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骨灰可否燒制骨瓷作為新的「殯葬」方式呢?
查到一些資料說骨瓷是摻入食草動物的骨灰燒制的。
人們生前如果並非嚴格食素,火化後的骨灰大概也是可以燒出不錯的陶瓷來呢。
我理想中的「後事」就是變成一件瓷器,輕盈結實,孩子們偶爾拿來插花。
謝謝@趙世奇的提醒。
樓主所說的這個問題我在上本科的時候就已經仔細的考慮過了(我本科是陶瓷專業的)。
現在所謂的骨質瓷都大都是添加了骨頭的有效成分-磷酸鈣,燒成的並不是真正所謂的骨頭燒制。
骨質瓷的鼻祖是英國人,日本在這方面的造詣也很深.最初的骨質瓷就是摻雜了經過煅燒的的豬骨牛骨燒成的,骨頭成分的含量最多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其餘的就是其他一般的陶瓷原料了。
我國是在文革的後期才逐漸掌握了骨質瓷的燒成技術,現在市面上賣的上千的國產貨我也仔細看過,並不是特別的完美,至於外國貨么,暫時還沒見過。
從工藝方面來分析用人骨來燒制骨質瓷並沒有什麼難度,因為人骨的有效成分與其他哺乳動物的骨頭沒有明顯差別。難就是難在社會的接受和認可度上。我認為用親人的骨頭做一個盤子做一個花瓶在上面再繪製出親人的頭像以及生活照都是很美好的一個留念(現在的技術來說,用釉料燒製成照片的效果難度不大)。
不過我不太清楚國家關於殯葬業的法律法規,因為這個東西牽扯的技術因素倒在其次,人類的感情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在製作的過程中產生糾紛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我以前粗略的分析過這個小產業的市場應該還是不小的。
如果樓主真的想要在這方面干一番事業的話,算我一個。
。。。。笑瘋了,引用@朱博文的答案yy下。
-這花瓶真好看!
-嗯,這是我爸。你的鑽石也不錯哎!
-這是我全家。
A:「你看你的鑽石怎麼突然在發光?是你家人有什麼話要跟你說嗎"?
然後B說:「老爸,你怎麼又調皮了,大白天突然來這樣,嚇到人怎麼辦」。
突然間花瓶稍微挪動了一下,「啪」的一聲掉地上,摔個粉碎,
A飛身撲過去,趴地上,撿起一片片陶瓷,「哇。。。」的就哭了:「爸,你又把自己摔死了」。"哦,不對,爸,你已經死了的,是我傻了,你摔疼了吧,哦也不對,你死過了的,不知道疼"。
AB同時:「哇。。。。」的哭了:「這到底是要鬧哪樣啊,哪個損貨發明得這種殯葬啊」。
--------繼續無節操,永遠是下個段子才是底線------
全家人親戚朋友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參加完殯葬儀式。
「這是您父親的骨灰,請務必輕拿輕放,節哀吧」工作人員恭謹的捧出黑布包裹的一個盒子摸樣的物件。
「謝謝,麻煩你們操心了」王先生雙手恭敬的接過包裹,說到。腦海有絲許疑惑,怎麼感覺毫無份量了。
「另外,有倆點需要跟您說明下,請先您打開黑布」工作人員似乎有些興奮。
"啊?!怎麼是個空的骨灰盒罐子?!「王先生大吃驚,差點掉地上。
」王先生,這就是我特意跟您推薦過的,新型殯葬,您看這個骨灰盒就是骨灰,您看他(為對死者表示尊重,雖然是物件了,畢竟是他父親)簡潔大方,造型優美,平時可以擺家裡做裝飾,而且。。。「工作人員似乎有點不好開口。
」而且什麼?「
」而且,等到有一天,您母親西去的話,他可以用來裝您母親的骨灰。。。「工作人員乾脆說出來
」你們倒是有想法啊。。。。那為什麼我母親的不能做這種骨瓷的了?「王先生有點啼笑皆非
」啊,這正是我們的另一個方案之一,我們可以做到把您母親的骨灰骨瓷套在您父親的裡面,您不覺得很有寓意嗎「工作人員有些激動了。
」那不幹脆以後我死了,繼續再套裡面一個,我妻子死了再套我裡面,這不成了俄羅斯套娃了嗎「?王先生顯然有些譏諷了
