是放到現代來,恐怕也是個it大師。他喜歡給自己找樂子,喜歡捉弄別人。他善於交際,三教九流士農工商都能扯幾句,相談甚歡。他對於不那麼喜歡但又必須應酬的往來,經常就是擺上歌舞,跳到你走完事,自己一言不發。對於喜歡的朋友,你來了,就拿出酒菜,關上門,談上幾天。他喜歡和和尚做朋友,但是要捉弄的時候一點也不心軟。明知道老和尚清齋戒律,偏偏帶一個美女去拜訪,惹老和尚惱羞成怒,卻居然能接著和尚罵他的話,作出一首妙詩,化干戈為玉帛。他身份低微時,吃不上好東西。就和平民一起買了便宜的豬肉,自己創造新吃法。硬是折騰弄出了東坡肉。在海南,日晒雨淋,他戴著農民送的斗笠,竟然還能走出自己的范,氣宇軒昂,讓群眾圍觀。他喜歡洗澡,但是海南淡水稀少。他就發明了干浴,拿著沙子,一個孤獨的老人家,也能自得其樂呵呵大笑。他去到哪裡,都可以交到好朋友。由於一生被各種貶謫,所以他的朋友是名副其實的五湖四海。貶謫就貶謫吧,他的樂子還是樂子。吶,人生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咯。你餓不餓,我弄碗東坡肉給你嘗嘗?
再談談他的情吧。
他挺厲害,自帶才子光環,雖然不是頂帥,但去到哪裡似乎都有粉絲。好吧,穿越九百多年,這裡就有一個咯。沒辦法呀,他的詩詞太好,魯迅先生說,文字也是一把鋒利的劍,直刺進人心裡。他的情詩不算多,但是一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就撕碎了不知道多少有情人的心。我學習的時候才中學,我不明白他在悼念亡妻。直至後來上了大學,見到了快餐式XX,我才明白紀念一個人,悲痛而不願意想起,卻在十年後夢裡乍見她初嫁梳妝的模樣,是一種什麼樣的深情。他很內斂,從來不說我愛你,一切自然而然的生髮,又無知無覺的走過,只留下了一紙文字。政治老師教育我們說,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看問題。在那個年代,亡妻再娶很正常,納妾也很正常。他愛亡妻,他也愛續弦。一種是最初的對糟糠的感激之愛,一種是大半輩子相濡以沫的親情之愛。兩者沒有衝突。有人就說了,那王朝雲呢。王朝雲是有才有貌的小女孩,她能懂蘇軾。她會彈琴舞蹈,她地位卑微,但她敢陪蘇軾去蠻荒嶺南。她是蘇軾身邊的一個小精靈,是蘇軾的靈感來源,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是蘇軾中晚年,唯一的一個陪伴他的女人。朝雲命苦,懷胎十月產子,卻早夭。蘇軾中年喪子,悲痛不已,但是在記錄的詩作里,明明白白的看出,他十分心疼朝雲。他的詩作里,更多提到了朝雲的身心創傷。你說,他愛不愛朝雲,他肯定愛朝雲。當一個男人,在失去兒子的悲痛中,還心心念念他的女人,這不叫愛,還能是什麼呢?朝雲喪子以後,潛心禮佛,江南冰肌玉骨終究被瘴氣侵蝕,她離開了人世。蘇軾將人生中最後一位愛妻,遵遺願埋葬在惠州,親筆題銘,從此再也不去。不是懶得去,是不忍去。我想說說,朝雲到底是妻還是妾。是妾。我以為這是因為她的出身,其實好像不是。在《文化中國》的蘇軾欄目里,今波和另外一位嘉賓討論到,蘇軾想讓朝雲做妻子,但是當時的社會法則禁止。所以他沒有辦法。但我相信,朝雲在他的心裡,已經是妻子了。對於古代的女人,這已經很難能可貴,所以朝雲還是幸運的。要說蘇軾哪裡厲害?他無根基背景,憑藉才華和人格,讓妻子愛人死心塌地相伴一生,心安即吾鄉。當然友情也有,更多。他逝世以後,高齡的一位名僧親自前往,為他超度安魂。各地的民眾,許多都為他自發超度,齋戒。他對於家人,有情。對於朋友,有義。對於人民,有愛。作用是相互的,他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尊敬。
蘇軾的厲害,太多了。我簡直不知道還能說幾天幾夜。他是一顆明星,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夜空里,他熠熠生輝,幾百年來照亮了無數人的心,溫暖了無數人的心。我很幸運,能夠在大學結束以前,去了解他,了解一個如此有魅力的人。我不知道我離開了大學,還有沒有機會如此心靜地沉浸在書里。但無論前面發生什麼,我都可以像小時候看著蒼涼的月亮那樣,揚起嘴角,說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謝謝你,蘇軾。


