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佛教中關於解」空「的文章,為何對」空性「還是不能理解?
我已經不能正面回答佛教問題了。那就談談科學吧。
醫學博士羅伯特蘭札與天文學家鮑勃伯曼提出了生物中心主義。
大意是我們了解的物質世界只佔宇宙的4%。更多的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對此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以物質中心開展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死胡同。因為難以解釋為什麼宇宙似乎在精心的呵護生命。(很多人因為讀書少,不了解這種精心其實已經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
於是提出生物中心主義,把生命意識作為宇宙基礎,那麼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即是意識創造宇宙,而不是反過來。沒錯,唯心主義又抬頭了。
此理論的基礎是量子物理。具體就不多說了,我也不是科學家,也不能全都理解。說說我自己的理解吧。
宇宙是意識的投射(創造),每一個個體意識不過是主體意識在投射出的物質世界的碎片(分型表達)。所以時空都是感官產物,不是實際存在。從時間上講,你認為時間是連續的,是有方向的。但本質上時間是一體的。即意識的出生和湮滅是同時存在的: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是同時存在的。意識不斷在「隨機」跳躍,這種跳躍在一瞬間就完成了所有排列組合。但對於個體而言是無法感知的,他一直認為時空是連續的客觀實在。那只是一種錯覺,就好像一個人忽然昏迷,又忽然醒來。他不知道之間發生了什麼,以為自己只是眨了一下眼睛。
生物學發現,意識是離散的,其間距是0.02秒。而佛教認為最小的時間單位是0.018秒(一剎那)。所以看似存在的我們其實就是一個一個離散點連起來而成的。這個概念很難表達。比如電影,我們知道電影是由單禎構成的。假象有一個超級計算機把所有可能形成的圖案全部窮舉出來。然後把這些圖案有邏輯連續性地里隨機疊加。就會形成無數段影片。而實際上影片是不存在的。實際上就是一堆看似毫無關聯的靜態圖片而已。
換句話說,我此刻在打字。實際上我並沒有打字。只是本來就有這些意識,把他們有機地拼在一起,就好像我在打字。
那片離散的意識海,我們可以叫他暗物質,也可以叫他白噪音,也可以叫他如來藏。
這就是空。
以此理論解釋那些匪夷所思的量子效應就很輕鬆了。
為什麼觀察會導致量子態塌縮?因為他其實沒有塌縮,是你以為他塌縮了。
為什麼有量子糾纏?因為他們的屬性定義就是相反的。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他壓根就不存在。此問題是虛設。
乃至,康德的時空二律背反也可以解答了。
今年暑假我愛上了一玩意兒——白花蛇草水
之前有人說是襪子味兒,有人說是汗味兒,
更有甚者,說是草席子泡在尿里發酵了之後煮水的味兒……
其實,自己買一瓶喝過,才知道啥味兒……
那您是想聽別人繼續說,還是自己試試?
大般若經 內空 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本性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之解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十一
初分辯大乘品第十五之一
「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謂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摩訶薩大乘相。」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內空?」
佛言:「善現,內謂內法,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此中眼由眼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耳、鼻、舌、身、意由耳、鼻、舌、身、意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內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外空?」
佛言:「善現,外謂外法,即是色、聲、香、味、觸、法。此中色由色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聲、香、味、觸、法由聲、香、味、觸、法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外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內外空?」
佛言:「善現,內外謂內外法,即是內六處、外六處。此中內六處由外六處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外六處由內六處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內外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空空?」
佛言:「善現,空謂一切法空。此空由空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空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大空?」
佛言:「善現,大謂十方,即是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此中東方由東方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由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大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勝義空?」
佛言:「善現,勝義謂涅槃。此勝義由勝義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勝義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有為空?」
佛言:「善現,有為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中欲界由欲界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色、無色界由色、無色界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有為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無為空?」
