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和岳飛的悲劇命運有沒有共同的歷史必然性因素?

同為行伍出身的優秀武將,仕途和人生同樣悲劇。是否是受宋朝政治大環境的影響?


首先題主的假設是錯的,狄青的悲劇是他沒搞懂宋代正常的政治生態遊戲規則,而岳飛則是根本沒機會按遊戲規則玩。

(4.26更新狄青黑材料)


拿狄青來說,他是被自己嚇死的,但他拿來嚇自己的東西根本就莫名其妙


狄青確實是從樞密使的位子上被趕走的,文彥博更是直言不諱說「朝廷疑爾」。但至少場面上仍是給狄青留足了面子:一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銜,二來出判的也是毫不偏遠的陳州,在宋代政治生態中是難得的善罷

北宋宰執位子大都坐不長久,幾起幾落本是這個權力遊戲中的家常便飯,但是這對於習慣了一路上升的狄青來說卻是聞所未聞。這個結果其實龐籍在反對狄青任樞密使時就有預料,文官被罷沒事,武臣被罷就未必承受得了了。

狄青的悲劇就在於,他沒有這個政治智商,卻硬要摻合到兩府級別的政爭之中——這個是不是很眼熟?對了,這簡直就是艾德·史塔克的原型好不好?

在狄青向上爬的過程中曾經幫過的范仲淹、韓琦、龐籍……最後無一不走到了他的對立面。而在仁宗病危的敏感時刻,試圖幫狄青遠離政治漩渦的歐陽修估計也根本沒被理解。而給了他最後一擊的文彥博,有一個發小同學,正是狄青為了登上樞密使職位而和人聯手踩倒的上任樞密使高若訥……


但即使這麼做死,狄青最後還是被保著全身而退。按照宋代的遊戲規則,離開京師躲過了這個風頭,復起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原因就在於狄青同批的武將大多凋零在鎮戎三敗中,他是選擇統帥時為數不多的選擇罷了。

但是,這些背景狄青都不知道——結合他之前參與政治的動作,知道才有鬼了——然後就自己把自己憂懼死了。


(隨便舉幾個例子:

1、宋初名將李繼隆因為涉及宋真宗兄弟奪嫡之爭,親外甥真宗上位後就罷知陳州,比狄青不受待見多了。但是照樣熬到澶淵之戰復出,率部擊斃遼軍主將,死後配享太廟。

2、與狄青同掌樞密院的老將王德用,年輕時初進樞密院後曾被政敵傳謠攻擊為「貌類太祖」——他父親是宋太宗早年潛邸親信,這謠言殺傷力比狄青經歷的大多了,但他終於還是回來了。)

岳飛這裡就不多展開了,簡單說幾句:

本來以他執政官的身份,按照宋代此前的遊戲規則無論如何是不會死的——大不了就是流放嶺海個幾年,而岳飛比高宗秦檜都年輕,等到復出之日,就是當仁不讓的北伐統帥。(舉個例子,北宋樞密副使彌德超被指控與岳飛同樣的罪名「指斥乘輿」,結果也就是發配瓊州而已)

但是岳飛沒有想到的是,遊戲規則到這裡變了——高宗以後的政治生態,就是唯金人馬首是瞻的事大主義,甚至秦檜專權也是他作為金人代理人的表現——因此岳飛成了第一個不符合程序就被殺的宰執大臣。

===================================================================

撕逼了撕逼了,撕逼時間到了~

@煾熵 下面在評論里說了——

答主覺得莫名其妙,是認為比狄青更懂北宋政治?呵呵,狄青是皇帝的人,皇帝想讓他得罪誰,他就得得罪誰,文臣打擊狄青,就是為了斬斷皇帝一臂,而狄青看到皇帝慫了,嚇死自己是最穩妥的死法。