」對、對對,王先生,您說得太對了,我們這個產品系列就叫俄羅斯套娃」。
俄羅斯套娃。。。套娃。娃。。。。。。
我有次也想,是不是可以辦這樣一個殯儀館兼公墓:
死者火化後,用骨灰燒成瓷磚,做成32開大小、8mm厚的樣子,圖案自選,標配服務為底紋瓷磚加單色文字噴繪,可選購CNC數控雕刻、丙烯肖像畫、照片熱轉印等付費增值服務。瓷磚背面貼RFID標籤,便於自動化管理。
公墓採用圖書館的形態,把32開的骨灰瓷磚一張一張擺在書架上,佔地0.5平方米的一個書架能放近千張,可有效節約土地資源。瓷磚的擺放和書架類別的設置即採用圖書館的管理方法,可憑死者的生卒年月、職業、籍貫、信仰等索引方法分類。
掃墓時,家屬來到殯儀館前台的自動借還機前刷身份證進入系統,做指紋/虹膜驗證確認身份後,即可點擊觸摸屏確認提取,ERP系統發出指令,庫內的工業機器人即可把對應死者的瓷磚送至自動借還機的出口處。全程實行無人值守作業,另設人工服務中心,配備金剛鑽的鋦瓷匠,提供破損修補服務。殯儀館收取服務費後,在財務支出中開列保險費科目,用於購置意外險,如因系統故障導致瓷磚破損,保險公司償付修補費用和家屬精神損失費;如因家屬個人失誤或主觀故意導致瓷磚破損,修補服務由家屬自費承擔。家屬可將瓷磚帶回家祭拜,也可付費租用殯儀館的場地進行祭拜。由於伊斯蘭教不事偶像崇拜,殯儀館不設清真窗口。
殯儀館另設手機APP和微信服務號,在忌日、清明、地方風俗掃墓日期等時間節點前一周將提醒推送至用戶手機,以防用戶錯過祭拜日期。該APP兼具訃告等公示功能,還有講文明樹新風推廣健康殯葬文化的積極社會效益。
項目就是這麼個項目,互聯網+殯儀館/公墓,有興趣提供天使投資者請私信聯繫,謝謝。
已經有人這麼做了。
Justin是一位美國的藝術家。小時候,他看著爺爺在家裡過世,周圍習以為常的生活用品,爺爺的死亡……這一幕在他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長大後的他萌生出一個念頭——用人的骨灰燒制日用陶瓷,讓逝者以這種方式,留在親人的生活當中。
他先是收集了200根人骨,分屬於200個不同的人。
隨後,他花4個月時間燒了一套可供8個人就餐的瓷器。
然後,他把之前收集的人骨燒成骨灰,和黏土、硅石以及長石磨成的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瓷釉。
塗在瓷器上,放進窯內用2400華氏攝氏度的溫度燒制,使「骨灰釉」和瓷器融為一體。
燒制好的瓷器散發出灰藍色的光澤。
這套瓷器包括水杯、盤子、碗……Crowe給這種獨特的瓷器取名叫「Nourish」,意為「滋養」、「養育」。
為了慶祝燒製成功,Crowe邀請了幾個朋友,用這套餐具共進晚餐。
大家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暢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討論對死亡的看法。
Crowe本來以為事情到此就畫上了句號,但沒想到的是,晚餐過後,陸續有人找他定製餐具,讓他把逝去親人的骨灰做成餐具、檯燈座等等。
大家想讓親人用這種親密的方式,留在他們的生活當中,而不是牆上冰冷的照片,或架子上的骨灰盒。
讓逝去的親人融入日常生活,挺好的紀念方式,只是擔心,萬一不小心把碗cei了怎麼辦……
Reference:
I Turned Bones Of 200 People Into Dinnerware To Host An Unusual Dinner, And Now It』s A Business
當我踏入這個行業以前,國內就有這種新型的殯葬了。而燒製成瓷器或者水晶,都只需要用到一點骨灰,剩餘的骨灰還可以繼續採取其他的殯葬方式。
看上面的回答雖然有些雷人,但我確實無法想像我的爸爸媽媽變成這樣一種形式存在,且不說看起來多彆扭,萬一砸了也是很頭痛的事情啊!