佛言:「善現,無為謂無生、無住、無異、無滅。此無為由無為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無為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畢竟空?」
佛言:「善現,畢竟謂諸法究竟不可得。此畢竟由畢竟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畢竟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無際空?」
佛言:「善現,無際謂無初中後際可得及無往來際可得。此無際由無際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無際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散空?」
佛言:「善現,散謂有放、有棄、有舍可得。此散由散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散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無變異空?」
佛言:「善現,無變異謂無放、無棄、無舍可得。此無變異由無變異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無變異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本性空?」
佛言:「善現,本性謂一切法本性——若有為法性、若無為法性——皆非聲聞所作,非獨覺所作,非菩薩所作,非如來所作,亦非余所作。此本性由本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本性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自相空?」
佛言:「善現,自相謂一切法自相,如變礙是色自相,領納是受自相,取像是想自相,造作是行自相,了別是識自相,如是等若有為法自相,若無為法自相。此自相由自相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自相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共相空?」
佛言:「善現,共相謂一切法共相,如苦是有漏法共相,無常是有為法共相,空、無我是一切法共相,如是等有無量共相。此共相由共相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共相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空?」
佛言:「善現,一切法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若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法。此一切法由一切法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一切法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可得空?」
佛言:「善現,不可得謂此中一切法不可得,若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若過去,無未來、現在可得;若未來,無過去、現在可得;若現在,無過去、未來可得。此不可得由不可得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不可得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無性空?」
佛言:「善現,無性謂此中無少性可得。此無性由無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無性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自性空?」
佛言:「善現,自性謂諸法能和合自性。此自性由自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自性空。」
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無性自性空?」
佛言:「善現,無性自性謂諸法無能和合性,有所和合自性。此無性自性由無性自性空。何以故?非常非壞本性爾故。善現,是為無性自性空。
「複次,善現,有性由有性空,無性由無性空,自性由自性空,他性由他性空。
「云何有性由有性空?有性謂五蘊,此有性由有性空,五蘊生性不可得故,是為有性由有性空。
「云何無性由無性空?無性謂無為,此無性由無性空,是為無性由無性空。
「云何自性由自性空?謂一切法皆自性空,此空非智所作,非見所作,亦非余所作,是為自性由自性空。
「云何他性由他性空?謂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法法住、法定、法性、法界、平等性、離生性、真如、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實際,皆由他性故空,是為他性由他性空。
「善現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大乘相。
對於一般人體悟空性,大多套路是不停的思考,疑惑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靈光一閃的結果。
佛教的空性我不多說。可以先來思考一下形而上學入門問題,「為什麼有存在而無反而不在?」。悟則悟了,不悟則是緣法不到,越是強求越是著相
空就是無自性,也就是萬事萬物沒有貫穿始終、支配主體的本質。
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有你六根所感知到的六塵,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當因緣散去時也就滅去。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你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的,這些條件在不斷地變化,所以你的感知也在不斷地變化。當條件全部改變時,你所感知的一切也就全部改變了。」
真不知道上面這些人故弄玄虛什麼東西。為什麼知乎就不能搞清楚「空」=「無自性」這麼顯而易見的中觀入門知識呢?
空就是什麼都沒有。說起空這點子破事,還得從奧卡姆剃刀原理說起。
什麼是奧卡姆剃刀?意思就是說,最簡單的、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往往都是正確的答案。
那麼問題來了:宇宙萬物是從何而來的呢?宇宙之前是什麼?宇宙外面是什麼呢?
最簡單靠譜的答案就是:
宇宙外什麼都沒有,宇宙之前什麼都沒有,宇宙來自什麼都沒有。
那麼,什麼都沒有,又怎麼誕生出有了呢?!
