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流行貶損岳飛、李世民、劉徹、諸葛亮這類在歷史上名聲非常好的名人?

並且還要打著「探究真實歷史」的旗號?一旦遇到別人反駁,就扔出「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確定歷史記載一定是真實的」這種屁話?


嚴耕望先生在1984年的《治史三書》就提出了幾個原則,在今天特別適用:
(一)盡量少說否定話
(二)不要忽略反面證據
(三)引用史料要將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斷章取義
(四)儘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後期改編過的史料
(五)後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為正確者,但須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證
(六)轉引史料必須檢查原書
(七)不要輕易改字


題主你說說,這不到一百年的事兒都有人敢這樣↑,你標題里那幾位多的兩千年少的一千年,有一群人跳出來說歷史任人打扮不是太正常了么……

反正我個人對現在的三無網文就一個態度:就算歷史可以打扮,也是那些進得了史書的歷史人物來打扮,人家本來就是書寫歷史的人,還輪不到某些百年之後就沒人能記住名字的人斷章取義胡說八道。
————————————————————
更新一下吧,之前答完題之後,跟好友吐槽這題里描述的現象,結果我的答案被她評價為「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可能會覺得略耍流氓了」,我一想也是,認真一點吧。多寫一些,不求贊,但求理解。以及,感謝諸位知友的贊和評論,另外重新點進來看大家的答案,我居然發現有人質疑這四個人在歷史上是不是真的名聲好,忍不住再多補一段吧。

首先,有個前提我覺得一定得說清楚:寫歷史的人,和寫歷史書的人,有交集但不完全相同——說得通俗點——不是一類人。
寫歷史的是所有人,其中能留下名字的,叫歷史人物;而寫歷史書的人,一般是歷史學家。

三無網文是拿著歷史書斷章取義來否定歷史人物,這本身就有問題。題主標題里那四位,毫無疑問,都是歷史人物。有答主表示劉徹的功業和李世民的人品一直有人質疑,這沒錯,是有,但說真的,我們生活在21世紀,如果看待歷史人物的視角沒有任何進步,反而放大古人的一些偏見,就不應該了。固然我們應該做到比前人更客觀,但這不意味著前人說不好的我們要說不好,然後前人說好的我們還要說不好。那不叫客觀,叫自大。不用看太多歷史書我們也該知道,人類從鑽木取火到今天開了手機就能上知乎交流,中間必然是經歷了很多進步,有無數人在各個領域做出貢獻;我們的國家從少數人聚居在一起,到現在佔據九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有著十三億國民,不可能是抽獎抽來的,必然有很多人為此付出心血。題主舉的四個歷史人物,都在這「付出心血的人」之列,而且是其中最傑出的。他們甚至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所做的事情影響的人非常多,不是幾個史官在官修正史里可以隨便寫的,更別說網文及其作者了。

就拿劉徹和李世民來說。

劉徹是沒少被批過窮奢極欲,被汲黯說「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推儒家但是行法家,巫蠱之禍這種事也是有的,最後自己都下了罪己詔,然而,是的我要說然而了,質疑他的功業沒什麼意思。

史載司馬遷為他寫的《今上本紀》被他摔了,因為他對裡面的內容非常憤怒。司馬遷當然是一位有良心有傲骨的史官,他的堅持為我國治史的事業甚至人類的文明都做出了貢獻,但我們不能認為漢武帝惱怒他寫的東西就是漢武帝壞。司馬遷的信念可以從他的《史記》本身看出來,他相對認可孔子,其表現比如經常在「太史公曰」里引用孔子的話,在各種國家和人物的記述里忽然就提到孔子,孔子如菜、孔子行魯相事等等。至於後世的史官,從班固的《漢書》開始,比司馬遷其實還更常用儒家標準來評價人。這展開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也並不是說這些標準有錯,實際上仁義道德的標準也是符合人文進步的。但有一個問題是,「為政以德」的可操作性真的有限。這不是皇帝們或者百姓們笨造成的,人類本來就不一定是天生善良的生物,人類的教育,也還達不到教誰誰好的水平。

地球自冥古宙原生代有生命開始,距今四十億年了,就算是從顯生宙寒武紀物種大爆發開始算,也有五億年了,而我華夏文明史也就四五千年。在以億年為單位計算的時間裡,生命都遵循大自然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憑什麼人類可以在四五千年甚至一兩千年的時間裡就變成例外呢?

兩千年前的劉徹,固然不知道這些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知識,但他作為實際執政的皇帝,不可能感覺不到這種法則的影響。他的國家如果不能在跟其他國家的競爭中勝出,就只會在別國的歷史書里以被征服者的角色出現,自己沒有書寫歷史的機會了,更別說讓司馬遷寫歷史書。

沒有國際法,沒有聯合國,沒有日內瓦公約,生存的權力要自己打出來,暴力是有些人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這就是劉徹面對的現實,也是劉邦呂后劉恆劉啟三代人都要面對的現實。他們積攢財富發展生產那麼多年,圖的就是有朝一日打出國威,結果也真的打贏了朝鮮百越大宛匈奴,期間滅有些國家的確不仁義,有些出兵的確不合適,但功業還是在的。《史記》能在他這一朝成書,雖然他的本紀沒了但別的都在,鄰居們都是我們的歷史書里的配角,這就足夠說明問題了。