"習近平用典"出版:"論語"引用最多 最青睞蘇軾


頂級吃貨


直接上圖,我們的古代文學課本

評論中有童鞋讓我把這頁打開重發,雖然不知道為啥,但還是把書翻出來重照了一次。。不太清,湊合著看吧(^_^)@伊人已去


烏台詩案,蘇軾被審時,審判官兒的一句感嘆:

蘇軾,誠奇才也。雖二三十年所作文字、詩句,引證經傳,隨問即答,無一字差舛,誠天下之奇才也。


別的我不知道,東坡肉很好吃啊。


看見大家變著花樣誇我偶像,我要美得飛起來了


蘇軾出生的時候,眉山的草木一夜之間枯萎了。
據說是被蘇軾吸走了靈氣。

一個人格達到了儒道相成的境界的人。
一個無肉不歡,有酒盡醉的人。
一個滿臉大鬍子的風流才子。

我最敬佩的古人,沒有之一。


放一首今天讀到的。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次韻受很多限制,不但要用原作的韻,而且次序也不能改變,這比和韻更難,弄得不好往往以詞害意,所以許多大詩人、大詞人都不多做。
蘇東坡這一次韻之作,一般認為比原作更好。
以上摘自《宋詞鑒賞辭典》

我前兩天想,蘇軾的詩詞,就算不懂,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意境,前兩天正好看他讓人感覺天地開闊的詩…。
然後恰逢要七夕了有人要給我寫東西。
我:「你!!!抄兩句蘇軾給我就可以了!!!!」

再說一點知道的。

蘇軾在杭州時,西湖水草泛濫,一年比一年小,那個時候白居易的白堤已經舊了,蘇軾清理了西湖,成堆的水草就拉去建蘇堤,不然今天估計,西湖就算還在,也只有很小一塊了,三潭映月也是他的手筆,很漂亮,蘇軾很有建築才能。
那個時候當朝的皇后還是皇太后,很喜歡蘇軾。有了她的支持,蘇軾建蘇堤,建歷史上第一家醫院,建糧倉,讓杭州有了乾淨點兒的飲用水,把杭州整治非常好。
後來歉年,大饑荒,人們就往杭州跑,只有的糧倉還有吃的,其他地方几乎餓殍滿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吧…。

大部分來自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順便推薦這本書,他太可愛了…。
謝謝評論指錯。_。


不止呢,他還有東坡肉,還有蘇堤,還娶了小姨子,悼念亡妻。然而這樣一個人,他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我以前一直以為蘇軾就是個樂天放曠豁達的豪放派詞人。直到後來讀了兩首江城子。
沒錯
這是一個怎樣的神人。。。
用同樣韻調的一個詞牌
可以分別寫下
老夫聊發少年狂
這樣的樂觀與豁達
以及
十年生死兩茫茫
這樣的深情與絕望


他早已不在江湖,但江湖還有他的傳說。你說厲害不?


推薦閱讀: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第四自然節,提出水與月,闡述事物變與不變,取與不取的論述有何深層含義,如何理解?
有一句古人的經典名句,是描述一種情緒或者感覺一旦過去了就很難再描述了,好像是蘇軾說的,請問是哪句啊?
蘇軾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蘇軾最愛的是王弗還是朝雲?
應該如何看待蘇軾對衛青的評價?

TAG:歷史 | 人物 | 文學 |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