這是個問題……然而量子物理學家說了,真空之中允許迸發出少許能量,這個叫量子漲落。
得!問題解決了。
由於宇宙之前是絕對的空無,絕對沒有時間物質空間——太絕對了就容易出問題——絕對的沒有,也就等於絕對的有。所以這個空啊,也即代表了無限的時間、物質和空間。你說,在這麼絕對的條件下,隨機出現的量子漲落,絕對可以迸發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智能、意識、宇宙。
我們再想想:物質本質由能量組成的,能量又是什麼?能量是一種動勢——這是在兜圈子。實際上,萬物都是虛空當中迸發出來的幻象。其本質都是無——因為這是最簡單的解釋,在萬有之前最靠譜的答案就是什麼都沒有。
空空,和無空,是及其高深的境界。空空無空,幾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表的。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似空非空」。因為聖王就是用「似空非空」來簡單概括那個高深境界的。宇宙有「成住壞滅空」,這個空,代表舊宇宙已知佛法的最高境界。《五燈會元》有曰: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意思是說人間風月只是剎那芳華,只有「空性」才是萬古長存的。其實,如果不是宇宙要正法,甚至人類連這個「空性」之理也沒有機會知道的,更不要提空空無空了。那麼我們知道,「空」的境界,已經無奈今天的宇宙偏離根本法的現狀,假如用「空性」來正法,那宇宙還是會在成住壞滅中走向解體。因此,我們今天跟隨聖王,就是用「無不為」來打破「空性」的「無為」,以達到救度宇宙與蒼生。所以呢,我們的所為,自然而然的迷住了一切眾生!那麼也就是說,在更高境界的法性衡量下,沒有「風月」,也沒有「空」,有的,是空空無空!有很多人他不懂這個高深內涵,胡亂攻擊,它說這是佛教辭彙。呵呵,這真是「燕雀笑鴻鵠,蛇鼠妒飛龍」了。
不懂空性,是因為別人講的不好,我給你看個圖一看就懂
外面看著是圖片,點進一看,還真是圖片,說它不是圖片還真是個圖片。
因為對空性的體悟是修出來的,而不是看出來的。
看書還只是停留在表層的思維層次,我執還未鬆動,很難進一步體悟更深層次的能量頻率,就像一個小孩的體型去觀察大人的世界是永遠無法知道大人們有怎樣的感受。
所以需要法侶財地具足,即明師、傳承、道友、福德資糧這些解脫的因緣都有了,才能「上道」。
在「上道」之前,我們誦經放生做義工參加法會等等,看著很熱鬧,但總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心裡沒譜也沒底氣,壓抑著對佛法的懷疑而用所謂「佛教徒」式的標準來刻度自己與世界,但內心貪嗔痴慢疑並未減輕,即是心性未有巨大的轉變,那麼輪迴的業就不會被有力地清凈。
因為沒有修心的竅訣,而竅訣是需要已經徹悟並有傳承法脈力量的圓滿了福德智慧的導師才能傳給弟子的。
很多人信佛多年,還是在門檻外面打轉,並未升起清凈堅定的信心,而這堅定的信心與自然而然的虔誠是隨著業障的愈發清凈、智慧的愈發深廣、我執的愈發打開,才能產生的。
而此時,才能對空性有著愈發深入與不同階段的體悟。
我水平智慧非常有限,所說的話不過是自己淺薄的體會,僅供參考,真正圓滿無漏的智慧是需要一步步修出來的,德行圓滿才能福報圓滿,才有無盡究竟的智慧圓滿。
慧律法師說過:「修養先於修行」。
我們從審視自身自心開始,從寬容理解尊重其他生命開始吧。
相關問題:
宇宙中有哪些超出常人想像的現象?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239964/answer/112210374
如何理解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16046/answer/92750985
開悟是怎樣一種體驗?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950444/answer/43299233
1. 眾生執著於「有」,所以佛陀跟你說「空」。
2. 相對於「有」,「空」更深入一點,離本質更近一點。
3. 如果執著於「空」,你還是錯了。
4. 不執著於有,空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5. 有和空是同時被超越的。
6. 本來就無,一切皆唯心所造。
7. 本來就有,一切皆是如來藏識所顯現。
佛陀花了49年,對各種各樣的人應機說法,各種引導各種勸喻。用足了耐心。我們現在學佛人沒有理由還故作神秘。佛經不神秘,佛經是可理解的。你搞那麼玄,還怎麼讓人入門,怎麼結緣呢?
想真正理解空和空性,還是要多看佛經,少看一般人解空的文章。畢竟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熵會增加的。另外,按照佛經裡面說的去實修會加快你理解的進程。
光看不練,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理解佛經的一點皮毛。畢竟學佛靠的是實修實證。可以把佛經比喻為地圖,按照地圖走一段,你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同時對地圖的理解更深入。走著走著,哐的一下,你用不著地圖了。
拿衣服來說事.
有的人,特別是男的,對衣服一點感覺都沒有.管他什麼衣服.大致湊合就可以.不特別講究.
是不是,這個人對衣服的感覺就是空.因為衣服對你不過是衣服而已.他對你什麼神秘感都沒有.
同樣,當你擴大衣服至其餘事物,也一樣.當你精通一樣時,你可能就沒啥感覺.就是這樣嘛,沒什麼稀奇.
所以,空相的理解,要藉助實相.