李世民呢,他的執政,有些具體的舉動確實有問題,以至於不止一次被貞觀群臣噴成蜂窩煤,魏徵就是這幫進諫黨的黨首級人物。但在有些事情上,他卻基本不聽魏徵的,就是打仗這方面。李世民即位前與登基後打敗、打殘和收服的對手差不多有這些: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梁師都、東突厥、回紇、契丹、吐谷渾、高昌、焉耆、薛延陀、龜茲……每個算一個山楂夠串一串糖葫蘆。於是有些人覺得,就這樣還能搞出一個貞觀之治來真的不知如何解釋,加上他上位不是正常手段,所以就猜測史書記載的他的好處都是假的。

好的,那麼我就用史書記載的他的錯處來說話。李世民最後一個未能完全征服、第一次出征連他自己都覺得很失敗的敵人,叫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唐軍組織了六萬騎兵加步兵(陸軍)以及四萬水師(水軍)出征。作為中國古代軍事史上騎兵戰術成熟的代表人物之一,李世民的陸軍跟高句麗無論是八百戰一萬還是三萬戰十五萬都不吃虧,水軍的成果就很不夠看了,最終雖然戰果頗豐但沒能達成對高句麗滅國的目標。於是李世民他回來之後就幹了一件事情:他認真地搞起了海軍。

結果貞觀二十二年就有一些山獠人造反,蜀中的民眾也覺得受不了伐木的辛苦工作和花費,期間房玄齡還反對他征討高句麗,不過他沒有聽,花錢解決了問題之後還繼續要求造船。造船征討的事業持續到高宗時期,14年後的龍朔二年,唐軍聯合新羅打高句麗和百濟,倭國來幫百濟,結果白江口一戰1000艘戰艦被唐軍170搜戰艦打敗。唐軍戰船比較先進,實戰經驗也有了,數量少也能贏。這件事在我們的史書里是一筆帶過的,定性為遭遇,說我們四戰全勝燒毀對方400戰艦,就結了,沒拿人家倭國當回事。日本那邊的《日本書紀》里倒是記得仔細,每天發生了什麼都有寫。這一戰的情況是,勝利者寫書才寫了一句話,失敗者寫了一整頁。

其實呢,打朝鮮半島,組織海軍並不是新鮮想法,隋煬帝也有這麼做,然而隋煬帝造船征高麗的結果是起義軍領袖的名單夠開列一張excel表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隋朝的時候日本也有遣隋使,貞觀初年還派了遣唐使求交往,李世民也很高興,派人回訪還說日本海路遠不用年年朝貢什麼的,結果高表仁辦砸了差事,氣得李世民把他撤職罰奉,跟日本的外交陷入僵局,到高宗時代有所緩和,但日本其實也還打著算盤想插手半島事務,結果就有了這一戰。在此之後么基本上就是認真向唐朝學習了,學得現在還在寫漢字。

我並不是說一場海戰打贏就有多厲害,而是想說,可能連李世民自己都不知道一千多年後的世界海軍如此重要,他不可能想像得到大航海時代及以後的世界的局面,但他就是做了該做的事情。唐初他還是尚書令(大概相當於國務院總理)時,選拔人才的方案還不成熟,他就開了文學館招人才,後來登基之後改名弘文館。沒有的話就自己組一個,他就是這種人。但是後世的很多文人史家都在說什麼呢?說秦王開文學館只是陰謀篡位,說太宗父子征高句麗跟隋煬帝沒差,說漢武帝窮兵黷武。他們完全不知道守衛海疆有多重要(當然這也不好苛求)。我覺得吧,有些歷史人物真的不是什麼人都能理解的,古時候的文人史家看人的標準其實就相當單一。史籍的記載顯示,就連房玄齡這麼優秀的大臣,有的時候都是不認同他的君主的,而房玄齡在貞觀朝正是負責修史的人。所以我有時會想,情況說不定其實跟那些翻案黨說的正好相反,有些歷史人物比史書記載的還更優秀。特別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如果真的要探究真相,應該用更多的視角和正常的邏輯才對,而不是用比古人更偏激的視角。

讀歷史首先要有個堅強的心臟,因為史書里充斥著戰爭和政治鬥爭,字裡行間滿是血腥,心理脆弱、動不動覺得歷史人物都不是好人的人不適合讀歷史書;其次胸懷要寬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設定過於死板的標準卡人,歷史人物們跟我們很多都不生活在一個時代,沒必要斤斤計較。

人會犯錯很正常,完美當然很好,但是不可能。有缺點的偉人還是偉人,完美的蒼蠅還是蒼蠅。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善良的人才會考慮別人而反省自己,邪惡的人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劉徹好歹是有下詔悔過的,李世民日常反省自己。看到有成績的勝利者的缺點就跟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這心態就有問題。對真正人品不好的人來說,殺掉哥哥算什麼,兄弟姐妹全殺光也是有的,比如胡亥,國家民眾有什麼要緊,自己及時行樂才是人生。歷史上更多得位不正的君主在登基之後其實會加深對大臣的猜疑,而不會虛心納諫。這裡涉及對人性和性格的探討,不展開了,總之,如果詳細看史書就會發現,李世民他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善於與人交流的人,他這一生的故事都是對外交流的故事。得皇冠固然用了無奈的手段,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他並不覺得自己沒有戴皇冠的資格,相反還相當自信。歷史上的盛唐顯示出的那種開放大氣,也反映出他這個皇帝的心態。玄武門的起因說到底也不過就是李世民功高震主快被剷除,於是反擊了而已。真正值得注意的應該是他最失敗的時刻依然為兒子踢走日軍做了準備,可見勝利的時候能拿敵國串糖葫蘆沒毛病。也可見,史書說他原本不想傷害兄弟很有可能是真的,別看秦王府只有八百親兵,八百人在戰場上他也是對付過上萬人的,他不想把對付外敵的實力拿來對付兄弟罷了。倒是現在的日本,看我截的圖,不知道三無網文作者對此情形除了怨天尤人說歷史人物做得不對不好之外還會幹什麼。