這種呢,就是典型的涼宮春日病——以為自己的腦補就能映射從而改變三次元位面的歷史


本來上面不想把狄青做死的經過展開來說的,既然冒出這麼一位,我就繼續上點狄青的黑材料。

第一,狄青從來不是皇帝的人,而一直是文臣的走狗+打手。

第二,狄青做死,也不是為了皇帝得罪人,而是為了文臣主子咬人。

第三,狄青為人反覆毫無節操,誰開價更高立刻就會回頭咬舊主。


第一個對狄青有知遇之恩的,是范仲淹,靠著這個這個關係才結識了後來一直為狄青擦屁股的歐陽修

范仲淹之後提拔狄青的,是尹洙,而尹洙的後台是韓琦。韓范雖然都屬於君子黨,但是兩人對西夏戰略截然相反,又有競爭關係,因為是否築水洛城一事發生了衝突。尹洙作為韓琦在陝西前線的代理人,就命令狄青抓捕執行范仲淹戰略的劉滬(武將)——而在此之前,宋仁宗為了調和兩派的矛盾,已經派出了欽差去調查此事——狄青第一次做死就發生在此時,他不但對同僚武將動用私刑,甚至有打算在欽差到達之前殺人滅口,這就是著名的水洛城案

兩位恩主起衝突時,狄青挑邊站沒有問題,但是以這樣卑劣的手段來對付范仲淹就不厚道了,而且枷辱武將劉滬,甚至在西軍內部都激起強烈不滿。如果真是為了皇帝考慮,就不會動什麼搶在欽差前面殺人的歪腦筋。

這件事引起了范仲淹一派鄭戩余靖等文臣的強烈抗議,與韓琦一派就如何處理尹洙、狄青全面開戰。狄青在韓琦一派、以及寬容的范仲淹、歐陽修的力保下免罪,而尹洙從此被打倒不得翻身。另外一個結果,狄青虐待武將劉滬及其幕僚,激起了對西夏前線武將+幕僚群體的義憤,與狄青交好的文武官僚被排擠出西軍,理由是他們必然會「阻撓邊事」。


此後狄青改投韓琦。而狄青事迹里最有名的就是韓琦因爭執殺了他的武將舊部,經常被作為宋代重文輕武的標緻。但事實呢?

宋仁宗派韓琦為帥整頓荒廢的河北禁軍,韓琦一面以狄青為副帥輔佐自己,一面推行雷霆手段治軍,最後終於達到了「精兵冠河朔」的結果。

可在這個過程中,某日狄青舊部焦用率隊過境,有部下上告焦用剋扣軍餉直接就被拉出來做嚴打典型了。這個時候,狄青跑去找韓琦為貪吏開後門,第一句話竟然是「焦用有軍功好兒」,這才有了「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的吐槽。

皇帝的命令是整治軍隊腐敗,而狄青是為了貪吏得罪了韓琦,難道也是為了皇帝?


第三件事就是龐籍了。龐籍曾經力排眾議,推薦狄青挂帥南征,並擔任樞密副使。但是上面也說了,龐籍認為狄青這麼快就擔任樞密使不妥,在前一天也說服了宋仁宗,但是第二天突然狄青就被任命為樞密使了,這是因為什麼?

因為當時的樞密使高若訥本來是有機會競爭宰相的,而作為他競爭宰相位置對手的文臣梁適,才想出了力推狄青取代高若訥的主意。本來這個高若訥的名聲也好不到哪裡去,歐陽修就曾經直斥他為姦邪。但至少在被罷樞密使這件事上,高本人沒有任何過錯。

這件事上頂多是狄青為了文臣咬了另一個文臣,順便又一次出賣了提攜自己的恩主。


這幾件事造成了一個什麼結果呢?就是朝野(不論文武)對狄青的評價就是:有能力,但政治智商和節操都是負數。

狄青被趕出京師的背景是,還沒有決定皇儲的宋仁宗病危,各種謠言四起。身處要害位置的狄青不但有過多次改換門庭的前科,而且對於部下士兵也偏向縱容,簡而言之——不可靠。再加上狄青這個時候不謹慎的舉動,才使他一時成為眾矢之的。