實即是空,空即是實.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性」與「空相」「性空」是完全不同的哦~「空」的真實含意有二:一是蘊處界萬法空相,二是般若空性。蘊處界萬法空相者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其所生萬法皆是緣起幻有、緣散幻滅,剎那變異,終歸於空無,無有真實不滅之自性,故名緣起諸法其性空幻──緣起性空;即《心經》所說之「諸法空相」。從空相之中,您要去尋覓不生不滅而同時存在的第八識空性心。空性是般若空──如來藏空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說之心也。蘊處界萬法依父母及四大為緣而幻生幻滅,須依第八識如來藏為因,方有此蘊處界萬法之緣起緣滅;若離空性如來藏因,尚不能現起蘊處界,何況能有蘊處界所生萬法?何況能有蘊處界及萬法的緣起性空?此空性心無形無色,無見聞覺知,故名空性。
何謂般若空性?般若就是法界實相的智慧。般若智慧就是你親證如來藏──親自觸證第八識,並且能去體驗領受祂的自性,這就是般若空性。般若諸經偏顯空性,兼說二乘菩提所說空相;空性乃是大乘般若諸經佛所說之自心如來藏,即是第三轉法輪諸經所說之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真如。般若不是說無常空與緣起性空,初轉法輪時說的是無常空及緣起性空,所說的對象是現象界的蘊處界;二轉法輪所說的般若空性,則是說蘊處界源頭的如來藏中道性;如果二轉法輪的般若也是講蘊處界的無常空與緣起性空,那初轉法輪應該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轉法輪為什麼不叫般若?二轉法輪才叫般若?其道理何在?
因此,要如實了解「空」義,首要之務在於辨明「空相」與「空性」之分際,當知「空」包括空性與諸法空相;空相謂五陰世間空、貪慾空、三毒空、貪瞋痴永滅,我、我所永滅──一切法空,是名阿含所說緣起性空之空,乃是諸法空相。空性謂因緣法十二有支所依之根本識──「名色緣識、識緣名色」之識,即是阿含所說「名色由識生」之識;依於此不生不滅之第八識才能說蘊處界是緣起性空,無有真實不壞之法。性空與空性不是一樣的,若不能明辨者,必隨此謬論邪見而入歧途,精進修學一世而全無所證;甚至於跟著表相大師人云亦云的共造謗法、謗賢聖的大惡業,求升反墮。
實相是空性,不是性空,空性是般若空──如來藏空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說之心;空性真如乃謂自性清凈心──第八識如來藏也,此心自無始劫來,不曾起三界六塵法之見聞覺知,不曾貪著或厭惡六塵,隨緣任運,離一切有漏有為法性,又復能生五色根及意根,此空性心無形無色,無六塵中的見聞覺知,故名空性。是故空性非謂一切法空之諸法空相為空性。
修學佛法必須了知五陰、六入、十八界空相之外,尚須了知涅槃本際之空性──般若慧所依之空性──如來藏心,而後修學大乘了義法,方有入處。不可如印順所說「空性,是空的名詞化」(印順著《空之探究》第54頁)、「空,是形容詞的名詞化,就是空性。」(同書第174頁)。假使如他所說,則般若諸經都只是名言施設的戲論,因為都只是空的名詞化,也是形容詞的名詞化,那麼般若諸經便成為戲論了,因為都只是名詞的堆砌而已,怪不得印順會把般若定義為性空唯名。然而空性如來藏,有其自體性──是恆常而不斷滅,是可以證得之實相心,如果只是「名、名詞」而已,請問歷代祖師要如何來悟?是要悟個什麼?印順的意思應該是說:「禪宗祖師所說的開悟都是假的,並沒有實相心可以證得。」但實相心確實存在而且可證,是一切法之因,非是他因所作,亦非他緣所作,亦非由他因緣合作而有,是本自有之,非由他生,故能成為眾生萬法之因,因此佛才會在阿含中說「名色由識生」,又說:「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者,謂此識也。」因此,不能離開第八識真心如來藏,而說一切法緣起性空,不然就變成外道的斷滅空了,也跟無因論外道的見解相合、相契了。
「不了知實相,則所說法是世間法。」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法師在解說佛法時所說的話,此話正是對所有想要修學第一義諦實相法之佛子們的一句誠懇語。小乘佛法則唯有解脫道,並無佛菩提之法道;蘊處界……等法皆是緣起性空,唯是解脫道,不涉佛菩提故。二乘解脫道只能斷除我見、我執,徹底否定意識心自己與時時思量作主之意根自己,對這二種我執確實斷盡了,即可出離三界分段生死苦,獨留如來藏永住無餘涅槃境界中,名為涅槃本際;二乘聖人不證般若正義,則永絕於佛菩提道之法,是故永遠不能成佛,除非回小向大而證如來藏實相心。
如果以二乘解脫道之緣起性空、一切法空等理,用來解說大乘佛法,妄謂緣起性空即是般若正理,此非是佛所說之般若實相。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因深觀法界體性而成佛道,一切佛皆因親證此空性心,故能發起般若慧之總相智、別相智、一切種智,因此得成佛道故。解脫道亦是一切種智所攝故,一切種智具足世、出世間一切法故。一切人皆不得唯以解脫道之修行,而言可成佛道,唯有進求大乘深妙實相正理,方能了知真正成佛之道。
任何人在解說佛法時,當以佛所說之法義為依止,來解說佛法,如果是違背了世尊所傳第一義諦之真實義理,則所說之法皆是外道法。如果違背世尊意旨,則所說之法即非是佛法。▲
————————————————————————
有人說:「什麼是緣起性空?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即是緣起性空。」如此說法對嗎?