更新。既然來改標點了我就再添一部分,算是更加正面地回答題主問的問題:為什麼流行貶低這些歷史人物。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說,一是技術,二是心態。

先說技術層面。

舉個例子,我曾經見到有人說:《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寫司馬懿聽聞諸葛亮「所啖食不過數升」,就判定諸葛亮身體必然撐不久,能吃數升飯菜一點都不少,司馬懿的判斷根本不對,史書一定是亂寫。對此我當時直接的回應就是:史書沒有亂寫,你望文生義才是真的。從漢初到東晉,「升」的概念都不是我們現在的1000ml,而是只有200ml,直到唐初,官方書籍里的度量標準還是如此(隋唐時期的實際操作有「大升」的概念,大約600ml)。所以諸葛亮吃的數升,放現在都不到一升,當然是飯量少。

再比如我見到過不少人,在中古史書里看到「竟」這個字,總是不假思索把它理解成「竟然」,然後要麼覺得沒什麼好竟然的史書亂寫,要麼發散思維覺得史官們肯定隱藏了什麼。但實際上這個字通常只是「最終」的意思,就跟「有志者事竟成」里的「竟」意思一樣。只是個描述,完全沒有在表達吃驚。這種情況我通常的建議是:親,能知道讀史書原文是好的,但是如果你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不夠,你還是去買本有翻譯的書來看比較合適。

還有人對著李世民給房玄齡的要求「改削浮詞,直書其事」,腦補出完全相反的意思,說李世民篡改史書是絕對黑點。但實際上,只要聯繫上下文和其它史料的記載,就會發現當初房玄齡就是用周公誅管蔡的典故勸李世民兵變的,他重提這個典故,加上要求直書,目的是要作為史官的玄齡寫出事件原貌——他根本就認為他做的是對的,是符合公眾的利益的,而且認為房玄齡也應該知道,所以沒什麼好含糊其辭的。史書是記錄了不止一次他想看史書,希望史官不要寫他壞話。他想看主要是為了看自己之前的執政有什麼問題,對史官的希望也沒有變成實質要求,否則真的有心篡改的話,我們反倒沒可能看到這一類他想看史書的記載了。你可以說也許只是記錄了這些的褚遂良有良心,對,但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有良心的史官們還願意跟著他,而且官居宰相,也就足以說明問題。

很多翻案黨讀書實際上都有這個技術層面的問題:把古漢語當現代漢語看,望文生義,甚至望文曲解。不考慮上下文,不考慮人心人性,不考慮時代環境,不承認一個人的行為的動機有多種可能性,甚至不按時間軸看歷史,對一個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不清楚就來分析史料,然後就覺得這裡不可能那裡不可能。《資治通鑒》有時候會特意把某個事件的一系列前因事件放在一起寫,他們只會誤以為那些事都是很短的時間內發生,進而覺得不可能,分毫不想想人家司馬光從小聰明,犯他們所說的低級錯誤才是真的不可能。實話講,對這種人我一般OS都是「這智商也就告別看《資治通鑒》了」,真想建議他們想啥吃買點啥吃,生活有很多樂趣,何必非讀史書不可。

再說心態層面。

正好這兩天在看台大的歐麗娟老師的《中國文學史》課程。老師有段話我很贊成,她是這麼說的:「沒有辦法,人是很訴諸感覺的,訴諸直覺、本能的,常常不理性思考,牽扯很多感性。所以我們很容易會對失敗者感到同情,對於成功的人就覺得,你已經夠成功了,其他我們就用一個所謂平衡原則就把你拉低一點,那你也不吃虧。這是很奇怪的心理。所以莫名其妙地通常成功的人就會被批評,然後就會受到一些比較不公平的待遇;失敗者就得到了過多的、不只是同情,甚至不正當不客觀的評價,這是我們歷史上常見的。」

其他回答中很多知友總結的博眼球等等的原因我覺得說得也都對,不過講到底,我想把這些都歸結為一個短語:loser心態。

好友曾經問我,知不知道希特勒喜歡素食不愛喝酒戒了煙私生活很規律只有一個女朋友,我特別高興,以為終於有人願意跟我八卦歷史人物了,於是說我知道,我還知道愛因斯坦第一個妻子結婚之前就有孩子、跟第二個算近親結婚,而且專業方面晚年還被人認為是物理學進步的旁觀者甚至守舊反對人物;我還知道普朗克在某個維護納粹的宣言上籤過字,海森堡曾經給納粹研究過原子彈;我還知道葉卡捷琳娜二世有許多情夫……末了我問她,比較想聽哪一段,她說她全都不想聽。

我就打住不再說了,因為我知道她其實是對的。再怎麼樣,人家都是青史留名的物理學家和政治家,愛因斯坦26歲就想出相對論了,我28歲還在慢吞吞地讀博士,只是人類知識圈的一顆灰塵。