最後仁宗選定的顧命大臣,是文臣韓琦+武將李璋,李璋同時也是仁宗的表哥。而李璋在仁宗駕崩後的表現也對得起這個信任:一方面敢於拒絕執政大臣對軍隊事務的干涉,一方面士兵為討要賞錢威脅嘩變時以高壓手段迅速平息變亂。——這兩點換成狄青都不太可能做得到。


這兩個人很不相同。

能力、戰績
狄青同期還有張亢
岳飛是南宋反攻的唯一希望

政治方面
狄青屢次背叛背後的文官(歐陽修、范仲淹、韓琦),自己上杆子往漩渦里湊。
岳飛除了不跟秦檜同流合污外並無作死的舉動。

結局
狄青是榮罷,以更高的虛職到地方養老,有機會還能復起,宋朝的宰相都有這一遭,狄青只是死在這個階段。
岳飛是下獄羅織謀反罪名不成,其他罪名不致死,結果在監獄被人偷偷弄死。

所以說這兩人沒太多相似之處。


貓叔的回答說的比較明白了,我只是補一段史料原文,說明一下什麼叫「而給了他最後一擊的文彥博,有一個發小同學,正是狄青為了登上樞密使職位而和人聯手踩倒的上任樞密使高若訥……」

是時適以若訥為樞密使,位在己上,宰相有缺當次補;青武臣,雖為樞密使,不妨己塗轍,故於帝前爭之。既不得,退,甚不懌,乃密為奏言:「狄青功大賞薄,無以勸後。」又密使人以帝前之語告青,又使人語入內押班石全彬,使于禁中自頌其功,極言青與孫沔褒賞太薄。帝既日聞之,不能無信,於是兩府進對,帝忽謂籍曰:「平南之功,前者賞之太薄,今以狄青為樞密使,孫沔為副;石全彬先給觀察使俸,更俟一年除觀察使;高若訥遷一官加近上學士,置之經筵;召張堯佐歸宣徽院。」聲色俱厲。籍錯愕,對曰:「容臣等退至中書商議,明日再奏。」帝曰:「只於殿門合內議之,朕坐於此以俟。」籍乃與同列議奏,皆如聖旨。復入對,帝容色乃和。因詔:「軍國大政、邊防重事,候前殿退,請對後殿,先一日具所陳以聞。」故事,樞密使罷,必學士院降制,及罷若訥,止命舍人草詞,後遂為例。

所以為狄青叫屈的人,可以看看他的前任高若訥,比他委屈多了好嘛!不僅為了給狄青騰位置就被弄罷了官,而且還是從他這開了「由中書舍人擬罷辭的先例」,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啊,反觀我們狄大官人呢?被罷樞密使,還給他加了宰相銜,名義上還是陞官了呢~呵呵

哦,對了,還需要說一下高若訥和文彥博的關係,《宋史 文彥博傳》里這麼記載「少與張昪、高若訥從潁昌史炤學」。

文彥博心說「你丫黑我同學,這時候居然有臉來問我為什麼對付你,你這腦子怎麼長得?」


其實說到底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扭曲,狄青作為一個如此有能力的武將,在抵禦外族侵略中起到這樣重大的作用,如果他還能跟那幫子文臣(各個派系)搞好關係,那他簡直就是聖人了。狄青確實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不能容他就是宋朝制度畸形文臣地位太高的錯(不要再說他得罪了什麼文官,歷史上其他時候有他這麼大功勞的人也只有皇帝能有意見,輪不到那些人)


功高震主,雖自恃忠心與軍功,不思急流勇退,怕是要出問題的。「無他,朝廷疑耳。」


推薦閱讀:

三國統兵能力最強的是誰?關羽?曹仁?周瑜?諸葛亮?司馬懿?
為什麼現在流行貶損岳飛、李世民、劉徹、諸葛亮這類在歷史上名聲非常好的名人?
為什麼亂世出那麼多人傑,像秦末漢初,三國,隋末唐初,南宋,元末明初……英雄、梟雄、奸雄、英傑,那麼多?
沒有什麼家族背景的蔣介石為什麼能出人頭地?
「六味帝皇丸」是拿來形容哪個皇帝的?

TAG:宋朝 | 歷史人物 | 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