略說:《金剛經》中有諸多類似語句,可是佛所說的義理並不是這樣的「緣起性空」;其實他這種說法是錯解佛所說第八識空性與諸法空相之意。在般若諸經中,佛的說法是雙俱二法的:實相空性心與諸法的空相。如在《金剛經》中佛云:「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正如同以手指月,手與指非是月,是要您依手指所指示的方向去尋找;才能找得到月,也才能找到真正的月,莫將手指認作月。佛在解說般若第一義時所說的言詞,並不是般若第一義諦,要依佛所說言詞中的般若義涵來尋找第八識真心,當您證得了第八識真心時,自然會發起般若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般若第一義諦之真義;所以說「所說的佛法不是真的佛法,證得第八識實相心時,所證的無境界的實相境界而生起的智慧,才是真的佛法。」佛所說的般若涵義在此,並非說第八識是緣起性空,也不是只在五陰、六識的緣起性空上來說;若離第八識說諸法緣起性空,乃佛所斥的斷見外道。在《金剛經》中,佛云:「『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也是相同的義理,佛是要佛弟子們依佛所說的方法,去覓得不會佛法的第八識如來藏,才是真的佛法。是故諸佛所說的般若即非般若,只是證得如來藏以後,確實的了知法界萬法的實相了,那個親證實相的智慧境界才是般若。如是知、如是證,方名般若,決不可說「五陰、六識緣起性空即是般若」,那是在錯解佛所說的般若義理,也是將大乘菩提淺化為聲聞菩提,是在破壞大乘法的勝妙性。
緣覺行者依蘊處界作因緣觀,十二因緣有支相連──有無明支故有行支,有行支故有識支……乃至有生支故有老病死……支,是名此有故彼有。此有故彼有,即是緣起生滅法;以有無明故有行,乃至生有故有老死;緣生之法,必歸於滅,皆無有不壞體性,其性必空,故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性空,是名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之觀念與現象,是由「根本因與諸緣」和合而出生,而暫時存在,緣起性空之法非有實體,其性空無斷滅,則知「緣起性空」一法必有出生與壞滅之現象,最後終必歸於斷滅空。若無不生不滅之自心如來──第八識如來藏──為因,則緣起性空即成無法,無法則不可能出生蘊處界任何一法,否則就是無因而生、無因而滅,此違一切世間之理,亦違佛菩薩之聖教。緣起性空之理,純是名相施設,是依於蘊處界所顯之五陰、六入、十八界等法生滅無常其性本空,而說有緣起性空之理;若離蘊處界……等世間表相法,要依何處而有緣起性空之可言者?所以緣起性空是依世俗法而施設的,緣起性空的根源是蘊處界,但蘊處界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總不會是無因而生吧?無因而生乃違一切教理,也違一切法界的實相,故當然是由如來藏心體所出生的。以此緣故,緣起性空以蘊處界為體,蘊處界以如來藏為體,所以緣起性空仍然是以如來藏為體;是故法界的實相就是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等四性,這樣才是佛法的般若真實義。
《心經》中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智亦無得。」但有好多人解釋成「『有』是現象,『無』是性空」,而作如是說:「無所得故性空。」總說成:「一切法緣起性空,就是般若經的真正意思了。」性空是緣生緣滅,無有真實不壞之體性,才說是緣起性空。如果說「無常故無所得,無所得故性空」,既然一切法緣生緣滅,滅了就滅了,還有什麼法繼續存在不滅?竟然還可以說是不滅。就如同桌子燒毀就沒有了,這不是斷滅嗎?怎能說燒毀以後是不滅的?那《心經》所說之「心」是存在、或不存在呢?如果「心」不存在,又如何能叫做『心』經而說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呢?所以他們那種說法是不了解性空與空性之真義。