躲在閣樓寫日記的安妮不會在意希特勒的私生活有多規律。情夫不止一個的葉卡捷琳娜還是得到了當時的內閣總理大臣的支持,除了說明她本身不錯之外也說明了彼得三世做人真的夠失敗。沒有證據顯示李世民在齊王還活著的時候就惦記齊王妃,她最終也沒有位分,就算通鑒說想立她為後是真的,那個時候倆人一鰥一寡,放現在想領證都合法。至於霸嫂是沒有影的事,有些知友請不要信口開河。很多人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的私生活品頭論足,換了歷史人物就反而以此為標準判斷人家的人品,這不太好吧。而且誰說夫妻就一定要恩愛兄弟就一定會手足情深了,不出知乎,隨便搜索一下都有一大群人現身說法,講述自己是如何被配偶以及兄弟姐妹欺負的。硬拿夫妻或兄弟感情來評判歷史的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當事人面對的是政治鬥爭,在政治鬥爭里,愛人親人變成敵人根本沒什麼奇怪的,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而對敵人詭詐是正當的,贏了叫聰明輸了叫笨,都跟人品無關。

loser心態的本質就是「我戰不過別人說明我人品好」,對此,我想表示:政治鬥爭里戰不過別人只能說明蠢,不能說明人品好。以為失敗者就是白蓮花何其天真,葉卡捷琳娜也好李世民也罷,跟彼得三世以及李建成沒分出勝負的時候,誰欺負誰還不一定。而且太陽底下真的沒有多少新鮮事,魏徵說李建成那句「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跟茨威格寫在《斷頭王后》里那句「She simply accepted the rights of her royal position and performed no duties in exchange」如出一轍。所謂成功者的心態,就是面對困難決不選擇逆來順受等著被廢,而是選擇主動出手,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


嘛,最後再一次感謝為我這個答案點贊的知友,表示想關注我我也看到了,真是非常謝謝,不過我不打算取匿了,真的不打算取匿(看到還是有知友想要我取匿所以我重複一下)。因為我單純是想跟大家分享這些想法。所以哪位想反對也請隨意,其實最終我也只是想說,把時間花在翻案黨的無聊文章上真的沒有意義,某些貼吧的某些人做的事,簡單概括就是設定一個錯誤的目標然後裁剪史料論證之,這說到底是在浪費人生。

而題主例舉的這四個人,封狼居胥,丞相祠堂,煌煌太宗業,精忠報國心,他們的人生本身就是精彩的詩篇,這才值得我們雖無以至也心嚮往之。我想要成為他們那樣的winner,所以要用勝利者的心態看歷史。與諸君共勉。

===================================
PS:題主提的四個人在歷史上名聲好是沒啥大問題的,質疑的這一點的知友我覺得您有必要重新把初中歷史教科書翻出來看看,儘管那個水平的書在歷史問題上的許多結論都很扯很扯,但對這四個人的整體評價這麼基本的問題還是不會搞錯的。我現在就可以拿點簡單的證據:

劉徹 ……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書 武帝紀》
諸葛亮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三國志 諸葛亮傳》
李世民 贊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唐有天下,傳世二十,其可稱者三君,玄宗、憲宗皆不克其終,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新唐書 太宗本紀》
岳飛 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宋史 列傳一二四 岳飛》

當然批評的話不是沒有,上面我分析的就是那些。但我相信只要真的讀過史書,就能很清楚地知道這幾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是什麼水平。二十四史都是隔代修,對能得這種贊的人,您再問出「名聲哪裡好」我真覺得沒必要了。


這些人的本質就是四個字:葉公好龍。
號稱自己喜歡科比,然後張口就是科比性侵;
號稱自己喜歡貝克漢姆,卻只知道小貝出軌。
聲稱自己了解宋朝,然後名臣名將不識一筐,只能報的出岳飛狄青楊家將的字型大小,還tm是從百家講壇看來的。
我話放在這,能知道語文書上《賣油翁》里那個「陳康肅公」是誰的,而且有多屌的,十個「歷史愛好者」里都未必能有兩個說的清。
這充其量就是消費歷史的水平,狗屁的探究歷史。

什麼叫消費歷史?
舉個栗子,近代目前比較公認的首開黑岳的學術界第一人是民國大師呂思勉,據他後來交代,他當時這麼做是為了黑民國各路軍閥,於是在自己的書里稱岳飛只是軍閥且戰功不實。
後來淞滬戰役爆發,汪精衛拿著這事大做文章,對外宣稱秦檜求和才是正確的,岳飛抗戰那是自尋死路。
哦,順便提一句,抗日時期有個叫做「低調俱樂部」的組織,其中有一位成員也曾支持呂思勉對岳飛的觀點,他叫胡適。據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是他的名言。
他們之所以這麼說,無非就是打著歷史的幌子干著自己齷蹉勾當罷了。

我一貫的觀點,你黑人可以,但tm請黑到點子上。比如題主舉的這幾位,哪個不是戰功赫赫?你非說人不會打仗,這不是打同時代所有軍事人員的臉嗎?

分析打仗,就給我好好分析。軍制、戰備、地理、時間、戰略這些才是需要梳理和探究的,你拿兩句名人名言和陰謀論出來算什麼?真以為你在兩軍陣前喊一句人家就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了?