一件這麼有紀念意義的瓷器,應該做成什麼形狀才夠分量又不惡俗呢?我暫時還沒想出來。得是個知道怎麼拍好婚紗照的人,才拿捏得好其中分寸。
不過暫時可以想到的是:我快死的時候肯定得把我手上的瓷器傳給我兒子。再代代相傳,到我孫子的孫子的孫子……(此處略去孫子若干個)的孫子那輩差不多可以開骨瓷博物館了——一不小心就給子孫後代積累了祖業。
或者不用如此世代相傳。把我裝進我爸媽的瓷器埋了,另取我的一部分燒個新的給我兒子,這樣萬一打仗了我的後代抱一個花瓶就跑路了,不會像前面那樣需要拖著前八輩子的爺爺奶奶逃難。而且父母的瓷器兼做下一代的骨灰盒,不僅低碳環保,經濟適用,而且,寓意豐富。
又或者,每死一個就把瓷器砸碎了,骨灰加入進去重新燒成一個,這樣我孫子的孫子……(此處略去若干孫子)的孫子,就會得到一口大鼎!
這麼看來這個是有很多花樣玩法的——這就意味著有很多增值服務的空間。我看好這個項目,放手去干吧,就不用算我一份了。嗨,當時可以!做成俄羅斯套娃的形式,一代一代套下去,真酷!
一家人最要緊的是整整齊齊。
——某碗櫃的廣告詞
我:「新聞說,現在骨灰能做鑽石,做成戒指一直帶著」
我媽:「戒指太小了,能把骨灰全用上嗎?」
我:。。。估計不能全用上
我媽:「最好能做成瓷器,以後把我的做個盆,你爸的做個蓋子,剛好配在一起,你平時還能用」
「親愛的,我死了以後請把我燒製成骨瓷,這樣每天半夜我都能在床頭看著你」
以及
「親愛的,你能接受我真是太好了。順便說,你看床頭柜上的那個檯燈——那是我前妻」
其實我更喜歡把人埋了,然後在墳堆上載個樹,偶爾去看看。洒脫點的,直接海葬。
做成骨瓷的話,活著的親人老看著它得多難受啊,而且骨瓷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家族的骨瓷會越來越多,,你想開博物館嗎親?
無論那種方式,兼顧環保和緬懷的意義,而又不使生者過分悲痛,才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燒出來都能算是魂器了吧+_+
除了你媽炸了,還有你媽碎了,你爹裂了等等。
我就扯個淡哈。
這種還是會有阻力的吧
我已經跟我爸說好等他掛B後拿他來燒瓷器,他還挺高興的。
讓親人以另一種形態延續他們的生命,成為生活器皿和我們繼續生活在一起。在器的使用過程中你可以去感受自己與器(的本體)之間的情感,繼續與他分享你生命中的點滴。。。
想想挺帶感啊喂!
「爸爸,我最近學會了點特別的擼茶技巧。全家人一起辦一次茶會吧。」
「今天收到個超贊的茶碗,以後就跟你放在一起了。是你以前最喜歡的類型,你一定會喜歡的!」
即使有一天……
「誒喲我艹!!!」——「砰!!!」
……
……
「金繼之後比以前更閃亮了,我的工藝是不是進步很多,沒想到能把您補得這麼好看呢!這算不算是您的再一次涅槃呢爸爸?」
「下一件拍品是以XXX時期的名匠人XX的學生YY用XX的骨灰燒製成的茶碗。起價XXXX。」
「Wooow !!! 」
「買他作品的都弱爆了,本尊就在這碗里好好好買買買啊啊啊!!!」
說實話,我有點不能接受。
親人離開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對待親人離去的事實面前,我們需要時間來忘記這段痛苦,居然用親人身體的一部分做成什麼東西,存在於生活中,每次看到、用到時,那得多糾結呀。
而且損壞或丟失時,心裡更難受了吧,感覺對不住親人,何必呢,過程這麼糾結,讓自己忘不掉親人,結果和意外也不能讓人承受,不看好這個市場。
其實做成什麼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社會觀念。
-
看到上面有人說可以做成鑽石之類的透明的東西,我倒想到一個很不錯的點子:
把骨灰做成相框(全密封的那種),裡面封入照片;這樣可以很方便地記念人,而且可以放永久。艹,這個橋段@馬伯庸 《古董局中局》里有。
到孫子的孫子那代對老輩人沒感情的時候,砸了扔了賣了忘了都是有可能的。
這不就是渡邊淳一的《淚壺》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