《心經》中雖然有說「無智亦無得」,但所指的是實相心如來藏的自住境界,而不是指蘊處界中任何一法的境界,這個實相心是離見聞覺知,對六塵境界無所得,亦無智慧可言,其本身所顯示的清凈無為的體性,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此乃如來藏阿賴耶識的自住境界,並且是六識心仍然存在不滅之時就證得的境界,所以才能說是觀自在菩薩,不是滅了六識心以後不能觀察自己如來藏自在的斷滅境界,不是能觀心與自在心都斷滅的境界;而「有智亦有得」乃是覺知心的境界,證得真心所出生的般若智慧也是意識覺知心的境界;可是阿羅漢在無餘涅槃中真心如來藏獨住而不生起七轉識妄心時,或如菩薩八識心王俱在而單獨觀察真心如來藏的自住境界時,祂是沒有智慧及所得可說的。所以,《心經》才會說「無智亦無得」。實相心本來就在,祂不是因為緣生而有,所以第八識心不是您修行以後才變生出來的;當您證得了第八識心,您並不是得到了第八識心,因為祂是本來就一直存在的,也因此而說無得(以這種說法來解釋「無智」,就會有不通之處;因為真心在悟前是無智的,在悟後仍然是無智的,所以應該以離見聞覺知的真心而說真心無智),但不可以曲解經義而說成「無所得故一切法都空無」。所以《心經》是依實相心所住的境界來說諸法空相:依實相心來說五蘊十八界緣生緣滅的空相。也就是說《金剛經》、《心經》所有的涵義皆是以第八識實相心作為中心,來解說解脫道的涅槃境界及佛菩提道的般若真實義。
若把般若實相解說成「性空唯名」的人,是在學「印順法」,不是在學「佛法」,才會錯解般若為「性空唯名」。如果說般若真的只是「性空唯名」的話,既然萬法都是緣生緣滅,就是無常、是斷壞、是空無,是沒有真實常住法的空無斷滅;但您是否想過:「名」只是一個表相名稱而已,只是受想行識的緣生緣滅法的代稱而已,而且「名」所指涉的受想行識也是緣起性空,所以「名」不真實,所以「名」性空;如果是依錯誤的說法而否定了第八識空性心的話,那五蘊十八界又統統是性空,皆是無常法,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以後滅盡了蘊處界,豈不是成了斷滅法?與斷見外道就完全相同了!但佛經卻都不是這麼說的,在阿含部經典中,佛有說過「名色緣識、識緣名色」的第八識,也說過「名色由識生」的第八識;因此,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體性所說的緣起性空,都是依止第八識來說的,若是離開了第八識來說緣起性空,則成為斷滅空,也使蘊處界及「蘊處界緣起性空等諸法」變為無因而起、而滅,就成為無因論外道了。所以般若決不是在說性空唯名,般若是依第八識空性來說明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包括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及處處作主的意根心都是虛妄不實的;但是這些虛妄心,必須依附於實相心如來藏而存在。▲
————————————————————————
有人說:「不生不滅,而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即不生不滅,才是事實真相」「離開一切妄想執著,即超越法界」。「生滅同時,即生即無生」「生與無生都無,才是無生」。「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才是無住,生滅太快了,所以才不生不滅」正確否?
略說:如來藏的體性本是體恆常住,如《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謂能觀察到自心如來是本自存在而非有生之法,這樣的菩薩即是觀自在菩薩。真心本是自己已在的心,非從他有,不藉他法為緣才出生;體恆不滅故無生,以無生故,則永無滅,故名不生不滅。第八識如來藏體性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故亦不垢不凈,不貪不瞋,非善非惡……等無為性。既是不生亦不滅,何來有「生滅同時」?