不要通過網路平台學習歷史,包括知乎。

那些人黑來黑去,你且當個笑話看,你以為人家在說歷史,人家其實在做生意。


~~~~~~~~~~~~~~~~~2/23/2017更新~~~~~~~~~~~~~~~~~~~~~~~~

正好看見這個問題,作為對本答案的補充再好不過了。

如何看待《大秦帝國之崛起》對一些歷史人物的抹黑? - 戰國時期 - 知乎


~~~~~~~~~~~~~~~~~~~以下是原答案~~~~~~~~~~~~~~~~~~~~~~~

題主真覺得「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屁話?沒有這句話,你心目中的英雄真的站得住?

在題主心中,對歷史英雄的質疑是這樣的:

圖樣圖森破啊!實際上,質疑是這樣的:

為什麼現在很多英雄無法維持以前高大全偉光正的形象了?正是因為信息大爆炸時代來臨了。以前,只有專業歷史研究人員,才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普通老百姓只能聽他們的講解,或者沉迷於市井文化的《演義》中,質疑的聲音自然就很小了。

「千古一帝」李世民,正是這樣維持形象的。不但官方宣傳的形象偉大之極,《說唐》等民間小說更是把他捧上了天。TVB拍過一個《大唐雙龍傳》,林峰、吳卓羲主演的,裡面的李世民偉大得讓人無法直視。包圍河東城,讓裡面的人彈盡糧絕之時,李世民提出讓老百姓出城喝米湯,展示出了完美仁君的風範,更讓一千多年後包圍長春的人民軍隊自慚形穢。

可以想像,如果老百姓一直靠這些渠道獲取信息,那英雄自然永遠是英雄,絕不會面對沒完沒了的質疑的。但現在,你只要有個引擎,隨便一搜,各種史料就紛至沓來。於是乎,一個個「英雄」、「聖人」、「明君」都一頭包了。


仁愛寬厚的李世民,殺自己的兄弟毫不手軟,甚至他們的十幾個兒子都斬草除根。愛民如子的李世民,高呼「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聽說老百姓為了逃脫徭役而自殘手足,更明文規定" 自今有自傷殘者,據法加罪,仍從賦役「。吹得神乎其神的」貞觀之治「,天下的戶口還沒達到隋初的一半。這些內容流傳出去,李世民如何能維持」偉光正「的形象呢?除非他的粉絲能論證出上述史料都是被人「打扮」的結果,否則「千古一帝」摔下神壇是不可避免的。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時間上離我們越近的「英雄」,越難維持形象。因為近代的史料實在太多了,每個大人物都進入了放大鏡中,身上的黑點一覽無餘。這裡推薦一個答案:

為什麼會出現越到現代,歷史真相越模糊越不為人知曉的問題?比如民國史、文革時期? - 韓迪的回答 - 知乎


我上高中歷史課時,只知道孫先生是偉光正的「革命先行者」,為了民主、自由鞠躬盡瘁,死的時候都念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結果現在隨便一搜,就能發現這位老兄的黑材料一個比一個猛。最猛的一個自然是為了「革命」,孫居然要把滿洲割讓給日本。還對他的日本摯友宮崎寅藏說:「支那人皆廢物也,唯吾獨豪。吾乃支那之救世主也,凡服從吾命者來矣!」 當然,孫的支持者為孫辯護的言論也是應有盡有,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必須對以上黑材料做出解釋,要麼說是被「打扮」的,要麼說是別有內情的,比如「為救國而賣國」。


同理,要維持一個反派大人物「惡魔"、」腦殘「的形象,也是不容易的。袁世凱、凱申等人以前形象非常不堪,無非是他們的黑材料被大力宣傳,白材料被掩蓋了。還有一個韓復榘,超級土老帽,段子滿天飛,看見別人打籃球表示要人手一個球,看個戲就要關公戰秦瓊。結果一看維基,這位是標準的書香門第出身,而且足球、籃球樣樣行……


岳飛離我們較遠,但當時宋金並立,《宋史》《金史》共存。歷史是個羅生門,當事人都會撿對自己有利的說。岳黑拿出《金史》對岳飛不利的記載來黑,岳粉拿出《宋史》里岳飛戰無不勝的材料來粉。高端岳黑在長篇大論羅列《金史》的同時,還得找出《宋史》的矛盾之處,以證明對方的史料是被打扮的;同理,高端岳粉自然也得在羅列《宋史》之餘,深刻批判《金史》的不實之處。


諸葛亮離我們的時代就更遠了。作為人臣典範,他的黑材料基本上沒有,反而偉光正的記載到處都是。既然如此,諸葛黑們從哪裡汲取力量呢?主要是對史料記載的不同解讀。

街亭之戰的失敗,是馬謖的主要責任還是諸葛亮的啊?貶了李嚴,是凈化官場還是排除異己啊?「事無巨細咸決於亮」是鞠躬盡瘁還是大權獨攬啊?這種「誅心」式的質疑,很難爭出個結果的。比如現在美國大富豪們都把自己的財富設立成慈善基金,他們是想幹什麼呢?「善心派」說他們是大大的慈善家,「誅心派」說他們只是為了避稅而已。兩派爭來爭去,能爭出個所以然嗎? 「善心派」罵對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誅心派」則高呼「從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