自心如來藏,體既是恆,則必無間斷,有間斷則非是自在心。七識妄心是有生有滅,六識夜夜斷滅;如來藏第八識,無始劫來,就未曾一剎那間斷過;既然未曾滅過,何來有生?故不可說「生滅太快了,才不生不滅。」生滅太快了,可以用來說七轉識等心,可以用來說意識覺知心──離念靈知;但自心如來藏是不斷流注七轉識種子的心,流注出來的七識種子的生滅太快了,所以落在離念靈知心境界的大師們都察覺不出來,才會說「生滅太快了,才不生不滅」,其實還是生滅的妄心。
亦不可說「生與無生都無,才是無生。」第八識自心,無始劫來本自在,所以是無生,何時曾生過?第八識如來藏的體性,是不曾生、不曾滅,永不壞滅,從來不生,從本以來就在的,故《心經》說「不生不滅」,並不是「生滅太快了,才是不生不滅。」有生有滅,不論是快是慢,皆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則非是實相心,實相心必是從來也永遠都不生不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的人會如此解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動心;看見好看的,不動心;不喜歡的東西,也不動心;人罵我不生氣,這就是無所住。」這些其實都是前七轉識的體性,不是無住心。真正的無所住心是第八識心如來藏,不是以第六識心修到不貪、不瞋,就成為無住心,而是第八識心本來就是無所住心,你會貪、會瞋,而第八識心本來就不貪不瞋,無始劫來就是無所住的心。不是將意識覺知心修除分別執著後成為無住;你有分別也好,無分別也好,不論你有執著時、無執著時,第八識心都是無所住的,無所住的自性是一直如此的,不會因為有修行或無修行而改變的。
第八識是從來都無所住,祂離見聞覺知,不會分別六塵萬法,這真心才是無所住,雖無所住,而能時時隨緣任運而生其心;真心本來即無妄想分別執著,不是說覺知心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了,沒有了,才是無住。離念靈知心一念不生時亦是住:住在一念不生境界之中。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之中,就是定境;定境是意識心的境界,不是真心第八識的境界。真心從來不曾起過一念妄想、貪、瞋,但也從來不住在一念不生的定境中,永遠不落在兩邊中。
有住心是見聞覺知心,看到好看的,多看一下;此即是有住,不論有無語言文字妄想,都是住。真心第八識,從來都是無所住的,因為是離見聞覺知,不住在了了分明之中,於六塵萬法之中都無所住,才是真的無住心。在無所住的同時,又不斷能隨緣而應,能生起種種功能差別,這才是「無所住而不斷生其心」的心。不是說意識心住於一念不生之定境中,就說是無分別的真心,那不是無住心,因為還是有定境法塵相應,仍是有住的妄心,仍然沒有變成真心如來藏,仍然是妄心意識。
不可說「對一切物,不起七情六慾,是真心。」不論你起不起七情六慾(其實有情只有六情五欲),真心皆在,你起了噁心,真心還是在;起了善心,真心仍然在;真心本不起貪、瞋、愛、喜,會起貪、瞋、愛、喜的心是意識心。意識心縱使是修到不起貪、瞋時,還是意識心,只是修行變清凈而已,還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不是由意識心所轉變來的!
從來都無所住的第八識心,是和覺知心同在一起的;前七識妄心是有住心和第八識無住心,是有住心的前七識和無住心的第八識同時並行運作的,而不是要把妄心除掉,只用真心。因為真實心是從來都無所住的,祂不住於一切法中,祂本來就不貪、不瞋,與六塵不相應,你要布施、生善心、生噁心,祂都無所住,祂完全無意見,這才是無所住心。祂在六塵中無所住時,又不斷的流注七識種子,使你可以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修定或行善、造惡。無所住的心是第八識心,和有所住的前七識妄心是同在一起,是真心與妄心同時並行運作的,這才是佛菩提的正見。
本章共十則邪見範例,望能使有緣的學人迷途知返,修學到真正的了義佛法,歡迎點擊訪問。
我是這麼理解的。佛教和現代科學求索是類似的,就是首先你要有個設想(自己推測的,或是經文中描述的),然後要實驗驗證。後者是非常關鍵的,科學使用儀器來驗證或者修正理論,而佛教,我們使用自己的身體感知來驗證理論的。
我們現在的情況就好比理論懂了,或者說是文字邏輯正確了,但是這個邏輯實際上是沒有印到你的直覺,成為你的本能的,因為你沒有驗證。所以理論還是理論,你還是你,更不要談悟道以後去應用道的層面。
還是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都知道e=mc2,然並卵?!愛因斯坦和現在的科學家用它來洞悉整個宇宙,我們也就念念,僅此而已。而佛教談的東西的維度又比現代科學更加深遠,以至於用現下理智的推理都難以達到,唯一的方法可能就是去一步步驗證,因為你自己驗證了,那麼多麼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的東西,你都會慢慢接受。反之,無論我們內心如何自我催眠,只是把懷疑封裝起來放在一個角落而已,如此淺層的推導或許可以取巧通過,但是更深一層就種種歧義,種種困惑了。
所以如果你去看南傳佛教,裡面有段典故的,就是有人問佛祖,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樣之類的問題,佛祖就回答說,你要問的我都知道,但是我不回答你,因為你聽不懂,你現在最重要的是按照我教導你的法門去領悟道,然後再談其它衍生。所以從這段典故,推測,首先這個佛教的核心概念是非實證無法了解的,既然無法了解,那又何必舍正道而去苦求,是否也是一種執念?
最後,這個把身體當儀器的體悟的方法,我目前接觸感覺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內觀了。有緣可以了解下,都是免費的公益服務,自行索取。空性只能體悟,不能說明。
不能理解空性,賴不得題主菩薩。
因為那些人講錯了。
空性,是三界之根萬法之本 - 第八識真心如來藏的n個名稱之一。
第八識如來藏,還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的諸多名字:禪,我,如,法身,此經,真如,本心,真心,真我,藏識,涅槃,菩提,般若,異熟識,入胎識,所知依,無盡燈,無垢識,第一義(諦),阿賴耶識,阿陀那識,佛法大意,大事因緣,本來面目,本地風光,祖師西來意,第一能變識。。。
空性,不是緣起性空的空,那叫空「相」。
南無佛法僧
說空即非空,如日住虛空。。。。
能說的出來的都不是空。。。
紙上來得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佛法教導人要實際修行而不僅僅是玩弄知識的遊戲。
因為這個概念比較繞
舉個例子:佛告聖者大慧菩薩。有一種外道邪見執著空無。所有妄想分別智因有二。自體無體。分別兔角無。如兔角無諸法亦無。大慧。復有餘外道。見四大功德實有物。見各各有差別相實無兔角。虛妄執著妄想分別實有牛角。大慧。彼諸外道墮於二見不知唯心。妄想分別增長自心界。大慧。如身資生器世間等。惟是心分別。不得分別兔角離於有無。大慧。不得分別一切諸法離於有無。大慧。若有人離於有無。作如是言。無有有兔角分別。不得分別無有有兔角。彼人見相待因。不得分別無兔角。何以故。大慧。乃至觀察微細微塵不見實事。離聖人智境界。不得分別有牛角。
不管你們看懂沒有,反正我是繞進去了,現在還繞在裡面
我稍微理解的一點,就是物質概念分為名色兩部分1.虛空(真空空間),色法上是有,名法是有,故虛空是實有。
2.兔角,色法上是無,名法是有,即有名無實。外道理解的空無就類似於兔角,雖然概念上定義為空無,由於執著於名法,空不徹底。名字是給「我」用的,執著於名法本質上就是執著於有「我」
3.空性,色法無,名法無。
《心經》裡面提到照見五蘊皆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金剛經》裡面提到無我相,人相,壽者相,一切諸相皆為虛妄;空的理解可以擯棄一下我們的心念去了解世界,萬物分析到最後都是一樣的物質,一樣的物質在眾緣和合的情況下成就了我們他們,不過是人的心識對自己能利用和不能利用來區分罷了,在這最後的歸途我們是否如聖經裡面提到的塵歸塵,土歸土?還是客塵世間的精神旅者,放幾句南師留下給世人蔘悟的話,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我也只是通過自身學習佛法並實踐過後感悟人生無常,通讀心經與金剛經有所感悟,還有通過學習弟子規,了凡四訓,王善人語錄,修心養性,以上評論僅為個人觀點,請各位尋找大德有修為的人多多請教學習,南師說依法不依人,依了意不依不了意
推薦閱讀:
※冥想狀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警惕靈修的負面效應」?
※強迫症患者該如何冥想?
※冥想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
TAG:佛教 | 冥想 | 宗教玄學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