信息閉塞的時候,「善心派」是佔上風的。到了現代,隨著一個個高大上的「典型」被打倒,「誅心派」行情看漲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寶森「,遠古英雄只是靠黑材料被掩蓋才光芒萬丈的。


曹丕應該算是「誅心派」的典型。在和劉協玩完禪讓的把戲之後,高呼了一聲:「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結果被後世嘲笑了個夠。你曹丕要臉么?你敢和舜禹比?他們的前任都是心甘情願的禪讓,心甘情願的!正史明文記載的!你和劉協之間的虛偽把戲,哪有資格和他們相提並論呢?不過,曹丕是幸運的,《竹書紀年》里說:「 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大力給曹丕背書。柳宗元也寫了《舜禹之事》支持曹丕的說法。當代的「誅心派」們,應該能從曹丕那兒得到鼓舞吧。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這種質疑之聲爆發,是言論開放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皇權時代,你敢「誅心」人臣典範諸葛亮嗎?你不要命,你的家人還要命呢!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鄧廣銘大師修訂了《岳飛傳》,說到岳飛平定楊幺,那是一口一個「血腥罪行」;關於楊幺和偽齊勾結的史料,更是反覆證明這是謠傳。當時的環境,他不這麼寫,不但《岳飛傳》無法刊登,他自己還會惹一身騷。


而現在,什麼大人物都能被質疑,岳飛、諸葛亮不用說,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也有人黑,甚至一位曾經領導我國的長者,也被膜得體無完膚。很多人覺得這太不像話了,國將不國了!但有幾個人願意重新回到以前言論管制的時代呢?


最後,題主要如何回應「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屁話呢?當然是以屁對屁了!你說我英雄的史料是被打扮的,難道你手上的黑材料就靠得住?都是小姑娘,誰也別說誰!我這邊的小姑娘是有專家認證的英雄,你那邊的只是野丫頭罷了。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

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

出自梁啟超 李鴻章傳


岳飛和諸葛亮名聲一直很好沒錯。
李世民功業不小,但人品一直都有人質疑。
劉徹連功業都一直都有人質疑。
所以題主的提問不成立,我覺得歷史討論還是要多用腦子,少用屁股。無論是想標新立異還是傳承經典,最好都要建立在熟練掌握相關史料的基礎上。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不代表你可以給她整容。


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歷史人物,由於受到其所處年代的種種局限,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讓我們今人詬病之處。這不能說是他們的問題,只能說他們未能擺脫那個時代的局限。

所以對前人的批判和審視,當然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但是網路上,黑某位歷史人物大多是為了吹捧其他歷史人物。
如黑儒家的,很多是為了吹一波法家、道家、墨家、兵家或者是西方文明;
黑衛霍的,大多是為了吹一波李廣;
黑諸葛亮的,有的是為了吹仲達、有的是吹郭嘉、有的吹曹操;
黑岳飛的,居然是為了去吹趙構(比如某位國師);
黑德勝的,以志清的擁躉為多……

倒不是說不應該拿歷史人物相比較,只是現在一些人,推倒一個偶像,是為了立起另一個偶像(後者還未必比前者高明),這種人,算什麼好漢?


至於對於「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確定歷史記載一定是真實的」這種話,我一直很不解。這句話既然否認所有史料記載的真實性,那說這句話的所謂的「歷史真相」,又是從何處而來?砸鍋煮飯者蠢,飯熟砸鍋者壞。


我說點題外話吧。

大家都知道熊十力指點徐復觀讀書的事。

其實不僅讀書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所以@三種不同的紅色才會說:「網路上,岳飛是一面照妖鏡,凡是否定岳飛、貶低岳飛、詆毀岳飛的人,都是人渣,絕不可交,大家盡量遠離。」(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93491/answer/135634736)

附上故事,以下摘自網路:
徐復觀第一次去見熊十力,向熊十力請教該讀點什麼書,熊十力向他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徐復觀說這本書早已讀過了。熊十力面露不悅之色,說你並沒有讀懂,應該再讀。

過了一段時間,徐復觀再見熊十力,報告《讀通鑒論》已經讀完。熊十力讓他談談心得,徐復觀就談了許多對王夫之的批評。

熊十力還未聽完就開始破口大罵: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鑒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多年後,徐復觀回憶到: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近年來,我每遇見覺得沒有什麼書值得去讀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聰明耽誤一生的人。


1、逆反心理、彰顯個性(小時候讀歷史教科書,稍微長大後讀到一些課外書,眼界擴大了,想法就多了,自然想和別人不一樣了,同時很多歷史人物高大上的形象,確實有加工的成分,被灌輸自然會逆反)。

2、任何政治家,其實都有可挖掘的「黑點」,這是政治活動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所以政治家中不會有人真的白玉無瑕(而且,即便人品當時公認很好的歷史人物,其所作所為按現代的標準,也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古代的賞罰分明,治軍嚴謹,以今天的標準或許就過於嚴苛了,不太人道了。更不用說,現實中不同立場衡量同一行為,也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看法)。

3、利益驅動,輿論試水。普通人發表和「公論」不同的觀點,明顯容易吸引眼球搏出位,獲得現實中的名利。如果發表「異議」的人身居高位,更可能是現實中某些重大行動的前奏和伏筆。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嘗試依次列舉,供題主參考:


1、獵奇心理

網上許多貶損岳飛、諸葛亮的人,可能並不是討厭他們,或者打心裡厭惡。而是相比傳統的人物定性,一些獵奇的黑點會更有趣味。

地攤文比正經歷史更遭人喜歡,這是挺正常的事兒。


2、逆反心理,特立獨行

教科書與主流媒體在過去的神化宣傳,導致歷史人物被過分崇拜。好話說太多,就有人厭倦,而一旦這人找到了漏洞或者缺陷,拎出來大肆宣傳便可以理解。

這時候黑的其實也不是歷史人物,而是指桑罵槐式的,嘲諷之前的宣傳態勢。


3、未能通感

古人的很多想法是與今人大不一樣的。舉例一說,古代女性地位較低,妻子尚且處處被壓制,更不論小妾、丫鬟,在許多古人眼裡,恐怕後者便與物品無異,這個觀點下,把隨便的一個古人拎出來,都不會為現代女性所認同。

拿如今舉例,現在大伙兒吃肉食,集中飼養、屠殺牲畜,只要不親眼所見,大多數人會覺得理所當然。但其實許多動物能感知痛苦,假若多年之後生產力足夠發達,且人類能粗略聽懂動物語言,現在的種種行為會不會被認定為愚昧與殘忍?


4、全局評價

從第三點承接下來,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不會是全知全能,因此對人對物的評價,得全局來看,在當時當地,他的種種做法如何,這樣評價,或許才是較為合適的。不能說因為這人愚忠,便不管他的勇武,因為這人殘暴,便不顧他的勵精圖治。


5、評價方式

即使按照第四點,這樣的評價其實也不是「對於歷史的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是過去的產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應僅僅局限於這人是否善惡,是否賢能,而是得再進一步,問一句為什麼。覺得岳飛愚笨之後,再去想想為什麼忠君的思想能這麼根深蒂固,他處於怎樣的境地,為什麼武官在外必須得聽皇帝調度,以此事例,是否能對宋朝的積貧積弱窺得一斑,咱們現代軍制會不會重蹈覆轍?

以史為鑒,目的是供現世進行參照,單純的批駁或者褒揚,還是小氣了點兒。


自古這種翻案風就是很常見的。
有好有壞吧。
舉孔子為例,康有為有「新學偽經考」。
只是現在這個時代,讀書的人太少,總有人隨便讀點歷史書就要給某某翻案。
同樣的,現在人面對的信息太多,非是這樣的翻案,實在沒有人看,這才是真原因罷了。


郭德綱多少年前的相聲就總結過了:成名的一大途徑就是罵古人。跟著大家罵一樣的不吸引眼球,就要罵別人沒罵過的,別人不敢罵的才能賺取眼球啊。


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

《狂人日記》1918年4月


我認為真正的意圖並不是貶損岳飛、諸葛亮那些人本身,只是對中國臉譜化的評價體系不滿。一個人物形象應該是豐滿的,但中國傳統的正面人物根本沒有缺點,這太不可信了。


這四個人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話說回來,我看了一下各位答主的回答,你們真的知道怎麼黑這四位嗎?
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先說岳飛,岳飛之所以被黑主要還是因為兩點:一點是政治原因,因為名族和諧,所以這人也被適當的和諧了。但這和網上被黑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岳珂。
有這樣一個好後代捧殺,其實想不黑也難,岳珂描寫的岳飛太優秀了,這麼優秀,當然志的人懷疑。《鄂國金佗稡編》這本書,據我所知,岳迷似乎是不太敢用的。低級的岳黑到時經常拿這個說事。
當然黑岳的經常還會說什麼岳飛殺舅舅啦,岳飛性慾強啦,岳飛搞個人英雄主義啦,岳飛發過酒瘋啦,岳飛貪圖他人軍隊啦等等。
之于軍事上,翻翻金史,我印象裡面岳飛至少輸過四次。岳飛在淮東的戰役,確實有點讓人失望。
一個人如果什麼都被立的太過完美,那會不會被黑,能不能被黑其實都已經是鐵板釘釘上的事情了。
ps.和岳飛這種情況類似的其實不少,其實後代吹逼中我覺得崔浩的後代最好。

再說諸葛亮,諸葛亮被黑,主要還是因為一本書——《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出來之後,諸葛亮的人氣迅速下降,這是所有諸葛亮貼吧的老亮迷都知道的。他倒不是被寫的太過完美,而是被人想的太過完美。
不過在大部分人的實際操作中,想的完美和寫的完美,其實是一回事。

然後是李世民:李世民被黑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活該。
他的黑點實在是罄竹難書,李老二啊李老二,叫你改史書裝逼,活該現在被黑。
這裡我特地表揚一下李建成吧的那些迷妹。當我還以為該用《大唐創業起居注》和竇師干墓誌等內容黑李世民的時候,我去了一趟李建成吧,才知道黑李二研究竟然已經發展到了當今這種地步,不得不承認自己學識淺薄。大家如果想知道怎麼黑李世民黑出水平,黑出高度,或者想為李世民正名,都不妨去李建成吧走一圈。

最後是劉徹:這個人從司馬遷,司馬光一直黑到現在,純屬正常。不是當今流行起來的。所以不做討論。

其實看了一下下問題,題主遇到這種人,只需一句話「sb,不信歷史,你還來這和我說什麼歷史啊?回家意淫去吧,滾!」就行了。


我目前看到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流行貶損岳飛、李世民、劉徹、諸葛亮這類在歷史上名聲非常好的名人?」

1.「流行」二字傳神地表達了樓主想要搞個大新聞的心態
什麼是流行,有什麼標準嗎?一絲也沒有,一毫也沒有。像楊冪劉詩詩那樣受青少年追捧算流行?像「非典」那樣令人恐慌算流行?還是隨機抽取10篇關於某位歷史人物的帖子,超過5篇醜化算流行?在知網搜索核心期刊上的論文,超過50%醜化算流行?

2.你列舉的四個人放在一起本來就怪怪的,有種捆綁銷售的意思。
四個人里,黑諸葛亮的我幾乎沒見過,黑岳飛的偶爾能見到,但基本上會被人罵死;唐太宗其實名聲不差,一直是聖君典範,不過我在網路上見過說李世民是「人造聖君」的;黑漢武帝的最多(漢武帝的黑點本來就比唐太宗多)。幸好樓主還沒列舉秦始皇。

(我想到了以前在貼吧見過的人,為了論證現代人數典忘祖、苛求古人,專門拿白起、張巡這些人物被黑的例子為論據,其實這幾個人從古至今都是極富爭議的。樓主比他們好些。)

3.「貶損」歷史人物,你也得看是從什麼角度貶損。
比如說岳飛,誰說他不應該伐金,相反應該投降,那這人很可能是漢奸;
誰說岳飛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那這人可能是毛左,毛左不是不愛國,而是有更值得他們愛的國(一共);
如果說岳飛是愚忠,我看那其實不是在黑岳飛,而是在黑完顏構,對岳飛是一種「恨鐵不成鋼」(這個詞好像不太恰當)的感覺。

4.懷疑題主比較玻璃心,也不知道你對「貶損」的界定是什麼樣的。
也許題主把b站那種唐國強扮演的諸葛亮鬼畜視頻當成侮辱諸葛亮了?

5.隱隱約約覺得,題主雖然沒提冉閔,但其實想洗白的是冉閔。可能是我多心了。

6.你說的那些人,古代人也直接或間接地黑過。
《說岳全傳》,說宋徽宗寫字的時候,把「玉皇大帝」寫成了「王皇犬帝」,玉帝震怒,派金兀朮下凡滅掉北宋。把戰爭的起因寫的如此輕佻,還認為金兀朮是替天行道。這是不是歪曲歷史?
《西遊記》太宗游地府,還是拿玄武門那件事來黑。
漢武帝「海內虛耗」、任用酷吏、巫蠱之亂這些黑點並不是現代人憑空發明的,就是古人自己寫的,而且古代那些史家文人也沒覺得這是什麼好事。

7.即便是現在的歷史學界,不拿乾貨就兜售史觀、嘩眾取寵、無中生有、胡說八道也是被人唾棄的。
你以為袁騰飛能登堂入室嗎?你以為推翻一個學術共識很容易嗎?

最後,引用 他 的一句話:

現在對新聞有一個感覺:只要我們都尊重同一個事實,有允許不同的觀點;另外一個,採訪期間能夠如實地既表達他的觀點,同時也把主人的觀點能夠如實地描述。我認為這就是High Level。


信口開河,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恬不知恥,跳樑小丑

所謂標榜還原歷史真相,我就奇了怪了:他是穿越了一趟還是怎麼著的,那麼多史書都是在眾口一詞地愚民,就他憑空地就能夠知道真相了?

當今這些丑們,或許大多數只是逆反心理和獵奇心理都很強烈的少年,他們樂見權威被否定,喜聞價值被重構。這些只是不懂世事、不懂歷史、不懂人性的小丑。

或許還有人是懷揣什麼不可告人之目的吧。汪精衛也曾試圖給秦檜平反。顯然,這是為他自己的「和平運動」造輿論勢。這些人就是大丑大惡了。


有一部分確實是為了嘩眾取寵,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是為了還原真相。

劉徹李世民的問題在於人們會本能的崇拜建立了大功業的人物,所以漠視了他們的缺點。其實古代皇帝放到現代基本上都是人渣(睡美女不夠,還要閹割)

諸葛亮和岳飛的主要問題是粉絲吹得太過。他們本人的道德才能,從歷史書上來看,也是不遜色於現代人的。但是對歷史人物的作用過於誇大,彷彿有他在就能北伐,沒他在就啥也幹不了。

一個著名的觀點就是,雖然亮飛他們沒有怎麼開疆闢土,但是殲滅的敵人多啊!只要給亮亮和飛飛一個機會,把他們引過來,我們一定能全殲他們。

且不說一場戰役的勝利能消滅多少有生力量,戰爭的精髓就是保證自己在有利時間,有利地點,集中優勢兵力。你這樣做軍棋推演,是以為對面是傻瓜?

實際上,這種論戰的雙方都有點自說自話的嫌疑。

反「英雄」派會指出英雄史觀的問題,粉「英雄」派又會拿他的功績說事,問題是討論的問題根本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對歷史的影響。

哦,對了。中間派往往一冒頭就會被打死。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亂世出那麼多人傑,像秦末漢初,三國,隋末唐初,南宋,元末明初……英雄、梟雄、奸雄、英傑,那麼多?
沒有什麼家族背景的蔣介石為什麼能出人頭地?
「六味帝皇丸」是拿來形容哪個皇帝的?
織田信長的思維方式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部分人認為劉禪聰明?

TAG:諸葛亮 | 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人物 | 岳飛 | 唐太宗李世民 |